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梁實秋《駱駝》練習及答案(精品多篇)

梁實秋《駱駝》練習及答案(精品多篇)

梁實秋《駱駝》練習及答案(精品多篇)

梁實秋《勤》練習及答案 篇一

梁實秋《勤》練習及答案

【梁實秋《勤》原文】

①勤,勞也。無論勞心勞力,竭盡所能黽勉從事,就叫做勤。各行各業,凡是勤奮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出人頭地。即使是出家的和尚,息跡巖穴,徜徉於山水之間,勘破紅塵,與世無爭,他們也自有一番精進的功夫要做,於讀經禮拜之外還要勤行善法不自放逸。且舉兩個實例:

②一個是唐朝開元間的百丈懷海禪師,親近馬祖時得傳心印,精勤不休。他制定了“百丈清規”,他自己篤實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面修行,一面勞作。“出坡”的時候,他躬先領導以為表率。他到了暮年仍然照常操作,弟子們於心不忍,偷偷地把他的農作工具藏匿起來。。禪師找不到工具,那一天沒有工作,但是那一天他也就真個的沒有吃東西。他的刻苦精神感動了不少的人。

③另一個是清初的以山水畫著名的石豁和尚。請看他自題《溪山無盡圖》:“大幾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不可懶惰。若當得個懶字,便是懶漢,終無用處。……殘衲住牛首山房,朝夕焚誦,稍餘一刻,必登山選勝,一有所得,隨筆作山水數幅或字一段,總之不放閒過。所謂靜生動,動必作一番事業。端教一個人立於天地間無愧。若忽忽不知,懶而不覺,何異草木?”人而不勤,無異草木,這句話沉痛極了。過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生活,英文叫做vegetate,意為植物的生活。中外的想法不謀而合。

④勤的反面是懶。早晨躺在牀上睡懶覺,起得牀來仍是懶洋洋的不事整潔,能拖到明天做的事今天不做,能推給別人做的事自己不做,不懂的事情不想懂,不會做的事不想學,無意把事情做得更好,無意把成果擴展得更多,耽好逸樂,四體不勤,念念不忘的是如何過週末如何度假期。這就是一標準懶漢的寫照。

⑤惡勞好逸,人之常情。就因為這是人之常情,人才需要鞭策自己。勤能補拙,勤能損欲,這還是消極的説法、勤的積極意義是要人選德修業,不但不同於草本、也有異於禽獸,成為名副其實的萬物之靈。

(選自《梁實秋散文選》浙江文藝出版社版)

【練習】

17.請簡要歸納這篇文章的論點,並説説作者是如何提出論點的?(4分)

18.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含義。(2分)

(1) 不自放逸:

(2)沉痛:

19.百丈懷海禪師和石谿和尚的“勤”各體現在什麼地方?(3分)

20.請説出本文兩種主要的論證方法,並説説它們在文中的。作用?(4分)

【參考答案】

(三)閲讀下面短文,完成17-20題。(13分)

17.論點:各行各業,凡是勤奮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出人頭地。(2分)作者先解釋“勤”含義,然後提出“勤”是從事各行各業的人取得成就的不二法門這一論點。之後用出家的和尚都以“勤”作為進德修業的根本來完善論點。(意思對即可)(2分)

18.(1)不放縱自己,貪圖安逸。(1分)(2)深刻,令人警醒的意思。(1分)

19.百丈懷海的“勤”體現在以身作則,嚴格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人生戒律。1.5分)石豀和尚則把“勤”提升到人與禽獸、草木的根本區別,説出了“勤”的本質:要成為名副其實的萬物之靈,人必須“勤”。(1.5分)

20.舉例論證和正反對比淪證。(2分)以出家人的“勤”為例論證,既典型又有説服力。用“勤”和“懶”作對比,使二者的不同結果更顯而易見。通過舉例和對比,文章的淪點既生動形象,又有説服力。(2分)

《駱駝》梁實秋閲讀答案 篇二

《駱駝》梁實秋閲讀答案

台北沒有什麼好去處。我從前常喜歡到動物園走動走動,其中兩個地方對我有誘惑。一個是一家茶館,有高屋建瓴之勢,憑窗遠眺,一片釉綠的田疇,小川蜿蜒其間,頗可使人目曠神怡。另一值得看的便是那一雙駱駝了。

有人喜歡看猴子,看那些乖巧伶俐的動物,略具人形,而生活究竟簡陋,於是令人不由得生出優越之感,掏一把花生擲進去。有人喜歡看獅子跳火圈,狗作算學,老虎翻筋頭,覺得有趣。我之看駱駝則是另外一種心情,駱駝扮演的是悲劇的角色。它的檻外是冷冷清清的,沒有遊人圍繞,所謂檻也只是一根杉木橫着攔在門口。地上是爛糟糟的。它卧在那裏,老遠一看,真像是大塊的毛薑,逼近一看,真可嚇人!一塊塊的毛都在脱落,斑剝的皮膚上隱隱的露着血跡。嘴張着,下巴垂着,有上氣無下氣的在喘。水汪汪的兩隻眼睛好像是眼淚撲簌的盼望着能見親族一面似的。腰間的肋骨歷歷可數,頸子又細又長,尾巴像是一條破掃帚。駱峯只剩下了幹皮,像是一隻麻袋搭在背上。駱駝為什麼落到這悲慘地步呢?難道“沙漠之舟”的雄姿即不過如是嗎?

我心目中的駱駝不這樣的。兒時在家鄉,一聽見大銅鈴叮叮噹噹響就知道送煤的駱駝來了,愧無管寧的修養,往往奪門出現,一根細繩穿繫着好幾只駱駝,有時是十隻八隻的,一順的立在路邊。滿臉煤污的煤商一聲吆喝,駱駝便乖乖的跪下來給人卸貨,嘴角往往流着白沫,口裏不往的嚼――反芻。有時還跟着一隻小駱駝,幾乎用跑步在後面追隨着。面對着這樣龐大而温馴的馱獸,我們不能不驚異的欣賞。

是亞熱帶的氣候不適於駱駝居住。動物園的那一雙駱駝不久就不見了。標本室也沒有空間容納它們。我從此也不大常去動物園了。我嘗想:公文書裏罷黜一個人的時候常用“人地不宜”四字,總算是一個比較體面的下台的藉口。這駱駝之黯然消逝,也許就是類似“人地不宜”之故罷?生長在北方大地之上的巨獸,如何能侷促在這樣的小小圈子裏,如何能耐得住這炎方的鬱蒸?它們當然要憔悴,要悒悒,要委頓以死。我想它們看着身上的毛一塊塊的脱落,真的要變成“有板無毛”的狀態,蕉風椰雨,晨夕對泣,心裏多麼淒涼!真不知是什麼人惡作劇,把它們運到此間,使得它們嘗受這一段酸辛,使得我們也興起“人何以堪”的感歎!

其實,駱駝不僅是在這炎蒸之地難以生存,就是在北方大陸其命運也是在日趨於衰微。在運輸事業機械化的時代,誰還肯牽着一串串的駱駝招搖過市、沙漠地帶該是駱駝的用武之地了,但現在沙漠裏聽説也有現代的交通工具。駱駝是馴獸,自己不復能在野外繁殖謀生。

等到為人類服務的機會完全消失的時候,我不知道它將如何繁衍下去。最悲慘的是,大家都譏笑它是獸類中最愚蠢的當中的一個;因為它只會消極的忍耐。給它背上馱500磅的重載,它會跪下來承受。它肯食用大多數哺乳動物所拒絕食用的荊棘苦草,它肯飲用帶鹽的髒水。它奔走三天三夜可以不喝水,並不是因為它的肚子裏儲藏着水,是因為它在體內由於脂肪氧化而製造出水。像這樣的動物若是從地面上消逝,可能不至於引起多少人的惋惜。尤其是在如今這個世界,大家所喜歡豢養的。乃是善伺人意的哈巴狗,像駱駝這樣的“任重道遠”的傢伙,恐怕只好由它一聲不響的從這世界舞台上退下去罷!

問題:

1、為什麼作者在寫駱駝之前要寫猴子,獅子,老虎

2、第二段對駱駝外貌的描寫,突出了它上面特點?你認為公園裏的駱駝為什麼落得這樣悲慘的地步

3、回憶兒時看到馱煤的駱駝,其目的是什麼?

4、駱駝的命運日趨衰微的原因是什麼?這裏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任重而道遠”是什麼意思?它出自什麼書?用這一詞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推薦答案

1、列舉其他動物目的是為與駱駝的形象,生活做一個襯托,襯托出駱駝的悲慘,做出鋪墊。

2、突出駱駝毛脱於皮的悲慘的形象特點,因為駱駝的生活氣候,習性和台北動物園的地理,生活不適應,所以有如此悲慘的境地。

3、作者通過對兒時回憶描寫出了駱駝曾經的光彩,以襯托此時駱駝的悲慘

4、原因是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使駱駝這一工具失去了利用的價值,而只能成為動物園中被觀賞的對象。包含了作者對駱駝悲慘命運的感傷與同情。

5、比喻責任重大,道路又遙遠,要經歷長期的奮鬥。出自《論語·泰伯》,用這一詞表達作者對駱駝以後的生存生活和自身價值的一種樂觀期望。

梁實秋《火腿》練習及答案 篇三

①從前北方人不懂吃火腿,嫌火腿有一股陳腐的油膩澀味,也許是不善處理,把“滴油”一部分未加削裁就吃下去了,當然會吃得舌矯不能下,好像舌頭要粘住上膛一樣。有些北方人見了火腿就發怵,總覺得沒有清醬肉爽口。後來許多北方人也能欣賞火腿,不過火腿究竟是南貨,在北方不是頂流行的食物。有些的北方餐館作菜配料,絕無使用火腿,永遠是清醬肉。事實上,清醬肉也的確很好,我每次作江南遊總是攜帶幾方清醬肉,分饋親友,無不讚美。只是清醬肉要輸火腿特有的一段香。

②火腿的歷史且不去談他,也許是宋朝大破金兵的宗澤於無意中所發明。宗澤是義烏人,在金華之東。所以直到如今,凡火腿必曰金華火腿。東陽縣亦在金華附近,《東陽縣誌》雲:“薰蹄,俗謂火腿,其實煙燻,非火也。醃曬薰將如法者,果勝地常品,以所醃之鹽必台鹽,所薰之煙必松煙,氣香烈而善入,制之及時如法,故久而彌旨。”火腿製作方法亦不必細究。總之手續及材料必定很考察。東陽上蔣村蔣氏一族大部分以制火腿為業,故“蔣腿”特為著名。金華本地常不能吃到好的火腿,上品均已行銷各地。

③我在上海時,每經大馬路,輒至天福市得熟火腿四角錢,店員以利刃切成薄片,瘦肉鮮明似火,肥肉依稀透明,佐酒下飯為無上妙品。至今思之猶有餘香。

④一九二六年冬,某日吳梅先生宴東南大學同仁於南京萬全,予亦叨陪。席間上清蒸火腿一色,盛以高邊大瓷盤,取火腿最精部分,切成半寸見方高寸許之小塊,二三十塊矗立於盤中,純由醇釀花雕蒸制熟透,味之鮮美無與倫比。先生微酡,擊案高歌,盛會難忘,於今已有個世紀有餘。

⑤抗戰時,某日張道藩先生召飲於重慶之留春塢。留春塢是雲南館子。雲南的食物產品,無論是蘿蔔或是白菜都異常碩大,豬腿亦不例外。故云腿通常均較金華火腿為壯觀,脂多肉厚,雖香味稍遜,但是做叉燒火腿則特別出色。留春塢的叉燒火腿,大厚片烤熟夾麪包,豐腴適口,較湖南館子的密汁火腿似乎猶勝一籌。

⑥台灣氣候太熱,不適於製作火腿,但有不少人仿製,結果不是粗製濫制,便是醃曬不足急於發售,帶有死屍味;幸而無屍臭,亦是一味死鹹,與“家鄉肉”無殊。逢年過節,常收到禮物,火腿是其中一色。即使可以食用,其中那大骨頭很難剔除,運斤猛斫,可能砍得稀巴爛而骨尚未斷,我一見火腿便覺束手無策,廉價出售不失為一辦法,否則只好央由菁清持往熟識商店請求代為肢解。

⑦有人告訴我,整隻火腿煮熟是有訣竅的。法以整隻火腿浸泡水中三數日,每日換水一二次,然後刮磨表面油漬,然後鑿子挖出其中的骨頭(這層手續不易),然後用麻繩緊緊捆綁,下鍋煮沸二十分鐘,然後以微火煮兩小時,然後再用大火煮沸,取出冷卻,即可食用。像這樣繁複的手續,我們哪得工夫?不如買現成的火腿吃(台北有兩家上海店可以買到),如果買不到,乾脆不吃。

⑧有一次得到一隻真的金華火腿,瘦小堅硬,大概是收藏有年。菁清持往熟識商肆①,老闆奏刀,砉②的一聲,劈成兩截。他怔住了。鼻孔翕張,好像是嗅到了異味,驚叫:“這是道地的金華火腿,數十年不聞此味矣!”他嗅了又嗅不忍釋手,他要求把爪尖送給他,結果連蹄帶爪都送給他了。他説回家去要好好燉一鍋湯吃。

⑨美國的火腿,所謂ham,不是不好吃,是另一種東西。如果是現烤出來的大塊火腿,表皮上烤出鳳梨似的斜方格,趁熱切大薄片而食之,亦頗可口,惟不可與金華火腿同日而語。“佛琴尼亞火腿”則又是一種貨色,色香味均略近似金華火腿,去骨者尤佳,常居海外的。遊子,得此聊勝?

【注】①商肆:肆,鋪子。商鋪,商店。②砉(xū):皮骨相離聲。

【練習】

7.試從修辭角度談談“店員以利刃切成薄片,瘦肉鮮明似火,肥肉依稀透明”這句話的妙處。(4分)

8.文章③、④、⑤段寫了三次吃火腿經過,意義何在?(4分)

9.文章通過火腿,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6分)

10.結合全文遣詞造句以及材料選擇謀篇佈局談談這篇文章的寫作風格。(4分)

【參考答案】

7.以人們所熟悉“火”為喻體,生動、形象、準確描繪了火腿瘦肉的顏色。

8.回憶舊時吃火腿經過,是對逝去年華的留戀,對朋友的思念。

9.表達作者對歲月、對生活、對朋友的留戀熱愛。更是含蓄的抒發了濃烈思鄉之情,文末“常居海外的遊子,得此聊勝?”可見一斑。

10.全文幾乎全用口語、俗語,沒有華麗辭藻,圍繞火腿選擇安排材料,看似繁雜,其實中心明確,屬於平淡沖和一路風格。(合理即可)

梁實秋《山》練習及答案 篇四

梁實秋《山》練習及答案

【梁實秋《山》原文】

最近有幸,連讀兩本出色的新詩。一是夏菁的“山”,一是楚戈的“散步的山巒”。兩位都是愛山的詩人。詩人哪有不愛山的?可是這兩位詩人對於山有不尋常的體會、瞭解,與感情。使我這久居城市樊籠的人,讀了為之神往。

夏菁是森林學家,遊遍天下,到處造林。他為了職業關係,也非經常上山不可。我曾陪他遊過阿里山,在傳説鬧鬼的賓館裏住了一晚,殺雞煮酒,看樹面山(當然沒有遇見鬼,不過夜月皎潔,玻璃窗上不住的有剝啄聲,造成近似“咆哮山莊”的氣氛,實乃一隻巨大的撲燈蛾在撲通着想要進屋取暖)。夏菁是極好的遊伴,他不對我講解森林學,我們只是看樹看山,有説有笑,不及其他。他在後記裏説:“我的工作和生活離不開山,而爬山最能表達一種追求的恆心及熱誠。然而,山是寂寞的象徵,詩是寂寞的,我是寂寞:有一些空虛/就想到山,或是什麼不如意/山,你的名字是寂寞/我在寂寞時念你。”

普通人在寂寞時想找伴侶,尋熱鬧。夏菁寂寞時想山。山最和他談得來。其中有一點泛神論的味道,把山當作是有生命的東西。山不僅是一大堆、高高一大堆的石頭,要不然怎能“相對兩不厭”呢?在山裏他執行他的業務,顯然的他更大的享受是進入“與自然同化”的'境界。

山,凝重而多姿,可是它心裏藏着一團火。夏菁和山太親密了,他也沾染上青山一般的嫵媚。他的詩,雖然不像喜馬拉雅山,不像落磯山那樣的岑崟參差,但是每一首都自有丘壑,而且藴藉多情。格律謹嚴,文字洗煉,據我看像是有英國詩人郝斯曼的風味,也有人説像佛勞斯特。有一首《每到二月十四日》,我讀了好多遍,韻味無窮。

每到二月十四/我就想到情人市/想到相如的私奔/範侖鐵諾的獻花人

每到二月十四/想到獻一首歌詞/那首短短的歌詞/十多年還沒寫完/還沒想好意思/更沒有譜上曲子

我總覺得慚愧不安/每到二月十四/每到二月十四/我心裏澎湃不停/要等我情如止水/也許會把它完成該詩原注:“情人市(Loveland)在科羅拉多北部,每逢二月十四日裝飾得非常動人。”我在科羅拉多州住過一年,沒聽説北部有情人市,那是六十多年前的事了(一九六〇年時人口尚不及萬),不過沒關係,光是這個地方就夠引起人的遐思。

楚戈是豪放的浪漫詩人。《散步的山巒》有詩有書有畫,集三絕於一卷。楚戈的位於雙溪村絕頂的“延宕齋”,我不曾造訪過,想來必是一個十分幽雅窮居獨遊的所在,在那裏:

可以看到/山外還有/山山山山/山外之山不是隻露一個山峯/而是朝夕變換/呈現各種不同的姿容/誰知望之儼然的/山也是如此多情

謝靈運《山居賦》序:“古巢居穴處者曰巖棲,棟宇居山者曰山居……山居良有異乎市塵,抱疾就閒,順從性情。”楚戈並不閒,故宮博物院鑽研二十年,寫出又厚又重的一大本《中國古物》,我參觀他的畫展時承他送我一本,我拿不動,他抱書送我到家,我很感動。如今他蒐集舊作,自稱是“古物出土”,有詩有畫,時常是運行書之筆,寫篆書之體,其姿肆不下於鄭板橋。

山巒可以散步嗎?出語驚人。有人以為“有點不通”,楚戈的解釋是:“我以為山會行走……我並不把山看成一堆死巖。”禪家形容人之開悟的三階段:初看山是山、水是水,繼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終乃山還是山、水還是水。是超凡入聖、超聖入凡的意思。看楚戈所寫“山的變奏”,就知道他懂得禪。他不僅對山有所悟,他半生坎坷,嚐盡人生滋味,所謂“煩惱即菩提”,對人生的真諦他也看破了。我讀他的詩,有一種説不出的震撼。

夏菁和楚戈的詩,風味迥異,而有一點相同:他們都使用能令人看得懂的文字。他們偶然也用典,但是沒有故弄玄虛的所謂象徵。我想新詩若要有開展,應該循着這一條路走。

【練習】

11.請分別概括作者讀到的兩位詩人對“山”的獨特理解和人生感悟。(6分)

12.文章為什麼以“山”為題?請從內容和結構這兩個角度來分析。(4分)

13.文章結尾畫線句中新詩的“這一條路”具體指什麼?作者是怎樣得出這個結論的?(6分)

14.梁實秋的散文既受西方文學的影響,又吸收傳統散文的精華。他的散文風格追求“簡單、節制、自然”,請選擇其中一個風格,結合本文內容加以探究。(8分)

【參考答案】

11.①夏菁認為山是有生命的,是寂寞的,但同時又是熱情的、嫵媚的(凝重而多姿),藴藉多情;(2分)爬山這一行為表達的是追求的恆心及熱誠,他追求“與自然同化”的境界。(1分)②楚戈則從山中悟出生活的真諦:山與人一樣有生命,但又是超脱塵世的,(2分)他認為做人應順從自然與性情。(1分)

12.④內容上:點明文章內容和寫作對象,作者是從兩位詩人寫“山”的詩中得出新詩發展方向的觀點的,從而明確了本文的寫作意圖。(2分)②結構上:總領全文,“山”是行文的線索,全文均是圍繞“山”來闡發的。(2分)

13.①樸實無華應是新詩堅持的核心:新詩應該使用“能令人看得懂的文字”,不故弄玄虛,將物與情融合,言之有物。(3分)②文章表面上是在敍述兩個朋友的新詩,對兩本新詩中的“山”進行評價,但實際上文章最終的落腳點卻不是“山”,而是新詩,強調的重心是借朋友兩首新詩透出的新氣象來指出新詩繼續發展下去應該堅持什麼樣的路數。(3分)

14.【示例一】從簡單的角度:①主旨明確。結尾旗幟鮮明地點出新詩的發展方向這一文章主旨。②題材集中。題材緊緊圍繞兩位詩人有關寫“山”的詩作為例。③行文雅潔,用詞洗練。

【示例二】從節制的角度:①內容上,以理性駕馭情感,以理性節制想象,將感情有“節制”“適當”地表現出來。②形式上,對幽默、灑脱風格的追求,如在阿里山鬧鬼的賓館“殺雞煮酒”的經歷,趣味盎然。③情感上,把生活作為審美對象,以欣賞的態度看待生活,淡泊名利,從追求外在事業的成功,轉向追求內心生活的豐富。④行文上,以温柔敦厚的筆鋒,平和穩健,不露鋒芒。

【示例三】從自然的角度:梁實秋的散文有一種親切、自然的“談話體”風格。①圍繞主旨,即興發展,夾敍夾議,娓娓述談。②文風活潑,自然流動如行雲流水,調動多種表現手法,在毫不經意間把自己的觀點確切的表達出來。(不要求與答案一致。)

駱駝梁實秋 篇五

問題:

1、為什麼作者在寫駱駝之前要寫猴子,獅子,老虎

2、第二段對駱駝外貌的描寫,突出了它上面特點?你認為公園裏的駱駝為什麼落得這樣悲慘的地步

3、回憶兒時看到馱煤的駱駝,其目的是什麼?

4、駱駝的命運日趨衰微的原因是什麼?這裏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任重而道遠”是什麼意思?它出自什麼書?用這一詞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推薦答案

1、列舉其他動物目的是為與駱駝的形象,生活做一個襯托,襯托出駱駝的悲慘,做出鋪墊。

2、突出駱駝毛脱於皮的悲慘的形象特點,因為駱駝的生活氣候,習性和台北動物園的地理,生活不適應,所以有如此悲慘的境地。

3、作者通過對兒時回憶描寫出了駱駝曾經的光彩,以襯托此時駱駝的悲慘

4、原因是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使駱駝這一工具失去了利用的價值,而只能成為動物園中被觀賞的對象。包含了作者對駱駝悲慘命運的感傷與同情。

5、比喻責任重大,道路又遙遠,要經歷長期的奮鬥。出自《論語·泰伯》,用這一詞表達作者對駱駝以後的生存生活和自身價值的一種樂觀期望。

梁實秋散文推薦

“我愛一切舊的東西——老朋友,舊時代,舊習慣,古書,陳釀;而且我相信,陶樂賽,你一定也承認我一向是很喜歡一位老妻。”這是高爾斯密的名劇《委曲求全》中那位守舊的老頭兒哈德卡索先生説的話。他的夫人陶樂賽聽了這句話,心裏有一點高興,這風流的老頭子還是喜歡她,但是也不是沒有一點愠意,因為這一句話的後半段説透了她的老。

這句話的前半段沒有毛病,他個人有此癖好,幹別人什麼事?而且事實上有很多人頗具同感,也覺得一切東西都是舊的好,除了朋友、時代、習慣、書、酒之外,有數不盡的事物都是越老越古越舊越陳越好。所以有人把這半句名言用花體正楷字母抄了下來,裝在玻璃框裏,掛在牆上,那意思好像是在向喜歡除舊佈新的人挑戰。

俗語説,“人不如故,衣不如新”。其實,衣着之類還是舊的舒適。新裝上身之後,東也不敢坐,西也不敢靠,戰戰兢兢。我看見過有人全神貫注在他的新西裝褲管上的那一條直線,坐下之後第一樁事便是用手在膝蓋處提動幾下,生恐膝部把他的筆直的褲管撐得變成了口袋。人生至此,還有什麼趣味可説!看見過愛因斯坦的小照麼?他總是披着那一件敞着領口胸懷的鬆鬆大大的破夾克,上面少不了煙灰燒出的小洞,更不會沒有一片片的汗斑油漬,但是他在這件破舊衣裳遮蓋之下優哉遊哉的神遊於太虛之表。

《世説新語》記載着:“桓車騎不好着新衣,浴後婦故進新衣與,車騎大怒,催使持去,婦更持還,傳語云,‘衣不經新,何由得故?’桓公大笑着之。”桓衝真是好説話,他應該説,“有舊衣可着,何用新為?”也許他是為了保持閫內安寧,所以才一笑置之。“殺頭而便冠”的事情,我還沒有見過;但是“削足而適履”的行為,則頗多類似的例證。一般人穿的鞋,其製作設計很少有顧到一隻腳是有五個趾頭的,穿這樣的鞋雖然無需“削”足,但是我敢説五個腳趾絕對缺乏生存空間。有人硬是覺得,新鞋不好穿,敝屣不可棄。

“新屋落成”金聖歎列為“不亦快哉”之一,快哉儘管快哉,隨後那“樹小牆新”的一段暴發氣象卻是令人難堪。“欲存老蓋千年意,為覓霜根數寸栽”,但是需要等待多久!一棟建築要等到相當破舊,才能有“樹林陰翳,鳥聲上下”之趣,才能有“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之樂。西洋的庭園,不時的要剪草,要修樹,要打扮得新鮮耀眼,我們的園藝的標準顯然的有些不同,即使是帝王之家的園囿也要在亭閣樓台畫棟雕樑之外安排一個“濠濮間”、“諧趣園”,表示一點點陳舊古老的蕭瑟之氣。至於講學的上庠,要是牆上沒有多年蔓生的常春藤,基腳上沒有遠年積留的苔蘚,那還能算是第一流麼?

舊的事物之所以可愛,往往是因為它有內容,能喚起人的回憶。例如陽曆儘管是我們正式採用的歷法,在民間則陰曆仍不能廢,每年要過兩個新年,而且只有在舊年才肯“新桃換舊符”。明知地處亞熱帶,仍然未能免俗要煙熏火燎的製造常常帶有屍味的臘肉。端午的龍舟粽子是不可少的,有幾個人想到那“露才揚己怨懟沉江”的屈大夫?還不是舊俗相因虛應故事?中秋賞月,重九登高,永遠一年一度的引起人們的不可磨滅的興味。甚至臘八的那一鍋粥,都有人難以忘懷。至於供個人賞玩的。東西,當然是越舊越有意義。一把宜興砂壺,上面有陳曼生制銘鐫句,縱然破舊,氣味自然高雅。

“樗蒲錦背元人畫,金粟箋裝宋版書”更是足以使人超然遠舉,與古人遊。我有古錢一枚,“臨安府行用,準參百文省”,把玩之餘不能不聯想到南渡諸公之觀賞西湖歌舞。我有胡桃一對,祖父常常放在手裏揉動,噶咯噶咯的作響,後來又在我父親手裏揉動,也噶咯噶咯的響了幾十年,圓滑紅潤,有如玉髓,真是先人手澤,現在輪到我手裏噶咯噶咯的響了,好幾次險些兒被我的兒孫輩敲碎取出桃仁來吃!每一個破落户都可以拿了幾件舊東西來,這是不足為奇的事。國家亦然。多少衰敗的古國都有不少的古物,可以令人驚羨,欣賞,感慨,唏噓!

舊的東西之可留戀的地方固然很多,人生之應該日新又新的地方亦復不少。對於舊日的典章文物我們儘管喜歡讚歎,可是我們不能永遠盤桓在美好的記憶境界裏,我們還是要回到這個現實的地面上來。在博物館裏我們面對商周的吉金,宋元明的書畫瓷器,可是溜酸雙腿走出門外便立刻要面對擠死人的公共汽車,醜惡的市招,和各種飲料一律通用的玻璃杯!

舊的東西大抵可愛,惟舊病不可復發。諸如夜郎自大的脾氣,奴隸制度的殘餘,懶惰自私的惡習,蠅營狗苟的醜態,畸形病態的審美觀念,以及罄竹難書的諸般病症,皆以早去為宜,舊病才去,可能新病又來,然而總比舊痾新恙一時併發要好一些,最可怕的是,倡言守舊,其實只是迷戀骸骨;唯新是騖,其實只是摭拾皮毛,那便是新舊之間兩俱失之了。夢

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其寢不夢。”注:“其寢不夢,神定也,所謂至人無夢是也。”作到至人的地步是很不容易的,要物我兩忘,“嗒然若喪其耦”才行。偶然接連若干天都是一夜無夢,混混噩噩的睡到大天光,這種事情是常有的,但是長久的不作夢,誰也辦不到。有時候想夢見一個人,或是想夢作一件事,或是想夢到一個地方,拼命的想,熱烈的想,刻骨鏤心的想,偏偏想不到,偏偏不肯入夢來。有時候沒有想過的,根本不曾起過念頭,而且是荒謬絕倫的事情,竟會竄入夢中,突如其來,揮之不去,好驚、好怕、好窘、好羞,至於我們所企求的夢,或是值得一作的夢,那是很難得一遇的事,即使偶有好夢,也往往被不相干的事情打斷,矍然而覺。大致講來,好夢難成,而噩夢連連。

我小時候常作的一種夢是下大雪。北國冬寒,雪虐風饕原是常事,哪有一年不下雪的?在我幼小心靈中,對於雪沒有太大的震撼,頂多在院裏堆雪人、打雪仗。但是我一年四季之中經常夢雪;差不多每隔一二十天要夢一次。對於我,雪不是“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張承吉句),我沒有那種狂想。也沒有白居易“可憐今夜鵝毛雪,引得高情鶴氅人”那樣的雅興。更沒有柳宗元“獨釣寒江雪”的那分幽獨的感受。

雪只是大片大片的六出雪花,似有聲似無聲的、沒頭沒腦的從天空篩將下來。如果這一場大雪把地面上的一切不平都勻稱的遮覆起來,大地成為白茫茫的一片,像韓昌黎所謂“凹中初蓋底,凸處盡成堆”,或是相傳某公所謂的“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我一覺醒來便覺得心曠神怡,整天高興。若是一場風雪有氣無力,只下了薄薄一層,地面上的枯枝敗葉依然暴露,房頂上的瓦櫳也遮蓋不住,我登時會覺得哽結,醒後頭痛欲裂,終朝寡歡。這樣的夢我一直作到十四五歲才告停止。

緊接着常作的是另一種夢,夢到飛。不是像一朵孤雲似的飛,也不是像摶扶搖而上九萬里的大鵬,更不是徐志摩在《想飛》一文中所説“飛上天空去浮著,看地球這彈丸在太空裏滾著,從陸地看到海,從海再看回陸地。凌空去看一個明白……”,我沒有這樣規模的豪想。我夢飛,是腳踏實地的兩腿一彎,向上一縱,離了地面,起先是一尺來高,漸漸上升一丈開外,兩腳輕輕擺動,毫不費力的越過了影壁,從一個小院竄到另一個小院,左旋右轉,夷猶如意。

這樣的夢,我經常作,像潘彼得“那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説飛飛,來去自如。醒來之後,覺得渾身通泰。若是在夢裏兩腿一踹,竟飛不起來,身像鉛一般的重,那麼醒來非常沮喪,一天不痛快。這樣的夢作到十八歲不再有了。大概是潘彼得已經長大,而我像是雪萊《西風歌》所説的“落在人生的荊棘上了!”

成年以後,我過的是夢想顛倒的生活,白天夢作不少,夜夢卻沒有什麼可説的。江淹少時夢人授以五色筆,由是文藻日新。

王夢大筆如椽,果然成大手筆。李白少時筆頭生花,自是天才贍逸,這都是奇蹟。説來慚愧,我有過一枝小小的可以旋轉筆芯的四色鉛筆,我也有過一幅朋友畫贈的“夢筆生花圖”,但是都無補於我的文思。我的親人、我的朋友送給我的各式各樣的大小精粗的筆,不計其數,是沒有夢見過五色筆,也沒有夢見過筆頭生花。至於黃帝之夢遊華胥、孔子之夢見周公、莊子之夢為蝴蝶、陶侃之夢見天門,不消説,對我更是無緣了。我常有噩夢,不是出門迷失,找不着歸途,到處“鬼打牆”,是內急找不到方便之處,即使找得了地方也難得立足之地,再不是和惡人打鬥而四肢無力,結果大概都是大叫一聲而覺。像黃粱夢,南柯一夢……那樣的豐富經驗,縱然是夢不也是很快意麼?

駱駝閲讀答案梁實秋 篇六

駱駝閲讀答案梁實秋

駱駝

梁實秋

台北沒有什麼好去處。我以前常到動物園走動走動,其中兩個地方對我有誘惑。一個是一家茶館,有高屋建瓴之勢,憑窗遠盼,一片油綠的田疇,小川蜿蜒其間,頗可使人目曠神怡。另一值得看的便是那兩隻駱駝了。

有人喜歡看猴子,看那乖巧伶俐的動物,略具人形,而生活究竟簡陋,於是令人不由地生出優越感,掏一把花生米擲過去。有人喜歡看獅子跳火圈,狗作算學,老虎翻跟頭,覺得有趣。我之看得駱駝則是另外一種心情,駱駝扮演的是悲劇的角色。它的檻外是冷清清的,沒有遊人圍繞,所謂檻也只是一根杉木橫着攔在門口。地上是爛糟糟的泥。它卧在那,老遠一看,真像是大塊的毛薑。逼近一看,真可嚇人!一塊塊的毛都在脱落,斑駁的皮膚上隱隱地露着血跡。嘴張着,下巴垂着,有上氣無下氣地喘。水汪汪的兩隻大眼睛好像是眼淚撲簌的盼望着能見親族一面似的。腰間的肋骨歷歷可數,頸子又細又長,尾巴像一條破掃帚。駝峯只剩下了幹皮,像是一隻麻袋搭在背上。駱駝為什麼落到這種悲慘的地步呢?難道“沙漠之舟”的雄姿即不過如此麼?

我心目中的駱駝不是這樣的。。兒時在家鄉,一聽見大銅鈴丁丁當當響,就知道是送煤的駱駝隊來了,愧無管寧的修養,往往奪門出視,一根細繩穿繫着的好幾只駱駝,有時是十隻九隻的,一順的立在路邊。滿臉煤污的煤商一聲吆喝,駱駝便乖乖地跪下讓人卸貨,嘴角往往流着白沫,口裏不住的嚼反芻。有時還跟着一隻小駱駝,幾乎用跑步在後面追着,面對着這樣龐大而温馴的馱獸,我們不能不驚異地欣賞。

是亞熱帶的氣候不適於駱駝居住。動物園的那兩隻駱駝不久就不見了,標本室也沒有空間容納它們,我從此也不大常去動物園了。我常想:公文書裏罷黜一個人的時候常用“人地不宜”四字,總算是一個比較體面的下台的藉口。這駱駝之黯然消逝,也許就類似“人地不宜”之故吧?生長在北方大地的巨獸,如何能侷促在這樣的小小圈子裏,如何能耐得住這炎方的鬱焦?它們當然要憔悴,要悒悒,要委頓以死。我想它們看着身上的毛一塊塊地脱落,真的要變成“有板無毛”的狀態,蕉風椰雨,晨夕對泣,心裏多麼淒涼!真不知是什麼人惡作劇,把它們運到此間,使得它們嘗受這一段酸辛,使我們也興起“人何以堪”的感歎!

其實,駱駝不僅是在炎熱之地難以生存,就是在北方大陸,其命運也是在日趨於衰微。在運輸事業機械化的時代,誰還肯牽着一串串的駱駝招搖過市?沙漠地帶該是駱駝的用武之地了,但聽説現在沙漠裏也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駱駝是馴獸,自己不復能在野外繁殖謀生。等到為人類服務的機會消失的時候,我不知道它將如何繁衍下去。最悲慘的是,大家都譏笑它是獸類中最愚蠢的一個;因為它只會消極地忍耐。給它背上馱上500磅的重載,它會跪下來承受。它肯食用大多數哺乳動物所拒絕食用的荊棘苦草,它肯飲用帶有鹽味的髒水。它奔走三天三夜可以不喝水,這並不是它的肚子裏儲藏着水,而是因為它體內的脂肪氧化可以製造出來水。像這樣的動物若是從地面上消逝,可能不至於引起多少人的惋惜。尤其是在如今這個世界,大家所喜歡豢養的乃是善伺人意的哈巴狗,像駱駝這樣的“任重而道遠”的傢伙,恐怕只好由它一聲不響的從這個世界舞台上退下去罷!

注:梁實秋,中國現代著名作家。1949年從大陸到台灣,70年代移居美國西亞圖,80歲時懷着深深的遺憾重返台灣。

閲讀練習

16.為什麼作者認為“那兩隻駱駝”“值得看”?(4分)

17.第2段描寫動物園中的駱駝有什麼作用?

18.作品借物抒懷。聯繫全文主旨,請概述出作者在文中兩處劃線句子中所寄寓的情懷。(4分)

19.有人説這篇散文是作者就是借駱駝的形象説人生感慨、思鄉愁緒的抒情之作。你贊同這一説法嗎?請結合全文具體作答。

參考答案:

16.因為它們的遭遇與作者類似。4分因為它們的遭遇讓作者聯想到自己。4分

因為它們引起作者無限感慨。4分因為那兩隻駱駝扮演的是悲劇的角色。2分

因為它們顯得可憐。2分因為它們值得同情。2分

17.第二段描寫動物園中的駱駝,第三段描寫兒時所見的駱駝,作品通過這一對比描寫,突出了駱駝的悲劇形象。

18.【分析歸納】(6分)

海外遊子思歸卻有家難歸的痛苦之情。(6分)

答對下列其中一點得3分

①作者思歸(思親)之情。(3分)

②台灣不適宜自己久居的感歎。(3分)

答對下列其中一點得3分

①遊子(作者)有家難歸的痛苦之情。(3分)

②對忍辱負重的人(自己)卻不容於現實的感慨。(3分)

19.同意,文章以“駱駝扮演的悲劇的角色”為主線,首先描寫了駱駝狹小、骯髒的生存環境,表現駱駝被人冷落的處境;再通過肖像描寫,突出駱駝生活的艱辛、淒涼;又通過“水汪汪的兩隻大眼睛撲簌的盼望着能見親族一面似的”細節,表現自己對回到家鄉的渴望,從而完成了駱駝這個擬人化的形象的塑造。這正如作者自己的經歷,1949年從大陸到台灣,70年代移居美國西亞圖,80歲時懷着深深的遺憾重返台灣。所以説,這篇散文是作者就是借駱駝的形象説人生感慨、思鄉愁緒的抒情之作。

梁實秋《駱駝》練習及答案 篇七

台北沒有什麼好去處。我以前常到動物園走動走動,其中兩個地方對我有誘惑。一個是一家茶館,有高屋建瓴之勢,憑窗遠盼,一片油綠的田疇,小川蜿蜒其間,頗可使人目曠神怡。另一值得看的使是那兩隻駱駝了。

有人喜歡看猴子,看那乖巧伶俐的動物,略具人形,而生活究竟簡陋,於是令人不由地生出優越感,拘一把花生米擲過去。有人喜歡看獅子跳火圈,狗作算學,老虎翻跟頭,覺得有趣。我之看得駱駝則是另外一種心情,駱駝扮演的是悲劇的角色。它的檻外是冷清清的,沒有遊人圍繞,所謂檻也只是一根杉木橫着攔在門口。地上是爛糟糟的泥。它卧在那,老遠一看,真像是大塊的毛薑。*近一看,真可嚇人!一塊塊的毛都在脱落,斑駁的皮膚上隱隱地露着血跡。嘴張着,下巴垂着,有上氣無下氣地喘。水汪汪的兩隻大眼睛好像是眼淚撲簌的盼望着能見親族一面似的。腰間的肋骨歷歷可數,頸子又細又長,尾巴像一條破掃帚。駝峯只剩下了幹皮,像是一隻麻袋搭在背上。駱駝為什麼落到這種悲慘的地步呢?難道“沙漠之舟”的雄姿即不過如此麼?

我心目中的駱駝不是這樣的。兒時在家鄉,一聽見大銅鈴丁丁當當響,就知道是送煤的駱駝隊來了,愧無管寧的修養,往往奪門出視,一根細繩穿繫着的好幾只駱駝,有時是十隻九隻的`,一順的立在路邊。滿臉煤污的煤商一聲吆喝,駱駝使乖乖地跪下讓人卸貨,嘴角往往流着白沫,口裏不住的嚼--反芻。有時還跟着一隻小駱駝,幾乎用跑步在後面追着,面對着這樣龐大而温馴的馱獸,我們不能不驚異地欣賞。

是亞熱帶的氣候不適於駱駝居住。動物園的那兩隻駱駝不久就不見了,標本室也沒有空間容納它們,我從此也不大常去動物園了。我常想:公文書裏罷黜一個人的時候常用“人地不宜”四字,總算是一個比較體面的下台的藉口。這駱駝之黯然消逝,也許就類似“人地不宜”之故吧?生長在北方大地的巨獸,如何能侷促在這樣的小小圈子裏,如何能耐得住這炎方的鬱焦?它們當然要憔悴,要悒悒,要委頓以死。我想它們看着身上的毛一塊塊地脱落,真的要變成“有板無毛”的狀態,蕉風椰雨,晨夕對泣,心裏多麼淒涼!真不知是什麼人惡作劇,把它們運到此間,使得它們嘗受這一段酸辛,使我們也興起“人何以堪”的感歎!

其實,駱駝不僅是在炎熱之地難以生存,就是在北方大陸,其命運也是在日趨於衰微。在運輸事業機械化的時代,誰還肯牽着一串串的駱駝招搖過市?沙漠地帶該是駱駝的用武之地了,但聽説現在沙漠裏也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駱駝是馴獸,自己不復能在野外繁殖謀生。等到為人類服務的機會消失的時候,我不知道它將如何繁衍下去。最悲慘的是,大家都譏笑它是獸類中最愚蠢的一個;因為它只會消極地忍耐。給它背上馱上500磅的重載,它會跪下來承受。它肯食用大多數哺乳動物所拒絕食用的荊棘苦草,它肯飲用帶有鹽味的髒水。它奔走三天三夜可以不喝水,這並不是它的肚子裏儲藏着水,而是因為它體內的脂肪氧化可以製造出來水。像這樣的動物若是從地面上消逝,可能不至於引起多少人的惋惜。尤其是在如今這個世界,大家所喜歡豢養的乃是善伺人意的哈巴狗,像駱駝這樣的“任重而遙遠”的傢伙,恐怕只好由它一聲不響的從這個世界舞台上退下去罷!

【注】

梁實秋,中國現代著名作家。1949年從大陸到台灣,70年代移居美國西亞圖,80歲時懷着深深的遺憾重返台灣。

【練習】

1.為什麼作者認為“那兩隻駱駝”“值得看”?(4分)

2.文未説“像駱駝這樣的'任重而道遠'的傢伙,恐怕只好由它一聲不響的從這個世界舞台上退下去罷”,對駱駝的遭遇,句中流露出怎樣的情感?試簡要説出其中的兩種。(4分)

3.作品借物抒懷。聯繫全文主旨,請概述出作者在文中三個劃線句子中所寄寓的情懷。(6分)

4.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A.第二段描寫動物園中的駱駝,第三段描寫兒時所見的駱駝,作品通過這一對比描寫,突出了“不能不驚異”的感受。

B.作品對駱駝的遭遇作了大量的描寫,這些描寫都有很強的感情色彩。寓主觀色彩於客觀描寫中,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C.作品中的駱駝,可以看成是作者的自況。作者將情感傾注於“駱駝”這一形象,並通過對其遭遇的描述,抒寫了自己的人生體驗。

D.作品的感情富於變化:先是對動物園裏駱駝遭遇的同情,繼而是對家鄉駱駝的温馴的驚異,最後是對北方大陸駱駝的命運的釋然。

E.作品的文字平實,但在平實的字裏行間,卻流淌着一股源於作者對人生經歷的深沉思考而產生的充滿悲壯色彩的情感激流。

【參考答案】

1、(語句理解)(4分)

因為它們的遭遇與作者類似。4分。

因為它們的遭遇讓作者聯想到自己。4分。

因為它們引起作者無限感概。4分。

因為那兩隻駱駝扮演的是悲劇的角色。2分。

因為它們顯得可憐。2分。

因為它們值得同情。2分

2、(語句理解)(4分)。表達了對駱駝被迫退出世界舞台的1無奈;2失落(惆悵或痛苦);3不平;4自嘲。(能答對其中1點得2分,答對2點得4分。)

3、(分析歸納)(6分)。海外遊子思歸卻有家難歸的痛苦之情(6分)。

答對下列其中一點得3分:

1作者思歸(思親)之情(3分)。

2台灣不適宜自己久居的感歎(3分)。

(答對下列其中一點得3分:

1遊子(作者)有家難歸的痛苦之情(3分)。

2對忍辱負重的人(自己)卻不容於現實的感慨(3分)。)

4、(鑑賞評價)(4分)。BC(A文中的對比不是為“突出‘不能不驚異’的感受”,而是為突出駱駝的悲劇形象。D對北方大陸駱駝日趨衰微的命運,作者表達的不是“釋然”,而是不平與痛苦。作品的感情基調“悲”而不“壯”。)答對一項2分,答對兩項4分。

駱駝梁實秋 篇八

問題:

1、為什麼作者在寫駱駝之前要寫猴子,獅子,老虎

2、第二段對駱駝外貌的描寫,突出了它上面特點?你認為公園裏的駱駝為什麼落得這樣悲慘的地步

3、回憶兒時看到馱煤的駱駝,其目的是什麼?

4、駱駝的命運日趨衰微的原因是什麼?這裏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任重而道遠”是什麼意思?它出自什麼書?用這一詞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推薦答案

1、列舉其他動物目的是為與駱駝的形象,生活做一個襯托,襯托出駱駝的悲慘,做出鋪墊。

2、突出駱駝毛脱於皮的悲慘的形象特點,因為駱駝的生活氣候,習性和台北動物園的地理,生活不適應,所以有如此悲慘的境地。

3、作者通過對兒時回憶描寫出了駱駝曾經的光彩,以襯托此時駱駝的悲慘

4、原因是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使駱駝這一工具失去了利用的價值,而只能成為動物園中被觀賞的對象。包含了作者對駱駝悲慘命運的感傷與同情。

5、比喻責任重大,道路又遙遠,要經歷長期的奮鬥。出自《論語·泰伯》,用這一詞表達作者對駱駝以後的生存生活和自身價值的一種樂觀期望。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閲讀:

1.梁實秋《雅舍談吃》散文集:《熗青蛤》

2.梁實秋《雅舍談吃》散文集:《烤羊肉》

3.梁實秋:如何利用零碎時間學習

4.梁實秋:時間即生命

5.梁實秋與魯迅

6.北大學生對梁實秋下最後通牒

7.梁實秋與八寶飯的故事

8.梁實秋談吃:薄餅

9.梁實秋《過年》

10.梁實秋《讀畫》教學設計

梁實秋的駱駝答案 篇九

梁實秋的駱駝答案

梁實秋散文《駱駝》,為什麼作者在寫駱駝之前寫猴子,獅子與老虎?有哪些作用呢?

駱 駝

梁實秋

台北沒有什麼好去處。我以前常到動物園走動走動,其中兩個地方對我有誘惑。一個是一家茶館,有高屋建瓴之勢,憑窗遠盼,一片油綠的田疇,小川蜿蜒其間,頗可使人目曠神怡。另一值得看的便是那兩隻駱駝了。

有人喜歡看猴子,看那乖巧伶俐的動物,略具人形,而生活究竟簡陋,於是令人不由地生出優越感,掏一把花生米擲過去。有人喜歡看獅子跳火圈,狗作算學,老虎翻跟頭,覺得有趣。我之看得駱駝則是另外一種心情,駱駝扮演的是悲劇的角色。它的檻外是冷清清的,沒有遊人圍繞,所謂檻也只是一根杉木橫着攔在門口。地上是爛糟糟的泥。它卧在那,老遠一看,真像是大塊的毛薑。逼近一看,真可嚇人!一塊塊的毛都在脱落,斑駁的皮膚上隱隱地露着血跡。嘴張着,下巴垂着,有上氣無下氣地喘。(1)水汪汪的兩隻大眼睛好像是眼淚撲簌的盼望着能見親族一面似的。腰間的肋骨歷歷可數,頸子又細又長,尾巴像一條破掃帚。駝峯只剩下了幹皮,像是一隻麻袋搭在背上。駱駝為什麼落到這種悲慘的地步呢?難道“沙漠之舟”的雄姿即不過如此麼?

我心目中的駱駝不是這樣的。兒時在家鄉,一聽見大銅鈴丁丁當當響,就知道是送煤的駱駝隊來了,愧無管寧的修養,往往奪門出視,一根細繩穿繫着的好幾只駱駝,有時是十隻九隻的,一順的立在路邊。滿臉煤污的煤商一聲吆喝,駱駝便乖乖地跪下讓人卸貨,嘴角往往流着白沫,口裏不住的嚼——反芻。有時還跟着一隻小駱駝,幾乎用跑步在後面追着,面對着這樣龐大而温馴的馱獸,我們不能不驚異地欣賞。

(2)是亞熱帶的氣候不適於駱駝居住。動物園的那兩隻駱駝不久就不見了,標本室也沒有空間容納它們,我從此也不大常去動物園了。我常想:公文書裏罷黜一個人的時候常用“人地不宜”四字,總算是一個比較體面的下台的藉口,這駱駝之黯然消逝,也許就類似“人地不宜”之故吧?生長在北方大地的巨獸,如何能侷促在這樣的小小圈子裏,如何能耐得住這炎方的鬱焦?它們當然要憔悴,要悒悒,要委頓以死。我想它們看着身上的毛一塊塊地脱落,真的要變成“有板無毛”的狀態,蕉風椰雨,晨夕對泣,心裏多麼淒涼!真不知是什麼人惡作劇,把它們運到此間,使得它們嘗受這一段酸辛,使我們也興起“人何以堪”的感歎!

其實,(3)駱駝不僅是在炎熱之地難以生存,就是在北方大陸,其命運也是在日趨於衰微。在運輸事業機械化的時代,誰還肯牽着一串串的駱駝招搖過市?沙漠地帶該是駱駝的用武之地了,但聽説現在沙漠裏也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駱駝是馴獸,自己不復能在野外繁殖謀生。等到為人類服務的機會消失的時候,我不知道它將如何繁衍下去。最悲慘的是,大家都譏笑它是獸類中最愚蠢的一個;因為它只會消極地忍耐。給它背上馱上500磅的重載,它會跪下來承受。它肯食用大多數哺乳動物所拒絕食用的荊棘苦草,它肯飲用帶有鹽味的髒水。它奔走三天三夜可以不喝水,這並不是它的肚子裏儲藏着水,而是因為它體內的脂肪氧化可以製造出來水。像這樣的動物若是從地面上消逝,可能不至於引起多少人的惋惜。尤其是在如今這個世界,大家所喜歡豢養的乃是善伺人意的哈巴狗,像駱駝這樣的“任重而道遠”的傢伙,恐怕只好由它一聲不響的從這個世界舞台上退下去罷!

注:梁實秋,中國現代著名作家。1949年從大陸到台灣,70年代移居美國西亞圖,80歲時懷着深深的遺憾重返台灣。

閲讀練習題一

16.為什麼作者認為“那兩隻駱駝”‘“值得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末説“像駱駝這樣的`‘任重而道遠’的傢伙,恐怕只好由它一聲不響的從這個世界舞台上退下去罷”,對駱駝的遭遇,句中流露出怎樣的情感?試簡要説出其中的兩種。(4分)

18.作品借物抒懷。聯繫全文主旨,請概述出作者在文中三個劃線句句子中所寄寓的情懷。(6分)

19.下列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A.第二段描寫動物園中的駱駝,第三段描寫兒時所見的駱駝,作品通過這一對比描寫,突出了“不能不驚異”的感受。

B.作品對駱駝的遭遇作了大量的描寫,這些描寫都有很強的感情色彩。寓主觀色彩於客觀描寫中,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C.作品中的駱駝,可以看成是作者的自況。作者將情感傾注於“駱駝”這一形象,並通過對其遭遇的描述,抒寫了自己的人生體驗。

D.作品的感情富於變化:先是對動物園裏駱駝遭遇的同情,繼而是對家鄉駱駝的温馴的驚異,最後是對北方大陸駱駝的命運的釋然。

E.作品的文字平實,但在平實的字裏行間,卻流淌着一股源於作者對人生經歷的深沉思考而產生的充滿悲壯色彩的情感激流。

參考答案

16.因為它們的遭遇與作者類似,並讓作者聯想到自己,引起自己無限感慨;因為那兩隻駱駝扮演的是悲劇的角色,它們顯得可憐,值得同情。

17.表達了對駱駝被迫退出舞台的(1)無奈;(2)失落(惆悵或痛苦);(3)不平;(4)自嘲。

18.海外遊子思歸卻有家難歸的痛苦之情。(1)作者思歸(思親)之情(2)台灣不宜自己久居(答對以上一點3分)(3)遊子(作者)有家難歸的痛苦之情(4)對忍辱負重的人(自己)卻不容於現實的感慨(答對以上一點3分)。

19.B C(A文中的對比不是為了“突出‘不能不驚異’的感受”,而是為了突出駱駝的悲劇形象。D對北方大陸駱駝日趨衰微的命運,作者不是“釋然”,而是不平與痛苦。E作者的感情基調“悲”而部“壯”。

閲讀練習題二

1為什麼作者在寫駱駝之前寫猴子 獅子 老虎?

2作者回憶兒時看到駱駝其目的是什麼?

3它出自什麼書?

參考答案:

1運用對比的手法襯托無人理採駱駝更襯托它悲慘的下場

2為了和動物園裏的駱駝相比較沙漠之舟的本色不過如此

3負擔沉重路途遙遠 出自《論語》

梁實秋《下棋》練習及答案 篇十

有一種人我最不喜歡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養的人。殺死他一大塊,或是抽了他一個車,他神色自若,不動火,不生氣,好像是無關痛癢,使你覺得索然寡味。君子無所爭,下棋卻是要爭的,當你給對方一個嚴重威脅的時候,對方的頭上青筋暴露,黃豆般的汗珠一顆顆的在額上陳列出來,或哭喪着臉做慘笑,或抓耳撓腮,或大叫一聲,或長吁短歎,或自怨自艾口中唸唸有詞,或一串串的噎嗝打個不休,或紅頭漲臉如關公,種種現象不一而足,這時節你“行有餘力”,便可以點起一支煙,或啜一碗茶,靜靜地欣賞對方的苦悶的象徵。我想獵人困逐一隻野兔的時候,其愉快大概略相彷彿。因此我悟出一點道理,和人下棋的時候,如果有機會使對方受窘,當然無所不用其極,如果被對方所窘,便努力作出不介意狀,因為既不能積極地給對方以痛苦,只好消極地減少對方的樂趣。

自古博弈並稱,全是屬於賭的一類,而且只是比“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略勝一籌而已。不過弈雖小術,亦可以觀人。相傳有慢性人,見對方走當頭炮,便左思右想,不知是跳左邊的馬好,還是跳右邊的馬好,想了半個鐘頭而遲遲不決,急得對方拱手認輸。是有這樣的慢性人,每一招都要考慮,而且是加慢的考慮,我常想這種人如加入龜兔競賽,也必定可以獲勝。也有性急的人,下棋如賽跑,劈劈拍拍,草草了事,這仍就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一貫作風。下棋不能無爭,爭的範圍有大有小,有斤斤計較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節而眼觀全局者,有短兵相接做生死鬥者,有各自為戰而旗鼓相當者,有趕盡殺絕一步不讓者,有好勇鬥狠同歸於盡者,有一面下棋一面誚罵者。但最不幸的是爭的範圍超出了棋盤而拳足交加。有下象棋者,久而無聲響,排闥視之,闃不見人,原來他們是在門后角裏扭作一團,一個人騎在另一個人的身上,在他的口裏挖車呢。被挖者不敢出聲,出聲則口張,口張則車被挖回,挖回則必悔棋,悔棋則不得勝,這種認真的態度憨得可愛。我曾見過二人手談,起先是坐着,神情瀟灑,望之如神仙中人,俄而棋勢吃緊,兩人都站起來了,劍拔弩張,最後到了生死關頭,兩個人都跳到桌上去了!

笠翁《閒情偶寄》説弈棋不如觀棋,因觀者無得失心。觀棋是有趣的事,如看鬥牛、鬥雞、鬥蟋蟀一般。但是觀棋也有難過之處,觀棋不語是一種痛苦。喉間硬是癢得出奇,思一吐為快。看見一個人要入陷阱而不作聲是幾乎不可能的事。如果説得中肯,其中一個人要厭恨你,暗暗地罵一聲“多嘴驢!”另一個人也不感激你,心想“難道我還不曉得這樣走!”如果説得不中肯,兩個人都要一齊嗤之以鼻,“無見識奴!”如果根本不説,憋在心裏,受病。所以有人於捱了一耳光之後還要捂着熱辣辣的嘴巴大呼:“要抽車!要抽車!”

下棋只是為了消遣,其所以能使這樣多人嗜此不疲,是因為他頗合於人類好鬥的本能,這是一種“鬥智不鬥力”的遊戲。所以瓜棚豆架之下,與世無爭的村夫野老不免一枰相對,消此永晝;鬧市茶寮之中,常有有閒人士下棋消遣,“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宦海里翻過身最後退隱東山的大人先生們,髀肉復生而英雄無用武之地,也只好閒來對弈,了此殘生,下棋全是“剩餘精力”的發泄。人總是要斗的,總是要勾心鬥角地和人爭逐的。與其和人爭權奪利,還不如在棋盤上多佔幾個官;與其招搖撞騙,還不如在棋盤上抽上一車。宋人筆記曾載有一段故事:“李訥僕射,性卞急,酷好弈棋,每下子安詳,極於寬緩。往往躁怒作,家人輩則密以弈具陳於前,訥睹,便忻然改容,以取其子布弄,都忘其恚矣。”(《南部新書》)下棋有沒有這樣陶冶性情之功,我不敢説,不過有人下起棋來把性命都可置之度外。我有兩個朋友下棋,警報作,不動聲色,俄而彈落,棋子被震得在盤上跳蕩,屋瓦亂飛。其中一位棋癮較小者變色而起,被對方一把拉住,“你走!那就算是你輸了。”此公深得棋中之趣。

(選自《雅舍小品》)

【練習】

小題1:作者所説的在下棋上“太有涵養的人”是什麼樣的'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現?(4分)

小題2:文中幾次提到“下棋卻是要爭的”“下棋不能無爭”,作者為什麼這樣説?請結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

小題3:人們通常都説“觀棋不語真君子”,作者卻説“觀棋不語是一種痛苦”,這是為什麼?(4分)

小題4:該文的可讀性很強,緣於作家高超的寫作技巧。請結合全文,從選材、結構和語言三方面加以探究。(6分)

【參考答案】

小題1:“太有涵養的人”是下棋時受挫或失敗後,仍然神色自若、不動火、不生氣的人。(評分標準:2分)因為他們既不能積極地給對方以痛苦,只好消極地減少對方的樂趣。(評分標準:2分)(共4分)

小題2:①爭得勝利,能夠獲得滿足和快樂

②爭的過程,能夠讓性情(個性)得到展現和釋放。

③爭,合乎人類好鬥的本能,下棋是人在社會生活中爭鬥失意後最佳的排遣方式。

(評分標準:1點2分,3點6分,意思對即可。

小題3:①不吐不快,②招怨遭譏,③心裏受病。(評分標準:1點1分,2點2分,3點4分,意思對即可。

小題4:①選題契合大眾休閒又好勝的心理需求,容易產生共鳴。

②結構看似平常,實質奇崛。抓住下棋、觀棋和感悟三方面寫,重點突出,貼近公眾的閲讀心理。

③語言詼諧幽默,描寫細膩形象而又生動活潑,很耐讀。

(評分標準:1點2分,3點6分,能夠扣住技巧,從題幹要求的三個方面談,意思對即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lkg4j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