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V字仇殺隊影評【精品多篇】

V字仇殺隊影評【精品多篇】

V字仇殺隊影評【精品多篇】

v字仇殺隊 影評 篇一

《v字別動隊》是根據阿蘭。摩爾同名小説改編而成,講述的是在未來的英國集權統治下,整個倫敦完全是獨裁者蘇特勒的禁錮之地。在他的統治下,人們被不間斷的灌輸着政府實施的宵禁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你們”。法西斯式的政府無惡不作,疾病、貧困特務、祕密,所有公民的言行均被嚴格控制,凡同性戀者,包括外國移民被瘋狂的逮捕甚至隨意殺害,雖然民眾羣情激憤,卻無人敢以身涉險,整個社會處於一種風聲鶴唳的狀態。這時,一個叫做“v”的人,它實際上是蘇特勒為實現其恐怖統治而成為病毒實驗品而僥倖逃生的人,因為身體的變異而具有敏捷的速度和驚人的智慧,為了復仇,也為了視圖喚醒人們的反抗意識,他挺身而出與暴力不公的國家機器抗爭,力圖把英國從法西斯的魔掌下解救出來。

女主人公:艾薇。伊芙,原本是電視台小職員,在一次違反宵禁時被祕密警察逮捕,祕密警察污辱艾薇,這時v怪客出現來了個老土的英雄救美。當v怪客襲擊電視台時,艾薇救了v怪客一命,也成為通緝犯,兩人成為一對亡命鴛鴦。

V怪客帶着一個面具,武藝高超,而又智商極高。他炸燬政府機構、刺殺罪大惡疾的黨國元老,又襲擊了BTN電視台,將自己的演講視頻向全國播報。蘇特勒政權權他為“恐怖分子”下令警察全國通緝,但負責追捕的那個警官在追捕的過程中逐漸發現了蘇特勒政權的罪惡,最後棄暗投明,投向革命一方。

V怪客公開説要在十一月五日炸燬國會大廈,蘇特勒下了

死命令抓到v怪客,否則拿祕密警察的頭開刀,但祕密警察的頭根本連v怪客的一根頭髮都找不到。於是v怪客利用這一點,説動了警察頭子一起除掉蘇特勒。最後十一月四日晚上,蘇特勒被祕密警察頭子打死,而v怪客也與祕密警察頭子同歸於盡。這時全國幾十萬人帶着v怪客寄給他們的面具走上街。前來鎮壓的軍警羣龍無首,不敢開搶。艾薇將v怪客的遺體放到裝滿炸藥的地鐵上,在十一月五日零點炸燬國會大廈,象徵着獨裁政權的滅亡。

該電影是一本集權政治下的奇蹟,幾乎就是一個人挑戰國家機器的復仇故事。本片直到最後男主角都沒有以真面目示人,當總督察長問女主人公艾薇時,v到底是誰?結尾艾薇。伊芙的話很到位,他是基督山伯爵,他是我的父親,他是我的母親,他是我的哥哥,是你我的他,是我們每一個人。接着畫面上的人把面具全部揭下,露出了你我他熟悉的面孔,這張面具下隱藏的都是我們自己,這個結尾很有象徵意義,看起來很蕩氣迴腸。

v怪客在臨死時,對祕密警察頭子説:“我這個變異的身體下不是肌肉而是靈魂,靈魂是不會死亡的”。當民主淪喪,法治死亡;宗教充滿着猥瑣和腐臭的味道;極端的宗教思想凌駕於基本的道德之上;人民有清醒的頭腦卻沒有團結的力量足以讓政府感到害怕。只要靈魂不滅,人民的權力必然會由人民親手博弈重新奪回。

V字仇殺隊豆瓣影評 篇二

相信我,V是這世上最為風度翩翩的殺手、怪客、武士和復仇者。

他熟讀莎士比亞,熱愛柴科夫斯基,每看一遍《基督山復仇記》都會被打動,懂得烹飪,懷舊,電唱機裏播放老歌。

他不屬於他所在的時代他所在的世界,他好像去錯了時空的流亡貴族,自得其樂,但離羣索居。

他很浪漫,在他用以摧毀國會大樓的炸藥中,甚至混合得有大量煙火。該時刻,傾城驚動,眾人仰面觀望,這陰霾世界有一場火樹銀花。【本站】他把復仇變成節日。他帶來光。

沒有理由地,V總是叫我想起倫敦老城區爬滿常春藤的灰牆,落雨的泰晤士河,濃霧中維多利亞式樣的街燈,一切舊的,美麗的,而又昏暗的事物。

故事的時間應該是二零四零年前後,地點,倫敦。

那是最壞的時代,整個英國都處於嚴酷的強權控制之下,好像喬治?奧威爾的《1984》,在傳感器和監視系統的包圍裏,人們沉默而順從。

V是二十年前政府的病毒性生物武器研製中,所用的活體試驗品裏,唯一的生還者。而他復仇的對象則是一個時代——有序的灰暗的死氣沉沉的時代,在其中,同性戀、異教徒、政治激進分子都將被逮捕被處決,他們莫名消失,好像沒有存在過。

這個剔除了全部異質元素的世界,表面上純粹,平靜,沒有鋒芒,呵,美麗新世界。但大眾的怨懟憤怒卻轉而向內,洶洶暗湧,這虛幻的烏托邦。

陰差陽錯地,伊芙(娜塔麗?波曼飾)被捲入V的復仇行動,並被帶回他位於地底的家中。

次日,她醒來,懵懂中聽見蕩來一支老歌,《淚流成河》。又見幽暗走廊遍佈書籍、雕塑和油畫——來自政府倉庫的違禁品。

伊芙有些恍惚,是否走錯了時光來錯了年代,她不知今夕何夕。

娜塔麗?波曼,呵,我實在忍不住想要説一説她,這個十二歲已經顛倒眾生的女孩。成年的她,面貌趨於中正,邪氣收斂起來,但依然美豔。而且,這一回,她又遇上孤獨的殺手,又與他相愛。

愛得又隱忍又寂寞。

電影中,她跟V少有戀人間的身體接觸,從始到終,他們不過共舞一曲,還有一個吻,隔着面具。

甚至,她都不曉得他長什麼樣子。

伊芙對V説

——我不明白,為什麼我對你一無所知,而你卻成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呵,大概是因為,這世上有太多人沒有面具,但卻以其他方式掩飾着自己,而惟獨這個男子,戴着面具,卻敞開了他的靈魂。他美麗昏暗的老靈魂。

電影中有一封藏在牢房老鼠洞裏的信,非常動人。

“給我不認識的你”,它來自一個因同性戀而被捕並且在獄中死去的女子,瓦拉瑞。在信裏,她説,我們的尊嚴是那麼的小,但那是我們的僅有,那是我們最後一寸領地,但在這一寸裏,我們是自由的。

讀過這封信的人——V、伊芙,都被它深深打動過,乃至死亡當前仍不肯退卻。

是這封信喚醒了他們體內沉睡的力量,使他們可以與死、與恐懼對壘。他們自由了。

故事的結尾,V死去。他躺在裝滿炸藥的列車裏,國會大廈是這輛車的終站。他的身邊簇擁着他種的紅玫瑰,已經絕跡的斯嘉麗?卡森。至死他也戴着面具,永恆微笑,笑容詭譎輕蔑。

他獨自行過死蔭的幽谷,去赴一年前訂下的,那一回菊花約。

他將二十年的寂寞謀劃,換一場漫天煙花眾人來看,來驚動,來歌哭,來歡喜。東方曙色初動,他帶來光。

V字仇殺隊影評 篇三

V字仇殺隊影評

這是一部零六年公映的電影,幾年前我也曾看過,但那時只是當一般的科幻片來看,沒有深刻體會影片的含義,但當我從香港電視看到示威者戴着V怪客面具後,才開始注意這部電影,今天又重温了一次。

這部電影是講一個未來虛構的世界,英國成為極權法西斯國家,一個叫蘇特勒的獨裁者統治着英國,這個政權對人民進行殘酷的壓迫,祕密警察四處橫行,所有異教徒、同性戀者、不同政見人士隨時都會在家裏被祕密警察破門而入,從被窩裏揪出然後人間蒸發。街道上到處是政府的竊聽人員,監視着老百姓的一舉一動,電視新聞千篇一律,日夜在歌頌領袖蘇特勒與執政黨的偉大,那個BTN電視台就和咱們的CCAV差不多,電影中有一個有趣的鏡頭:BTN電視台正在為政府機構被炸的新聞“闢謠”,觀眾們一片噓聲,有個人問另一個人“你相信嗎?”另一個人回答:“屁!我從來不相信BTN”。

這時,一個現代羅賓漢出現了,他自稱V怪客,戴着一個面具,武藝高強,而且智商極高。他炸燬政府機構,刺殺罪大惡極的黨國元老,又襲擊BTN電視台,將自己的演講向全國播放。蘇特勒政權稱他是“恐怖份子”,下令警察全力追兇,但負責追捕的那個警官在追捕過程中逐漸發現了蘇特勒政權的罪惡,最後棄暗投明,投向革命的一方。

艾薇原本是一個電視台小職員,在一次違反宵禁時被祕密警察逮捕,祕密警察們想污辱艾薇,這時V怪客出現,來了一出很老土的英雄救美。(觀後感 當V怪客襲擊電視台時,艾薇救了V怪客一命,也成為通緝犯,成為一對亡命鴛鴦。

V怪客公開説要在十一月五日炸燬國會大廈,蘇特勒下死命令要祕密警察抓到V怪客,要不然就要拿祕密警察頭子開刀,但祕密警察根本就連V怪客的一根毛也抓不到。於是V怪客利用這一點,説動了祕密警察頭子與他一起除掉蘇特勒,最後在十一月四日晚上,蘇特勒被祕密警察頭子打死,而V怪客也與祕密警察頭子同歸於盡。

這時全國幾十萬人戴着V怪客寄給他們的面具走上街頭,前來鎮壓的軍警羣龍無首,不敢開槍,艾薇將V怪客的遺體放在滿載炸藥的地鐵上,開到國會大廈的地下,在十一月五日零點,按下按鈕,將國會大廈炸燬,象徵獨裁政權的滅亡。

這部電影票房並不算高,全球才一億三千多萬美元,主要原因是當時西方正在反恐,而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既玩炸彈又玩刺殺,與恐怖份子十分相似,於是在多國被推遲上映,首映也由美國改為德國,電影內容也爭議很大,在我們國內,也曾一度被禁,有網友寫下這樣的影評:“如果政府是依靠恐懼來維持政權,那麼人民就有權用暴力來反抗。”這顯然是當權者不喜歡聽到的。

V字仇殺隊影評 篇四

《V字仇殺隊》是一部很有想法的電影,但由於主題有關比較敏感的問題,所以也備受爭議。歷來受爭議的東西不是有人極其喜愛就是有人極其厭惡。而當我看完這部影片的時候,不禁想喊一句“Jesus bloody Christ!”來表達我對它的熱愛。它就像一道華麗麗的拼盤,欣賞暴力美學的人定然不會錯過它,看到代號為V的男子用手中的鋼刀劃破人的喉嚨時的確有一種赤裸裸的快感;喜歡政治哲學的人不難從中嚼出喬治·奧威爾在《1984》和《動物莊園》中那種深深的憂慮;若你是個古典文學愛好者,別擔心,裏面大段大段莎士比亞式的古典英文會讓你直歎語言的美妙;就算你是個“埋首故紙堆”的書生,也會被那張雙頰緋紅、臉上永遠帶着一絲詭異微笑的金屬面孔所吸引------它叫蓋·福克斯。

一、劇情簡介

1605年11月5日,蓋·福克斯準備炸燬國會大廈,但計劃敗露被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處以絞刑,未來的大英帝國首相是一個叫亞當·蘇特勒(約翰·赫特飾)的人,在這個昏君的統治下,英國當局一片混亂,恐怖事件不斷髮生。一個叫伊芙·哈蒙德(娜塔莉·波特曼飾)的女孩在一個狂歡夜中被政府通緝,正當緊急關頭一個帶着面具的人救下了她,那個戴面具的人名字叫“V”(雨果·維文飾),並帶伊芙見證了老貝里街的炸燬。由於V的出現,英國當局都在查找這個人,而V不惜用暴力手段在電視台開始演講“暴力革命”,準備效仿1605年的蓋·福克斯炸燬國會大廈,隨後V解決了一個正在洗澡的英國政要,警察和克里蒂(蒂姆·皮戈特-史密斯飾)發現V殺人的手段都是一樣的。伊芙想離開V的住處,所以答應V解決一個色魔主教,色魔主教被幹掉後伊芙逃到同事家裏,這個同事表現出來對V的崇拜,做出了諷刺首相的節目,這個同事被警察殺死。伊芙被剃了光頭、受盡了折磨,但最後伊芙發現折磨她的人竟是V,而V只是想伊芙擺脱內心的恐懼,因為伊芙的父母都死於政治事件上。V派發了80萬像他一樣的面具到處發,由於政府的腐敗,人們對V的崇拜,那些人戴着面具到處跑,有的人戴着面具假搶劫,警察卑鄙地將子彈全部射向那些戴面具的人,這時蘇特勒對克里蒂大叫:“如果不把這事情解決,我明天看到的不是報紙,而是克里蒂先生的辭呈”。克里蒂與其他人着手調查起了V這個人,覺得這些恐怖事件與他有關,而當這時克里蒂在家,V到了他的家裏,要挾他殺了蘇特勒。V回來後發現了伊芙,V知道這一次戰鬥是必死之爭,打開自己的留聲機,邀請伊芙跳一支舞,之後V把伊芙帶到了火車站,發現了整整一車廂的炸藥,伊芙告訴V不要去,並吻了V的面具,但V還是走了。克里蒂把蘇特勒帶來了,克里蒂打死了蘇特勒,讓幾個人奪下V臉上的面具,V眼快手捷拔出刀來,幾個人全部死亡,卑鄙的克里蒂與眾人將子彈快速的射向了他,V仍然還活着,剎那間,刀光劍影,鮮血四濺,五步之內必定噴血,直到最後一個人倒下,克里蒂被V給打傷。V卸下自己的武裝,拖着垂死的軀殼來到了火車廂,V知道自己愛上了伊芙,但是還是死在了伊芙的懷裏。偵探先生拿着槍指着伊芙,伊芙將這位英雄的遺體擺好並用象徵着愛情的玫瑰花擺在了這位英雄遺體的旁邊,火車開動,炸彈爆炸,國會大廈轟然倒塌,給暴政下的人們活着的希望。

二、《V字仇殺隊》的靈感來源 (1)英國火藥桶事件

蓋·福克斯是英國曆史上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當年他在通往英國議會大廈的地下隧道里埋藏了滿滿三十六桶炸藥,企圖在1605年11月5日當晚炸燬英國議會大廈,推翻國王詹姆士一世的統治,不料卻被人發現並逮捕,議會大廈因此倖免於難。

《V字仇殺隊》中V的那張詭異的面具就是蓋·福克斯。V不僅有蓋·福克斯的臉,還繼承了蓋·福克斯的瘋狂舉動-----炸燬英國議會大廈,有趣的是,V同樣也將時間選在了11月5日。可以説,英國火藥桶事件是《V字仇殺隊》最重要的靈感來源,而《V字仇殺隊》就是火藥桶事件在未來空間的延續。 (2)元首亞當·蘇特勒

故事發生在未來的英國。德國在戰爭中取得勝利,英國成為一個專制國家。最高領導人叫亞當·蘇特勒。蘇特勒,蘇特勒,是否與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納粹領袖希特勒很相似?在影片中,他倆不只名字相似,所幹勾當也極為一致:成立了祕密警察隊伍,實行嚴格宵禁;控制國家輿論,讓所有輿論成為其發聲的工具;同性戀、異教分子、反對者„„都將消失在祕密警察的黑袋子裏,“在明天日出之前,我保證,你將是世界上最後悔的人”這是他們的一貫邏輯;成立病毒研究室並將異類分子作為人體實驗品進行殘害„„《V字仇殺隊》中關於蘇特勒政權的描述完完全全脱胎於納粹統治經驗,只是故事背景更換成了更現代更科技的未來英國。正是這種過去與未來的深切碰撞,使得這部片子極大地具有“警示”作用。

(3)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

電影配樂對一部電影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1812序曲》是根據拿破崙征戰俄國這段歷史所作的。歌曲中大量斑駁的爆竹聲象徵着俄國保衞戰的勝利。每當V實施爆炸時,蒼穹中就會響徹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這首歌似乎也代表着另一個V字的含義——victory(勝利)。

説起來,《1812序曲》的流行背景也頗為奇特。柴科夫斯基稱:他並沒有放多少創作激情去創作這首曲子,因此可能並無太大價值。但是事實上,《1812序曲》一問世就受到了強烈的追捧,在德國、在捷克、在比利時,這首曲子一直成為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最鮮明、最通俗易懂、最受歡迎的曲子之一。

三、V的含義和象徵

1、“V”在漫畫和電影中都有多重含義,最淺顯的意思自然是“勝利”(Victory),但它顯然是起源於“V”在Larkhill集中營的經歷——當時他就住在意為羅馬數字“五”的“V”字號牢房。

2、V在電影中象徵的是一種精神,而並非具體的人或某個偶像,人可以逝去,但這種精神是代代相傳的。他是所有人的象徵和代表,而並非某一個特指,他影射了每一個人,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

四、對影片的看法

很難想象在英國這樣最早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對專制體制改革抱有這樣深深的敬畏。在英國,出現過懷有“烏托邦”理想的哲人,勾勒了一幅人間天堂的模樣,但隨後空想社會主義學家歐文用傾家蕩產的代價證明了“烏托邦”似的社會只能是一朵開在夢境中的花朵,同樣來自英國的喬治·奧威爾就更猛烈了,直接用華麗的想象將時空定在被“老大哥”統治的1984,不動聲色的描述極權社會的可怕:“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顛倒是非標準讓人不寒而慄。

《V字仇殺隊》的社會背景就脱胎於奧威爾的1984,説到這兒不禁想到關於“911”事件,美國很多911事件的調查者普遍認為,911事件並非恐怖襲擊,而是由美國當局自編自導的一場戲,其目的是通過恐怖主義的威脅讓人們處於恐懼,並且向政府要求保護,這個時候就可以合法合理的加強武裝統治力量,以民眾安全為藉口加強集權統治。與本片中元首蘇特勒的行徑幾乎如出一轍,他利用自己製造出來的病毒毒殺了聖瑪麗學校、污染了三河水源,並利用輿論控制了人民,許諾給他們安寧的秩序、許諾給他們和平,而作為交換,蘇特勒要他們完全的服從與沉默。V是蘇特勒病毒研究室失敗的最壞結果:有一顆無比聰明的大腦、高尚的品味、敏捷的身手、細膩柔軟的內心、氣質高雅的談吐。他攻佔電視台對着全國觀眾發表演講:如果恐懼成了維繫政權的工具,那麼人民是否該拿起暴力作為武器?

V無疑是一個堅定的暴力美學崇拜者。他很認真很認真一遍一遍地看《基督山伯爵》,像紳士一般揮舞起劍,每一劍都要漂亮到底,甚至連殺人手法都温文爾雅的要死,一支絕種的斯嘉麗·卡森玫瑰是他的死神之咒。也許導演自己也糾結於關於暴力的這個永恆問題,在劇中設置了一個女主角伊芙來反對這個邏輯。儘管V待伊芙百般的好,伊芙還是想從V身邊逃走,她和這個國家所有人一樣知道這是一個最壞的年代,世界一天比一天更糟,但是她卻沒有能力去反抗,因為對恐懼本身的畏懼戰勝了一切。直到她經歷了V所經歷的痛苦,讀了同性戀女演員Valerie唯一自傳時,她才慢慢堅定下來:暴力不是一種手段,它提供的是一種希望。正如V千方百計要摧毀英國國議會大廈的理由一樣:當羣眾的力量足夠大時,摧毀國會大廈就是一種象徵。在影片的末尾,我們看到無數戴着和V一樣面具的人伴着《1812序曲》看着英國國議會大廈化作漫天絢麗的煙花。這就是希望。

V是對極權統治政權抱着深深敬畏的人,他對權力本身的憂慮值得所有人的思考。接下來就是我們對影片的思考與體會: (1)藝術家用謊言講出真相,而政治家用謊言來掩蓋事實。

政治家往往用謊言來掩蓋真實的陰謀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實現他所想要的控制和專制,欺騙人民是他們慣用的手段。而藝術家則擅用戲謔的言語、看似虛構的作品來揭示出那些政治家面具背後醜陋的面孔,希望能夠讓人們的思想擺脱禁錮。這種強烈的對比讓我們看到了政治統治背後的陰暗之處。

(2)是否應該以一顆包容的心去對待異教徒、反動者、同性戀?

這部影片有一個令人十分感動的地方就是同性戀女演員Valerie的自白,V告訴大家就是在他最困難的時候看到了她的自白信,給了他繼續活下去並展開一切計劃的勇氣和力量。電影中的原話是:But what I hope most of all is you understand what I mean when I told you that even though I don’t know you,even though I’ve never meet you,love with you,cry with you,or kiss you---I love all my heart,I love you.儘管不瞭解,儘管從未見過等等,但是仍然愛你,這裏強調的是一種無條件的愛,要知道蓋·福克斯就是一個基督徒,這裏雖然沒有使用基督徒的身份,但是卻強調了這種無條件的愛。這個概念早已超越了宗教本身,更像是在追尋人性。而就是這樣博愛的一個人,卻因為不被世俗所接受的愛而被囚禁並處死。這是一個耶穌之愛的象徵,耶穌也是因為不被世人所理解的愛而被處以極刑。而這裏挑選了一個和耶穌既不同性別又不同身份的一個普通人,是想表達,這種耶穌的博愛意識,是存在於我們每個人身上的,只要我們自己擁抱愛,愛他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耶穌。 (3)如果恐懼成了維繫政權的工具,那麼人民是否該拿起暴力作為武器?

關於V到底是恐怖主義者還是革命者?我想大多數人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心中都會想到這個問題,V的行為確實具有恐怖主義色彩,或許V用優雅且利落的暴力手段來表達和傳遞思想不是一種最好的方式,但在那樣一個如鐵一般冰冷且無生氣的時代環境下,選擇性的暴力是思想流出的最佳出口。

V是革命者,因為革命者是站在人民的那一邊,在V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革命者應具有的自我態度。革命者註定是犧牲的人,他既不應有個人需要,也不應有個人利益、個人情感、個人戀情,甚至不應當有姓名,而V恰恰就是這樣一個人。當電影中女主問他叫什麼的時候,他這樣回答的:我是誰?名字只是事物的代號而已,而我是一個戴面具的人。

他身上的一切都被惟一的興趣、惟一的思想、惟一的熱情——革命所吞沒。要冷酷無情,但不期待被人們寬恕,他準備隨時犧牲自己,並且準備親手毀滅妨礙達到這個目的的一切東西。“如果目標很重要,那達到目標的手段就無關緊要。”這也是一位革命先行者的名言。就意味着,革命者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應當根據革命的利益行動。所以當電影中女主伊芙問他是否會為了繼續鬥爭下去而殺人的時候,他肯定的回答了她。

影片中有一段情節是是V和伊芙去樓頂淋雨,伊芙説:“god is in the rain!”正是這雨讓受到惡魔折磨後的V沒有成為另一個惡魔,而是在雨中接受了洗禮,最終成為“思想”,成為一種非具體的形態。最終不是V,而是在無數子彈穿透的鋼鐵甲板後面,在至始至終沒有揭開過的面具後面,那我們以為無堅不摧甚至可能是超能英雄的“脆弱肉體”流血死亡而換來的“思想”,促使民眾走上街頭,促使民眾完成了意識的崛起,並最終用非暴力的方式,讓暴力屈服。V最後的勝利不是炸掉國會,炸掉法院,而是民眾內心的崛起,民眾不再懼怕邪惡並且走到一起,軍隊在民眾面前主動的放下了武器。

V是個復仇者,也是個革命者,在面對真正的恐怖主義分子時,要想讓民眾醒悟,戰勝恐懼,擺脱專制,我想暴力是必須的! (4)面具下面的不僅只有肉體,還有思想,思想是不死的。

確切的説,與其探討這部優秀電影所影射的類似於無政府主義、暴力革命、政府陰謀、恐怖主義等,倒不如好好回味《V字仇殺隊》這部電影所描述的故事本身。在一個奇妙的時代裏,有些故事用來回味要比用來延伸思考更對得起紮實的生活。

《V字仇殺隊》表現了思想的威力。每一個觀賞過這部電影的人都不會忘記自己在看着V通過電視向民眾講話的片段時,內心所洶湧着的激動。那段講話所傳遞的幾乎與人生無關,幾乎與愛情無關,從頭到尾令當權者感到恐懼不已是因為他將一種國家與個體的思想表露了出來。而看過那段講話的人其實都會明白,它們又是那麼的關乎人生和愛情,因為,個體的正常存在正是創造人生和愛情的基本。甚至全片所貫穿的每一個對白,尤其是V的對白,幾乎每一句都是那麼的富有哲學意味——如果思想總是要與哲學掛鈎的話。誰都知道台詞是推進電影劇情的必要手段,但在這裏,台詞已經不是為了服務電影,而是為了觀眾。這種思想的傳遞已經足夠令這部電影成為佳品。

但這還不夠。影片的結尾,當一個V倒下,無數個V站起並團結在一起形成一種勢不可擋的思想陣容時,沒有人再會去懷疑“思想不畏子彈”的存在意義。而在這個過程中,權利和武器已經成為了一種近乎可憐的弱勢羣體。這便是思想的威力。當思想讓人們團結在一起時,那種氣場是不可阻擋的。即便是受到阻礙,也只是一種暫時,歷史的洪流和時代的腳步終究會證明誰是最後的勝利者。《V字仇殺隊》所要表達的深意顯然很豐富,但不管怎樣斑斕,核心總少不了思想。這就不難理解,正確的教育和文化對於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多麼的重要。然而,勇敢者的思想遠不如思想者的勇敢。

這部電影的創作者真正理解了何謂自由,他不僅僅是指你的身體自由,言論自由,更重要的,是你的思想自由,不受那些所謂主流媒體的誤導不受所謂政府的欺騙,不受他人左右迷失,而是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追求。整部影片中使用了很多巧妙的象徵手法,來警醒世人要警惕統治階級對人民思想的禁錮。

五、色彩運用

本片最讓我讚歎的其實是各種細節處理,縱橫交錯。這裏我説一下關於色彩細節的運用。

顏色不是中庸而無辜的,顏色選擇和它所攜帶的隱喻含義往往是理性藝術創作的開始。

從最為明顯的來説,《V字仇殺隊》有着與影片主題高度一致的色彩基調。基於電影故事的黑暗激烈,影片的主色也以紅與黑為主。“V”的全套黑色行頭,以及他喜愛在夜色中行事的風格,都使得這個角色有股神祕莫測的氣質,彷佛隨時會在黑色中消失,也可能在你不注意的地方出現。事實上,影片中絕大部分角色的服飾,都是以黑為主色調的,只有女主人公伊芙的服裝以淺色和暖色調為主。這種強烈的對比,除了暗示在極權統治下眾人的“非人”狀態外,還表明只有像伊芙那樣覺醒才是光明的前途。與此同時,“V”的行事詭異又與他極端的手段形成強烈對比,如片中那紅色的“V”形標記一樣,“紅”在片中多次用來強化火光與鮮血,一如那爆炸中所產生的“V”形火花,意指推翻極權統治也需要經過血與火的洗禮。至於片中多次出現的執政黨宣傳大會上和祕密警察們的徽章上更為明顯的紅黑色彩,在大銀幕上看來則具有股森冷的壓迫感。與極權統治下白色恐怖的氣氛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片中表現角色Valerie回憶的段落,是非常飽和而温暖的色調,無論是人物還是景色都籠罩上了一層淡淡的、金黃色的光暈,配合以大量鮮紅的玫瑰花,“失去的伊甸園”形象不言自明。這些色彩的設定,雖然都只是常規的電影技巧,但用在本片的題材環境中,更有種恰如其分的感覺。除了這些主要顏色,還有其他很多對顏色的選擇都恰到好處,此處便不一一説明了。

六、總結:

《V字仇殺隊》是一部揭示極權特徵並鼓勵反抗的電影,反抗的意義不在於立即推翻舊勢力重建新世界。因為沒有任何某一次、某一個人、某一個時刻的反抗能做到這一點。當民主淪陷、法治死亡;宗教充滿着猥瑣和腐臭的味道,極端的宗教思想凌駕於基本人性的道德之上;人民有清醒的頭腦卻沒有團結的力量足以讓政府感到害怕。這時,反抗的意義在於強化和擴大,強化你內心想要的,擴大你理應擴大的勢力——正義、自由、民主。正如它們是在集權者日積月累的滲透中被悄悄掠奪的一樣,它們必然也需要通過人們日積月累的搏弈重新奪回。

V字仇殺隊 經典影評 篇五

V字仇殺隊 經典影評

俺很少在博客推薦電影,之前僅寫過一篇談談體制化,並推薦《肖申克的救贖》。考慮到今天正好是11月5日,俺再給大夥兒推薦一部經典的電影——《V for Vendetta》(大陸譯作叫《V字仇殺隊》、台灣譯作《V怪客》、香港譯作《V煞》)。看過的同學,自然知道11月5日在該片中的特殊意義;至於沒看過的同學,俺暫不點破,以免“劇透”。

★影片的製作團隊

本片在2006年初上映,距今5年多了。但是俺周圍的很多朋友和同事,都沒有聽説過此片。一方面是因為該片具有明顯的政治色彩,天朝真理部肯定不想讓太多的屁民知道;另一方面,這個大陸的譯名也太爛了(當然,港台的譯名也好不到哪兒去),猛一看這名字會覺得很俗套。但如果你知道該片的製作團隊,就會刮目相看了。

◇編劇

本片的編劇是沃卓斯基兄弟(Wachowski Brothers),被網友戲稱為“齷齪司機”。這對雙胞胎兄弟就是《黑客帝國三部曲》(The Matrix Trilogy)的導演兼編劇。大概是編劇相同的緣故,本片很多方面的風格跟《黑客帝國》相似。有“齷齪司機”這樣的牛B編劇,該片的劇情就有保證了。

◇男一號

本片的男主角——雨果·維文(Hugo Weaving)——就是當年出演《黑客帝國》頭號反派史密斯特工(Agent Smith)的那位老兄。此人的演技很不錯,看過《黑客帝國》的同學應該對那個大反派有深刻印象。在另外一部好萊塢大片《指環王》(The Lord of the Rings)裏,他也出演主要角色——精靈族的老大艾爾隆。

在本片中,男主角自始至終都帶着面具,以至於你如果不看演員表或影評,都無從知道這個男主角是誰出演的。在這種情況下,就更加考驗雨果的演技了。

◇女一號

本片的女主角——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因影片《黑天鵝》獲多項大獎(包括2010年的第83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她的成名作應該是《這個殺手不太冷》。另外,在《星球大戰》的3部前傳中,都由她出演艾米達拉皇后。

順便再八卦一下這位影星MM不為人知的另一面(要知道,俺平時輕易不談論娛樂圈八卦滴)。

1981年出生於猶太人家庭;在紐約讀高中時,她的論文《以糖為底物酶催化製備氫氣的簡易方法》獲英特爾科學天才獎(據説這個獎的含金量很高,其得獎者中有7人後來獲諾貝爾獎);大學就讀哈佛心理學專業;會講6門語言(包括日語和阿拉伯語);任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僅27歲就擔任嘎納電影節評委;……

面對這才貌雙全的MM,讓天朝那些胸大無腦的女明星們情何以堪啊!而且,像這樣才貌雙全的好萊塢明星,還不止她一個。洋文好的同學,可以到“這裏”看一下紐約時報的專題報道。

★影片的內容簡介

為了避免劇透,內容簡介俺就暫時不寫了。

★相關資源

該片的官方網站在“這裏”,IMDB的鏈接在“這裏”;英文維基百科在“這裏”;中文維基百科在“這裏”(有劇透,慎入)。

列位看官如果想在線看的話,國內幾大視頻網站應該都能找到。如果要下載收藏的話,找個P2P的工具,應該也不難搞定。

最後,再順帶附上幾張海報和劇照。

★結尾

最後,以該片主人公 V 的一句台詞作為結尾。

不懂洋文的同學,這上面説的是:民眾不應該害怕他們的政府,政府才應該害怕它的民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pm1ep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