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有趣的漢字故事【多篇】

有趣的漢字故事【多篇】

有趣的漢字故事【多篇】

《有趣的漢字故事》之一盒酥 篇一

有人給曹操送來一盒酥,曹操在盒子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楊修看後,立即把酥分給眾人吃了,曹操假裝責怪他。

楊修説:你在盒子上分明寫着一人一口酥,我們怎敢違抗丞相的指令呢,曹操雖然表面上嬉笑,心裏卻越來越討厭他了,楊修與人分吃貢酥,則完全是曲解曹操的題字,純屬惡作劇,曹操“心惡之”,而尚能表現出“喜笑”之態,已很寬容。

返回簡短類故事>>>

《有趣的漢字故事》之忍辱負重 篇二

221年,蜀主劉備為了從孫權手裏奪回荊州,為結拜兄弟關羽報仇,親率部隊攻打東吳。蜀軍深入吳境達五六百里,一直打到夷陵,連營數百里,聲勢浩大。

孫權任命年輕有為的陸遜為大都督,帶領五萬人馬前往迎戰。陸遜在吳將中資歷較淺,而歸他指揮的諸將,有的是跟隨孫氏征戰多年的老將,有的是皇親貴戚,他們對年輕的書生陸遜當都督很不服氣,甚至不肯服從陸遜的命令。對此,陸遜十分着急。

一次,陸遜召集眾將,手握寶劍高聲叫道:“劉備天下知名,連曹操都有些怕他。如今他率大軍攻進吳地,是我們的強敵,決不可以輕視他。希望眾將軍以大局為重,同心協力,共同消滅來犯之敵。我雖是書生,但主上任命我為大都督,你們必須服從。主上之所以委屈諸位將軍,使你們屈尊於我,就是因為我還有一點微薄的能力,能夠忍辱負重。今後,希望你們各負其責,不容推辭,軍令如山,違者必按軍法從事。”經陸遜這麼一説,諸將心中雖有不服,但行動上再也不敢違抗。

陸遜指揮軍隊堅守七八月之久,一直不與劉備決戰。後來,蜀軍疲憊,驕傲輕敵,陸遜乘機利用順風進行火攻,大破蜀軍,取得夷陵之戰的重大勝利。劉備敗退白帝城,不久病死。從此,東吳諸將十分佩服陸遜的才能。

返回歷史類故事>>>

《有趣的漢字故事》之鄉村開會 篇三

一個鄉里開會,由於諧音,村長説:“兔子們,蝦米們,不要漿瓜,鹹菜太貴了。”同志們,鄉民們,不要講話,此刻開會了。主持人説:“鹹菜請香腸漿瓜。”(此刻請鄉長講話。)鄉長説:“兔子們,蝦米們,這天的飯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們,鄉民們,這天的飯夠吃了,大家都用大碗吧

返回簡短類故事>>>

《有趣的漢字故事》之觀點與角度 篇四

林生:“數字是不騙人的。例如,一盤瓜子,一個人吃一小時吃完,四個人吃,15分鐘便可完。”

李生:“數字是騙人的。例如,一段路,一個人走需一小時,但四個人走,卻不能在15分鐘走完。”

天地是我屋,月亮當蠟燭。

蓋的肚囊皮,墊的脊樑骨。

返回搞笑類故事>>>

《有趣的漢字故事》之望梅止渴 篇五

東漢末年,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盤踞在宛城的張繡。當時已經到了中午,烈日當空,天氣十分炎熱。將士們攜帶着沉重的武器,全身都被汗水浸濕,又熱又渴,非常難受,給行軍帶來了嚴重影響。

曹操見將士們一個個舔着乾燥的嘴脣,勉強行走,心裏非常焦急。下令隊伍原地休息,派人分頭到各處去找水。過了好一會,派去的人全都提着空桶回來。原來,這裏是一片荒原,沒有河流,也沒有山泉,根本找不到水。曹操又下令就地挖井,士兵們揮汗挖土,但過了好長時間,也挖不出一滴水。

曹操心想,情況很嚴重,如果在這裏久留,會有更多的人無法堅持下去。曹操略微思索了一下,猛地用馬鞭指着前邊的山坡,大聲對手下的將士説:“這個地方我熟悉,翻過前邊的山坡,就會有一大片茂盛的楊梅林,到了那裏,你們每個人都可以盡情的將楊梅享用個夠。”

將士們一聽説梅子及梅子的酸汁,就自然而然地想像起酸味,從而流出口水,頓時不覺得那麼渴了。曹操立即指揮隊伍行進,經過一段時間,終於帶領隊伍成功找到了水源,大家痛痛快快的喝了水,精神煥發的繼續行軍。

返回歷史類故事>>>

中國漢字的故事 篇六

倉頡也稱蒼頡,傳説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

這位史前傳説人物,在我國古代戰國以前的典藉中都從未提及。最早提及倉頡者,是戰國時期的荀卿。其後是《呂氏春秋》和《韓非子》,在荀子“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的基礎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觀點是“倉頡作書”。漢代後,在《淮南子》和《論衡》中,已從“倉頡造字”發展為“倉頡四目”,開始神化。尤其是漢代的緯書,又進而渲染,倉頡“生而能書,又受河圖洛書,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視奎星圜曲之勢,俯察魚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春秋元命苞》)。以後愈演愈神奇,發展為倉頡是“黃帝的史官”等傳説。黃帝是原始社會後期部落聯盟的首領之一,當時沒有國家機器,可見“史官”之説,顯然是後人用後代國家機器的職官名稱套用於史前傳説人物的結果。

倉頡造字的傳説: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裏牲口的數目、屯裏食物的多少。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裏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法子頂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

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幹,叫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統叫倉頡管。倉頡又犯悉了,憑着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怎麼才能不出差錯呢?

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説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説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羣;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説有兩隻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倉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着地下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條。

黃帝知道後,大加讚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這樣形成了文字。

倉頡造了字,黃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稱讚他,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倉頡頭腦就有點發熱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頭頂心裏去了,什麼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馬虎起來。

這話傳到黃帝耳朵裏,黃帝很惱火。他眼裏容不得一個臣子變壞。怎麼叫倉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黃帝召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這老人長長的'鬍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個結,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歲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會,獨自去找倉頡了。

倉頡正在教各個部落的人識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後,和別人一樣認真地聽着。倉頡講完,別人都散去了,唯獨這老人不走,還坐在老地方。倉頡有點好奇,上前問他為什麼不走。

老人説:“倉頡啊,你造的字已經家喻户曉,可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塗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倉頡看這麼大年紀的老人,都這樣尊重他,很高興,催他快説。

老人説:“你造的‘馬’字,‘驢’字,‘騾’字,都有四條腿吧?,而牛也有四條腿,你造出來的‘牛’字怎麼沒有四條腿,只剩下一條尾巴呢?”

倉頡一聽,心裏有點慌了:自己原先造“魚”字時,是寫成“牛”樣的,造“牛”字時,是寫成“魚”樣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顛倒了。

老人接着又説:“你造的‘重’字,是説有千里之遠,應該念出遠門的‘出’字,而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該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這幾個字真叫我難以琢磨,只好來請教你了。”

這時倉頡羞得無地自容,深知自己因為驕傲鑄成了大錯。這些字已經教給各個部落,傳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連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

老人拉着倉頡的手,誠摯地説:“倉頡啊,你創造了字,使我們老一代的經驗能記錄下來,傳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會記住你的。你可不能驕傲自大啊!”

從此以後,倉頡每造一個字,總要將字義反覆推敲,還行拿去徵求人們的意見,一點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説好,才定下來,然後逐漸傳到每個部落去。

“倉頡造字”的真實性

《淮南子·本經訓》説:“昔日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説,過去倉頡造字的時候,天空下起了穀子,鬼在夜裏發出哭聲。《荀子》、《韓非子》等古代典籍裏也有關於倉頡造字的記載。到了秦漢時代,這種傳説流傳更廣,影響更深。

過去的歷史學家們曾考證過倉頡是否實有其人,如果有,大約在哪個時代,由於缺乏確鑿的史料,很難得出結論。

有人推測倉頡是黃帝的史官。《荀子·解蔽篇》説:“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有人解釋説,這裏的“壹”指正道,也就是正確的規律。荀子認為,倉頡是一個因為集中使用文字而摸着它的規律從而整理了文字的專家。因此,一般認為,在漢字從原始的文字過渡到較為規範的文字的過程中,他起到了獨特的作用。由此推斷,這樣的一個人,在漢字起源階段的晚期,一定會存在的。

但“倉頡造字”的説法只是傳説而已。因為文字絕對不是倉頡一個人所能獨創,而是在社會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有文字記事的時候,人們在集體生產勞動過程中經過觀察自然的事物,並根據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而創制出來的。漢字是個龐大繁富的體系,不經過很長的時間是不能創制成功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re3o1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