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大年八年級有哪些習俗(精品多篇)

大年八年級有哪些習俗(精品多篇)

大年八年級有哪些習俗(精品多篇)

大年八年級有哪些習俗 篇一

大年八年級吃麪的由來

“七年級餃子,八年級面,九年級合子往家賺”,按照這一習俗,八年級要吃麪的,圖的是條條順,意喻着一年順順當當。還有的地方把這種説法解釋為迎女兒回門。也有這種説法,正月裏吃麪是為了祈求長命百歲,事事順利。隔年面流行於陝西、山西等地,在除夕擀好麪條,放在八年級或九年級吃,意為連年豐收、吉慶有餘。

八年級面,八年級的面講究也不少。據説,八年級的面要用七年級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後用冷水浸過,稱為冷湯。現在的人們一般都打個滷兒或者炸點醬做成打滷麪或者炸醬麪。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過,以保留“八年級的面”的風俗。

冬季一般是吃湯麪,佐以熱氣騰騰而味道濃郁的高湯,喝一口湯吃一口面,讓人倍感温暖。高湯可以自己熬製,也可以選擇市售的高湯。春秋季最適合吃滷麪,麪條煮熟後撈出,拌上特製的滷料食用,滷料可以根據喜好而製作,口味更加更富。炒麪則是一年四季都很適合的吃法,用煮好的麪條與各種食材一起炒食,滋味濃郁。除此之外,還有燜面的吃法,即將麪條與食材一起燜煮,食材的香味會更好地滲入到麪條中。

麪條怎麼煮更好吃

1、煮麪條時可以在水中加一湯匙食用油,這樣麪條不但不會粘連,還能很好地防止麪湯起泡沫,溢出鍋外。如果再在鍋中加少量食鹽,煮出來的麪條則不會糊爛。如麪條的鹼味較重,可以在下面條時加點醋進去,鹼味就會變淡。

2、麪條加鹽不要加太早。很多人習慣在煮麪條的時候加鹽,但是發現這樣的方法煮出來的麪條有時候會有點苦味,難以入口。其實,苦就是因為過早的加入含碘的食鹽在做怪了,鹽在麪條快熟或是熟後加入就不會苦了。其實,煮麪條是否加鹽並不重要。因為掛麪本身在製作的時候,鹽分已經夠了。

3、水準備煮沸就可以下面條了。不少人習慣在水完全沸騰的時候才下掛麪,其實這個時候煮出來的麪條往往沒有很有口感。建議你下次可以嘗試在水剛剛開始冒泡準備沸騰的時候就把掛麪放進去,這樣掛麪可以經歷水温的變化,更容易煮出口感煮出韌勁。

麪條最適合中午吃

麪條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夠的能量,而且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100克麪條煮熟後變成400克。因此能產生較強的飽腹感,此外,麪條能夠刺激人的思維活動,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需要一種碳水化合物佔50%的食品。麪條就是這種有益的原料,硬質小麥含有B族維生素,它們對腦細胞有刺激作用。

所以中午吃一碗營養搭配合理的麪條是不錯的選擇。而早上一般應該吃些蛋白含量較高的食品,晚上吃麪則不利於消化吸收。中午吃麪才符合中國俗語説的“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的原則。

大年八年級有哪些習俗 篇二

祭財神

北方在正月八年級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食日晝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七年級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一古老的傳統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返厝

潮俗新媳婦回孃家叫“返厝”,古稱“歸寧”,連續三次,故有“頭返厝”(婚後三天)、“二返厝”(婚後十二天)、“三返厝”(婚後滿月)之説。頭返厝有三日回的,也有十二日回或滿月回的。

頭返厝一般不能在孃家過夜,吃過午飯後至孃家炊煙之前就得返回。二返厝可住一兩天(潮安一地二返厝也不能過夜)。三返厝可住十天半月,只要與夫家商量好就行。頭二次返厝,一般都要事先商量好,由新娘的兄弟來帶回。第三次返厝,通常由新娘自己回或由新郎相伴回。

食甜卵

新郎第一次拜謁岳父母,要備帶三牲大禮。岳父母要讓女婿“食甜卵(雞蛋)”,並設酒席款待。女婿用完餐後當日回程,留妻子住孃家,按約定日子接新娘回去或由新娘的兄弟送回。

不過,現在禮俗大多簡化。新郎親迎新娘過門後,即刻偕同新娘“返厝”,然後再出門兜一下後,再到新城“二返厝”,婚後回孃家就一切如常了。

“食甜卵”之俗源於一個美麗故事:昔時一李姓老婆婆,有女成年,經媒人説合,出嫁張生。幾年未育,婆婆聽知女兒夫妻意見分歧,長期分居,實非生理問題,為盼望早日抱得外孫,設法請女婿到家來,煮甜卵敬之。

告知女婿甜卵是甜蜜圓滿,家能甜蜜圓滿則興,夫妻甜蜜圓滿則能生育孩子的道理。婿悟,從此夫妻相敬如賓。翌年得子,婿歡天喜地到岳家報喜。自此,後人以煮甜卵敬新女婿,歷代便沿襲下來。

祭祖

祭祖,是貴州春節期間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除夕到來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譜、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由家長主祭,燒三炷香,叩拜後,祈求豐收,最後燒紙錢。

人們在春節期間祭祀祖先、叩拜神靈,其實就是給祖先、諸神拜年。現在比較常見的是,吃飯之前先擺碗筷祭拜過世的老人,以示拜年和紀念。

大年八年級有哪些習俗 篇三

濟南

大年八年級,是已嫁的姑娘——老濟南稱“姑太太”回孃家省視父母的日子。平日姑太太一般不回孃家,姑爺無事很少去岳家,外孫輩也難得一見。如今趁新春正月過年,骨肉團圓,高高興興敍天倫之樂。

姑爺陪妻子、孩子去岳家是一件很鄭重的事,須先備下幾樣禮品。富裕之家可去泰康公司買上金華火腿、板鴨、桂圓、西鳳酒等,普通人家多是買幾盒糕點,外帶兩個鮮果簍子,也能拿出門去。

姑太太剛進二門,就有人喊:“姑爺來拜年啦!”正屋裏的岳父、岳母趕快笑逐顏開地掀開棉門簾迎出來。兄弟、嫂子等也都出來了,四合院裏頓時一片歡聲笑語的寒暄。

姑太太先來到正房,在供着祖先牌位的八仙桌前叩頭,向父母拜年,隨之姑爺拜年。外孫輩更是磕頭如搗蒜,給姥爺家的長輩一一拜年,當然,一包包紅紙壓歲錢和一把把糖果逗得孩子興高采烈。

姑爺被尊為“貴客”,孃家要擺兩三桌豐盛的筵宴款待,每桌都是雞魚肉肘,八個碟子四個碗。入席時姑爺要坐在上首位子上,由內兄內弟等人陪同,岳父只過來敬酒而不陪席。

青島

從臘月二十二晚上,嫁出去的青島閨女就不能再進孃家門了,一直要等到正月九年級,才能和女婿孩子一起回孃家。過去都比較窮,講究卻特別多,閨女回孃家是必須中午前回家,太陽落山前走的,帶的禮物也很講究,年三十晚上祭奠用的雞是必須帶着的,但是孃家卻往往不會留,因為雞音同“飢”。老丈人健在的,必須帶酒,不管會喝不會喝都必須準備。剛結婚的新女婿第一年上門,買的禮品有六斤肉、六斤魚、六個饅頭、六盒點心等總共六個六,湊起一個六六大順。饅頭是要頭面的,魚則以黃花魚最高檔,因其顏色發黃,特別吉祥。

孃家的準備也很有意思,年夜的餃子,至少是八年級晚上“送年”的餃子,是要給女兒留一些回來吃的,因為以前當媳婦的在家裏地位低,有吃不飽的可能,回孃家總要添補一下吧。女婿一般是要吃六個荷包蛋的,在“雞蛋就是好東西”的年代,六個荷包蛋就是對女婿的最高禮遇。

淄博

在淄博,大年八年級是媳婦們回孃家的日子,這一天作為孃家人是不接待其他客人的。媳婦們大年八年級回孃家只是在女兒沒有成親之前。如果哪家媳婦的女兒已經成家,那麼她們又會把這一天拿來招待自己的女兒、女婿。而自己回孃家,只好改在大年九年級或是其他日子了。

棗莊

春節前幾天,出了門子(結了婚)的閨女要跟丈夫回孃家送節禮。以前,經濟條件差時,大多帶些糖果、果子(點心)、豬肉、酒等禮品。禮品的數量必須是吉利的雙數。閨女一家當天返回時,孃家要回禮品。首先是粉條,取其拉拉扯扯不斷親的寓意。其次是粉皮,象徵團團圓圓。還有花生,意為有兒有女花着生。還有,閨女帶來禮品的一小部分也要給回回去。

“正月十六好日子,家家户户叫妮子。”到正月十六上午,家家出了門子的閨女便乖乖地在家等候孃家兄弟來請她回孃家,俗稱“叫客”。這裏的“客”讀“kei”,三聲。這時候,女婿一般是不跟去孃家的。

閨女只帶孩子回孃家小住幾日。農曆節二月二之前,再由丈夫去孃家叫回。閨女回孃家需要給父母長輩們磕頭拜年。這種磕頭的風俗延續至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o55nm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