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重陽節吃重陽糕的來歷及寓意

重陽節吃重陽糕的來歷及寓意

重陽節吃重陽糕的來歷及寓意

九九重陽節,是老人節,意味着白頭到老,愛情天長地久,寓意也不錯!在重陽節結婚意味着你們的愛情能長長久久,重陽節吃重陽糕的來歷及寓意有哪些你知道嗎?共同閲讀重陽節吃重陽糕的來歷及寓意,請您閲讀!

重陽節吃重陽糕的來歷

發給士兵的乾糧

重陽糕的起源有一種來源甚早的説法。《南齊書》卷九上説,劉裕篡晉之前,有一年在彭城過重陽。一時興起,便騎馬登上了項羽戲馬台。等他即位稱帝后,便規定每年九月九日為騎馬射箭、校閲軍隊的日子。據説後來流行的重陽糕,就是當年發給士兵的乾糧。

蒸糕賞送報喜之人

另一種傳説則流傳於陝西附近。傳説明朝的狀元康海是陝西武功人,他參加八月中的鄉試後,卧病長安,八月下旨放榜後,報喜的報子兼程將此喜訊送到武功,但此時康海尚未抵家。家裏沒人打發賞錢,報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來。等康海病好回家時,已經是重陽節了。這時他才打發報子,給了他賞錢,並蒸了一鍋糕給他回程作乾糧。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給左鄰右舍。因為這糕是用來慶祝康海中狀元,所以後來有子弟上學的人家,也在重陽節蒸糕分發,討一個好兆頭。重陽節吃糕的習俗就這樣傳開來了。

重陽糕的寓意

重陽節吃重陽糕是為由於種種原因而不能去登高或登不了高的人的一種特別設計。因為“高”和“糕”同音,用吃糕來代替登高,這任務就算是完成了,據説效果相同。

《南齊書》卷九上説,劉裕纂晉之前,有一年在彭城過重陽。一時興起,便騎馬登上了項羽戲馬台。等他即位稱帝后,便規定每年九月九日為騎馬射箭、校閲軍隊的日子。據傳説,後來流行的重陽糕,就是當年發給士兵的乾糧。

另一種傳説則流傳於陝西附近。傳説明朝的狀元康海是陝西武功人。他參加八月中的鄉試後,卧病長安,八月下旨放榜後,報喜的報子兼程將此喜訊送到武功,但此時康海尚未抵家。家裏沒人打發賞錢,報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來。等康海病好回家時,已經是重陽節了。這時他才打發報子,姶了他賞錢,並蒸了一鍋糕給他回程作乾糧。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給左鄰右舍。因為這糕是用來慶祝康海中狀元,所以後來有子弟上學的人家,也在重陽節蒸糕分發,討一個好兆頭。重陽節吃糕的習俗就這樣傳開來了。

又據崑山古代地方誌記載:九月初九天剛剛亮的時候,家長們要將一片重陽糕放置在兒女的額頭上,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這就是中國人“諧音文化”的特殊智慧,叫做“討口彩”,但同時也未免有點自欺欺人是吧。

據《西京雜記》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餌,即古代之糕。《周禮》記載餌用作祭祀或在宴會上食用。漢代又記有黍糕,可能與今天的糕已差不遠。蓬餌,想必也類似於黍糕之類。至宋代,吃重陽糕之風大盛了。

在清代宮廷裏,重陽節時也要舉行“花糕宴”。周密寫的《武林舊事》一書中記載:“九月九日重陽節,都人是月飲新酒,泛萸簪菊,且各以菊糕為饋,以糖肉秫面糅為之,上縷肉絲鴨餅,綴以榴顆,標以彩旗。”明代沈榜的《宛署雜記》上也説:“九月蒸花糕,用面為糕,大如盆,鋪棗二三層,有女者迎歸,共食之。”

重陽節需要做什麼

1、登高

登高是重陽節歷史最為悠久的習俗之一,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重陽登高還有兩個説法,一是人們對山嶽的尊崇歐冠,二是源於恆景登高避災殺瘟神一説。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還有着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2、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中藥果實,有驅蟲辟邪的作用,古代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以制酒養身,茱萸的香味濃,還有着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且還能消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這一日,人們都喜歡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

3、賞菊花

菊花是秋天的花朵,在重陽節盛開最為旺盛,而重陽節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古時候有很多文人墨客會在重陽節進行賞菊活動,還有些地方舉辦菊花大會,吸引無數人前往觀看,這樣的活動一直延續至今,也就成了重陽節的習俗活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n1m6d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