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著名的吐魯番導遊詞多篇

著名的吐魯番導遊詞多篇

著名的吐魯番導遊詞多篇

吐魯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轄地級市,位於自治區中部,是天山東部的一個東西橫置的形如橄欖狀的山間盆地,四面環山,屬於典型的大陸性暖温帶荒漠氣候;轄1個區、2個縣,總面積69713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63.73萬人。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吐魯番導遊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吐魯番導遊詞範文1

各位遊客:

新疆的吐魯番有兩座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城遺址,1961年被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別是高昌故城和河故城,被稱為吐魯番盆地中一對風格不同的“姐妹城”。它們在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風雨雨後,如今雖然只留下斷壁殘垣,然而當年高聳的城牆依然氣勢恢弘,深陷的護城河輪廓仍歷歷在目。下面讓我們帶着訪古探勝的心情,先去參觀一下高故城吧:

高昌故城的得名→高昌王國的歷史

遊客們,高昌故城位於吐魯番以東45公里處的火焰山南麓,即木頭溝河的三角洲地段,這座馳名中外的西域古都,曾先後為麴氏高昌王國和回鶻高昌王國的都城,歷盡繁華,曾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和重要門户。在前往故城的途中,我先來介紹一下它的得名和歷史。

高昌故城,維吾爾語中稱為“亦都護城”,也就是“王城”的意思。《北史?高昌傳》中稱它因“地勢高敞,人庶昌盛”而得名高昌。

據歷史記載,高昌故城始建於公元前1世紀的西漢。當時稱為“高昌壁”或“高昌壘”,漢、魏、晉歷代都曾在此設立“戊己校尉”,管理屯田,抵禦匈奴,故又名“戊己校尉城”。公元320_年,前涼張駿在此設置高昌郡,開創了西域郡縣制的先河。高昌建國是在公元460年(北魏和平元年),車師國滅亡,柔然立闡氏伯周為王,稱其國為高昌國,從而掀開了高昌王國的序幕。南北朝時期,這裏諸王爭霸,但國號仍為“高昌”。公元620_年,唐貞觀年間,高昌王勾結西突厥截斷絲綢之路,唐太宗派人平定了高昌王國,將高昌改稱“西州”。公元9世紀末,由漠北西遷到此的回鶻人建立了回鶻高昌國,仍臣屬中原王朝,史稱“西州回鶻”或“高昌回鶻”。1220_年,高昌回鶻則順成吉思汗,稱“畏兀兒王國”。1283年,高昌城毀於戰火,高昌回鶻王國滅亡,至此,高昌城被廢。縱觀高昌故城的歷史演變,歷經1500多年,其間由盛及衰,演繹了一部西域部族的興亡史。

高昌故城遺址→ 高昌的對外交流→ 高昌文化

遊客們,現在我們來到了高昌故城遺址。只見殘破的城牆全用黃土夯成,倘若登高展望,全城平面略呈不規則的正方形;分外城、內城、宮城三部分。佈局似唐代的長安城。外城呈正方形,周長5.4公里,城牆最高處達11.5米,城基寬12米。內城居於外城正中,周長3600米,現僅存西牆980米,南牆850米。宮城居於外城城北。請看,前方那數座高3米至4米的土台稱為“可汗堡”,就是原回鵲高昌的宮廷所在地。這裏發掘出的綠色琉璃瓦、紋飾華麗的石柱礎和巨幅的奏樂圖精美壁畫,記錄了故都昔日的繁華。據史書記載,鼎盛時期的能城有12個門,市內房屋鱗次櫛比,有作坊、市場、廟宇和居民區等建築,總面積為200萬平方米。密集的民居和市井坊肆建築羣,風格與交河故城相似,下挖為院,掏洞為室,不用木料,為吐魯番一奇。

漢唐以來,高昌是連接中原、中亞、歐洲的樞紐,它既是經貿活動的集散地,又是世界宗教文化的薈萃地。當時波斯等地的商人,從他們國家帶來苜蓿、葡萄、香料、胡椒、寶石和駿馬來到高昌城,又從這裏帶走中原的絲綢、瓷器、茶葉和造紙、火藥、印刷術。與此同時,世界各地的宗教先後經高昌傳入內地。當時的居民先後信奉佛教、景教和摩尼教,高昌成了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躍、最發達的地方。

高昌王國鼎盛時期;還孕育了豐富的高昌文化,成為高昌的珍貴遺產。麴氏高昌王國十任國王都是漢人,因此漢文化對高昌的影響顯而易見。但高昌畢竟屬於雜胡地帶,車師、回鶻、突厥以至後來的吐蕃、蒙古等多民族雜居,因此當地人會數種語言,語種形態豐富而有趣。此外,高昌人的服飾也十分講究,並擅長製作美食。馳名中外的高昌古樂,更是高昌人的驕傲,它以濃烈的異域風情和豐富的藝術語彙在漢唐時流行,被列入唐朝十部大樂之中,成為中西融合的文化瑰寶。可以這樣理解,高昌故城的魅力,在於其深厚的文體底藴,使之成為代表西域歷史的典範和標本。

講經堂遺址→ 唐僧玄奘與高昌

遊客們,高昌故城廢棄以後,被開墾為耕地,大部分地面建築蕩然無存,遺址保存較好的除城牆外,還有外城西南角的一座寺院,下面就讓我們乘着“驢的”前往參觀。

各位遊客,請看這座大佛寺遺址,佔地近1萬平方米。仔細觀察,這座佛寺的山門、講經堂、大殿、藏經樓、僧舍等建築佈局,仍歷歷在目。從建築特徵和殘存壁畫上的聯珠紋圖分析,其建築年代屬麴氏高昌中期,約為隋代所建。

説起這座佛寺,鼎鼎大名的唐代高僧玄奘還曾到此講過經。相傳公元620_年(唐貞觀三年),玄奘29歲時,為了提高佛學水平,不畏艱險,從長安出發西行,沿絲綢之路到佛國印度遊學取經,歷時20_年。由於玄類取經起初並未得到唐朝政府的支持,他只能夾在西域商人中出行,因為沒有政府發給的公文,路上還曾受到緝拿。然而玄類在克服了重重困難以後,不僅從印度取得了佛經,而且返回故土,著書立説,糾正了國內僧侶對佛經?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徽返慕饈停晌罹呱囊淮呱?/p>

回國後,玄奘的境遇與出國前迥然不同,他受到了唐朝政府的高度重視,唐高宗李治在為紀念母親而建的慈恩寺內造了一座大雁塔,專門用來供放玄奘帶回來的歷7部佛經。玄奘在西行路上,途經伊吾(今哈密),當高昌王麴文泰得知東土大唐不遠萬里來了一位求法的高僧時,便派人把玄類請來,專門安排在王宮內居住,與玄奘結為兄弟。他還苦口婆心地勸説玄奘留在高昌當“國師”,但不能動搖玄類西行探求真經的堅志大願。高昌王無奈,只好請玄類講經一月後再走。

臨行前,高昌王為玄奘寫了24封致西域各國的通行文書,還贈送了馬匹和25名僕役。出發那天,全城夾道相送,高昌王鞠義泰抱住大師失聲勵哭,親自送至100公里外的交河城,才依依惜別。唐僧玄奘和高昌王麴文泰的故事為我們留下了一段舌古佳話,以致吳承恩的神話小説《西遊記》中就有以火焰山等為場景而衍化出的美麗傳奇。

各位遊客,高昌故城的參觀即將結束了。望着這屢經歲月剝蝕的故城,在領略它的古老、蒼茫和凝重之餘,您還將作何觀感呢?“曾經的輝煌將永遠讓人銘記”,或許這就是歷史給我們的啟迪吧!

吐魯番導遊詞範文2

高昌故城遺址坐落在吐魯番市東面約四十公里的哈拉和卓鄉所在地附近,北距火焰山南麓的木頭溝溝口(勝金口)約6.5公里,東距鄯善縣城約55公里,屬吐魯番文物局管轄。它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和重要門户。高昌故城的維吾爾語稱亦都護城,即"王城"之意,因為此城為高昌回鶻王國的都城,故名。

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保護單位。被譽為“長安遠在西域的翻版”曾經有一位考古學家這樣説“如果想知道盛唐時的長安城是什麼樣,就來吐魯番的高昌故城吧,它就是唐時長安遠在西域的翻版”時光已逝千年,但當時的繁盛仍依稀可見。

高昌故城奠基於公元前一世紀,是西漢王朝在車師前國境內的屯田部隊所建。《漢書》中最早提到了“高昌壁”。《北史?西域傳》記載:“昔漢武遣兵西討,師旅頓敝,其中尤困者因住焉。地勢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漢、魏、晉歷代均派有戊己校尉此城,管理屯田,故又被稱為“戊己校尉城”。

公元320_年,前涼張駿在此“置高昌郡,立田地縣”(《初學記》卷八引顧野三《輿地志》)。繼之又先後為河西走廊的前奏、後涼、西涼、北涼所管轄。442年,北涼殘餘勢力在沮渠無諱率領下“西逾流沙”,在此建立了流亡政權。450年,沮渠安周攻破交河城,滅車師前國,吐魯番盆地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遂由交河城完全轉移到高昌城。460年,柔然人殺北涼王安周,“以闞伯周為高昌王。高昌之稱王自此始也”(《周書。高昌傳》)。

此後張、馬、麴氏在高昌相繼稱王,其中以麴氏高昌統治時間最長,達一百四十餘年(499-640)。

這些“高昌王“均受中原王朝的冊封。麴伯雅還曾到隋朝長安朝覲,並娶隋華容公主為妻。

640年,唐吏部尚書侯君集帶兵統一了高昌,在此置西州,下轄高昌、交河、柳中、蒲昌、天山五縣。由侯君集所得高昌國户籍檔案統計,當時有人口三萬七千。

八世紀末以後,吐蕃人曾一度佔據了高昌。

九世紀中葉以後,漠北草原回鶻汗國衰亡後,西遷的部分餘眾攻下高昌,在此建立了回鶻高昌國。其疆域最盛時包括原唐朝的西州、伊州、庭州以及焉耆、龜茲二都督府之地。此外還統有分佈在羅布淖一帶的眾熨及其它一些別的民族或部落,地域範圍遠遠超過了今吐魯番盆地。1220_年,高昌回鶻臣附蒙古,成吉思汗賜回鶻高昌王為自己的第五子,並下嫁公主。

十三世紀以後,天山以北廣大地區的西北蒙古遊牧貴族以海都、都哇為首發動叛亂,堅持“仍舊要生活在草原上,不能到城市地區去”,曾多次南下侵犯臣屬於元朝的回鶻高昌國,1275年一次出兵十二萬圍攻火州(高昌)達半年之久,後來亦都護(高昌王號)火赤哈爾的斤終於戰死在同海都、都哇的戰爭中。這場戰火延續四十餘年之久,高昌城在戰亂中被毀。

元延祐三年至五年(1316-1318),受元仁宗冊封繼承高王位的火赤哈爾的斤的兒子紐林的斤,在元朝的支持下,“領兵火州,復立畏兀兒城池”(《元史?巴而術阿爾忒的斤傳》)。由於高昌城在戰火中毀壞過甚,這次重建的火州城已不在高昌舊址,而在原高昌城西(今阿斯塔那居民村附近)。元朝統治瓦解後,火洲部割據處稱“地面”,故《明史》稱:“火州……東有荒城,即高昌國都”。

登高眺望,全程平面略呈不規則的正方形,佈局可以分為外城、內城和宮城三部分。城垣保存較完整。

外城略呈方形,周長約五公里,佔地面二百萬平方米。城牆為夯築,牆基厚約12米,高11.5米,周長約5公里;夯土築成,夯層厚8-12釐米,間雜少量的土坯,有清楚地夾棍眼;城垣外側有突出的垛台一“馬面”建築。

高昌故城外城西南角的一所寺院,佔地近一萬平方米,由大門、庭院、講經堂、藏經樓、大殿、僧房等組成。從建築特徵和殘存壁畫上的聯珠紋圖案分析,其建築年代約在公元六世紀。寺院附近還殘存一些“坊”、“市”遺址,可能是小手工業者的作坊和商業市場。外城的東南角也有一所寺院,保存有一座多邊形的塔和一個禮拜窟(支提窟),是城內唯一保存有較好壁畫的地方。從壁畫的風格和塔的造型分析,為回鶻高昌後期(公元12-13世紀)的建築。

內城北部正中有一平面不規則略呈正方形的小堡壘,當地叫“可汗堡”。堡內北面的高台上有一高達十五米的夯築方形塔狀建築物;稍西有一座地上地下雙層建築物,現僅存地下部分,南、西、北三面有寬大的階梯式門道供出入,規模雖不大,但與交河故城現存唐代最豪華的一所官署衙門建築形式相同,可能是一宮殿遺址。解放前,一支德國考察隊曾在堡內東南角盜掘出一方“北涼承平三年(445)沮渠安周造寺功德碑”。沮渠安周是在高昌建立流亡政權的北涼王,據該碑推斷,此堡可能是當時的宮城,並有王室寺院。

北部的宮城內留存許多高大的殿基,一般高三米半至四米左右,可以看出其中有高達四層的宮殿建築遺址。

高昌城北面原是一片茫茫戈壁,居民死後大都葬在這裏。整個墓羣從城東北一直延伸到城西北,東西長約五公里,南北寬兩公里,佔地十平方公里左右。本世紀初以來,在這裏發掘清理墓葬五百多座,出土文書、絲毛棉麻織物、墓誌、錢幣、泥塑木雕俑、陶木器皿、繪畫、農作物、瓜果食品等各種歷史文物,數以萬計。

實地考察,證之文獻資料,高昌郡時期高昌城已經有了現存的內城。外城牆是麴氏高昌時期所建。城北郊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羣出土的屬於這一時期的文書中有“北坊中城”、“東南坊”、“西南坊”等記載,説明當時此城已經有中、外之分,東、南、西、北之別。見於文書中的城門有青陽門、建陽門、玄德門、武城門、金章門、金福門等。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的《西州圖經》中記:“聖人塔,在子城東北角”,表明唐代西州城是有子城的。早期的宮城在今“可汗堡”內。麴氏高昌時期隨着外城的修建,宮城遂遷移到北部,南面而王,與隋唐時長安城的佈局相似。回鶻高昌時期宮城內又曾大興土木。

漢唐以來,高昌是連接中原中亞、歐洲的樞紐。經貿活動十分活躍,世界各地的宗教先後經由高昌傳入內地,毫不誇張的説,它是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躍最發達的地方,也是世界宗教文化薈萃的寶地之一。唐代佛教高僧玄奘,為了提高佛教學水平,不畏殺身之禍,於公元620_年偷偷離開長安,出玉門,經高昌,沿絲綢中路到印度,遍遊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諸國,歷時20_年。在高昌,玄奘誦經講佛,與高昌王拜為兄弟,留下一段千古佳話。

高昌故城自公元前一世紀建高昌壁,到十三世紀廢棄,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始建時間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了。它是吐魯番地區千年滄桑的見證。

1988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吐魯番導遊詞範文3

各位遊客:

新疆是我國最大的葡萄產區,也是我國栽培葡萄的發源地。據調查,新疆葡萄共有50多個品種。尤其在吐魯番,到處種植着葡萄,佔全疆葡萄種植面積的90%以上,簡直成了“葡萄的王國”。吐魯番的葡萄勾起了我們無限遐想。在新疆各族人民中傳唱的“吐魯番的葡萄熟了,阿娜爾罕的心兒醉了”的美妙歌詞,就充分表達了人們對葡萄的讚美之情。葡萄被人們譽為“珍珠和瑪瑙”,成了新疆“瓜果之鄉”的象徵。下面就讓我們前往吐魯番最美麗的地方葡萄溝,去體會一下阿娜爾罕陶醉的心情吧!

葡萄溝概況

遊客們,我們的汽車行駛在火焰山旁,山的西端就是葡萄溝。

葡萄溝是火焰山山脈中一塊呈南北走向的河谷地,全長7公里,最寬處約2公里。其間佈滿了葡萄園,居住着維吾爾、回、漢等民族的果農。倘若您走進葡萄溝,就會看到源於天山的人民渠水穿谷而過,樹木繁茂,空氣濕潤,氣候涼爽宜人,與熾熱的火焰山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舉目望火山,低頭看綠地,真不愧是炎夏避暑的好地方。

葡萄園→無核白葡萄→葡萄乾晾房

我們現在來到了葡萄園內,只見這裏的葡萄似遮天的綠雲、鋪地的綠毯,片片相接,架架相連,綠陰蔽日,碩果累累。葡萄溝內的葡萄園佔地約400多公頃,主要品種有無核白葡萄和馬奶子葡萄,還有玫瑰紅、喀什哈爾、比夾幹、黑葡萄、索索葡萄等。此外,還有從國外引進的京早晶、艾麥納、無核紫、無核紅、玫瑰香等優良葡萄品種。其果形各異,有球形、卵形、圓柱形、橢圓形等,有的鮮豔似瑪瑙,有的晶瑩如珍珠,而有的碧綠若翡翠。這裏年產葡萄逾6000噸,晾制葡萄乾300餘噸,堪稱是“世界葡萄植物園”。

新疆葡萄中的佼佼者是無核白葡萄,葡萄溝內就普遍種植着這種葡萄。瞧!那一串串掛在葡萄架上的果粒橢圓、果呈淺黃綠色的“綠色珍珠”就是無核白。它皮薄肉脆,汁多味甜,鮮果含糖量達24%以上,超過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葡萄的含糖量,成為世界上最甜的葡萄。由於它沒有籽,最適合晾制葡萄乾,晾乾後其含糖量可達75%以上,並含有蛋白質、有機酸等多種養分,是營養豐富的乾果佳品。晶瑩如玉的無核白葡萄乾,色澤碧綠鮮豔,食之酸甜可口,被稱為“中國綠珍珠”。

葡萄溝中栽培面積居第二位的是馬奶子葡萄,它果粒呈長柱形或紡錘形,果皮薄而韌,汁多而肉質鬆脆,沒有香味,但特別甜。值得一提的是,吐魯番盆地由於具有地勢低窪、氣温高、降水少、太陽輻射強等獨的自然條件,因此所有葡萄都沒有病蟲害,更不需噴灑農藥,從而使新疆葡萄乾這一品牌名揚海內外,成為難得的天然無毒果品。

遊客們,漫步在綠色長廊之中,望着這誘人的葡萄,真是無比地愜意!剛才有的遊客問道:葡萄乾是怎樣製成的?瞧!前方那平頂、長方形、土木結構的小房子就是專門為晾制葡萄乾而蓋的晾房。晾房牆壁是由土塊砌成的有孔花牆,長方形的小孔主要起到自由通風的作用。晾房的門多設在北邊或東邊,這樣一方面可減少陽光的射入,另一方面在運輸葡萄時,如晾房一時容納不下,可暫時放在晾房外北牆邊,數小時內不會被陽光照到,制幹後的品質不變。在吐魯番,這樣的晾房隨處可見,但多數建造在山坡高處或溝岸上地形開闊平坦、通風和乾燥等條件良好的地方。説到這裏,遊客們或許已經明白了吐魯番的葡萄乾製作方法也有獨特之處,它既不同於其他國家利用陽光曝曬,也不是利用人工加温烘乾,而完全是憑藉乾燥温暖的氣候自然風乾的。這樣完全保存了葡萄果實中的葉綠素,使葡萄呈幹綠色,這在世界年產約印萬噸的葡萄乾中,也可算是一種獨佔望頭的佳品了。

吐魯番除了葡萄乾外,葡萄酒也非常有名,色香味俱佳,而且釀製歷史十分悠久,唐代詩人王翰曾有詩讚道:“葡萄美灑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詩人的名句,將葡萄美酒的神韻與馳騁疆場的將軍的豪邁氣概描述得出神入化。

遊客們,現在我們來到了葡萄溝的北部,前面一塊大理石碑上寫着“葡萄溝”三字,這是前人大會委員長彭真同志的手跡,大家可在此攝影留念。

這裏流水潺潺,葡萄滿架。我們漫步在葡萄長廊,宛若暢遊江南園林,渾然不知身處烈日炎炎的火焰山中。穿過石橋,置身在葡萄王國中,只見懸崖絕壁的砂礫層中滲出的泉水,匯流成池,池中游魚,彷彿也和遊人一樣,怡然自樂,魚樂人亦樂,泉清心更清。

遊客們,現在我們在葡萄溝長廊下憩息片刻,大家圍坐一起,一邊欣賞周圍的景觀,一邊品嚐色彩各異、大小有別、味道不同的各種現摘葡萄和瓜果,盡情地過把吃葡萄癮。順便介紹一下,從1990年開始,每年的8月20日至26日,“中國絲綢之路吐魯番葡萄節”都要在吐魯番隆重舉行。 吐魯番的葡萄已突破了自身的界限,成為一種文化交流的橋樑和經濟貿易往來的紐帶。

旅遊區內還有葡萄博物館、葡萄酒品嚐點、民俗館等其他參觀設施,以及維吾爾族民樂表演,休息片刻後我們再去參觀欣賞。

吐魯番導遊詞範文4

各位團友:

大家好!今天讓我帶大家去感受一下火洲裏的清涼世界--葡萄溝。

問大家一個問題,吐魯番什麼最出名?是呀,吐魯番最出名的當然就是葡萄了。來到吐魯番,又怎能不到葡萄溝品嚐一下葡萄的甜美和清涼呢?

葡萄溝位於吐魯番縣城東北13公里火焰山西側的一個峽谷中,從酒店出發需要20分鐘到達。葡萄溝南北長8千米,東西寬約500米,最寬處可達2千米,是一條不太深的切蝕溝。葡萄溝河從中間穿過,溝谷兩岸是高高的懸崖,溝中綠廕庇日,全是層層疊疊的葡萄架,另外還有桃、杏、梨、石榴、無花果、桑椹等花果樹木點綴其間,村舍農家錯落有致,像一幅精緻的田園畫卷,還有衣裙鮮豔的維吾爾少女,三五成羣,手挽筐籃,活躍在葡萄園裏,給葡萄溝注入了更加斑斕的色彩。

葡萄溝形成於20萬年前,是因為火焰山的斷裂和河水的衝擊而形成的。火焰山上熱氣蒸騰,熾風撲面,天上烘烤,地上烙腳,而葡萄溝裏卻清風習習,涼爽宜人。這是大自然以它鬼斧神工的力量,給火焰山附近的人們留下了一片豐饒的寶地,千百年來養育着在這裏生活的人們。當地維吾爾族人把葡萄溝叫做“布依魯克”,意思是又多又好的葡萄地。

葡萄溝內栽種了無核白、紅葡萄、馬奶子、比夾幹、喀什噶爾、黑葡萄和索索等近百種葡萄,其中產量最大、名聲也最大的是無核白葡萄,它在國際市場上素有“中國的綠珍珠”的美稱。為什麼無核白葡萄這麼有名呢?因為它是世界上最甜的葡萄,含糖量高達百分之二十三至百分之二十七。不僅鮮吃時清甜多汁,晾制的葡萄乾更是“果實柔軟,甘之如飴”,含糖量高達百分之五十以上。是每一個來到吐魯番的旅遊者帶回去饋贈親友的最好禮物。葡萄溝裏到處都有這樣形似“蟈蟈籠”的奇特建築,這就是晾葡萄乾的房子,維語稱作“羣結”,漢語叫作“蔭房”。

隨着葡萄種植業的發展,這裏還建起了現代化的葡萄酒廠,生產各種葡萄酒、葡萄罐頭。特別是這裏出產的乾白葡萄酒,甘甜爽口、清香宜人,回味無窮,深受國內外賓客的青睞。對品酒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品嚐一下用世界上最甜的葡萄釀出的葡萄酒是什麼味道的。

1981年,為方便遊人遊覽,這裏建立了葡萄溝遊樂園,20_年過去了,葡萄溝樂園已經形成集旅遊、購物、娛樂、餐飲、住宿為一體的國家四A級旅遊景區,我們今天要去的就是葡萄溝樂園。那裏有葡萄長廊、千淚泉、民俗館、王洛賓紀念館等景觀。

我們可以在葡萄長廊感受一下葡萄架下的清涼,可以到千淚泉去接一捧清涼的泉水,關於千淚泉有一個美麗的愛情傳説,什麼樣的傳説呢?且聽我慢慢道來。話説許多許多年以前,這裏的山上出現了一條惡龍,每年三月九年級就下山吞噬童男童女,肆意破壞,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連當地官吏也難以倖免,誰也拿它沒辦法。這地方官一看,這樣下去可不行啊,於是就出了個餿主意,龍不是喜歡吃童男童女嗎?那好,我們就每年給它送一對童男童女,餵飽了它,它就不會再出來攪和了。當官的當然不會拿自己的兒女喂龍啦,於是這倒黴的事就都輪到百姓家的孩子身上了。這樣年年如此,不知有多少無辜的孩子遭了秧。這一年,又快到三月九年級了,鄉里有孩子的人家躲的躲,跑的跑,躲不掉的也早就餵了龍了,地方官和鄉民都發愁啊,眼看就三月了,派不出童男童女,鄉里又要遭災啦,這可怎麼辦呀!這天,一對青年戀人來到官府,請求官府給男的一把利劍,給女的一捆繩索,他們願意進山為民除害。地方官一聽,求之不得啊,立刻就給他們準備了利劍繩索。三月九年級這天清晨,兩人來到山頂,把武器藏好,等候惡龍出現。沒過多久,惡龍出現了,小夥子乘其不備,揮劍猛刺,姑娘乘勢揮舞繩索捆綁惡龍,經過一番決鬥,他們終於殺死了惡龍。可惜的是,小夥子也受了重傷去世了。姑娘悲痛欲絕,淚如雨下,淚水化成了山崖泉水,如泣如訴,會成了今天的千淚泉。這泉水雖然是淚水化成的,味道卻很清甜,我想,大概是因為他們最後在另一個世界裏重逢,連淚水也變甜了的關係吧。

看完千淚泉我們可以去民俗館看看巴依老爺和和阿凡提的家,聰明的阿凡提的故事家喻户曉,今天正好可以走近看看阿凡提的家是什麼樣的。其實它所反映的正是古代的葡萄溝居民生活的場景,通過這些,我們可以瞭解到葡萄溝的民俗和歷史。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王洛賓先生收集整理的這首歌幾乎傳遍了全世界。他是一位有着強烈愛國精神的音樂藝術家,他的足跡遍佈祖國的大西北,先後收集整理改編翻譯了幾十個民族的七百多首民歌,並創作了大量具有濃郁西部特色的的優秀民歌,吐魯番地區也是他曾經停留過的地方。來到葡萄溝樂園的王洛賓紀念館,既可以欣賞王洛賓先生創作的歌舞表演,又可以瞭解西部歌王60年的藝術生涯以及一些鮮為人知的文物,是我們今天葡萄溝之行的一大亮點。

説話間,我們已經到了,請大家隨我下車遊覽,葡萄溝河水不深但水流很急,大家在水邊遊玩和拍照一定要注意安全。一點鐘車會到停車場來接我們,請務必在一點半之前趕到。

吐魯番導遊詞範文5

高昌城於公元前一世紀,是西漢王朝在車師前國境內的屯田部隊所建。他位於絲綢之路中心地帶,為過往的商人與旅人提供可以歇息的地方和沙漠中的必需品——水和食物。一直到十三世紀,經過多年的戰火,現在已經是殘垣斷壁了。可是對於我這個好奇心特強,又喜歡歷史的小朋友來説,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

“哎,不是説是個故城嗎?怎麼是個博物館?”我失望得叫起來。媽媽神祕地對我説:“不要着急啊,待會兒你就知道了。”哦!原來還要坐一個觀光車進去啊。車子一轉彎,突然,高昌故城一下子出現在我的面前。太壯觀了!雖然現在只剩下殘破的圍牆和建築,可這些用土磚建成的建築竟能在戰火後屹立千百年而不坍塌,真是奇蹟啊!精美的佛寺,考究的壁畫,類似伊斯蘭教圓頂清真寺的講經堂……這一切都能看出高昌故城以前的繁榮與昌盛。

車子一邊行進,一邊播放着故城的傳説和故事。最讓我感興趣的是西行取經的唐玄奘與高昌王麴文泰結拜為兄弟而留下的那一段千古佳話。

“哎——”這一聲歎息包含着對歷史的惋惜與感慨。我們在讚揚古人的智慧與勇敢的時候,也應該為歷史上這些毀壞故城的暴君和探險家感到慚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pwwo3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