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王安石《春日》賞析【精品多篇】

王安石《春日》賞析【精品多篇】

王安石《春日》賞析【精品多篇】

賞析: 篇一

《春日》這首詩描繪了春天風和日麗、生氣勃勃、百花競豔、萬物更新的美好景象,特別是“萬紫千紅總是春”一句,把春天寫活了,成為膾炙人口的千秋名句。

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遊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瞭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閒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閒識得”是説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説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麼能“等閒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遊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佔。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遊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絃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聖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春日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 篇二

原文

《春日山中對雪有作》

竹樹無聲或有聲,霏霏漠漠散還凝。

嶺梅謝後重粧蕊,巖水鋪來卻結冰。

牢系鹿兒防獵客,滿添茶鼎候吟僧。

好將膏雨同功力,鬆徑莓苔又一層。

翻譯

雪花打在竹叢和樹枝上,不時發出沙沙響聲;濃密的雪片從空中飄落下來,聚集在地面上。

嶺頭的梅花已經凋謝,現在又好像重新開放了;山巖積雪融化後的流水,卻又結成寒冰。

要把馴養的小鹿栓牢,嚴防它們亂跑而被雪天打獵的人捉去;將煮茶的壺水添滿,等候山寺的僧人共同品嚐、吟詩。

可以將春雪同春雨的功勞相比;春雪過後,鬆間小路上的莓苔,將會更加濃密。

註釋

霏霏漠漠:形容雪花密而無聲。

散:飄散,指空中的雪。

凝:凝結、凝聚,指飄落後的雪。

重粧蕊:指雪凝結在花謝後的梅枝上,好像梅花又重新開放了一樣。

巖水:山巖積雪融化後的流水。

鹿兒:馴養的小鹿。

獵客:打獵的人。

鼎:古時一種炊器,多為三足兩耳的青銅製品。

僧:和尚。

雨:滋潤土地的雨水。

功力:功能,功勞。

莓:植物名,果實小,花托球形。

苔:植物名,根、莖、葉的區別不明顯,生在潮濕的地方。

賞析

這首詠雪詩,緊扣詩題中的“春日"、“山中"描繪,點明瞭時間地點與環境狀況,形成了一幅別具特色的山村春雪景圖。

首聯第一句寫春雪落竹叢,“無聲”之中彷彿“有聲",把春雪的那種温柔,纏綿和細密,寫的惟妙惟肖,韻昧很濃。首聯第二句寫春雪的“霏霏漠漠"及其“散”、“凝”的形態,把雪花密而無聲的那種狀態寫的十分逼真,“散”和“凝”這一組反義詞同時加在了雪花的描述上,直接從狀態上突出了雪花“似鬆非鬆,似散非散”的特點,矛盾而又統一,這樣的雪才富有特色。

頷聯,第三句中的“重粧蕊",“粧蕊”本就是用來描寫梅花的,而作者所面對的卻是雪白潔淨的雪花,冬天剛剛過去,梅花早已凋零,而作者在這裏點睛一筆,生動地再現了春雪綴滿枝頭,宛如梅花再放的景象,與“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千古名句有異曲同工之效。第四句中的“卻結冰",寫出了春雪帶來的春寒,連山巖積雪融化後的流水都又重新結冰,作者以寫實的手法再現了當時的天氣狀況,為當時景色的大環境坐下了鋪墊,不得不説,作者在詞語的拿捏,內容的安排方面是下了一番苦工的。

頸聯,第五、六兩句則是平鋪直敍地描寫了春雪中的人事活動:系鹿防獵客、添茶候吟僧。看似普普通通的鄉家活動,卻在這裏賦予了雪景的一種動感,動靜結合,從樸實中見真感情,使整篇詩欣賞起來更富有真實感,同時也增強了詩歌的可讀性,充分體現了山村農家的特點,詩中所描繪的這幅春日雪景也因這生動的農家描寫而顯得更加有生命力。

尾聯寫春雪滋潤萬物的功力可以與春雨相等,給山間鬆徑帶來一片生機。春雨素來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讚美,而此處,作者直抒胸臆,“同功力”三個字將春雪對大地做的貢獻直接提升到了與春雨等價的高度,表達了作者對春雪的無盡喜愛與讚美之情。最後又用了“鬆徑”和“莓苔”兩個意象將春雪所作的貢獻具體化,正是因為春雪的滋潤,這兩種植物才會“又一層”,更加有力地論證了作者的觀點,在此處,也可見作者邏輯之嚴謹,思維之緊密。全詩以寫景為主,雖無華麗之辭藻,卻有真實之感情,形象生動地再現了春雪之後山村所特有的'清新、閒適、淡泊的特色,全詩讀來朗朗上口,讀者細細品味之時,腦袋中就能浮現出那樣一番雪景,雪景無限風光,着實令人神往。

創作背景

詩人身處唐末亂世,王室的生活則越來越奢侈糜。百姓們處在暗無天日、水深火熱的境地。詩人一生過着窮困潦倒的生活,對勞動人民和現實生活有廣泛的接觸。他作此詩,實際上是藉此鄉村美景,反襯亂世不平,從中可以品味出詩人對下層人民的關注和同情。

《春日》翻譯及賞析 篇三

原文:

春日

近現代:蘇曼殊

好花零落雨綿綿,辜負韶光二月天。

知否玉樓春夢醒,有人愁煞柳如煙。

譯文:

好花零落雨綿綿,辜負韶光二月天。

鮮豔的花瓣在綿綿細雨中飄落,它們辜負了這二月春日裏的美好時光。

知否玉樓春夢醒,有人愁煞柳如煙。

知道嗎?在青樓之上醒來,看到這如煙春柳,我便極度憂愁起來。

註釋:

好花零落雨綿綿,辜負韶(sháo)光二月天。

好花零落:暗喻革命情緒正在低落。韶光:即美好時光,暗喻進行革命的良好時機。

知否玉樓春夢醒,有人愁煞(shà)柳如煙。

玉樓:原意為華麗的樓,這裏用來指妓樓。春夢:暗喻對革命勝利的憧憬。有人:此為作者自指。愁煞:即極度憂愁之意。煞,副詞,用在動詞後,表“極度……”之意。

賞析:

詩人在這首詩中感歎時光如梭,看着春雨裏壎落的片片花瓣,心中感悟生命的可貴。前兩句借寫“辜負韶光”以喻錯過革命良機;後兩句以“春夢”來抒發自已的憂慮情緒。此詩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形象鮮明,用語得體。

此詩向友人申述對革命錯過良機的憤懣和憂患情緒,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形象鮮明,用語得體。

前兩句借寫“辜負韶光”以喻錯過革命良機。在作者看來,仲春二月是百花盛開的時節,人們應該充分利用這個時節去賞花,但是自己的朋友卻沒有這樣做,以至錯過時機。到了如今好花零落,霾雨霏霏,要賞花已經來不及。眼前的革命也是這樣,良機錯過,要發動就困難了。

後兩句以“春夢”來抒發自已的憂慮情緒。本來作者是做着“春夢”的,滿以為趁着百花盛開,羣情激昂的機會去進行革命,誰知現在“醒”來,卻發現百花凋殘,羣情低落,雨綿綿,黑暗勢力在鎮壓了。樓前的柳樹雖然未敗,但在霾雨中也顯得朦朦朧朧了。革命的力量遭到黑暗勢力的摧殘而不斷削弱,使作者悲痛欲絕。

《春日》翻譯及賞析 篇四

春日

韶光大半去匆匆,幾許幽情遞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

一窗草憶濂溪老,五畝園思涑水翁。

無賦招魂成獨嘯,且排春句答春工。

古詩簡介

《春日》是吳錫疇所作一首感春傷時的七言律詩。它與作者其他純然讚頌田園之樂的作品頗為不同,它隱曲地透露了哀國的憂思。

翻譯/譯文

人生年華一大半已經匆匆過去了,內心有不少隱祕之情難以表達和傾訴。

燕子在寒食節的雨中飛來飛去,銜泥築巢。我自己卻像那落花之中喝醉了酒的人。

窗外的青草惦記着濂溪老周敦頤,幾畝田園思念着涑水翁司馬光。

我沒有寫招魂賦只能讓屈原去獨自狂嘯了,姑且排上一段春詩來回應春天的造化之功。

註釋

濂溪老:即周敦頤,晚年定居於廬山,世稱濂溪先生。

涑水甕:指司馬光,陝州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

賞析/鑑賞

作者吳錫疇,南宋末年人,死後第三年南宋即滅亡。他刻志於學,慕東漢隱士徐穉、茅容之為人。鹹淳間,南康守葉閶聘他做白鹿洞書院堂長,他不做,以閒居山林為樂。性喜藝蘭,自號“蘭皋子”,因此就用它來命名自己的文集,寓幽獨自芳之意(事見《四庫全書總目》、《休寧縣誌》)。

這首詩的開頭,與宋代許多名家,如蘇軾、秦觀、陳與義等寫《春日》的詩不同,他們都是從寫景入手,而作者卻直抒胸臆:“韶光大半去匆匆,幾許幽情遞不通。”他感歎韶光過得太快,內心有一種鬱結隱密之情難以傾訴。這“幽情”究竟是什麼?從表面看似是傷春,從全詩看它暗含着憂國傷時的隱痛。盛春已經過去了,這大宋朝的國運不也如美好春光一樣一去不復返了麼!故這“幽情”既是傷春,亦是憂國,她渾然一體,隱約朦朧,難以表述,因而使詩人感到鬱悶惆悵。

頷聯緊承首聯之意,寫詩人在春景中所見所感:“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上句寫眼前景,下句抒胸中情。燕子在寒食節的雨中飛來飛去,銜泥築巢,引起詩人無限感慨:燕現時雖未成家,但終有成窩安家之日,而宋朝大勢已去,無法挽回。人在落花時節如“中酒”一樣昏昏沉沉,黯然傷情。這既寫出了梅雨季節身體不適的感受,又寫出了傷時的精神狀態,把生理和心理上萎靡困頓,哀怨憂愁表現得神形兼似,至妙入微!這一聯由於畫面別具一格。頗受世人的讚賞。《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説:“春日詩‘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句,又為方岳所賞,並見於方岳跋中。然集中佳句,似此者尚頗不乏,嶽偶舉其一二耳。蓋其刻意清晰,雖不免偶涉纖巧,而視宋季潦倒率易之作。則尚能生面別開。”

頸聯,是上二聯思想情緒的轉折和過渡,作者輕輕盪開其幽情,以草木娛已。“一窗草逆濂溪老,五畝園私涑水翁。”濂溪老,指周敦頤。他晚年定居於廬山,世稱濂溪先生。涑水翁,指司馬光,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神宗時居洛十五年,以讀書、釣魚、採藥、灌花為樂。他曾寫《獨樂園記》,記載了這一悠閒自得的生活。作者以“濂溪老”、“涑水翁”喻己,借田園隱逸生活遣懷。聯中“逆”“私”二字用得極為精到。逆,迎接之意。私,當“偏愛”解釋。這兩句用擬人的手法,賦予綠草田園以人性人情,寫出它們對其主人公的親暱之狀,曲折而深切地表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這兩字寫活了田園,深化了人物性格。而《蘭皋集》(宜秋館彙刊宋人集)作“憶”“思”,使詩意單調,面面呆板,詩意索然。

尾聯進一步明朗前意,以超脱現實的閒適態度來排解幽情。“無賦招魂難獨笑,且排春句答春工”。招魂,用屈原《離騷》典。秦昭王騙楚懷王至秦國,威脅他割地,懷王不從,昭王將其拘留,三年後客死於秦。正在流放中的屈原,得此消息,寫了《招魂》,表示了對死於異國的懷王的弔唁和對楚國命運的哀傷。作者生活在偏安一隅的南宋,回想靖康之難,徽宗、欽宗被金人擄至北方,終死於五國城,其遭際頗似楚懷王。北宋滅亡,南宋依然不振,至作者生活的年代已危在旦夕。他心中自是不能平靜,但説“無賦”,是剋制感情,毅然予以超脱。因為“招魂”不但無濟於事,反添憂傷,倒不如置之度外為好,更何況自己難得有這種清歡的時候,姑且賦詩遣興以酬答春天造化之工吧!上句“無賦”,用得果斷!下句“且排”,實屬無可奈何,其“幽情”雖得以暫時排解,但又怎能從心中消除呢!從這裏可以看出作者內心深處無法忘懷現實的矛盾痛苦,但他又畢竟是位隱逸詩人,故終以逃避現實以求解脱。

“幽情”是全詩的主題,起承轉合、凝聚開化,均以此為中心,詩情畫意、主體客體融而為一,造語新穎,在藝術上頗具特色。

春日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 篇五

春日獨酌二首

東風扇淑氣,水木榮春暉。

白日照綠草,落花散且飛。

孤雲還空山,眾鳥各已歸。

彼物皆有託,吾生獨無依。

對此石上月,長歌醉芳菲。

我有紫霞想,緬懷滄州間。

且對一壺酒,澹然萬事閒。

橫琴倚高鬆,把酒望遠山。

長空去鳥沒,落日孤雲還。

但悲光景晚,宿昔成秋顏。

翻譯

東風吹來了美好之氣,水與樹木榮耀着春天的光輝。

太陽照耀着綠草,花兒在枝頭散落飄飛。

孤雲在日暮時還回空山,眾鳥也各自還巢而歸。

這些物體都有所寄託,我的殘生卻孤獨無依。

對着這映在石上的月光,無奈何只有在芳草中長歌沉醉。

我曾有修煉成仙的嚮往,也緬懷隱居江湖之間。

現在惟有對着面前的這壺酒,淡然萬事而落得孤閒。

倚着高鬆且將絃琴橫放,把着酒杯佇望着遠山。

飛鳥在長空中飛盡,孤雲在落日中回還。

只是悲傷我老衰如同這光景已晚,轉眼間已成了凋悴的容顏。

註釋

水木句:鹹本作水本。誤。春暉,《太平御覽》卷九九二晉傅鹹《款冬花賦》:“華豔春暉,既麗且姝。”

彼物二句:陶淵明《詠貧士》

詩:“萬族各有託,孤雲獨無依。”

歌醉:蕭本、玉本、郭本、劉本、嚴評本、全唐詩本、王本俱作醉歌。

全唐詩本注云:“一作歌醉。”

紫霞想:謂昇仙。陸機《前緩聲歌》:“輕舉乘紫霞。”

滄州間:謂隱居江湖。

且:蕭本、玉本、郭本、劉本、朱本、嚴評本、全唐詩本俱作思。

全唐詩本注:“一作且。”

光:朱本作佳。

宿昔:早晚之意,謂時間短暫。《晉書·裴楷傳》:“雖車馬器服,宿昔之間,便以施諸貧乏。”秋顏,老衰的容顏。

創作背景

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冬李白因貧病來投當塗令李陽冰,次年初春,病稍好轉,起居有能,但終因年老、求仙不得而產生“吾生無依”的孤獨。這組詩即創作於此時。詹本雲:“第二首雲:‘但悲光景晚,宿昔成秋顏。’似中晚年之作。安注系此詩於開元二十五年,謂:‘似本年閒居安陸時作。’恐非。”

賞析

這兩首詩抒寫詩人對美好春光的愛惜之情,表達了作者因年老求仙不得而產生的孤獨之意。

第一首詩前四句寫作者對春天美景的愛惜,也抒發作者對生命的感慨。東風吹來美好之氣遍於天地之間,樹木在春光中欣欣向榮。燦爛的陽光照耀得芳草遍地生綠。但到了暮春之時,花朵散落飛揚,因此感歎自然規律的不可轉移。後六句從日暮時孤雲眾鳥各有所歸,想到自然中的萬 物皆有所託,而自己卻漂泊無依。因此舉杯對着石上之月,邀之共飲,以達長醉歌春日之芳菲。情調既是感傷,也是豁達。

第二首詩開頭説自己原有隱居之意,想象自己對着一壺酒,過着閒雲野鶴的生活。接着具體描繪隱居的生活圖景:“橫琴倚高鬆,把酒望遠山。長空去鳥沒,落日孤雲還。”這幾句滿含出世之意,甚似王維的詩境。最後筆鋒一轉,發出時光易逝、生命苦短的感歎,隱含了理想抱負難以實現的悲情。

楊萬里《春日》閲讀答案 篇六

(1)本詩語言“常中見巧、平中見奇”。試簡要賞析“隨”“着”兩字的妙處。

(2)本詩運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試從全詩的角度簡要賞析之。

【參考答案】

(1)【答案】“隨”字寫詩人遠望春天的天空、原野,將滿目春意盡情寫出;同時表現了詩人愉悦、自得之情。“着”字寫斜陽照山樹,既表現了樹之英姿,又寫出殘陽之烈,使日與樹互相映襯。

(2)【答案】天空高遠,山樹鬱鬱葱葱,夕陽光輝燦爛,是為靜景;犬吠聲洪亮,人行半山中,是為動景;既表現了春意盎然,又表現了人行之精神倍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n5zmz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