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兒童國學經典故事精品多篇

兒童國學經典故事精品多篇

兒童國學經典故事精品多篇

幼兒園國學經典故事 篇一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叫陳蕃,他學識淵博,胸懷大志,少年時代發奮讀書,以天下為己任。一天,他父親的一位老朋友薛勤來看他,見他獨居的院內雜草叢生、穢物滿地,就對他説:“你怎麼不打掃一下屋子,以招待賓客呢?”陳蕃回答:“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當即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聽了無言以對,覺得很有道理。從此,他開始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最終成為一代名臣。

幼兒園國學經典故事 篇二

子欲養而親不待

孔子在前往齊國的路上,突然聽到有人在哭,聲音顯得很悲哀。孔子對駕車的人説:“這哭聲,雖然聽起來很悲哀,卻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聲啊!”於是,趕着馬車尋聲到前面,前進一小段路後,便看到一個不尋常的人,身上掛着鐮刀,繫着白帶,在那裏失聲痛哭,然而卻不是哀喪之哭。孔子於是下車,上前問道:“先生,請問您是什麼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孔子問:“您現在並不是服喪的時候,為何會哭得這樣悲傷呢?”丘吾子哽咽地説:“我此生有三個過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覺悟到,但已經是追悔莫及了。”孔子便問:“您的三個過失,可以讓我聽聞嗎?希望您能告訴我,不要有什麼隱諱啊。”丘吾子悲痛地説:“我年輕時喜歡學習,可等我到處尋師訪友,周遊各國回來後,我的父母卻已經死了,這是我第一大過失;在壯年時,我侍奉齊國君王,然君王卻驕傲奢侈,喪失民心,我未能盡到為人臣的職責,這是我第二大過失;我生平很重視友誼,可如今朋友間卻離散斷絕了,這是我第三大過失。”丘吾子又仰天悲歎道:“樹木想要靜下來,可是風卻刮個不停;兒子想要奉養父母,父母卻不在了。過去了永遠不會再回來的,是年齡啊;再也不能見到的,是父母啊!就讓我從此辭謝這個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盡了。孔子很感歎地對弟子們説:“你們應記着此事,這足以作為我們的借鑑啊!”

幼兒園國學經典故事 篇三

對症下藥

一次子路問孔子:“如果我聽到一個好主意,是不是應該馬上行動起來?”

孔子回答:“你父親、兄長都還在,他們的閲歷與經驗比你豐富,應該先問問他們,不要急着動手。”

接着,冉有也問孔子同樣的問題:“如果我聽到一個好主意,是不是應該馬上行動起來?”

孔子回答:“當然要馬上去做。”

站在一旁的公西華聽後,大惑不解,就問:“子路和冉有的問題是同樣的,為什麼您的答案卻不一樣?”

孔子答道:“子路為人冒冒失失,做事不經觀察,比較草率衝動,所以我要他三思而後行;冉有遇事畏縮,沒有魄力,他需要勇氣與膽量,所以我鼓勵他不要猶豫,聽到好主意就要立即行動。”

故事點評:智者對不同的人,所作的調教截然不同。就算他們犯的錯誤觀點或做的`功德完全一樣,但也因為性格不同,造成的利害迥然有異。因此,我們遇到具體問題時,要具體分析、對待,不能一概而論。

幼兒園國學經典故事 篇四

《莊子》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孔子帶着弟子到楚國去,路上經過一個樹林,在樹林中有個駝背老人在用竹竿粘知了。他粘知了非常輕鬆,就像在地上撿知了一樣。孔子問:您的動作真是巧啊!有什麼門道嗎人説:我確實有自己的辦法,我經過五、六個月的練習,在竿頭累疊起兩個丸子而不會墜落,這樣失手的情經很少了;疊起三個丸子而不墜落,這樣失手的情況十次也不會超過一次;疊起五個丸子而不墜落,就會像上拾取知了一樣容易。我立定身子,猶如立着的斷木樁,舉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樹枝。雖然天大地大,萬物繁多,但我一心專注於知了的翅膀,從不思前想後、左顧右盼,絕不因紛繁的萬物而改變對蟬翼的注意,這什麼不能成功呢!最後孔子轉過身來對弟子説:“專心致志,本領就可以練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這就是駝背老説的道理。”

智慧小語:一個人如果能夠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擾,集中精力,勤學苦練,就可以掌握一門過硬的本領。

兒童國學經典故事 篇五

失人之察

《呂氏春秋》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孔子絕糧於陳國與蔡國之間時,七日七夜沒吃到飯,只能無精打采地躺在那裏。一天,弟子顏回找來一點米,準備煮給老師吃。煮到快熟時,顏回就先抓起一把吃了。孔子悄悄地看在眼裏,覺得顏回有點失“禮”,所以不大高興。

過一會兒,飯熟了,顏回請孔子先吃。孔子善巧地説:“我剛剛夢見先君了,故應把乾淨的食物先供養再吃。”顏回馬上回答:“萬萬不可!剛才有土灰掉進鍋裏,我雖把它抓出來吃了,但飯已經弄髒了,所以不能供養先君。”此時,孔子才知道錯怪顏回了。

事後,孔子深有感觸地歎道:“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意思是説: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有時並不可靠;我依賴自己的心,但心分析的有時也靠不住。弟子們要切記:瞭解一個人,本來就不是很容易的!

【智慧小語】:有人認為“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但有時候也不一定。不要認為自己所見所聞都千真萬確,不容懷疑,憑一己之見判斷別人的好壞,不一定特別可靠,很可能雜有不實的成分。

幼兒園國學經典故事 篇六

晏嬰是齊國的相國。

春秋末期,諸侯均畏懼楚國的強大,小國前來朝拜,大國不敢不與之結盟,楚國簡直成了諸侯國中的霸主。

齊相國晏嬰,奉齊景公之命出使楚國。楚靈王聽説齊使為相國晏嬰後,對左右説:“晏平仲身高不足五尺,但是卻以賢名聞於諸侯,寡人以為楚強齊弱,應該好好羞辱齊國一番,以揚楚國之威,如何?”

太宰一旁言道:“晏平仲善於應對問答,一件事不足以使其受辱,必須如此這般方可。”楚王大悦,依計而行。

晏嬰身着朝服,乘車來到楚國都城東門,見城門未開,便命人喚門,守門人早已得了太宰的吩咐。

指着旁邊的小門説:“相國還是從這狗洞中進出吧!這洞口寬敞有餘,足夠您出入,又何必費事打開城門,從門而入呢?”

晏嬰聽罷,笑了一笑,言道:“這可是狗進出的門,又不是人進出的門,出使狗國的人從狗門出入,出使人國的人從人門出入,我不知道自己是來到了人國呢,還是狗國呢?我想楚國不會是一個狗國吧!”

守門之人將晏嬰的話傳給楚靈王,楚靈王聽罷,沉思了一會兒,才無可奈何的吩咐打開城門,讓晏嬰堂堂正正地進入楚都。

智慧小語:以貌識人,只能顯示出自己的無知。智慧依靠強大的心靈和優秀的頭腦,而不是外貌。僅靠表面現象來看待人和事物的時候,首先被欺騙的,往往是我們自己。

幼兒園國學經典故事 篇七

感動殺手的人

春秋時期,有個昏君荒淫無道,他有一位大臣叫趙宣子,為人忠誠,時時處處都在勸諫君主。

君主很不耐煩,有一天突然起了歹念,僱殺手想把趙宣子殺掉。

這個殺手叫鋤麑(ní),天不亮就到了趙宣子的家。

這時趙宣子已經起牀,端端正正穿好朝服,在那兒稍微閉目養神,等着上早朝。

殺手見了很感動,心想:“一個人平居時都畢恭畢敬,這絕對是國家的棟樑。假如我殺了他,就是不忠,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假如不殺他,又失信於君主,這是不信。不忠不信,哪能在世上做人呢?”

最後他不得已,就撞樹自殺了。

故事點評:一個人的威儀如理如法,竟可以產生這麼大的力量。《弟子規》中説:“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意思是説:一個人的穿着應該整齊,不要不倫不類。戴帽子也應該戴正,不要歪着斜着。一個人如果有涵養,從外在的儀容裝束上可以體現出來。

幼兒園國學經典故事 篇八

陸績懷橘

三國時期有個人叫陸績,他特別孝順父母。

6歲那年,一次他到袁術家裏做客,袁術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但他沒吃,而是悄悄藏在懷裏。

後來他向袁術行禮告辭,叩頭的時候,懷裏滾出三個蜜橘來。

袁術大笑道:“你吃了不夠,還要拿呀?”

他回答説:“我沒見過這麼好的蜜橘,捨不得吃,想拿給母親嚐嚐。”

袁術聽了大為驚訝,心想一個6歲孩兒便懂得剋制自己,孝敬長輩,實在難能可貴。

他感歎道:“小陸郎有這樣的品德,來日必成為報效國家的棟樑!”的確,據有關歷史記載,陸績長大後對國家的貢獻相當大。

故事點評:陸績六歲就懂得體念親心的行為並非偶然,實為得力於良好的家庭教育。除了父母以身作則外,他還研讀經史,無數古聖先賢的存心和德行,從小就在他心裏紮下了根。 小朋友們,我們要尊敬父母,孝敬父母,做個孝順的好孩子。

國學啟蒙教育弘揚真善美,適合幼兒的需要,它是幼兒的精神食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國學的相關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篇九

幼兒國學經典名句

1、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翻譯:孔子説:“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夥伴。”

2、子夏曰:“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翻譯:子夏説:“普天下的人都應是兄弟。”

3、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翻譯:孔子説:“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打算,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4、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翻譯: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麼到哪裏都有公平。

5、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選自韓愈

翻譯:人不是生來就什麼都知道的,誰能沒有疑難問題呢?説明向他人求學的重要性。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翻譯:孔子在河岸上感歎説:“時光的流逝就像這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7、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實。

翻譯:孔子説:“君子以言過其實為恥辱。

8、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翻譯:常用來表示記取過往的經驗教訓,以作為後來行事的借鑑。

9、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翻譯:水既能託載着船前進,也能使船傾覆。這句話深刻地指出,凡事都具有兩重性,好的事情如不加以適當引導就會造成壞的結果,壞的事情如經合理疏導則可以引出好的結果。

10、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翻譯:處境越窮困,意志應當越堅定。老年人越是年長,精神應當越壯豪。

11、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

翻譯: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對別人的老人不好;敬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別人的老人。

12、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

翻譯:耳朵聽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不如經過實踐的'。

幼兒國學:弟子規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註解】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兒童國學經典故事 篇十

兩袖清風

于謙是明朝的名臣,他作風廉潔,為人耿直。他生活的那個時代,朝政腐 敗,貪 污成風,賄 賂公行。地方官進京辦事,總要先送白銀賄 賂上司,只有于謙從來不送禮。有人勸他:“你不肯送金銀財寶,難道不能帶點土產去?”于謙甩了甩他的兩隻袖子,笑着説:“我只有兩袖清風。”

【智慧小語】:官員有官員的德相,賢士有賢士的德相,聖人也有聖人的德相。孔子的學生子貢,曾讚歎自己的老師具有五種美德——“温良恭儉讓”。子夏也説:“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温,聽其言也厲。”意思是説,君子的容貌,從外表看來有三種變化:真實遠遠望見他,覺得很莊重;接近之後,覺得很温和;等到聽他説話,又覺得他很嚴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wnvyz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