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2022年國慶節有閲兵儀式嗎多篇

2022年國慶節有閲兵儀式嗎多篇

2022年國慶節有閲兵儀式嗎多篇

國慶節閲兵的意義 篇一

閲兵歷來被認為是展國威、揚軍威的最佳方式。更是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閲兵是軍隊對祖國和人民的彙報。國慶閲兵可以展示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巨大成就和嶄新風貌,展示軍隊維護祖國安全與統一、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強大信心,更是向全世界展現軍事力量和民族凝聚力的窗口。因此,閲兵歷來被認為是展國威、揚軍威的最好方式;閲兵是國家軍隊信息化建設成就的集中展示,世界各強國不斷加大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步伐,在引進和吸收的基礎上自主創新,發展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信息化武器裝備,使陸、海、空、二炮聯合作戰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閲兵既是軍隊訓練水平、作戰思想的檢驗,亦是軍隊武器裝備發展的一扇窗口,其武器裝備成為閲兵的重要亮點;閲兵是威懾境內外敵對勢力的有效手段。和平時期,軍隊的另一個主要作用就是威懾,而閲兵就是一種常用的威懾手段。它是國家使用不流血的軍事方式來解決軍事問題和政治問題的重要工具。

國慶節閲兵起源 篇二

據記載公元前,古埃及、波斯、羅馬等國,已有閲兵的活動。在我國,早在春秋時期就有“觀兵以威諸侯”的記載。如在桓公六年8月,曾舉行“大閲”。“大閲者何?閲兵車也。”挖掘出來的秦陵兵馬俑,就很像古代閲兵的陣式。那時的閲兵,通常是在軍隊出征、凱旋或演習結束時,軍事長官調集所轄軍隊進行檢閲 。

據史料記載,在我國古代的春秋時期就開始閲兵了。最初的閲兵是以打獵的方式進行的。軍隊列好陣勢,最高統治者成長官在陣前先用弓箭射獵禽獸,然後檢閲部隊,所以叫“搜”(春裏打獵)。以後,又發展為定期檢閲軍隊或戰車。每年一次檢閲步兵叫“搜”,三年一次檢閲戰車叫“大閲”,五年一次檢閲步兵和戰車叫“大搜”。

統治者這樣定期閲兵,其用意除了檢查兵員裝備狀況外,主要還在於向百姓示威。如春秋時晉文公認為“民未知禮(威儀),未生其共(共同恭)”,於是乎“大搜以示之禮”。另外,還有在戰前或戰鬥間隙進行的不定期的閲兵,叫“觀兵”或“觀師”。這樣的閲兵,除在戰前鼓舞士氣外,更主要的還在於向敵方示威。公元前625年,鄭國由於攻打宋國,遭到各諸侯國的討伐。諸侯軍隊把鄭國圍住後,“觀兵於南門”。鄭國懾於諸侯軍隊的陣勢,“乃行成”(求和)。

“閲兵”這個名稱是從漢代以後才開始叫起來的。在漢代,定期間閲兵常與立秋之日“祭獸”一起進行,其中增加一些打鬥的內容。以後,各個建朝時間較長的朝代都有類似定期或不定期的閲兵儀式。但到清代,督撫三年一次的閲兵卻仍叫“大閲”。

現代最早的國慶閲兵來源於法國,7月14日國慶閲兵這是法國國慶的傳統,對於拿破崙時代的法國。 法國的國慶閲兵式逢每年的7月14日舉行,也即是紀念法國大革命時期民眾攻陷封建王朝的象徵——巴士底獄的那一天。

我國最早的國慶閲兵是中華民國國慶閲兵,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10月10日便成為國慶日,每年都要組織慶祝活動。1912年10月10日上午,北平舉行了閲兵儀式,袁世凱派段祺瑞進行了閲兵,袁世凱穿着軍服就登上了檢閲台,歷時一個多小時。後來1913、1914年也都舉行了閲兵。1915年袁世凱忙於復辟,因此沒有閲兵,1916年恢復閲兵。

2021國慶節有閲兵儀式嗎 篇三

2021年國慶是沒有閲兵的,原因在於我國國慶實行的閲兵制度是以“5年一小慶,10年一大慶”,而2019年剛舉行70週年閲兵式,因此2021年(72週年)是沒有閲兵儀式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v98rj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