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大學生該如何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精品多篇)

大學生該如何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精品多篇)

大學生該如何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精品多篇)

淺談如何培養創新思維 篇一

培養創新思維,適應時代發展

——淺談如何培養創新思維

當今時代飛速發展,科技更新換代的速度日益加快,創新思維儼然成為當下高素質人才必備的思維品質。創新思維是指以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這種思維能突破常規思維的界限,以超常規甚至反常規的方法、視角去思考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從而產生新穎的、獨到的、有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沒有創新就沒有創新活動,創新思維活動是人的創新活動的核心和靈魂。創新能力的培養,根本上是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創新思維就是和別人看同樣的東西卻能想出不同的事情”,創新 = 新穎 + 有價值,創新既不是刻板意義上的拋開舊的,創造新的,也不是無意義地改造,而是對原有事物的功能和用途進行提高,升級,使其對社會有價值,才算的上是有實際意義的創新。創新思維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後天的鍛鍊,把創新思維變成一種習慣,將創新融入日常生活。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創新思維呢?首先,我們要突破心智枷鎖,打破定勢思維,培養創新思維。國外某研究表明,兒童的創造力最強,而隨着年齡的增長,人的創造力卻在不斷減退。循規蹈矩的生活經驗,略顯刻板的應試教育是我們容易形成定勢思維。當我們陷入心智枷鎖、定勢思維時,我們應該學會運用逆向思維、側向思維來開拓思考方向,從目的逆向推演出開始的方法可以打破定勢思維,讓我們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而且,我們還可以靈活運用學到的方法,比如由奧斯本提出的“頭腦風暴法”,用集體的智慧發散思維激發創意;“智慧牆法”,大家匿名,獨立地寫下自己的想法,然後收集,整理後貼到牆上,最後大家再交流討論,以此避免不同想法之間的影響。還有東尼·博贊在二十世紀提出的思維導圖法,確定一箇中心然後再發散到各個方面,打破定勢,創新思維。思考角度方面,我們要學會軟性思考,找不同之物的相似點或用“假如”思考,可以運用形象思維,保留本質的現象,集中並強化;運用類比思維,根據兩個相類似的事物的對比,以此從某一事物的已知特徵來推測另一事物的相應特徵;運用直覺思維,依據內因的感知迅速對問題答案進行判斷、猜想、設想;運用隱喻思維,根據本文化帶含義對目標事物運用通感式的方法進行生動形象地聯想到其他事物。

其次,我們要學習創新思維方式。由於受教育和既往經驗的影響,我們的思維接近於線性思維,把認識停留在對事物的抽象而不是事物本質的抽象。為了豐富、強化我們的思維模式以陪養創新思維,我們可以培養批判思維。要創新就要敢於挑戰過去的權威,通過批判來剔除錯誤、片面的的認知,以此完善已有的事物、知識。但是批判思維不等於辯論思維、詭辯思維,切勿斷章取義,偷換概念,避免思維的對立。批判思維基於邏輯和理性進行正確推理,適用於創新的實踐。鑑於批判思維容易陷於對立,運用平行思維則能填補這個缺點,所有人向同一個方向思考,以此避免思維對立。其中經典的方法有愛德華博士發明的六頂思考帽法。可以與之一同運用的還有包容性思維,其並不是崇尚中庸之道,而是對不同甚至對立的觀點,理論,方法,思路進行整合,以此激發創新思維。但是無論是批判還是包容,無論是從肯定出發還是從否定出發,我們都要主張理性分析,講求證據,從辯證的角度看待問題。

最後,從我們自己,作為一名大學生的角度出發,從我們的日常生活的角度出發,我們要重視創新思維對我們日常生活,對社會生活的意義,有意識地去培養自身的創新思維。首先,我們有時要逃離虛擬的網絡世界,多觀察生活中身邊的事物的,分析細節與本質,養成敏鋭的觀察能力,依此發掘生活中可創新的靈感,並不斷嘗試,而不是光想不做。其次,我們要培養足夠的自信心,創新的第一步是自信,我們要敢於去想象,敢於去實踐,要有自身主導的信心,不要輕易地被別人的觀點影響,被別人的質疑打倒。再者,我們要敢於嘗試,敢於冒險,不畏懼失敗,有些領域的創新並沒有先例可循,失敗是常事,敢於面對失敗,積累經驗,走向正確的方向,進行偉大的創新。最後,創新並不是閉門造車,不是靠自己主觀臆斷就瞎編亂造,只有在社會實踐、實際操作和經歷中,創新思維的方法才能得到運用,創新思維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總而言之,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創新思維尤為重要,培養創新思維是我們適應時代之必需,學起來,思考起來,一起頭腦風暴,一起創新吧!

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 篇二

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高等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即創新思維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已經把創新教育納入高等教育的重要日程。教育過程中創造性思維是指人腦對客觀事物進行有價值的求 新探索獲得獨創結果的思維過程,是人們運用新穎、獨特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它是思維的高級形式。 方案一: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方法和途徑

1、優化課程體系設置

研究表明,人的創新能力來源於創新思維,而創新思維是建立在合理的知識結構之上的。因此,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必須通過優化課程體系,使大學生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目前,優化課程體系的核心是實行課程綜合化。一是加強基礎課程的授課,基礎課程又稱核心課程,主要是根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必須具備的素質標準,制定旨在使學生獲得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的課程。二是注重文理滲透,要求理工科學生在人文科學領域有一定的基礎知識,文科類學生也應在計算機應用等自然科學領域有一定的瞭解,以提高大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質和創新素質。另外,高校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還應該多渠道優化課程體系,如縮減課內總學時,增加選修課程比例,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寬鬆的環境;實行彈性學分制、主輔修制,跨系、校選課等,促進學生專業知識由單一型向交叉型轉變;積極進行教材改革,更新課程內容,儘可能地吸收現代科學技術的新內容、新成果、新思想和新信息。

2、改革課堂教學方法

應該説,課堂教學仍是目前我國高等教學的主要形式,而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着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因此,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從改革教學方法切入。首先,要改革課堂講授方法。積極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問題式和研究式教育教學方法,讓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提問,並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點撥以及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大學生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為優化課堂教學,可採用四種做法:一是“三個講”的方法,即在教學內容上強調一個“用”字,在教學方法上體現一個“活”字,在教學手段上追求一個“新”字;三是“三個運用”的方法,即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運用討論式教學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提高綜合素質,運用自學式教學法伸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所有這些措施,會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在學習內容上主動深入下去,培養他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以達到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

3、改革實踐教學方法

針對當前高校實踐教學時間和空間不足且多強調理論性、結構化的現狀,實驗教學應減少驗證性、演示性實驗,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實驗,緊密結合實際,組織學生進行“真刀真槍”的畢業設計和畢業實習。同時,還應鼓勵學生通過參觀訪問、社會考察、諮詢服務、科技開發、勤工助學等多種形式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於社會實踐,提高自身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4、建立科技導師制,把大學生科技創新納入規範化管理的軌道

為了使學生的創新活動能常年開展下去,可以制定鼓勵學生創新的若干規定,實行學生科研項目立項,選拔理論基礎紮實、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組織課題小組,並配備指導教師。課題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做好選題和立項申請工作,對正式批准立項課題,撥給一定課題啟動經費,為學生科研活動的開展提供資金保證。同時規定每位教師每年必須指導一定數量的學生參加各種創新活動,給予教師一定的指導津貼,同時將其與教師的職稱晉升等掛鈎。這樣一方面會調動大學生在校期間參與科研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參加各種科技創新大賽,讓他們體會其中的挑戰性和成就感,另一方面還可以督促專業教師廣泛參與指導學生創新活動,這對於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將是一條行之有效的辦法。我校這幾年就一直在積極探索並實行科技導師制,由一名副校長牽頭並任校科技導師制組長,各學院專門黨總支書記、一名副院長負責本學院的科技導師活動,具體由校團委、各二級學院團總支負責實施,廣泛動員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學生科技競賽,如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已將教師參與指導學生科技競賽的成績與其職稱晉升掛鈎。

5、建設創新實踐實驗室,為大學生開闢技術創新平台

科研能力來自於科研實踐,通過專門性的科研實踐活動,有助於學生理解、鞏固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內在的科研創新能力。科研實踐是科研工作的基礎,是科研工作的基本手段,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必須加強科研實踐環節。因此,學校應該在科研基地上做文章,通過開發現有實驗室,為申請科研課題的學生提供專門實驗室並幫助學生學會借鑑教師課題研究等方法,這些都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充分利用各類課程實習、設計等機會,進行課題研究;還可通過舉辦科技創新大賽等活動激發學生參加科研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6、建立和完善創新能力評價體系,將其納入學生綜合測評

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是指大學生在學習、工作中表現出來的創造、發明素養,完成實踐教學環節學習任務,從參加社會實踐、社會活動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生產、技術等方面實際問題的能力。探索並建立一整套評價學生創新能力的體系,也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方法,主要包括學生社會實踐能力評價方法和學生創新能力測評方法,將學生社會實踐和科研創新成績計入學生總學分,這些措施的實施將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培養其創新精神。 方案二

(一) 在大學課堂教學中要始終貫穿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創設有利於創造性發揮的環境

傳統的教學理念是以“教師、書本、課堂”三中心為特點的,而現代的教學理念則是以“學生、經驗、活動”為中心的,以學生的主動學為主。將握有教育主動權的教師看成學習環境的創意者、策劃者、和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及“學習者共同體”內的“高級夥伴”,不再把學生年曆成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及權威的盲目信奉者。我們一直強調的啟發性教學、討論式教學、案例教學等教學方式,這些與創新思維的培養的要求是一致的。

當然,課堂教學還要營造濃烈的創新氛圍。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創造教育的實施者。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教師應為學生創造一個能支持或高度容忍標新立異和偏離常規者的環境讓學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善於提出問題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尋求正確答案;要鼓勵學生質疑爭辯,自由討論;要指導學生掌握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方法。教師應當遵守並用以鼓勵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五條原則是:(1)尊重與眾不同的疑問;(2)尊重與眾不同的觀念;(3)向學生證明他們的觀念是有價值的;(4)給以不計其數的學習機會;(5)使評價與前因後果聯繫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的認知功能和情感功能都得到充分的發揮,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二)善於運用培養創新思維的訓練方法

在創新思維的培養方面影響較大的有頭腦風暴法和弋登技術。

1、“頭腦風暴法”是奧斯本(Osburn)於1957年提出來的,其方法是在課堂上集體解決問題。其基本原則是:在集體解決問題的課堂上,暫緩做出評價以便於學生踴躍發言。教學活動要遵守以下規則:(1)暫緩評價;(2)鼓勵提出各種改進意見或補充意見;(3)鼓勵各種想法,多多益善;(4)追求與眾不同的、關係不密切的、甚至離題的想法。例如教師在課堂上提出一個問題:假設你是一間飯店的部門經理,接到客人投訴説服務員一問三不知,應如何處理?在班上挑選5到10個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教師不作評價,只是作為一個主持人的角色。為了便於主持人啟發大家思考,防止冷場,可先將啟發性問題排列成表,在討論中使用。

2、弋登技術是美國學者弋登(Gordon)於1961年提出的,這是一種與頭腦風暴不同的培養創新能力的技術,主持人只提出一個抽象的問題。例如,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如何存放東西?”,之後縮小問題範圍,提出“要存放的東西很大”,然後,進一步縮小範圍,提出“東西不能折起來,也不能切斷”。

上述訓練方法的指導思想是將創造性當作游泳或射擊一樣的技能,可以通過直接訓練獲得和提高。大學生創造性的提高是知識、技能和策略幾方面同時發展的結果。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最好場合和手段應該而且可以是日常教學活動。

(三)將課外實踐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是鍛鍊學生創新思維的平台

實踐教學最能體現現代教學“三中心”的理念,它包括了實驗、實習作業、社會實踐等形式,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創新思維,並且不以結果的成敗作為評價學生學習能力的標準,而是要看其創新的成分以及創新應用的可能性。

例如在旅遊電子商務教學中,要求學生上網搜索廣州市的五星級酒店的資料。但是網上的資料並不全面,在這個作業中,要求學生不僅僅只是收集資料,而是要學會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對資料進行篩選、分析、綜合。並且組織學生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

(四)對學生的考核手段要體現創新思維

大學課堂盛行以分數為代表的評價,缺乏對主體的附加值評價。對學生的評價往往不顧學生的智力、成長經歷、學生準備的各不相同,僅用學生所得的考試分數來證明學生真實的努力程度和智力水平。以前對學生的考核過分注重對學生知識掌握的考核,輕視甚至遠離對學生創新思維的考核。在大學課堂上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生、研究,發揮首創精神,實現自我反饋。學習者每一次實現對原有認知結構的改造與重組,也就是完成了一次自我的肯定、否定、再否定的辯證評價過程。價值附加評價是通過關注學生的絕對發展,即學生的現有表現與原先表現相比得出的發展進行評價的,因此不同於以往的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其核心就是關注學生個體,注重學生的絕對成就,儘量避免因為相對或者橫向比較帶給學生的傷害,儘量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發展適合於自己的創新思維。

在考核這個重要環節中,在考核構成、考核形式、考題設計和考核評定方面都應體現創新思維。(1)在考核構成上,可以採用結構分,將學生平時創新思維的良好表現計入考核總成績中;(2)在考核形式上,筆試、面試、實驗、設計等多種形式並用;(3)在考題設計上,要包含鼓勵學生應用創新思維作答的題型,如無固定答案的開放性題目、僅劃定範圍的自設性題目;(4)在考核評定上,要向良好創新解答傾斜。 (5)開展個性化實踐教學活動

個性化實踐教學有助於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鑽研精神。根據大學生的興趣、特長、專業特點和不同的要求來安排實驗項目和實踐教學內容,學生本人可以自行選擇實驗項目、設計方案、完成實驗報告。在此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啟發式教學,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新,強化他們的自學能力,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知識既是前人經驗的總結,又是今人創新的成果,而學習既是對現有知識的理解和傳承,又是對新領域的探索和發現。知識不等於智力和能力,只有在大腦中加工並經過思維的昇華,才能形成智慧和能力。

總而言之,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需要教師在樹立創新教育意識的同時充分發揮好引導作用。

大學生創新意識與思維訓練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篇三

大學生創新意識與思維訓練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摘 要:大學生創新能力不足已成為社會的熱點話題,而大學生創新活動的出現正是對該問題的具體舉措。其一方面可以緩解目前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問題,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的調動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的積極性。本文分析了大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受限的原因。通過對具體改革內容的分析,對改革目標的研究,從中得出了教學方面如何科學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訓練模式方面如何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能力;考核方面如何檢驗大學生創新能力三大關鍵問題。針對以上關鍵問題,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方案及實施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意識思維訓練模式;受限因素;改革內容;關鍵問題;實施方案

一、引言

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11〕6號)和《教育部關於批准實施“十二五”期間“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2012年建設項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號),教育部決定在“十二五”期間實施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1]。

自1999年以來,經過十三年的擴招,我國高校工科專業在校本科生已經突破700萬大關,在數量上居世界首位,相當於一個小型國家的總人口量[2]。對於現階段我國國情而言,雖然本科生數量較多,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國大學生創新能力也與此同時達到了世界前列先進水平。反而數量與創新質量的不協調反映了我國大學生創新能力教育的缺陷。正如現在很多複雜工程問題技術創新大多數來自於國外發達國家。

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目前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很多隻是停留在理論階段,對於剛剛走向工作崗位的畢業生,在面臨實際複雜工程情況,大多數往往是束手無策甚至於在經過多年培訓工程實踐後仍不具備該能力。而西方相同層次水平大學生處理這種情況則是顯得更加的具有創新意識。

據統計,我國高校工科專業在讀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約為10:1,但我國高校創新的主體人員卻集中在佔高校人數比例相對較低的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高校教師中[3]。從以上數字的極大反差不難看出,目前我國高校科研創新能力絕大部分來自於高學歷研究者,這也進一步説明本科生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而另一方面也説明了若能有效的提高本科生創新能力,我國的科研創新水平、工程技術領域的發展將會進入更高層次。

作為工科專業的一個重要分支,土木工程專業具有很強的工程背景和實踐性,其學科內容不僅包括人類對自然現象和自然規律的認識和總結,而且包括解決工程問題的方法論[4]。隨着我國對基礎建設力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超級工程不斷出現,與此同時更加複雜的工程問題也不斷湧現。而這也更加充分反映了工科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迫切性。

近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是我國土建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後備力量,在新的形勢下,一個合格的土木工程師應具備以下能力[5-6]:能正確判斷和解決土木工程中的各種複雜的實際問題;具備較強的交流溝通能力、合作精神以及一定的領導能力;能勝任跨學科、跨專業的合作;具有終身學習和保持科學創新思維的能力與習慣;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勝任複雜多變的職業崗位。這也就意味着作為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既要懂得多,又要在該基礎上有創新能力。作為一名合格的工程師應當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應在本領域不斷創新、不斷突破難關。

二、大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受限的三大原因

(一)本科固有教學模式的限制

對於大多數高校而言,都只是停留在傳統意義上的灌輸教學,不能充分的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更多的是停留在接受層次,不能進一步思考,只會源源不斷的接收新知識,並不能夠及時理解創新。這也導致了很多學生在面臨課本知識以外的實際工程問題不具備創新意識,不知所措。

(二)應試教育的固定思維

學生經過了大量的考試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考試方法,很多選擇的是記錄筆記並儘量記住其中的所有內容。這是實行應試教育的一大弊端,其充分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隨着考試的逐步增加思維不斷被應試教育所吞噬,這樣即使在最後考試中能獲得滿意的分數,但在面臨實際問題時往往是隻會墨守成規不懂得創新變通。作為當代大學生,其具備的不僅僅的取得高分能力,應當包含以下四個方面,如圖1所示。

(三)大學生不具備自學意識

多數大學生對於創新有着濃厚的興趣,但並不具備創新的基礎。對於創新的實現必須以一定的基礎知識作為支撐。但多數學生對基礎並不重視,遇到不懂的問題不願向師長請教,久而久之基礎也就潰散了。再者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不夠靈活,片面的看待吸收,不能夠自主地將基礎知識聯繫理解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也導致了能力的不足。以某本科院校為例,其本科生自學能力現狀調查情況如表1所示。

(四)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的意義

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旨在促進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各大高校應該充分號召學生參與科研技術創新等活動,以達到完善自身綜合素質,提高動手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為了號召黨和國家的發展戰略要求,土木工程行業人才培養者應當根據時代發展實時調整大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思維訓練培養模式,即時訂立相應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一批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較強的本科生。從而為我國土建行業注入有活力的血液,使得土建行業蓬勃發展;為土建行業人才的進一步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具體改革內容

(一)教師分配改革在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培養過程中的變化

在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教師對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起着重要作用。對於缺乏創新行的教師隊伍難以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對於長期的高校教學,模式單一,不太注重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更多的是完成教學課時任務,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思維。教師是學生的行業靈魂指導,?τ諭聊竟こ絛幸刀?言,在師資引進方面應當吸收經歷過設計、施工、監理以及創新經驗的工作,因為這樣學生才能夠充分接收更多的前沿課題以及更多的工程經驗,一定程度上能引導學生向行業創新方向發展。師資力量應當充分分配與各個年級,適應不同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性格特點,應當使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擔任低年級本科生的專業課程授課,在行業入門時由豐富經驗教師領入將會進一步激發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潛在的研究興趣,同時在思想上也可以使得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大學生創新能力檢驗體系及課程改革

就目前而言,我國多數高校實行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制度以及素質學分制。對於這一舉措,我國應當進一步完善該部分體制改革,充分突出綜合能力評價,從而增加檢驗的全面性。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應充分重視以下幾點,在課程內容方面,應當注重及時更新內容,不斷更新,使學生及時跟上時代步伐,體現課程前沿性,新穎性,向世界先進行業水平教學看齊;以及教學課程設置應當充分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以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實現個性化培養多元化發展,以達到創新能力的進一步激發。

(二)大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訓練實踐方面變動

對於學生而言,實踐出真知。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及時發現自我問題以及充分鍛鍊自身動手能力。實踐教學過程中以激發學生的實踐興趣因材施教,積極引導學生實踐以便體會實踐工程中的快樂及成就感。不應因學生個體差異歧視部分學生,充分樹立學生自信使其積極完成實踐環節,鼓起學生參與實踐過程的熱情,使其對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的燃起渴望。

土木工程專業具有三大基本屬性:實踐性、創新性和創造性。因此土木工程專業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應用型、複合型和創新型的人才。社會和市場要求高校培養出來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不僅要具備紮實的理論功底,更需要豐富的實踐應用經驗,實踐出真知,只有通過實踐,才能使本科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得到不斷鍛鍊和提高。但是,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的理論課和實踐課的設置比例都大於4:1,而在發達國家此比例接近為1:1。一些高校長期推行的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培養模式嚴重降低了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培養質量,使得很多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生普遍缺乏實踐意識和實踐經驗,導致人才市場對於畢業生的認可度普遍低下,限制了學生的發展。而這也正是因為在實踐過程中師資力量跟不上以及固定的思維培養模式所限。

高校培養目的本應是培養創新性人才,本科生相對於高學歷學者所具有的優點在於其思想活躍,想法獨特,對於新環境、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故對於本科生而言,提早實行本科生選擇導師的制度是有必要的。發達國家的經驗已經證明,導師是學生科研創新的助跑者,也是學生科研創新的引路人。

四、改革目標

本申請項目擬結合申請者多年從事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指導經驗以及專業教學的工作體會,調查分析制約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創新能力的主要問題,試圖從師資分配改革、考核體系及其課程設置改革以及實踐環節改革等方面嘗試並研究出更適應當代大學生的培養體系,進一步提高土木工程及相關領域學生自主創新意識,對行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五、擬解決的的關鍵問題

(一)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及創新思維構建,建立大學生創新能力考核系統

自主創新意識進而創新思維是發展創新能力的前提,在高校培養模式中,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於教師應當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及時關注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引導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科研內容,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及課堂內外鼓勵學生敢於質疑已有知識,提出自我看法獨立思考,積極探索新知識。

(二)訓練模式方面如何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

國家大學生創新性試驗計劃項目應當在高校中普遍推行並充分結合土木工程專業特色對本科生進行科研訓練。在此基礎上可進一步積極調動學生創新意識性,在平時生活學習過程中善於發現科研點,通過自身學習探索結合教師指導完成項目訓練,積極開發自我創新潛力。這些由學生自主選題的創新項目為廣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想空間。而其主旨同樣也是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並非結果。而重點應當放在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與老師的想法交流,動手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的提高。

(三)構建實踐教學新體系,突出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

對於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來説,實踐環節的改革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實踐環節能充分考察學生在本科學習期間的理論知識儲備、理論知識綜合應用、分析問題能力以及個人創新能力,也是衡量專業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

實踐環節的改革比較複雜,具體實施時,需要結合學生個人的專業特長和志趣愛好,選擇最合適的實踐方式。由於實踐環節具體實施方式多樣,實施效果評價和考核標準亦難以統一界定,如何結合不同的實踐方式和實踐效果給出合適的改革建議和具體措施是本申請項目擬解決的第三個關鍵問題。

六、實施方案及實施方法

(一)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現狀調查分析

大四本科生已經經過三年的系統學習及相關實踐,完整的接收了大學本科階段的實施任務,對於本行業的瞭解以及自我的定位大於低年級學生。故對鄭州大學生土木工程以及其他相鄰領域工科學生進行隨機調查,對於這部分學生調查可以更加貼合問題提高調查結果的可靠度。

本次調查採用的是問卷調查和互相交談隨機結合的調查模式。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本專業大四本科生個人定位、科研興趣方向、自我創新能力打分、對目前我校大學生培養模式的看法以及對改革方向的建議。

(二)考核方面如何檢驗土木工程大學生創新能力

目前我校對於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考核層面還未建立考核體系,現有的學分制和考試模式不能反應大學生創新能力,如何建立有效的大學生創新能力考核體系格外重要。對於現有的評優評先制度應當將創新能力作為一部分考察因素;對於現有的考試製度也應當進行一定改革突出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創新性認識;對於現有的課程設置應當適度增加一定學科外課程。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學生創新意識。

(三)教學方面如何科學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

高校應當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其更好地為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服務。學校應當充分調研行業領域,向行業工作人員交流學習並記錄其存在的實際工程複雜案例以及突發情況,並建立相應的全新評價體系,完善管理制度對在校學生進行實際情況處理模擬評分。並應當針對各年級學生特點循序漸進,逐步引導學生積極調動其創新能力積極性。在課程之外還應當結合學科競賽以及各類創新活動設置相應的科研項目創新基金,對於大學生的創新想法給予一定的技術資金支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研科技創新,以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四)以學科競賽推動培?B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提高

對於國家省級以及學校組織的競賽,學校以及老師應充分調動廣大學生積極性。參加競賽不僅可以讓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知識不足,更可以充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競賽中學會新知識增加自己的能力更是對創新能力的一種鋪墊,學校和領導應當充分注重從中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對於學科競賽可以採用不同年級學生組隊形式完成,並建立相應的教師指導工作制度。在項目完成過程成果進行評比獎勵優秀團隊,促使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以及創新能力。學科競賽項目流程圖如圖2所示。

七、結論

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旨在促進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對於所有年級本科生都應調動其積極性並鼓勵其參與儘可能多的創新活動實施過程。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生培養模式應當適應國家發展戰略要求以及新時代要求,這樣才能培養出高創新意識、高創新能力的綜合素質人才,在面對各種複雜工程狀況都能夠得心應手,很好的解決各種突發問題。故大學生創新意識與思維訓練培養對於我國的土木建築行業持續發展以及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於做好“本科教學工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新華網。2012年03月12日

[2]朱嫻,吳澗。研究教學型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訓練現狀與對策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2, (5):108-112.

[3]趙彤淵,蔡敦波,魯統偉。工科類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探索及實踐[J]。河南科技,2012, (7):42-43.

[4]趙軍,張猛,王建強等。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法的研究與探索[J]。高等建築教育,2010,19(2):140-144.

[5]魏新江,張世民。土木工程本科教育改革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S):4-6.

[6]付華。論土木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幾個問題[J]。大學教育,2013,24:62-63.

大學生創新思維 篇四

大學生創新思維

一、目錄:

摘要

關鍵字

正文

1、什麼是大學生的創新?

2、大學生應該如何在生活中培養創新精神?

3、學校與社會如何幫助大學生創新?

參考文獻

二、摘要

創新是人類的希望,民族的希望。從鑽木取火到蒸汽機的發明,從烽火台的狼煙到現代互聯網技術,一部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斷超越、不斷創新的歷史。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也是一個人在工作乃至事業上永葆生機和活力的源泉。

實踐告訴我們:在學習上,創新思維就是腦子靈;在工作上,創新思維就是辦法多;在事業上,創新思維就是思路寬;在修養上,創新思維就是形象好。

三、關鍵字

創新思維自主創業

四、正文

1、什麼是大學生的創新?

a)創新思維的特徵和本質

創新思維是一個相對性的概念,是相對於常規的思維而言的一種思維方式。一般認為,創新思維是指在創新過程中發揮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維活動的總稱。創新思維,作為一種特殊的思維活動,除了具有一般思維所具有的特點外,還具有自己的特點,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歸納了創新思維的特點。筆者認為:創新思維的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新穎性:創新思維實乃一種超常規的思維方法,求新、求異是它的一大特點。對事物的認識不停留在原有的認識範疇而是進行重新認識,一般會產生新的見解、新的發明和新的突破,得出前所未有的成果。二是獨特性:創新思維的獨特性在於它能獨具卓識,敢於對人們司空見慣或完美無缺的事物提出懷疑,勇於向舊的傳統和習慣開戰,也能夠主動否定自己,打破自我的框框。在思路的選擇上,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維的結論上,具有“ 前無古人”的獨到之處,具有一定範圍內的首創性和開拓性。三是多向性:創新思維的多向性體現在它善於從不同角度想問題,在一個問題面前能儘量提出多種設想、多種方案,以擴大選擇餘地,能靈活地變換影響事物質和量的某種因素,從而產生新的思路。思維在一個地方受到阻礙時,能馬上轉到另一個方向,能用心尋找最優答案。保證問題的最佳解決。

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是人們完成創造活動的基礎,包括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創新意識是指具有為人類的文明與進步做出貢獻的遠大理想,為科學與技術事業的發展而獻身的高尚精神以及進行創造發明的強烈願望;創新能力則是指

具有把上述理想、精神、願望轉化為有價值的、前所未有的精神產品或物質產品的實踐能力。培養創新人才的核心是培養創造性思維。

b)大學生培養創造性思維的特點

獨立性思維。我國現行的培養模式從思維的培養方面,只要求按教師和書本的導向去記憶和容納知識,既缺少創造性思維的要求和壓力,也缺少相應的訓練,因此創造心理逐漸淡化,養成了依賴思維心理。基於此,培養獨立思維的心理對一個人來説是當務之急。培養獨立性思維品質,應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強化學生的大膽而合理地懷疑意識、增加其不盲從於大多數的抗壓心理意識及培養不斷否定自己的健康心理意識。

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即求異思維,是一種從不同途徑、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種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維過程。發散性思維品質的培養應循序漸進着力於流暢性、變通性和新穎性三個層次的培養。

想象力。想象是創造心理活動的起點和必經過程,培養人的想象力是完善其創造心理品質的重要環節,想象力對於創造的作用,正如哲學家康德所説:“想象力是一股強大的創造力量,它能夠從實際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創造出第二自然”。想象力的培養應落實在保持和發展好奇心、拓寬知識面兩個方面。

2、大學生應該如何在生活中培養創新精神?

大學生要了解自身的特點,包括優點和缺點。大學生創新的優勢在於總體素質較高,理論知識豐富,善於接受新事物,能夠抓住變化的趨勢。劣勢則是經驗非常不足,而且創新多憑一時激情,較衝動,不夠成熟和系統化,心高氣傲,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

大學生還應該儘早的明確自己的人生方向,這樣才能在大學期間儘可能的學習對將來有用的知識,從事相關領域的研究等。大學時代要會學習,更要學會學以致用才能將所學的各種知識相互連接起來,遷移到未來實際的工作中去。

大學生必須學會自我管理。許多國外的高等學府在教學管理中融入了學生自我管理。這一機制使得學生的自律能力大大提高,並且能夠積極對學習、生活、學生工作甚至學校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思考,努力尋求解決辦法。這會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

3、學校與社會如何幫助大學生創新?

1)高校方面

學校作為向社會輸送人才的主要場所,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上發揮着重要的引導作用。高校應該從教師隊伍和教學體制等方面進行改進。

a)重建評價標準

將學生的發明、製作、設計、論文、着作、競賽等創新成果用學分納入考核標準,是學生創新成果的一種記載方法。目前許多高校在這一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有些學校甚至明確規定修滿創新學分方可畢業,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創造性活動。在創新學分的激勵下,學生會變被動為主動,主動學習、主動研究、主動思考,鼓勵學生向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發展,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培養其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

b)教師引導

教師要擺正自己在教學中的地位,教師和學生是引導和被引導關係。教師在教學中,要了解學生的需要,建立寬鬆的課堂環境,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篩選有用的知識,構建知識的框架、分析知識的正確性,學習並運用知識。這是一項“穿

針引線”的工作,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所要傳授的是一種獲取知識的方法,培養敢於質疑的品質,使學生樂於獨立思考,發現自己的想法。c)課外創新活動

課外創新活動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組成。高校應圍繞如何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組織大學生活動小組,提高教師參與大學生科技活動的積極性。一方面充分利用現有的國際、國內開展的學術討論大會和競賽等;另一方面,開發具有本校特色的綜合競賽,促使各類頂尖人才脱穎而出。

針對經濟、管理類專業,校方可開展案例設計競賽、電子模擬炒股、商務模擬談判、創業設計大賽等有益的課外活動。通過競賽類的項目建立起來的激勵機制,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實踐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去查閲資料,學習如何運用各種軟件,掌握與專業相關的各種知識,以及實際商業活動中的各種慣例、規則、技巧等,甚至可以給學生們一個同外界接觸、建立起廣泛人脈的廣闊舞台。d)提供實踐平台

隨着社會與高校的聯繫日益密切,企業、專業研究機構等與高校的合作不斷加強,這種強調在廣闊的社會環境裏進行具體實踐來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方法也已被逐步接受。學生參與學校與研究機構的項目研究、到院校與企業建立實習基地實習、到公司企業參觀學習等,不僅可以輔助課內教學,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拓展相關學科的知識面,協助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而且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態度作風、人際交往能力,都能起到推動作用。

2)社會方面

國家經濟發展形勢、產業結構、政策導向、對教育的支持程度都會影響到大學生,甚至整個社會的成員的創新素質水平,因此政府在培養大學生創新素質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a)創新型教育的投入

任何改革都需要一定的投入,教學改革也不例外。無論是先進教學實驗設備的添置、項目課題的研究經費還是各類競賽、創新活動開支都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資金作為保障,否則高校是難為無米之炊的。

政府還應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各類創新競賽,獎勵新發明、新創造。建立良好的科研、發明的創新氛圍和用各種激勵方式掀起全民創新的風氣。

b)引導高校進行創新

許多高校存在研究盲目,產學研脱鈎的現象。我國科研成果不少,但科技成果轉化率低,最主要的原因是產學研結合不緊密。高校間研究缺乏交流,導致科研成果重複研究多浪費了許多的資源;而高校研究與企業也缺乏溝通,不瞭解社會到底需要什麼。研究出的科研成果企業不需要,自然就吸引不到資金的投入,最終導致研究更難。

要促進產學研結合,除要求高校與企業建立捆綁結盟制度之外,政府還應當建立戰略上的引導。使高校多從事研究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有貢獻的項目。c)加強對高校的監督管理

國內已經為建設創新型社會做了不少工作,並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不少高校還是安於現狀,不肯做出改革,甚至挪用國家的科研經費大建校園,進行沒有實質意義的攀比。對於這種現象的產生,有部分原因是國家的監管力度不足。政府應嚴格監督高校科研經費的使用情況,並定期從學校科研成果、各類比賽獲獎情

況、硬件軟件設施情況、課程的設置、學生的評價等各個方面來考察學校的推進創新工作。

d)鼓勵大學生創業

首先可以,降低創業門檻。剛畢業或畢業不久的大學生最缺少的就是資金,政府應該在這方面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其次,簡化大學生創業的手續,提供一定幫助。許多大學生由於創業需要的複雜程序而止步,我們認為無論是對大學生還是社會上的其他人,政府都應該簡化手續,縮短辦理一些必要證明的週期,提高部門工作效率,在辦理執照等複雜流程中提供幫助。為大學生創業開通一條綠色通道。再次,可以建立創業園,將有共同理想的大學生集合在一起,將他們的力量集合在一起,引導他們利用自身的、外部的優勢條件去發展,甚至形成產業集羣。

五、參考文獻

a)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探索與實踐——房國志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 2007 第3期 b)關於大學生創新思維素質培養的幾點思考——顏隆忠 《教育探索》 2004 第6期

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模式 篇五

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模式

[摘要] 國家的富強靠創新,民族的興旺靠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高校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搖籃,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每個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須直接面對並且已經直接面對的一個重大課題。考察人類古今中外的創新活動就會發現,沒有創新思維,就沒有創新活動。創新思維活動是人的創新活動的核心和靈魂。換言之,創新思維能力是創新能力的核心和靈魂。創新能力的培養,從根本上是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大學生 創新思維

一、創新思維的特徵和本質

創新思維是一個相對性的概念,是相對於常規的思維而言的一種思維方式。一般認為,創新思維是指在創新過程中發揮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維活動的總稱。創新思維,作為一種特殊的思維活動,除了具有一般思維所具有的特點外,還具有自己的特點,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歸納了創新思維的特點。筆者認為:創新思維的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新穎性:創新思維實乃一種超常規的思維方法,求新、求異是它的一大特點。對事物的認識不停留在原有的認識範疇而是進行重新認識,一般會產生新的見解、新的發明和新的突破,得出前所未有的成果。

二是獨特性:創新思維的獨特性在於它能獨具卓識,敢於對人們司空見慣或完美無缺的事物提出懷疑,勇於向舊的傳統和習慣開戰,也能夠主動否定自己,打破自我的框框。在思路的選擇上,在思考的 1

技巧上,或者在思維的結論上,具有“前無古人”的獨到之處,具有一定範圍內的首創性和開拓性。

三是多向性:創新思維的多向性體現在它善於從不同角度想問題,在一個問題面前能儘量提出多種設想、多種方案,以擴大選擇餘地,能靈活地變換影響事物質和量的某種因素,從而產生新的思路。思維在一個地方受到阻礙時,能馬上轉到另一個方向,能用心尋找最優答案,保證問題的最佳解決。

從本質上説,創新思維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思維方式,它是多種思維方式的綜合運用,也是多種思維方式的互補和有機組合,是一系列獨特的人格特徵,即好奇心、挑戰性、想象力和冒險性,它反映了精神整體結構的獨特性傾向。創新精神是創新性思維與創新精神品質的綜合。創新精神反映了個人的創新特質,同時也成為支配創新實踐的動力因素。

二.創新思維的影響因素

1、創新精神是創新思維產生的前提:創新精神指的是創新主體在對創新認識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創新態度和追求。它是一種精神狀態,是一種非智力因素。創新精神是個體產生創新思維的首要前提。創新精神來自後天的培養與鍛鍊,也受多種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例如:好奇心、求知慾、懷疑精神、興趣、愛好、意志、激情、思維獨立性等。這些因素在促成創新精神產生時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們的相互聯繫,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共同促成創新精神。

2、知識和經驗是創新思維產生的基礎:創新,總而言之,是對

前人工作的一種“否定”和超越,創新思維過程實際上是對已有信息進行再加工的過程。因此,知識和經驗是創新思維產生的基礎,同時也決定創新思維的水平和質量,知識和經驗越豐富,觀察問題越敏鋭,越容易開闢創新思維活動的新領域;知識經驗的層次越高,創新思維的水平和層次也越高。

應該強調的是,知識和經驗有時也會使人們形成思維的慣性,甚至形成一種習慣性思維定勢。從而導致人們思維的教條和僵化,影響限制人們的創新思維,對創新思維的形成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要辯證地認識知識經驗對創新思維的雙重作用,注意弱化習慣性思維定勢的影響。對現有知識經驗批判地繼承,在借鑑中有所突破,有所創新,使現有的知識經驗都能在創新活動中發揮正面的作用。

三.創新思維的培養與訓練

1、積極引導,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意識

1)。明確學習目標,培養創新能力

從學生自身來看,一些學生因為對專業的不瞭解、不感興趣而厭學的現象日益突出,表現在上課不注意聽講甚至經常曠課。因此,積極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顯得尤為重要。大學生要明確學習目標,強化時間觀念,做好學習計劃。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創新性的前提。

2)。轉變學生思維方式,使學生由“被動”變“主動”

學生的思維方式通常是複製性的,即當他們遇到問題時,總是以過去學到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選擇自以為最有希望的解決方法,而排除其他一切方法。這種複製性思維方法會使思想僵化。而運用創新性思維,則可能找到儘可能多的可供選擇的解決方法,即使是在考慮到可能性最大的方法時,也要考慮到可能性最小的方法,關鍵是刻意挖掘所有方法。要幫助學生樹立創新性思維模式,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使他們認識到,教育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具有承前啟後的功能,它擔負着把人類已創新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下一代的任務。其次,教師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把科學家們的思維策略傳授給學生。要讓學生認識到,如果永遠按照慣常的思路去思考,得到的也永遠是慣常的東西,只有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才能最終抓住問題的實質。其三,要把創新精神與科學態度結合起來。不斷創新是一種科學的創新,瞎闖蠻幹是不會成功的。要使學生認識到,創新必須以堅實的科學文化知識為基礎,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創新必須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生產活動中的難點、疑點,就是科研活動的重點;創新要注重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成功的就堅持,失敗的就改進。還要善於集中羣眾的智慧,總結羣眾的經驗,以利於作出科學的決策。

3)。嚴肅校風校紀,完善教育機制

學校作為學生的學習場所,其學習氛圍和環境明顯影響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有效性。營造好的學習風氣和條件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是學校提高辦學質量的基礎。因此,學校應嚴肅校風校紀,創建並完善利於大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教育機制。首先,課程設臵要做到科學、合理;其次,相應保障學生學習渠道的暢通,做到圖書館圖書的及時補充與更新,再次,搭建切實可行的實踐平台,為學生開展創新活動創造條件;最後,建立競爭機制,開展各種競賽,設立獎項,鼓勵創新。

2、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1)。改革實驗模式,突出學生主體

實驗教學是學生在校期間開展科研工作的基礎,在此期間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也能夠調動學生參與科研工作的熱情。

2)。鼓勵學生主持或參與科研項目,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突破“教師中心、教材中心、教堂中心”的局面。讓學生走進實驗室,真正參與科學研究工,強化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

培養高素質的、具有科研創新型人才是當前高校教學改革的目標,也是衡量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有效地推進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適應21世紀高質量人才的有效途徑。高校培養人才應在教育過程中強化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創新所帶來的愉悦,為社會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培養急需的綜合素質高、創新能力強的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的國際化高素質人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n5pjd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