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關於科學家的五個故事(多篇)

關於科學家的五個故事(多篇)

關於科學家的五個故事(多篇)

科學家的故事5篇精選 篇一

愛迪生

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1847~1931)美國著名的發明家、企業家。1847年2月11日誕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的一個農民家庭。8歲進學校讀書,只學習了三個月,就不得不退學回家,由當過鄉村教師的母親、輔導他自學。12歲時,家庭生活困難,開始在列車上賣報,16歲時發明了自動定時發報機,之後不斷有發明問世,一生中共完成2000多項發明,1928年被授與美國國會金質特別獎章。1931年10月18日,愛迪生在西奧倫治逝世,終年84歲,1931年10月21日,全美國熄燈以示哀悼。

愛迪生是一位聞名世界的偉大發明家。他一生的發明在世界上是無與倫比的。愛迪生的主要貢獻有:愛迪生在科學技術中最重大的貢獻是發明了留聲機和白熾電燈。

今天,我們很難想象生活中可以沒有電——無法開亮一盞燈,聽唱片,去電影院,或給某人打個電話。然而,所有這些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全都是一個人實用的發明創造的結果——他就是托馬斯·愛迪生。

在愛迪生之前,馬路上,居室裏,工廠裏,都只能使用靠手工點燃的昏昏濛濛的煤氣燈。夜幕一降,工廠紛紛關門。電或者電話並不是愛迪生髮明的。但是他那種實用性的發明和改進把電和電話的用途推向了每一個角落。

愛迪生也許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明家,他開現代世界技術革新之先河。這位不知疲倦的發明家把我們從蒸氣時代帶入了20世紀。

愛迪生還在電影、有軌電車、礦業、建築以及兵器等方面,有許多著名的發明創造。

愛迪生還在一個真空燈泡裏觀察到熱電子發射現象,後人把它稱做“愛迪生效應”,熱電子發射的發現,為研製電子管奠定了基礎。

愛迪生在童年時代就愛動腦筋,好奇心特別強,有一天早晨,全家突然發現愛迪生不見了,到處找也找不到,一直到了晚上,才發現他趴在雞舍旁,肚子下面壓了一大堆雞蛋,原來他異想天開,要用自己的身體來孵小雞,結果事與願違:蛋殼破裂,蛋黃橫溢。小愛迪生也明白了:雞可以孵蛋,但是出於某種原因,人不能孵蛋。

愛迪生喜歡瞭解他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但是對於上學就另當別論了。愛迪生8歲那年上學,當時他家剛搬遷到另一個大湖旁的休倫港不久。整天困在教室裏,他感到太沒意思了。

像當時的大多數教師一樣,這所學校的老師也信奉棍棒教育。愛迪生非常害怕藤條,儘管如此,他仍然學不進老師教的那一大堆知識。而他好問的習慣更使得老師生氣。

愛迪生成了班上最差的學生,一連3個月都是如此。後來他聽見老師議論他,説他有毛病,説他“addled”。愛迪生知道這是什麼意思:addled蛋就是壞的、變質的蛋。一怒之下,他衝出了教室,再也不願回去。

在家裏,他的母親南茜站在他一邊。有一段時間愛迪生時斷時續地去過一些別的學校。但大部分時間裏是母親親自教他。或者不如説,她任由他去自學。在她的鼓勵下,他如飢似渴地讀書:莎士比亞、歷史、《聖經》。在他9歲那年,有一天,她給了他一本科學方面的書,這是他第一次看這種書。書名叫《自然哲學的學校》,它讓讀者們在家裏做一些簡單的實驗。從那時候起,艾爾的生活就起了變化。

他如痴似醉地將這本書讀完,做了裏面所有的實驗,然後他做起了自己的實驗。他買來化學制品,四處搜尋電線之類的邊角料,在卧室裏建起了一個實驗室。他做的實驗之一是將兩隻大貓的尾巴擱在電線上,將它們的毛相互摩擦,試圖產生靜電。唯一的結果是他被兩隻貓抓得鮮血淋淋!

他的另一項早期實驗是讓一個朋友服用大劑量的起泡粉,希望這種粉在人體內產生的氣會像充滿氣的氣球一樣將他送上天。愛迪生是一個講究實際的人。他的座右銘是:“我探求人類需要什麼,然後我就邁步向前,努力去把它發明出來。”有人説,發明是命運的產物,愛迪生是天才。愛迪生卻感歎地説:“天才,百分之一是靈感,百分之九十九是血汗!”當有人問他在發明燈泡的1萬次失敗期間是怎樣堅持下去的時候,他説,在這個過程中他從未失敗過;相反,他找到了1萬種無效的方法。他一生中寫下的3400本詳細記錄發明設想、實驗情況的筆記,就是這段話的有力佐證。愛迪生77歲那年有人問他:“您什麼時候退休?”他脱口而出説:“在我出殯前的那一天!”有一次,有人半開玩笑地問愛迪生:“您是否同意給科學十年休假?”愛迪生嚴肅地回答説:“科學是一天也不會休息的,在已經過去的億萬年間,它每分鐘都在工作,並且還要這樣繼續工作下去。”的確,愛迪生實踐了自己的諾言,他已經80多歲了,為了“做出更多的發明”,仍在勤奮地工作,致力於從本國的雜草中提取膠乳。

科學家的故事5篇精選 篇二

巴雷尼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牀前,拉着他的手説:“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裏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儘管發着高燒,她還是下牀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乾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鍊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有關科學家的真實故事 篇三

1991年,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國的斯科特幾乎同時開始了對南極的征服,當阿蒙森勝利班師後五個星期,斯科特才到達南極。雖然斯科特在向南極的進軍中他已經知道了阿蒙森的勝利,但他並沒有因為自己將成為失敗者而停止前【】進。

在返回時因遇上南極早到的冬季被圍困在冰雪之中,好友奧茨凍壞了雙腳,行動艱難,為了不拖累大家,夜裏獨自走出帳篷,消失在暴風雪中。最後僅存的三位探險家體力嚴重透支,食物短缺,燃料不足,無情的暴風雪讓他們在又凍又餓又累中活活死去。

臨死前,斯科特還在寫他的探險日記,他們至死都沒有拋棄所蒐集到的35磅巖石標本。茨威格曾讚道:“壯麗的毀滅,雖死猶生,失敗中產生攀登無限高峯的意志。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

[有關科學家的真實故事]

科學家的故事5篇精選 篇四

牛頓的黑匣子

1727年3月20日,偉大的科學家牛頓逝世。在他84歲離開人世時,為他抬棺材的是兩位公爵、三位伯爵以及大法官。伏爾泰是這樣描述的:“他是像一位深受自己的臣民愛戴的國王一樣被安葬的,在他之前,是沒有哪一位科學家享受如此殊榮的。在他之後,受到如此厚葬的也屈指可數。”就在牛頓去世後不久,18世紀偉大的詩人亞歷山大·薄柏總結了世人對牛頓的評價:自然和自然規則在黑夜中躲藏,主説,讓人類有牛頓!於是一切被光照亮。這句詩仍銘刻於牛頓的墓碑上。

從18世紀起,牛頓開始被認為是現代科學家時代首屈一指的最偉大的人,一位理性主義者,一個教會我們在冷靜的和純粹的理性路線上思考的人,牛頓的名字一直是科學的代名詞。

但是,牛頓的真實面貌其實並不完全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一切都源於一個神祕的箱子———牛頓的“黑匣子”,這個大箱子裏,保存着許多證據,這些證據能夠告訴後人,曾經佔據和完全吸引着牛頓那顆熱情和智慧的心靈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牛頓是在劍橋大學工作時留下這些東西的,但他沒有在離開劍橋的時候銷燬它們,而是把它們保存在那個箱子裏。黑匣子裏的東西深深震驚着任何一雙18或19世紀,甚至是我們現代人的探索的眼睛,那裏面保存着數以百萬字的他未發表過的著作。這些著作是牛頓在整個一生中艱難地隱藏着的祕密。

祕密隨他逝去,在他死後,有人試圖瞭解這個塵封的祕密。畢肖普·霍斯利奉命檢查過這個箱子,並希望出版箱子裏的那浩如煙海的作品,可是他看了箱子中的內容後,驚慌失措地猛然把箱子蓋蓋上了。100年後,戴維·布魯斯特再次查看了那個箱子,但他通過小心地摘錄和幾個嚴肅的小謊言便把“黑匣子”裏的真相完全掩蓋了。

紙終究包不住火,“黑匣子”裏的祕密最後終於還是被解開了。人們被“黑匣子”裏的東西驚得目瞪口呆,那些證據表明,牛頓當時潛心研究的是長生不老藥和廢金屬向黃金轉化的方法。正像劇作家喬治·伯納德·肖在戲劇《在好國王查理的黃金歲月》裏放入牛頓口中的話一樣,劇作家借角色表達了牛頓的心聲:“有如此多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廢金屬向黃金的轉換,長生不老藥,光與顏色的魔術,壓倒一切的是聖經的隱義。我卻把時間浪費在了其他地方,多麼大的時間浪費,無價的時間!”祕密著作的另一大部分是他推想和求索的宇宙的祕密真相———所羅門神殿的力量,聖經啟示錄、丹尼爾之書和關於教會歷史的數百頁論述。

看過“黑匣子”中的證據後,所有人都會認為牛頓不是理性時代的第一人,而是魔法家中的最後一個。牛頓的天性是玄奧的、隱蔽的,並且還有着深深的神經過敏,他的後繼者惠斯頓把他評價成:“其性格是我所曾知道的最懼怕、最小心和多疑的性格之一。”所以他整個一生都疏遠女性,終生未娶。

科學家的故事5篇精選 篇五

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最出名的發現是相對論。從小,他就喜歡做那些需要動腦筋、花氣力才能做好的事情。

有一次小愛因斯坦生病了,本來沉靜的孩子更像一隻温順的小貓,靜靜地蜷伏在家裏,一動也不動。父親拿來一個小羅盤給兒子解悶。愛因斯坦的小手捧着羅盤,只見羅盤中間那根針在輕輕地抖動,指着北邊。他把盤子轉過去,那根針並不聽他的話,照舊指向北邊。愛因斯坦又把羅盤捧在胸前,扭轉身子,再猛扭過去,可那根針又回來了,還是指向北邊。不管他怎樣轉動身子,那根細細的紅色磁針就是頑強地指着北邊。小愛因斯坦忘掉了身上的病痛,只剩下一臉的驚訝和困惑:這根針的四周什麼也沒有,是什麼力量推着它指向北邊呢?在愛因斯坦對羅盤的探索中,已經孕育了一顆做出偉大發現的種子。

愛因斯坦上了國小,但他語言能力比較弱,不愛説話,有的同學笑他笨,老師也不大喜歡他。有一天上手工課,大家都把自己的作業交給了老師,有泥鴨子,有布娃娃,還有蠟制的水果。老師在一大堆作業中,找出一個很不像樣的小板凳,生氣地問:“你們誰見過這麼糟糕的板凳?”同學們都笑起來,愛因斯坦卻低下了頭。

老師看了愛因斯坦一眼,説:“世界上還有比這更糟糕的板凳嗎?”愛因斯坦站起來,小聲説有,便從書桌裏拿出兩個更不像樣的小板凳,擺在桌子上説:“老師,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交給您的是第三次做的,雖然不好,但是比這兩個強一些。”老師看他這樣認真,從此改變了對他的態度。

關於科學家的故事 篇六

今天,我們來講科學家愛迪生的故事。電燈、電影,都是他發明的,他是美國的“發明大王”。

愛迪生小時候,老愛問這問那,“這是什麼呀?”“那是為什麼呀?”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

愛迪生五歲的時候,有一天,他看見家裏的母雞,老待在窩裏不出來,就哦噓哦噓地叫着去趕它,可是母雞歪着腦袋,眨了眨眼睛,一動也不動。

這是怎麼回事呀 ?愛迪生把母雞抱起來一看,喲,窩裏一攤蛋,數一數,有十幾個呢。奇怪,母雞今天下了那麼蛋嗎?他連蹦帶跳,跑去問媽媽。

“媽媽,媽媽,母雞今天下了十幾個蛋,這是怎麼回事呀?”

“母雞不是在下蛋,是怕蛋着驚。”媽媽把愛迪生摟在懷裏説,“媽媽抱着你,你不是就暖和多了嗎?”

愛迪生更覺得奇怪了,瞪着眼睛問:“媽媽,蛋也跟咱們人一樣,會着涼嗎?”

媽媽笑起來了,告訴愛迪生,母雞是在孵蛋哩。母雞用自己的身子蓋在慢上,蛋就暖和了,蛋裏面就會長出小雞來,長出小嘴,長出小腳,長羽毛,後來,小雞長大了,篤篤篤,啄破了蛋殼,嘰嘰嘰,就從蛋殼裏鑽出來了。

愛迪生聽了媽媽的話,就跑開了,愛迪生上哪兒去了?過了一個鐘頭,又過了一個鐘頭,媽媽沒看見愛迪生,心裏多着急啊!東找西找,啊,原來愛迪生跑到鄰居家裏去了,他用柴草做了一個窩,裏面放了許多蛋,他學着母雞的樣子,正蹲在雞蛋上面孵蛋呢!他想:母雞蹲在雞蛋上面,會孵出小雞來,我蹲蛋上面,也準能孵出小雞來。

媽媽看見愛迪生這股傻勁,真覺得好笑,把愛迪生拉了起來,説:“走吧,傻孩子。你是孵不出小雞來的。”

愛迪生嘟着嘴巴説:“媽媽,母雞能孵出小雞來,我為什麼孵不出來呢?”

小朋友,請你們想一想,愛迪生蹲在雞蛋上面,能孵出小雞來嗎?

科學家的故事5篇精選 篇七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身為一個偉人,在她在世的時候就享有盛譽,然而,正如她淡泊的心一樣,無論在生命中的什麼時候,她對物質生活的享受也是很淡泊的,她的生活,可以説是十分簡樸。

1895年,居里夫人和皮埃爾·居里結婚時,新房裏只有兩把椅子,正好兩人各一把。由此可見,他們的家,是多麼的簡陋。而居里夫人,也從沒想過要改變這種簡陋。

而後來,即便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萬法郎,但她照樣不“大方”。她每次從國外回來,總要帶回一些宴會上的菜單,因為這些菜單都是很厚很好的紙片,在背面寫字很方便。所以有人説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個匆忙的貧窮婦人”。這種做法,在今天的我們看來,或許很難想象,也很難理解,但這恰恰證明了居里夫人是多麼的簡樸,甚至到了我們今天所説的“摳”的地步吧。

面對這麼簡樸的居里夫人,你能夠想象她是什麼打扮嗎?有一次,一位美國記者尋訪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裏一座漁家房舍門前,向一位赤足坐在房前石板上的婦女打聽居里夫人的住處。可是讓這位記者大跌眼鏡的是,這位婦人,就是居里夫人。由此看來,居里夫人的確是與眾不同,或許她是不拘小節吧。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她對儀表的華麗可以説是一點也不重視,在她的心中,只有她的實驗,只有她的研究。也許,對科學熱愛到了極點的人都是這樣吧,你知道嗎,據説愛因斯坦穿鞋子,從不穿襪子。在他看來,穿鞋還穿襪子,實在是不必之舉。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在紙醉金迷中迷失自我,盲目地追求物質享受,生活奢侈,甚至許多富翁的生活可以説是極盡奢華之能。勤儉節約向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曾幾何時,我們也迷失了。

是的,我們應該向居里夫人學習,重拾美德,過簡樸的生活,而不是在紙醉金迷中走向消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lk8w8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