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蟬》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蟬》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蟬》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蟬》教學反思 篇一

《金蟬脱殼》是一篇科普文章,學生對蟬的鳴叫已是司空見慣,但極少有同學對“金蟬脱殼”的過程進行過仔細地觀察。因此我將教學重點放在感悟金蟬脱殼過程的奇特動人上,着重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加以體會感悟。我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對上節課內容回顧,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又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引導學生感悟金蟬脱殼的奇特動人情景時,通過學生自讀自悟感受課文內容,既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讓學生充分地和文本接觸,通過讀,畫,想,議等多種理解方式去品讀文字,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只是學生小組展示交流時,有些凌亂,有待老師的指導。與其同時,教師將本課寫作手法畫龍點睛地總結出來:從小培養認真觀察的好習慣,觀察時要做到有順序,有重點,有感情。

不足之處:

⑴小組分配任務不得當,學生語言組織能力有待培養,

⑵時間安排上有些前鬆後緊(犯大忌)。

《蟬》教學反思 篇二

對於《螳螂捕蟬》這樣一個帶着原汁原味中國特色的寓言故事,且課文這種嵌套結構(即大故事裏還套着一個小故事),究竟該如何處理,這樣的課文本身在給學生閲讀帶來滿足感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挑戰,帶來困惑:如兩個故事是怎樣的關係?如何處理這種關係等。在這節課上,我在結構方面採用了“故事前置”的處理,這是我的一次教學嘗試,這次嘗試也給我帶來了不少啟示,自己回顧這節課,感受頗深。

一、重組教材,故事前置

寓言故事“螳螂捕蟬”雖説在文中是少年講給吳王的故事,並非課文之全部要義,但課文所敍述的故事卻又事實地因為該寓言而得以存在流行,將寓言作為教學的突破點,我認為既抓住了學生的興趣所在,又能很自然突破理解上的重難點。在課堂伊始,學生興致正濃之時,直接學習“螳螂捕蟬”之故事內容,學生興趣較高,效果較好。

二、角色體驗,加深理解

在教學環節的安排上,為了加深學生對故事、對角色更深的理解和認識,我安排了幾次角色體驗,事實也證明,學生角色的擔當也避免了學生認識的膚淺,同時也實現了文本與閲讀者的深層信息交流。如安排學生體驗“蟬”、“螳螂”、“黃雀”角色的心理:“掉頭看看是件輕而易舉的事,它們為什麼沒有這樣做呢?我找三個同學來替它們回答。”學生的話也充分説明了三個角色只顧眼前利益,沒有注意身後禍患的危險。另外在教學結束時,讓學生體驗“少年”、“吳王”“大臣”、“百姓”角色的心理:“故事學到這兒,如果你是少年、吳王或是得知此事後的大臣、百姓,你會説什麼呢?”此次體驗,學生不僅已經完全理解了故事,學生精彩的發言更讓我們感覺到他們將理解化為自己語言的過程,學生在豐滿着故事中人物的形象,話出有據,語出有憑,既豐富了故事,也鍛鍊了思維,培養了能力。

三、語言訓練,紮實有效

語文課一定不能忘了語文課的特點,詞語的積累,句子的理解,語言的訓練,都應該讓學生有所收穫。在這節課上,我安排學生在理解“恍然大悟”的基礎上積累含有這個意思的詞語,實現課堂上進行詞語的有效積累;比較句子“吳王固執地説:‘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和句子“可是吳王已經下了死命令”中的“死”的不同意思,來感受相同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安排學生比較句子“少年終於被吳王發現了”“吳王終於發現了少年”,通過比較感悟不同表達的作用;安排學生有階梯地複述:先提供角色和部分詞語到只提供角色,學生的複述輕鬆自然完成等等,使學生在老師安排的這些環節中語言上真正有所獲,有所得。

這節課學生是有收穫的,我在收穫欣喜的同時也收穫了遺憾,遺憾總是有的,遺憾也是美麗的,因為它會催人思考,催人奮進。這節課上,我將“螳螂捕蟬”作了前置處理,這個故事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在後面環節的安排上怎樣體現,還需考慮;在朗讀指導上,怎樣體現指導的實效性、階梯性,也還需努力;問題的預設怎樣多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課文在結構板塊化處理後怎樣迴歸整體等等,我想,這不僅僅留給我的遺憾,更是留給我的新課題……

《蟬》教學反思 篇三

這是一篇狀寫動物的文章,結合這一單元的作文訓練,這篇課文應該是一篇很好的例文,因此學習寫作方法並且掌握如何將作文寫具體寫生動?這應該是教學此文的重點吧。

如何教學突破重點呢?我分了幾步走:首先,我幫助學生理清了敍述順序:蟬背頭、六隻腳、蟬尾,請學生用一句話概括;由此,暗示學生,作文這樣寫是遠遠不夠的,如何寫具體?接着我出示了一組動詞:抽搐、裂開、露出、鑽出、抖動、伸着、向後仰去、向前撲來、抓住、用力一抽。請學生邊對照課文邊描述整個過程。可這樣描述還是不能寫具體,我又出示了一組表示顏色的詞語:金黃色、淡綠色、深綠色、灰白色、棕黑色。請學生在讀課文時注意到顏色的變化,在進行描述。除此以外,課文對於動物的形態描寫之感動也可以感悟一下,如以“蟬尾出殼”為例,可抓住“使勁”、“敏捷”“用力”、“又白又嫩”這些詞語來感悟蟬在脱殼這一過程中的艱難與神奇。以上三步,層層設置,使學生逐漸感悟課文寫具體的方法。最後,進行生動的複述訓練。值得注意的是,這其中感悟“神奇”與複述課文要進行重點訓練。

課文為什麼能寫具體呢?教學課文時,可以緊緊抓住“聚精會神”這個詞語,使學生了解到“認真觀察”是關鍵。這一步可放在教學完“金蟬脱殼”整個過程以後。

課文中“金蟬脱殼”所引申的另外的含義是否要講一下呢?我認為這不是重點,可以不講,當然如果學生能理解可以拓展一下,但千萬不能喧賓奪主。一、透過“藝術品”這個詞語,瞭解供人欣賞具有的外表的術品的誕生需要一個細刻、嘔心瀝血的過程,而蟬兒由一隻地下只會爬的蟲子變為美麗的會唱歌會飛的動物也需要這樣一個艱難的過程。二、結合課文第一節中“脱掉身上的舊衣,換上華麗的新裝”這一舊一新兩個字,瞭解蟬兒已完全改頭換面,這正是軍事上“金蟬脱殼”之計的引申含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wkgrd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