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穿井得一人的文言文翻譯精品多篇

穿井得一人的文言文翻譯精品多篇

穿井得一人的文言文翻譯精品多篇

《穿井得一人》啟示: 篇一

凡事都要調查研究,仔細辨別,才能弄清真相。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謠言往往失實,只有細心觀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獲得真正的答案。不可輕信流言,盲目隨從,人云亦云,否則就會鬧出以訛傳訛,三人成虎的笑話,使事情的真相被傳得面目全非。

《穿井得一人》閲讀練習及答案 篇二

《穿井得一人》閲讀練習: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註釋:

①常一人居外:經常派一個人在外面。②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説,家裏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節約一個勞動力,等於多得到一個人使用。

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及其家穿井()(2)國人道之()

(3)先自度其足()(4)遽契其舟()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6分)

(1)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

(2)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3)是吾劍之所從墜。

11、宋君為什麼要派人向丁家詢問這件事呢?(3分)

12、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得到的啟示是什麼?(3分)

答案:

9、(1)到,等到(2)説,講(3)量長短(4)用刀刻

10、(1)宋國國君就派人向那個姓丁的人家查問。

(2)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3)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11、因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12、傳言不要輕信,要實事求是。尤其“以訛傳訛”更要不得。

譯文:

宋國有個姓丁的,家中沒有井,只好到外邊去洗滌,打水,經常要一個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訴人家説:'我家打井得了一個人。'有人聽到這句話,就傳出去説:'丁家打井得了一個人。'全國的人都在説這件事,後來被宋國的國君聽到了。他就派人向那個姓丁的人家查問,姓丁的`人回答説:'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個勞動力使用,並不是從井裏挖出一個人。'像這樣聽到傳聞,還不如不聽。

《穿井得一人》閲讀練習及答案 篇三

(一)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二)三人成虎

龐恭與太子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恭曰:“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於市,而議臣者過於三人矣。願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為知。”於是辭行,而讒言先至。後太子罷質,果不得見。(注:“龐恭”一作“龐葱”)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今邯鄲去大梁也遠於市 / 過中不至,太丘捨去(《陳太丘與友期行》)

B.王信之乎 /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十二章))

C.寡人自為知 / 屠自後斷其股 (《狼》)

D.而讒言先至/ 後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1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久之,目似瞑 (《狼》)

B、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狼》)

C、有聞而傳之者 (《穿井得一人》)

D、夫君子之行 (《誡子書》)

1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6分)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3分)

(2)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3分)

14、對於傳言宋君和魏王的態度有何不同?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傳言?(4分)

答案:

11、(2分) D 解析:A.距離 /離開B.相信 /誠信C.自己 /從D.都是“到”的意思

12、(2分)C 解析: C.代詞 穿井得一人這件事與例句同 (例句 代詞,代這種傳言)

13、(1)(3分)我是説得到一個人的勞動力,並不是説從(在)井裏挖到一個活人。(採分點:得,得到;使,使喚,勞動力;句子通暢各一分)

(2)(3分)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一説,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採分點:市,街市或市場;明,明顯;然而,但是,可是。

14、(4分)宋君對於謠言將信將疑,令人問之於丁氏體現了他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求實求真精神(1分),魏王聽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見,立場不堅定,缺乏智慧與清醒的頭腦。(意思接近即可)(1分)

現實生活中對於傳言我們要不聽謠,不信謠,做到謠言止於智者。提高自身素質。(意思接近即可)(2分)

附譯文:戰國時代,龐恭陪伴魏國太子到邯鄲做人質。在臨行前,龐恭對魏王説: “要是現在有個人跑來説,熱鬧的街上出現了一隻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 “不信!”魏王立刻答道。 “如果同時有兩個人跑來,熱鬧的街上有一隻大老虎,您相信嗎?”龐恭又問。 “我會懷疑。”魏王回答道。 “那麼要是三個人異口同聲的説街上有隻老虎時,您會相信嗎?”龐恭接着問 魏王想了一會兒回答: “我會相信。” 於是龐恭就勸誡魏王: “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一説,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裏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此事。”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可是,龐恭走前就有人毀謗他。龐恭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他了。

作者簡介: 篇四

呂不韋,姜姓,呂氏,名不韋,衞國濮陽(今河南省滑縣)人。戰國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國丞相,姜子牙23世孫。

年經商於陽翟,扶植秦國質子異人回國即位,成為秦莊襄王,拜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户。帶兵攻取周國、趙國、衞國土地,分別設立三川郡、太原郡、東郡,對秦王嬴政兼併六國的事業作出重大貢獻。莊襄王去世後,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為相邦,尊稱“仲父”,權傾天下。受到嫪毐集團叛亂牽連,罷相歸國,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飲鴆自盡。

《穿井得一人》原文: 篇五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穿井得一人》原文註釋: 篇六

①選自《呂氏春和·慎行覽·察傳》。

②溉汲——從井裏打水澆地。溉:音gai,澆灌。汲(ji),從井裏打水。

③及——等到。

④國人道之——都城的人談論這件事。國:古代國都也稱“國”。

⑤聞之於宋君——這件事被宋君聽到了。之:代詞,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聞”的賓語。於:介詞:當“被”講,引進主動者。宋君:宋國國君。

⑥問之於丁氏——向丁氏問這件事。於:介詞:當“向”講。

⑦使——使用,指勞動力。

《穿井得一人》閲讀練習及答案 篇七

閲讀下面兩則文言語段,完成5—9題。(14分)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選自《呂氏春秋》)

【乙】《桑中生李》

南頓①張助於田中植禾,見李核,欲持去,顧見空桑②中有土,因植種,以餘漿灌溉,後人見桑中復生李,轉相告語。有病目痛者息陰下,言:“李君③令我目愈,謝以一豚④。”目痛乃小疾,亦行⑤自愈。聞者傳語:“盲者得視。”眾犬吠聲⑥,遠近翕赫⑦,其下車騎常數千百,酒肉滂沱。間一歲餘,張助遠出來還,見之驚雲:“此有何神,乃我所種耳。”因就斫之。 (選自《新輯搜神記》) [註釋]①南頓:古縣名,在今河南項城市。 ②空桑:枯空的桑樹,老桑樹有枯空的樹洞。 ③李君:李先生。此指空桑里長出的李樹。 ④豚:小豬。 ⑤行:不久。 ⑥眾犬吠聲:是“一犬吠形,百犬吠聲”的省略,意思:一隻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來。形容眾人盲目附和,眾人隨聲傳聞。 ⑦翕赫:翕:聚集。赫:盛貌。此指轟動、驚動。

1、給下面句子劃分正確的朗讀節奏。(劃分一處,用“/”標出)(1分)

有 病 目 痛 者 息 陰 下

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4分)

①及其家穿井 ②國人道之 ③欲持去 ④間一歲餘

3、下面加點詞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丁氏穿井得一人 盲者得視

B.後人見桑中復生李 將復何及

C.聞者傳語 傳不習乎

D.以餘漿灌溉 間一歲餘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

⑴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⑵此有何神,乃我所種耳。

5、甲、乙兩文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傳聞?(2分)

答案:

5、有病目痛者/息陰下

6、①待,等到 ②講述 ③想要 ④年

7.B

8、⑴尋到的消息如此,還不如不知道。

⑵這樹有什麼神靈,這是我隨手種下的罷了。

9、對於傳聞,要以審慎的態度進行分析、甄別,不輕信傳聞(1分);也不要輕易傳播未經證實的傳聞。(1分)(不輕信,1分;不傳播,1分)

參考譯文:

南頓有個叫張助的人,在田裏種莊稼時發現一顆李子的核,本想拿走,回頭看見空心的桑洞裏有泥土,就把李核種在那裏,用剩下的水澆了一些。後來,有人看見桑樹中又長出李樹來,對此感到十分驚奇,就互相傳説開來。正好有個眼睛患有小毛病的人,在李樹下休息,向李樹禱告説:“李樹您如果能讓我的眼睛變好,我就把小豬獻給您。”眼痛這種小病,不久就會康復。眾人隨聲傳聞,李樹因為能使瞎了的人可以看見,所以遠近聞名。而遠近的人聽到這消息都很轟動,那樹下常有數千輛馬車,大家紛紛前來敬祭,酒肉很多,綿綿不斷。時隔一年,張助出遠門回來,看見這景象十分驚詫,説:“這樹有什麼神靈呀,它不過是我隨手種下的。”於是砍掉了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mv3dz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