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小孩感冒發燒怎麼辦

小孩感冒發燒怎麼辦

小孩感冒發燒怎麼辦

注意事項 篇一

得病期間,儘量杜絕零食,油膩,刺激性,硬性等不好消化的食物,適宜吃粥,麪條等,水果和蔬菜也要補充,要多吃新鮮的。

第三:涉獵醫療常識 篇二

1、劑量不得過大,服用時間不應過久。

2、服藥期間多飲開水,以利藥物的吸收和排泄,減少藥物對小兒身體的毒害。

3、3歲以下小兒,肝、腎還未發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撲熱息痛,

4、小兒或其家庭成員有解熱藥過敏史者,不要用退熱藥。

5、退熱藥不要和鹼性藥同時服用,如小蘇打、氨茶鹼等,否則會降低退熱的效果。

焦慮不安:幼兒感冒發燒怎麼辦 篇三

寶寶很不舒服時,可以給寶寶吃退燒藥,但若家長自行到藥局購買成藥時,就必須問清楚劑量再用,如果還是無法處理時,再帶寶寶就醫治療。一般家長最在意的是醫生有沒有開退燒藥,以及藥劑效果如何,這些都是不對的,家長們應詢問醫生寶寶發燒的原因、發燒可能會持續多久、碰到什麼狀況時應再複診,這才是處理寶寶發燒狀況時,家長應該重視與瞭解的。

小孩感冒發燒了怎麼辦 篇四

1  第一:感冒發燒後,一定要勤量體温,一般正常人體温是36.5-37度,37度-38.5度是低燒,高於38.5度是高燒,發低燒時可服用小兒的感冒藥,也可用物理療法涼毛巾敷額頭,來進行退燒,高燒就必須使用退燒藥,如,小安瑞克等藥品。發燒期間不要給孩子穿太多衣服,按房間的温度增減,還不冷不熱為止。

2  第二:感冒發燒時,必須要勤喂水,及時補充水分,因為發燒會消耗人體內的'液體,家裏要保持空氣流通。

3  第三:在沒有完全康復的情況下,不建議再帶孩子去人多的地方,這樣很可能會造成孩子二次感染,加重病情。

概述 篇五

1 第一:觀察寶寶狀況

寶寶如果只是38度左右的微燒,但精神狀況還是很好,則不用急着馬上帶寶寶就醫,可以在家先行照顧,不需給寶寶吃退燒藥,只需提供流質的食物與水份,依寶寶所出現的症狀判斷髮燒的原因,若仍不清楚,可以打電話諮詢相關單位。若寶寶向家長們抱怨自己很不舒服,或是體温高於39度時,再考慮給寶寶吃退燒藥,但吃完退燒藥後,不論是否有效,一定要再就醫治療,否則一般38度左右的發燒,建議不用採取退燒措施,讓寶寶自然痊癒,反而可增強寶寶的'抵抗力。

小孩感冒發燒怎麼辦_如何處理小孩感冒發燒 篇六

怎麼處理小孩感冒發燒?

一、簡單的退燒方法

那麼哪些方法是爸媽在未帶寶寶就醫前,可在家中事先處理的呢?綜合專家的建議,作為父母的您,正確的退燒方法應該是:

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

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温度於25~27℃之間。可將幼兒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着吹,使體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温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2、脱掉過多的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温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3、温水拭浴

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熱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4、睡冰枕、用退熱貼

有助於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並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温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5、多喝水

以助發汗,並防脱水。水有調節温度的功能,可使體温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6、使用退燒藥

當嬰幼兒中心温度(肛温或腋温)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

二、簡單按摩助寶寶快速退燒

【手法選擇】

兒童感冒可選用推攢竹、揉太陽、清天河水三種手法進行按摩治療。風寒感冒者加推三關;風熱感冒者加推脊柱。其中,清天河水可宣肺清熱;推攢竹、揉太陽可疏風解表,發散外邪;風寒者加推三關發汗解表,驅散風寒;風熱者加推脊柱以清熱解表。

【手法操作】

1、清天河水

【位置】前臂正中,自掌後腕橫紋中點至肘窩成一直線。

【操作】患兒坐位或仰卧位,家長用一手握住患兒四指,使患兒掌面與前臂掌側向上,另一手食指、中指羅紋面併攏,蘸水自手掌內勞宮穴經掌後腕橫紋中點至肘窩止,呈單方向推100~200次左右。

2、推攢竹

【位置】兩眉中間至前髮際成一直線。

【操作】患兒坐位或仰卧位,家長兩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30~50次。、

3、揉太陽

【位置】眉後凹陷處。

【操作】患兒坐位或仰卧位,家長兩拇指外側自前向後直推,推30~50次。再用中指端向耳方向揉該穴,揉30~50次。

4、推三關

【位置】前臂外側緣,由腕橫紋至肘橫紋一直線。

【操作】患兒坐位或仰卧位,家長一手握持手,另一手以拇指外側面或食指、中指指腹自腕橫紋推向肘,推100~500次。

5、推脊柱

【位置】在後正中線上,自第1胸椎至尾椎端成一直線。

【操作】以食指、中指羅紋面着力,自上而下在脊柱穴上作直推法約100~300次左右。

家庭護理很重要

孩子感冒後,家長要定時測量體温、脈搏、呼吸。腋下測量體温清潔衞生、方便安全,根據體温不同給予不同的治療。發燒病人的脈搏會加快,一般而言,體温每上升1℃,脈搏增加10次。新生兒時最快,嬰兒每分鐘100~120次,1~3歲幼兒每分鐘100次左右。脈搏與體温不相稱常提示某些疾病。如嬰幼兒肺炎合併膿胸或中耳炎時,脈搏會達每分鐘140~160次。呼吸頻率成人正常值為每分鐘16~20次,兒童則相對較快。室內要保持空氣新鮮,注意通風,防止煙塵,通風時注意不要讓風直接吹着孩子。如果屋裏乾燥,應灑些水或使用加濕器。發燒病人出汗多,要勤換內衣。內衣要乾淨、柔軟,以純棉、絲為佳。要常用淡鹽水漱口,保持口腔衞生。早晚洗臉、洗腳時要注意保温。

正確飲食促康復

發燒病人要多飲水,以增加小便的排泄和汗腺的分泌並補充高熱消耗的水分。在發燒時,胃腸消化力會有所減退,應為孩子準備一些可口的、富有營養而又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牛奶、雞蛋羹、新鮮水果、蔬菜、爛粥、麪條、餛飩等。為了開胃,還可給孩子做些爽口小菜。

有關兒科營養專家建議,幼兒發燒應進行以下飲食調理

1、補充水分

水勝過藥,發熱身體出汗多,勤喂温水進行補充很有必要。半歲以內嬰兒,繼續採用母乳餵養。母乳易消化,能保證營養需求,可補充水分。人工餵養,可喂稀釋全脂奶,即2份奶粉加1份水(2:l),此時嬰兒雖然奶量減少些,但補充了水分,更利於幼兒消化吸收。幼兒發熱宜以飲白開水,可適當喂些白開水,以補充人體的維生素C,增強抗病。飲水量的保持口脣滋潤力度,不必過多。

2、流質飲食

發熱幼兒,飲食調理以流食為主,如奶類、藕粉、奶類(少油)等。也可喝些綠豆湯、冰西瓜、以助降温,利尿抗病。但對伴有腹瀉的幼兒(6個月以內),抵抗力差,胃的蠕動弱,冒粘膜耐受性差,則冷飲不利於身體康復,應禁食之。當孩子體温下降,食慾好轉時,可喂半流質,如肉末粥、麪條、稀飯、蛋花粥、配些易消化的'某(清花魚)。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油、鹽宜少,少量多餐,切忌吃辛辣和刺激食品。但不必忌口,以防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

3、服糖鹽水

幼兒發熱伴腹瀉,可多次服用。服糖鹽水。配置比例500毫升水加一小匙糖和半酒瓶蓋鹽混合。4小時內可眼500毫升。同時可補充電解質食物如柑桔、香蕉等水果(鉀、鈉較多)奶類與豆漿(含鈣)、米湯、麪食(含鋅)。症狀較重者,暫禁食,同時打“吊針”以補充水份和電解質。腹瀉、嘔吐緩解後可進流質食物,如米湯、過濾菜汁、藕粉等,但應禁食牛奶和豆漿(易產氣)。

對發熱伴咳嗽小兒,不能進食過多以防嘔吐,宜吃易消化食物,少吃海鮮和過鹹過膩的食物,以防引起過敏和咳嗽,加重症狀。

小孩感冒發燒的不當做法

發燒是因各種疾病引起的身體防衞性反應。研究顯示,身體負責吞噬細菌的白血球,在體温升高時(38℃~39℃)其吞噬能力加強。因此當小孩因感冒或其他感染疾患引起體温升高時,運用各種可能的方法,要把體温立即降到正常範圍,並非明智之舉,因為這樣可能降低病童本身的抵抗能力。

有些父母會使用民間流傳的一些退燒方法,例如冷水或酒精拭浴來為孩子退燒,這是不適當的。寶寶發燒時燙熱的皮膚突然碰到冷水或酒精,寶寶反應會很劇烈,可能會造成抽搐;而酒精的氣味又會使幼兒昏睡,像喝醉了一般。

此外,傳統老一輩的“寒到”的觀念,造成一般誤以為發燒時必須多穿衣服,其實剛好相反。發燒時全身能散熱的地方以皮膚的表面積最大,散熱效果最好,假使能將過多的衣服剝除,大量身體內熱可經由寬鬆清涼的外表排除,體温很容易下降。

真正危險的發燒訊號

嬰兒發燒病理原因可大可小,嚴重者敗血症、腦炎腦膜炎、心肌發炎等,不處理會導致殘廢或死亡;輕者只是輕微感冒,不理它也會自己好。但這中間的差異若非專業人員實難判斷,有時更須藉助檢驗技術才能確實區別。

寶寶發燒,父母固不必大驚小怪,卻也不能掉以輕心,導致病情不可收拾。父母應學會如何有技巧、有知識、有智慧地面對它。當小孩子發燒時會合並其他的表現:如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身體感覺極度不舒服,有食慾不振、全身無力的現象,幼小一點的嬰兒不會説話,甚至變得躁動、哭鬧不安。此時,適度的處理,使體温不要太高是合理的,尤其具有發熱痙攣或先天性心臟病的嬰幼兒,更是需要。

第二:藥物的使用 篇七

家長們平日應多涉獵相關的醫療常識,碰到狀況時,最好先查清楚症狀。家長們可以透過網路或書籍找尋相關資訊,先行在家照顧寶寶。國外許多國家衞教做得很好,當寶寶生病或發燒時,很少會帶寶寶就醫,因為他們知道發燒不是什麼重大疾病,但國內衞教常識比較不足,家長們容易因為寶寶出現狀況時多吸收一些醫療常識,就可以避免這些情況發生。

標籤: 發燒 感冒 小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r3ddy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