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五歲育兒知識【精品多篇】

五歲育兒知識【精品多篇】

五歲育兒知識【精品多篇】

歲幼兒教育知識 篇一

注意力

4-5歲幼兒以無意注意佔優勢,他們喜歡新玩具、新衣服、新圖書,因為這些新東西本身的吸引力引起了他們的注意。4-5歲孩子的有意注意在逐步發展,呈現出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轉化的趨勢,比如當孩子看圖書顯出失去興趣的樣子要丟掉圖書時,我們表揚激勵的話能使他又認真翻閲下去,這就表現出了孩子的有意注意。但4-5歲幼兒的有意注意還十分有限,他們雖然在受表揚之下能繼續看圖書,可過不了多久便會棄書另找樂趣。

觀察力

幼兒的觀察是隨自身的興趣產生或結束的。4-5歲幼兒由於見識不多,對事物的理解有限,因此觀察過程十分依賴成人,結論也脱離不了成人的幫助。

想象力

想象是孩子的一種創造性表現。4-5歲幼兒的想象,常常是在遊戲、製作、觀察活動中有所發現而產生的突發奇想。如捧起米來,米粒從指縫間落下來,他們會叫:下雨啦。但如果給他們定下主題,讓他們想象創作,就有困難了。因此,需要我們幫孩子找一個着眼點,或是示範想象這樣容易使孩子開竅。到4-5歲後期,一般的孩子能大膽想象,獨立創作了,如畫大象,他能沒見過的情況下畫出大象的多種形態:洗澡、吃蘋果、卷木頭等。孩子的想象與其本身掌握的知識很有關係。因此,要不斷擴大孩子的視野,孩子的想象力才能豐富?

記憶力

5歲左右的幼兒記憶特點是無意中進行的記憶較多,也能進行有目的有意識的記憶。如在遊戲時無意中看到媽媽切洋葱,讓洋葱薰出了眼淚,以後便不敢弄碎它了。4-5歲幼兒記憶怕另一特點:是能學會忘。

思維力

4-5歲幼兒的思維主要依*具體事物的形象和對它們的聯想。和大班相比,他們還缺乏通過詞語邏輯來思維的能力,更多的是在動手玩樂中進行思維,如洗手時,他們會一次次的把肥皂攥到手心裏,然後看着肥皂滑落。同時他們會思索着:為什麼肥皂這麼滑?因此,我們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如到草地上去捉蟲,問問蟲子為什麼是哪種顏色,蚯蚓怎麼走路等等。

4-5歲寶寶的生活技能

飲食

4、5歲兒的動作要比大人慢些,但基本上都能吃完,不會剩飯菜,而且能用筷子吃。剛4歲時,也許還不會用筷子,但用勺子或叉子也行。在吃飯時,要教育孩子專心吃,不要東張西望,更不要端着飯碗站着或走來走去地吃,要有規矩。

另外,還要調教孩子不要挑食,撒在飯桌上的飯菜要自己收拾光。

大小便

4、5歲兒一般都能自己上廁所大小便了。但是,偶爾因一心撲在玩上,也會尿在褲子上。碰到這種情況,不要過分責罵,而是應該對孩子鼓勵鼓勵,比如“下次可千萬不要這樣啦”等等即可。

在這個時期必須教育孩子養成便後洗手的好習慣。要讓孩子記牢,便後必須洗手,不可忘記。女孩則要養成小便後用衞生紙的習慣。

外出或上幼兒園以前,要讓孩子去廁所排便。在遊玩或幹活以前養成解手的習慣也是很重要的。

睡眠

4、5歲的孩子已經知道什麼時候睡覺。但是,往往到了睡覺的時候還想玩或看電視等,磨磨蹭蹭地不肯上牀,並且裝出一點都不困的樣子。碰到這種情況,千萬不要偶爾一、二次沒關係而開綠燈。即使孩子不困,到時也得上牀睡覺。孩子睡不着切不可責怪,而應該字旁邊和他講講話,讓他安靜下來早點入睡。

另外,要讓孩子養成睡覺以前刷牙、排便、自己換睡衣的習慣。

有的孩子醒來後不高興,甚至哭鬧。只要沒什麼不舒服,大人應若無其實、高高興興地讓孩子起牀。如孩子能自己坐起來穿衣,就要表揚幾句。這樣,孩子下次醒來後就不吵鬧,自己穿衣起牀了。

穿脱衣

4歲的孩子幾乎都能自己脱衣穿衣。如若還不會自己料理,那大概是因為還沒有掌握訣竅之故吧。遇到這種情況,爸爸媽媽就應該好好教教。一般到了這個年齡。都能辨別手套和鞋子的左右,不會穿錯,有的孩子還能自己穿長筒襪子。

這個時期教育孩子的重要內容是,脱下來的衣服應該放整齊,不可亂丟、亂扔。其次是要知道冷熱,冷了要自己能加衣服,熱了就要脱掉些。至於那些套頭的衣服和長筒襪子,對與4歲兒來將,也許因難穿而不太會,但只要大人穿給孩子看看,媽媽教教穿脱要領,慢慢就會了。還要教育孩子養成脱下鞋襪不要亂扔,應併攏放整齊的習慣。

衞生教育

要讓孩子能獨自漱口、刷牙、洗臉。這個時候的'孩子一般都能自己搓着洗手了。所以,每次外出回家、飯前、便後、玩耍以後等,都要記住不厭其煩地讓孩子洗手。同時要教孩子學會用肥皂洗。

幼兒園大班育兒知識 篇二

一、創設幽默的氛圍和空間,以家長的幽默感染孩子。

讓幼兒在有幽默感的環境中生活是培養幼兒幽默感的最好方法。家長每天和幼兒生活在一起最有條件向幼兒撒播幽默的種子。例如,幼兒在一籌莫展時、遇挫折時以及提醒幼兒應該怎樣做或制止幼兒某些行為時,家長都可以靈活運用幽默的方法來對幼兒提出忠告、建議或批評。幽默可以代替缺乏親切感的批評,可以代替沒味道的提醒和多餘的呼叨。給幼兒帶來了新奇和有趣,讓幼兒愉快而有效地接受家長的指導。

二、充溢自信,有着積極樂觀的心態。

幽默的心理基礎是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要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怕失敗,能看到事情積極的一面,不是一味地悲觀失望。

三、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

有豐富的詞彙有助於表達幽默的想法。如果詞彙貧乏,語言的表示能力太差,那也無法達到幽默的效果。父母平時可以多給孩子講講幽默故事,機智故事,腦筋急轉彎等等,訓練孩子思維的敏捷性,豐富兒童的詞彙。

四、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培養。

幼兒幽默感的培養可隨時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如飯前飯後,請小朋友説謎語講笑話;針對某件事或某個情節讓幼兒編一句有趣的話;抓住他人幽默風趣的話進行即時點評等。

孩子的幽默感一旦形成,對其一生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開朗活潑,往往更討大家的喜歡,人際關係也比不具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幽默還能協助孩子更好地應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壓力和痛苦,因而幽默的孩子往往比較快活、聰明,能較輕鬆地完成學業,甚至擁有一個樂天、愉悦的人生。

幼兒園大班育兒知識——培養孩子從小懂禮貌

一個沒有禮貌、舉止粗俗、不尊重他人的人,在工作中很難獲得尊重和同事的友好協作。在生活中也不易獲得友誼和自信,因此往往缺乏幸福感。要想使孩子成長為有所作為的人,父母應就讓孩子從小懂禮貌,講友誼。

讓孩子懂禮貌,最早便是讓孩子學會同人“打招呼”。問候語雖然都很簡單,但要讓孩子養成習慣並主動説出,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如果孩子主動叫人或使用文明用語,做父母的要及時給予表揚,讓他知道懂禮貌的孩子是人人喜愛的。

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長輩尤其是老年人。這點當父母的要以身作則。如果當父母的對長輩就不尊敬,不孝順,孩子就不可能學會尊敬老人。

帶孩子到別人家做客時,要教育孩子不要大聲喧譁,不要狠抓主人遞過來的糖果,和主人家小朋友要友好相處。在做客處一定不可去拉別人家的抽屜或翻別人的櫃子,也不要到主人家的卧室特別是牀上打打鬧鬧。

在公共場合,要守秩序,説話文明,乘公共汽車時,如果有人起來讓座,一定要讓孩子説謝謝。如果當你們下車時,讓座者仍然站着,就要打聲招呼請那人回坐。有些年輕的父母,抱孩子上車後,見到有人讓座,吭都不吭一聲就坐下,這給孩子的印象就是上車後,就應該有人站起來,如果沒有人站起來,就會又哭又叫。

在公共場所要教育孩子不要大聲喧譁,養成平靜回答及表述自己意見的習慣。

有禮貌,表現在遵守各種社會公德,當父母的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他人的態度和所做所為,常常影響孩子以後對人的態度和行為舉止。此外,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也會影響孩子日後的為人。比如,父母粗魯,孩子就往往不會文靜,父母不尊重孩子,孩子也往往不會尊重他人。

為了孩子今後的幸福,教育孩子成為有教養、有禮貌的人是十分重要的。

歲育兒知識 篇三

2017年育兒知識:嬰兒腸絞痛有這些表現

不管寶寶是不是頭胎,是男孩還是女孩,是母乳餵養或配方奶餵養,腸絞痛的情況都比較普遍。那麼寶寶發生腸絞痛時一般都有哪些症狀呢?

嬰兒腸絞痛的症狀

説起寶寶腸絞痛的特點,它和腸套疊很類似,都會出現間歇性的哭鬧。不同的是,腸絞痛不會嘔吐也不會解出含有血絲的黏液便。寶寶腸絞痛發作時經常是突發性尖叫,有時會聲嘶力竭的大哭,甚至哭到臉紅脖子粗。還有些小寶寶會有頭部搖晃、呼吸略顯急促的現象。

寶寶腸絞痛時,小肚子還會有些脹脹的,兩個小手會緊握,而兩腳則會伸直或彎曲,摸他們的小手或小腳丫,會感覺冰涼涼的。其實寶寶的哭聲或許是腸絞痛最明顯的特徵,哭鬧聲會持續數分鐘,或者數小時,即使媽媽哄媽媽抱,寶寶還是會無動於衷,其實小傢伙也是蠻累的,因為沒人理解他的苦。

比較可愛的是,寶寶拉粑粑或放屁後,腸絞痛的情況會有所緩解,但可把孃親給嚇壞了。

家長如何緩解寶寶腸絞痛

一、餵奶:這是最容易讓孩子恢復平靜的辦法,吸吮讓他擁有安全感,吃母乳還能有效地防止牛奶過敏的發生,有些吃母乳的寶寶也經常有腸絞痛的問題,媽媽要注意自己的飲食中是否有可能引起過敏的成分,例如牛奶、咖啡或辛辣食物等,可以試着停止攝取這些食物,觀察寶寶的反應。

二、輕揉腹部:在手上塗一層嬰兒潤膚霜或者嬰兒油,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揉寶寶的小肚子,有助於排除腸道內的氣體。

三、襁褓的作用:襁褓的作用相當於媽媽的子宮,被包裹的感覺可以使寶寶找回在媽媽肚子裏的感覺,身體上的不適會逐漸減輕,慢慢安靜下來。

四、注意睡姿:可以利用側睡枕將孩子保持在側卧位。這樣的姿勢對孩子的腹部有一定壓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腹部疼痛。

五、聲音的模仿:用嘴在寶寶耳邊有節奏地發出“噓噓”的聲音。寶寶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一直與媽媽腹部大血管內血液流動的聲音相伴,這種聲音是有節奏且間斷的。熟悉的聲音會讓寶寶有安全感。

六、輕晃孩子或保持其趴着玩:將寶寶面朝下放在你的腿上,輕輕搖晃,也能起到一定的鎮靜效果。寶寶在子宮裏通常是頭朝下,平時媽媽在活動時,子宮裏的寶寶也會感受到輕輕的晃動,和這個動作的感覺比較相似。有時將孩子置於俯卧位也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七、換個環境換個人: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經驗,自己怎麼也搞不定的小人兒,帶到醫院,竟然呼呼睡得正香,或者索性交給爸爸,爸爸卻覺得媽媽是小題大做,因為在他的懷抱裏寶寶很快就停止了哭泣。

2017年育兒知識:冬季寶寶發熱怎麼辦?

“我家孩子咳嗽了”、“我們也是,夜裏還發燒了”、“我們現在就在醫院,準備輸液呢”。最近,家長議論最多的就是孩子生病的話題。

進入冬季,氣温驟降,很多寶寶出現了發熱、咳嗽等問題。孩子一病,爹媽立刻緊張起來,恨不得“退熱、輸液、抗生素”三管齊下。這就有點防禦過度了。那麼如何恰當應對寶寶發燒呢?北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李敏被請出來給大家來支招。

第一招:把握“關鍵24小時”

孩子發燒,去醫院擔心交叉感染,不去又怕延誤病情。如何是好呢?李敏強調了一個“24小時概念”,即:孩子發燒的前24小時,可以在家觀察。如果體温低於38.5°c,讓孩子多喝水,多排尿,排尿有利於降温和毒素的排泄。同時,也可以做物理降温,切記不要擦拭前胸、腹部及後頸部,以免引起腹瀉等不適。如果體温高於38.5°c,就要口服退燒藥,吃退燒藥時最好不同時用退熱貼或涼水擦身等物理降温方法。因為退熱藥是通過發汗起到退熱作用,而上述方法會使孩子受到冷刺激導致汗毛孔緊閉,不能發汗而失去退熱作用。

24小時內,孩子精神狀態好,沒有腹瀉、嘔吐等症狀,體温相對穩定就可以繼續在家觀察,待第二天再帶孩子去醫院就診。如果發熱24小時內,孩子高燒不退,精神萎靡、面色蒼白,或出現頻繁嘔吐、腹痛、腹瀉、頭痛等,就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李敏特別強調,有熱性驚厥史的孩子,一旦出現發熱,治療和退熱處理上就要積極一點,退熱藥不用等到38.5°c才吃,熱性驚厥常常發生在發熱初期。當孩子伴有發熱(體温>37.8°c)口渴時,應適當增加飲水量,可以喝適量淡鹽水,同時家長要特別注意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尤其是孩子眼睛是否凝視和手足是否發硬等。保持環境安靜,讓孩子免受不必要的干擾和刺激。

第二招:“私人定製”中草藥

“寶寶發燒一般有病毒性或細菌性感染,對於病毒性感冒,‘一人一方’的中藥不僅幫助退熱,還能針對患兒體質進行治療。”李敏解釋説:“複診時,有些家長反映,孩子吃了中藥,燒退了,大便還通暢了,這就是中藥整體調整的作用。如孩子發熱,伴有舌苔厚、舌尖紅等症狀,説明腸胃有積熱,中醫講‘肺與大腸相表裏’,使用清熱解表藥的同時加入消食和胃的中藥,從而達到通便的作用,上下通暢了,燒很快就會退下去。如果孩子患了胃腸型感冒,常常發熱伴有嘔吐、腹瀉等症狀,用化濕和胃、祛風解表的中藥,能夠很快使寶寶恢復健康。陰虛體質的孩子,大多舌紅少苔、大便乾燥,一旦發燒不容易退熱。根據這類孩子的體質特點,用養陰清熱解表藥,祛邪氣的同時扶助正氣,讓孩子產生汗源,進而汗出熱退,療效很好。”

中藥湯“又黑又苦”孩子能接受嗎?李敏説:“考慮到中藥湯劑口感的問題,我們在保證療效的同時,儘量選擇苦味不重的草藥,而且會加入甜葉菊這樣調和味道的藥味,儘可能提高中藥的口感。服用湯藥時,也可以加一兩顆冰糖,適當增加甜度。一般情況,孩子都能接受。”

第三招:按摩——不吃藥也退熱

按摩也能退熱?李敏強調,這裏的小兒退熱按摩可不是普通意義上的保健按摩,而是一種治療手法。它通過刺激穴位達到治療目的,在選擇按摩部位、補法或是消法等手法以及按摩速度時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比如,孩子發熱,伴有大便乾等症狀,查體咽紅,舌紅,按摩時可選用頭面四大法、清天河水、退六腑、平肝清肺,再加上泄熱通便的其他穴位及手法,退熱的同時,幫助通便。如果孩子發熱,同時伴有大便稀溏等脾虛症狀時,按摩時會選擇補脾止瀉的穴位及手法。做完按摩,大多孩子會出一身汗,此時要多飲水,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以免着風受涼。

第四招:培養良好的喂養習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剛上幼兒園,特愛生病,有時半個班的小朋友都會病倒。李敏解釋説:“每個孩子都有這個階段,孩子在家裏被照顧的過於精細,不容易增強免疫力。孩子初入幼兒園時不斷生病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蜕變的過程,免疫力在不斷生病的過程中逐漸增強。在這個過程中,良好的餵養習慣很重要。”

很多孩子從幼兒園回來後,習慣和大人一起再吃一頓晚餐,或是延續嬰兒期的習慣,睡前喝奶、吃東西,甚至夜裏再加一瓶奶,這些都會造成孩子積食內熱,有些家長認為睡前喝奶有助於孩子睡眠,其實不然。孩子在睡眠中還進行着食物的消化,會造成孩子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導致睡眠不安,在牀上翻滾,咬牙磨牙;早晨起來口中異味,食慾不振,舌苔厚膩。這種積食就形成了容易生病的內環境,在遇到外部病邪侵襲,外界的氣候變化,就很容易發病。因此對於容易積食的孩子,家長要注意控制飲食。當然,也不是説孩子從幼兒園回來什麼都不能吃,畢竟孩子下午四點多就吃晚飯了,距離睡覺還有四五個小時,如果孩子餓了,可以吃點稠粥、蔬菜或是酸奶、水果之類。有喝奶習慣的孩子,可以選擇睡前兩小時喝,因為孩子的食道相對成人較短,平卧後,胃裏的食物容易往上返,也就是我們常説的胃食管反流。反流的物質很容易刺激孩子咳嗽,因此,建議孩子在睡前不要吃東西,不喝奶。

李敏指出,發熱不是一種疾病,是一種症狀,是人體抵抗病邪的一種表現,從中醫的角度講是人體的正氣(自身免疫力)與外來的邪氣(各種疾病)抗爭的表現。只要合理治療,正確護理,就能使孩子安全度過發熱期,逐漸恢復健康。

2017年育兒知識:冬天給寶寶蓋被子

自打入冬以來,不少媽媽睡覺前,都習慣性地給寶寶裹幾層厚厚的被子,一層不夠就再加一層,反正家裏被子多得是,直到大人覺得寶寶不會着涼為止。然而,寶寶冷不冷,不應該以我們的感受為標準,裹得太嚴實,不僅讓寶寶熱得難受,嚴重的時候可能還會導致“蒙被綜合症”!

這幾天很多媽媽被這樣一條新聞刷屏了:

義烏一位媽媽擔心7個月大的寶寶睡覺時會着涼,睡前給寶寶蓋了很多被子。由於夫妻二人白天工作較忙,晚上睡得很沉,完全不知道危險正在靠近寶寶。第二天早上起來才發現寶寶頭面部被捂得很嚴實、口脣發紫、四肢冰涼,而且完全沒有了呼吸!送到醫院,醫生告知孩子已經沒有生命體徵了,而導致孩子身亡的原因正是“蒙被綜合症”!

根據醫生介紹,“蒙被綜合症”最容易發生在1歲內的寶寶身上,但並不意味着在1歲以上的孩子面前,我們就可以放鬆警惕了:

浙江海寧一個8歲的女童睡覺時出現口鼻出血、小便失禁、意識模糊的狀況,隨後眼角內有很多血絲,還吐了一小口血,送醫院拍片後發現女童得了肺水腫,罪魁禍首也正是“蒙被綜合症”。

其實這種悲劇每年冬天都沒少發生,只是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這種危險,稍微一降温,就一股腦地把孩子蓋得密不透風,無意中導致了意外的發生。

“蒙被綜合症”到底是什麼鬼?

“蒙被綜合症”常發生在1歲內的嬰兒身上,新生兒更常見,主要由於蓋被過多、過於嚴實,造成孩子在高熱、狹小的空間內,出現慢性缺氧、昏迷、脱水,甚至呼吸循環衰竭等嚴重症狀。如果不及時發現或治療,就會導致嬰兒在短時間內死亡。被捂出“蒙被綜合症”的孩子,即使倖存下來,也有可能會留下某些後遺症,如腦萎縮、腦性癱瘓、運動障礙等。

萬一發生“蒙被綜合症”,怎麼辦?

“蒙被綜合症”是急診,切莫掉以輕心!當發現孩子身體出汗較多、體温較高時,應立即減少包裹的衣被、鬆解衣釦,擦乾汗水。情況比較嚴重時,要馬上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倒流引起窒息,同時以最快速度送往醫院。

千萬別以為“天冷易着涼,給孩子多蓋點準沒錯”,很多孩子冬天常生病,就是因為穿蓋過多導致的!

警惕,這些做法會讓“蒙被綜合症”盯上孩子!

凡事都要有個度,給孩子蓋被也一樣。媽媽們可以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有沒有犯以下7條“禁忌”。如果有,那就要及時調整了:

1、給孩子蓋被過多、過重

冬天給娃蓋被子,過多或過重都是大忌,輕則可能導致孩子蹬被子,進而着涼感冒;重則可能導致“蒙被綜合症”的發生。

2、習慣把孩子的被子掖高一點,甚至矇住臉部

大人睡着時要是輕微缺氧了,會下意識地扯開被子,但孩子沒有這個能力,尤其是1歲內的寶寶。而缺氧恰恰又是一個比較慢的過程,孩子真有可能睡下去再也醒不來了!

3、孩子睡覺時穿過多衣服

穿太多衣服入睡,孩子不僅會有束縛感,影響睡眠質量,還有可能因此出現掙扎的小動作,萬一孩子沒把被子扯開,反而把臉矇住了,大人如果沒及時發現,就有可能導致意外情況的發生。

4、大人和孩子同蓋一張被子

美國《兒科學》曾有報告説,近70%嬰兒突然死亡,都發生在與另一個人睡在一起的時候。母嬰同牀睡並不安全,尤其是同蓋一張被子的情況下,大人翻身時可能會壓到孩子,或者睡着的情況下,下意識地把被子拉太高,導致孩子的臉部被矇住,增加“蒙被綜合症”的發生機率。如果條件允許,大人和孩子最好同屋不同牀,給寶寶專屬的牀和被子。

5、夜間不及時檢查是否有意外情況

還有一類粗心的爹媽,睡眠質量好到爆表,要是夜間不需要起來喂夜奶了,更是可以一覺睡到自然醒!給孩子蓋過多被子的情況下,警惕性還這麼低,無疑給“蒙被綜合症”留下了可乘之機。

6、被子足夠暖,仍給孩子使用電熱毯、暖水袋

還有些貼心過度的媽媽,即使被子足夠暖了,仍給孩子使用電熱毯、暖水袋等“取暖神器”,要知道被窩如果太熱了,孩子的小手就會慌慌張張地在被窩裏亂抓亂扯,被子越纏越緊,危險就會離孩子更近一步。

7、為了餵奶方便,讓孩子靠在媽媽的腋下睡覺

寶寶睡在媽媽的腋下,的確很方便餵奶,但也極易形成高熱和缺氧的環境,導致“蒙被綜合症”的發生。

2017年育兒知識:秋冬季帶寶寶多曬曬太陽

天氣寒冷,媽媽們都迫不及待地帶着寶寶曬太陽,因為這樣有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但是怎麼曬太陽才能使寶寶更健康,是媽媽們必須要了解的。要知道只有正確地曬太陽才能避免寶寶不被紫外線傷害,才能真正促進寶寶骨骼對鈣的吸收。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看該怎樣給寶寶曬太陽吧!

曬太陽的好處

1、屁股曬太陽黃疸退得快

如果是黃疸不重的寶寶,多曬曬太陽,能起到退黃的效果。

2、促進寶寶的新陳代謝和生長髮育

日光的紅外線能夠擴張皮膚血管,紫外線可殺菌,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可以促進寶寶新陳代謝和生長髮育,預防佝僂病和貧血,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3、可以獲得充足的維生素D

曬太陽能夠幫助人體獲得維生素D,這也是人體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維生素D可以幫助人體攝取和吸收鈣、磷,使小朋友的骨骼長得健壯結實。對嬰兒軟骨病、佝僂病有預防作用。

4、增強免疫力

曬太陽還能增強寶寶的免疫功能、增加吞噬細胞活力。日光在調解人體生命節律以及心理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怎麼曬太陽:三個“NO”不要做!

1、曬太陽時不要給寶寶穿得太多

秋冬天裏,寒風瑟瑟,即使是到外面曬太陽,我也會給欣欣多穿些衣服,生怕她着涼、感冒。記得有一次,户外陽光明媚,於是就帶着欣欣出去曬一曬太陽,出門前還特地讓欣欣多穿了衣服。在空曠的草地上,欣欣和幾個小孩子玩得興高采烈,可玩耍完回到家後,欣欣就感冒了。

建議:秋冬天,很多媽媽給寶寶穿得像球一樣,這樣很難達到曬太陽的目的。因為冬季太陽中的紫外線相對較弱,穿得太厚,紫外線難以透過衣服到達皮膚。所以儘量不要捂得太厲害,最好選擇寬鬆、柔軟的棉質類衣服。曬太陽時,可以給寶寶戴一頂有帽檐的小帽子。因為年齡特別小的寶寶,毛髮較稀疏,而且頭顱骨骨板薄,對紫外線的抵抗能力較差;另外,帶帽檐的帽子還可以保護寶寶的眼睛。

2、不要隔着玻璃曬太陽

我知道曬太陽對寶寶是有好處的,可有時候感覺外面實在太冷了,我也不忍心讓我的孩子在外面吹着冷風,於是我時常讓珊珊在室內隔着玻璃曬太陽,心想這跟在户外曬太陽應該沒多大區別吧。

建議:玻璃可將陽光中50%-70%的紫外線給阻攔在外,故而降低了日光浴的功效。有些家長怕寶寶吹風,就在家隔着玻璃曬。這樣大部分的紫外線基本都會被玻璃阻擋,實際沒起什麼作用。如要避風,可選擇背風地帶,如寬敞的陽台等。

3、曬太陽前不要給寶寶洗澡

記得有一次,我見外面天氣晴朗,陽光明媚,心想這麼好的天氣別浪費,給寶寶曬曬太陽,來個日光浴也挺不錯的。在出門的時候,我給寶寶洗了個澡,想着香噴噴地出去曬着暖和的太陽,應該會更舒服、更享受。到了公園的草地上,我碰到了其他媽媽們,她們也正帶着自己的孩子曬太陽。自然的,我與她們聊起天來,她們得知我出門前給寶寶洗了澡,都告訴我這樣對寶寶不好,當時我還真有點莫名其妙。

建議:因為人體皮膚上含有大量的7-脱氫膽固醇,它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可轉化為維生素D3,從而促進鈣的吸收。洗澡時可將這種物質洗去,達不到促進人體鈣吸收的目的。所以,媽媽們準備帶寶寶出去曬太陽之前,不要給寶寶洗澡,以免影響寶寶對鈣的吸收。

怎麼曬太陽:三個“YES”要記住!

1、日光浴時間要適宜

曾經我以為曬太陽,曬的時間越長越好。於是,我每次帶着我的寶寶瀟瀟曬太陽,都儘量待得久一點。然而有一次,瀟瀟曬太陽的時候出了些汗,我也沒多大注意,用毛巾幫他拭了拭,又繼續讓他多曬了一會。回到家沒多久,他就感冒了。

建議:正常的日光浴時間以1-2小時為宜。最初幾次只能曬幾分鐘,逐漸增長曬太陽的時間,切不可第一次就帶孩子曬一兩個小時,一定要循序漸進,否則很容易造成孩子感冒。如發現寶寶皮膚變紅、出汗過多、脈搏加速,應立即停止。

2、曬太陽前適當給寶寶補充營養

天氣冷,曬太陽也就成了户外活動之一,於是我便經常帶小健到附近的廣場曬曬太陽。在廣場裏自然會碰到其他媽媽們,漸漸地便熟絡起來。我們都知道曬太陽可以幫孩子促進鈣的吸收,但是我們也會經常討論有沒有其他一些方法能使寶寶在曬太陽的基礎上,其吸收鈣的效果更好。

建議:曬太陽前吃些魚肝油和補鈣的食物,吸收鈣的效果會更好。其中補鈣的食物,家長可以多給孩子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海帶、蝦米、魚類、豆類、花生、芝麻、蔬菜(空心菜、白菜、菠菜)等。另外,也可以藥補。家長可以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鈣,不是越貴越好,家長應選擇專業的兒童品牌藥品。

3、曬太陽最好穿紅色服裝

我習慣帶婷婷到附近的公園、廣場曬太陽。同時,因為這樣我也認識了其他媽媽。時間久了,我發現小琴媽媽很經常讓小琴穿紅色衣服,這讓我很是覺得奇怪和好奇。有一次,我不禁問了下小琴媽媽,她跟我説了些曬太陽穿紅色衣服的好處。後來,我也經常讓婷婷穿上紅色衣服去曬太陽了。

建議:曬太陽時最好穿紅色服裝,因為紅色服裝的輻射波能迅速“吃”掉殺傷力很強的短波紫外線。所以,媽媽們要備多幾件紅色的衣服,好讓寶寶曬太陽的時候能穿上,這樣有利於寶寶的健康哦!

歲育兒知識 篇四

讓寶寶獨立穿衣服 你會得到很多驚喜

很多擁有三歲以上寶寶的媽媽,是不是還在幫助寶寶穿衣服或者整理衣服?其實,寶寶在三歲的時候已經可以掌握一些獨立穿衣服的能力,如果媽媽一味的幫寶寶穿衣服,就使寶寶喪失了很多動手以及探索的機會。

下面的例子可以幫助媽媽瞭解,讓寶寶獨立穿衣服,你會得到很多驚喜。

小男孩天天已經三歲了,他的媽媽三十歲左右。天天的衣服都是很乾淨的,不過卻總是穿着邋遢,有的時候是鈕釦系錯了,有的時候是褲子穿反了。如果身邊的阿姨好心幫忙整理,天天的媽媽就會婉拒。直到有一天,大家發現天天的衣服終於整齊了,大家還以為是天天媽媽幫忙整理了,但是天天媽媽卻説:“這都是天天自己的功勞。”

原來,天天總是讓媽媽幫忙穿衣服,過於依賴媽媽。天天三歲了,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了,媽媽認為天天還沒有應有的獨立能力,於是每天早上都會用大量的時間陪伴天天穿衣服。

最初,天天總會因為穿不上衣服而着急發脾氣,把衣服扔在地上哭鬧。而天天媽媽利用之前學到過的育兒法,即“關注好的,忽略壞的”,幫助天天完成了過渡時期。

每當天天鬧脾氣的時候,媽媽就會鼓勵天天:“天天真厲害,正在努力穿衣服呢,不過要是不把衣服扔在地上就更好了呢。”天天聽後不好意思的把衣服撿起來繼續穿。

天天媽媽知道,在天天努力穿衣服的階段,如果媽媽哪怕一點點的幫忙,都會讓天天產生挫敗感,天天會更着急發脾氣,因此,天天媽媽用的方法對於孩子來説非常好用。

如果天天衣服穿反了,媽媽就會表揚説:“媽媽看到了天天又有了很大的進步呦,已經學會了將頭與手穿進去嘍。”

逐漸的,天天增加了自信心,有的時候還會對媽媽説:“媽媽,今天樂樂説我的衣服穿反了,我脱下來一下子就給穿對了,穿衣服一點都不難呢!”有的時候,父母的教育並不會起到任何作用,而小夥伴的提醒卻是最好的告知。

慢慢的,天天逐漸從上衣、褲子到鞋子、襪子,都可以通過自己的探索完成了,並且由於小夥伴的提醒,天天更加印象深刻。

然而,現在大部分家庭還是由父母教育、告知為主導,在父母的教導下,孩子學會了穿衣服穿鞋子,而天天則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學會了這些技能,並且天天已經養成了探索的好習慣,可以通過穿衣服、穿鞋子的探索精神轉移到其他方面,例如騎車、畫畫等,通過不斷犯錯、不斷糾正,從而形成比別的孩子更加專注、善於思考的好習慣。這些就是來自於讓寶寶獨立穿衣服帶來的驚喜。

日常父母扼殺孩子探索機會的事情,你佔了幾條呢?

1、孩子玩耍的過程中,父母不停地打斷讓孩子吃東西或者喝水;

2、孩子趴在沙灘上,家長認為髒而阻止;

3、不認同孩子犯錯,一看到孩子做錯了馬上出來制止糾正;

4、否定孩子的想象力,例如“對用梯子爬到月亮上的小朋友“表示呲之以鼻;

5、替孩子完成他可以完成的事情,例如穿衣服、收拾玩具;

6、對孩子提出的問題不耐心解答,並打斷孩子的提問;

7、過早讓孩子背詩、畫簡筆畫等模仿類的事情;

8、干涉孩子的探索行為,例如玩水。

家長在扼殺孩子的探索機會的時候,其實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家長怕麻煩導致的。通過家長的幫忙,孩子幾分鐘就可以穿好衣服,而如果讓孩子自己穿衣服,則會花上很長時間;不許孩子玩沙子,是因為害怕洗衣服的麻煩;不允許孩子犯錯誤,有一部分原因則是因為家長不想收拾殘局。而家長的這些“阻止”,對於寶寶來説已經扼殺了他們的探索能力。因此,為了寶寶可以更好的成長,家長應給予更多的耐心與時間,放手讓寶寶自己探索,你會得到更多的。驚喜。

歲育兒知識 篇五

1、春季細菌容易繁殖,隨氣温給孩子增減衣物

春季是冬季和夏季的過渡季節,相對來説,温差會比較大,在這個季節細菌容易繁殖,孩子的免疫系統也不夠完善,所以孩子會特別容易生病,特別是像一些會傳染的呼吸道疾病,平時要跟隨氣温變化給孩子增減衣物。

2、預防呼吸道疾病,提防手足口病

春季也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小孩的免疫能力不夠好,所以會比較容易受到感染,像一些國小生或者是幼托兒童,而春季也是手足口病高發期,而主要受感染的對象就是這些國小生,所以一定要特別注意,像一些受過感染的毛巾、茶杯、玩具等就不要被孩子接觸。

3、補充鈣,為長個作準備

春季,是孩子生長得比較快的一個季節,特別是長個子,所以在這個季節應該要保證給孩子提供充足的鈣質,一般孩子在春季每天只需要700—800毫克就可以了,既可以食補又可以藥補,但是對於孩子來説,食補是最好的方法,像一些骨頭湯、蝦皮、海帶等,但是記住,不要經常給糖和巧克力孩子吃,那樣會陰礙人體對鈣的吸收。

4、多補充維生素C,提高靈敏程度、防乾燥出血

除了要多補充鈣還要為孩子多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可以提高腦神經的靈敏程度,使人的反應更靈敏更靈活,而且還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而且春季風比較大,天氣也會比較乾燥,很容易會出現出血癥,而維生素C就有不錯的防出血效果,所以平時不妨多給孩子吃一些新鮮的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

5、多吃粗、雜糧和富含自然糖成分食物

孩子可以多吃一些粗糧、雜糧,這些粗、雜糧不僅可以為身體補充礦物質還可以促進消化,使孩子的胃口更好,春季也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自然糖分的食物,因為天氣和氣候的轉變,孩子們的代謝能力逐漸增強,多吃一些自然糖分食物可以為身體提供能量,拒絕飢餓。

歲育兒知識 篇六

小班幼兒的育兒知識:訓練方法系列

訓練方法一:

為孩子樹立自信,孩子的自我意識剛剛形成,記憶力很強。這個時期尤其注意要為孩子樹立起自信心。這對於他將來的成長和性格的形成相當重要。家長一定注意不要輕易叱責孩子,多一些啟發和鼓勵;和他一同體會克服某個困難的全過程。

特別提示:現在吃花生、瓜子仍然是危險的。

訓練方法二:

幼兒時期的運動能力和智能發達有密切的關係,要想智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必須提高運動能力。所以讓孩子的肢體得到充分鍛鍊是很重要的。如果有條件,可以從這時起讓孩子接受像武術、跳舞等的啟蒙教育。也可以讓孩子開始游泳,但要注意安全,平時讓孩子經常練習類似拍皮球等的技巧性運動。

特別建議;每天兩小時以上的户外活動時間。

訓練方法三:

注意訓練和提高孩子的思維和理解能力。小孩子主要通過形象思維來了解周圍世界,家長要注意從這個時候開始逐漸培養孩子的思維和理解能力,可以先從形象入手,教他學着比較物體的大小、多少、長短、高矮等對比關係,再教他學會數至少10以內的物體個數。

訓練方法四:

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引導他正式學習,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龍”或“望女成鳳”。孩子到了3歲,智力已經相當發達,已經能夠顯露出自己對某種事物的興趣愛好。仔細觀察並發現他在某方面的特長和興趣,是父母這時候應該做到的。眾所周知,有許多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只是讓這麼小的孩子學東西需要耐心,切忌心急

訓練方法五:

儘量培養孩子思維的完全自立。這個年齡的孩子的自立意識是通過任性來表現的。可以把孩子思維的這種不完全的自立轉變為完全的自立。反抗是孩子有主見的表現。講道理、多表揚對這個時期的孩子是唯一有效的。豐富孩子生活,儘量多的豐富孩子詞彙量。父母應用行動教給孩子怎樣去建立幸福的家庭,寬容、理解、生機勃勃最重要。

特別提示:

為了讓孩子做一點事情就給他報酬是不好的,應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刻下勞動快樂的印記。

小班幼兒的育兒知識:不應強制教育孩子分享

玩具是每個寶寶都非常喜歡的東西,不過,有一些類型的玩具對於寶寶來説卻是不合適的,要是在玩得過程中不稍加註意的話就會對自己或者是別人造成傷害。因此在孩子玩玩具的時候也是要多加註意的。

早期的兒童教育理念是教育孩子跟其他小孩一起玩耍時——學會分享玩具。所以要是你看到幾個小孩子一起在玩耍的話,你就會注意到就算是玩具有非常多的種類,他們想要的都是同一個。要是自己的孩子沒有拿到那個玩具的話,對於爸爸媽媽來説就要遭殃了。但是分享並不應該是早期兒童教育的目標,如今我們應該有這樣的思想——不鼓勵父母教育孩子分享玩具。

不應強制教育孩子分享

馬科目博士在《平靜的父母,快樂的孩子》一書中寫道,我們之所以要教育孩子是因為希望他們成為慷慨無私的人,能夠在別人有幫助的時候幫助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兒童在學習玩耍的時候知道了自己到底要什麼。爸爸媽媽總是讓孩子和別人分享其實是不正確的,要是別的小孩想要自己喜歡的玩具,孩子就一定要把自己喜歡的東西讓給別人的話,對於孩子來説是非常不公平的。

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

最正確的方法是什麼呢?馬科目教授告訴了我們,我們可以讓孩子自己能夠發現別的小孩也想玩一次自己的玩具,讓孩子能夠自己把玩具讓給別的孩子玩耍。並且,要是自己的小孩想要其他孩子玩玩具時,最好的方法不是去爭奪玩具,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跟其他小孩進行溝通,這樣對於孩子來説才是成功的。教育孩子維護自己的權益而不是馬上就跟別人分享玩具。玩具是孩子自己的,所以對於孩子來説,他們有玩玩具的自由,而不是家長規定或強制,否則會讓孩子失去自我主張的能力,對於孩子之間的關係也是不太好的。

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呢?

孩子要慢慢調整自己的心態,讓孩子自己思考想要玩多久,如此一來就能夠享受玩具了。在不玩玩具的時候也可以把玩具讓給別的小朋友玩,如此一來的話能夠幫助孩子真正享受到快樂,也能夠讓孩子變得比較大方。我們要教育孩子養成這樣的想法:

1、我可以要求想要的,很多時候我可以馬上就擁有,但是我也是能夠耐心等待的。

2、我可以哭,可是哭泣和得到玩具是沒有關係的。

3、我不會得到所有想要的東西,可是以後我會有更好的東西。

4、哭完我會感覺好一點。

5、要是沒有那個玩具,我也可以玩另外的玩具。

6、我不用向我的父母抱怨哭訴來説服她們讓我得到那個玩具,我一定能夠玩到的。

7、別人分享給我玩具的時候我會覺得他們對我很好,並且我會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8、我可以想玩多久就玩多久,沒有人會規定我什麼時候必須給別人。所以在我覺得我玩夠了這個玩具,然後讓給別人玩的時候。我會發自內心的開心,我感到自己是一個慷慨的人。

小班幼兒的育兒知識:寶寶會對手機和電腦情有獨鍾的原因

手機和電腦深受孩子的喜愛,不單單是因為樣子,主要是由於它們會發光、發聲,有按鍵,能聽懂孩子的命令並且還能夠進行互動。對於六個多月大的孩子來説,手機和電燈的效果是一樣的;對八九個月的孩子來説,手機就像是電器;孩子再大一點後,手機就像是陪伴自己的故事機。不過,還是會出現對手機和電腦着迷的孩子。

原因是什麼呢?很多時候,我們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卻沒有進行反省。名人説過,孩子的錯,都是大人造成的。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

第一,寶寶有的時候能夠從自己手機裏翻出一張照片,有時候還會幫爸爸媽媽接電話,遇到這種情況,很多的父母都會誇獎寶寶厲害,次數多了以後,寶寶就會默默覺得,玩手機的話爸爸媽媽會表揚自己。請各位爸爸媽媽好好想想,你在批評寶寶的時候,是不是有時候也覺得寶寶很聰明,很讓我們自豪?雖然很多人不願意承認,可是寶寶有時候也是能夠感受到的。因此,寶寶內心就覺得,玩手機的時候爸爸媽媽覺得自己很聰明,那麼我就應該多玩玩。

第二,日常生活中我們已經離不開手機、電腦了,空下來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是玩手機。要知道,寶寶擅於模仿,看着爸爸媽媽玩手機,寶寶也會想要玩。大人會覺得,自己是為了工作,但是寶寶也會有自己的理由。偉大的幼兒教育專家蒙台梭利曾經把寶寶的學習定義為“工作”。

第三,除了手機、電腦,寶寶沒有可以一起玩耍的朋友。爸爸媽媽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為寶寶買他喜歡的任何玩具,可是,寶寶最想要的就是和爸爸媽媽一起玩。我們會注意到,當爸爸媽媽和寶寶玩最簡單的拍手唱歌遊戲的時候,寶寶的心情會變得特別好。

小編語

要是想讓寶寶少玩手機和電腦,爸爸媽媽首先要以身作則;第二,就算工作再忙碌也要多多和孩子玩耍;最後,當寶寶玩電腦和手機的時候,不能夠誇他厲害。時間長了,手機和電腦對寶寶的吸引力就不會那麼強大了。

歲育兒知識 篇七

5歲育兒知識:孩子社交,爸媽能做什麼

幼兒時期缺乏友伴或者被同伴拒絕,不僅會造成情緒上的傷害,出現害羞、恐懼、自卑等等的不良心理症狀,也會影響日後其他性格的發展。作為父母,在寶寶交朋友的問題上,究竟能幫上什麼忙?

正確評估孩子的交往能力:

1、朋友不一定越多越好。能夠維繫較長時間的友誼,説明孩子的交往能力就沒有問題,因此,即使你的孩子只有一個朋友,也不必太擔心。

2、敢大聲説話,表現開朗的感覺,不一定是“會交際”。大聲嚷嚷並不比用温和的口吻説話更有説服力。在孩子的交往中,能不能維繫友誼才是問題的關鍵。

3、禮貌周全是基礎。越早擁有禮貌的態度,孩子就越容易被別人接受。通常禮貌周全的孩子更容易交上朋友。

4、對人説話的時候是不是能看着對方的面孔?正視對方,傳達出誠意的人,更具有吸引力,孩子如果在説話時不看對方,感到羞怯,也不要着急,給孩子時間,並注意引導。

5歲育兒知識:如何幫孩子克服膽怯

孩子已經將近6歲,要成為一個兒童,過不了多久就要進入國小,進入他自己的社交世界了,如果孩子一貫膽怯,不善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有需要不敢説出來的話,家長難免會為孩子擔心。

其實,孩子的自信不是與生俱來的,要提升孩子自信,克服羞怯心理,您可以從日常生活這些細節入手:

1、認真對待孩子的意見和需求,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會讓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2、給孩子一個安全活動的領地,尊重和讚美他的作品,讓孩子充分體會到成就感,並鍛鍊自己動手的能力。

3、任何情況下都不要羞辱、嘲笑和責打孩子。

4、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鍛鍊他的自立能力,能夠擺脱他人獨立而井然有序的生活是自信的基礎。

5、帶孩子多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多旅行,多閲讀,開闊孩子眼界,讓孩子和各種各樣的人接觸,自然會消除孩子的羞怯心理。

5歲育兒知識:要不要給孩子用電腦

電腦對於成人,已經是不可缺少的工作、娛樂工具。當你打開家裏的電腦時,孩子是不是好奇地想撲上來看看?針對低齡孩子開發的教育、娛樂軟件也越來越多,真使人困惑:要不要給孩子用電腦?

贊成的理由:

1、電腦豐富的色彩、動態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可以使孩子在遊戲中自然地掌握一定的知識。

2、給幼兒同時接觸視覺的、聽覺的更多信息和刺激,並在親自動手操作活動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這有利於他們良好個性的發展。

3、能幫助幼兒很快構建和修正概念。

反對的理由:

1、電磁輻射影響幼兒腦細胞的發育,對視力發育也很不利。

2、影響思維技能和記憶力的發展。長期使用電腦也容易使人的思維模式單調化,限制人思維的流暢性。

3、影響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大量的信息將使幼兒慣於揣測答案,導致幼兒產生依賴心理,以致形成初淺的思維習慣,影響幼兒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4、影響社會技能的發展。幼兒正處於發展社會技能的重要時期,與夥伴的交往是獲得這一技能的重要途徑。但過早關注電腦,易使他們對電腦產生眷戀,與小夥伴的交往興趣下降,不願融入周圍的環境。因缺乏與人溝通的體驗,也將影響幼兒健康情感的培養。

專家認為:

電腦對於成人來説,尚且是一柄“雙刃劍”,對小孩子更是如此。因此,用不用電腦?什麼時候開始用?都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發展階段特徵給予安排。

歲育兒知識 篇八

幼兒園與國小是兩個不同的生活與學習環境。孩子在幼兒園得到家長們和保育員的精心照料為上國小乃至以後的學習也有良好的基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幼兒園育兒知識,歡迎閲讀。

幼兒園育兒知識:平等中培養幼兒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

幼兒的興趣在於遊戲之中,尤其是自由選擇的遊戲。針對這一點,家長們設計了各種遊戲活動,讓幼兒以一種和大人平等的地位參與遊戲。活動中,家長們不將自己的意識強加於幼兒,不事告訴幼兒幹什麼,而讓幼兒在活動前學會事先計劃,家長們要引導、鼓勵幼兒多判斷,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陳述自己的觀點。

幼兒園育兒知識:自信中培養幼兒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

要讓幼兒社會性能力得到充分發展,首先家長們要尊敬、信任幼兒,充分培養、鍛鍊其能力,使之在自信中發展自身的基本能力。幼兒無論每學做一件事情,家長們要讓他感到自己行,特別對於大多數能力平平或發展稍落後的孩子來説,獲得勝利的機會較少,這就需要家長們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對能力弱的孩子安排其能勝任的活動任務,讓他通過努力獲得勝利,體驗自己力量和成就,勝利的喜悦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

幼兒園育兒冷知識

1別總拿孩子當小孩兒

在幼兒園裏見過不少父母對孩子過多保護,對其一切包辦代替,忽視家庭與幼兒園教育一致性的不當教育。

保護寶寶沒有錯,但是一定要區分哪些該得到保護,哪些應鼓勵孩子去面對?不然孩子等養成過分依賴心理,只能致使他缺乏進取心。比如寶寶要玩泥土,媽媽會説太髒了不能玩,寶寶想在馬路邊上行走,媽媽會説太危險你千萬加別這麼走,寶寶學大人嘗試用杯子喝水,結果撒了一地,下次寶寶剛拿起杯子,下次可能媽媽就會馬上阻止。.。.這類父母總一廂情願把孩子當成小孩兒,當孩子到了敏感期想要嘗試新事物時,家長過分保障孩子的安全,什麼事情都阻止,扼殺孩子對世界求知探索的慾望。殊不知孩子的好奇心,才是對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的。

2很少人知道的寶寶生病“報警器”

寶寶舌頭是一台“健康報警器”,是新幼師的必備技能。一旦出現異常,就預示着身體出現疾病:舌頭髮紅,舌苔較少或舌苔發乾,有可能寶寶正處於發燒狀態;舌上有一層厚厚的黃白色垢物,要注意乳食積滯;舌頭斑駁不平如地圖,注意消化功能紊亂,或患病較久。

3孩子擁有“笨”媽媽是福氣

小孩子遇到不懂的事,來媽媽這裏尋求答案。如果媽媽在孩子面前永遠都表現得聰明能幹,如同“竹筒倒豆子”迅速把答案都説出來,邊説邊充滿自豪的教訓孩子幾句,反倒會讓他感到自卑,從而回避問媽媽問題。聰明媽媽不如偶爾裝裝“笨”,養成讓孩子愛動腦筋的習慣,或和孩子一起查閲資料、藉助於網絡,以保證未來日子遇到困難孩子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想清楚這個問題。

4陪伴童年必備的四件玩具

毛絨玩具:童真的代名詞。有心的媽媽在寶寶第一次入園時都會帶上它,能避免入園焦慮,是最好的“嫁粧”。

撲克牌:別以為是讓孩子習賭,不到1歲就開始玩,某張撲克不見了,讓孩子在一堆牌裏找回來,到國小四年級學四則運算,算24點,都有助益。

沙子和水:有條件的可以讓孩子多玩沙子和水。哪兒有沙子,帶孩子到哪兒玩兒去,光着腳丫子。在心理學家看來,寶寶喜歡玩沙是因為這樣的遊戲讓他們感到快樂,它可以促進寶寶發展感知覺,練習手的協調性,發展創造力,以及獲得情緒上的滿足。

眾所周知的球、七巧板、積木

5培養愛分享性格不是強迫孩子分享自己的物品

沒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自私自利,所以特別想培養孩子愛分享的性格,但很多家長不知道,孩子在2歲左右,會開始萌發自我意識,這是人類都會經歷的過程,在這個階段,寶寶會把身邊所有的一切都認為是自己的,他們會認為自己的玩具是自己的,別人的玩具依舊是自己的,而且不能容忍玩具離開手哪怕1秒鐘,因為他們覺得只要玩具不在手上了,就意味着他們永遠失去了那件玩具。這種行為一般到3歲左右就會結束了,表面上看寶寶什麼東西都不分享,但這種行為與大人世界中的自私是完全兩個概念。

在這個階段,媽媽可以耐心的告訴寶寶,玩具是可以分享的,讓他們逐步接受分享這個概念,另外還可以給他們演示通過交換,獲得更多的玩具,但是隻要寶寶不想分享,就一定不能強迫,這是最最重要的。

6誇獎方式不對讓孩子一味注重結果怕失敗

對孩子多鼓勵,多表揚,可以讓他們知對錯,明事理,還可以樹立他們的自信,對以後的成長利,但很多家長不知道表揚也是很有技巧的,比如最常見的你真棒,你真漂亮,這種誇獎其實是不妥的,誇獎的時候不具體,必然導致孩子注重結果怕失敗。

7和小寶寶溝通的技法

這裏有一個90%的父母都會出現的誤區,比如你對小寶寶説“不要在桌子上胡亂畫”,那麼他十有八九繼續固執地在桌上畫,這時候不少家長會覺得是寶寶在故意氣你。

其實,那真的是冤枉死他了,因為小寶寶也許尚未具備準確理解否定句式的能力,他又恰好剛剛理解了“桌上畫”這幾個字。.。.。後果可想而知。可見,用否定句式,與孩子溝通並非良策。我們這裏幼師處理這樣的情況時,從來不會以相對複雜的否定句式開頭,她們一般這麼説:“哇,寶貝兒,你畫得真不錯呢。不過呢,小鳥應該在紙上畫才更好看,來,老師陪你一起畫”,然後攤開紙與他們一起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mwd3q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