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中醫藥聯合基金項目申報指南

中醫藥聯合基金項目申報指南

中醫藥聯合基金是由省科技廳、省自然科學基金委與河北中醫學院、神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華北理工大學、承德醫學院共同出資設立;旨在推動我省中醫藥研究傳承創新,圍繞我省中醫藥特色優勢和重大疾病防治、常見病多發病診療等相關領域亟待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優先支持在中醫藥基礎理論指導下,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開展的發現規律、闡釋機制、疾病防治和藥物療效等前瞻性、創新性研究;進而培養高水平創新團隊和人才,為實現“健康河北”、加快中醫藥科技水平提升奠定基礎。

中醫藥聯合基金項目申報指南

中醫藥聯合基金包括“培育項目(指南代碼:1011107)”和“重點項目(指南代碼:1011108)”兩類項目。培育項目旨在支持從事中醫藥研究的科學技術人員自主選題,鼓勵在中醫藥基礎理論指導下,探索中醫藥現代科學內涵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重點項目旨在立足我省中醫藥發展需要,形成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中醫藥研究團隊,突出燕趙醫學特色,以明確的中醫藥臨牀問題為導向開展的高水平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培育項目資助期限為3年,資助強度為10-15萬元/項,依據評審意見確定資助額度;重點項目依照指南確定的年度支持重點方向和資助領域,資助期限3年,資助強度40-60萬元/項。

一、培育項目資助領域及方向

1.選題要求:在中醫藥基礎理論指導下,立足於中醫藥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深入探索其現代科學內涵的研究,突出燕趙醫學特色,同時強調現代科學技術和方法的規範合理使用,以促進中醫藥基礎理論的傳承精華,守正創新。

2.支持方向:支持藏象理論(臟腑功能)、治未病理論和證候的生物學基礎;經穴特異性及鍼灸、推拿、康復等治療機理等研究;基於古代文獻和臨牀大數據的數據挖掘方法學研究;中西醫結合防治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和新發突發傳染病的基礎理論、診療規律及作用機理;中西藥聯用的相互作用;冀產道地藥材形成機制;中藥質量評價方法及其原理;中藥炮製原理;中藥製劑原理;中藥藥理作用及機制研究;燕趙醫學流派基礎理論、臨牀作用機制等研究。

二、重點項目資助領域及方向

緊密結合我省重大疾病防治的實際,突出中醫藥優勢與特色,解決中醫藥醫療、科研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重點支持基於燕趙醫學理論指導和中醫藥優勢特色的缺血性腦病、疑難肺病及疫病肺損害、心病、腎病、情志類疾病等重大疾病相關領域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基於燕趙醫學流派的基礎理論、臨牀與經典方劑作用機制研究;利用循證醫學和其他醫學前沿技術,尋找經典方劑的藥效物質及其作用機制;挖掘中醫藥文獻,建立相應動物模型,對致病機制開展深入研究;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對中醫藥診療效果、道地藥材品質、中藥活性成分作用機理開展的研究;心腦血管病和抗腫瘤等創新藥物研究。

1.玄府理論指導下的缺血性腦血管病病機特點和中醫藥防治研究

研究內容:以燕趙醫家劉完素的玄府理論為指導,探討缺血性腦血管病病機特點和辨治規律;篩選1-2首傳統經典方劑,闡釋益氣活血、通腑開竅等治法在減輕腦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血腦屏障等方面的分子機制;結合腸道微生物組學、代謝組學等系統生物學方法,揭示其藥效途徑和作用靶點,詮釋玄府理論的現代科學內涵;為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提供理論依據和原創性方藥。

2.疑難肺系疾病發生機制及中醫證候基礎研究

研究內容:基於燕趙醫學玄府理論開展間質性肺疾病、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證候生物學特徵研究,通過組學和分子生物學,分析不同證候患者生物標記物差異;通過實驗研究,闡明玄府理論指導下的疑難肺系疾病發生機制及證候形成基礎,揭示中醫藥產生治療作用的機制和藥效基礎,詮釋玄府理論科學內涵。

3.睡眠呼吸暫停併發症的機制探討及中醫藥防治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睡眠呼吸暫停併發心腦血管損傷、高血壓及糖尿病等的發病機制和治療現狀,探討其關鍵病理機制慢性間歇性低氧誘導細胞損傷的氧化應激和炎症損傷分子機制;基於中醫“痰、虛、瘀”理論明確益氣化痰祛瘀法的治療效果,利用生物組學和網絡藥理學技術闡明其藥效物質基礎和作用靶點,為睡眠呼吸暫停併發症提供創新中醫藥防治策略。

4.中醫藥防治心臟重塑的藥效物質基礎及干預機制研究

研究內容:基於中醫心繫疾病的“熱毒”學説,以藥用植物來源miRNA可以跨物種調控為依據,開展清熱解毒類中藥通過跨物種調控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新領域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學及現代生物技術,從分子、細胞、器官等水平上,闡明清熱解毒類中藥的藥效物質基礎,豐富“熱毒”理論的科學內涵,尋找其逆轉心血管重構的藥效物質基礎和新靶標,為開發相關疾病的靶向藥物和臨牀治療新方法提供理論依據。

5.基於冀名中醫學術思想探討中藥防治慢性腎臟病的表觀遺傳學機制

研究內容:根據久病入絡理論,利用轉錄組學、基因組學等分析技術,分析差異基因,從表觀遺傳角度探討冀名中醫學術思想指導下益氣活血通絡法防治慢性腎臟病的作用機制,尋找拮抗腎纖維化的藥效物質基礎和新靶點,揭示中醫藥的作用機制和藥效基礎,詮釋科學內涵,為臨牀治療慢性腎臟病提供新思路和理論依據。

6.應激相關精神類疾病神經可塑性機制探討及中醫藥防治研究

研究內容:基於中醫“情志致病”理論,針對應激所致抑鬱、焦慮等相關性疾病,運用分子生物學、電生理學、行為學等現代科學技術,從中樞神經可塑性、腦-腸-微生物軸等角度深入研究中醫經典名方的藥效物質基礎及神經可塑性機制,揭示中醫藥經典方防治應激所致抑鬱、焦慮等相關疾病的藥效物質基礎和新靶點,為臨牀治療、新藥研發提供理論依據。

7.燕趙著名醫家中藥理論和臨牀用藥經驗研究

研究內容:對燕趙著名醫家劉完素、張元素、李東垣、羅天益、王好古、王清任、張錫純等中藥學理論和臨牀用藥經驗的古今源流、古代應用、方藥規律、現代藥理、現代應用等進行全面系統的梳理、總結,進而形成體系,以期促進燕趙醫家中藥學理論和臨牀用藥經驗廣泛和深入的研究,建立燕趙著名醫家方藥數據庫,為中醫防治急危重病、疑難雜病、疫病和康復養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8.冀產道地藥材活性成分篩選及代謝性疾病防治機制與效應研究

研究內容:以冀產道地中藥資源或密切關聯的經典名方為研究對象,篩選防治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脂毒性心肌損傷、糖脂代謝紊亂、肝損傷等疾病具有應用前景的中藥及其活性成分,構建脂代謝紊亂與肝、心等臟器脂毒性損傷的研究模型,針對調節脂質代謝和腸道菌羣代謝、抑制炎症反應、保護臟器功能等環節,開展中醫藥防治脂毒性臟器損傷的共性機制及關鍵通路研究,為研發代謝性疾病創新藥物提供科學依據。

9.基於“組-效關聯”的古代經典名方中藥新藥基準物質的基礎研究

研究內容:建立經典名方中藥新藥基準樣品整體質量控制標準,分析基準樣品體外化學成分及體內吸收組分;完成5~8個古代經典名方中藥新藥基準物質的系統研究,闡明引起機體代謝網絡的變化規律,確定生物標誌物,構建“成分-靶點-疾病”網絡,明確其藥效物質基礎,為經典名方中藥新藥的研發提供參考模式。

10.耳穴療法抗炎作用的信號始動及調控機制研究

研究內容:依據“耳為宗脈之所聚”,及其局部解剖結構特點,利用現代生物學技術,從免疫學、神經生物學、電生理學等角度,研究2~3種耳穴療法具有獨特治療優勢的不同類型的炎症性疾病,揭示該療法抗炎作用的分子生物學基礎、傳導通路和調控機制,闡明其治療炎症性疾病的共同機制特徵,詮釋該療法發揮抗炎作用的科學內涵。為耳穴療法治療炎症性疾病和研發相關設備提供理論依據。

11.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湯劑對比性研究

研究內容:以我省生產的中藥配方顆粒為研究對象,開展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飲片在物質基礎、藥理藥效及臨牀療效的對比性研究,從物質基礎、藥理藥效、臨牀療效等方面闡釋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湯劑間的等效性、等量性及相關性,為配方顆粒的開發和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12.支原體肺炎的代謝組學及治療藥物作用機制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兒童支原體肺炎等常見疾病,採用靶標代謝組學結合UPLC-Q-TOF/MS技術,開展支原體肺炎的關鍵代謝通路及關鍵節點生物標誌物含量表達研究,明確20-30種核心生物標誌物的變化規律,開展創新中藥對通路及標誌物的影響,闡釋創新中藥的作用機制與治療優勢,為治療兒童支原體肺炎的中藥新藥的開發奠定基礎。

13.中藥特色品種藥效基礎及循證醫學研究

研究內容:選取兒科、婦科等特色中藥品種,通過網絡藥理學、分子垂釣或分子對接技術預測藥物物質基礎,構建藥品-活性成分網絡,篩選關鍵作用靶點,揭示治療機制;並通過動物模型驗證其藥效及相關信號通路的作用,通過RCT臨牀研究,為中藥有效性評估、安全性評估、經濟性評估等臨牀合理用藥提供依據。

14.中藥大品種物質基礎研究

研究內容:採用液質聯用等分析技術開展中藥大品種的物質基礎研究,對中藥大品種所含成分進行定量分析和定性鑑別,對於可用已知對照品定量的成分進行定量方法學研究,並建立相應的含量測定方法和定量指標,對不能定量的部分成分進行結構鑑定,明確相應中藥大品種的物質基礎。

15.基於土壤特徵的冀產道地藥材品質形成機制研究

研究內容:以冀產道地藥材為研究對象,緊緊圍繞道地藥材形成過程中土壤特徵與獨特品質因子的形成規律,挖掘我省1-2種道地藥材品質形成的關鍵土壤特徵,結合色譜學技術集成建立品質因子及土壤特徵相關數據源;分析土壤與品質因子的相關性,揭示基於土壤特徵的中藥道地性形成的科學內涵;中藥材種植過程中土壤特徵對藥材病害的影響,研究道地藥材與土壤微生態環境互作機制,為中藥材高品質生產提供理論依據。

16.中醫藥防治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代謝異常的藥效物質基礎與創新藥物作用機制研究

研究內容:運用化學生物學的方法,針對缺血性心腦疾病出現的代謝異常,尋找並確證藥物可干預的新靶點,構建新靶點活性評價的體內外模型,通過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化學、計算化學及結構生物學的手段,從常用中藥的有效成分出發,基於所發現的新靶點開展藥物設計與合成等創新藥物研發,為開發缺血性心腦疾病治療藥物奠定基礎。

17.新型抗腫瘤天然藥物活性成分的篩選、合成以及活性評價研究

研究內容:通過對香豆素、芳香醚類等抗腫瘤活性成分的篩選分析,得出活性核心結構,結合計算機輔助將這些活性核心結構進行組合篩選,模擬得出新型抗腫瘤化學結構式。利用綠色化學法,建立一套高效構建抗腫瘤活性化學結構的方法,並進行抗腫瘤活性篩選和機制研究,探究一種新型先導化合物。

18.中醫藥改善阿爾茨海默症過度氧化應激的作用機制研究

研究內容:開展金盞菊等具有顯著抗氧化活性中藥在阿爾茨海默病等常見神經系統疾病發病中的作用研究,分析其活性成分抗腦內過度氧化應激的效果及機制,揭示金盞菊等中藥及其活性成分抗腦內過度氧化應激的效果,為中醫藥干預相關神經系統疾病提供依據。

19.基於脾癉理論探討健脾清熱類中醫藥改善胰島素抵抗的作用機制研究

研究內容:以《黃帝內經》脾癉理論為依託,通過在體及細胞學實驗,探討健脾清熱中藥蒼朮-玄蔘等配伍調控細胞自噬、改善胰島素抵抗(IR)作用分子機制研究,揭示蒼朮-玄蔘等配伍改善IR的多靶點中藥新藥開發的內涵。

20.鍼灸防治過敏性支氣管哮喘的機制研究

研究內容:根據冀東名醫臨證經驗,分析鍼灸防治過敏性支氣管哮喘的辨證組穴及治療特點;並採用現代生物學技術,探尋鍼灸防治過敏性支氣管哮喘的作用機制,為闡明鍼灸效應的科學內涵提供依據。

21.多組學技術研究中醫藥抗腫瘤的藥效物質基礎與作用機制

研究內容:利用經典模式生物建立腫瘤侵襲模型,並結合人類腫瘤細胞系培養以及轉錄組、蛋白組等多組學技術手段,多維度開展蒲公英及其有效部位、有效成份抗腫瘤轉移的藥物靶點及分子機制研究。

22.中藥活性成分的增效減毒作用機理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治療肝臟疾病的四環三萜類化合物,從改善藥物吸收和減小胃腸道刺激性的角度,結合固體分散技術、納米技術等策略,構建四環三萜類化合物的緩控釋給藥系統,開展穩定性、口服生物利用度和安全性評價,從動物-細胞-分子層面闡釋遞藥系統增效減毒作用的機理。

三、績效目標

針對我省具有中醫藥防治優勢和特色的重大疾病、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和新發突發傳染病等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取得一批高水平中醫藥研究成果,培養一批中醫藥創新人才,壯大一批中醫藥創新研究團隊,解決一批中醫藥健康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提高我省中醫藥基礎研究水平。

四、申報要求

(一)培育項目申報要求

按照《2022年度河北省省級科技計劃基礎研究專項(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指南》(冀科資〔2022〕5號)面上項目申報要求和限項規定執行。

(二)重點項目申報要求

1.項目負責人應具有較高學術造詣和較強組織協調能力,具有高級職稱或博士學位;且近5年至少主持省部級或國家級科研項目1項。

2.負責人年齡一般原則上不超過57週歲(1965 年1月1 日(含)以後出生),博士生導師年齡不超過62週歲(1960年1月1 日(含)以後出生)。

3.項目負責人近5 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發表過至少 4 篇與所申報項目方向一致的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論文,或 2 篇 SCI 論文(其中至少含有 1 篇中科院二區及以上級別論文),或2項授權發明專利。

4.優先支持依託中醫藥類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學科等申報的各類項目。

5.申報中醫藥專項聯合基金重點項目須出具依託單位(承擔單位)申報推薦函,無申報推薦函視為初審不通過。如項目申請人(第一名)不滿足申報要求,但其確實在本研究領域做出了公認的突出貢獻,且具備獨立開展基礎研究的能力,由兩名同行專家(正高級職稱)和所在依託單位(承擔單位)出具申報推薦函亦可申報。

(三)其他要求

1.申請人應根據申報項目的主體研究內容正確選擇學科代碼(申請學科代碼1應選擇H27-中醫學、H28-中藥學和H29-中西醫結合的下屬學科代碼),研究內容與學科代碼不符的申報項目經審查確認後視為初審不通過。

2.項目申報單位為開設中醫藥類專業的普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和製藥企業,高校及其附屬醫院人員共同申報時不作為合作單位。

除以上要求外,項目申報基本條件、限項規定等按照按照《2022年度河北省省級科技計劃基礎研究專項(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指南》(冀科資〔2022〕5號)的要求執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pd1ee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