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高一政治必修一複習提綱(通用多篇)

高一政治必修一複習提綱(通用多篇)

高一政治必修一複習提綱(通用多篇)

高一下冊政治複習資料 篇一

一、企業

股份公司和股票的基本含義、股息計算公式

二、國有企業

(一)地位: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二)改革重要性:對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三)改革必要性:機制不活、能力不強、債務過重、人員過多、經營艱難、效益下降。

(四)改革目標: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五)改革總原則: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

(六)佈局調整: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佈局,要把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完善結合起來,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

(七)戰略改組:抓大放小。

(八)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對於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意義(課本P73-74)

三、提高企業濟效益

(一)含義:經濟效益=生產總值/生產成本(注意與利潤率區別)

(二)重要性: 1) 對企業來説—有利於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2)對國民來説—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對社會來説—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鞏固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三)方法和途徑:(1)依靠科技,使企業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2)採用現代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四)利潤與經濟效益

1、經濟效益是衡量經濟活動的綜合指針,是指經濟活動中有用勞動成果同勞動消耗之間的比例關係,即“收入與支出”、“所得與所費”。企業的經濟效益是指企業的生產總值與生產成本之間的比例關係。

2、利潤是生產總值與生產成本之間的差額。

3、經濟效益與利潤之間的關係,離不開生產成本。

(1)當生產成本不變時,可以分三種情況分析

第一。若利潤增加時,那麼經濟效益肯定提高。

第二。若利潤不變時,那麼經濟效益也不變。

第三。若利潤下降時,那麼經濟效益也下降。

(2)當生產成本提高時,可以分以下幾種情況分析

第一。若利潤提高時,有三種情況

①利潤與生產成本同幅度提高,此時經濟效益不變。

②利潤提高的幅度比生產成本提高的幅度大,那麼經濟效益提高。

③利潤提高的幅度比生產成本提高的幅度小,那麼經濟效益下降。

第二。若利潤不變或下降時,經濟效益均下降。

(3)當生產成本下降時,可以分以下幾種情況分析

第一。若利潤不變或提高時,此兩種情況下,經濟效益均在提高。

第二。若利潤也下降時,同樣也有三種情況。

①利潤與生產成本同幅度下降,此時經濟效益不變。

②利潤下降的幅度比生產成本下降的幅度大,那麼經濟效益下降。

③利潤下降的幅度比生產成本下降的幅度小,那麼經濟效益提高。

思考:企業利潤總量增加是否就意味着企業經濟效益提高了?

分析:企業經濟效益的高低,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企業利潤總量,二是產品成本總量或企業全部資金。因此,企業利潤總量增加,能否提高經濟效益有三種可能:①如果企業利潤總量增加比產品成本總量或企業資金總量增長快,包括企業利潤總量增加,而產品成本總量或企業資金總量不變;企業利潤總量增加,而產品成本總量或企業資金總量反而下降,這兩種可能則説明企業的經濟效益提高了。②如果利潤總量增加與產品成本總量或企業資金總量的增長的速度一樣快,則説明經濟效益沒有變化。③如果企業利潤總量增加不如產品成本總量或企業資金總量的增長的速度快,則説明企業的經濟效益下降了。

因此,企業利潤總量增加並不一定就意味着企業經濟效益提高了。

(五)在市場競爭中出現企業兼併和企業破產是必然的。

1、兼併的含義和意義

2、企業破產的含義和必要必性

3、實行大企業、企業集團的“強強聯合”

四、企業經營者

企業經營者的素質(特別是業務素質)

企業的信譽和形象集中表現在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上

五、正當競爭與不正當競爭的區別

比較 參與競爭時的動機和出發點 競爭時採取的手段 社會效果與法律後果

正當競爭 遵守法律和市場活動準則,以最低消耗獲得利潤 正當、合法、公平的商業做法。主要靠提高質量、改進技術,降低成本、提高信譽。 保護了國家、集體和消費者利益,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促進了技術進步,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受到法律鼓勵和保護。

不正當競爭 躲避法律或直接違法,

以獲取高額違法所得 違法行為。主要表現為弄虛作假、欺詐、損人利己。 損害了其它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不僅不能增加社會財富,還會給現有財富帶來浪費。受到法律禁止和制裁。

高一下冊政治複習資料 篇二

生活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

框題一:

(1)國家的本質:在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國家的根本屬性:階級性。

(2)我國國家性質: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3)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

(4)人民民主的廣泛性: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民主主體的廣泛性。

(5)人民民主的真實性: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質的保障,廣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實現。

(6)人民民主專政的專政職能的表現:依法打擊敵對分子的破壞活動及犯罪活動。

(7)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作用:主要體現為“兩個只有”。

(8)在改革開放條件下人民民主專政的新的時代內容。

框題二:

(I)我們政治生活的全部內容的基準: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

(2)我國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政治自由;監督權。

(3)我國公民必須履行的政治性義務: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4)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權利與義務相統一;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相結合。

(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現:平等地享受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平等地適用法律。

(6)權利與義務相統一原則: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性;樹立權利意識與義務意識。

(7)如何堅持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相結合;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

框題三:

(1)關於政治生活的信念:崇尚民主與法制。

(2)政治生活的內容: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參與社會公共管理活動;參加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關注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中學生怎樣參與政治生活:明確政治生活的作用;學習政治知識,貴在實踐。

高一政治期中複習附知識點分析 篇三

1、企業。

①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向社會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經濟組織,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國民經濟的細胞。

②在我國,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外資企業等多種所有制企業並存,共同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

公司經營成功的因素。

(1)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2)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3)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

(4)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那些經營管理不善的企業會被兼併或面臨破產。

9、企業破產,是指對長期虧損、資不抵債而又扭虧無望的企業,按法定程序實施破產清算的經濟現象。實行企業破產製度,有利於強化企業的風險意識,促使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競爭力,有利於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

考點五:勞動和就業

1、勞動和就業的重要性。(1)勞動是勞動者的腦力和體力的支出,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活動。勞動者是生產過程的主體,在生產力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勞動是人類文明進步發展的源泉。光榮屬於勞動者。

2、我國嚴峻的就業壓力。①我國的人口總量和勞動力總量都比較大,而生產力發展水平比較低;②勞動力素質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不完全適應;③勞動力市場不完善,就業信息傳遞系統不暢通。所有這些,使得我國的就業問題比任何一個國家都突出、繁重和緊迫。

④黨和政府從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改善就業和創業環境。

3、勞動者要發揚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

(1)樹立自主擇業觀。根據個人的興趣、專長和條件,自主決定幹什麼。這有利於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調動每個人的生產積極性、創造性。

(2)樹立競爭就業觀。要通過勞動力市場競爭來實現自主擇業。要努力學習,提高技能和素質,改變觀念,積極主動地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要。

(3)樹立平等就業觀。各種正當職業勞動者,都是創造社會財富所必需的,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不管從事什麼工作,只要能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就能有所作為。

(4)樹立多種方式就業觀。現代市場經濟和信息技術導致就業形式多樣化,諸如自由職業、彈性工作日、臨時工等就業方式不斷增加,可以更加靈活地選擇。人們還可以通過職業介紹所、媒體廣告、網上人才市場、招聘會等選擇職業,實現就業。

考點六: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

3、做法:勞動者享受權利,是以履行勞動者義務為前提的。因此,自覺地履行勞動者的義務,是獲得權利、維護權益的基礎。我國實行勞動合同制度,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重要依據。當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時,可以採用投訴、協商、申請調解、申請仲裁、向法院起訴等途徑要求維護,而不能採用非法手段施加報復。

勞動者要增強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當權益受到侵害時,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進行維權,是每個勞動者的正確選擇。

高一思想政治複習資料 篇四

1、當代世界市場的特點

商品結構的複雜化。區域集團化趨勢的加強。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國際貿易方式的多樣化。市場競爭的激烈化。

2、主要世界經濟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①基本含義:(WTO),是一個專門協調國際貿易關係的國際經濟組織,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之一。②作用:世界貿易組織作為專門協調國際貿易關係的國際經濟組織,大大幅度降低世界各地進口關税水平,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這是世界貿易組織的主要作用;它規定了國際貿易中的各項基本原則。如非歧視原則等,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際貿易的有秩序進行;世界貿易組織實施了一些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條款,使發展中國家得到進一步發展。

(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的全球性的重要的國際金融組織,它們都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在國際經濟中發揮着重要作用:第一、指導成員國擺脱國際收支困境。第二、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

3、外匯和匯率

(1)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匯率又稱匯價或匯市,是兩國貨幣之間的兑換比率。(我國通常採用100單位外幣作為標準,折算為一定數量的人民幣。如果100單位外幣可以兑換成更多的人民幣,則外匯匯率升高;反之,則外匯匯率跌落。)

(2)本幣貶值有利於本國的出口,減少進口;如果貶值趨勢不斷髮展,會引起資金外流。

(3)本國貨幣升值能提高貨幣的信譽和國家的經濟地位,有利於償還外債。但會導致出口減少,進口增加,對國際收支產生不利影響;使國家對外貿易環境惡化,造成國內生產下降,失業增加,國內矛盾加劇。

(4)中國政府關於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態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不僅有利於中國經濟和金融持續穩定發展,而且有利於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和金融穩定發展,從根本上説,也有利於世界經濟和金融的穩定發展。

4、為什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面向世界,擴大開放

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係,是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國際化的客觀要求;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要條件,是被世界各國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所證明了的,是我國的一項長期的基本的國策。

高一思想政治複習資料 篇五

1、金融活動

在市場經濟活動中,貨幣不僅充當着商品流通的媒介,其本身也在作為財產的代表成為信用活動的工具。由此產生的一系列與貨幣收支有關的交易和借貸等經濟活動,就是金融活動。

2、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功能

(1)貨幣執行交換媒介的功能。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商品交換是直接的物物交換。在交換的實踐中,人們逐漸習慣於用某種比較容易為大家接受的商品來充當商品交換的“中間人”,從而導致了貨幣的產生。因此,貨幣在商品交換中執行交換媒介的功能。

(2)貨幣執行計價單位的功能,就是賦予商品一定的價格。

3、從金銀貨幣到紙幣

在歷史上先後使用過的各種貨幣材料中,金銀由於具有比較貴重便於攜帶,質地均勻便於分割,化學性質穩定便於保存,以及外觀美麗等原因而在貨幣世界中脱穎而出,獨佔鰲頭,長期霸佔了貨幣的寶座。

用黃金充當貨幣的制度,叫金本位制。現代貨幣制度,是以紙張作為貨幣材料,並且幣值不再與黃金掛鈎的貨幣制度,也叫紙幣本位制度。當今世界,人們所稱的貨幣就是指紙幣,紙幣已不再是金銀貨幣的代表和符號。

隨着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和計算技術的進步,票據形式的記賬貨幣和近年出現的各種“電子貨幣”取代了部分紙幣進行流通。

4、紙幣的優點

紙幣與鑄幣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印刷紙幣的成本比鑄造金銀貨幣低得多;(2)避免了鑄幣在流通中的磨損,防止貴金屬的損失;(3)紙幣比金銀貨幣更容易保管、攜帶和運輸。因此,紙幣取代鑄幣是必然的趨勢。

5、貨幣借貸活動

貨幣作為財產的代表,不僅可以儲存起來作為未來的購買力,而且可以通過出讓給別人收取利息實現增值。讓渡貨幣在一段時間內的使用權,就是貨幣的借貸活動。

在讓渡貨幣使用權的借貸活動中,當事人雙方之間體現的是一種債權:債務關係。

貨幣借貸活動是商品貨幣關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

高一政治期中複習附知識點分析 篇六

1、政府的宗旨:為人民服務

2、.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對人民負責。(如何做到——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樹立了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堅持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3、我國政府的職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

②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③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④加強社會建設

⑤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4、我國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們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們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

5、我國政府部門為公民的求助或投訴提供服務的途徑:

①開設熱線電話

②設立信訪部門

③發展電子政務

④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制度

6、政府的權利行使三個環節:決策、執行、監督

決策環節:審慎行使權力,科學民主決策

執行環節:履行職能+依法行政

監督環節:外部監督和自覺接受監督

7、怎樣監督政府的權利?

1)加強對政府權力的制約和監督的關鍵是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這個機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2)建立全面的行政監督體系:包括行政系統外部的監督(5個)和行政系統內部的監督(4個)。

行政系統外部的監督有: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監督,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的監督,羣眾通過法定渠道(行政複議、行政訴訟等)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

行政系統內部的監督有:上級政府的監督,監察、審計、法制等部門的監督。

8、加強對政府權力的制約和監督的意義(必要性+意義)

必要性:權利是把雙刃劍。政府權力運用得好,可以指揮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權力一旦被少數人濫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貽害無窮。為了防止權利的濫用,需要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來為人民謀利益。

意義:

(1)政府接受監督是堅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證;

(2)政府只有接受監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減少和防止工作失誤;

(3)才能防止濫用權力,防止權錢交易等行為,保證清正廉潔;

(4)才能更好地適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確的決策;

(5)才能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造福於民,從而建立起一個對人民負責、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9、政府為什麼接受人民的監督?

(1)從根本上説,是有我國政府的性質所決定的。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人民意志的執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衞者,政府的公職人員是人民的公僕,是為人民利益工作的。因此,只有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才能更好地執行人民的意志,捍衞人民的利益,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的。

(2)自覺接受人民監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只有自覺接受人民監督,才能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依法行政。所以説,自覺接收人民監督是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

10、如何接受人民監督?

我國政府為了方便人民羣眾對政府及其公職人員進行監督,建立了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例如,“陽光工程”。建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實施“陽光工程”是自覺接受人民監督的表現。

11、政府能否具有從根本上講是由國家性質決定的。

12、區別有與無的政府的根本標誌: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覺地認可和服從。

13、政府怎樣樹立(根本要求):

(1)政府的是通過政府及其公職人員的道德形象,依法行政的態度、能力和水平,履行職責的效果等樹立起來

(2)政府樹立自己的,根本的是堅持以下三個方面:堅持權為民所用;堅持情為民所繫;堅持利為民所謀。

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識點複習資料 篇七

一、保持人民幣穩定的意義是什麼? ★

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對人生活安定、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對世界金融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影響價格的因素是什麼?

(1)供求影響價格

①供不應求,出現“物以稀為貴”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賣方市場。商品價格上漲。(提倡錢貨兩清消費)②供過於求出現“貨多不值錢”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買方市場。商品價格下跌。(提倡貸款消費)

(2)價值決定價格

價格變動雖然受供求關係影響,但價格最終由價值決定的。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三、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是什麼? ★

1、一般來説,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當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比較小,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

3、消費者對既定商品的需求,不僅受該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而且受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

四、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是什麼?

1、調節生產。(供過於求時,價格下降生產者獲利減少,生產規模減少商品產量減少,供大於求時,則反。)

2、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產品的個別勞動時間,給自己提供降價空間,在競爭中更具優勢。)

3、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五、影響消費的因素是什麼?

消費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價水平。

① 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人們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增長較快時,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量就越大增長越快;反則反。【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須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②居民消費水平不僅取決於當前的收入,而且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對於未來收入,如果人們又非常樂觀的預期,那麼預支將來收入可能性就會加大;反則反。③社會總體消費説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④物價變動會影響人們的購買力。物價上漲人們購買力下降;反則反。⑤商品的性能、質量、外觀、包裝、廣告等也影響人們消費。

六、恩格爾係數

含義:食品支出佔家庭總支出的比重。

恩格爾係數與消費關係:恩格爾係數減小,表明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改善。

七、消費心理影響消費是什麼?★

不健康的消費心理:從眾心理、求異心理、攀比心理、求實心理。

八、怎麼樣做理智的消費者? ★

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要求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值內景性消費。過於節儉頁是不可取的。

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要避免跟風隨大流。要儘量避免情緒消費,避免只注重物質消費忽視精神消費的傾向。

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綠色消費是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的總稱,核心是可持續消費。

4、勤儉節約、艱苦奮鬥。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良作風。這種精神可以幫助我們克服物質生活上的困難,獲取新的成就。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更要戒奢從儉。

九、生產與消費的關係是什麼?★

生產決定消費

① 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②生產決定消費方式③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④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⑤消費對生產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費的發展促進生產的發展。消費所形成的新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着導向作用,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任何社會都需要生產過程的不斷重複和更新,這就是再生產,生產過程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

消費是物質資料生產總過程的最終目的和動力。

十、公有制經濟的主要實現形式是什麼?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為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如果國家和集體控股,則具有明顯共有性。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可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擴大共有資本的支配範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作用。

十一、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體現是什麼?

1:共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就全國而言,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

2: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既體現在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運作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的能力上。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

必須佔支配地位。

十二、對待非公有制經濟的態度

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毫不動搖的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各種經濟所有制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十三、非公有制經濟的意義是什麼?

1、活躍市場、方便人們生活。

2、增加就業。

3、增加勞動者個人收入,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4、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

十四、公司經營成功的因素是什麼?★

1、公司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

2、公司要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3、公司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

十五、公司為什麼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

企業的信譽和形象作為一種無形資產使企業特有的,他滲透在企業經營和管理的每一個環節,最終通過產品和服務在市場上形成本企業的競爭優勢,公司是否誠信經營,關係到企業成敗。

十六、企業兼併聯合的意 是什麼?

可以擴大優勢企業的規模,增強優勢企業的實力,實現以優帶劣的調整,把劣勢轉化為優勢,提高企業和整個社會資源利用率,有益於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十七、就業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勞動者謀生的重要手段,對整個社會生產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就業使得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相結合,生產出社會所需要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使社會生產順利地運轉。勞動力與生產資料合理配置下的勞動就業,使勞動生產率得到提高,促進經濟的發展。

(2)勞動者通過就業取得報酬,從而獲得生活來源,使社會勞動力能夠不斷再生產。勞動就業有利於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豐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十八、怎麼樣樹立怎樣的擇業觀?★

(1)樹立自主擇業觀

(2)樹立競爭擇業觀

(3)樹立職業平等觀

(4)樹立多種方式就業觀

十九、利息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利息收入的20%要作為税收上繳國家)

二十、實行按勞分配的意義是什麼?

(1)實行按勞分配,勞動者的個人收入與自己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直接聯繫在一起,有利於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從而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是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的重要條件,它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二十一、效率與公平的關係是什麼?★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與公平是一對矛盾,即對立統一)

(1)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

(2)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

二十二、如何做到效率和公平相統一?(如何做到兼顧效率與公平?)★

(1) 兼顧效率與公平,要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和個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帶動其他地區和個人致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2)兼顧效率與公平,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又要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後富。

(3)兼顧效率與公平,必須正確處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關係。

二十三、財政的巨大作用

(1)集中力量辦大事:充分發揮財政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

A 通過財政調節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

a 通過對財政收支數量、方向、結構的控制和調整,促進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平衡及經濟結構的優化,以保證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b 財政加大經濟建設支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

B 促進科教文衞事業發展。(大力發展科學、教育、文化、衞生事業,是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基礎,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

(2)人民生活有保障

A 財政是鞏固國家政權的物質保證。

行政管理和國防支出,保證國家職能的行使,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政權的鞏固,保證人民在穩定的社會環境中安居樂業。

B 建立和完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物質保證。 ----為人民創造安寧、和諧的生活環境,必須提供完善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

C財政是實現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二十四、依法納税的意義是什麼?★

(1) 依法納税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2) 税收取之與民、用之於民。

(3) 公民必須承擔義務,自覺誠信納税。

(4) 税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

二十五、市場調節的作用是什麼?

市場能夠及時、靈活地反映市場供求變化,傳遞市場供求信息,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市場利用利益槓桿、市場競爭,調動生產競爭者、經營者的積極性,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二十六、市場調節為什麼要依賴市場規則來維護?★

(1)市場調節以法律法規、行業規範、市場道德規範等形式,對市場運行的各方面作出具體的規定。

(2)誠實守信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必不可少的條件。

——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範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

二十六、為什麼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

(1)原因:市場解決不了國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給問題。(有哪些物品不能讓市場調節)

(2)侷限性: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事後調節)★

二十七、問:社會主義社會的資源配置是誰在起基礎性作用?市場調節

二十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1)基本標誌: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我國的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

(2)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鼓勵先富,而後先富帶後富)

(3)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加強宏觀調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把人民的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計劃和市場兩種手段的長處)

二十九、需要宏觀調控的原因:

(1) 加強宏觀調控可以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

(2)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

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三十、什麼是總體小康?什麼是全面小康?

(1)總體小康:從微觀上看,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從宏觀上看,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大大增強。

(2)全面小康: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經濟更加發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三十一、科學發展觀的措施是什麼?(表現為哪幾種發展狀態):★

⑴全面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⑵ 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等等統籌工作,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

各方面相協調。

⑶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三十二、經濟全球化的原因:

(1)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發展的結果;

(2)生產社會化和國際分工使生產要求打破地域和國界的限制;

(3)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要求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

(4)資本為了追逐利潤,在全球到處奔走。

(5)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以及現代交通工具的發展加強了各國之間的聯繫,推動着經濟全球化發展。

三十三、如何看待經濟全球化?

(1)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同時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2)現階段,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發達國家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左右着國際經濟的“遊戲規則”,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

(3)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繫在一起,在促進各國經濟合作的同時,也使得一個國家的經濟波動可能影響其他國家,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4)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説,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們不能置身事外,應該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三十五、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

三十六、對中國入世如何評價?

是我國應對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戰略決策,標誌着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⑴ 總體上符合我國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

有利於擴大對外開放,為我國經濟發展贏得更好的國際環境;

有利於促進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我國經濟發展活力和國際競爭力。

⑵ 嚴峻考驗:國際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深入地與國內市場的競爭結合在一起,面臨的經濟風險也會顯著增加。

三十七、我國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基本戰略:“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

三十八、中國對外開放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三十九、中國必須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閉關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於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q7de8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