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觀滄海的意思是什麼多篇

觀滄海的意思是什麼多篇

觀滄海的意思是什麼多篇

《觀滄海》原文帶拼音 篇一

guān cāng hǎi

觀 滄海

cáo cāo

曹操

dōng lín jié shí ,yǐ guān cāng hǎi 。

東 臨 碣 石 ,以 觀 滄 海。

shuǐ hé dàn dàn ,shān dǎo sǒng zhì 。

水 何 澹 澹, 山 島 竦 峙。

shù mù cóng shēng ,bǎi cǎo fēng mào 。

樹 木 叢 生,百 草 豐 茂。

qiū fēng xiāo sè ,hóng bō yǒng qǐ 。

秋 風 蕭 瑟, 洪 波 湧 起。

rì yuè zhī xíng ,ruò chū qí zhōng ;

日 月 之 行,若 出 其 中;

xīng hàn càn làn ,ruò chū qí lǐ 。

星 漢 燦 爛,若 出 其 裏。

xìng shèn zhì zāi ,gē yǐ yǒng zhì 。

幸 甚 至 哉,歌 以 詠 志。

《觀滄海》同步練習題 篇二

讀《觀滄海》,完成文後問題。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這首《觀滄海》是《步出夏門行》中的一章,作者 ,是 時期著名的

家, 家、詩人。他的詩以 見稱。

2、給下面加點詞釋義:

①東臨碣石 ②以觀滄海 ③水何澹澹 ④山島竦峙

⑤星漢燦爛 ⑥若出其裏 ⑦幸甚至哉 ⑧歌以詠志

3、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句意理解正確的是( )

A.日、月的運行,都是從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銀河燦爛,也好像是發源於滄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閃爍,輝映於海面。

C.太陽、月亮、星光燦爛的銀河,好像都是從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樣。

D.太陽月亮不停運轉、銀河燦爛,它們有的沒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4、判斷正誤(對的打“√”,錯的打“×”)

①“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兩句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象。( )

②“臨”字統領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寫海上的景象。( )

③“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全景式地描繪了大海那種蒼茫動盪的氣勢。( )

④這首詩前八句是實寫,後六句是虛寫。( )

⑤“水何澹澹”是描寫無風時海面水波動盪的樣子,“洪波湧起”是描寫有風時大海波濤洶湧的壯闊氣勢。( )

⑥這首詩通過寫景抒情,借勾畫大海吞吐日月、包藴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抒發了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

5、對這首詩理解做個最佳抉擇( )

A.詩人先寫山島風光,再描繪海面景色,最後抒寫自己的情懷。

B.詩人立足於山島,先遠觀,再近觀,最後抒寫自己的情懷。

C.詩人先實寫,再虛寫,最後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現大海景象,再描繪島上風光,最後在描繪大海波濤洶湧的基礎上,借擬寫大海吞吐日月的氣勢來抒發自己壯闊的情懷。

賞析 篇三

從詩體裁看,這是一首古體詩;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兩句話點明“觀滄海”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觀”字起到統領全篇作用,體現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特點。

前四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與“水何澹澹”寫是動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與“山島竦峙”寫是靜景。

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這是樂府詩《步出夏門行》中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粗線條。在這水波“澹澹”海上,最先映入眼簾是那突兀聳立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後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湧起伏。這兒,雖是秋天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淒涼悲秋意緒。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湧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情調。這種新境界,新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前面描寫,是從海平面去觀察,這四句則聯繫廓落無垠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濛渾融;在這雄奇壯麗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裏描寫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想象和誇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宏偉氣象,大有“五嶽起方寸”勢態。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藝術境界。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宏偉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詩境來。過去有人説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指就是《觀滄海》這類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是合樂時套語,與詩內容無關。也指出這是樂府唱過。

註釋 篇四

⑴臨:登上,有遊覽意思。

⑵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徵烏桓得勝回師時經過此地。

⑶滄:通“蒼”,青綠色。

⑷海:渤海

⑸何:多麼

⑹澹 澹(dàn dàn):水波搖動樣子。

⑺竦 峙(sǒng zhì):聳立。竦 ,通聳,高。

⑻蕭瑟:樹木被秋風吹聲音。

⑼洪波:洶湧澎湃波浪

⑽日月:太陽和月亮

⑾若:如同。好像是。

⑿星漢:銀河,天河。

⒀幸:慶幸。

⒁甚:極點。

⒂至:非常,

⒃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太值得慶幸了!就用詩歌來表達心志吧。

觀滄海 篇五

朝代:兩漢

作者:曹操

原文: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wk8rl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