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鄉鎮農村環境調報告多篇

鄉鎮農村環境調報告多篇

鄉鎮農村環境調報告多篇

【第1篇】農村生態環境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調查負責人:

正文:

(1) 前言

洪鋪鎮是皖江城市安慶的一個偏南小鎮,是懷寧縣轄鎮。我們今天所要介紹的洪鎮村與五橋村同是洪鋪鎮中非常重要的鄉村,其中,洪鎮村是鎮政府所在村,是洪鋪鎮的中心,也是洪鋪鎮目前最繁華的一個村。而五橋村與洪鎮村緊緊相鄰,只有一河之隔,本是一個不起眼的小鄉村,因為趕上了新農村建設的好政策,成為了全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沒有幾年的建設治理,原本貧窮落後的小山村如今變得非常富庶美麗。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前往洪鋪鎮,看看兩村的相同與差異。

(2)水是生命之源

常聽老人談起她們記憶裏的洪鋪鎮,由於隸屬長江中下游地區,這裏水系豐富,水產盛足,那時候還沒有三峽大壩,村子裏的河流都是和長江相通的,那時在家門口都能捕到江裏的魚種,七八十斤的大魚也是常常能捕到的,現如今很難見到的江豚簡直就是常客,每每洗衣洗菜的時候便會游過來找點吃的。烏龜甲魚什麼的放牛的孩子經常一天能撿一大籮筐回來,可惜那時候竟然不知道怎麼吃。我老家所在的村子就是洪鎮村,奶奶説那時候是沒有自來水的,全村人吃喝的水都來自門口的那口方塘,並説那時候的水是很甜很清澈的,於是我便再次前往那口小塘,看到的卻是這幅景象。

降雨量的減少,加上人們大量的取用,還有農藥,垃圾的污染,原本清澈甘甜的方塘已然變成了一個污水坑了。

我們再看看五橋村經過治理,情況是否會好一些。

這便是五橋村的池塘,水依然那麼清澈見底,周圍用大理石築起了堤壩,顯得非常乾淨 整潔。

(3) 城鎮化建設對環境的影響

跟隨着全國城鎮化的步伐,洪鎮村也積極響應着國家的號召,但似乎在發展的進程中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忽略了對自然地敬畏。

這是洪鎮村新建的小區,我想説的並不是它建的有多麼漂亮,而是要強調一下它的前身,大家一定不敢相信,這個地方曾經是一個很大的水庫,為了滿足更多人的住房夢,人們不惜將水庫填平,將擴建的魔爪伸向了稀軟的湖牀。廣場上一條條歪斜的裂痕彷彿是那冤死的水庫在無聲的哭泣。

相比洪鎮村,五橋村的建設開發則更加註重與自然和諧相處,他們在河道的兩邊修建了欄杆,住房沿着河堤依次建造,門前有流水,屋後是松林,好不愜意。

(4)土地是我們的根

近年來,與許多鄉鎮一樣,隨着外出務工的越來越多,洪鎮村的青壯年悉數進城,勞動力的缺失導致耕地大面積的荒廢,這些祖祖輩輩留下的農田,曾經肥沃的土地,一經荒廢再想重新種植幾乎再沒有可能。五橋村又是怎麼解決這一難題的呢?

我們看到的就是五橋村的整體規劃圖,他們將村子裏的土地通過土地平整,集中到一起,再承包給別人種植,既保護了賴以生存的耕地,又增加了經濟收入,可謂一舉兩得啊。

(5)環境治理

觸目驚心!圖片上的就是洪鎮村最重要的淡水河,早在二十年前,人們從這裏上船可以直達武漢,更有很多的漁民以此河為生。現如今,寬闊的河道幾近乾涸,於黑的河牀像一條被剝了皮的巨蟒衰死的暴露在焦陽下,大量的垃圾撒滿河道散發出陣陣令人作嘔的氣息,無奈的村民只能將就着使用已經發臭的河水。不知道老輩們看到如此場景會不會心痛,而或是歎口氣,黯然的離開。

這是五橋村的水脈,五橋村的村民通過修建防護提,水堰,很好的保護了河水的流失,通過垃圾清理,河道清淤,使河水保持清澈,在這樣的小河邊漫步怎能不心曠神怡,心情舒暢。

(6)我的感受

通過這次調查,給我內心的衝擊確實很大,曾經鳥語花香,蝦美魚肥的洪鎮村,在城市擴張的浪潮中被傷的千瘡百孔,橫流的污水取代了曾經清澈的小溪,堆積如山的垃圾佔領了曾經翠綠的小丘,葱鬱的山巒被切去了秀髮,湛藍的天空被掩上了濃濃的烏雲

而五橋村卻能後來居上,建設的如此美麗,不得不令人深思啊,真心的期盼美麗的洪鎮小村能恢復曾經冒昧的摸樣,希望像五橋村一樣的鄉村能越來越多,願我們生存的環境越來越美好!

【第2篇】2022年10月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農村生態環境調研

炎炎夏日,流火歲月。剛剛步入大學校園的我迎來了第一個暑假。為了更好的學以致用,全面瞭解當代農村的現狀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由九人組成的“赴xx農村生態環境調研暑期社會實踐團”開始了我們的行程。滿懷着對家鄉的美好憧憬和對鄉土的眷顧,我的心激動不已。

這次我們社會實踐的主題是農村生態環境調研,主要是學習宣傳xx在農村建設中較為先進的結合生態保護的生產模式。

為期一週的社會調研我們走訪了龍南的多個生態農業示範點和一些建設較好的新農村示範村,同時也親自與當地的農民進行了有關交流,細緻的聽取了當地有關部門的建設經驗以及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通過我們實地走訪和詢問得到的資料我就我們的成果進行了總結,得到了xx較為普遍的也是發展較好的幾種生產模式。

首先我們參觀的是xx族風情園,在那裏最為主要的也算是普遍的生產模式是“豬—沼—果”模式。所謂的“豬—沼—果”模式就是以果園為主,栽種一或多種果樹,配合果園有自己的豬圈或説是豬場,此外一般也會有一口池塘,還有就是家裏會建一個沼氣池。這就是此種模式的主要硬件設備。該模式的運行方式是以果園經營為主,豬場是為了為沼氣池提供發酵物——豬糞,沼氣池中的沼氣液用於果園的施肥,沼氣用於家裏的烹飪、照明等。此外果園定期的整枝也可為沼氣池提供發酵物——幼苗。這樣一來該模式的能量便可以循環利用,既沒有能源的浪費也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

據瞭解,由於這邊地處農村,與市區距離較遠一般情況下很少有蟲害,因此果樹噴灑的農藥很少,由於豬場的存在果園幾乎不需要使用化肥,因而土壤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根據實際瞭解得知,每户農家大概只要有六七十畝的果園就可以達到户年收入幾十萬元。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種生產模式是可行且具有無限前景的發展方向,同時它也符合當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第二種生產模式是:“礦山—廢水精煉—淨水”,這種模式我主要通過一個走訪的實例進行簡單説明。這是一個主要正對稀土原礦開採過程中排出的水進行進一步的淨化提煉的小型工廠,它不僅可以通過出售提煉出的稀土半成品獲得利潤,更重要的是它起到了污水處理的作用。這樣的工廠也是一種值得提倡的生態經營模式。在中國很多的礦藏重鎮污染問題都很嚴重,其中不少就是因為開採時沒有注意到其廢水的處理導致河流水體受到了嚴重的污染。如果將這種“礦山—廢水精煉—淨水”的模式推廣,不僅可以減少一些開採商的治污投入,還可以充分利用資源,最重要的是保護了周邊的生態環境。今日我們走訪的那家工廠雖然規模並不很大,卻很好的對河流污水進行了處理還從中得到了一定的經濟效應,實地觀察並沒有在廠房旁邊發現因污染死亡的動植物,事實説明這樣的模式是確實可行也是具有推廣意義的。

第三種生產模式是:“雞—糞—果”。這種模式跟第一種模式有很大的相似點,只不過經過實踐表明,雞糞是不適合作為發酵物的,它的發酵產物並不是我們想要的沼氣,不能作為家用燃料,所以產生了這種新的生產模式。這裏只是把沼改成了糞,就是因為不把糞用於發酵而是作為一種商品進行出售,主要買給一些專種果樹的農家。據瞭解,如果常年自家的雞的數量在八千左右,一年便可以通過賣糞便掙一萬多塊錢,基本足夠一户農家一年的開支。如此一年就可以輕鬆掙個五六萬了,對於一個農村家庭來説這已經足夠奔小康了。由於農村有廣闊的土地,特別是較為偏遠的山村,更是山外山,如果充分利用這廉價的條件,發展這種模式是十分容易且十分掙錢的方法。為了更好地推廣這種方法,因地制宜可以養鴨,養鵝,放牛,放養。只要自己在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和分析,相信致富不是問題,希望廣大的農村可以積極響應學習此類先進的致富方法,早日走上小康生活。

第四種生產模式是:“林—遊—果”。為了更好地響應國家新農村建設和退耕還林的發展政策,林業部門努力做好生態保護工作,這種模式可以説是雪中送炭。過去,政府為了達到上級下達的綠化要求,強制百姓把自家的幾畝救命田種上了楊樹、楓樹,不但苦了百姓,結了很多民怨,也因政府瞎指揮沒有充分考慮當地氣候、土質條件樹苗成活率極低。而近年由於新農村建設的浪潮一輪高過一輪,不少地方政府對綠化急於求成,不願千里搬運半成樹導致成本上升了幾千倍,綠化質量卻日漸變差。此外這種閃電式的綠化方式純屬剜肉補瘡之舉,拆了東牆補西牆,缺乏全局性和長遠性。這裏介紹的這種生產模式是指:有關林業部門配合當地農户對原來質量差,產出率低的林地有計劃,有目的地改造為經濟林地。這樣不但滿足了政府的綠化要求,還備受百姓的歡迎,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此外配合當地的一些古城、古建築、古文化,有計劃的改建、修復一些旅遊景點,在果樹成熟時期果園開放售果與當地的旅遊相互刺激,相互帶動。

農村建設利在百姓,功在千秋,希望政府不要過於急躁,也希望廣大的農民們能夠更好因地制宜創造出更多更好的發展模式。

八月流火,伴着此起彼伏的蟬鳴和萬里無雲的明淨藍天,我度過了人生中第一個充滿着温馨和關愛,洋溢着熱情與愛心的富有意義的暑假。

“艱辛如人生,實踐長才幹”,作為大學生,我們最終要走入社會,融入社會。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我明白了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通過參加這次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在校大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和認識。

為期一週的暑期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身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年齡段人的感情,拉近了我與他們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視野,增長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才之路和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教堂,在那個廣闊的天地裏,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希望以後還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從實踐中得到鍛鍊。

【第3篇】農村環境調查報告樣本

農村環境調查報告怎麼寫?下面小編整理了農村環境調查報告樣本,歡迎閲讀!

農村環境調查報告樣本

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國家提出了很多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方針政策,現在的新農村建設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着,農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農村的環境問題卻越來越多,深刻影響着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環境問題讓農村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到底農村的環境與以前相比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的原因又是什麼,我們究竟要怎樣對待這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市農委於7月30日至8月30日在常州市政府網民意調查一欄裏以問卷調查方式開展了常州市農村環境問題的調查,汲取廣大人民羣眾的意見,以針對今後的工作能做合理的改善。

一、調查問題分析:

1.農民的環境知識缺乏

人們對環境知識的認知程度是決定他的環境意識是否高尚的基礎。如果環境知識缺乏。不知道如何保護環境。那麼他的環境意識必然不會高尚。在調查中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來調查我市村民的環境意識。

(1).對相關的環境紀念日的認知程度,目前已經確立的環保紀念日有10多個,我們選擇與農民和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三個環保紀念日作為調查項目:“世界環境紀念日”(6月5日)、“土地日”(6月25日)和“植樹節”(3月12日)。被調查村民中,對上述紀念日不知道的人數分別佔36.59%、17.07%和46.34%,這説明多數村民對環保紀念日不太瞭解。

此外,村民對環保紀念日的瞭解程度還與受教育程度相關。對上述紀念日回答不正確或不知道的人數中,國小及文盲所佔的比例分別為49.5%、48.8%和69.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佔的比例分別只有15.1%、14.9%和7.3%。在調查中發現,村民中能正確回答“植樹節”的人數明顯多於其它三個環保紀念日。

即使在回答不正確的村民中多數人也表示知道有植樹節,而對其它二個環保紀念日,多數村民表示不清楚有這些節日。這是因為每年植樹節時在各級政府的推動下機關、團體、學校都會開展義務植樹活動,而在其它環保紀念日時幾乎沒有任何活動。

(2).對“工業三廢”及其危害的認知程度。工業三廢指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這些廢棄物如果超標排放就會污染環境。而且在環境中還會發生物理的和化學的變化而產生新的污染物。對生態環境、農業生產、人畜健康造成危害。

“工業三廢”是報刊、雜誌、電視、廣播中出現頻率最多的詞語之一。但是.當我們在調查問卷中問哪些是“工業三廢”時,在被調查者中回答完全正確、不完全正確和完全不正確的分別佔31.71%、31.71%和36.59%,而且多數村民並不瞭解“工業三廢”的危害。

(3).對温室效應和温室氣體的認知程度。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氣體的濃度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温升高。這就是所謂的“温室效應”。造成温室氣體濃度增加的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是高耗能(過多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和無節制排放工業廢氣;二是森林減少,阻斷了自然界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温室效應造成了氣候變暖,其結果是洪澇乾旱等極端氣象災害頻繁,病蟲害增多。應該説,温室效應與我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而且也是報刊、電視出現比較多的詞語。但是。在被調查者中能夠正確回答燃燒秸稈會加劇温室效應的只有33人,佔被調查人數的80.49%。

2.農民的環境行為不雅

在農村,農民的環境行為直接關係到農村的環境狀況。在調查中我們看到下列有關的農民環境行為問題:

(1).如何處置廢電池?有關資料顯示.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裏能使l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一粒鈕釦電池可使600噸水受到污染,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在對自然環境威脅最大的幾種物質中,電池裏就包含了汞、鉛、鎘等多種,若將廢舊電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隨手丟棄。滲出的汞及重金屬物質就會滲透土壤、污染地下水,從而進入魚類、農作物中。

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威脅人類健康。在調查問卷中有這樣一個題目:下列物質(廢鐵、廢玻璃、廢電池)丟棄在土壤裏,哪一項對環境危害最大?正確的答案應該是廢電池對環境危害最大。但調查結果仍有22人回答不正確,在平時的生活中大多數村民都是隨手丟棄。有許多人雖然能夠意識到廢電池的危害。但可能僅僅是圖方便、嫌麻煩而仍然選擇了不利於環保的行動。

(2).如何處置秸稈?現在農村有不少農民為了搶農時圖省事.將收穫後的秸稈一燒了之。焚燒過程中產生的濃煙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危害人體健康,甚至影響交通安全。我們在調查問卷中問:“你認為焚燒秸稈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嗎?”結果有1人勾選“不清楚”,4人回答“不會造成污染”,兩項合計人數只有5人。可是當我們在調查中問:“你家是如何處理秸稈的?”結果大部分回答“在田地裏焚燒掉”,可見焚燒秸稈的問題比較嚴重。

(3).如何處置廢棄的農藥瓶?廢棄的農藥瓶、農藥塑料包裝袋已經成為農村環境的主要污染源.其主要危害是其中的農藥殘留滲入土壤。流入河流池塘而形成污染。威脅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甚至造成人畜、鳥類中毒。我們在調查問卷中問:“你如何處置廢棄的農藥瓶?”勾選“隨手丟棄”的26人,“隨生活垃圾堆放”的13人,佔全市被調查人數的78.7%。在我們那裏廢棄農藥瓶、農藥塑料包裝袋污染還是比較嚴重的。

(4).使用農藥的環保行為。農藥使用不當或濫施農藥,不僅會污染大氣、土壤和水源,也間接和直接地威脅到農產品質量安全。農藥殘留是蔬菜產品質量安全的最大隱患。由於氣候變暖。害蟲猖獗,被調查者普遍反映“不使用農藥不行”。

蔬菜生產中使用農藥的安全採摘期因農藥品種、蔬菜品種、季節等不同而不同.一般來講,葉菜收穫前禁用期至少7天,茄果類、瓜類蔬菜禁用期至少2—3天。在調查中詢問:“施過農藥的蔬菜何時可採摘食用?”95.12%的被調查者能回答正確。這説明大多數農民是瞭解相關要求的。當詢問:“自己食用的蔬菜也使用農藥嗎?”結果大多數人回答“不使用農藥或很少”。

二、解決對策

通過以上調查可以看出,目前農民環保素質總體來講不高。主要表現為環保知識缺乏,環保意識淡薄和環境行為不雅。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民環境意識,改善農村環境狀況。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農村環保宣傳,提高農民環保意識。

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等現代傳播媒介,報道黨和政府的環保政策,宣傳環保新進展新經驗,普及環保科普知識.表彰環保先進事蹟.營造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輿論氛圍。要從農村和農民的實際出發,採取靈活多樣、農民喜聞樂見的宣傳手段與形式.例如宣傳欄、環保“大篷車”、文藝演出、環保知識競賽等,突出藝術性、形象性和羣眾參與性,以增強環保宣傳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堅持經常宣傳和主題宣傳相結合。

各級政府部門特別是環保部門、宣傳部門以及基層村委會要把環保宣傳作為基本工作任務.常抓不懈,同時在相關的環保紀念日(環境紀念日、土地日、植樹節等)期間開展形式多樣的主旨性宣傳活動。通過加強環保宣傳,切實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一是樹立環保新觀念,使環保成為廣大農村居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二是培育環境新道德.平等看待自然界的各種生命,維護生物多樣性;三是創建環保新文化,使保護環境為榮、破壞環境為恥的榮恥觀蔚然成風。

(二)增加農民教育機會,提升農民環保素質。

調查顯示:在食野習俗、亂堆垃圾、焚燒秸稈等非環保行為的人羣中,較低文化程度所佔的比例較大,這説明農民的環保素質與受教育程度相關。由於受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失衡.教育投入相對偏低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我國農村地區的教育機會偏少、優質教育缺失,這是造成一部分農民環保素質不高的重要原因。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是增加農民的受教育機會。加強農村環保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從中國小生抓起,他們是未來農村勞動力的主體。

要在幼兒園把環保知識編成兒歌和遊戲,讓孩子們在演唱和表演中瞭解環保知識;在中國小開設環保知識課.組織他們參加力所能及的環保宣傳活動。把學到的環保知識帶給社區和父母,這樣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此外,要把環保教育融人到農民職業技能培訓中,包括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種植、農業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態農業、人畜糞便無害化處理和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等.使廣大農民在發家致富的過程中提高環保素質,自覺保護環境和生態。

(三)建立新型農村產業模式

大力發展既節約資源又能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以此作為協調解決傳統農業與環境保護矛盾的手段。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業科技培訓,倡導和推進循環經濟提升農產品結構,發展優質、高效、生態型農業產品,培育發展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

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改變過去單一種植業生產結構為農林牧副漁.生產加工為一體的複合型生態循環系統,提高物質循環和能量轉化效率。實現資源利用與環境協調發展,逐步形成物質和能量的良性循環建設相互依存。

【第4篇】2022關於農村生態環境調查報告

近年來,**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省政府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各項方針政策,緊密圍繞“清潔水源、清潔家園、清潔田園”奮鬥目標,堅持環保優先、城鄉統籌發展,以生態示範創建為載體,把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作為農村環保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科學開展農村環保工作,不斷加大農村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建設與環境保護力度,着力解決各類危害人民羣眾生活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促進農村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實現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持續快速發展目標。依據省環保局《關於開展全省農村環境保護工作調研的通知》(陝環函[xx]560號)要求,認真開展了農村環境保護工作調研,現將我市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現狀

(一)生態示範創建取得積極進展。生態示範創建是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環境建設的基礎工程,是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要手段,是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的重要載體。目前,國家開展的生態示範創建主要為生態省、市、縣,生態示範區,環境優美鄉鎮以及生態村的創建。在各類創建考核指標中除了對當地經濟水平和村容村貌有着較高的要求外,還涉及到了農村飲用水水質、生活垃圾和廢水處理、工業污染達標排放、畜禽養殖糞便處理、清潔能源普及率、農業生產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的內容和要求。因此,我市將生態示範創建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的載體,積極開展生態示範縣(區)、環境優美鄉鎮(街辦)和生態村的創建,以規劃為龍頭,以解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為重點,着力完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整治鄉鎮和村莊環境,防治農村工業污染,控制農業面源污染,保護飲用水源,美化人居環境,切實解決農村“髒、亂、差”的問題。從xx年我市開展生態示範創建活動以來,截止現在,我市已成功創建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1個,市級生態示範鄉鎮9個、生態示範村43個;今年申報國家生態示範縣(區)2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1個,均已通過省級驗收。當前,我市農村生態示範創建積極性很高,“xx”期間,計劃完成啟動創建1個生態縣、16個環境優美鄉鎮,68個生態村的目標,“xx”期間擬再啟動1個生態縣、13個環境優美鄉鎮和84個生態村的創建工作。目前,已有19個鄉鎮(街辦)和42個村莊編制了生態創建規劃,並啟動了創建工作;其他各鄉鎮(街辦)、村莊也正在積極編制生態規劃材料,開始前期籌備工作。

(二)農村飲水源地保護工作廣泛開展。農村飲水水源保護直接關係着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保障飲水安全是農村環境整治的首要任務。為此,我們一是組織力量對全市各涉農區縣的鄉鎮、村組的飲用水源地進行了初步調查摸底,劃定農村供水水源保護區,設立明顯警示標誌,在保護區內,嚴禁使用劇毒農藥和堆放垃圾等,防止水源受到污染。二是加大飲用水源保護的資金支持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飲水工程項目建設。我市大力支持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建立水處理設施,全市xx年共投資9552.5萬元,完成飲水工程處145處,在建60處,解決了21.65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確保了羣眾飲水安全。

(三)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開始啟動。針對我市農村羣眾居住地理位置差別較大的實際,我們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採取分散和相對集中、環境工程設施與自然淨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一是對於城市、縣城周邊村鎮的污水,基本納入城市、縣城污水收集管網,由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我市已建成臨潼區污水處理廠、長安區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可分別日處理污水2.5萬噸和5萬噸;閻良區、高陵縣污水處理廠即將在年底建成試運行,户縣污水處理廠預計於xx年6月份建成,設計處理能力合計6.5萬噸/日。這些區縣污水處理廠的建成運行,在解決區縣城區污水處理問題的同時,也將城區周邊部分農村的生活污水一併納入管網處理。二是鼓勵有條件的小城鎮和規模較大村莊,尤其是農家樂集中區建設污水處理示範工程。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的指導其採取各種處理工藝。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受納水體為非重點流域、非水源保護區的建制鎮,我們建議採用一級強化處理;對於在有常年流水河流附近的建制鎮,建議優先考慮人工濕地。目前,我們已經撥付環保資金支持了一個農家樂集中地區建設污水治理示範工程,並擬支持8個較偏遠鄉鎮建設污水處理示範工程,其中4個鄉鎮已編制完成科研報告,並開始前期籌備工作。

(四)農村生活垃圾污染整治初顯成效。一是出台了《關於加強我市農村垃圾處理管理工作的意見》,提出了我市農村地區建立垃圾集中處理管理體系的總體規劃;二是在農村地區開展村莊垃圾收集站台和區縣垃圾填埋場建設,鼓勵各涉農區縣逐步推廣村收集、鎮中轉、縣(區)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在全市農村村組建立了垃圾環衞管理制度,設立了專職保潔員。目前,我市90%以上的村莊建設有垃圾站台,並由專職人員定期清運到垃圾填埋場或焚燒場;三是對全市垃圾填埋場環境問題進行了專項執法檢查,對發現有環境違法問題的垃圾場實施掛牌督辦,嚴格執行後督察制度。

(五)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一是科學劃定畜禽養殖功能區,強化了畜禽養殖環境監管,目前已基本實現了禁養要求,全市無一禁養區存在畜禽養殖場現象。二是定期開展全市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專項執法行動。摸清了全市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的底數,對全市147家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中的部分環境違法企業,提出了限期整治要求。三是大力支持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範工程建設。通過積極鼓勵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範工程建設,不斷加強畜禽養殖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引導畜禽業生產在農業生態系統內的良性循環。目前,我市已通過下撥110萬元環保專項資金支持了4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範工程建設。其中户縣馬村養雞場生態示範園區、閻良區綠源瘦肉型豬繁育基地和臨潼溢盈畜牧養殖公司通過建設沼氣發酵池,不僅有效利用了本廠的畜禽糞便資源,也大幅節省了不可再生能源用量;目前,又有5家畜禽養殖場已編制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程的可研報告,其中藍田縣安村立體養殖場已率先基本實現了“畜―沼―農”綜合利用模式,污染防治規範、到位,體現了農業循環經濟理念。

(六)水土流失治理效果顯著。我市堅持項目帶動戰略,實施了小流域綜合治理。近年來,全市以農業綜合開發周至縣沙河流域項目、黃河水保生態工程渭河流域未藍項目、國債水土保持重點工程、以工代賑水土保持項目、淤地壩系建設等一批重點水保生態工程項目建設為支撐,着力把小流域的資源優勢變為商品優勢和經濟優勢,在治理中先後湧現出了周至虎峪、户縣東嶺、長安紅草河、藍田沙河子、臨潼東嶽穆寨等大量小流域綜合治理示範典型和閻良黃土塬區水保生態示範園、藍田縣紅河壩系骨幹亮點工程。集高標準治理、高起點開發、高科技含量為一體,初步實現了治理一條流域,發展一方經濟,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標,生態文明建設得到了積極有效地推進。截至xx年底,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402.1平方公里,佔應治理水土流失面積的63%,水土保持已成為農村山區發展的生命線工程。

二、我市農村環境保護存在的突出問題

近年來,我市的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於長久以來,重經濟輕環境,環境保護工作重城市輕農村,農村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的經濟發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與農村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農村生態環境形勢十分嚴峻。

一是農村飲用水源保護能力較弱。我市農村飲用水源主要採用地下淺層水源及地表水,容易受到污染,雖然對飲用水源地進行了一定保護,但一部分地區仍然缺乏完善的水源地環境保護工程。

二是農村生活污染問題依然嚴峻。垃圾三級處理模式處於初步階段,大多數農村還沒有實現生活垃圾統一收集、統一轉運、統一處置,尤其是垃圾填埋場、焚燒廠的處理能力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農村垃圾處理需求,大量垃圾被集中堆放,垃圾滲濾液問題影響嚴重;無足夠的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工程,尤其是一些偏遠的農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環境,導致農村羣眾生活環境受到影響,個別地區甚至影響到村民的飲水安全和農田質量。

三是農村工業污染依舊存在嚴重隱患。我市農村工業企業佈局分散、設備簡陋、工藝落後,企業污染點多面廣,雖然近兩年關閉了一部分污染嚴重的工業企業,但仍然有一部分工業企業污染較重。

四是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程進展緩慢。目前,我市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大部分沒有環評手續,污染防治設施落後,糞便綜合利用處理設施缺乏。

五是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普遍存在。目前,我市對農藥品種使用上還未有具體管理措施,農民羣眾圖省錢,大多都使用普通化肥,而這種普通化肥大部分都滲透到土壤和水體,對農田及周圍環境產生着一定威脅。

三、當前我市農村環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導致當前我市農村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大致可歸結為5個方面。一是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由於我市農村環保工作起步較晚,加之地方經濟實力有限,提供環保基礎設施等公共服務的能力薄弱,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總體上處於空白狀態,農村成為污染治理的盲點和死角,農村環境污染治理任務相當艱鉅、繁重。二是農村環保法律法規和制度不健全。農村環保工作起步晚、基礎弱,針對農村環境問題,如畜禽養殖污染、面源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的相關立法尚處於空白,現行法律中的一些相關規定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不強,給農村環保執法和環境問題的解決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三是農村環保機制不完善。農村環境保護的機制體系尚未完全理順,相關部門之間聯繫和交流還不夠,多頭管理的現象比較嚴重。四是農村環保監管能力亟待提高。絕大部分鄉鎮沒有專門的環保機構和隊伍,環境監測和環境監察工作尚未覆蓋廣大農村地區,存在污染事故無人管、環保諮詢無處問的現象。五是對農村環保的宣傳教育不夠。由於受人力、財力、條件的限制,我市環保宣傳主要集中在城鎮區域,宣傳教育沒有真正深入到農村,因此部分農村地區幹部羣眾對環境保護認識不足,環境法制觀念和依法維權意還比較淡薄,對生產、生活污染的環境危害認識不足,日常生產、生活行為缺乏必要的環境知識作指導,只顧抓眼前經濟建設,忽視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的現象在一些地區還時有發生。

四、關於解決農村環保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農村環保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是一個系統工程。今年下半年,黨的xx屆三中全會將“加強農村環境建設”納入研究範圍,並明確提出了多項農村環保工作政策措施,農村環保工作迎來了重要的歷史性機遇。當前的農村環保工作,我們認為應着力在完善機制、加大投入、強化基礎設施、加強農村環保力量等幾個方面進行:

(一)強化責任,密切配合,完善農村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綜合決策機制。一是強化地方各級政府和各部門對本轄區、本行業和本系統有關農村環境保護的責任;明確資源開發單位、法人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對各個環保責任主體實行嚴格的考核、獎罰制度;各級政府和村組要編制生態環境規劃,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二是各部門要積極協調配合,通力協力,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積極配合,建立長效工作聯動機制,形成分工明確,協調有力,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以政府支持為主,逐步增加社會環保投資渠道,切實加大農村環保投入。一是各級政府應每年安排一定農村環境保護的財政預算,確保資金到位;可安排一定比例的排污費專項資金用於農村環境保護;加大對重要流域和水源地的區域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環保專項資金用於農村環境治理。二是採取政策傾斜,對於環保類項目及其他環保設施完善的企業優先考慮資金補助。三是調整財政投入結構和方式,建立政府引導資金,通過政府投入、財政貼息、前期活動補助等辦法,逐步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多種類投入機制,引導社會資本對農村生態、公益事業的投入;探索資源有償使用、區域生態補償等方式,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資渠道。

(三)完善農村環境基礎設施,着力解決農村環境熱點、難點問題。推進農村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的調整,完善農村污水、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認真做好應用水源地保護、畜禽養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養殖污染無害化處理技術,建立健全農村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四)加強基層環保力量,強化農村環保輿論引導。逐步設立農村基層環保機構,在鄉鎮政府建立環保檢查員制度,不斷加強農村環境監管能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村環境保護知識宣傳教育,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提高農民的環境意識,調動農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廣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

【第5篇】關於農村環境調研報告範文

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堅持不懈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讓農村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要美麗。首先要解決農村的環境問題,本文是關於農村環境調研報告範文,歡迎參考。

關於農村環境調研報告範文近年來,長沙縣委、縣政府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高度重視農村環境建設,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村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一些試點示範村鎮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但也有不少村環境衞生髒、亂、差現象比較嚴重。加強農村環境整治,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需要建立與之相配套的長效管理機制作保障。通過本人在果園鎮工作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並對有關材料的分析綜合,現對這一問題提出相關思路與辦法。

一、當前農村環境整治存在的突出問題

1、環保意識淡薄,宣傳發動未真正到位。

一些村,尤其是聚居地環境衞生髒亂差,雖為生活習慣所致,但關鍵仍是思想認識上的問題,目前我縣大部分鄉鎮都相當重視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但是宣傳發動工作仍未全面鋪開,常常鎮上召開大會布臵環境整治工作,村上並沒有將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有些村雖然召開了組長和村民代表大會,但是組上農户並沒有完全瞭解開展農村環境整治的工作內容和整治目標,還是停留在以會議落實會議的層面上,沒有真正的上門上户宣傳發動,導致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無法真正落實到位。

2、生活垃圾處理不當,垃圾分類處理缺乏長效機制。

由於農村千百年來生活習慣的影響,人畜混居、亂丟垃圾的現象仍然存在,生活垃圾在水塘溝渠、道旁地頭,隨意亂倒堆積,基本是處於自生自滅的無組織狀態,雖然果園鎮在農村垃圾分類處理方面探索出了一條分户收集、分類處理、村民自治、政府補貼、合作社運營的模式,很多鄉鎮也給農户修建了垃圾池,成立了環保合作社和環保隊伍,但是缺乏長效的運行機制,部分鎮村的環保合作社形同虛設,許多農户的垃圾池也從未投入使用,並沒有真正的從源頭上減少了農村的垃圾產出量,部分村組採取應付檢查的短期行為,沒有很好的建立長效機制。

3、畜禽污染治理措施效果不佳,污染仍然較嚴重。

由於前幾年我縣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養殖專業户越來越多,規模逐漸擴大,確實增加了農民收入。近年來,長沙縣大力開展畜禽污染治理工作和四池淨化工程,但效果並不明顯,大多數養殖專業户對畜禽場排放廢棄物的處理和貯運能力不足,畜禽產生的固體糞便隨意露天堆放,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無害化處理,臭氣四溢,糞水橫流;畜禽場產生的廢液污水,多數就直接排入水溝渠塘,導致農民生產和生活環境和污染加劇,飲用水源也受到嚴重影響。

4、水資源保護措施不多,植被保護監管不力。

今年以來,全縣集中開展了以撈刀河、瀏陽河為主的兩河流域整治,各責任單位也在縣直部門的領導下積極開展打撈水葫蘆、革命草等河道漂浮物,但由於河水流動性的特點,導致鎮與鎮之間工作不平

衡,雖然花費了大量的經費,但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另外,由於工業生產、日常生活、畜禽污染、農藥化肥等方面造成地下水污染,使得羣眾的飲水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同時,我縣的森林植被保護措施不力和小型木材加工廠較多,造成樹木濫砍濫伐現象嚴重,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水體流失。

5、環保部門公共服務有所欠缺,信息公開不夠。

環保局作為全縣大氣、水體、土壤等環境保護工作的主要部門,負責監督管理全縣廢氣、廢水、粉塵、固體廢物、有毒化學品以及噪聲、機動車尾氣等污染的防治工作,但是環保部門在做好飲用水源、空氣質量、企業排污、牲畜排污等相關指標測試的同時,並沒有將測試結果進行及時公開公示。由於無法瞭解實際情況,人民羣眾也並不知道自己所處的生態環境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有多大的影響。

6、環保資金投入不足,與實際需要存在差距。

當前我縣對農村環境衞生整治投入了一定的經費,但仍存在明顯不足。例如果園鎮雖然給予每個村1.5萬元每年的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經費,但由於農村垃圾涉及面廣,垃圾種類多,大量的生產生活垃圾需要進行收、運、銷處理,這使得經費壓力日益增大。由於城鄉二元化體制的阻礙,公共服務投入的不均衡,導致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環保隊伍自身建設難以跟上形勢需要,環保機構設臵滯後,缺乏有效的手段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二、加強農村環境衞生整治的對策建議

加強農村環境衞生整治,應明確相應的領導協調機構,以鄉鎮為業務主體,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落實機構、人員、經費,實行典型試點示範,逐步推開,建立起一套長效管理機制至關重要,必須堅持常抓不懈,才能達到新的層次和水平。

1、正確宣傳引導,增強環保意識。

堅持輿論先行的原則。改變農村落後現狀和農民的習慣生活方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需要村黨支部、村委會長期的宣傳引導和艱苦細緻的思想工作,因此,要腳踏實地,廣泛發動機關幹部和村組幹部經常性的到農户住所去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增強環境保護意識,使保護環境成為羣眾的自覺行動。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組織作用,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環境保護寫進《村規民約》,推動農村環保工作走上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

2、加大環保投入,完善公共服務。

將農村環境整治經費納入縣財政年度預算,進一步加大垃圾處理、畜禽治理、污水處理等方面的財政投入,完善基礎設施條件,確保污染排放達到標準,減少污染源頭。同時,環保部門要採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對工業排污、土壤、飲用水等環境監測指標進行檢測,並將結果如實的進行公開,推行農村環境質量公告制度,定期發佈農村環境質量,確保農村環境整治的成果能夠人人知曉,人人共享。

3、加強畜禽治理,防止水體污染。

加大畜禽轉產扶助的補貼力度,對於禁養區內的養殖大户責令搬離該區域,對於散户爭取在一定期限內引導轉產,並進行生態補償;

考慮引進1-2家有機生態牲豬養殖公司,引導農户採用零排放技術進行訂單式生態養殖;要求有關部門對全縣範圍內所經銷的飼料品牌進行重金屬檢測,對於重金屬超標的飼料不能進入我縣市場銷售,防止畜禽污染引起的水體、土壤污染,確保畜禽治理工作取得真正成效。

4、明確部門職責,建立長效機制。

農村環境衞生整治是系統工程,涉及各個層次,方方面面。各部門之間要明確責任,加強協調配合,充分發揮部門自身的行業優勢和專業特長,根據自身的特點,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建立長效機制。

一是要進一步完善森林保護、飲用水保護、生活垃圾處理等環境治理工作的相關制度,並建立相應的考核標準,確保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是將河流水域、森林保護、生活垃圾處理等工作按照屬地原則明確責任主體,將任務分解到各個職能部門和各個鄉鎮,並建立一把手負責制,確保各項工作責任主體明確,考核對象確定。

三是採取監管和打擊相結合的方式,確保環境治理工作取得成效,例如林業部門要加大對濫砍濫伐行為的監管,加大對木材運輸的管理,必要時對全縣範圍內的小型木製加工企業進行清理,嚴厲打擊偷樹、販樹行為。

四是健全農村環境衞生長效管理機制。加大公共服務投入,將城市保潔機制引入到農村,對農村垃圾實行分類處理,逐步取消垃圾集中處理方案;探討實行垃圾廢品特許經營制度,採取市場化運營的方式引導有實力的公司進行衞生保潔、垃圾收購等工作,降低生活垃圾處理成本。

關於農村環境調研報告範文,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6篇】暑假社會實踐關於農村環境調查報告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帶來的巨大變化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面對這日新月異的變化,全世界人民不禁驚歎中國的快速發展。但是近幾年自然災害越發頻繁,有的土地長期乾旱,有的地方洪水氾濫,有的遇到百年不遇的雪災。隨着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的生活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然而也給環境帶來了不可忽視的破壞,越來越多的天災不得不引起世界人民的注意,思索帶來巨大災難的緣由,因而生態環境進入了人們的生活。為了瞭解農村的經濟變化給環境帶來的破壞,我利用暑假時間農村諸多家不同工廠的實際情況並結合農民的生活情況展開了調查。

本次調查主要通過走訪本村有較大經濟收入的工廠進行查看,同時結合居民調查,是以入户調查方式為主展開調查。並通過記錄廠房旁的周邊環境的變化及工廠的排污情況,並結合老一輩描述的以前的環境進行比較。農村面臨的主要污染為水污染、煙塵污染、空氣污染、噪音污染。通過本次調查發現造成農村污染的主要有工廠的排污、數目越來越多的汽車尾氣排放和日常生活垃圾。

中國於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改革開放激發了各行各業的活力,使中國的生產力不斷得到發展。城市迅速崛起,快速發展起來。當然隨着中國不斷的發展和強大,農村也相對的進入了新的發展路徑。雖仍以農業為主體,但農村同樣也興起了其他不同的行業,慢慢的向城市的發展模式前進。工廠慢慢的建起來了,然而農村一直以農業為主體,工業發展相當的慢。當城市以飛一般的速度發展工業的時候,經濟也與相應的速度發展着,農村無法適應城市的快速發展變的相對的落後,而且近幾年來城鄉差距越來越大。經濟的落後導致工廠無法向前發展,無法進一步完善,更沒有可能考慮到環境。也其他資金用來處理污染物,而器械的落後更加導致環境污染的加重。現今,農村工廠雖少,產生的污染物卻有增無減。

中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很多方面發展都不成熟,為了解決貧困問題,為了奔小康,為了達到共同富裕,強調以經濟發展為主,一切服從經濟發展需求。由於早期對環境的不夠重視,許多地方出現了嚴重的環境污染事故,環境問題逐漸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城市逐漸採取一系列政策控制了環境污染的擴大蔓延。查中我發現,農村由於經濟發展需求,且農民還未意識到環境問題帶來的嚴重後果,任其環境污染逐漸加重,不加以控制,導致污染面積和範圍不斷擴大。很多農民由於生活壓力大,無暇顧及其他,更何況環境這種虛的東西,也無人還在平時聊天中提及環境。觀念上根本就沒想過,更由於人的本性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大部分農民對工廠造成的環境污染報以漠視。

人類是自私的,在面臨各種利益的誘惑時,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所以當面臨環境與經濟利益時,人們很難抵制金錢的誘惑,更不願損失自身利益投資到環境中。對於保護環境這個問題,調查中我瞭解到,保護環境需要個人要擁有較強自覺性。農村欠缺環境方面的教育,上街的時候垃圾一般都是隨便亂扔,即使前面不遠處有垃圾桶,很多人還是不願意多走幾步。面對小利益,很多人都不願錯過,更何況工廠面臨的是一筆金錢。走訪中我發現,工廠是都直接排污。

在新農村發展過程中,我應該當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更加完美。

【第7篇】農村環境調查報告範文

農村環境調查報告範文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帶來的巨大變化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面對這日新月異的變化,全世界人民不禁驚歎中國的快速發展。但是近幾年自然災害越發頻繁,有的土地長期乾旱,有的地方洪水氾濫,有的遇到百年不遇的雪災。隨着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的生活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然而也給環境帶來了不可忽視的破壞,越來越多的天災不得不引起世界人民的注意,思索帶來巨大災難的緣由,因而生態環境進入了人們的生活。為了瞭解農村的經濟變化給環境帶來的破壞,我利用暑假時間農村諸多家不同工廠的實際情況並結合農民的生活情況展開了調查。

本次調查主要通過走訪本村有較大經濟收入的工廠進行查看,同時結合居民調查,是以入户調查方式為主展開調查。並通過記錄廠房旁的周邊環境的變化及工廠的排污情況,並結合老一輩描述的以前的環境進行比較。農村面臨的主要污染為水污染、煙塵污染、空氣污染、噪音污染。通過本次調查發現造成農村污染的主要有工廠的排污、數目越來越多的汽車尾氣排放和日常生活垃圾。

中國於_____年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改革開放激發了各行各業的活力,使中國的生產力不斷得到發展。城市迅速崛起,快速發展起來。當然隨着中國不斷的發展和強大,農村也相對的進入了新的發展路徑。雖仍以農業為主體,但農村同樣也興起了其他不同的行業,慢慢的向城市的發展模式前進。工廠慢慢的建起來了,然而農村一直以農業為主體,工業發展相當的慢。當城市以飛一般的速度發展工業的時候,經濟也與相應的速度發展着,農村無法適應城市的快速發展變的相對的落後,而且近幾年來城鄉差距越來越大。經濟的落後導致工廠無法向前發展,無法進一步完善,更沒有可能考慮到環境。也其他資金用來處理污染物,而器械的落後更加導致環境污染的加重。現今,農村工廠雖少,產生的污染物卻有增無減。

中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很多方面發展都不成熟,為了解決貧困問題,為了奔小康,為了達到共同富裕,強調以經濟發展為主,一切服從經濟發展需求。由於早期對環境的不夠重視,許多地方出現了嚴重的環境污染事故,環境問題逐漸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城市逐漸採取一系列政策控制了環境污染的擴大蔓延。查中我發現,農村由於經濟發展需求,且農民還未意識到環境問題帶來的嚴重後果,任其環境污染逐漸加重,不加以控制,導致污染面積和範圍不斷擴大。很多農民由於生活壓力大,無暇顧及其他,更何況環境這種虛的東西,也無人還在平時聊天中提及環境。觀念上根本就沒想過,更由於人的本性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大部分農民對工廠造成的環境污染報以漠視。

人類是自私的,在面臨各種利益的誘惑時,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所以當面臨環境與經濟利益時,人們很難抵制金錢的誘惑,更不願損失自身利益投資到環境中。對於保護環境這個問題,調查中我瞭解到,保護環境需要個人要擁有較強自覺性。農村欠缺環境方面的教育,上街的時候垃圾一般都是隨便亂扔,即使前面不遠處有垃圾桶,很多人還是不願意多走幾步。面對小利益,很多人都不願錯過,更何況工廠面臨的是一筆金錢。走訪中我發現,工廠是都直接排污。

在新農村發展過程中,我應該當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更加完美。

農村環境調查報告範文,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8篇】2022年農村環境調查報告

近年來,農村環境問題也成為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本文將介紹2022年農村環境調查報告,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年農村環境調查報告(1)

我國在城市環境日益改善的同時,農村污染問題卻越來越嚴重。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農村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是我國走向繁榮富強的關鍵所在。但是由於經濟發展和各種人為因素以及自然的損毀退化,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已經成為制約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因素。

環境現狀分析:

通過西湖村的環境調查以及其他農村的環境調查資料顯示,大致可以分析得到農村的污染現狀:

1、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不得當。隨着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現代化的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蔓延到農村,各種生產、生活垃圾也快速出現。在街道上,垃圾堆隨處可見。有塑料泡沫、塑料袋、碎玻璃、爛酒瓶等,不僅影響農業生產,還成為疾病的傳染源,危及人體健康,破壞人們的生存環境。還有一些牲畜的放養造成了村中道路環境較差。

2、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低。農村的生活污水處於無序排放的狀態。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都是順着自制的排水溝流到田地裏。在生產力水平較低的時期,農村生活污水成分簡單,可以自然降解。但是隨着我國農村的城鎮化不斷髮展,生活污水的成分不再簡單,加上農民對環保意識的欠缺,同時也受目前經濟發展水平限制,造成城鎮生活環境的污染程度不斷加深。據村名告知,在許鵬村的唯一的一個池塘曾經十分清澈,池內常常養有不少魚類等水生生物,而現在,由於水污染導致,池塘發臭,池內生物腐敗。

3、土地污染日趨嚴重。在農村,由於缺乏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和公眾環境意識,不是靠改良種苗提高抗病能力來提高產量,而是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遇到雨水沖刷,化肥農藥便滲入地下或流入河流。農用化學品的過量使用,不僅導致農田土壤污染,造成土壤板結、肥力下降。同時,還通過農田徑流造成了對水體的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氣污染,並威脅到農村人口的健康。

4、空氣污染日趨嚴重。在農村,特別是在農耕時節,大面積的焚燒作物,屢見不鮮,直接導致了空氣污染嚴重。除此之外,工業污染也會導致空氣質量下降。

農村污染原因分析:

目前的農村環境污染的現狀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經過分析,造成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有以下幾點:

1、部分農村居民的環境意識不高。長期以來,農村生產技術落後,信息資源匱乏,科學文化素質不高,農民養成了許多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的不良生產、生活習慣,譬如缺少科學種田的指導,濫用化肥和農藥;衞生條件差,垃圾隨處扔等等。環境意識的淡薄使農民養成了不注重環保的生產及生活習慣。

2、農村環境治理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在目前我國的發展形勢下,針對城市的環境治理資金尚且不足,更不用説廣大的農村了。環保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環保隊伍自身建設跟上形勢需要,環保機構設置滯後,缺乏有效的手段解決環境污染問題,許多改善環境質量的措施得不到落實

3、農村環境監管力量過於薄弱。國家環境保護的重點都在於城市的污染問題,而農村污染問題則長期沒有受到重視。環保政策、環保機構、環保人員以及環保基礎設施均供給不足,雖然現在許多地方鄉鎮一級政府也建立了環保機構,設立分管領導,但是多屬空架子,基本沒有認真履行環保職責。

4、城市化進程中, 城市的高污染企業想農村轉移。例如在西湖村周圍的化工廠,濃煙四起,給村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農村環境污染改善方案:

對造成農村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要徹底解決農村環境問題,我們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着手工作:

1、大力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薄弱及參與環境保護的消極性是我國農村環境治理的難度所在,所以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環境保護與治理,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務之急。應當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和普及農村環境保護知識,提高農民羣眾的環保意識,調動農民羣眾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積極向農民推廣先進農業技術,解決好農村產業佈局不合理的問題。農民的許多不夠環保的生產習慣多緣於落後的生產技術,應加大政府對農村事業的投入,多向農民宣傳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農村環境治理工作是一項工作難度大、資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應成立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全面協調各方面工作。只有基層人員的各項素質提高了,農村的環保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實處,目標也才能儘早的實現。

3、加強領導,保證隊伍的清正廉潔,營造農村環境保護濃厚氛圍。政府應高度重視環境治理工作,努力做到各項活動負責到人,建立長效保潔隊伍。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農村現代化進程的今天,不能重蹈工業化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要儘量避免因為環境問題而阻礙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如果不重視農村環境問題,勢必會出現農村環境污染規模和影響的不斷擴大,進而最終影響到城市,這不符合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目標。如果上述各項措施能夠切實落實到位,農村的樹才能更多、更綠,水才能更清,天才能更藍,農村的生態和生活環境才能有明顯的改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會更快、更穩。

2022年農村環境調查報告(2)

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國家提出了很多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方針政策,現在的新農村建設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着,農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農村的環境問題卻越來越多,深刻影響着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環境問題讓農村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到底農村的環境與以前相比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的原因又是什麼,我們究竟要怎樣對待這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市農委於7月30日至8月30日在常州市政府網民意調查一欄裏以問卷調查方式開展了常州市農村環境問題的調查,汲取廣大人民羣眾的意見,以針對今後的工作能做合理的改善。

一、調查問題分析:

1.農民的環境知識缺乏

人們對環境知識的認知程度是決定他的環境意識是否高尚的基礎。如果環境知識缺乏。不知道如何保護環境。那麼他的環境意識必然不會高尚。在調查中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來調查我市村民的環境意識。

(1).對相關的環境紀念日的認知程度,目前已經確立的環保紀念日有10多個,我們選擇與農民和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三個環保紀念日作為調查項目:世界環境紀念日(6月5日)、土地日(6月25日)和植樹節(3月12日)。被調查村民中,對上述紀念日不知道的人數分別佔36.59%、17.07%和46.34%,這説明多數村民對環保紀念日不太瞭解。此外,村民對環保紀念日的瞭解程度還與受教育程度相關。對上述紀念日回答不正確或不知道的人數中,國小及文盲所佔的比例分別為49.5%、48.8%和69.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佔的比例分別只有15.1%、14.9%和7.3%。在調查中發現,村民中能正確回答植樹節的人數明顯多於其它三個環保紀念日。即使在回答不正確的村民中多數人也表示知道有植樹節,而對其它二個環保紀念日,多數村民表示不清楚有這些節日。這是因為每年植樹節時在各級政府的推動下機關、團體、學校都會開展義務植樹活動,而在其它環保紀念日時幾乎沒有任何活動。

(2).對工業三廢及其危害的認知程度。工業三廢指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這些廢棄物如果超標排放就會污染環境。而且在環境中還會發生物理的和化學的變化而產生新的污染物。對生態環境、農業生產、人畜健康造成危害。工業三廢是報刊、雜誌、電視、廣播中出現頻率最多的詞語之一。但是.當我們在調查問卷中問哪些是工業三廢時,在被調查者中回答完全正確、不完全正確和完全不正確的分別佔31.71%、31.71%和36.59%,而且多數村民並不瞭解工業三廢的危害。

(3).對温室效應和温室氣體的認知程度。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氣體的濃度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温升高。這就是所謂的温室效應。造成温室氣體濃度增加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高耗能(過多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和無節制排放工業廢氣;二是森林減少,阻斷了自然界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温室效應造成了氣候變暖,其結果是洪澇乾旱等極端氣象災害頻繁,病蟲害增多。應該説,温室效應與我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而且也是報刊、電視出現比較多的詞語。但是。在被調查者中能夠正確回答燃燒秸稈會加劇温室效應的只有33人,佔被調查人數的80.49%

2.農民的環境行為不雅

在農村,農民的環境行為直接關係到農村的環境狀況。在調查中我們看到下列有關的農民環境行為問題:

(1).如何處置廢電池?有關資料顯示.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裏能使l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一粒鈕釦電池可使600噸水受到污染,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在對自然環境威脅最大的幾種物質中,電池裏就包含了汞、鉛、鎘等多種,若將廢舊電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隨手丟棄。滲出的汞及重金屬物質就會滲透土壤、污染地下水,從而進入魚類、農作物中。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威脅人類健康。在調查問卷中有這樣一個題目:下列物質(廢鐵、廢玻璃、廢電池)丟棄在土壤裏,哪一項對環境危害最大?正確的答案應該是廢電池對環境危害最大。但調查結果仍有22人回答不正確,在平時的生活中大多數村民都是隨手丟棄。有許多人雖然能夠意識到廢電池的危害。但可能僅僅是圖方便、嫌麻煩而仍然選擇了不利於環保的行動。

(2).如何處置秸稈?現在農村有不少農民為了搶農時圖省事.將收穫後的秸稈一燒了之。焚燒過程中產生的濃煙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危害人體健康,甚至影響交通安全。我們在調查問卷中問:你認為焚燒秸稈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嗎?結果有1人勾選不清楚,4人回答不會造成污染,兩項合計人數只有5人。可是當我們在調查中問:你家是如何處理秸稈的?結果大部分回答在田地裏焚燒掉,可見焚燒秸稈的問題比較嚴重。

(3).如何處置廢棄的農藥瓶?廢棄的農藥瓶、農藥塑料包裝袋已經成為農村環境的主要污染源.其主要危害是其中的農藥殘留滲入土壤。流入河流池塘而形成污染。威脅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甚至造成人畜、鳥類中毒。我們在調查問卷中問:你如何處置廢棄的農藥瓶?勾選隨手丟棄的26人,隨生活垃圾堆放的13人,佔全市被調查人數的78.7%。在我們那裏廢棄農藥瓶、農藥塑料包裝袋污染還是比較嚴重的。

(4).使用農藥的環保行為。農藥使用不當或濫施農藥,不僅會污染大氣、土壤和水源,也間接和直接地威脅到農產品質量安全。農藥殘留是蔬菜產品質量安全的最大隱患。由於氣候變暖。害蟲猖獗,被調查者普遍反映不使用農藥不行。蔬菜生產中使用農藥的安全採摘期因農藥品種、蔬菜品種、季節等不同而不同.一般來講,葉菜收穫前禁用期至少7天,茄果類、瓜類蔬菜禁用期至少23天。在調查中詢問:施過農藥的蔬菜何時可採摘食用?95.12%的被調查者能回答正確。這説明大多數農民是瞭解相關要求的。當詢問:自己食用的蔬菜也使用農藥嗎?結果大多數人回答不使用農藥或很少。

二、解決對策

通過以上調查可以看出,目前農民環保素質總體來講不高。主要表現為環保知識缺乏,環保意識淡薄和環境行為不雅。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民環境意識,改善農村環境狀況。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農村環保宣傳,提高農民環保意識。

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等現代傳播媒介,報道黨和政府的環保政策,宣傳環保新進展新經驗,普及環保科普知識.表彰環保先進事蹟.營造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輿論氛圍。要從農村和農民的實際出發,採取靈活多樣、農民喜聞樂見的宣傳手段與形式.例如宣傳欄、環保大篷車、文藝演出、環保知識競賽等,突出藝術性、形象性和羣眾參與性,以增強環保宣傳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堅持經常宣傳和主題宣傳相結合。各級政府部門特別是環保部門、宣傳部門以及基層村委會要把環保宣傳作為基本工作任務.常抓不懈,同時在相關的環保紀念日(環境紀念日、土地日、植樹節等)期間開展形式多樣的主旨性宣傳活動。通過加強環保宣傳,切實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一是樹立環保新觀念,使環保成為廣大農村居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二是培育環境新道德.平等看待自然界的各種生命,維護生物多樣性;三是創建環保新文化,使保護環境為榮、破壞環境為恥的榮恥觀蔚然成風。

(二)增加農民教育機會,提升農民環保素質。

調查顯示:在食野習俗、亂堆垃圾、焚燒秸稈等非環保行為的人羣中,較低文化程度所佔的比例較大,這説明農民的環保素質與受教育程度相關。由於受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失衡.教育投入相對偏低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我國農村地區的教育機會偏少、優質教育缺失,這是造成一部分農民環保素質不高的重要原因。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是增加農民的受教育機會。加強農村環保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從中國小生抓起,他們是未來農村勞動力的主體。要在幼兒園把環保知識編成兒歌和遊戲,讓孩子們在演唱和表演中瞭解環保知識;在中國小開設環保知識課.組織他們參加力所能及的環保宣傳活動。把學到的環保知識帶給社區和父母,這樣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此外,要把環保教育融人到農民職業技能培訓中,包括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種植、農業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態農業、人畜糞便無害化處理和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等.使廣大農民在發家致富的過程中提高環保素質,自覺保護環境和生態。

(三)建立新型農村產業模式

大力發展既節約資源又能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以此作為協調解決傳統農業與環境保護矛盾的手段。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業科技培訓,倡導和推進循環經濟提升農產品結構,發展優質、高效、生態型農業產品,培育發展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改變過去單一種植業生產結構為農林牧副漁.生產加工為一體的複合型生態循環系統,提高物質循環和能量轉化效率。實現資源利用與環境協調發展,逐步形成物質和能量的良性循環建設相互依存。

【第9篇】農村環境調研報告

提供調研報告,為您提供幫助!

隨着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斷增加,農村綜合開發規模和鄉鎮工業對資源的利用強度日益擴大,農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情況日趨嚴重,農村環境的總體狀況不容樂觀。多年來,環保工作的重點主要是城市和工業污染防治,而對農村和小城鎮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環境問題重視不夠。農村是整個社會的基礎,沒有農村優良的環境,便沒有整個區域的良好環境,創建環保模範城市就沒有根本保證。治理農村環境污染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而人們生存的環境是最為基本的一項權益。黨中央以“讓人民羣眾喝上清潔的水,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品,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這樣質樸的目標作為彰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充分體現了領導人對人民羣眾的的基本權益是非常關心、關注的,這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基本內容。

農工黨合肥市委積極履行參政黨職能,始終關注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問題,在對我市農村環境污染情況調研的基礎上,於xx年元月向市政協提交了《加大治理農村環境污染力度,儘快改善農村環境面貌》提案,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市環保局和三縣四區政府積極迴應,給予了詳細答覆。為了更深入更全面地瞭解我市農村環境污染和治理情況,為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抓好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參考價值的建議,xx年6月,農工黨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繼續將其作為我會本年度的調研課題之一,專門成立了由有關專家、政協委員等組成的調研課題小組,儲昭平主委任課題組長親自抓,制定了詳細的調研提綱,開展了深入細緻的考察調研。調研期間,分別與市環保局、包河區政府、肥西縣人民政府、長豐縣人民政府及井崗鎮鄧店村舉行了五次座談會,聽取了各縣、區政府有關部門關於環境污染治理情況介紹,並就農村環保問題展開了積極的討論。調研小組還在有關部門的領導陪同下參觀了合肥市蜀園新村、包河區某規模化養豬場、大圩鄉生態農業基地、義城鎮塘西村、周坎村、長豐縣水湖鎮阮巷村無公害草莓生態種植區、義井鄉沼氣池建設、肥西縣白帝集團奶牛廠、華泰養殖廠、污水處理廠,現場聽取情況介紹。同時,調研課題組還不打招呼,分頭安排到井崗鎮的養橋村、張小郢,七裏塘鎮的躍進村,義城鎮的董城村等村鎮明察暗訪,大家不怕髒,不怕累,深入田間地頭,村户農舍,瞭解實際情況,對典型的污染或治理情況拍攝了照片。通過為期五個月的專題調研,對我市農村環境污染狀況有了比較全面深入的瞭解,寫出了調研材料的初稿。在與市環保局座談會上又深入交換了意見,市環保局對初稿提出了詳細的書面補充材料,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本篇調研報告。

一、農村環境污染情況現狀及原因分析

隨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工業向農村的迅速轉移,化肥、農藥及地膜的頻繁使用,小城鎮和鄉村聚居點人口快速增加造成我市農村環境污染源點多面廣的現狀,已嚴重影響到了農村的可持續發展。主要表現在:

1.生活垃圾污染。突出表現在:

(一)農民的環境意識較差,農村生活環境“髒亂差”現象嚴重,“柴草亂堆、污水亂流、糞土亂丟、垃圾亂倒、雜物亂放、畜禽散養”等問題普遍存在,不僅影響鎮容村貌,還對大氣、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二)垃圾成分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農村產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環使用的,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使得塑料和電子等產品產生的難以降解的廢品佔比例越來越大。

(三)農村成為城市垃圾的轉移地。由於農村天地廣闊、管理鬆散,往往成為城市轉移生活、建築垃圾、有毒有害工業、醫療衞生垃圾的選擇地。

(四)村鎮佈局不合理,環衞基礎設施、垃圾收集房基本未配套,生活垃圾絕大部分未能實現無害化處理,造成某些鄉鎮特別是中遠郊農村產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區、生產區、農田、河邊等處堆積。椐統計城市人口每人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量是0.8—1公斤,農村的人均生活垃圾量沒有具體的統計數,比城市應該低一些,但是農村人口眾多,垃圾又得不到及時處理,日積月累垃圾量非常驚人。

2.水污染。目前,我國城市供水水質有20%不達標準,而農村供水的不達標率則是50%。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飲用水的污染主要來自無機亞硝酸鹽及農藥、腐植酸、藻毒素、氯化消毒副產物等四類有機物。許多研究表明,飲用含有病原體或有機物污染的飲用水對人體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會給人帶來血液性疾病,並與肝癌、胃癌、食道癌的發生存在相關關係。

我市地跨江淮分水嶺,人均佔有地表水資源和畝均佔有地表水資源均為全省的一半左右,水資源相對短缺。目前,由於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我市農村人口飲用水和灌溉水在水質、水源保證率以及用水方便程度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農民反映強烈。主要表現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嚴重滯後,目前各鄉鎮污水管網基本不配套,絕大多數無序排放。大量的農村人口仍飲用苦鹹水、受化肥農藥和細菌污染的污水;沿河、湖圩區灌溉水受到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染;農村大量的手壓井遇到一般乾旱年份便無水可取,飲用水水源保證率不夠。

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業、生活排放廢水及農業退水污染。農業退水污染是因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所致。此外,集約化養殖業對水環境的污染問題也日益突現,畜禽糞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隨意丟放,進一步加劇了水體污染。

據調查,包河區飲用苦鹹水及污染水人數為33485人,根據包河區疾病防控中心對部分飲用水抽樣檢測結果表明:21項指標中有色、渾濁度、臭和味、總硬度、氯化物、溶解性總固體、硝酸鹽、耗氧量、細菌量等9項指標不合格,主要分佈在沿河湖圩區及城郊結合部。調研小組實地考察了義城鎮塘西村、周坎村,兩村均居住在巢湖大堤上,共有住户1150户,居住人口4494人,村民們住在巢湖邊,卻都只能望水興歎,飲用水僅靠四隻自來水集中供水點,還不能完全解決飲用水問題。據調查,巢湖西半湖及其支流多數不能滿足相應水域功能區水質要求,水質污染使水生態系統的基本物質基礎受到損害,水生生物種羣結構和漁業資源退化。站在巢湖大堤上,放眼望去,深綠色的湖面上漂浮着層層藻類植物,一陣陣的惡臭撲面而來,其污染狀況令人觸目驚心。肥西縣域內主要河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監測結果表明,縣內杭埠河、豐樂河的水質分別為三類、四類,且污染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趨勢,煙墩河、派河上派城關段為劣五類水質,有機物污染程度極為嚴重。

3.工業企業污染。近年來,各鄉鎮尤其是工業園區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基於優先發展經濟的考慮或因把關不嚴等原因也引進了一些污染型企業,其中只有部分企業能做到達標排放,相當一部分企業是在或明或暗的排放污水、廢氣,工業生產排放的污染物總量日趨增多,造成農村環境質量下降,是不爭的事實。

4.農業面源污染。

農村面源污染種類主要有:

(1)畜禽糞便污染。近幾年,由於禽畜養殖業從分散的農户養殖轉向集約化、工廠化養殖,禽畜糞便污染大幅度增加,成為一個重要的污染源。截止xx年底我市大牲畜存欄量為125790頭,小牲畜存欄量為1122395頭,家禽是1953萬隻。據調查,喂一頭豬的污物排放量相當於10個人的污物排放量,養一頭牛的污物排放量相當於35個人的物污排放量,一隻雞、鴨的污物排放量相當於3個人的污物排放量。而幾乎很少有規模化養殖場能對污物進行較為正規的和標準的處理。畜禽養殖業快速發展造成了農村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現狀,已成為畜牧生產中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肥西縣南崗鎮自來水水廠水源地王嘴水庫,因受安徽白帝集團產業化園、白帝乳業公司奶牛四廠等多家單位畜禽與生活廢水污染,水質惡化,南崗鎮人民強烈不滿。

(2)農藥、化肥、農膜的使用加劇環境污染。xx年,我市的化肥使用量為164884噸,每畝地使用化肥150餘公斤;農藥使用量為3577噸,一般來講,只有10%—20%的農藥附着在農作物上,而其他的部分則流失在土壤、水體和空氣中;農膜的使用量為3571噸。不科學的施用農藥和化肥,不僅造成藥劑浪費、肥料損失,地力下降,有害生物天敵的數量和種類劇減,更對土壤和水源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

(3)收穫時節農作物秸杆焚燒造成的大氣污染。秸杆焚燒是一個新的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又是一個可以改變而還沒有改變的污染途徑。合肥地區每年要產生200多萬噸的秸杆,每年一到收後種前,為了抓時搶種,農民往往就在田間地頭、路旁採取放火焚燒秸稈的方法,一火點燃,漫天遍野,煙霧瀰漫,浮塵滾滾,不僅浪費了資源,破壞了土壤結構,同時污染了農村和市區的空氣和環境,還影響了公共交通安全。近年來,我市有關政府部門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遏制了秸杆焚燒的範圍和數量,但還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4)其它影響環境因素

高頻度耕作種植,採取大水漫灌的不當的灌溉方式,導致土壤有機質減少,局部土壤條件惡化。我市約有10.8%土地受到水土流失危害,土壤有機質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另外,我市農業以糧棉油輪作種植為主,產品輸出結構低化,資源利用率低,生物能在農村生活中的主導地位逐漸下降,導致資源退化和環境污染的日趨發展。

二、我市在於農村環境污染治理過程中已採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通過與市環保部門、各區、縣相關部門的深入座談與實地考察,我們瞭解到,市級環保部門、各縣、區政府的有關部門圍繞農村環境污染綜合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出台了相關的政策,採取了一些切實有效的措施,為農村生態環境的建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1.建立和完善農村環保工作體系和機制,為實現生態環境良性循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市環保部門與城建部門組織編制完成了雙墩鎮、下塘鎮、大楊鎮等8個全省重點小城鎮的環境規劃,明確了小城鎮階段性建設目標任務,為小城鎮建設發展指明瞭方向。包河區政府為加大對農村生態環境監測力度,制定了《葡萄優質無公害生產標準》、《番茄優質無公害生產標準》、《瓠子無公害生產標準》等十幾個瓜菜品種的無公害操作規程,出台了《龍蝦池塘養殖技術操作規程》、《龍蝦稻田養殖技術操作規程》等一系列養殖技術規範,並進行大力推廣。肥西縣人民政府於1999年下發了《關於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規定了環境保護的目標和重點,嚴格環境管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長豐、肥東、縣政府、瑤海區、蜀山區、廬陽區政府也就環境污染治下問題出台了相關政策和規定。

2.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初見成效

目前我市建成生態示範村70個,其中,省級生態村3個,市級生態村18個,縣級生態村49個。自然保護區已由原來的273。33平方公里上升為目前的711。34平方公里,佔全市土地面積的9。49%。主要有:紫蓬山森林公園、浮搓山森林公園、四頂山和茶壺山森林公園。各項生態村建設、自然保護共建設發揮了試點和示範作用,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長豐縣不斷加大對農業設施投入力度,改進種植技術,建設無公害草莓、蔬菜示範區,已建成無公害草莓示範區3萬餘畝。包河區政府圍繞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加大投入,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啟動“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全區建成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7700畝,全區規模養殖綜合養殖技術使用率達80%以上。xx年大圩鄉被評為省級生態農業示範鄉,由此帶動了大圩休閒旅遊觀光農業的發展。近幾年來,大圩鄉已成功舉辦了三屆菜花節,二屆葡萄節,以及植樹節、垂釣比賽等活動,在全市及全省創出了農業旅遊品牌,大圩鄉休閒觀光農業不僅拉動了農民的收入,調動了農村調整種植結構積極性,也對傳統種植作物帶來的面源污染的減少產生積極作用,農業生態環境得到基本改善,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

3.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飲用水源保護工作步伐加快,工業污染初步控制

目前我市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南肥河綜合治理、十五里河綜合治理、巢湖清淤工程、董鋪水庫樊窪路井崗鎮域污水支管工程完成。望塘污水處理廠、王小郢污水處理廠二期、王小郢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等重點工程建成並投入使用。飲用水保護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為了保證飲用水質的穩定達標,市環保局採取了多項切實可效的措施,董鋪水庫水質穩定在二類水標準;大房郢水庫水質由去年初的五類提升到三類水標準,提前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組織的環保驗收。市環保部門通過實施“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羣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實現鄉鎮工業污染總量措施,遏制了鄉鎮工業企業污染反彈。肥西縣環保部門也不斷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通過開展專項行動,先後關閉了污染污染嚴重企業7家,完成期限治理60家,有力打擊了不法排污的環境違法行為,基本實現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目標。同時,嚴格執行項目准入制度,將工業污染防治由末端轉變為從源頭抓緊起。十五期間,環保審批率達99%,“三同時”執行率為87%,注重對桃花工業園,紫蓬山風景區等重點區域環境監管,切實履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4.環境執法力度加大,小鄉鎮環境保護工作得到加強

每年合肥市郊的秸杆焚燒對合肥市的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指導下,市環保部門積極開展禁燒區範圍內的禁燒執法工作。據統計,整個禁燒期間共出動執法人員1300多人,出動車輛250餘次,制止焚燒秸杆142起,查處違法行為18起。各區縣政府也採取有效措施,投入大量人力,開展禁燒工作。通過積極宣傳,有效檢查督導,農作物秸杆焚燒現象得到了控制。

5、集約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定進展,通過嚴把新建養殖場審批關,引導養殖業走集約化、規範化、資源化、污染減量化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進一步推動了農村的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經調研我們瞭解到,長豐縣大力實行立體循環養殖,對大型養殖場要求企業達標排放,對小型養殖場通過建立沼氣池作為田間肥料使用,實現了糞便—沼氣—肥料的循環使用,既節約了能源,解決了農户用能問題,又對環境的治理起到了積極作用。我們調研小組到義井鄉農户家參觀時,村民們都非常激動,熱情地向我們介紹沼氣池使用情況,爭先恐後地向我們表達建立沼氣池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實惠。

三、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治理重點和難點

經過市、各縣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多年努力,我市農村生態環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態環境惡化的勢頭有所遏制,但從總體看,農村環境問題比城鎮環境問題更復雜化和多樣化,主要表現在:

1.基層領導對農村環保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不少農村的基層領導對加快發展農村經濟,解決農民温飽問題比較重視,但往往是注重一時的經濟發展,缺乏可持續發展觀念,忽視環境保護,認為農村的天地廣闊,有點污染沒關係。甚至少數縣級領導,也認為發展起來了,環境污染自然就可以解決了,還存在先發展後治污的不正確觀點。

2.環境監管、保障體系不健全。與城市系統、嚴密的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相比,農村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嚴重滯後。環境監測、環境監理和環境規劃在農村難見身影,農村環境治理的範圍廣,牽涉部門多,需要社會各界的配合,而按現行的監管體系,農村幾乎成了環境保護的死角。職能部門各自為陣,沒有全面形成銜接協調的執法管理網絡。同時環保部門管理人員不足,裝備器材落後,鄉鎮一級環保幾乎空白。農村沒有環保基礎設施,就是有些新建的中心村,由於受條件限制,也不可避免在存在污水橫流,垃圾亂堆,蚊蠅滿天飛的景象。

3.農民本身的環保意識差。目前農民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認識不到環境污染深層次的危害性和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加之長期傳統的生活習慣短期難以更改,也缺乏遏制環境污染的主觀能動性。在我們深入農村調研時,指着門前、路邊的垃圾、到處亂扔的塑料袋,問村民:“你們就看着這樣髒,也不管嗎?”村民的答覆幾乎都是“我們農村就是這樣子的”。濫施濫用農藥化肥、濫捕濫殺野生動物,隨意丟棄生產生活廢棄物等行為,農村生物多樣性被破壞,土壤、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被污染,再加上農村垃圾沒有進行專門處理,農村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

四、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一)開展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環境整治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看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市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農村環境卻沒有得到有效改善,局部環境質量越來越差。而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於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規模,污染更加集中,由此導致了許多環境問題。xx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將環境保護的要求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充分體現了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堅定信心和決心,是一個綠色發展的規劃建議。因此,我們必須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開展農村環境整治的重要意義,把這項工作提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積極主動地解決好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以維護好人民羣眾最休慼相關的環境利益。

(二)開展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環境整治是落實生態市建設具體行動。

國務院總理温--11月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加強環境保護工作中指出:我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環境承載能力。隨着未來經濟總量增加,資源、能源消耗持續增長,環境保護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必須從國家長遠發展全局的高度,把環境保護擺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要把環境保護與經濟結構調整結合起來,依靠科技進步,發展循環經濟,倡導生態文明,強化環境法治,完善體制機制,推進環保事業的發展。會議提出了未來5年和15年環境保護的目標。到xx年重點地區和城市的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到2022年環境質量和生態狀況明顯改善。近幾年來,我市環境污染格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城市生活污染、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日益上升,農業、生活污染的比例、總量還在擴大。因此,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和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已到刻不容緩的地步,只有遏制住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的勢頭,逐步改善環境,才能為發展工業騰出大量的環境容量,從而為加快我市發展奠定良好的環境基礎。

五、幾項建議:

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由政府牽頭、部門聯動,齊抓共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我市千億元規劃大發展的契機,從生態破壞的根源入手,轉變資源粗放利用和傳統農業的發展模式。在恢復與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與合理利用全市自然資源的前提下,協調好經濟發展進程中生態與經濟的關係;以發展高新技術促進整體傳統產業升級,努力發展知識經濟和循環經濟,努力建設現代生態農業,推動生態城市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我會建議如下:

1.強化環境目標責任意識,建立和完善農村環保工作的體系和機制

(1)全面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建立和完善促進科學發展觀落實的有關制度。要按照《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的要求,“建立科學評價發展與環境保護成果機制,完善經濟發展評價體系。將環境保護納入地方政府和領導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定期公佈考核結果,嚴格責任追究制。”調整和優化考核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將環保指標納入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內容,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的要求來謀劃和領導發展工作,不僅重視經濟增長指標,而且要重視資源利用指標、生態環境改善指標和社會發展指標。堅持把經濟增長指標同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指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力求經濟和環境雙贏。

(2)健全環境法規和標準體系。加強環境法制,加大處罰力度,有效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實行執法責任追究制,依法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建立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機制;嚴格執行總量控制、排污許可證制度,強化限期治理和停產治理制度的效力,從根本上改變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管理不強的狀況。建立社會經濟發展決策生態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對各類開發建設規劃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按照生態功能區劃和區域總量控制的要求,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制建設,嚴格審批建設項目。克服人為因素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干擾。

2.全面啟動生態農村的建設工程,加快生態農業發展。

我市各縣區農業生態建設工作取得了長足的成效,但從總體上看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農業生態建設發展不平衡。二是生態技術支持體系不夠完善,三是隨着生態農業的整體推進,特別是無公害農產品示範基地建設項目的實施,對資金投入的需求增大。四是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力度不夠,服務水平和建設能力有等進一步提高。具體建議措施如下:

(1)是儘快出台“合肥市農業生態保護條例”等相應的法規和政策。抓緊編制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規劃,合理劃分生態功能區,制定和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戰略和策略,為全面促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提供法治和科學依據。

(2)把發展農業清潔生產技術作為今後工作的重點領域。大力推進農村清潔能源利用和秸稈綜合利用,加大作物秸杆再利用技術的推廣力度,建立秸杆粉碎還田、秸杆氣化綜合利用、秸杆青貯氨化示範區,減少化肥的使用。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建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降低資源消耗。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大力扶持生產並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物農藥和有機肥。科學規劃、合理佈局養殖業的發展,所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都要建設污染治理設施,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範工程建設,推廣養殖模式和養殖小區污染集中治理模式,努力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3)大力開展生態村、環境優美鄉鎮、生態經濟示範區的建設。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加強村鎮規劃、建設和管理,進一步加快集鎮建設和舊村莊改造、改水改廁進程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減少分散居住給周邊環境帶來的生活污染。同時儘快將城郊結合部的市容、環保等納入城市管理範圍,在農村逐步推行鄉鎮、村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切實改善、提高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重點做好縣級森林公園和風景名勝區的建設和保護工作。

3.我市水資源相對短缺,水質嚴重污染更加劇了我市水資源的不足,應該嚴格控制水體污染,加強對水資源的規劃管理和開展對廢水的處理及綜合利用:

(1)完善排水治污法規建設,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完善排水治污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加強污水處理費徵收、管理和使用的機制建設。建立水環境長效管理機制,啟動水環境監測管理信息庫的建設。通過完善水環境管理機制,啟動水環境監測、污水管網等管理信息庫的建設工作。

(2)因地制宜,統籌建立城鄉污水處理系統。完善市政污水管網和截污管,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場站。嚴格按照雨污分流制完善污水收集管網,依據相關規劃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優先建設沿河污水收集截流乾管和污水處理廠,再逐步完善雨、污分流制的市政管網。最大程度的實現配套管網與污水處理廠同步建成投入使用。清理整治飲用水源保護區,加強其建設的控制引導。加強流域內舊村污染源治理,改善水質;停止對生態系統的侵害,恢復自然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加強流域內用地生態功能區劃與管理。 繼續加大對工業廢水排放檢查促使工業企業實現排污穩定達標,通過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改造提升企業生產工藝,實行“三廢”資源化等積極途徑,最大限度削減排污量,嚴格控制重金屬和難降解有機物直接排入河流。

(3)加強水資源的規劃管理,建設節水型城市。 通過宣傳教育、政策引導等多種手段努力建設節水型城市,多渠道開展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逐步實現污水再生利用、雨洪利用等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採取蓄水、保水、再生、回收等措施,擴大已處理中水的利用範圍,彌補供水不足。可根據廢水的性質、處理後的用途以及環境的自然淨化能力、經濟能力,採取多種處理設施,做到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的統一使處理後的廢水儘可能地加以回收利用,以節約水資源。建立科學合理的用水排污價格體系,充分運用價格槓桿,開展用水、排污價格體系的研究,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用水、排污價格體系。

4.強化對農村工業企業的環境污染監管力度

一是加大環保執法力度,提高環境管理水平,對違反環保法律法規的行為,依法嚴懲,同時對工業污染物實行總量控制,確保企業污廢達標排放。二是嚴格執行環境評價制度,加快工業的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嚴把項目落户關,杜絕不符合環保法律法規的項目投產,調整產業結構,做到科學規劃,合理佈局。三是針對工業園區企業集中的現狀,建立污水泵站,完善管網配套設施,從根本上解決可能對農村環境對造成破壞的工業污染。

5.加強論監督和宣傳,普及農村生態環保知識。

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加強環保知識宣傳,提高城鄉幹部羣眾生態觀念,形成全民參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良好氛圍。一是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對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認識,使其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提高環境質量的必要性、緊迫性,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摒棄以犧牲環境,破壞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方式,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在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建設城市綠色生態屏障作為農業發展的長期戰略,實現可持續發展。二是加強對農民羣眾的思想教育。積極開展生態環境警示教育系列活動,利用舉辦展覽,發放環保書籍和宣傳畫,表演文藝節目等多種形式,逐步在農村普及環境科學知識,促進農民更新觀念,不斷從自身做起,保護身邊環境。

6.建立和完善農業環境保護的投入機制。

一是充分發揮公共財政作用,始終堅持城鄉公平原則。財政每年要安排一定資金,用於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和建設。二是建立適應市場體制的生態環境保護多渠道投資機制,制定和完善生態環境補償政策。通過政府政策引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吸納社會資金用於農村環境保護,擴展農業環保資金的來源渠道,改變環保投資分配體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導,多元投資,企業經營的市場運行機制,使農村環境保護真正走上法制化、市場化的道路。

關於推廣沼氣 改善農村環境的調研報告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普及農村沼氣,積極發展適合農村特點的清潔能源”。農村沼氣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切入點,是炊能革命、有機肥革命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措施,受到了我縣廣大幹部羣眾的歡迎。

一、我縣農村沼氣建設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沼氣池建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措施和建設生態縣的重要內容來抓,把沼氣池建設、庭院經濟和文明生態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農村沼氣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目前我縣已建成農村户用沼氣池61個,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9處,年產沼氣10.77萬立方米,折標煤76.9噸。

沼氣建設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當前,過量施用化肥和農藥直接導致了農產品品質下降,人體健康受到危害,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降低。沼液、沼渣肥效高,病蟲病菌少,能有效減少化肥和農藥的施用量,提高農產品品質。一個户用沼氣池年產沼液沼渣25~30噸,可滿足2~3畝無公害瓜菜的用肥需要,減少20%以上的農藥和化肥施用量。用沼液噴灑作物葉面,可滅菌殺蟲,肥壯秧苗,糧食能增產15%~20%,蔬菜能增產30%~40%。同時,農村沼氣將畜牧業與種植業發展鏈接起來,形成了以沼氣為紐帶的農村循環經濟基本模式,延長了農業產業鏈,多渠道地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沼氣建設有效地解決了農民生活用能,保護了生態環境。三溪鄉井南村是沼氣建設示範村,建有沼氣池26個,村民照明、做飯、洗澡都用上了沼氣。他們説:“有了沼氣池,不僅可以節省電費,還帶動了養豬業發展,保護了生態環境。”據專家調查測算,一個沼氣池年產氣量可替代燃燒薪柴1.5噸左右,相當於3.5畝薪炭林或6畝林地的年生長量,同時還可減少兩噸二氧化碳的排放。發展農村沼氣,解決了農民“沒有柴燒就砍樹”的問題,有效地保護了生態環境。

沼氣建設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在建沼氣池過程中,政府引導農民把沼氣池建設與改廁、改圈、改灶緊密結合起來,實現禽畜圈養,畜廁分離,有效地治理了農村的髒、亂、差,改善了村容村貌。以前村裏豬糞豬尿橫流,臭氣熏天,但現在村裏路面乾淨,人和禽畜的糞便排入沼氣池密封起來,空氣清新了很多,蚊子、蒼蠅也減少了。農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得到了較大提高。

二、當前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縣農村沼氣工程建設成效明顯,但在建設及推廣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1、認識程度不夠。有些幹部對農村沼氣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夠,責任心和緊迫感不強;沼氣知識普及不夠,部分農户對沼氣建設的好處還不太瞭解,持等待觀望態度;七十年代建的舊式沼氣池因應用技術科技含量不高,技術不夠成熟,質量差,現已無法使用或者説有的在當時就是效果不好,在羣眾頭腦中的不良印象一時還難以消除。

2、自然條件不好。建一個沼氣池需要二、三十個平方米的空地,而我縣的村莊大都是依山而建,空間較少,比較擁擠,缺少建沼氣池所需的場地;鄉村外出人口多,家庭人口簡單,飼養牲畜又不多,難以保證沼液量。

3、後續服務不到位。一方面,新建沼氣池農户缺乏經驗,管理維護意識較差,故障池不能得到及時維修,導致少數農户使用情況不理想。另一方面,沼氣服務機構不健全,配套物資供應不上,存在配套環節上的死角。

4、技工素質不高。我縣參加過市能源部門培訓的沼氣技術人員只有2人,而且還沒有職業資格證書,技術力量相當薄弱,再加上有些農民技工的責任心不強,從而出現個別沼氣池建設質量不過關,如管道安裝不規範、不產氣、漏氣等現象。

5、建設資金不足。雖然現在國家對沼氣國債項目的補助力度較大,但我縣曾在xx年對國債沼氣項目進行可行性調查,調查顯示我縣沼氣工程上國債項目的條件無法具備,所以爭取不到中央的補助,只能靠羣眾自籌資金和少許的縣補助,農户感到建設成本太大,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沼氣的建設和推廣。

三、對策建議

1、加強宣傳,提高認識。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面向社會廣泛宣傳實施農村沼氣工程的目的、意義和內容。通過組織幹部羣眾參觀、召開現場會、技術培訓等多種形式深入宣傳沼氣建設知識,提高廣大幹部羣眾的思想認識,進一步激發和調動基層幹部羣眾建設沼氣工程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2、加強領導,紮實推進。把發展農村沼氣、建設生態家園納入農業、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特別是要作為解決農村生產生活用能、防治農業面源污染、保護水質、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列入政府工作議事日程,切實抓緊抓好。堅持“政府引導、政策推動、農民為主、自建自用”的原則,加強組織領導,通過示範點、示範村的建設,輻射、帶動沼氣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3、多方籌資,加大投入。在充分發揮農户自主投入主體作用的同時,採取“五個一點”的辦法籌集沼氣發展資金,即積極創造條件上國債項目,向中央財政爭取一點、從公益生態林保護資金及新農村建設資金中劃出一點、各級財政安排一點、各有關部門投入一點、發動和鼓勵社會各界人士捐助一點,建立起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同時,各級政府應在政策、資金和服務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不斷提高農村沼氣建設的規模和水平。

4、配套建設,綜合利用。農村户用沼氣要積極推動“一池三改”,在建設沼氣池的同時,對圈舍、廁所和廚房進行改造,並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經濟條件和農業產業結構,採取“豬—沼—果”、“四位一體”等能源生態建設模式,引導農户將沼氣建設與種養業發展結合起來。在規模化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要積極實施“一池三建”,將大中型沼氣池與原料預處理設施、沼氣利用設施和沼肥利用設施結合建設,並儘可能將養殖業、沼氣工程和周邊農田、魚塘等進行統一籌劃、系統安排。通過各種配套建設,同時實現解決環境污染、生產清潔優質能源、環境治理和綜合利用等目標,節約農業生產成本,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提高沼氣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5、健全體系,提高服務。建立相應機構和沼氣服務站,面向農户提供“一條龍”式服務,幫助搞好沼氣池的設計、建設、安裝,沼氣配件的維修、供應,沼液、沼渣的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服務推廣等工作。加強技術人員培訓,將品德高尚、技術過硬的農村泥瓦工吸收到沼氣建設隊伍中,並有針對性地加強技術培訓,切實提高技術水平。同時,做好沼氣技術入户工作,在項目村定期開辦培訓班,向農民羣眾講解沼氣知識,使其逐步掌握沼氣技術,確保沼氣池的使用率。

關於加強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情況的調研報告

隨着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斷增加,農村綜合開發規模和鄉鎮工業對資源的利用強度日益擴大,農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情況日趨嚴重,農村環境的總體狀況不容樂觀。多年來,環保工作的重點主要是城市和工業污染防治,而對農村和小城鎮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環境問題重視不夠。農村是整個社會的基礎,沒有農村優良的環境,便沒有整個區域的良好環境,創建環保模範城市就沒有根本保證。治理農村環境污染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而人們生存的環境是最為基本的一項權益。黨中央以“讓人民羣眾喝上清潔的水,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品,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這樣質樸的目標作為彰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充分體現了領導人對人民羣眾的的基本權益是非常關心、關注的,這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基本內容。

農工黨合肥市委積極履行參政黨職能,始終關注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問題,在對我市農村環境污染情況調研的基礎上,於xx年元月向市政協提交了《加大治理農村環境污染力度,儘快改善農村環境面貌》提案,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市環保局和三縣四區政府積極迴應,給予了詳細答覆。為了更深入更全面地瞭解我市農村環境污染和治理情況,為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抓好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參考價值的建議,xx年6月,農工黨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繼續將其作為我會本年度的調研課題之一,專門成立了由有關專家、政協委員等組成的調研課題小組,儲昭平主委任課題組長親自抓,制定了詳細的調研提綱,開展了深入細緻的考察調研。調研期間,分別與市環保局、包河區政府、肥西縣人民政府、長豐縣人民政府及井崗鎮鄧店村舉行了五次座談會,聽取了各縣、區政府有關部門關於環境污染治理情況介紹,並就農村環保問題展開了積極的討論。調研小組還在有關部門的領導陪同下參觀了合肥市蜀園新村、包河區某規模化養豬場、大圩鄉生態農業基地、義城鎮塘西村、周坎村、長豐縣水湖鎮阮巷村無公害草莓生態種植區、義井鄉沼氣池建設、肥西縣白帝集團奶牛廠、華泰養殖廠、污水處理廠,現場聽取情況介紹。同時,調研課題組還不打招呼,分頭安排到井崗鎮的養橋村、張小郢,七裏塘鎮的躍進村,義城鎮的董城村等村鎮明察暗訪,大家不怕髒,不怕累,深入田間地頭,村户農舍,瞭解實際情況,對典型的污染或治理情況拍攝了照片。通過為期五個月的專題調研,對我市農村環境污染狀況有了比較全面深入的瞭解,寫出了調研材料的初稿。在與市環保局座談會上又深入交換了意見,市環保局對初稿提出了詳細的書面補充材料,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本篇調研報告。

一、農村環境污染情況現狀及原因分析

隨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工業向農村的迅速轉移,化肥、農藥及地膜的頻繁使用,小城鎮和鄉村聚居點人口快速增加造成我市農村環境污染源點多面廣的現狀,已嚴重影響到了農村的可持續發展。主要表現在:

1.生活垃圾污染。突出表現在:

(一)農民的環境意識較差,農村生活環境“髒亂差”現象嚴重,“柴草亂堆、污水亂流、糞土亂丟、垃圾亂倒、雜物亂放、畜禽散養”等問題普遍存在,不僅影響鎮容村貌,還對大氣、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二)垃圾成分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農村產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環使用的,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使得塑料和電子等產品產生的難以降解的廢品佔比例越來越大。

(三)農村成為城市垃圾的轉移地。由於農村天地廣闊、管理鬆散,往往成為城市轉移生活、建築垃圾、有毒有害工業、醫療衞生垃圾的選擇地。

(四)村鎮佈局不合理,環衞基礎設施、垃圾收集房基本未配套,生活垃圾絕大部分未能實現無害化處理,造成某些鄉鎮特別是中遠郊農村產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區、生產區、農田、河邊等處堆積。椐統計城市人口每人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量是0.8—1公斤,農村的人均生活垃圾量沒有具體的統計數,比城市應該低一些,但是農村人口眾多,垃圾又得不到及時處理,日積月累垃圾量非常驚人。

2.水污染。目前,我國城市供水水質有20%不達標準,而農村供水的不達標率則是50%。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飲用水的污染主要來自無機亞硝酸鹽及農藥、腐植酸、藻毒素、氯化消毒副產物等四類有機物。許多研究表明,飲用含有病原體或有機物污染的飲用水對人體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會給人帶來血液性疾病,並與肝癌、胃癌、食道癌的發生存在相關關係。

我市地跨江淮分水嶺,人均佔有地表水資源和畝均佔有地表水資源均為全省的一半左右,水資源相對短缺。目前,由於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我市農村人口飲用水和灌溉水在水質、水源保證率以及用水方便程度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農民反映強烈。主要表現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嚴重滯後,目前各鄉鎮污水管網基本不配套,絕大多數無序排放。大量的農村人口仍飲用苦鹹水、受化肥農藥和細菌污染的污水;沿河、湖圩區灌溉水受到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染;農村大量的手壓井遇到一般乾旱年份便無水可取,飲用水水源保證率不夠。

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業、生活排放廢水及農業退水污染。農業退水污染是因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所致。此外,集約化養殖業對水環境的污染問題也日益突現,畜禽糞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隨意丟放,進一步加劇了水體污染。

據調查,包河區飲用苦鹹水及污染水人數為33485人,根據包河區疾病防控中心對部分飲用水抽樣檢測結果表明:21項指標中有色、渾濁度、臭和味、總硬度、氯化物、溶解性總固體、硝酸鹽、耗氧量、細菌量等9項指標不合格,主要分佈在沿河湖圩區及城郊結合部。調研小組實地考察了義城鎮塘西村、周坎村,兩村均居住在巢湖大堤上,共有住户1150户,居住人口4494人,村民們住在巢湖邊,卻都只能望水興歎,飲用水僅靠四隻自來水集中供水點,還不能完全解決飲用水問題。據調查,巢湖西半湖及其支流多數不能滿足相應水域功能區水質要求,水質污染使水生態系統的基本物質基礎受到損害,水生生物種羣結構和漁業資源退化。站在巢湖大堤上,放眼望去,深綠色的湖面上漂浮着層層藻類植物,一陣陣的惡臭撲面而來,其污染狀況令人觸目驚心。肥西縣域內主要河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監測結果表明,縣內杭埠河、豐樂河的水質分別為三類、四類,且污染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趨勢,煙墩河、派河上派城關段為劣五類水質,有機物污染程度極為嚴重。

3.工業企業污染。近年來,各鄉鎮尤其是工業園區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基於優先發展經濟的考慮或因把關不嚴等原因也引進了一些污染型企業,其中只有部分企業能做到達標排放,相當一部分企業是在或明或暗的排放污水、廢氣,工業生產排放的污染物總量日趨增多,造成農村環境質量下降,是不爭的事實。

4.農業面源污染。

農村面源污染種類主要有:

(1)畜禽糞便污染。近幾年,由於禽畜養殖業從分散的農户養殖轉向集約化、工廠化養殖,禽畜糞便污染大幅度增加,成為一個重要的污染源。截止xx年底我市大牲畜存欄量為125790頭,小牲畜存欄量為1122395頭,家禽是1953萬隻。據調查,喂一頭豬的污物排放量相當於10個人的污物排放量,養一頭牛的污物排放量相當於35個人的物污排放量,一隻雞、鴨的污物排放量相當於3個人的污物排放量。而幾乎很少有規模化養殖場能對污物進行較為正規的和標準的處理。畜禽養殖業快速發展造成了農村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現狀,已成為畜牧生產中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肥西縣南崗鎮自來水水廠水源地王嘴水庫,因受安徽白帝集團產業化園、白帝乳業公司奶牛四廠等多家單位畜禽與生活廢水污染,水質惡化,南崗鎮人民強烈不滿。

(2)農藥、化肥、農膜的使用加劇環境污染。xx年,我市的化肥使用量為164884噸,每畝地使用化肥150餘公斤;農藥使用量為3577噸,一般來講,只有10%—20%的農藥附着在農作物上,而其他的部分則流失在土壤、水體和空氣中;農膜的使用量為3571噸。不科學的施用農藥和化肥,不僅造成藥劑浪費、肥料損失,地力下降,有害生物天敵的數量和種類劇減,更對土壤和水源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

(3)收穫時節農作物秸杆焚燒造成的大氣污染。秸杆焚燒是一個新的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又是一個可以改變而還沒有改變的污染途徑。合肥地區每年要產生200多萬噸的秸杆,每年一到收後種前,為了抓時搶種,農民往往就在田間地頭、路旁採取放火焚燒秸稈的方法,一火點燃,漫天遍野,煙霧瀰漫,浮塵滾滾,不僅浪費了資源,破壞了土壤結構,同時污染了農村和市區的空氣和環境,還影響了公共交通安全。近年來,我市有關政府部門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遏制了秸杆焚燒的範圍和數量,但還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4)其它影響環境因素

高頻度耕作種植,採取大水漫灌的不當的灌溉方式,導致土壤有機質減少,局部土壤條件惡化。我市約有10.8%土地受到水土流失危害,土壤有機質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另外,我市農業以糧棉油輪作種植為主,產品輸出結構低化,資源利用率低,生物能在農村生活中的主導地位逐漸下降,導致資源退化和環境污染的日趨發展。

二、我市在於農村環境污染治理過程中已採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通過與市環保部門、各區、縣相關部門的深入座談與實地考察,我們瞭解到,市級環保部門、各縣、區政府的有關部門圍繞農村環境污染綜合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出台了相關的政策,採取了一些切實有效的措施,為農村生態環境的建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1.建立和完善農村環保工作體系和機制,為實現生態環境良性循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市環保部門與城建部門組織編制完成了雙墩鎮、下塘鎮、大楊鎮等8個全省重點小城鎮的環境規劃,明確了小城鎮階段性建設目標任務,為小城鎮建設發展指明瞭方向。包河區政府為加大對農村生態環境監測力度,制定了《葡萄優質無公害生產標準》、《番茄優質無公害生產標準》、《瓠子無公害生產標準》等十幾個瓜菜品種的無公害操作規程,出台了《龍蝦池塘養殖技術操作規程》、《龍蝦稻田養殖技術操作規程》等一系列養殖技術規範,並進行大力推廣。肥西縣人民政府於1999年下發了《關於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規定了環境保護的目標和重點,嚴格環境管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長豐、肥東、縣政府、瑤海區、蜀山區、廬陽區政府也就環境污染治下問題出台了相關政策和規定。

2.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初見成效

目前我市建成生態示範村70個,其中,省級生態村3個,市級生態村18個,縣級生態村49個。自然保護區已由原來的273。33平方公里上升為目前的711。34平方公里,佔全市土地面積的9。49%。主要有:紫蓬山森林公園、浮搓山森林公園、四頂山和茶壺山森林公園。各項生態村建設、自然保護共建設發揮了試點和示範作用,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長豐縣不斷加大對農業設施投入力度,改進種植技術,建設無公害草莓、蔬菜示範區,已建成無公害草莓示範區3萬餘畝。包河區政府圍繞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加大投入,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啟動“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全區建成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7700畝,全區規模養殖綜合養殖技術使用率達80%以上。xx年大圩鄉被評為省級生態農業示範鄉,由此帶動了大圩休閒旅遊觀光農業的發展。近幾年來,大圩鄉已成功舉辦了三屆菜花節,二屆葡萄節,以及植樹節、垂釣比賽等活動,在全市及全省創出了農業旅遊品牌,大圩鄉休閒觀光農業不僅拉動了農民的收入,調動了農村調整種植結構積極性,也對傳統種植作物帶來的面源污染的減少產生積極作用,農業生態環境得到基本改善,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

3.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飲用水源保護工作步伐加快,工業污染初步控制

目前我市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南肥河綜合治理、十五里河綜合治理、巢湖清淤工程、董鋪水庫樊窪路井崗鎮域污水支管工程完成。望塘污水處理廠、王小郢污水處理廠二期、王小郢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等重點工程建成並投入使用。飲用水保護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為了保證飲用水質的穩定達標,市環保局採取了多項切實可效的措施,董鋪水庫水質穩定在二類水標準;大房郢水庫水質由去年初的五類提升到三類水標準,提前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組織的環保驗收。市環保部門通過實施“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羣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實現鄉鎮工業污染總量措施,遏制了鄉鎮工業企業污染反彈。肥西縣環保部門也不斷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通過開展專項行動,先後關閉了污染污染嚴重企業7家,完成期限治理60家,有力打擊了不法排污的環境違法行為,基本實現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目標。同時,嚴格執行項目准入制度,將工業污染防治由末端轉變為從源頭抓緊起。十五期間,環保審批率達99%,“三同時”執行率為87%,注重對桃花工業園,紫蓬山風景區等重點區域環境監管,切實履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4.環境執法力度加大,小鄉鎮環境保護工作得到加強

每年合肥市郊的秸杆焚燒對合肥市的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指導下,市環保部門積極開展禁燒區範圍內的禁燒執法工作。據統計,整個禁燒期間共出動執法人員1300多人,出動車輛250餘次,制止焚燒秸杆142起,查處違法行為18起。各區縣政府也採取有效措施,投入大量人力,開展禁燒工作。通過積極宣傳,有效檢查督導,農作物秸杆焚燒現象得到了控制。

5、集約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定進展,通過嚴把新建養殖場審批關,引導養殖業走集約化、規範化、資源化、污染減量化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進一步推動了農村的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經調研我們瞭解到,長豐縣大力實行立體循環養殖,對大型養殖場要求企業達標排放,對小型養殖場通過建立沼氣池作為田間肥料使用,實現了糞便—沼氣—肥料的循環使用,既節約了能源,解決了農户用能問題,又對環境的治理起到了積極作用。我們調研小組到義井鄉農户家參觀時,村民們都非常激動,熱情地向我們介紹沼氣池使用情況,爭先恐後地向我們表達建立沼氣池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實惠。

三、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治理重點和難點

經過市、各縣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多年努力,我市農村生態環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態環境惡化的勢頭有所遏制,但從總體看,農村環境問題比城鎮環境問題更復雜化和多樣化,主要表現在:

1.基層領導對農村環保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不少農村的基層領導對加快發展農村經濟,解決農民温飽問題比較重視,但往往是注重一時的經濟發展,缺乏可持續發展觀念,忽視環境保護,認為農村的天地廣闊,有點污染沒關係。甚至少數縣級領導,也認為發展起來了,環境污染自然就可以解決了,還存在先發展後治污的不正確觀點。

2.環境監管、保障體系不健全。與城市系統、嚴密的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相比,農村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嚴重滯後。環境監測、環境監理和環境規劃在農村難見身影,農村環境治理的範圍廣,牽涉部門多,需要社會各界的配合,而按現行的監管體系,農村幾乎成了環境保護的死角。職能部門各自為陣,沒有全面形成銜接協調的執法管理網絡。同時環保部門管理人員不足,裝備器材落後,鄉鎮一級環保幾乎空白。農村沒有環保基礎設施,就是有些新建的中心村,由於受條件限制,也不可避免在存在污水橫流,垃圾亂堆,蚊蠅滿天飛的景象。

3.農民本身的環保意識差。目前農民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認識不到環境污染深層次的危害性和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加之長期傳統的生活習慣短期難以更改,也缺乏遏制環境污染的主觀能動性。在我們深入農村調研時,指着門前、路邊的垃圾、到處亂扔的塑料袋,問村民:“你們就看着這樣髒,也不管嗎?”村民的答覆幾乎都是“我們農村就是這樣子的”。濫施濫用農藥化肥、濫捕濫殺野生動物,隨意丟棄生產生活廢棄物等行為,農村生物多樣性被破壞,土壤、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被污染,再加上農村垃圾沒有進行專門處理,農村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

四、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一)開展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環境整治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看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市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農村環境卻沒有得到有效改善,局部環境質量越來越差。而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於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規模,污染更加集中,由此導致了許多環境問題。xx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將環境保護的要求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充分體現了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堅定信心和決心,是一個綠色發展的規劃建議。因此,我們必須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開展農村環境整治的重要意義,把這項工作提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積極主動地解決好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以維護好人民羣眾最休慼相關的環境利益。

(二)開展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環境整治是落實生態市建設具體行動。

國務院總理xx11月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加強環境保護工作中指出:我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環境承載能力。隨着未來經濟總量增加,資源、能源消耗持續增長,環境保護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必須從國家長遠發展全局的高度,把環境保護擺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要把環境保護與經濟結構調整結合起來,依靠科技進步,發展循環經濟,倡導生態文明,強化環境法治,完善體制機制,推進環保事業的發展。會議提出了未來5年和xx年環境保護的目標。到xx年重點地區和城市的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到2022年環境質量和生態狀況明顯改善。近幾年來,我市環境污染格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城市生活污染、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日益上升,農業、生活污染的比例、總量還在擴大。因此,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和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已到刻不容緩的地步,只有遏制住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的勢頭,逐步改善環境,才能為發展工業騰出大量的環境容量,從而為加快我市發展奠定良好的環境基礎。

五、幾項建議:

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由政府牽頭、部門聯動,齊抓共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我市千億元規劃大發展的契機,從生態破壞的根源入手,轉變資源粗放利用和傳統農業的發展模式。在恢復與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與合理利用全市自然資源的前提下,協調好經濟發展進程中生態與經濟的關係;以發展高新技術促進整體傳統產業升級,努力發展知識經濟和循環經濟,努力建設現代生態農業,推動生態城市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我會建議如下:

1.強化環境目標責任意識,建立和完善農村環保工作的體系和機制

(1)全面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建立和完善促進科學發展觀落實的有關制度。要按照《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的要求,“建立科學評價發展與環境保護成果機制,完善經濟發展評價體系。將環境保護納入地方政府和領導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定期公佈考核結果,嚴格責任追究制。”調整和優化考核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將環保指標納入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內容,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的要求來謀劃和領導發展工作,不僅重視經濟增長指標,而且要重視資源利用指標、生態環境改善指標和社會發展指標。堅持把經濟增長指標同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指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力求經濟和環境雙贏。

(2)健全環境法規和標準體系。加強環境法制,加大處罰力度,有效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實行執法責任追究制,依法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建立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機制;嚴格執行總量控制、排污許可證制度,強化限期治理和停產治理制度的效力,從根本上改變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管理不強的狀況。建立社會經濟發展決策生態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對各類開發建設規劃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按照生態功能區劃和區域總量控制的要求,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制建設,嚴格審批建設項目。克服人為因素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干擾。

2.全面啟動生態農村的建設工程,加快生態農業發展。

我市各縣區農業生態建設工作取得了長足的成效,但從總體上看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農業生態建設發展不平衡。二是生態技術支持體系不夠完善,三是隨着生態農業的整體推進,特別是無公害農產品示範基地建設項目的實施,對資金投入的需求增大。四是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力度不夠,服務水平和建設能力有等進一步提高。具體建議措施如下:

(1)是儘快出台“合肥市農業生態保護條例”等相應的法規和政策。抓緊編制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規劃,合理劃分生態功能區,制定和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戰略和策略,為全面促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提供法治和科學依據。

(2)把發展農業清潔生產技術作為今後工作的重點領域。大力推進農村清潔能源利用和秸稈綜合利用,加大作物秸杆再利用技術的推廣力度,建立秸杆粉碎還田、秸杆氣化綜合利用、秸杆青貯氨化示範區,減少化肥的使用。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建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降低資源消耗。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大力扶持生產並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物農藥和有機肥。科學規劃、合理佈局養殖業的發展,所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都要建設污染治理設施,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範工程建設,推廣養殖模式和養殖小區污染集中治理模式,努力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3)大力開展生態村、環境優美鄉鎮、生態經濟示範區的建設。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加強村鎮規劃、建設和管理,進一步加快集鎮建設和舊村莊改造、改水改廁進程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減少分散居住給周邊環境帶來的生活污染。同時儘快將城郊結合部的市容、環保等納入城市管理範圍,在農村逐步推行鄉鎮、村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切實改善、提高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重點做好縣級森林公園和風景名勝區的建設和保護工作。

3.我市水資源相對短缺,水質嚴重污染更加劇了我市水資源的不足,應該嚴格控制水體污染,加強對水資源的規劃管理和開展對廢水的處理及綜合利用:

(1)完善排水治污法規建設,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完善排水治污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加強污水處理費徵收、管理和使用的機制建設。建立水環境長效管理機制,啟動水環境監測管理信息庫的建設。通過完善水環境管理機制,啟動水環境監測、污水管網等管理信息庫的建設工作。

(2)因地制宜,統籌建立城鄉污水處理系統。完善市政污水管網和截污管,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場站。嚴格按照雨污分流制完善污水收集管網,依據相關規劃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優先建設沿河污水收集截流乾管和污水處理廠,再逐步完善雨、污分流制的市政管網。最大程度的實現配套管網與污水處理廠同步建成投入使用。清理整治飲用水源保護區,加強其建設的控制引導。加強流域內舊村污染源治理,改善水質;停止對生態系統的侵害,恢復自然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加強流域內用地生態功能區劃與管理。 繼續加大對工業廢水排放檢查促使工業企業實現排污穩定達標,通過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改造提升企業生產工藝,實行“三廢”資源化等積極途徑,最大限度削減排污量,嚴格控制重金屬和難降解有機物直接排入河流。

(3)加強水資源的規劃管理,建設節水型城市。 通過宣傳教育、政策引導等多種手段努力建設節水型城市,多渠道開展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逐步實現污水再生利用、雨洪利用等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採取蓄水、保水、再生、回收等措施,擴大已處理中水的利用範圍,彌補供水不足。可根據廢水的性質、處理後的用途以及環境的自然淨化能力、經濟能力,採取多種處理設施,做到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的統一使處理後的廢水儘可能地加以回收利用,以節約水資源。建立科學合理的用水排污價格體系,充分運用價格槓桿,開展用水、排污價格體系的研究,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用水、排污價格體系。

4.強化對農村工業企業的環境污染監管力度

一是加大環保執法力度,提高環境管理水平,對違反環保法律法規的行為,依法嚴懲,同時對工業污染物實行總量控制,確保企業污廢達標排放。二是嚴格執行環境評價制度,加快工業的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嚴把項目落户關,杜絕不符合環保法律法規的項目投產,調整產業結構,做到科學規劃,合理佈局。三是針對工業園區企業集中的現狀,建立污水泵站,完善管網配套設施,從根本上解決可能對農村環境對造成破壞的工業污染。

5.加強論監督和宣傳,普及農村生態環保知識。

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加強環保知識宣傳,提高城鄉幹部羣眾生態觀念,形成全民參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良好氛圍。一是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對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認識,使其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提高環境質量的必要性、緊迫性,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摒棄以犧牲環境,破壞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方式,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在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建設城市綠色生態屏障作為農業發展的長期戰略,實現可持續發展。二是加強對農民羣眾的思想教育。積極開展生態環境警示教育系列活動,利用舉辦展覽,發放環保書籍和宣傳畫,表演文藝節目等多種形式,逐步在農村普及環境科學知識,促進農民更新觀念,不斷從自身做起,保護身邊環境。

6.建立和完善農業環境保護的投入機制。

一是充分發揮公共財政作用,始終堅持城鄉公平原則。財政每年要安排一定資金,用於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和建設。二是建立適應市場體制的生態環境保護多渠道投資機制,制定和完善生態環境補償政策。通過政府政策引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吸納社會資金用於農村環境保護,擴展農業環保資金的來源渠道,改變環保投資分配體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導,多元投資,企業經營的市場運行機制,使農村環境保護真正走上法制化、市場化的道路。

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建議-調研報告

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趨突出。據調查,農村環境污染主要表現為畜禽養殖污染、農藥、化肥污染和農村生活污染以及工業污染,其中農業畜禽養殖和生活垃圾是目前造成我市農村環境日益惡化的最主要原因。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要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

一、我市農村環境污染概況

(一)畜禽養殖污染現狀 近年來,我市農村畜禽養殖得到較快發展,給農村環境帶來了沉重壓力。據有關部門統計,xx年全市生豬出欄數達195.7xxxx頭、牛出欄數41.6xxxx頭、羊出欄數30.1xxxx只、禽出欄數8733.7xxxx只。而這些畜禽糞便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根據國家環保總局推薦的畜禽養殖污染物排放係數計算,xx年我市畜禽污水產生量約為484xxxx噸。畜禽糞便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高於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許多大中型畜禽養殖場缺乏處理能力,只能將糞便倒入河流或隨意堆放。這些糞便進入水體或滲入淺層地下水後,大量消耗氧氣,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無法存活,從而產生嚴重的“有機污染”。我們在調研中還發現,有些養豬場未經規劃建在鄉村水源的上游。畜禽糞便要經自然晾曬15天,臭氣熏天,蚊蠅滋生,遇有雨水天氣,在村莊內四處橫流,以致河流、溝渠及地下水源遭受嚴重污染,不僅造成當地村民飲水困難,而且給村民健康也帶來嚴重威脅。這些已造成政府不投入巨資就無法治理的被動局面。

(二)農藥、化肥污染現狀

農村大量使用農藥、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質的大量殘留。xx年,我市化肥使用量2xxxx噸,農藥使用量為4130噸。專家指出,過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驚人。化學肥料施於土壤中,被農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極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滲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將導致水中的硝酸鹽、亞硝酸鹽過多,容易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統的癌症。農藥的大量使用,導致土壤的有害物質殘留非常嚴重,對環境生物和人類產生不良影響。調查表明,癌症的發病率逐年增高與農藥化肥使用量呈平行關係,農村中40-50的兒童白血病患者,其發病原因是農藥殘留的化學物質。

(三)農村生活污染現狀

首先表現為垃圾數量越來越多,以保守估計,按每人平均每天產0.25公斤垃圾測算,我市農村每天將有425噸的垃圾產生。據統計,xx年全市污水排放量約為2518xxxx噸,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為1012xxxx噸。其次農村生活垃圾的成份也呈多樣化的趨勢,除了常見的塑料製品外,有機磷成份也明顯增加。許多×××的垃圾向農村運送擴散,而大部分農村並沒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處理場地,廣闊的天地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場,嚴重影響到農村土壤、水源和空氣的質量,不僅損害農民健康,危及農民生存,最終將危及城市的環境安全和社會穩定。

二、造成我市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於監管不力。農村環境保護與治理既無規劃,又缺乏環保監督檢查力量,環保指標沒有納入有關部門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未建立起以問責製為核心有效的監管機制,由此造成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管理上的缺位。

二是由於農村環境治理資金匱乏。據瞭解,在鄉鎮級還沒有設立環保專項基金,鄉鎮的環境治理經費主要從縣級環保治理基金和鄉鎮財政中支出。由於目前經費緊張,因此,用於鄉鎮進行環境治理的資金難以落實,鄉鎮環境治理難以保證,更談不上鄉村環境的治理了。

三是羣眾環保意識差,加之社會宣傳不到位,使廣大農民甚至城市居民都沒有認識到農村環境污染的嚴重危害性,造成對已發生在身邊的污染問題熟視無睹,聽之任之。

三、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確立環保責任制。把環境保護納入政府任期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將農村污染防治費用納入財政預算和建設項目投資計劃,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合理佈局畜禽養殖場(點),治理畜禽養殖場糞便污染。對畜禽養殖場進行總體規劃,規劃後在區外新建的畜禽養殖場必須限期予以拆除,規劃前已建的區外畜禽養殖場必須於xx年底前治理達標,未按期達標的一律搬遷或關閉。推廣畜禽養殖業糞便綜合利用和處理技術,對規模化的畜禽養殖場必須要有一定的綜合利用和污染處理設施,實現畜禽糞便全部綜合利用或廢水達標排放。

(三)科學合理施用農藥、化肥、植物生長調節劑等農用化學物質,治理農村化學污染。發揮基層土肥站、植保站的指導作用,大力推廣科學施肥施藥。推廣生態農業模式,培育和發展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和綠色食品基地。引導農民形成“綠色”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協調。

(四)推進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治理農村垃圾污染。一是對生活垃圾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大力扶

【第10篇】農村文化構築環境調研報告

兑現周全小康搏鬥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大力大舉促成經濟與社會、都會與農村和諧成長。加強農村文化構築,對付充裕農村文化餬口生涯,增進農村文明進步,兑現城鄉互助成長具有緊張的效用,也是當前農村必要珍視和解決的題目。為此,縣政協社會奇蹟專委會就我縣農村文化構築環境進行了調研。

1、根本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我縣農村文化構築獲得較大成長。

一是加強了根本構築。

經過議定機構改革,全縣33個鄉鎮均建立了文化體育辦事中間,配備了專(兼)職文化幹部35名,建村級文化活動室或陣地553 個。各體裁辦事中間建立了比較鞏固的體裁協會、藝術集體,根本做到有構造,有活動。平灘鎮、高樓鎮比年還新建了文化綜合樓,創辦了圖書室、電影院、文化茶園、文化文娛室,添置結果部文化活動用品及體育健身東西,文化根本辦法獲得加強。

二是文化活動展開較好。

200x年全縣各鄉鎮共展開大眾體裁活動380場次,下基層(村、户)辦事308場次,進行村級文化培訓班61次,放映電影1500場,為農村文化站送書4780冊(累計達5。5萬冊)。 三是特點文化成長凸起。以“銅梁龍”文化為內核,自動開掘死板藝術,打造特點文化佳構。近十年來,每一年以在全縣範疇內展開“一鄉一品”文化匯演活動,開掘和開闢大儒龍、競技龍、荷花龍、板凳龍、稻草龍、火龍等10多種龍燈表演藝術,一些鄉鎮成長成為銅梁龍燈藝術基地。全縣建立龍文化公司6家、龍舞表演隊10多支,長年在國表裏交換表演。高樓鎮的火龍,比年表演年收益均達數百萬元。 四是大眾自發文化活動初顯盼望。比年,我縣很多集鎮的大眾自發構造起來,唱歌跳舞,健身文娛,“壩壩文化”酷熱。村級文化活動也入手下手成長,特別是土橋鎮高坡村,1999年就建立了藝術團。經過議定自編自演節目,參加縣、鎮的宣揚表演活動、農村紅白喜信,充裕了農村文化餬口生涯。如今有相對鞏固成員近100人,能表演節目71個(自創15個),還自籌經費建起70平方米的活動中間,置辦1萬多元打扮、道具等,在縣內和周邊縣外埠區申明日起,成長紅紅火火。

2、存在題目 認識不敷,珍視不敷。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相對經濟、精神相對精神一貫處於次成長職位處所。一些基層幹部思維上文化意識弱化,存在“經濟是硬指標,文化是軟指標”的隱約見解,對文化構築在農村經濟、社會和人的周全和諧成長中的緊張職位處所和效用認識不敷,工作擺不上位置,每每“説起緊張,做起次要,忙時不要”。乃至覺得“唱唱跳跳,打打鬧鬧”對“都會餬口生涯不可少,鄉村可搞可不搞”。這是農村文化成長緩、不均衡的緊張因為。 文化餬口生涯貧乏,難足大眾之需。跟着農村温飽線的超過,以及科技對農業勞作的裁減,農民愈來愈不滿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死板餬口生涯方法,巴望充裕多彩的精神文化餬口生涯,以滿足文娛、健身、求知、交換的需求。高坡村大眾自發文化活動的勃興便是很好的闡明。但如今“高坡村”為數太少,大都農村的文化餬口生涯仍以看電視、打麻將、走廟子為主,不但貧乏單調,還造成打賭、迷信等不良民風漫延,感化農村社會鞏固和精神文明。 投入太少,根本薄弱。

如今農村文化構築投入緊張以鄉鎮為主,而鄉鎮宥於捉襟見肘的財力和抓經濟的壓力,

一是資金投入非常有限,處於“隨便”狀況。

二是人力不敷,儘管設有專兼職文化幹部,但大都被聯合調配做別的工作,並未專事文化。

鄉鎮以上各級投入以“送”為主,送戲送書送電影等,大眾看了則了,於根本構築不多。由此,導致農村文化辦法緊張不敷。鄉鎮文化中間粗略,大多是一間房、幾張桌椅、幾本書,村文化室則掛牌罷了,名不副實。大眾文化活動缺場地,無東西,展開非常堅苦。同時當代傳媒辦法滯後,原有農村廣播根本損失、閉路電視覆蓋户不敷50%、收集更是一片空白,制約了農民對文化、科技的渴求,與市場、全國的關聯。另外一方面,文化工作缺人抓,構造展開的活動少,對大眾自發的活動又攙導指導不力,成長根本處於“順”其天然、良莠參雜、供不敷需的狀況。 步隊構築不力,文化人才貧乏。我縣文化奇蹟單位貧乏擔綱專才,對全縣文化不能很好闡揚引領效用,對農村文化成長也存眷較少;鄉鎮文化幹部凡是變動,或長期“調用”,交易難熟悉,本領提不高,工作應付的多;民間文化人才又相對集結城區,農村百難挑一。高坡村藝術團能日趨成長,此中熱中文藝又能編能演的幾位骨幹功不可沒。人才貧乏是制約農村文化成長的緊張身分。 辦理本能機能未變化。比年,文化主管部分很多精神陷於進行活動等詳細事件,從宏觀上籌劃、教導、促成全縣文化成長,特別是農村文化構築出力較少,對交易單位工作辦理鞭策不到位,凡是是局裏忙、館裏閒,未兑現由“辦”文化向“管”文化的本能機能變化,慶幸農村文化構築擺上位置,自動促成。

3、幾點發起: 辦理好認識和位置題目。

當前,我們已進入經濟增進社會、都會反哺農村,竭力兑現經濟與社會、都會與農村和諧成長的緊張期間。加快農村文化構築。

一方面有益於辦該當前農民大眾根本温飽後激增的精神文化需求,有益於排除和抵當農鄉村後、愚蠢、低俗的惡風陋俗,進步大眾文化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增進農村連續和諧成長。如高坡村,自動健康的文化活動漸漸成為大眾文化餬口生涯主流,村裏鄰里和眭、治安精良,打賭、迷信極少,屢次被評為文明村、五好村,人們的精神風采和社會民風有了很大改進和進步。

另外一方面,我們還是農業大國,只有農村的周全進步,只有農民的周全成長,才華真正兑現國度的振興和全社會的和諧鞏固。從長遠和成長計,加快農村文化構築,也是落實“三個代表”緊張思維,貫徹科學成長觀,構築周全小康,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將其提上日程,擺上位置,真抓、力抓、抓好,是當務,也是職責。 加大根本辦法投入。從高坡村自發大眾文化的強勢看,農民文化需求自立性、參加性加強,已不滿足有所“看”,更加追求有所“樂”。各級應把加強農村文化辦法構築作為重點,切當加大投入,漸漸變化大眾文化活動場地、配置、東西和當代傳媒、收集等硬件辦法緊張不敷的狀況。上層應變“蜻蜓點水”的“送”文化為實實在在的“建”根本,多賜與物、資投入 。基層要將農村文化構築切當納入經濟社會成長整體籌劃,納入財務預算,建立剛性、長效投入機制,變化投入“隨便”,工作“應景”狀況。同時,經過議定自動的政策辦法鼓勵、指導、攙扶社會氣力參加,構成多渠道投入,加快農村文化根本構築。

增強人才步隊構築。市裏要建立文化人才下鄉軌制,加強對農村文化步隊的培養。縣裏要改革用人軌制,面向社會招賢納才,辦理文化奇蹟單位青黃不接、人才奇缺題目。鄉鎮要建立健康體裁辦事中間,配齊專職人員,鞏固工作步隊。要大力大舉開掘社會人才,培養文化骨幹,建立一支紮根本層、融於大眾的農村文化教導員(文化義工)步隊。經過議定強化“軟件”構築,保險各層面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保險農村文化自動健康成長。 強化改革,變化本能機能。要堅定以民為本,建立大眾文化是基層文化工作重點,並納入各級工作目標考核,確保農村文化構築落實。文化部分要進一步變化本能機能,弱“辦”強“管”,致力於全縣文化奇蹟成長的籌劃、教導和和諧、辦事,為滿足大眾文化需求構建精良環境。要進一步強化文化奇蹟單位改革,引入市場機制、競爭機制,變化一些單位、一部分人懶惰無為狀況,強化本能機能,鼓勵活力,切當闡揚大眾文化、農村文化構築“領頭羊”效用。各奇蹟單位可富裕利用現有文化資本,自動開闢文化市場,展開有償辦事和文化產品策劃活動,連續加強自我成長氣力。 闡揚好都會發舉動用。我縣有縣級體裁協會22家(文化10家)、藝術集體3家。這些社會集體在城區展開充裕多彩的文化活動,加上文化下鄉工作的大力大舉促成,對農村感化策動極大。鄉鎮“壩壩文化”、高坡村藝術團便是都會“廣場文化”、大眾文藝表演在鄉村的衍生。利用都會文化資本優勢和輻射效用,加強城鄉文化關聯、互動,助推農村文化成長,充裕農民大眾文化餬口生涯,是行之有效之路。

【第11篇】2022農村環境調查報告範文

農村環保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是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改善農村面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為了解我市農村環保工作的基本情況,推進農村環保工作的進一步開展,xx年8月至9月,我們對我市農村環保工作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先後深入閻良、灞橋、高陵、周至、户縣、藍田等區縣的數十個村、鎮和農户,對我市農村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處理、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面源污染、飲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直觀的瞭解,就進一步防治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污染,綜合整治鄉鎮環境,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

一、我市農村環保工作的基本情況

從調查情況看,近年來,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以“清潔水源、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能源”為目標,以生態示範創建為載體和抓手,把環境綜合整治作為農村環保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大力推進生態示範創建,不斷加大農村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建設與環境保護力度,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環境安全保障。

(一)生態示範創建取得積極進展。生態示範創建是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環境建設的基礎工程。我市堅持“以點帶面”、“示範帶動”的原則,通過大力開展示範區、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創建和綠色文明單位創建活動,有效地促進了農村環保工作的整體推進。截至xx年底,全市獲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1個,省級生態示範區2個,市級生態示範鄉鎮9個、生態示範村43個,綠色文明示範單位800餘家,臨潼區、周至縣通過了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縣預驗收。為使創建活動順利開展,各區、縣積極行動起來,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滻灞生態區、曲江新區強力推進生態創建活動,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生態區驗收。閻良區制定了《閻良生態區建設規劃》及實施方案,高陵縣制定了《高陵縣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農村生態建設活動。閻良區、灞橋區積極開展治理“三亂”(亂倒垃圾、亂潑污水、亂堆雜物)、清理“三堆”(柴草堆、糞便堆、垃圾堆)、推廣“三改”(改水、改廁、改廚)、美化“三口”(村口、路口、門口)活動,優化了農村環境,推動了生態示範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

(二)農村飲用水條件逐步得到改善。近年來,市和區、縣都把解決農村羣眾飲水困難、保障飲水安全作為重中之重,予以高度重視。劃定水源保護區,加大資金投入,3年來全市建成集中飲水工程600餘項,解決了90.6萬農村羣眾的飲水安全問題。市財政xx年投資3700萬元,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和户用沼氣工程建設,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户縣按照政府規劃、環保牽頭、部門配合、鄉鎮監管、村子保護的原則,制定了《户縣農村生活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確保農村飲水安全。閻良區在全市率先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的目標,80個行政村全部用上了自來水。藍田縣今年計劃建設飲水工程55處,已建成15處,開工28處,解決了1.5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高陵縣已建成各類集中供水工程91處,解決了16.2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臨潼區徐楊街辦新華村、屯劉村建成了飲用水淨化工程。周至縣沿山、沿渭的17個鄉鎮及全縣各處飲用水質均符合標準。灞橋區今年安排資金1300萬元,計劃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個,單村供水工程20個,可解決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三)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積極開展。大力推進綠色生態養殖,強化養殖業污染防治。強化畜禽養殖環境監管,不斷加強畜禽養殖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引導畜禽業生產在農業生態系統內的良性循環。市上下撥110萬元環保專項資金,支持了4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範工程建設,其中户縣馬村養雞場生態示範園區、閻良區綠源瘦肉型豬繁育基地、藍田縣西安旺源養殖廠和臨潼溢盈畜牧養殖公司通過建設沼氣發酵池,使畜禽糞便資源化,實現了“畜-沼-農”循環發展,節省了不可再生能源。灞橋區以益稼科技公司提供的技術為支撐,開展了三綠生態養殖廠畜禽糞便無寄存化處理試點工作。户縣惠豐有機肥廠收集蒼遊鄉各村散養户雞糞、採取烘乾技術生產有機肥,西安天源綠州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發蚯蚓分解牛糞消除污染項目,實現了污染防治與經濟效益的統一,為農村養殖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徑。高陵縣圍繞沼氣池建設改廁、改圈、改灶,已建成6633口沼氣池,有效防止了人畜糞便對農村生態環境的污染。

(四)農村生活垃圾污染整治穩步推進。市建委、市愛衞會出台了《關於加強我市農村垃圾處理管理工作的意見》,制定了農村地區建立垃圾集中處理管理體系的總體規劃,市環保局積極推廣村收集、鎮中轉、縣(區)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一些村組建立了垃圾環衞管理制度,設立了專職保潔員。高陵縣制定了《高陵縣農村生活垃圾收集管理辦法》,並積極組織落實。閻良區7個街鎮的29個村(234個組)共聘請保潔員275人,形成了“組清掃、村收集、鎮(街)清運、區處理”的垃圾處理機制。灞橋區在13個重點村修建了76座垃圾台,配備垃圾密封清運車14輛,收集車9輛,為垃圾規範化處置打下了良好基礎。臨潼區代王垃圾無害化填埋場已經建成,並通過驗收。周至縣為20個生態村配備了垃圾清運車、垃圾箱,建立了簡易垃圾填埋場,做到了日產日清。户縣積極開展村組垃圾處理示範活動。長安區上王村每天下午專門將農家樂產生的廢棄物收集起來運送到區上指定的垃圾處理場,並建有村上的污水處理設施。閻良區垃圾資源化處理廠擁有20多項發明專利,採取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仿生實時處理技術,經過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體系的城市生活垃圾工業化處理快速生產線,每天可處理200噸生活垃圾。

(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開始啟動。針對我市農村羣眾居住地理位置差異較大的實際,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採取分散和相對集中、環境工程設施與自然淨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我市除城六區外的其他區縣全部開工建設了污水處理廠,同時結合“百鎮”建設,在藍田、周至等區縣同步規劃建設鄉鎮小型污水處理工程。閻良區污水處理廠將周邊農村的生活污水納入管網處理,正在建設關山鎮、武屯鎮污水處理廠以及啟動了武屯鎮全市首個污水生物處理項目的建設,農村的乳品行業廢水處理設施建設也在進行之中。藍田縣動工建設湯峪鎮、葛牌鎮污水處理廠,玉山鎮污水處理廠正做前期論證,湯峪湖森林公園建立了污水處理設施,對產生的生活污水經生化處理後,全部用於花草樹木澆灌,實現了零排放。

(六)土壤污染防治初見成效。過量使用化肥、農藥,使得土壤養分比例失調,土壤有機質、鉀和微量元素嚴重失調,土壤理性化性質惡化,穩定性差,肥力下降。過度使用農藥,不但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而且污染環境。非降解 農膜碎片進入土壤後,會嚴重改變土壤物理性質,影響土壤透氣性,阻礙農作物吸收和根系生長,導致減產。我市加強對農業用地的環境監測和評估,通過技術、工程等多種手段,積極防治土壤污染。xx年,灞橋區就開展了土壤測土配方工作。周至縣以科學施肥為指導,大力推行測土施肥和減量增效技術,減少農田氮、磷流失,積極鼓勵使用有機肥,發展綠肥種植。目前已完成61萬畝測土配方工作,為建立一批農藥減量控制示範區和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提供了保證。高陵縣加大了對假冒偽劣化肥農藥的檢查打擊力度,堅決取締銷售國家明令禁止銷售的劇毒農藥,淨化農藥市場。

(七)農村大氣污染和工業企業監管力度不斷加大。我市加大了區域大氣環境整治力度,取締了一些碎石和大白粉加工企業,搗毀了一些廢舊塑料加工點,建立了聯合整治揚塵污染的工作機制及空氣質量預警機制,制定了嚴格的考核辦法,強化了對城鎮工地及渣土拉運車輛的監督檢查。特別是秸杆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成效顯著,今年夏季秸稈禁燒工作實現了未出現一起着火點的可喜成績,秋季秸稈焚燒工作也取得好成績,10月份良好空氣質量比去年多2天。涉農區縣積極推廣玉米硬茬播種、旋耕滅茬播種、秸稈撿拾打捆和秸稈粉碎等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為禁燒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藍田縣大力推廣秸稈還田、秸稈飼料、秸稈草編等綜合利用措施。閻良區大力推廣秸稈青貯技術、秸稈氣化技術,武屯鎮三合村、紅豐村秸稈青貯率達到90%,完成秸稈氣化技術近xx户。同時,加大了農村工業企業和造紙企業治理監管力度,使農村老百姓呼吸的空氣更清新,居住的環境更舒適。

【第12篇】農村水環境調研報告

現在的新農村建設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着,農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農村的環境問題卻越來越多,以下小編為大家提供農村水環境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國家提出了很多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方針政策,現在的新農村建設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着,農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農村的環境問題卻越來越多,深刻影響着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環境問題讓農村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到底農村的環境與以前相比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的原因又是什麼,我們究竟要怎樣對待這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市農委於7月30日至8月30日在常州市政府網民意調研一欄裏以問卷調研方式開展了常州市農村環境問題的調研,汲取廣大人民羣眾的意見,以針對今後的工作能做合理的改善。

一、調研問題分析:

1.農民的環境知識缺乏

人們對環境知識的認知程度是決定他的環境意識是否高尚的基礎。如果環境知識缺乏。不知道如何保護環境。那麼他的環境意識必然不會高尚。在調研中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來調研我市村民的環境意識。

(1).對相關的環境紀念日的認知程度,目前已經確立的環保紀念日有10多個,我們選擇與農民和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三個環保紀念日作為調研項目:“世界環境紀念日”(6月5日)、“土地日”(6月25日)和“植樹節”(3月12日)。被調研村民中,對上述紀念日不知道的人數分別佔36.59%、17.07%和46.34%,這説明多數村民對環保紀念日不太瞭解。此外,村民對環保紀念日的瞭解程度還與受教育程度相關。對上述紀念日回答不正確或不知道的人數中,國小及文盲所佔的比例分別為49.5%、48.8%和69.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佔的比例分別只有15.1%、14.9%和7.3%。在調研中發現,村民中能正確回答“植樹節”的人數明顯多於其它三個環保紀念日。即使在回答不正確的村民中多數人也表示知道有植樹節,而對其它二個環保紀念日,多數村民表示不清楚有這些節日。這是因為每年植樹節時在各級政府的推動下機關、團體、學校都會開展義務植樹活動,而在其它環保紀念日時幾乎沒有任何活動。

(2).對“工業三廢”及其危害的認知程度。工業三廢指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這些廢棄物如果超標排放就會污染環境。而且在環境中還會發生物理的和化學的變化而產生新的污染物。對生態環境、農業生產、人畜健康造成危害。“工業三廢”是報刊、雜誌、電視、廣播中出現頻率最多的詞語之一。但是.當我們在調研問卷中問哪些是“工業三廢”時,在被調研者中回答完全正確、不完全正確和完全不正確的分別佔31.71%、31.71%和36.59%,而且多數村民並不瞭解“工業三廢”的危害。

(3).對温室效應和温室氣體的認知程度。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氣體的濃度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温升高。這就是所謂的“温室效應”。造成温室氣體濃度增加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高耗能(過多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和無節制排放工業廢氣;二是森林減少,阻斷了自然界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温室效應造成了氣候變暖,其結果是洪澇乾旱等極端氣象災害頻繁,病蟲害增多。應該説,温室效應與我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而且也是報刊、電視出現比較多的詞語。但是。在被調研者中能夠正確回答燃燒秸稈會加劇温室效應的只有33人,佔被調研人數的80.49%

2.農民的環境行為不雅

在農村,農民的環境行為直接關係到農村的環境狀況。在調研中我們看到下列有關的農民環境行為問題:

(1).如何處置廢電池?有關資料顯示.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裏能使l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一粒鈕釦電池可使600噸水受到污染,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在對自然環境威脅最大的幾種物質中,電池裏就包含了汞、鉛、鎘等多種,若將廢舊電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隨手丟棄。滲出的汞及重金屬物質就會滲透土壤、污染地下水,從而進入魚類、農作物中。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威脅人類健康。在調研問卷中有這樣一個題目:下列物質(廢鐵、廢玻璃、廢電池)丟棄在土壤裏,哪一項對環境危害最大?正確的答案應該是廢電池對環境危害最大。但調研結果仍有22人回答不正確,在平時的生活中大多數村民都是隨手丟棄。有許多人雖然能夠意識到廢電池的危害。但可能僅僅是圖方便、嫌麻煩而仍然選擇了不利於環保的行動。

(2).如何處置秸稈?現在農村有不少農民為了搶農時圖省事.將收穫後的秸稈一燒了之。焚燒過程中產生的濃煙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危害人體健康,甚至影響交通安全。我們在調研問卷中問:“你認為焚燒秸稈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嗎?”結果有1人勾選“不清楚”,4人回答“不會造成污染”,兩項合計人數只有5人。可是當我們在調研中問:“你家是如何處理秸稈的?”結果大部分回答“在田地裏焚燒掉”,可見焚燒秸稈的問題比較嚴重。

(3).如何處置廢棄的農藥瓶?廢棄的農藥瓶、農藥塑料包裝袋已經成為農村環境的主要污染源.其主要危害是其中的農藥殘留滲入土壤。流入河流池塘而形成污染。威脅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甚至造成人畜、鳥類中毒。我們在調研問卷中問:“你如何處置廢棄的農藥瓶?”勾選“隨手丟棄”的26人,“隨生活垃圾堆放”的13人,佔全市被調研人數的78.7%。在我們那裏廢棄農藥瓶、農藥塑料包裝袋污染還是比較嚴重的。

(4).使用農藥的環保行為。農藥使用不當或濫施農藥,不僅會污染大氣、土壤和水源,也間接和直接地威脅到農產品質量安全。農藥殘留是蔬菜產品質量安全的最大隱患。由於氣候變暖。害蟲猖獗,被調研者普遍反映“不使用農藥不行”。蔬菜生產中使用農藥的安全採摘期因農藥品種、蔬菜品種、季節等不同而不同.一般來講,葉菜收穫前禁用期至少7天,茄果類、瓜類蔬菜禁用期至少2—3天。在調研中詢問:“施過農藥的蔬菜何時可採摘食用?”95.12%的被調研者能回答正確。這説明大多數農民是瞭解相關要求的。當詢問:“自己食用的蔬菜也使用農藥嗎?”結果大多數人回答“不使用農藥或很少”。

二、解決對策

通過以上調研可以看出,目前農民環保素質總體來講不高。主要表現為環保知識缺乏,環保意識淡薄和環境行為不雅。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民環境意識,改善農村環境狀況。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農村環保宣傳,提高農民環保意識。

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等現代傳播媒介,報道黨和政府的環保政策,宣傳環保新進展新經驗,普及環保科普知識.表彰環保先進事蹟.營造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輿論氛圍。要從農村和農民的實際出發,採取靈活多樣、農民喜聞樂見的宣傳手段與形式.例如宣傳欄、環保“大篷車”、文藝演出、環保知識競賽等,突出藝術性、形象性和羣眾參與性,以增強環保宣傳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堅持經常宣傳和主題宣傳相結合。各級政府部門特別是環保部門、宣傳部門以及基層村委會要把環保宣傳作為基本工作任務.常抓不懈,同時在相關的環保紀念日(環境紀念日、土地日、植樹節等)期間開展形式多樣的主旨性宣傳活動。通過加強環保宣傳,切實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一是樹立環保新觀念,使環保成為廣大農村居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二是培育環境新道德.平等看待自然界的各種生命,維護生物多樣性;三是創建環保新文化,使保護環境為榮、破壞環境為恥的榮恥觀蔚然成風。

(二)增加農民教育機會,提升農民環保素質。

調研顯示:在食野習俗、亂堆垃圾、焚燒秸稈等非環保行為的人羣中,較低文化程度所佔的比例較大,這説明農民的環保素質與受教育程度相關。由於受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失衡.教育投入相對偏低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我國農村地區的教育機會偏少、優質教育缺失,這是造成一部分農民環保素質不高的重要原因。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是增加農民的受教育機會。加強農村環保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從中國小生抓起,他們是未來農村勞動力的主體。要在幼兒園把環保知識編成兒歌和遊戲,讓孩子們在演唱和表演中瞭解環保知識;在中國小開設環保知識課.組織他們參加力所能及的環保宣傳活動。把學到的環保知識帶給社區和父母,這樣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此外,要把環保教育融人到農民職業技能培訓中,包括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種植、農業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態農業、人畜糞便無害化處理和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等.使廣大農民在發家致富的過程中提高環保素質,自覺保護環境和生態。

(三)建立新型農村產業模式

大力發展既節約資源又能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以此作為協調解決傳統農業與環境保護矛盾的手段。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業科技培訓,倡導和推進循環經濟提升農產品結構,發展優質、高效、生態型農業產品,培育發展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改變過去單一種植業生產結構為農林牧副漁.生產加工為一體的複合型生態循環系統,提高物質循環和能量轉化效率。實現資源利用與環境協調發展,逐步形成物質和能量的良性循環建設相互依存。

【第13篇】最新農村環境調查報告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帶來的巨大變化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面對這日新月異的變化,全世界人民不禁驚歎中國的快速發展。但是近幾年自然災害越發頻繁,有的土地長期乾旱,有的地方洪水氾濫,有的遇到百年不遇的雪災。隨着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的生活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然而也給環境帶來了不可忽視的破壞,越來越多的天災不得不引起世界人民的注意,思索帶來巨大災難的緣由,因而生態環境進入了人們的生活。為了瞭解農村的經濟變化給環境帶來的破壞,我利用暑假時間農村諸多家不同工廠的實際情況並結合農民的生活情況展開了調查。

本次調查主要通過走訪本村有較大經濟收入的工廠進行查看,同時結合居民調查,是以入户調查方式為主展開調查。並通過記錄廠房旁的周邊環境的變化及工廠的排污情況,並結合老一輩描述的以前的環境進行比較。農村面臨的主要污染為水污染、煙塵污染、空氣污染、噪音污染。通過本次調查發現造成農村污染的主要有工廠的排污、數目越來越多的汽車尾氣排放和日常生活垃圾。

中國於_____年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改革開放激發了各行各業的活力,使中國的生產力不斷得到發展。城市迅速崛起,快速發展起來。當然隨着中國不斷的發展和強大,農村也相對的進入了新的發展路徑。雖仍以農業為主體,但農村同樣也興起了其他不同的行業,慢慢的向城市的發展模式前進。工廠慢慢的建起來了,然而農村一直以農業為主體,工業發展相當的慢。當城市以飛一般的速度發展工業的時候,經濟也與相應的速度發展着,農村無法適應城市的快速發展變的相對的落後,而且近幾年來城鄉差距越來越大。經濟的落後導致工廠無法向前發展,無法進一步完善,更沒有可能考慮到環境。也其他資金用來處理污染物,而器械的落後更加導致環境污染的加重。現今,農村工廠雖少,產生的污染物卻有增無減。

中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很多方面發展都不成熟,為了解決貧困問題,為了奔小康,為了達到共同富裕,強調以經濟發展為主,一切服從經濟發展需求。由於早期對環境的不夠重視,許多地方出現了嚴重的環境污染事故,環境問題逐漸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城市逐漸採取一系列政策控制了環境污染的擴大蔓延。查中我發現,農村由於經濟發展需求,且農民還未意識到環境問題帶來的嚴重後果,任其環境污染逐漸加重,不加以控制,導致污染面積和範圍不斷擴大。很多農民由於生活壓力大,無暇顧及其他,更何況環境這種虛的東西,也無人還在平時聊天中提及環境。觀念上根本就沒想過,更由於人的本性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大部分農民對工廠造成的環境污染報以漠視。

人類是自私的,在面臨各種利益的誘惑時,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所以當面臨環境與經濟利益時,人們很難抵制金錢的誘惑,更不願損失自身利益投資到環境中。對於保護環境這個問題,調查中我瞭解到,保護環境需要個人要擁有較強自覺性。農村欠缺環境方面的教育,上街的時候垃圾一般都是隨便亂扔,即使前面不遠處有垃圾桶,很多人還是不願意多走幾步。面對小利益,很多人都不願錯過,更何況工廠面臨的是一筆金錢。走訪中我發現,工廠是都直接排污。

在新農村發展過程中,我應該當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更加完美。

農村環境調查報告

【第14篇】農村保護環境調查報告

農村環保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是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改善農村面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為了解我市農村環保工作的基本情況,推進農村環保工作的進一步開展,xx年8月至9月,我們對我市農村環保工作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先後深入閻良、灞橋、高陵、周至、户縣、藍田等區縣的數十個村、鎮和農户,對我市農村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處理、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面源污染、飲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直觀的瞭解,就進一步防治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污染,綜合整治鄉鎮環境,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

一、我市農村環保工作的基本情況

從調查情況看,近年來,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以“清潔水源、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能源”為目標,以生態示範創建為載體和抓手,把環境綜合整治作為農村環保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大力推進生態示範創建,不斷加大農村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建設與環境保護力度,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環境安全保障。

(一)生態示範創建取得積極進展。生態示範創建是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環境建設的基礎工程。我市堅持“以點帶面”、“示範帶動”的原則,通過大力開展示範區、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創建和綠色文明單位創建活動,有效地促進了農村環保工作的整體推進。截至xx年底,全市獲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1個,省級生態示範區2個,市級生態示範鄉鎮9個、生態示範村43個,綠色文明示範單位800餘家,臨潼區、周至縣通過了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縣預驗收。為使創建活動順利開展,各區、縣積極行動起來,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滻灞生態區、曲江新區強力推進生態創建活動,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生態區驗收。閻良區制定了《閻良生態區建設規劃》及實施方案,高陵縣制定了《高陵縣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農村生態建設活動。閻良區、灞橋區積極開展治理“三亂”(亂倒垃圾、亂潑污水、亂堆雜物)、清理“三堆”(柴草堆、糞便堆、垃圾堆)、推廣“三改”(改水、改廁、改廚)、美化“三口”(村口、路口、門口)活動,優化了農村環境,推動了生態示範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

(二)農村飲用水條件逐步得到改善。近年來,市和區、縣都把解決農村羣眾飲水困難、保障飲水安全作為重中之重,予以高度重視。劃定水源保護區,加大資金投入,3年來全市建成集中飲水工程600餘項,解決了90.6萬農村羣眾的飲水安全問題。市財政xx年投資3700萬元,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和户用沼氣工程建設,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户縣按照政府規劃、環保牽頭、部門配合、鄉鎮監管、村子保護的原則,制定了《户縣農村生活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確保農村飲水安全。閻良區在全市率先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的目標,80個行政村全部用上了自來水。藍田縣今年計劃建設飲水工程55處,已建成15處,開工28處,解決了1.5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高陵縣已建成各類集中供水工程91處,解決了16.2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臨潼區徐楊街辦新華村、屯劉村建成了飲用水淨化工程。周至縣沿山、沿渭的17個鄉鎮及全縣各處飲用水質均符合標準。灞橋區今年安排資金1300萬元,計劃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個,單村供水工程20個,可解決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三)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積極開展。大力推進綠色生態養殖,強化養殖業污染防治。強化畜禽養殖環境監管,不斷加強畜禽養殖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引導畜禽業生產在農業生態系統內的良性循環。市上下撥110萬元環保專項資金,支持了4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範工程建設,其中户縣馬村養雞場生態示範園區、閻良區綠源瘦肉型豬繁育基地、藍田縣西安旺源養殖廠和臨潼溢盈畜牧養殖公司通過建設沼氣發酵池,使畜禽糞便資源化,實現了“畜-沼-農”循環發展,節省了不可再生能源。灞橋區以益稼科技公司提供的技術為支撐,開展了三綠生態養殖廠畜禽糞便無寄存化處理試點工作。户縣惠豐有機肥廠收集蒼遊鄉各村散養户雞糞、採取烘乾技術生產有機肥,西安天源綠州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發蚯蚓分解牛糞消除污染項目,實現了污染防治與經濟效益的統一,為農村養殖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徑。高陵縣圍繞沼氣池建設改廁、改圈、改灶,已建成6633口沼氣池,有效防止了人畜糞便對農村生態環境的污染。

(四)農村生活垃圾污染整治穩步推進。市建委、市愛衞會出台了《關於加強我市農村垃圾處理管理工作的意見》,制定了農村地區建立垃圾集中處理管理體系的總體規劃,市環保局積極推廣村收集、鎮中轉、縣(區)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一些村組建立了垃圾環衞管理制度,設立了專職保潔員。高陵縣制定了《高陵縣農村生活垃圾收集管理辦法》,並積極組織落實。閻良區7個街鎮的29個村(234個組)共聘請保潔員275人,形成了“組清掃、村收集、鎮(街)清運、區處理”的垃圾處理機制。灞橋區在13個重點村修建了76座垃圾台,配備垃圾密封清運車14輛,收集車9輛,為垃圾規範化處置打下了良好基礎。臨潼區代王垃圾無害化填埋場已經建成,並通過驗收。周至縣為20個生態村配備了垃圾清運車、垃圾箱,建立了簡易垃圾填埋場,做到了日產日清。户縣積極開展村組垃圾處理示範活動。長安區上王村每天下午專門將農家樂產生的廢棄物收集起來運送到區上指定的垃圾處理場,並建有村上的污水處理設施。閻良區垃圾資源化處理廠擁有20多項發明專利,採取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仿生實時處理技術,經過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體系的城市生活垃圾工業化處理快速生產線,每天可處理200噸生活垃圾。

(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開始啟動。針對我市農村羣眾居住地理位置差異較大的實際,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採取分散和相對集中、環境工程設施與自然淨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我市除城六區外的其他區縣全部開工建設了污水處理廠,同時結合“百鎮”建設,在藍田、周至等區縣同步規劃建設鄉鎮小型污水處理工程。閻良區污水處理廠將周邊農村的生活污水納入管網處理,正在建設關山鎮、武屯鎮污水處理廠以及啟動了武屯鎮全市首個污水生物處理項目的建設,農村的乳品行業廢水處理設施建設也在進行之中。藍田縣動工建設湯峪鎮、葛牌鎮污水處理廠,玉山鎮污水處理廠正做前期論證,湯峪湖森林公園建立了污水處理設施,對產生的生活污水經生化處理後,全部用於花草樹木澆灌,實現了零排放。

(六)土壤污染防治初見成效。過量使用化肥、農藥,使得土壤養分比例失調,土壤有機質、鉀和微量元素嚴重失調,土壤理性化性質惡化,穩定性差,肥力下降。過度使用農藥,不但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而且污染環境。非降解 農膜碎片進入土壤後,會嚴重改變土壤物理性質,影響土壤透氣性,阻礙農作物吸收和根系生長,導致減產。我市加強對農業用地的環境監測和評估,通過技術、工程等多種手段,積極防治土壤污染。xx年,灞橋區就開展了土壤測土配方工作。周至縣以科學施肥為指導,大力推行測土施肥和減量增效技術,減少農田氮、磷流失,積極鼓勵使用有機肥,發展綠肥種植。目前已完成61萬畝測土配方工作,為建立一批農藥減量控制示範區和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提供了保證。高陵縣加大了對假冒偽劣化肥農藥的檢查打擊力度,堅決取締銷售國家明令禁止銷售的劇毒農藥,淨化農藥市場。

(七)農村大氣污染和工業企業監管力度不斷加大。我市加大了區域大氣環境整治力度,取締了一些碎石和大白粉加工企業,搗毀了一些廢舊塑料加工點,建立了聯合整治揚塵污染的工作機制及空氣質量預警機制,制定了嚴格的考核辦法,強化了對城鎮工地及渣土拉運車輛的監督檢查。特別是秸杆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成效顯著,今年夏季秸稈禁燒工作實現了未出現一起着火點的可喜成績,秋季秸稈焚燒工作也取得好成績,10月份良好空氣質量比去年多2天。涉農區縣積極推廣玉米硬茬播種、旋耕滅茬播種、秸稈撿拾打捆和秸稈粉碎等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為禁燒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藍田縣大力推廣秸稈還田、秸稈飼料、秸稈草編等綜合利用措施。閻良區大力推廣秸稈青貯技術、秸稈氣化技術,武屯鎮三合村、紅豐村秸稈青貯率達到90%,完成秸稈氣化技術近xx户。同時,加大了農村工業企業和造紙企業治理監管力度,使農村老百姓呼吸的空氣更清新,居住的環境更舒適。

(三)發展生態農業,重視科技支持。市和區、縣人民政府要從科學發展的戰略高度,積極發展良性循環的生態農業,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要加強農藥、化肥控制,堅決禁用超標農藥,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準施藥等技術,積極扶持生產企業開發生產生物肥等新型高效肥料品種。要儘快建立和完善農村環保科技支撐體系,推動科技創新,大力研究、開發、推廣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以及農村健康危害評價等方面的環保實用技術,將清潔生產和廢物的綜合利用融為一體,大力扶持並建設一批集研究、開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化廢為利的生物科技企業,通過“壓小上大、扶優汰劣”提升產業層次,延伸產業鏈條。推廣農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重視對塑料農膜的污染防治。採取適時揭膜技術,增加塑料地膜的回收率;要提倡使用可降解地膜,鼓勵開發農膜再生加工技術。加強農村飲用水水質衞生監測、評估,掌握水質狀況,採取有效措施,保障農村生活飲用水達到衞生標準。要對灞橋區唐家寨水庫污染問題進行認真研究,妥善解決。

(四)加大資金投入,加強能力建設。市和區、縣政府要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逐步增加農村環保的資金投入,加強能力建設,着力解決農村環境中的突出問題。要在財政安排、城建和預算內資金補助、各專項資金等向農村傾斜,圍繞重點小城鎮、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農民培訓、產業引導等制定明確的支持政策,形成長效有力的支持新農村建設機制。在每年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用於農村環保工作,重點支持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水質改善和衞生監測、農村改廁和糞便處理、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畜禽和水產養殖污染治理及生態示範創建工作的開展。逐步建立“政府補助、部門幫助、社會支助、農民自助”的多渠道投入機制,將資金更多地投入到解決危害農民羣眾身體健康、威脅城鄉居民食品安全、影響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上。

(五)加強環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市和區、縣人民政府要把農村環保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措施,落實目標責任。大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染整治工作,明確整治的重點區域,制定科學合理的整治規劃和方案。一要集中開展環境衞生整治。對農村普遍存在的“垃圾亂倒、糞便亂堆”等髒、亂、差現象進行集中整治,力求短期內見成效。按照國家農村户廁衞生標準,推廣無害化衞生廁所。二要逐步建立完善的農村垃圾處理系統,努力解決農村垃圾處理問題。逐步推廣户分類、村收集、鄉運輸、縣處理的方式,實施城鄉清潔工程,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三要加強畜禽養殖集中整治。科學佈局畜禽養殖場(點),改變人畜混居現象,改善農民生活環境,堅決落實養殖業禁建區、禁養區的要求;加強對畜禽養殖散養户的引導和扶持;把養殖與改善燃料結構結合起來,把農村污染治理、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同發展清潔能源結合起來,大力實施改廚、改廁、改圈,實現“一池三改”,推廣“豬-沼-果”、“四位(沼氣池、畜禽舍、廁所、日光温室)一體”等能源生態模式,實現養殖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發展農村户用沼氣,推廣秸稈利用、秸稈氣化、秸稈發電等措施,逐步改善農村能源結構。四要結合新農村建設,積極開展示範村、生態村、文明村創建活動,出台支持創建活動的獎勵辦法,推動創建工作的深入開展,提升農村環境面貌。對一些有條件的村鎮道路兩側、房前屋後及廢棄的曬場等裸露閒置地進行全面綠化或硬化,營造優美整潔的村居環境。

(六)加大監管力度,保障環境安全。在農村環保工作中,環保、水務、國土、衞生、農業、林業等各職能部門要以保障環境安全、維護羣眾環境權益為目的,充分行使執法職能,認真履行督促職責,嚴肅查處有關違法行為。要加強對礦產、旅遊等資源開發活動的監管,努力遏制新的人為生態破壞。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自然保護區和基本農田等重點區域的環境監測。努力實現由注重末端治理向注重從源頭抓起、由控制工業污染為主向控制工業和生活污染並重、兼顧農業污染控制轉變,加強對農村工業企業的監督管理,嚴格執行企業污染物達標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防治農村地區工業污染,並採取切實有效措施防止工業污染向農業轉移、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要對不能達標排放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實行限期治理等措施,下大氣力保護好農村的自然生態環境。

(七)加強法制建設,促進依法治理。現行的《環境保護法》制定較早,其規定雖然適用於農村環境的污染治理,但不夠具體,針對性不強,其側重點是工業污染控制和城市環境保護,對農村環保相對薄弱。為保證環保法律的有效實施,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農村環保事業協調一致的發展,完善農村環保的政策、法規、標準體系,十分必要。因此,有關方面要研究制定村鎮污水、垃圾處理及設施建設的政策、標準和規範,逐步建立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的投入和運行機制。加快制定農村環境質量、人體健康危害等相關監測、評價標準和方法。抓緊研究擬訂有關土壤污染防治、面源污染防治、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農村生態保護等方面的法規規章。在目前情況下,我市可考慮制定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法規或者規章,以確立“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利用誰補償”原則。制定鄉鎮生活垃圾處理方面的規章制度,以明確村民、村委會、鄉鎮管理部門在垃圾的清運、收集、貯存、處置過程中的責任和分工,使農村環保工作規範化、制度化。

【第15篇】關於農村環境調查報告模板

農村環境問題是大家都關心的,下面小編整理了關於農村環境調查報告模板,歡迎閲讀!

關於農村環境調查報告模板

前言:我國在城市環境日益改善的同時,農村污染問題卻越來越嚴重。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農村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是我國走向繁榮富強的關鍵所在。但是由於經濟發展和各種人為因素以及自然的損毀退化,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已經成為制約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因素。

環境現狀分析:

通過西湖村的環境調查以及其他農村的環境調查資料顯示,大致可以分析得到農村的污染現狀:

1、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不得當。隨着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現代化的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蔓延到農村,各種生產、生活垃圾也快速出現。在街道上,垃圾堆隨處可見。有塑料泡沫、塑料袋、碎玻璃、爛酒瓶等,不僅影響農業生產,還成為疾病的傳染源,危及人體健康,破壞人們的生存環境。還有一些牲畜的放養造成了村中道路環境較差。

2、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低。農村的生活污水處於無序排放的狀態。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都是順着自制的排水溝流到田地裏。在生產力水平較低的時期,農村生活污水成分簡單,可以自然降解。但是隨着我國農村的城鎮化不斷髮展,生活污水的成分不再簡單,加上農民對環保意識的欠缺,同時也受目前經濟發展水平限制,造成城鎮生活環境的污染程度不斷加深。據村名告知,在許鵬村的唯一的一個池塘曾經十分清澈,池內常常養有不少魚類等水生生物,而現在,由於水污染導致,池塘發臭,池內生物腐敗。

3、土地污染日趨嚴重。在農村,由於缺乏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和公眾環境意識,不是靠改良種苗提高抗病能力來提高產量,而是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遇到雨水沖刷,化肥農藥便滲入地下或流入河流。農用化學品的過量使用,不僅導致農田土壤污染,造成土壤板結、肥力下降。同時,還通過農田徑流造成了對水體的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氣污染,並威脅到農村人口的健康。

4、空氣污染日趨嚴重。在農村,特別是在農耕時節,大面積的焚燒作物,屢見不鮮,直接導致了空氣污染嚴重。除此之外,工業污染也會導致空氣質量下降。

農村污染原因分析:

目前的農村環境污染的現狀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經過分析,造成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有以下幾點:

1、部分農村居民的環境意識不高。長期以來,農村生產技術落後,信息資源匱乏,科學文化素質不高,農民養成了許多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的不良生產、生活習慣,譬如缺少科學種田的指導,濫用化肥和農藥;衞生條件差,垃圾隨處扔等等。環境意識的淡薄使農民養成了不注重環保的生產及生活習慣。

2、農村環境治理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在目前我國的發展形勢下,針對城市的環境治理資金尚且不足,更不用説廣大的農村了。環保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環保隊伍自身建設跟上形勢需要,環保機構設置滯後,缺乏有效的手段解決環境污染問題,許多改善環境質量的措施得不到落實

3、農村環境監管力量過於薄弱。國家環境保護的重點都在於城市的污染問題,而農村污染問題則長期沒有受到重視。環保政策、環保機構、環保人員以及環保基礎設施均供給不足,雖然現在許多地方鄉鎮一級政府也建立了環保機構,設立分管領導,但是多屬空架子,基本沒有認真履行環保職責。

4、城市化進程中, 城市的高污染企業想農村轉移。例如在西湖村周圍的化工廠,濃煙四起,給村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農村環境污染改善方案:

對造成農村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要徹底解決農村環境問題,我們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着手工作:

1、大力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薄弱及參與環境保護的消極性是我國農村環境治理的難度所在,所以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環境保護與治理,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務之急。應當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和普及農村環境保護知識,提高農民羣眾的環保意識,調動農民羣眾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積極向農民推廣先進農業技術,解決好農村產業佈局不合理的問題。農民的許多不夠環保的生產習慣多緣於落後的生產技術,應加大政府對農村事業的投入,多向農民宣傳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農村環境治理工作是一項工作難度大、資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應成立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全面協調各方面工作。只有基層人員的各項素質提高了,農村的環保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實處,目標也才能儘早的實現。

3、加強領導,保證隊伍的清正廉潔,營造農村環境保護濃厚氛圍。政府應高度重視環境治理工作,努力做到各項活動負責到人,建立長效保潔隊伍。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農村現代化進程的今天,不能重蹈工業化“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要儘量避免因為環境問題而阻礙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如果不重視農村環境問題,勢必會出現農村環境污染規模和影響的不斷擴大,進而最終影響到城市,這不符合“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目標。如果上述各項措施能夠切實落實到位,農村的樹才能更多、更綠,水才能更清,天才能更藍,農村的生態和生活環境才能有明顯的改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會更快、更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n3nlp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