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有效教學(通用多篇)

有效教學(通用多篇)

有效教學(通用多篇)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一

回首這段時間的教學工作,感受頗多。作為一名資質頗淺的新老師,剛好又趕上新教材的推廣使用,感覺挑戰更大。新的課改實驗教材綜合性增強,實踐、操作性的內容增多,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師由過去單一的指導者變成了學習者、參與者、組織者、合作者,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打好學習基礎的同時,又培養了自身的能力,發展了自身的特長。

作為一個新教師,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很多。一學期多的時間下來,我覺得備課和聽課尤為重要。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因為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自己也能夠温故而知新,掌握新的知識,學到新的教學方法。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使學生易接受。我以為這樣學生會很好的理解我講過的內容,但事實並非如此,如果以我們自己的思維來考慮問題,有時會高估學生的知識水平,想不到他們可能會出的錯誤。聽過許多老師的課,他們總是把學生的思維慢慢引出來,循序漸進的,一切都好象是水到渠成的,這還需要我一段時間去學習。聽課也是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一個好方法,新老師只有多聽課才能夠逐漸積累經驗。聽課不僅能學到新的教學方法,還能學到駕馭課堂的技巧,彌補自己教學中的不足。

我校學生由於基礎較差,我認為在教學中應儘可能多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因為興趣是一種巨大的激勵學習的潛在力量。在教學中,當一個學生對他所學的知識發生興趣時,就會調動自己的一切潛能積極、主動、愉快地去學習,而不會感到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也不會產生厭學情緒。教師就要針對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徵,上課要多利用形象直觀的掛圖、模型、板畫等引起學生的興趣。要多運用電化教育手段,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識趣味化,形象化、具體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但是我校教學條件有限,多媒體課程很難進行)。

對於高中人文地理知識,因為案例教學較多,所以我認為在教學中應更加註重結合鄉土地理這些大多學生所熟悉的案例,以此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大家學習的積極性。也更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

同時,在半年多的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有個共同特點:對教師的依賴性太大,只會跟着教師的步伐走,而自己可以説是不會學習,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在上課和作業的批改中,評價學生時教師應真心、真誠地賞識學生。通過評價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珍視學生取得的每一分努力,欣賞學生的每一個創造,肯定學生的每一分努力;通過評價和鼓勵,使學生能夠認識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優勢和不足,促進和指引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發展;同時還要不斷的改變自己,充實自身的教師素養,才能更好的參與到課改實驗中去,培養新時代的合格人才

一學期多的教學,深感自己還有許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裏,能在各位老師的指導幫助下,自己勤問、勤思考、勤總結,取得好成績。

有效教學設計 篇二

有效教學設計

和大家分享這篇日誌,我的看法是:

有效教學設計原文作者:濰水岸邊

11月28日,在江蘇南京聽了南京師大教科院吳永軍教授關於有效教學設計的報告,深受啟發。關於有效教學的設計,他説:

一、教學目標要指向全體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1、目標要全面,不能唯知識(三維目標要統一)

2、要清晰、明確、具體,即要儘量以具體的、可操作的行為的形式陳述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表述,一般包括四個要素:行為主體、行為本身、行為條件、行為結果。

行為主體:即誰能完成所預期的行為,通常指學習者。規範的教學目標的開頭是“學生應當…;學生能夠…”(“學生”兩字可省)

行為本身:指達到目標的具體學習行為,一般用行為動詞來加以描述,如:寫(列、認)出、辨別、比較、對比、指明、繪製、背誦等;

行為條件:是指影響學習者學習結果產生的有關情境或條件,分三種類型:一是對輔助手段的説明,二是對時間限制的説明,三是對完成行為情境的説明(如在課堂討論時);

行為結果:指行為產生的結果,如能理解300個詞語。

3、因材設置,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內容組織要精當

教學內容組織要精當包括四方面問題:一是內容選擇和加工,二是基於整體思路的“問題篩選”,三是內容要考慮學生的“多元學習”;四是內容呈現。

三、教學方式方法選擇要貼切

在選擇方式方法的標準上,一般要符合以下幾點要求:

一是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作為方式方法選擇的基本參照。

二是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三是要符合學科特點,即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式,要因科而異,根據學科的着重點來選擇。(如“語文”,離開了“朗讀”,有效感悟就難以想象;“思品”沒有了體驗就不會有有效教學。)

四是要符合學生實際,如學生年齡、能力、心理髮展水平等是選擇方式的重要基礎。

五是要符合教師個性,力戒千篇 一律。

四、教學評價要完善

在教學評價上應體現發展性、過程性、多元性、主體性的統一。

1、發展性

發展性是指在評價觀念上,確立“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評價”的基本觀念,即讓一切評價圍繞“促進學生髮展”這一宗旨。

2、過程性

過程性是指,改變過去過於注重“結果性評價”的做法,在評價對象上,既要評學生的學業成績,同時,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的發展,以及學生的需求、潛能等也要給予適度評價,從而促進其全面發展;從評價方法上講,“檔案袋評價法”是過程性評價的一種有效形式。

3、多元性

多元性主要是指評價方法和手段多元化,即改變單一化傾向,除了考試、測驗及作業以外,還應設計多種方法,如“檔案袋評價法”、研討法、遊戲化的競賽、自由創作、答辯等,這些都是有效的評價手段。

4、主體性

主體性是指在評價主體上,應確立學生應有的主體地位,特別是在面廣量大的過程性評價中,充分讓學生以主體身份參與教育教學的評價。

總之,當前最能體現“三個有利於”的教學就是有效教學,即最能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最能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同時有利於被學生認同和喜歡、最能有利於教師獲得成功體驗並逐步成長的教學就是有效教學。

關於問題篩選,他指出:

問題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動力,實際上,課堂的不斷前進過程就是學生對一個個問題

決的過程。因此,設計有效的問題尤其重要。問題要具有生活性、思維性、互動性,精煉性。

關於思維性:就問題本身思維程度而言,我們一般可以根據布盧姆目標分類理論中“認知領域”的分類,把問題分成知識類、理解類、運用類、分析類、綜合類、評價類。

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實踐或測驗中,過度地強調了前兩個類別:知識(記憶)和理解(材料的轉化),很大程度上忽略涉及複雜思維的後四類的培育。

我們教材上的問題經常是“知識類問題”,如《音樂之都維也納》課文後第四題:默讀課文,説説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具體敍述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看似“分析性問題”,但卻是一個“知識類問題”;可以轉化成“評價類問題”。

如:《人類的“老師”》是關於仿生學的,問學生“你還知道哪些人類以生物為”老師“的。事例?蒐集有關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在小組裏和同學們交談”(這是事實性問題,只是蒐集事實,擴大一些知識面,最多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但如果發揮孩子的夢想,問:“你能否通過仔細觀察某個動物,設想一個仿生學的產品?”(這就是綜合性創造性問題)。(同樣,關於上海“世博”的知識考核,就可以有不同“問法”,發展學生的不同能力)

就“問題解決”來講,提出問題後,若是學生回答不出或答得不對,不要簡單地告訴,而是可以提供相關材料,讓學生通過材料的觀察或對比自主建構;或讓學生小組討論、合作解決。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裏其實涉及到一個新課改理念下教學(學習)方式的轉變問題:是像以往那樣簡單地告訴、灌輸給學生,還是由學生自主建構。

1、學生關於世界的現有觀念(有關知識)並不總是能夠通過直接講授(告訴)的方式加以傳授的…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親自體驗知識建構的過程和結果。

2、學習者處理知識的方式和知識本身同樣重要;(漁和魚的關係)

3、過去直接告訴的方式類似於“填鴨式”,不利於“人”的成長;

美國社會學家杜波依斯表述了他的信念:“所有真正教育的目的不是使人成為木匠,而是使木匠成為人”;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人是會思想的蘆葦;

“成為人”不可避免地涉及品格的發展和理性的培育。課程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心智(mind)、心靈(heart)和精神,這是僅靠“告訴”所無法解決的核心問題。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三

英語有效教學是指通過各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手段和途徑等,幫助學生及時牢固地掌握相關英語知識,有效實現英語教學目標。從事十多年的中學英語教學工作,我對英語有效教學有了更真實地感受、更深刻的體會和更全面的理解:

一、有效備課。

英語課的前期準備工作很多,但備課無疑是其中是最基礎卻又最重要的工作,因為備課質量的好與壞、備課的全面與否都直接決定了教學工作的成與敗。有效備課,就是要以尊重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情況為基礎,準確地預測和評估學生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將之消滅於未然或過程中,確保學生全面有效地掌握各個知識點。我在最七年級兩年的英語教學中,沒能幫助學生取得特別理想的成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備課工作不夠紮實,僅僅侷限於課本知識點的梳理,對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預計不足,導致英語教學課堂效果不甚理想。而且由於缺乏英語教學經驗,在備課過程中過分地相信和依賴教師用書,認為書中提到的重點和難點就是主要考點,因此就作為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而忽視學生掌握過程中真正遇到困難的知識點,這導致的後果是可想而知的。因為新目標英語教學測試更注重考察學生對英語知識掌握的全面性,所以經常會考到一些很細微的知識點,而這一部分往往是在過去備課過程被我忽視的。在考試中,很多學生難的題目都答出來了,但是簡單的反而失分。因此,備課過程中,一方面要善用但不能過分依賴教師用書,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另一方面要注重知識的全面性和學生實際的接受情況,做到“重點難點不放過,微小細節盡掌握”,不但要備教材,更要被學生,只有這樣的備課才能對英語教學工作發揮有效的指導作用,實現有效教學。

二、有效實施。

有效備課的成果必須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來實現,但這個實現的過程也必須講求有效性。在實施過程中,主要把握好有效和指導這兩個環節的有效性:

1、有效激勵。

激勵學生學好英語的方法很多,如在教學中適當穿插遊戲、歌曲等,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學生注意力,確保教學工作的實施和教學目標的實現。但是激勵學生的方法中,真正談得上“有效”二字的屈指可數。在這幾年的教學中我採用小組競爭的方式,人人蔘與,互助合作,將作業、小測、課堂表現納入小組的考核,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課堂效率也很高。每週優勝小組、進步最大的同學、作業最認真的同學……激勵的作用收到更到的效果。

2、有效指導。

任何一個班級的學生都是良莠不齊的,後進生總是令老師頭痛不已,但又不能置之不理。因此,我對他們往往實行分類指導,並且在指導方法上也力爭有效。例如每一屆學生對於tell sb. to do sth 這個詞組在運用中總漏掉to,以往我總讓學生寫上多遍來加深印象,效果卻不好,於是我在出錯學生的手上寫了個“to”,不用寫許多遍學生們都能掌握。營造一個沒有壓抑感的學習環境,有利於學生更好地學習。因為因人而異,課堂指導更有效。

實現有效英語教學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實現英語教學成果和目標的一個重要甚至是必要的方法。有效的英語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減少教師的勞動付出,而且能讓學生在更短的時間內更有效地掌握知識,這是對老師和學生來説一項互利的工程。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 篇四

這段時間我認真閲讀了《有效教學》這本書,書中許多理論使我受益匪淺,不僅瞭解了有效教學的含義,而且意識到有效教學對於教師在新課程教學當中有着許多的實際意義。在讀了《有效教學》的基礎上,結合本人的課題《國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有效學生活動的研究》,有了幾點想法。記錄下來,供大家商榷。

一、課前的精心準備是有效活動的前提。

有效教學首先體現在有效備課上,課前的充分準備就是有效備課。怎樣才能算是有效備課呢?

1、備而能用。備課應該備而能用,減少無效備課,“備課”“上課”不能兩張皮。

2、有利於教。有利於教師落實地教、巧妙地學、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使教師水平迅速提高。

3、有利於學。讓學生學得快、學得紮實,所有的知識過手、培養能力到位,力爭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向課堂要效益。

曾經有老師認為,現代課堂強調師生互動和動態生成,而且在課堂教學中尚有許許多多的不可預見性,那麼似乎可以簡化備課,甚至不要備課。

老師是課堂教學的促進者、引導者,怎樣促進,怎樣引導,是不可能在教學活動中隨意生成的,必須在課前事先有所考慮,課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師運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導,學生學習慾望和動機需要教師去激發。

沒有備課時的全面考慮與周密設計,就沒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與動態生成;沒有上課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課堂中的遊刃有餘。因此,實現課堂教學的和諧互動,課前師生的充分準備是前提。

二、教師角色的轉變是有效活動的保證。

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是傳道、授業、解惑,新課程下的教師角色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因此必須改變傳統課堂中教師單向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學生作為課堂中的主體積極地參與到互動中來,師生、生生之間平等的互動。

教師必須從一個知識的傳授者中解脱出來,這是兩種教育觀念的激烈碰撞,對教師來説無疑是一種新的挑戰。面對新課程,教師只有轉變角色,明確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視和諧互動對學生學習的重大意義,才能處理好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關係。

教師即促進者,指教師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教師即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教師最明顯、最直接、最富時代性的角色特徵,是教師角色特徵中的核心特徵。

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

教師應成為學生個性張揚的促進者。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于思考,善於動手,這就要求教師調整、改變教學行為和策略,轉變角色,不再是知識的佔有者、傳遞者,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中給學生自由發言的機會,使課堂變成充滿生趣的師生交流場所。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與課程是彼此分離的。

教師被排斥與課程之外,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使教師喪失了課程的意識,喪失了課程的能力。教師更應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教師要形成強烈的課程意識和參與意識。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五

一、制定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在教學活動中有定向的作用,對保證課堂教學有效開展至關重要。有效的教學目標的設計首先要求準確和明確。教學目標的準確應定位於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即不僅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適度掌握,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不僅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當然,目標眾多,並非時時處處都要一應俱全,面面俱到。具體到一篇課文、一節課,可以適當增刪,有所側重。

二、激發學習興趣的有效性

“興趣是的老師”。傳統的學習方式過分強調接受和掌握,從而使學習成了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學生體驗不到學習的樂趣,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激發與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引起師生情感的共鳴。

三、注重學習講授的有效性

講授是課堂中最直接體現教師素養和功底的一種教學方法,始終是課堂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效講授要注意少而精,唯其少,才重點突出,引發聽者的重視;唯其精,才可能在師生互動中起到強化、畫龍點睛的作用。反之,若講授面面俱到,講的太多太泛,學生聽課時的思維則會處於“休眠”狀態。此外,有效講授還應遵循可接受性原則,若講的太深奧,學生聽課時的思維則會處於“茫然”狀態。因此,因材施教,因“生”施教,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進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才能漸入課文的佳境,漸入學習的佳境。

四、注重學習指導的有效性

當學生的話題方向偏離課堂主題時,教師的課堂指導應體現出適時合理的引導性,將學生的思維引回到課堂主線上來;當學生的思路阻塞,處於瓶頸狀態時,教師應本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原則,體現指導的啟發性,推動學生思維向前行進;當學生的理解出現不足或錯誤時,教師的指導應注意體現激勵性,積極努力地發現學生的可取處、閃光點,即時反饋,程度地保護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努力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功處和改進、發展的途徑和方向。

五、實現學習評價的有效性

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內部動機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長進步關鍵在於自我心智的發展。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發揮激勵性評價的真正作用,實現多元激勵性評價,以促進學生自主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在作文教學中,可進行習作互評、互改、組內評議、集體點評等活動,以學生激勵為評價主體,通過學生互評互議,構建各抒己見、張揚個性的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以達到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提高學生自信心的作用。

實施有效教學,要求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關注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關注教學反思,不斷地改變和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單調的、缺乏情趣的教學要剔除;灌輸式的、不能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要剔除;同樣的做秀式的、華而不實的教法也必須剔除。

有效的教學要求教師能有效地講授、有效地提問、有效地激勵,自己“教”得不苦,學生“學”得不累,卻能得到真實的進步和成長。這實乃是教師教學藝術的體現,是我們一線教師孜孜以求的教學之崇高境界。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六

打破傳統觀念,實現有效教學,我的體會是:

1、有效教學的意識及待提高

通過學習吳鬆年的有效教學理論,我對我的音樂鑑賞教學有了新認識。我覺得一個教師絕不能憑感覺、憑經驗、憑苦幹去搞教學,不能讓學生只停留在機械性記憶、淺層次理解和簡單運用上。要深深懂得課堂上的浪費是最大的浪費,課堂上的無效是最大的無效。要經常思考自己到底應該給學生一些什麼東西,怎樣教學才是最有效,要時時提醒自己不當那種一心只顧加班加點、兩眼只盯着分數教學的教師。要鑽研高效課堂理論及高效教學的實踐,積極研究高效教學,借鑑經驗,互相學習,加強交流,充分實現自己課堂上所有時間的有效性。

2、千錘百煉提高課堂效率

要實現教學的有效,一是在課堂教學的理念上,應明確教什麼。我們應當圍繞問題而教,而不是單純為知識而教、為考試而教。要相信學生,不僅要關心學生的行為投入,還要關心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投入。二是明確怎麼教。師生應善於分別學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教法或學法,只有引導學生實現由“學會”到“會學”,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張揚、主題精神得到凸現。三是如何實現高效的問題。我們應當加強集體教研,實現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減少各種虛擬教學行為和“正確的廢話”,不亂搶佔本該屬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時間和思維空間,讓課堂教學更加和諧有效,使師生的教與學能最佳的呈現互動、互助、互進的效果。

3、多交流多總結

一個教師要想搞好有效教學,除了要加強自身的努力實踐總結外,還要善於結合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地借鑑別人的成功經驗。集體教研提問題,個體備課找差距,要學會反思自己和別人開展有效教學的經驗交流,經常反思自己課堂的優勢和問題的存在,不斷改進,實現高效的最終目標。

我一直從事高中音樂教學工作,藝術教學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載體,是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接觸域外優秀文化,培養學生藝術欣賞能力的重要渠道。只有教師按照新課程理念要求,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效果。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七

讀了《有效教學》一書,真的讓我從中領會了許多知識,讓我獲得了許多感悟。 讀完後,我發現自己的心靈得到了淨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實現了飛躍。

關於有效講授,中間提到了一條就是要幽默風趣,令學生保持輕鬆活潑的心情。這一點,比較符合自己的課堂特徵。一直以來,自己所提倡的就是能給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課堂學習環境,而且也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可有時候卻發現一旦氣氛活躍起來了學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數同學會把注意力轉移出課堂,這樣便需要老師花時間去維持課堂紀律,也就是説,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自己以後的努力方向。

關於有效指導,在看這部分內容前,想當然的認為這絕非難事,應該容易做到。看過書之後才清楚自己還有很大差距。好在自己平時還算比較注意,一直在想怎麼樣才能讓學生學的更好。新授課中,注意培養學生基本的學習習慣;練習課中,重點培養的是指導學生如何做題,有效提高自己的卷面成績;而在複習課中,也是從方法入手,教給學生如何有效複習,提高自己的複習效率,感覺自己做的還算不錯。

關於課後反思。這一條對於一個教師的成長來説,應該是非常關鍵的。早在學習這本書之前,校長也提出了這一點,而自己也非常明白課後反思的重要性。因此在自己的教育博客中注重積累,將課堂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

課堂是一篇動聽而豐富的樂章,教師課前與文本的對話、理解是這篇樂章的序曲,課堂上學生與文本以及師生對話、生生對話是主旋律,而在對話中的一個個生成則是一個個美妙的小插曲。我所接的班級差生較多,為了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我真是煞費苦心。通過學習使我的課堂更高效,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既增長知識,又發展智能。這樣一學期下來,我的幾名學生由不及格到及格,看着他們的進步我的內心充滿喜悦。學無止境,同樣,對於一個老師來講,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也很多,只有真正掌握了教學真諦的老師才是一個好老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relo1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