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張志和《漁歌子》詞賞析(精品多篇)

張志和《漁歌子》詞賞析(精品多篇)

張志和《漁歌子》詞賞析(精品多篇)

張志和《漁歌子》詞賞析 篇一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並默寫這首詞。

3、想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的畫面,並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結合詞句展開想象,並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師:本學期,我們接觸到了我國古代文學的新體裁——詞,大家還記得《憶

江南》麼?

生:記得。

師:誰能來回顧背誦一下?

生: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師:很好,背誦得很熟練。請坐。你們還會背誦其他的詞麼?(2—3人)

生: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唐白居易《花非花》)

生: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温庭筠《夢江南》)

生:人人盡説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韋莊 《菩薩蠻》)

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詞。它也和自然界的美景有關。在學習之前,我們先來欣賞一段動畫。在觀看的時候,你們要注意,看看畫面中出現了哪些景物。(動畫課件出示)

師:你能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美麗景色麼?

生:山(如果回答西塞山,可以表揚學生的預習。),白鷺,桃花,流水,一葉扁舟,細雨,漁夫。

師:那我們再來看看唐朝詩人張志和是如何用精練的語言描繪出這副山間美景的。

板書《漁歌子》(齊讀)

師:從這個題目中,你能聯想到什麼?

生:漁夫、釣魚、歌曲……(漁夫所唱的漁歌)

師:是的,“漁歌子”作為詞牌名,原來是唐代坊間的名曲,最早出自民間的漁歌。

師:那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首垂釣者所唱的漁歌。(播放朗誦)

師:大家都跟着朗讀,看來這首詞深深地吸引了大家,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

師:現在你們結合註釋自讀一下這首詞的前兩句,用筆畫出詞中所描寫的景物。

生自讀。

師:好了,誰來説説你找到了哪些景物。

生:西塞山,白鷺(課件出圖),桃花(課件出圖,並引導“春天是桃花盛開的季節”),流水(課件出圖),鱖魚(課件出圖,並引導“春天也是鱖魚最肥美的季節”)

師:大家找得很仔細。現在,你們能不能來想象一下,這些景色具體的樣子呢?(出示“填一填”)(3—4人)

生回答。

師:面對這樣一幅秀麗怡人的江南水鄉的美景圖,你有什麼想説的麼?

生自述。

師:這麼美麗的景色的確令人陶醉其中,那我們就帶着愉悦的心情來讀一下詞的前兩句,誰先來試一試?

個別先讀,讀完,師:你們有什麼建議麼?

師:這麼美麗的景色,帶給人的心情應該是舒暢,而你們的臉上卻看不到笑容,來,一起笑一笑。

師:很好,我們就帶着微笑來讀一讀。(一、二兩組讀)

師:有人臉上還是沒有笑容。來,三、四兩組一起來示範給他們看看。(三、四兩組讀)

師:很好,大家一起來讀一遍,不要忘記了

生:微笑。(齊讀)

師:春天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令人心醉。那麼你們還積累了哪些關於春天美景的詩句?(及時點評春天的景色)

生:《江南春》,(唐),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江南煙雨朦朧的春天)

生:《詠柳》,(唐),賀知章,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春天裏翠綠的柳樹)

生: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與明月交相輝映的春江水)

生:《絕句》,(唐)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前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鳥翔天際的春天)

生:《春曉》,(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鳥語花香的春天的早晨)

……

師:我們的祖先真是了不起,有這麼多的描寫春天的詩句。簡練而精彩的語言道盡了春天的美好。我們被春天的美景所吸引,而漁夫也一樣陶醉其中。大家一起來看一下這副圖。(出示圖)

師:細心觀察的同學來説一説,漁夫是怎樣一副打扮?

生白話説

師:我們再來看看詞中是怎麼寫漁夫的打扮的?大家來讀一下。

生齊讀。

師:和大家描述的完全一樣。可見學習詩詞,除了通過註釋理解以外,看圖理解詞義也是一個好方法,大家可不能忘記了。

師:此時,淅淅瀝瀝的春雨光臨了西塞山。那在江中垂釣的漁夫是不是也該收拾收拾工具,回家避雨了呢?

生:沒有。

師:你們從哪裏知道的呢?

生:斜風細雨不須歸。“不須歸”説明漁夫不想回家,心情是悠閒自得的。

師:讀到這裏,你們有什麼想問的麼?

生:這個漁夫為什麼不走?是什麼讓漁夫流連忘返了呢?

生扣住詞意進行回答。

生:是這些美景讓漁夫流連忘返的。

師:是不是隻有這些美景呢?

生:還喜歡這樣垂釣的生活。

師:那這時,漁夫的心裏會想些什麼呢?(2—3人)

生自述。

師:在濛濛煙雨中,在春天美景的映襯下,漁夫悠閒自得地在河裏垂釣。

現在,你們自己先讀一下這首詞,想象一下詞中所描寫的畫面。

生自讀。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説一説詞意。(評價:對不對,有沒有用上好詞。)

生回答。

師:你們説的真好,老師彷彿也看到了這副畫卷。來,哪個組願意來當一下這個漁夫,再次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分組讀,齊讀。(注意提醒學生先笑,可適當放慢速度,注意語調的變化)

師:大家都很投入。現在我們來試試,背誦一下《漁歌子》,好不好?會背的同學大聲一點背出來,不會的同學,老師允許你們可以偷看一下課本。

生背誦。

師:張志和筆下的漁翁垂釣是如此的悠閒自在,而柳宗元筆下的漁翁垂釣卻是另一副景象。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幻燈片出示《江雪》:“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師範讀)

師:《江雪》中描寫的是怎樣一個漁夫?現在,你們輕聲自由讀一下《江雪》,看看誰找的最快?

生:慘淡,孤獨,冷冷清清……(注意追問過程,評價:你找的真準)

生:“絕,滅,孤,獨”都體現出了一副慘淡的景象。

師:我們中國的語言真是奇妙。相同的內容,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帶給我們的,可以是不一樣的畫面。你們還想再讀 《江雪》,感受一下麼?你們願意讀幾遍呢?

按學生意願讀。

有時間可以抄寫一下《漁歌子》和《江雪》,展示好的作業。

作業: ①、選擇你所喜歡的《漁歌子》背誦一下。

②、收集其他關於山水田園風光的古詩詞。

板書設計:

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

漁歌子{

不須歸      悠閒自得

張志和《漁歌子》詞賞析 篇二

設計意圖

在學習《漁歌子》(人教版國小語文實驗教材第八冊23課)以前,通過《憶江南》(人教版國小語文實驗教材第八冊1課)的教學,學生已對詞有了初步的瞭解,因此在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增加拓展性內容,以填詞和唱詞的形式,讓學生對詞有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漁歌子》。

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註釋等方式讀懂詞的意思。

2、根據詞中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培養學生想像能力。

3、通過對詞的理解,能夠初步填詞。

情意目標:

1、有感情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感受詞的音樂美,培養欣賞美、鑑賞美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詞的意思,根據詞中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並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課前準備:

1、查閲有關詞的資料及《漁歌子》創作情況。

2、課文插圖。

3、《漁歌子》教學課件。

一、複習導入

1、背誦《憶江南》(齊背、單獨背)

2、根據詞中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用自己的話描繪“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景色。

二、學習《漁歌子》

1、解題:

①教師簡介:“漁歌子”是詞牌名,它與音樂曲譜有關,而與詞的內容一般沒有什麼聯繫,作詞者只是依譜填詞。而張志和的這首詞,內容恰與詞牌相吻合,是專門用來寫漁父的。

②課件鏈接古詩詞比較,讓學生聽一聽,想一想:詞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有什麼區別?(由於詞的長短不一,還被稱作長短句,這是與詩的不同之處。)

③簡介作者背景:

張志和:在朝廷做過小官,後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漁歌子》就是借表現漁夫生活來再現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

④你瞭解或背誦過詞嗎?試着背一背。(課件準備:一剪梅、虞美人、水調歌頭、滿江紅、念奴嬌 •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自主探究,瞭解詞的意思:

①自由讀詞,練習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塞”“蓑”的讀音。

②鞏固字音,記憶字形,指導書寫,重點指導“蓑”字。

③小組內交流:你是怎樣讀準本課生字的字音,記住字形的。

④課件展示:《漁歌子》朗誦flash;《漁歌子》畫面flash;

⑤默讀詞,畫出詞中描寫的各種景物。

⑥再讀詞,邊讀邊畫出詞中難理解的詞和句,先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理解,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同桌交流討論。

⑦帶着課件中的3個問題讀文、全班交流:

a、詞中出現了哪些景物,各是什麼顏色?

b、“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為什麼不想回家?“不須歸”?

c、用自己的話説説“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4、指導朗讀,想象畫面

①教師導語: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

②教師範讀,體會詩情畫意。

③學生練讀,想象整體畫面。

④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⑤同桌互讀,相互欣賞,能夠背誦。

三、拓展性練習

1、填詞

①有的詞牌原來就是詞的題目。如《漁歌子》就是寫漁父的,《憶江南》就是寫對江南的回憶。但是後人所寫的《漁歌子》、《憶江南》,其內容就和漁父、憶江南無關了。後來,有人把各種詞牌的句式、平仄、韻律標出來,編成詞譜,作詞者只是依譜填詞。詞牌既和內容無關,有的作家就在詞牌之外另註明詞題,如蘇東坡《江城子(密州出獵)》。(課件出示蘇東坡《江城子(密州出獵)、《採桑子(重陽)》)

②課件出示《漁歌子》、《憶江南》詞牌和字數要求。

③教師填詞《漁歌子(教學)》、《憶江南(家鄉美)》。

④學生討論,練習填詞。

⑤師點評,小結。

2、唱詞

①“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播放鄧麗君的《一剪梅》,引唱詞。

②詞是唱出來的,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詞牌名,我們知道詞牌與音樂曲譜有關,也就是曲譜的調子。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現代人是怎樣唱詞的。

③課件出示:鄧麗君《虞美人》音樂、歌詞。(課件準備:一剪梅、虞美人、水調歌頭、滿江紅、念奴嬌 •赤壁懷古、辛棄疾mp3)

④讓學生以《讓我們蕩起雙漿》的曲調和唱《漁歌子》。

⑤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歌曲為《憶江南》配樂。

四、小結:今天我們學了《漁歌子》,通過通過查找資料,看註釋等方式讀懂了詞的意思;填詞《憶江南》,對填詞知識有了初步瞭解,唱了《一剪梅》,感受了詞的音樂美;今後我們要多讀多背優美的古詩詞,感受古文化的美。

張志和《漁歌子》詞賞析 篇三

《漁歌子》位於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是張志和寫的一首詞。本組選編內容全是描繪的山鄉田園風光:在鄉間的小路上,你會聞到瓜果的飄香;在夜晚的池塘邊,你會聽到青蛙的歌唱;在遼闊的草地上,你會看到成羣的牛羊。我們隨着課文,走進鄉下人家,感受田園詩情,體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片段,進而進行綜合性學習。《漁歌子》便是借鑑了民間的漁歌而成的。此詞語言清麗自然,寄情於景,寫景簡潔優美,以詞入畫。青山、碧水、白鷺、紅桃……江水漲、白鷺飛、斜風、細雨……似一幅水墨丹青展現在讀者面前,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怡情山水的“漁歌圖”,讓我們陶醉於大自然山光水色之中悠閒而自由的生活樂趣。

學生到了四年級已經積累了相當數量的古詩詞內容,學習這類教材也有了一些基礎,能夠在認知內容的基礎上作深層的思考,體會詞中的意境。

通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瞭解了教材所處的位置,結合年級特點、學生接受能力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方面,主要是要求學生識記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詞。過程與方法目標則是體會詩詞所表現的內容、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在於培養閲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其中,體會詩詞所表現的內容、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本課的難點。

誦讀是古詩詞教學的生命,在誦讀中整體感知,在誦讀中悟情悟境,在誦讀中欣賞抒情。展開想象,反覆誦讀以情感為紐帶,通過創設情景、朗讀品味、想象體驗等方法,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詩人所描繪的美景。從而達到在多種朗讀形式中品賞佳句,體味情感,入情入境,熟讀成誦。

關於教學程序設計,我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1、由一幅優美的山原風景畫,引出本課所學的詞──《漁歌子》

煙雨江南,碧水藍天,詩情畫意,春意盎然的圖畫展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知道唐代大詩人張志和就是在這裏寫下了千古流傳的《漁歌子》這裏可以給學生補充講述一些有關詞牌的知識,將先前學過或課外看到過的詞牌在課堂上作個交流,使學生對“詞牌”的理解更真實貼切,繼而由題目入手,從學生想到的“漁夫、漁歌”引入到詞的教學。

2、感知詩詞大意的環節。

關於古詩詞的朗讀有這麼幾個要求,要讀出節奏,讀出韻味,讀出情感。

要達到這個境界,首先要對詞的意境有個大體瞭解,需要讀通、讀熟,讀明白。讓學生藉助註釋,試着用自己的話,説説這首詞的大概意思。

這裏採用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可以增強對詞的感悟,帶着自己獨特的理解與體會徜徉在語言文字中,課堂上響起學生個性化的朗讀,詞的韻味就彰顯出來的。

3、想象畫面深入理解詞內容的環節

《漁歌子》勾勒出的是一幅濃郁的江南風味的垂釣圖。顏真卿曾稱讚它説:“詞中有畫,畫中有詞”。教學中以畫的角度來學習欣賞這首詞,分以下幾個步驟:

(1)墨線勾勒,江南春景物繁多。

張志和不僅詞寫得好,還是一位大畫家,顏真卿不是説張志和寫的詞是畫中有詞,詞中有畫嗎?那麼我們看一看,張志和的詞中,給我們畫的什麼,用筆圈出來。

學生初讀詞,就感受到江南春天的美好。讓學生在頭腦中攤開一張畫布,根據詞的內容,具體到意象,你會在紙上畫上哪些景物呢?學生很快會從詞中發現“西塞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斜風、細雨”,這些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春景圖。讓學生再去讀詞,看詞中還隱藏着什麼景物。學生會由“青箬笠、綠蓑衣”知道畫中還有人。似乎至此,詞中所描繪的景物均已躍然紙上。在這個過程中,落實了字形、詞義,整體結合起來,又把整首詩所描繪的景象展現在學生面前。避免了單調地解釋詩意。

(2)濃粧着色,江南春五彩繽紛。

進一步引導學生:如果你就是能詩擅畫的張志和,你用什麼色彩來描繪這幅畫呢?學生帶着問題再讀詞,詞中描寫顏色的詞有“白、青、綠”。再讓學生讀詞琢磨,看,在青翠葱蘢的西塞山前,一羣潔白如玉的鷺鷥在碧空中飛翔。在粉紅桃花夾岸的苕溪裏,無數肥美的青色鱖魚在水底遊動,詩人僅用了27個字,就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有聲有色的畫面,請同學們看着自己的畫,靜靜地看,到詞中去聞一聞,自己去讀一讀,看你聽到什麼?看到什麼?又聞到了什麼?由畫中提到的景物想開去,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讓詞的意向內化為每個學生心中的畫面。通過學生的用心感受,對詞有新的認識以後,再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了。

(3)配樂讀詩,江南春生機勃勃。

伴着“高山流水”的音樂聲,教師抑揚頓挫的朗讀,讓學生品出不一樣的韻味,閉上眼睛,靜靜地想象,會有一個怎樣美妙的世界展現在你的眼前呢?這對孩子們而言也是一個很好的引導,從一個層次到另一個層次的深入。

(4)聯繫作者生平,使感悟從詩句走向內涵

向學生介紹作者背景,加深理解:詩人張志和僅僅是貪戀美景而樂而忘返嗎?讀出詞中畫還要讀出詞中人。

張志和16歲的時候就中了舉人,寫摺子給皇帝,寫的是治國良方,皇帝很喜歡,賜名“志和”,後來因事被貶,從此再也不作官,隱居在太湖一帶,扁舟垂釣,自稱 “煙波釣徒”。他的哥哥張鬆齡怕弟弟隱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詞:課件出示《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釣是閒,草堂鬆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師生作詩和詩,讓學生理解作者“不須歸”的理由。

那我來當哥哥,你們來當弟弟張志和,看看能不能用詞來回答我的問題?

師:賢弟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齊答: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然後問:“弟弟呀,你為什麼不歸?”引發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設計這個對話學生能很輕鬆地進入詩中,張志和“不須歸”的心聲就會從學生的口中湧出,對“釣”的文化含義,學生能簡潔的接受,深刻的感悟。讀寫結合,進一步體會詩人的情感。詩詞的誦讀,便是要在這樣入情的心境中,才能有所感悟。

(5)課外拓展,昇華詩情:

瀟瀟春雨灑江天,漁人垂釣好悠閒!這首詞流傳至今一千多年,很多文人墨客爭先填寫傳唱《漁歌子》或《漁父詞》,讓學生試讀,找出兩首詞的不同。

這裏指導學生朗讀,要讀到字裏去,讀到詞的背後去,讀到作者的心裏去,江南春才更顯韻味。

假如我們來到浙江湖州我們會看——西塞山

來到西塞山我們一定會想起一個人——張志和

想到張志和你一定會情不自禁地想吟誦一首詞——漁歌子

深情地吟誦這首千古絕唱——《漁歌子》,就讓它在我們心中定格成一幅清麗自然、醇香久遠的永恆畫卷吧!在學生深情地誦讀中,讓他們蒐集張志和另外四首《漁歌子》誦讀進一步感受古詩詞文化。一首好的詩詞本身就是一曲美妙的音樂,一幅優美的圖畫,一段精彩的描述。我希望自己與孩子們一起都走進了詞人他那豐富多彩的心靈世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pmeg4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