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教學課程報告多篇

教學課程報告多篇

教學課程報告多篇

【第1篇】述職報告--推行各科新課程標準,切實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

述職報告

江蘇省泰興市溪橋鎮中心國小 成永忠

各位領導、老師,現將本人近一年的工作向各位做個彙報,不當之處敬請各位指正。本人主要負責學校的語文教學工作、繼續教育、檔案管理等工作。還擔任五年級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

我所述“職”之一職務

在與中層幹部交流感想時,他們最深的體會是“煩”,我説:“我不是煩,我是怕。”在我們學校,校長們個個身手不凡,大事有他們在決策,有問題他們會提醒;我們的教師多數是全鎮各年級的領頭羊、教學骨幹,有的甚至還是我的老師?我憑什麼當教導主任?在這樣的羣體中,產生敬畏之心自然的了。懷着敬畏之心,我開始回憶這一年來所參與的工作及其感受。這一年來在校長室的領導下,確立以人為本教育思想觀念,探索“創造適合教師發展的管理,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以堅定的信心、飽滿的熱情、求實的作風和創新的精神,指導自己的工作實踐。

一、推行各科新課程標準,切實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

新的國家課程標準體現鮮明的時代氣息,通過業務和政治學習組織老師學習新課程標準,編印了邀請為特約撰稿人、被《新作文》雜誌聘請為泰興地區特約研究員。並和全國多家雜誌建立長期友好的合作關係。今年還光榮地成為中共預備黨員。

因為個人經驗不足,有時考慮問題不夠全面,做事過急。今後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強化服務意識,開拓創新,提高工作主動性。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推進學校現代化進程,為溪橋國小輝煌明天而努力。

【第2篇】中學課程教學部主任度述職報告

本人姓名xx,籍貫xx,民族漢,出生年月1978年1月。畢業於xx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獲得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證和初級中學教師資格證,中教一級。現任職於xx市xx區xx中學,擔任課程教學部主任以及語文教學工作。

一、德

我堅決擁護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克己奉公,勤奮務實,思想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價值觀,行動上表裏如一、甘作人梯、率先垂範,能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奉獻與利益的關係。有愛崗敬業的思想,能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教師的行為規範。平時能關心時政,認真學習和領悟黨中央精神,牢固樹立為學生服務、為教師服務、為學校服務的思想。真誠、熱情、公正的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真誠為人,真愛為師”是我的格言。

二、勤

上半年主要負責學校語文教研組的工作和八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下半年主要分管學校的課程教學部,分管學校課程教學教學、一個年級組、語文組的管理工作;上半年工作中分管學校課程教學教學、一個年級組的管理工作。我堅持原則、敢於擔當;勇於負責、樂於奉獻。真誠、熱情、公正地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領導安排的事,儘自己的努力去辦好;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儘自己的所能去解決。

課程教學部在學校“創智xx,綠色校園”的願景引領下,結合學校新三年發展規劃的實施,本學期課程教學部堅持把“豐富課程建設、改進課堂教學、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學校教育質量持續提高的工作”落到實處,分析學校三類課程建設基礎,結合xx市會考改革,開展“創智課程”設計與研討,初步形成學校“創智課程1.0”架構,促進教師對課程執行力的提高和專業化的發展,最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推動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穩定、持續發展。

語文教學方面為了調動學生上課參與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我採取瞭如下的一些措施和方法:牢牢把握“讀”的環節,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充滿朗朗的讀書聲。上課的時候,我着重於讀,但也注重讀的方式和方法。事實證明,這種“讀”的效果是不錯的。注重課堂提問的藝術,引入競爭機制,讓學生上課積極思考。將“主動式傾聽”的模式引入語文課堂教學的模式中,主動式傾聽是實現真正對話的前提,主動式傾聽有兩個關鍵詞:主動和傾聽。學生主動傾聽老師的,學生之間主動傾聽,而不是自説自話。

三、能

(一)、結合學校整體計劃課程教學部完成的工作:

1、學術校慶

在十年校慶之際,學校開展了一系列彰顯智慧、提升文化的“學術校慶活動”。近一年裏,xx中學六大教研組圍繞不同主題主題開展學術校慶活動。六大教研組根據創智課堂評價標準,以教研組為單位推薦1節好課,每月利用一次全體教職工大會的時間進行全校課堂教學交流展示,並結合説課、評課及教研組風采展示、專家點評等形式展開。六大教研組圍繞學科特色設定不同主題:綜理組“七彩綜理,智慧xx”、數學組“同畫一個圓,共築一個夢”、綜文組“四維綜文,花樣年華”、英語組“花開四季,璀璨xx”、語文組“‘文’心雕‘龍’”、藝體組“‘藝’心同‘體’”,師生們交流課堂教學改進的成果,分享教學中的智慧,張揚教師們的才華與能力。教師明確了專業發展的切入點,增強了團隊合作的凝聚力,提高了對學校發展的認同感。

2、各年級教學視導

為了進一步規範教學常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從而全面提升學業質量水平,學校以年級組、教研組為單位進行視導聽課。視導組成員幫助各年級學科教師梳理教學(複習)進度、把握重難點,抓住學科質量提升的關鍵點,對學科教學方向性的決策提出意見和建議,並幫助指導相關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改進,提升學業水平。進一步規範了教學常規,提高了課堂教學實效性,有利於提升學業質量水平。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終身發展,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把我校建成為學生健康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社會認同的新優質學校。

3、新基礎生態區活動

結合“新基礎教育”生態區計劃,關注梯隊,提升教師團隊品質,為青年教師搭建平台實現更好發展。提升青年教師、新入職教師的“新基礎教育”教育教學新基本功。“新基礎教育”的實踐之功是價值滲透與轉化,是最重要的基本功,體現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學即轉化、研究即轉化,而轉化之一就是教學設計。我校數學教師參與其中。 (1)、用輕鬆、愉快、活潑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和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2)、確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教師要把以“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研究學法”為重心,並做好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建立和完善科學有效訓練體系,試圖聯繫現行數學教材圍繞數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推理能力等十個數學核心概念開發,以激發學習興趣,發展思維能力,進一步開發學科的育人價值,培養核心素養。

4、電子書包

(1)、電子書包:第三屆兩岸智慧好課堂邀請賽

兩岸智慧好課堂邀請賽是一項引領智慧教育實踐,推動智慧教師專業發展,展示團隊精神和智慧教育區域特色的課堂教學競賽。我校王瓊老師參與了此次賽事,為的是交流學科智慧教學的範式、創新教學模式與智慧課堂案例。採用上課、説課的的形式進行比賽,課堂評價和管理更加精準化,學生們通過學習:1、能掌握並運用部分單詞;2、瞭解並運用一些查找事實信息、總結概括等閲讀技巧;3、能夠運用一般過去時敍述故事;4、學生能夠意識到辛勤工作的重要性。

(2)、電子書包:數字環境下的《健康與幸福》課程探究

為了深入探索學科數字化學習的教學模式,推動學校電子書包項目在拓展學科中的應用,本學期針對六年級拓展課《健康與幸福》課程,開展與電子書包項目相結合的課程探究。教師藉助電子書包的優勢以及《健康與幸福》課程特點,運用電子書包系統完成備課、授課以及課後作業佈置。學生則藉助電子書包完成課前資料的蒐集,課上知識點的習得和操練,課後研討作業。使學生能更直觀掌握各項生活技能,更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平台的互動和交流,健康素養得到提高,符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學生能夠熟練的運用電子書包的常規功能,從而徹底改變課堂教與學的方式。

5、校際同課異構活動

學校聯合莘城學校舉辦創智杯“同課異構”活動,以八年級語數英物理四大備課組為單位,就同一課題各自備課、磨課、上課,讓迥異的風格、不同的策略在交流中碰撞、昇華,並通過多維度、多層面的交流,全方位的探討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探討教學的藝術,交流彼此的經驗。通過校際同課異構活動,加強對教學內容處理、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流程設計、教學媒體使用等方面的感知,在實踐中完善“深入教材,讀懂教材”的研究。體現教師個性和風格,探討“創智課堂”的教學模式。在同課異構的研究過程中,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改善教學行為,形成對教材、教學對象、教學方法等獨立和創造性的見解。

6、“創智杯”課堂教學評比

以推進課程改革,提升教學質量為目的,進一步提高我校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教師專業成長與交流搭建平台,構建高效課堂,研究形成創制課堂的模式。六大教研組根據創智課堂評價標準,以教研組為單位推薦1~2節研討課,參加學年 “創智杯”校級教學展評活動,六大教研組選出9位教師參加課堂評比,化學老師還申請了區級公開課。通過教學展示、評課和教研組研討,進一步推動我校對課堂教學的深入研究。在會考改革背景下,學校的課堂積極尋求教與學方式的轉變,“創智杯”課堂教學評比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搭建了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英語和語文課堂的語言學習也可以很有趣,開心的學習,自由的想象;化學、數學、信息科技課堂複習舊知也可以有法、知識難點也可以突破,體育課堂的差異教學也可以實現。

7、學校課程與教學管理情況

學校嚴格執行課程計劃排課表,課程計劃中三類課程開足開齊,學校總課表、班級課表與實際執行課表完全一致。教學管理方面:(1)、結合六大教研組學術校慶主題活動教師明確了專業發展的切入點,增強團隊合作的凝聚力。(2)、結合教學視導進行“創智課堂”調研與研討。(3)、結合“創智杯”校級教學展評活動研究創智課堂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和學科特色。(4)、注重教學常規管理,保持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學校課程計劃中三類課程開足開齊,學校總課表、班級課表與實際執行課表一致。備課組在備課、磨課、命題等方面日趨成熟,教研組教師得到專業成長,進一步助推了教研組智慧內涵和文化建設,保證各年級學業成長性良好。

8、教研組雲錄播課和學科競賽

(1)各教研組長要結合“雲錄播課”組織好“創智課堂自我診斷”。要求包括:①上課的教案、課件、課堂實錄。 ② 課後反思和小結。 ③ 教研組説課、評課記錄。 ④ 學科特色體現。(提供圖文、照片、錄像等資料)通過各教研組教學研討的展示活動來加強教師與教師之間、組與組之間的合作、交流和互助,逐步探索“專業共生“的教研文化。(2)羣策羣力組織好學科競賽活動。各教研組和年級組繼續組織好各類學科競賽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來體驗與感悟競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競爭意識。同時也促進教師加強對競賽題的研究,不斷提升專業素養。

9、個性化評價和成長性分析

綜文組和綜理組形成了學生過程性評價的標準,綜理組從地理學科、歷史學科、思品學科、心理學科都形成了過程性的評價點,綜理組也從可科學學科、勞技學科、生命科學學科、信息科技學科形成了個性化評價點,包含課堂提問、研究報告、實驗報告、小組討論等各方面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全面的評價,更有利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各年級做好成長性分析,掌握年級班級在每個學期成績的成長性,九年級由入校時區30名經過四年的學習,九年級二模考已經成長到全區14名,學業質量穩步提升。

10、拓展課課程建設

學年學校組織骨幹教師編制《xx中學學年拓展型課程方案》,動員全校教師參加拓展課教學,學年第一學期開設31門自主拓展課,第二學期開設了30門自主拓展課程提供學生選擇,完善了工作機制,用課程打造“創智xx,綠色校園”。學校修訂和完善了拓展課管理方案,組織教師開展課程培訓,編制課程計劃。根據歷年拓展課建設情況,武術、手球、舞蹈、合唱和創新5個社團正在籌建中,將滿足特長學生的進一步發展需求。拓展課程的數量足夠豐富,學生參與率達到100%,學生走班率較高,每個年級每週的人均課時數足夠,覆蓋領域達到8個,課程能夠滿足學生需求,使學生在拓展型課程中得到充分的發展,在適切的課程中健康成長。

11、體育教師與蚌埠體育骨幹教師開展教學交流

5月10日上午,xx中學迎來了安徽蚌埠體育骨幹教師團一行40餘人來校交流學習,彭美華校長和學校體育教師一起接待了骨幹團教師。校長介紹了學校“創智xx,綠色校園”的發展願景和新三年發展規劃的目標、舉措,學校負責任地接納並教育每一個學生,精細化做好教育教學管理,得到來賓的一致好評。來賓們觀摩了全校學生的武術操,觀摩了潘秀霞、顧慧軼老師的兩堂體育課,兩個學校進行了充分的學科交流活動。 活動中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通過兩地交流,我們先進的教學方式也得到了來賓的一致肯定,便於進一步的輻射,來賓們和xx體育教師進行了互動點評,不僅肯定了教師的專業能力,更讚賞兩位上課教師的專業發展自我要求和體育教研組團隊的研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互相學到了很多教學方面實用的“乾貨”。始終保持開放的心態迎接區內外教育同仁蒞臨學校,開展各類研究活動,先後接待了安徽歷史、思品骨幹教師代表團,以及區內各學科公開研討活動,同時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各類教育教學評比,在活動中錘鍊教師隊伍。

12、區級公開課交流

化學、數學教師,在新會考改革大背景和學校“創智課堂”的影響下,我校教師積極申請區級公開課,在準備研討課的過程中,xx中學化學備課組對化學教學的學情現狀進行了分析,數學備課組也是集體備課磨課,確定了研討課題,在教研員程老師的指導下,完善了教學內容和環節設計。中心組負責人王英老師主持了説課評課活動。聽課的老師們在對兩位老師的教學設計及課堂教學予以肯定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改進的建議。 在備課磨課過程中學科基本要求和課程標準得到了明確的把握;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鼓勵學生思辨質疑,使難點得以突破,不斷獲得成就感;在評課過程中大家都積極參與、暢所欲言,產生很多思維的火花,讓大家獲益匪淺。 在教研員程老師的指導下,完善了教學內容和環節設計。通過交流探討不僅幫助教師提高了專題複習的設計能力,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有效性和針對性,改進了課堂教學,促進了教與學方式的轉變。

13、九年級備課組區級經驗交流

英語楊泱老師在九年級一模考試質量分析會上,區教育學院教研室教研員沈老師給我們xx中學九年級備課組一次交流發言的機會,我校英語備課組長就備課組建設和學科教學中分享了一些心得體驗。楊泱從把握教材、命題研究、關注差異、有效教研、儲備素材、專題輔導、集中訓練、自我補充等各方面交流了備課組新授課和複習課的教學過程中,強調二次備課,要求根據各自班級學生的特點,採取最有效、最適合的學習方式。 我校的英語備課組的做法得到了區教研員的肯定和推廣,也對我校的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期望,本着“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思維訓練為核心”的原則。重新整合考綱,進行雙向、分類、高頻的訓練。結合一模學生出現的問題,強化重點、難點,鞏固基礎。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發現問題,使學生在答題時做到靈活應用,觸類旁通,變知識為能力。我們在紮實有效落實英語教學的同時,着力思考如何豐富英語教學活動,優化英語學習環境,拓寬英語學習路徑,提升學生英語學科素養。讓學生的英語學習不再苦和煩,而成為一種快樂體驗!

【第3篇】課程教學自查報告範文

為進一步深化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改革,規範我校辦學行為,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我們本着全面落實國家課程、開齊地方課程、開發校本課程、開足課時、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原則,努力提高我校課程實施水平和課堂教學質量,使我校的課程建設逐步規範,課堂教學改革逐步推進,取得了良好成效。現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校現有15個教學班,在校生550人。教職工51人,其中國小高級教師18人,佔本科學歷有15人,大專學歷28人,市級骨幹教師1名,區級骨幹教師1名,培養對象4名。

目前學校教學設備在逐步完善中,擁有微機室、自然實驗室和儀器室、美術室、音樂室、圖書室、閲覽室、多功能教室和少先隊室等專用教室,本期已建成班班通工程。

學校堅持“三個面向”,秉承 “為學生的終生幸福和發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快課程建設,推進課堂改革,教學質量穩步上升。

二、課改措施與成效

(一)領導重視,組織健全,認識到位

領導重視是推進 “兩課”順利進行的首要因素。每學期伊始,學校領導就召開教研工作會議,商議本學期的教研思路。指出學校發展一定要讓教研先行,要放開手腳大膽實踐,力求闖出一條既省力又有效的路子。學校成立了以校長饒東南為組長,由學校分管教學業務的副校長徐德剛任副組長的課改實驗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課改實驗的組織、管理和實施工作。並結合本校實際,建立了與課程改革相配套的規章制度,成立了文理科、藝體科共計5個課改實驗組,組織教師開展課標培訓、課程建設、課堂改革等活動。

(二)全員培訓,全體參與,着力抓好隊伍建設

課程改革是基礎刻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因此,我們根據新課程的要求,結合學校實際,紮紮實實 、一步一個腳印地抓好教師業務學習,利用多渠道、多種方式組織教師學習、培訓,給教師“洗腦”、“充電”,徹底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學習培訓方式注重四個結合:一是集中引導和分散自學相結合;二是讀書活動與網絡教研相結合;三是專家引領與同伴互助相結合;四是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

(三)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嚴格執行課程計劃

我們將課程開設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來對待,按照市區的相關文件精神開設各類課程、開齊各類課程,開足各科課時,堅決杜絕隨意增減周課時數的現象發生,教師個人課程表與學校總課程表、班級課程表安全一致。學校每週進行不定時巡查,對違反課程設置計劃、私自調課的現象進行督查,發現問題就地解決,使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按要求、按規定進行正常開課,從未發現任何違規現象。

(四)認真落實地方課程,積極研發校本課程。

按照市區教育主管部門要求,認真落實地方課程,將環境教育,法制教育、信息技術等學科開齊上好,並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教師工作考核。我們立足學校和學生實際,在實踐活動中針對不同年級開設地方課程、校本課程。近三年來主要開設了乒乓球、小製作、《一日常規歌》、《美麗南川我的家》等校本課程,學生們在小發明、小製作活動中,自己動手,搜尋各種廢舊材料,創作了各種器材,且行之有效。學校乒乓球隊在區十屆乒乓球運動會獲國小男子團體第四名,單打第二名的歷史性好成績。在片區、區才藝展示中十幾人次獲獎,小製作與小論文也有2人在區獲獎。按規劃,來期將開設羣文閲讀指導課這一校本課程。

(五)善思善研,積極開展教科研工作

1.模式引領課堂教學改革。在課改小組在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前提下,探索適合學科特點的教學模式,教科室根據建設“生長式卓越課堂”要求,結合各組研究情況,總結構建了“導、探、撥、練、思”五字課堂教學模式,作為全校模式推廣。模式要領為:導,即激趣導入。高速度、強有力,有利於知識的遷移和同化。探,即探究新知。大密度,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指導學法。探的步驟:①明確研究探討的問題、目的,創設探討的條件。②提出引導探討研究的具體指引和要求。③讓學生循序漸進開展探討活動。④讓學生有序有據地發表自己研究問題的結果和意見。撥,即點撥釋疑。在學生探究過程中適時點撥,幫助學生突破難點。練,即鞏固運用。設計要精,既有針對性,又有充分的練習量、多層次、大容量。既鞏固新知識又發展能力。既抓重點又有梯度。思,即反思評價。讓學生根據學習目標,歸納知識,自我評價,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2.教科研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學校領導親自抓教科研工作,從分析教學現狀入手,找出教學工作中急需研究解決的問題,確立研討課題,學校領導幹部帶頭上課,經常深入一線聽課、評課,學校各部門緊緊圍繞課堂教學改革目標開展工作認真履行課改職能。

卡立了完善的教學研究制度、研究機構;有針對性地制定操作性強、切實可行的教學研究計劃;定期開展主題明確的、形式多樣的教學研究活動。如每學期都進行聽評課活動、人人一節公開課活動、課堂教學示範研討活動、講課比賽活動、課堂教學質量考評活動,並詳實記錄活動開展情況,並及時進行總結,不斷積累豐富經驗,使我校的課堂教學研究水平不斷提高。教師上課,備課上能夠把握課程標準,吃透教材,對重難點的分析到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目標;比較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練習安排適當,絕不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

我校先後承擔了國家、市級規劃課題子課題。其中重慶市xx規劃課題子課題已結題。僅下期,教師論文獲重慶市級獎,獲南川區級獎1;陳紅參加區“中國小公共安全健康教育賽課”獲二等獎。徐德剛撰寫的論文《淺談如何培養國小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國家級刊物《課外閲讀》第二期發表。

三、加大經費投入,為課程改革提供保障

刻學手段的變革,促進了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也對教育環境提出了新的要求,課改實驗更需要現代化教育技術力量的支持。幾年來,學校爭取上級投入建成多媒體教室、班班通工程、六大功能室。

同進,擠出資金鼓勵教師開展教研科研活動,近三年來每期投入人平120元的科研經費進行專項表彰獎勵。

雖然我們在課程改革示範學校創建活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面對所取得的成績,我們充滿自豪,洋溢驕傲。當然,我們也清醒的意識到,目前也存在教師年齡偏大,流動較大等制約推進兩課深入改革的不利因素。但我們更堅信,只要繼續本着自強不息、艱苦創業的精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紮實行動,使課程改革之路越走越穩!

課程教學自查報告範文

【第4篇】xxxx年上半年體育課程教學實習報告

二、實習體會

在體育教學中,有意識地融入德育教育,不僅能鍛鍊學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學生服從組織遵守紀律,誠實、機智、積極進去的心理品德。通過教學實踐,為此,我在教學,“跨越式跳高”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的,並受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圍繞這個問題談談我自己的一些淺薄的看法。

1、用高尚的精神去塑造學生

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和感染着學生。作為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具備一種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敬業精神,教師良好的言談舉止,會給學生樹立一個好的形象,再加上教師規範的動作手勢,行走坐卧、外在儀表和豐富內涵,是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模仿中審視自己,從而得到全面教育。

我在雜誌上看到這麼一節課。自己就拿來上了一下效果很好。我是這樣上的:上課之前我知道這個班學生特喜歡比賽,我藉此給學生門提了個問題:“同學們,你們喜歡我們的省會嗎?你們喜歡比賽嗎?好那我今天就帶你們去參加比賽吧,為了班級能在比賽中獲得好成績,從現在開始起我們大家就要認真學習技術動作,把握好機會,勝利是屬於你們的,我相信你們有信心奪取最後得勝利,對不對?這時我出示了今天這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我按照設計好的教學方法,逐步引導,讓學生在“樂”中練,在練習“樂”,課堂氣氛充滿活力,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效果很好。鼓勵學生,使體育教學生動有趣。一位學生説:“老師,象這樣的體育課我們可喜歡了。

2、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學生

體育教學中,教師最能影響學生的是簡明扼要的講解,正確無誤的示範和行之有效的輔導,讓學生對此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在練習中學生,學生不敢做的動作,由教師示範,學生不會做的動作,教師應手把手教。教師要用自己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專業素質去影響引導學生熱愛體育運動。

例如我在跨越式跳高教學時這樣安排的,第一個練習,用激勵的口號代替傳統的“一二一”口號,在跨越式跳高練習前熱身活動中,我用激勵口號鼓勵學生,我自信,我成功、我參與、我自豪、我勇敢,練習跨越式跳高我能行!然後要求學生自主練習跨越式跳高過竿動作,幾次後通過體會去考慮。a如何才能保證練習時的安全?b練習跨越式跳高能使身體哪些部位得到鍛鍊?得到的答案是:對於安全,大部分學生回答是按跨越式跳高動作要領去做;對於鍛鍊的好處有的學生回答可以鍛鍊下肢的力量,有的學生説可以鍛鍊自己的膽量,有的學生回答好玩,有的學生回答可以鍛鍊自己的身體,學生回答幾乎包含了練習的意義。教師及時加以指導,經常練習可以使人下肢更有力,關節更靈活,可以使人勇敢,但練習時注意安全,注意自我保護。

第二個練習,我設計幾組不同高度的跳高架,讓學生自己選擇高度練習,並提出問題:當別人跳不過去時你該怎麼辦?多數學生回答我們要幫助他,教師馬上提出保護與幫助的方法,練習中發揚互助精神。不管在哪組上練習,我總是用鼓勵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鼓勵和指導,尤其是對學習上有困然的學生,幾次練習後學生逐漸向有難度的跳高架靠攏。

3、用師生間良好情感去感染學生

一、實習目的:為了更好地瞭解電子商務的b2b、b2c、c2c的交易流程,把專業的理論知識加以運用,熟知電子商務是通過以電子化為手段,商務為目的地交易過程,提高電子商務地操作、實踐能力,為以後的課程打下堅實基礎,為以後的職業鋪平道...

今年暑假我開始了有生以來的第一次工作,在工作過程中我學到了許多在學校中學不到的東西,體驗到了工作的樂趣,收穫了經驗,收穫了友情。在超市我負責食品三,食品三包含的商品有方便麪,掛麪和冰櫃裏的冷凍食品。

時光如白駒過隙,不知不覺法律診所的結課悄然而至。到來的,除了歲末,還有我們的勞動法律診所實習的劇終。有人説,曲終人散是一種淒涼,更是一種情調。

xx年的寒假,和前兩年沒什麼差別,就這樣不知不覺過去了。每一年其實都應該有新的收穫,但我仔細想了一下,仍舊是一貫的藉口和年輕人喜歡的語氣,想來高三那年的寒假都是渾噩中過去的,那時還沒有等到中大的消息,忘記過年時怎麼過的,只...

通過機械實習,我瞭解許多課本上很難理解的許多知識。機械的傳動構造,一些機器部件的構造原理等等,瞭解了許多常用工具。 通過電工技術實習,我得到了很大的收穫,這些都是平時在課堂理論學習中無法學到的,我主要的收穫有以下方面.掌握...

大三已經結束了,這一年我過的很充實,暑期就開始了我們的實習,的缺失以往暑假沒有的過的實習的經歷。七月十日一大早我就來到了工地,之後就跟着施工員下工地工作去了,由於今年夏天比往年的温度都要高,給我們施工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近年來,隨着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數字控制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工業控制的各個領域,尤其是機械製造業中,由於數控化加工可以讓機械加工行業朝高質量,高精度,高成品率,高效率方向發展,最重要的一點是還可以利用現有的普通車牀,對其進行...

【第5篇】二中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情況調研報告

實習的中後期,本人對任縣第二中學的數學的教學實施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過程與結果

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為了使調查結果能夠客觀地反映實際情況,本次調查的對象確定為學校全體數學教師和部分學生,採取問卷調查的形式。

(一)國中數學教師實施新課標的情況

1. 學校教師概況

學校女老師偏多,年齡和教齡都偏小。學歷都是本科,所教班級的人數51人以上,無兼教科目。大多數教師參加最高級別的培訓是省級並認為參加課改培訓對其作用很大。

2.他們在教學上的變化

(1)教師們的教育教學思想轉變很大但是業務能力基本適應適應課程改革。(2)工作量與以前相比增加一些。(3)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方法發生了一些改變。(4)和同事之間的討論和交流有所增加。(5)在教材的使用上,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利用教材,對新教材基本適應。(6)在本校主講公開課、研究課、示範課由以前的老教師轉變為年輕的教師。

3.教研活動方面

本學期所參加的教研活動,主要側重針對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研究討論、聽課評課,討論改進,聽課評課後,再上課改進自行確定教學研究主題,展開研究。在集體教研活動中,他們比較經常或擅長做的是梳理出討論中的主要問題、聽別人發表意見。認為當前學校教研活動中的突出問題是佈置任務多,深入研究少。他們心中希望進行有專家指導的教研活動。對數學教研員的命題比較滿意,並希望教研員的指導方式是作為合作伙伴,與教師一起備課、聽課、評課。再上課改進、組織教學觀摩、評比。

4.教師專業化成長方面

認為對他們成長最有利的方式是既有專業化培訓又有教學能力的培訓,教學研究與專業培訓相結合。促進他們專業成長的最有利的形式是教師間的及時交流、專家指導、自我反思。促進他們專業成長的最有利的交流形式有組織的教師交流和教師和專家交流

5.教學評價方面

認為學校對教學工作應該通過教師自評、領導評價、學生評價、家長評價等多種渠道進行評價,評價學生的主要依據是考試成績為主,參考平時表現。

學校領導實質意義上重視課改基本滿意,對本校開展課程改革的總體評價是比較好。

(二)學生對新課程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情況

我抽取了八年級年級3個班級50名學生、九年級年級3個班級50名學生,3個班的數學成績、學習風氣和班級紀律分別處於優秀、中等和一般三個層次。在有關教師迴避的情況下,我對學生講明瞭調查意圖,消除學生的顧慮,鼓勵學生把自己在數學學習中的喜悦與收穫、苦惱與挫折真實地予以告知,客觀反映自己的想法。總體來看,調查氣氛活躍,學生配合比較好。調查共收回有效調查答卷250份。

1.對新課程的整體感覺

數學教材內容新穎,知識容量大、教師講多,學生練多。數學學習方式的最大變化是經常與他人合作學習和經常整理做筆記喜歡老師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喜歡老師用自制教具、多媒體課件的輔助教學手段,在數學學習中,願意與他人討論交流,數學課堂上自主學習的機會很多。

2.新課改下的學習狀態

在數學學習時,遇到難題,成度較好的學生反覆思考,不輕言放棄,直到弄懂為止,程度較差的學生馬上詢問周圍的同學、老師或家長。注重培養數學思維,對課本例題的學習狀態是先獨立思考,再看書上是怎麼做的。計算能力稍差,原因是國中的公式總是套用混淆。沒有養成及時訂正作業或者試卷中錯誤的良好習慣,原因是這些錯誤還是不知道怎麼改正。希望學校開展數學學習活動,例如數學興趣小組、數學補差、智力競賽活動來鍛鍊思維能力、分析能力、應變能力、實踐能力。

希望自己在數學上取得成就,得高分,受老師表揚或者在升學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這裏衷心的祝願任縣第二中學桃李滿天下。

【第6篇】新課程有效教學行動策略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新課程有效教學行動策略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分析

要落實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培養目標,教學是關鍵。教學的有效性決定着新課程實施的有效性,它對課程改革的成敗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長期以來,我校一直非常重視教學改革工作,在“十五”期間,我們重點進行了“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中的教學改革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新的課程理念正在深入地影響着廣大教師,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也正悄然發生着變化。如:絕大多數教師能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基礎性發展目標確定學科教學目標,課堂教學能做到平等對話、相互尊重、彼此評判、共享知識,

尤其是學生學習方式逐步向主動參與、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轉變。

(一)問題的提出

通過新課程實驗六年的探索使我們認識到: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中非常關鍵的一環,教學改革的成功不應該只是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學內容的革新,教學形式的變化,而應該主要體現為教學的實際效果。然而通過調查和觀察,我們卻發由於教學策略不當,新課程教學無效和低效仍然存在,其表現和成因主要有:

1、三維目標的割裂。有些教師雖然知道要落實三維目標和基礎性發展目標,但在教學時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目標,不能正確把握三維目標之間的關係,在浮華中迷失了方向:遊離於知識與技能之外的過程與方法,為活動而活動;貼標籤式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空洞無力;過於關注知識的授受和技能的訓練。諸如此類情況導致課堂教學出現不同程度的偏差,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弱化,而新課程新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並未完全在絕大多數學生身上建立起來。

2、教學內容缺乏整合。“教教材”的現象仍然存在,不少教師缺乏創造性使用教材的策略,不能將靜態的教材與動態的學生學習過程相整合,教學實踐中,仍然習慣於統一的課程體制,過分拘泥於教科書,難以脱離“以本為本”的現象;學科與學科之間、年級與年級之間教材內容出現交叉、重複,國小與中學之間出現脱節,強調學科本位,學校普遍沒有進行跨學科跨年級的課程整合。

3、教學層次低下。一是在促進學習方面,不能很好地組織教學過程和選擇使用適宜的教學方法、材料。如“自主”學習缺乏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合作”學習缺乏深層次的交流和碰撞,“探究學習”形式化和機械化,課堂一放開就“收不攏”;預設過度,生成過多;教學中不能有效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不會恰當地根據情境的變化靈活地使用各種教學資源。二是在促進發展方面,缺乏針對學生最近發展區的高層次教學,教學滯後於學生的發展水平和學習潛力,有的甚至花很長時間解決學生能獨立解決的問題,學生的思維和情感沒有被激活。

4、對學習方式缺乏整合。表現為:一是不能合理安排學習方式;二是不能整合各學習方式的優勢,實現新型學習方式與接受式學習方式的有機結合;三是不能很好地處理點與面、有序與有效、教學活動與學生髮展之間的關係。

5、部分學生未能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未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低下。學生思維惰性化,沒有養成良好的深層次的思維習慣,依賴他人,缺乏學習的主動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比較差。

6、教學評價華而不實,缺乏操作性強的利於師生髮展的評價方法。升學考試注重的是知識性的分數線,而人才綜合素質的評價較模糊。綜合上述問題,我們覺得探索新課程有效教學策略勢在必行。

(二)國內外研究述評

有效教學的理念起源於上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尤其是受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影響。國內外有識之士普遍認為,教學不僅僅是藝術,更是科學;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有效教學主要研究環境變量、過程變量和結果變量等。近五十年國外研究者圍繞教學策略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從理論研究來看,大都是從大而全的角度來闡述教師教學策略的結構及輪廓;從實證研究來看,主要是對特定教學活動、教學環節中教學策略的研究,影響教師教學策略選擇和運用影響因素的研究,有關教學策略使用效果的研究,特定學生羣體的研究等。這些研究大都停留在理論水平上,忽視了教學策略在教學一線的實際應用研究,或者多偏重於解決具體教學問題的策略研究,忽視學生的學習,只從教師的角度看待教學策略。而歷史表明,有效教學策略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其內涵一直隨着教學價值觀、教學的理論基礎以及教學研究的範式變化而不斷擴展、變化。

(三)研究的意義價值

1、進一步發展我校課題的研究成果,目標直指教學的核心問題——教學行動策略的有效性,有利於豐富和發展現有的有效教學策略理論。

2、本課題研究有助於實現各學科課程目標和學生基礎性發展目標,提高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效率與效益,減輕學生負擔,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和諧的發展;

3、本課題是當前我省中國小課題研究中的重要內容,能有效解決當前新課程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全面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也是提高我校教師的整體素質,從而提升我校教育整體水平和辦學品位,有利於推動新課程實驗向更縱深方向發展。

(四)課題研究的可行性

本課題主要研究人員教學素質良好,研究經驗豐富,組成結構合理。其中有教育碩士12名,45位高級教師,學校現有省、市、區各級各類學科帶頭人、課改標兵10餘人,年齡結構也比較均衡。

本課題的主要參與者在教學研究、教育科研管理、學校管理與教育教學實踐經驗豐富,專業研究人員的專長涵蓋新課程的所有學科領域,在各學科教學研究和教育理論、課程開發、教育評價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理論積澱。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充分。

組織保障:該課題由吉林省教育科學研究領導小組統一管理,長春市第七十八中學負責組織實施。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領導班子、骨幹教師組成的《新課程有效教學行動策略研究》課題研究工作小組。

制度保障:建立課題相關的培訓、研討、激勵制度,提高課題研究人員的理論修養,既分工又協作,保證各項階段和最終成果的完成。

經費保障:在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課題經費資助的同時,校內還將自籌一定的課題經費,保證課題順利進行。

二、課題的概念界定

“有效”,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學規律,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教學設施的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

教學的有效性包含有三重含義:

1、有效果:教學活動結果與預期教學目標相當吻合;

2、有效率:是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

3、有效益:指教學活動收益、教學活動價值的實現。即指教學目標與特定的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的程度。

“有效教學行動策略”是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有效學習的程序、規則、方法、技巧及調控方式。

“新課程有效教學行動策略”是指教師運用新課程理念在實施新課程中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使學生掌握有效學習策略而採用的一系列具體的問題解決行為方式。

從發展的角度看,我們現在研究的有效教學應該包括無效變有效和低效變高效兩個層次。

它包括合理組織教學過程,選擇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師與學生所遵守的教學行為程序,進行發展性教學評價等等。

三、課題的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

(一)研究目標

1、建構新課程有效教學行動的策略框架,形成新課程各學科有效課堂教學的分析框架和策略體系。

2、學生掌握有效學習的策略,學會並自覺地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建構自己的知識框架,學習效果和效率明顯提升,學習負擔得以減輕,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及基礎性發展目標等方面達到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各科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奠定終身發展的基礎。

3、教師教學的效率與效益得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普遍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得以提升,成為新課程的有效執行者和積極建設者。產生一批優秀的教師隊伍,提高我鄉教育教學的質量和辦學整體水平。

(二)研究內容

根據我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情況,本課題主要對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國中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政治、歷史、地理、生物、體育、美術、音樂、信息、綜合實踐活動等進行有效教學行動策略的研究。

1、診斷並分析教師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不高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的措施。

2、開展教師教的策略研究。

(1)開展有效教學的準備策略研究。包括確定教學目標;準備教學材料;開發教學資源;選擇教學行為與管理行為;設計教學組織形式;創新教學方案的編寫方法等。

(2)開展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包含探討各學科有效教學方式,研究課程整合的方法,核心內容的教學策略,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重建課堂教學中教學互動的師生關係,對教材內容進行校本化實施,靈活處理教學環節,促進學生參與課堂,進行課堂學習活動的指導策略,探討課堂提問的策略,如何既關注全體又關注個體差異,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應用等。

(3)開展有效教學的評價研究。包括學生學業成就的評價等。

活動的評價,探討評價的內容、方法和評價結果的運用,構建各學科有效教學評價指標和評價體系。

3、開展學生學的策略研究。

(1)深入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研究,促進自主、合作、探究與接受式學習方式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形成探究、合作、傾聽等良好的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2)探討學生課堂學習中適用的途徑、方法、技巧、調控方式等學習策略,使學生認識學習的規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策略,輕鬆愉快地進行學習。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該課題研究以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人的全面發展學説、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現代教學理論為依據。

(一)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人的全面發展學説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又反作用於實踐。認識過程的基本規律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只有具備科學的思維方法,才能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實踐是認識過程質的'飛躍。掌握了科學的學習策略,能迅速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認識能力,從而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從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説出發,我們認識到人的發展實際上是人的全面發展與人的自由發展的統一,是在全面發展基礎上的“個人獨創的和自由的發展”,全面發展的人同時也是具有個性和主體性的個人。因而有效教學策略應遵循學生認識的基本規律,體現個體的主體價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主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

(三)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

加德納認為,每個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擁有言語語言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覺空間關係智力、音樂節奏智力倆、身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我反思智力、自然觀察者智力、存在智力等九種智力,智力之間的不同組合表現出個體間的智力差異。教師應去了解每一個學生的背景、興趣愛好、學習強項等,從而確定最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與策略,同時教師在教學及評價時應善於看到學生的智能優勢,努力挖掘學生的潛在智力。

(四)現代教學論的研究強調教學的生活性、教學的發展性以及教學的生命意義。

現代教學論把教學看作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進行的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探究性的實踐活動。其最基本的活動方式是探究,而不是接受。把教學看作是以理解為基礎的體驗生活和建構生活的過程,教學是學生生活的主要時空。教學目標的確定、師生關係的建構、教學方法、組織形式的設計,都與學生髮展具有內在聯繫。教學成為學生以理解、體驗、感悟為基礎的生活方式的重建活動。把教學看作是師生互動的交往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在特定的時空內,圍繞一定的主題所進行的多向的交往活動,從而提高教與學的有效性。

五、課題的研究方法與實施步驟

(一)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教師作為研究者,着重在自然狀態下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作現場研究,不以事前想好的理論或強加的結構來限制研究者,從事實本身尋找其意義。通過行動研究法不斷髮現問題,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

2、調查法:主要調查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態度、策略與效果,掌握教學活動的基本狀況,以不斷調整教學與管理行為,在實驗的開始、進行和結題時,均進行單項或綜合的抽樣調查,調查對象包括教師、學生。

3、觀察法:觀察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課堂教學質量監控,從而獲取相關信息,促進和改進教學策略。

4、個案研究法:選取典型課例、典型實驗對象進行研究。對收集到的各種個案進行細心的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斷進一步提出建議。

5、經驗總結法:教師通過學習、實驗、總結教學實踐中的成功經驗,形成本學科的教學策略和模式,撰寫論文。

6、文獻法:學習有效教學的理論,以正確的理論來指導實踐;

跟蹤當前教育發展趨勢,瞭解我國當前教育現狀,吸納成功的經驗,為我所用。

(二)研究步驟及主要工作

1、實驗準備階段(2009年3月—2009年9月)

主要工作:

(1)制定《實驗方案》、《選擇課題》。

(2)確實實驗學科以及負責人。

(3)召開課題開題報告會,組織開題,培訓實驗課題成員。

2、實驗實施階段:(2009年10月—2011年12月)

3、主要工作有:

(1)全面實施課題研究。

(2)價實驗效益,總結階段性研究成果。

(3)寫階段性實驗報告。

4、實驗總結階段(2011年12月—2012年7月)

六、課題研究主要內容。

1、授課語言有效性研究

2、課堂教學評價語言時效性研究

3、有效創設教學情境的策略研究

4、課堂導入技能有效性研究

5、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研究

6、課堂學法指導的有效性研究

7、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研究

8、教師集體備課模式的研究

9、課堂教學提問策略研究

10、課前有效預習策略的研究

11、有效的集體備課模式的研究

12、課堂教學小結的有效性研究

13、教師的個人備課策略研究

14、小組合作學習時效性策略研究

15、習題設計有效性研究

【第7篇】課程教學工作檢查自查報告

為進一步深化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改革,規範我校辦學行為,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我們本着全面落實國家課程、開齊地方課程、開發校本課程、開足課時、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原則,努力提高我校課程實施水平和課堂教學質量,使我校的課程建設逐步規範,課堂教學改革逐步推進,取得了良好成效。現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目前學校教學設備在逐步完善中,擁有微機室、自然實驗室和儀器室、美術室、音樂室、圖書室、閲覽室、多功能教室和少先隊室等專用教室,本期已建成班班通工程。

學校堅持三個面向,秉承 為學生的終生幸福和發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快課程建設,推進課堂改革,教學質量穩步上升。

二、課改措施與成效

(一)領導重視,組織健全,認識到位

領導重視是推進 兩課順利進行的首要因素。每學期伊始,學校領導就召開教研工作會議,商議本學期的教研思路。指出學校發展一定要讓教研先行,要放開手腳大膽實踐,力求闖出一條既省力又有效的路子。學校成立了以校長饒東南為組長,由學校分管教學業務的副校長徐德剛任副組長的課改實驗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課改實驗的組織、管理和實施工作。並結合本校實際,建立了與課程改革相配套的規章制度,成立了文理科、藝體科共計5個課改實驗組,組織教師開展課標培訓、課程建設、課堂改革等活動。

(二)全員培訓,全體參與,着力抓好隊伍建設

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因此,我們根據新課程的要求,結合學校實際,紮紮實實 、一步一個腳印地抓好教師業務學習,利用多渠道、多種方式組織教師學習、培訓,給教師洗腦、充電,徹底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學習培訓方式注重四個結合:一是集中引導和分散自學相結合;二是讀書活動與網絡教研相結合;三是專家引領與同伴互助相結合;四是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

(三)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嚴格執行課程計劃

我們將課程開設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來對待,按照市區的相關文件精神開設各類課程、開齊各類課程,開足各科課時,堅決杜絕隨意增減周課時數的現象發生,教師個人課程表與學校總課程表、班級課程表安全一致。學校每週進行不定時巡查,對違反課程設置計劃、私自調課的現象進行督查,發現問題就地解決,使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按要求、按規定進行正常開課,從未發現任何違規現象。

(四)認真落實地方課程,積極研發校本課程

按照市區教育主管部門要求,認真落實地方課程,將環境教育,法制教育、信息技術等學科開齊上好,並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教師工作考核。我們立足學校和學生實際,在實踐活動中針對不同年級開設地方課程、校本課程。近三年來主要開設了乒乓球、小製作、《一日常規歌》、《美麗南川我的家》等校本課程,學生們在小發明、小製作活動中,自己動手,搜尋各種廢舊材料,創作了各種器材,且行之有效。學校乒乓球隊在區十屆乒乓球運動會獲國小男子團體第四名,單打第二名的歷史性好成績。在片區、區才藝展示中十幾人次獲獎,小製作與小論文也有2人在區獲獎。按規劃,來期將開設羣文閲讀指導課這一校本課程。

(五)善思善研,積極開展教科研工作

1.模式引領課堂教學改革。在課改小組在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前提下,探索適合學科特點的教學模式,教科室根據建設生長式卓越課堂要求,結合各組研究情況,總結構建了導、探、撥、練、思五字課堂教學模式,作為全校模式推廣。模式要領為:導,即激趣導入。高速度、強有力,有利於知識的遷移和同化。探,即探究新知。大密度,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指導學法。探的步驟:①明確研究探討的問題、目的,創設探討的條件。②提出引導探討研究的具體指引和要求。③讓學生循序漸進開展探討活動。④讓學生有序有據地發表自己研究問題的結果和意見。撥,即點撥釋疑。在學生探究過程中適時點撥,幫助學生突破難點。練,即鞏固運用。設計要精,既有針對性,又有充分的練習量、多層次、大容量。既鞏固新知識又發展能力。既抓重點又有梯度。思,即反思評價。讓學生根據學習目標,歸納知識,自我評價,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2.教科研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學校領導親自抓教科研工作,從分析教學現狀入手,找出教學工作中急需研究解決的問題,確立研討課題,學校領導幹部帶頭上課,經常深入一線聽課、評課,學校各部門緊緊圍繞課堂教學改革目標開展工作認真履行課改職能。

建立了完善的教學研究制度、研究機構;有針對性地制定操作性強、切實可行的教學研究計劃;定期開展主題明確的、形式多樣的教學研究活動。如每學期都進行聽評課活動、人人一節公開課活動、課堂教學示範研討活動、講課比賽活動、課堂教學質量考評活動,並詳實記錄活動開展情況,並及時進行總結,不斷積累豐富經驗,使我校的課堂教學研究水平不斷提高。教師上課,備課上能夠把握課程標準,吃透教材,對重難點的分析到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目標;比較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練習安排適當,絕不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

三、加大經費投入,為課程改革提供保障

教學手段的變革,促進了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也對教育環境提出了新的要求,課改實驗更需要現代化教育技術力量的支持。幾年來,學校爭取上級投入建成多媒體教室、班班通工程、六大功能室。

同進,擠出資金鼓勵教師開展教研科研活動,近三年來每期投入人平120元的科研經費進行專項表彰獎勵。

雖然我們在課程改革示範學校創建活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面對所取得的成績,我們充滿自豪,洋溢驕傲。當然,我們也清醒的意識到,目前也存在教師年齡偏大,流動較大等制約推進兩課深入改革的不利因素。但我們更堅信,只要繼續本着自強不息、艱苦創業的精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紮實行動,使課程改革之路越走越穩!

【第8篇】國小音樂課程革新的教學工作報告

國小音樂課程革新的教學工作報告

新一輪中國小音樂課程改革正在研討熱潮中,一項對於我國普通音樂教育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建立以人為本的音樂發展觀”的音樂教育科研項目最近已經啟動。針對當前音樂教學現狀,許多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九年基礎教育對人一生的發展是極為重要的,如果在這階段學生就已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思維方式,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最大的變革就是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變。改善教與學的方式,倡導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是我們這場討論中得以獲得科學共識的重要前提:那麼,中國小音樂課程該給學生一個什麼樣的信息呢?

首先應該從課程內容談起,我們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觀念,即是課程內容強調系統和規範,不成熟的內容是不能進入課程的。我們的課程強調的是打好學科的基礎,強調學科基礎中的原理部分。因此,我們是教所有人按同一種方法做同一種事情。老師講,學生去操作,強調的是記憶、模仿,重現書本知識的間接經驗,強調學生聽講與接受。幾十年來學生的學習方式是一種記憶、接受、模仿的學習方式,教學寧可要若干個知識的結論,也不願意要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一種“唯書、唯上”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影響了人的一生。這是目前課程改革關注的重點。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給教育下的定義是,教育是為了提高每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因此西方課程關注做人的基儲生活的基矗西方課程強調理解和創造,強調實踐活動,強調直接經驗,強調學生自主探索,強調合作學習;西方人也有原理,但他們強調的'是從生活中理解原理.強調學科中應用的部分。他們學原理是為了應用;是為了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理解原理,尋找原理。

他們是從兒童的生活經驗中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最後獲得知識。也許時間不夠,也許最後沒有形成共識,但過程的教育價值比結論的教育價值更為重要。二十世紀初教育追求的第一價值是知識擁有的多少;二十世紀中葉隨着蘇聯衞星的上天導致國際教育和科學的變化,國際教育的改革運動引起人們的思考;二戰後隨着計算機的產生,知識的更新極為迅速,在學校時間內獲得的知識是極為有限的。因此,能力比知識更重要。我國中國小音樂課程改革,應該有一種開放的姿態,使得課程內容隨着時間的發展,能及時予以調整,強調應用和生活,這個問題應該值得我們思考。

對於新一輪的音樂課程改革,我們要從重視學生學習的心理研究開始:正如國際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所説:“如果沒有精心建立一個真正的兒童心理或心理社會學,就不可能產生新的方法,新方法的存在無疑必須從建立這樣一門學科之日算起。”縱觀本世紀重大的教育改革,無一不是建立在研究兒童心理基礎上的。而音樂學科中音樂學習的心理研究可以説在我國還是一塊有待開墾的土地。這種滯後直接影響了目前音樂教學的深層次改革,即課程、教材、課堂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學習方式和評價等多方面的改革,有礙於二十一世紀中國小音樂教學的發展前景。

課程內容只是課程改革中的一部分,是根據教學目的來組織的,呈現一定的教學內容和信息,是供教師和學生展開教學活動的材料,並不完全等於教學內容。因此,新一輪音樂課程改革對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課程要求,教師必須創造性地去使用教材和改善教學方式。並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改善學習方式。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不僅是認識過程,還是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和實踐過程,構成教學方式的思路為,不拘泥於某種教學模式,以在活動中促進學生髮展為宗旨,參考建立當代心理學、教學論等理論基礎上的多種教學方式,結合學生學習對象的不同特點和學生認知、情感的實際,創造和採用合理、靈活、適用的多種教學形式。如目前很多教師在實踐中創設和開發的教學形式有:發現式、情境學習式、範例式、問題解決式、資科研習式、課堂討論式、合作學習式、探索情感和解決矛盾式、辯論式、分層自學指導式、角色扮演式、羣體調查研究式、掌握學習式等等。其中分層自主學習式是利用編制“人機交互”型的多媒體課件,由學生自己操縱計算機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從課件的設計、大量資料的“引入”、“幫助”等手段,實現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形式。學生喜歡的是活動性強的教學方式,例如:1.配合教學以各種形式欣賞聽音樂,2.配合教學蒐集音樂資料;3.老師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4.希望不是老師一人講,學生也參與教學;5.教師參與活動,如角色扮演等;6.研究音樂材料,進行間題研究式學習等等。音樂課程應該給學生營造一個多樣化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走進音樂,領悟音樂和人生。因此,“建立以人為本的音樂發展觀”,用新的信息和新的觀念衝擊陳舊的教學方法,加快新一輪音樂課程改革的步伐,是我們全體音樂教育工作者當前十分緊迫的任務。美國教育家弗雷塔科説過一句話:“只有教師擁有教學過程中以自己的獨特方式尋找自己的道路的時候,教育才有可能成為藝術,才會有高質量。”願此言作為共勉。

當然,當前這次大面積而迅速的課程改革實驗對我們來講還有些不太適應,課改的某些理論還不十分成熟(如,課程標準正在徵求意見進行修訂),對於教學中某些問題還顯得模糊和茫然,在一些操作層面尚存在着和理論相脱節的現象,甚至在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

1.課堂是越“活”越好嗎?

2.表揚是越多越好嗎?(程式化和庸俗化的現象)

3.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問題(不是可有可無,而是要賦予它新的內涵。如必要的識譜教學的必要性和唱歌方法的習慣性培養等等)

4.學科綜合的某些問題(顧彼失此的現象)

5.音樂課的音樂含量的問題(音樂課應以聲響為載體,以音樂審美活動為核心)

6.如何看待主導與主體的問題

7.音樂教師自身對音樂的情感有多少的問題(只有在教學中授課者以自己豐富的音樂情感體驗和表現才能與學生一起享受音樂的快樂和美的真諦。)

面向21世紀,中國小音樂課程改革涉及的問題還很多,只要我們認真領會和貫徹音樂課程的新理念,不斷探索、總結音樂課改實驗的規律和經驗,經過全體音樂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國的音樂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必將取得豐碩的成果。

【第9篇】《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的自查報告

《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的自查報告範文

在本學期中,我擔任了10會計電算化專業一班、二班《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現對本學期期中教學工作做一回顧與總結:

1.課程完成情況:

《財務管理》每週12學時,該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採用1∶1授課。基本按照開學初制訂的教學進度授課,只是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適當地調整了授課內容,降低了難度。《財務管理》教學內容共9章。

2.備課情況:

在備課過程中,注意既備教材,又備學生。由於我們使用的教材有一定的侷限性,備課時綜合幾種不同版本教材的精華部分,認真做好教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我們的.學生中有一部分基礎較好,有一定的學習基礎;而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基本知識很不熟練。針對這兩種不同情況,考慮到同時兼顧這兩類學生,在理論講解、例題和作業選取上適當和兼顧:使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得到不斷提高,學會新的知識;而基礎薄弱的學生更易於接受所學內容,更快地進步。

3.授課過程:

採用多種授課方式和途徑。實施講授法、演示法、實訓法等教學模式。本着該門課學習的目的,盡最大可能讓學生多動手。重在培養學生的常見賬務的處理能力,因此理論講解夠用就行,重在加強實踐教學。

在講課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從學生身上反饋的信息就是這門課的理論知識點很多,完全掌握有一定的困難。在以後的講課過程中需要不斷複習已經學過的內容。同時要求學生要做到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

4.輔導及作業批改:

對學生的輔導分為課上輔導好和業餘輔導兩部分。在課堂上講解理論知識時,每次課基本都留出5至10分鐘的時間解答學生的問題;複習時間給學生制定出具體的練習內容,並及時解答疑難問題。除此之外,定期抽出課餘時間,集中進行專門輔導,針對課上、作業中的普遍問題,進行講解和訓練。作業方面,佈置各班級書面作業4次,每次作業都給予批改或講解。

【第10篇】國小音樂課程革新教學的工作報告

國小音樂課程革新教學的工作報告

新一輪中國小音樂課程改革正在研討熱潮中,一項對於我國普通音樂教育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建立以人為本的音樂發展觀”的音樂教育科研項目最近已經啟動。針對當前音樂教學現狀,許多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九年基礎教育對人一生的發展是極為重要的,如果在這階段學生就已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思維方式,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最大的變革就是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變。改善教與學的方式,倡導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是我們這場討論中得以獲得科學共識的重要前提:那麼,中國小音樂課程該給學生一個什麼樣的信息呢?

首先應該從課程內容談起,我們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觀念,即是課程內容強調系統和規範,不成熟的內容是不能進入課程的。我們的課程強調的是打好學科的基礎,強調學科基礎中的原理部分。因此,我們是教所有人按同一種方法做同一種事情。老師講,學生去操作,強調的是記憶、模仿,重現書本知識的間接經驗,強調學生聽講與接受。幾十年來學生的學習方式是一種記憶、接受、模仿的學習方式,教學寧可要若干個知識的結論,也不願意要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一種“唯書、唯上”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影響了人的一生。這是目前課程改革關注的重點。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給教育下的定義是,教育是為了提高每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因此西方課程關注做人的基礎、生活的基礎。西方課程強調理解和創造,強調實踐活動,強調直接經驗,強調學生自主探索,強調合作學習;西方人也有原理,但他們強調的是從生活中理解原理.強調學科中應用的部分。他們學原理是為了應用;是為了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理解原理,尋找原理。他們是從兒童的生活經驗中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最後獲得知識。也許時間不夠,也許最後沒有形成共識,但過程的教育價值比結論的教育價值更為重要。二十世紀初教育追求的第一價值是知識擁有的多少;二十世紀中葉隨着蘇聯衞星的上天導致國際教育和科學的變化,國際教育的改革運動引起人們的思考;二戰後隨着計算機的產生,知識的更新極為迅速,在學校時間內獲得的知識是極為有限的.。因此,能力比知識更重要。我國中國小音樂課程改革,應該有一種開放的姿態,使得課程內容隨着時間的發展,能及時予以調整,強調應用和生活,這個問題應該值得我們思考。

對於新一輪的音樂課程改革,我們要從重視學生學習的心理研究開始:正如國際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所説:“如果沒有精心建立一個真正的兒童心理或心理社會學,就不可能產生新的方法,新方法的存在無疑必須從建立這樣一門學科之日算起。”縱觀本世紀重大的教育改革,無一不是建立在研究兒童心理基礎上的。而音樂學科中音樂學習的心理研究可以説在我國還是一塊有待開墾的土地。這種滯後直接影響了目前音樂教學的深層次改革,即課程、教材、課堂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學習方式和評價等多方面的改革,有礙於二十一世紀中國小音樂教學的發展前景。

課程內容只是課程改革中的一部分,是根據教學目的來組織的,呈現一定的教學內容和信息,是供教師和學生展開教學活動的材料,並不完全等於教學內容。因此,新一輪音樂課程改革對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課程要求,教師必須創造性地去使用教材和改善教學方式。並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改善學習方式。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不僅是認識過程,還是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和實踐過程,構成教學方式的思路為,不拘泥於某種教學模式,以在活動中促進學生髮展為宗旨,參考建立當代心理學、教學論等理論基礎上的多種教學方式,結合學生學習對象的不同特點和學生認知、情感的實際,創造和採用合理、靈活、適用的多種教學形式。如目前很多教師在實踐中創設和開發的教學形式有:發現式、情境學習式、範例式、問題解決式、資科研習式、課堂討論式、合作學習式、探索情感和解決矛盾式、辯論式、分層自學指導式、角色扮演式、羣體調查研究式、掌握學習式等等。其中分層自主學習式是利用編制“人機交互”型的多媒體課件,由學生自己操縱計算機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從課件的設計、大量資料的“引入”、“幫助”等手段,實現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形式。學生喜歡的是活動性強的教學方式,例如:

1.配合教學以各種形式欣賞聽音樂,

2.配合教學蒐集音樂資料;

3.老師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4.希望不是老師一人講,學生也參與教學;

5.教師參與活動,如角色扮演等;

6.研究音樂材料,進行間題研究式學習等等。音樂課程應該給學生營造一個多樣化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走進音樂,領悟音樂和人生。因此,“建立以人為本的音樂發展觀”,用新的信息和新的觀念衝擊陳舊的教學方法,加快新一輪音樂課程改革的步伐,是我們全體音樂教育工作者當前十分緊迫的任務。美國教育家弗雷塔科説過一句話:“只有教師擁有教學過程中以自己的獨特方式尋找自己的道路的時候,教育才有可能成為藝術,才會有高質量。”願此言作為共勉。

當然,當前這次大面積而迅速的課程改革實驗對我們來講還有些不太適應,課改的某些理論還不十分成熟(如,課程標準正在徵求意見進行修訂),對於教學中某些問題還顯得模糊和茫然,在一些操作層面尚存在着和理論相脱節的現象,甚至在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

1.課堂是越“活”越好嗎?

2.表揚是越多越好嗎?(程式化和庸俗化的現象)

3.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問題(不是可有可無,而是要賦予它新的內涵。如必要的識譜教學的必要性和唱歌方法的習慣性培養等等)

4.學科綜合的某些問題(顧彼失此的現象)

5.音樂課的音樂含量的問題(音樂課應以聲響為載體,以音樂審美活動為核心)

6.如何看待主導與主體的問題

7.音樂教師自身對音樂的情感有多少的問題(只有在教學中授課者以自己豐富的音樂情感體驗和表現才能與學生一起享受音樂的快樂和美的真諦。)

面向21世紀,中國小音樂課程改革涉及的問題還很多,只要我們認真領會和貫徹音樂課程的新理念,不斷探索、總結音樂課改實驗的規律和經驗,經過全體音樂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國的音樂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必將取得豐碩的成果。

【第11篇】課程與教學實踐調研報告

課程與教學實踐調研報告

一、素質教育實施現狀的調查分析:

xx中學是鄉鎮中學,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所以從學生角度來調查來看素質教育實施的成果,看對學生素質的提高是否真的起到作用。調查顯示,九年級級的學生99.5%都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各式各樣課外活動,有體育、藝術、競賽等,但是隻有4.55%的學生認為自身素質確實得到了很大提高,22.73%的學生認為有一定提高,而超過一半54.55%的學生認為收穫不大,18.18%的學生認為自己對學校組織的活動興趣不大,從中得不到提高。素質教育還包括全面提高每個學生思想品德素質、道德素質。經過調查發現,45.45%的學生並不認為自身的道德思想素質有提高,甚至有18.18%的學生認為與上一輩相比,思想道德素質有所降低。筆者瞭解到,有些教師 認為現在的九年級學生缺乏遠大理想,缺乏吃苦精神、缺乏甚至根本沒有信仰。過去説為祖國學習、為人民服務,而現在由於社會經濟的轉軌,越來越多的中學生把學習與自己的命運聯繫起來。

二、素質教育實施過程中的制約因素:

素質教育既是一個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實踐問題,但歸根到底是一個實踐問題。所以xx中學的素質教育的實施是受許多因素制約的,綜合起來,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是教育觀念。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是凸現學生主體性的教育,是充分開發學生潛能的教育。但現實中,農村家長 們的觀念常常是'讀書--考大學--當官'的思想,所以把傳授知識與提高素質、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考試與素質、智育與其他方面的教育分割開來。錯誤的觀念不轉變,素質教育就不可能走上正途。

二是教師隊伍。素質教育不只是對學生的要求,它首先是對教師的要求。實施素質教育,關鍵在教師。一個素質不高、缺乏創新意識的教師不可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而教師狀況的根本改變卻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

三是課程建設。且不説課程的內容改革是個難題,單就課程的形式而言,要實現由教師的'教材'向學生的'學材'轉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是考試製度。會考 作為選拔國中學生能否到高中學習的一種比較公正的手段是不能取消的,只要考試存在,應該就具有合理性。問題的關鍵是什麼樣的考試能把學生真正的'素質考出來,減少偶然性和片面性,這又是一個難題。

五是教育評價。評價是檢驗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但屬於情感和價值觀念方面的內容能否評價出來?用什麼方法來評價?誰來評價,是社會還是學校?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評價手段,素質教育的尷尬局面就很難改變。

三、針對以上問題及制約因素在可採取以下措施: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為目的的基礎教育,是要通過努力使學生學得'自由',學得'主動',促進他們主動發展,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造能力,以保證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通過本次調查筆者認為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進而全面提高素質教育的質量,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道德理論知識教育與道德責任行為教育的結合。

重視道德責任行為教育就是要在道德認識的基礎上,把整個社會倡導的道德規範內化為主體的道德義務,並自覺履行這些義務。可以通過教學、共青團、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班會、班主任 工作等多種活動形式來開展教育。

第二,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應注重養成教育。

責行是責任感的外化,是責任感的最終歸縮。養成教育必須從小事做起,從點滴開始,如互助學習活動、參加家務勞動等。學校可建立家務勞動制度,根據學生不同情況,要求學生承擔相應的家務勞動,家長給予具體安排落實,學校定期的監督和檢查,並在校園裏定期開展家務勞動競賽和表演活動,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逐步具有集體、社會責任感。

第三,建立素質教育運行機制,調整和規範教育行為。

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哪些提倡做,哪些反對做,哪些禁止做,都要有章可循。修改完善中國小校的教育評估制度。切實通過評估,引導、調控和激勵基礎教育行為,保證素質教育的健康發展。完善師生互評制度,賦予學生實在的評價權利。獎懲制度要面向全體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要改善辦學條件,搞好學校建設。

第四,突出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深化課程教學改革。

學校必須按照教學計劃 的要求開設課程,堅決制止那些只重視開設應考學科,忽視甚至放棄那些不參加考試的課程的應試教育現象。要深化教學改革,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讓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素質教育必須承認城市和農村、發達地區和貧窮落後山區存在的差異,在課程方面要體現出這種差異,使不同的地區有較大的選擇彈性。同時,學校還可以開設活動課程和選修課程,以適應不同學生主動發展的需要。

第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面實施素質教育,對教師的素質提出許多新的要求。教師必須加強師德修養,敬業愛崗,關心、尊重和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教師必須樹立素質教育思想;教師必須有比較淵博的知識和比較廣泛的興趣愛好,能對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提供幫助;教師必須努力鑽研和掌握心理學、教育學知識,能夠熟練地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提高教師素質的同時,必須尊重和關心教師,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和待遇,改善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第12篇】《國小品德課程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結題報告

京口實小 崔恆娟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這兩門德育課程是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綜合課程。它根據學生社會生活範圍不斷擴大的實際,從學生品德形成、社會認識的需要出發,以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為主線,將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品德教育、行為規範和法制教育、歷史和地理教育、國情教育以及環境教育等融為一體,為學生成長為富有愛心、社會責任感和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現代公民奠定基礎。在近幾年的探索中,教師對這兩門綜合課程逐漸有了理解,思路也逐漸清晰起來,課程逐漸走向開放,很多學生獲得了積極體驗與社會生活經驗。然而,就當前的課堂教學來看,還有許多領域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探索,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去解決。

二、課題的界定及理論支撐

陶行知先生説:“創造始於問題。”問題意識、問題能力可以説是創造性的基礎。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要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充滿好奇和疑問,進入“問題情境”,為自主探究、自我建構打下基礎、為學生創造性的學習打開一扇窗,鋪設一條道,讓學生的個性得以自由飛翔。

近幾年,各學校雖然在德育領域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很少有深層次的、對諸多問題的統整思考,學校德育高耗低效的弊端日益突出。當學生走進社會這個大背景時,來自家庭環境的衝擊以及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使得他們無所適從。因此,本課題以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的諸多影響因素為理論框架,通過分析國小德育課程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特點,調查梳理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學習方式出現的問題,並聯系起來加以系統分析與研究,提出協同解決的策略,對解決國小德育課程課堂教學中的學生學習方式的問題將會有突破性的進展。

本課題將以《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為載體,通過抽樣調查,分析目前國小品德課堂教學的現狀,梳理國小品德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性策略,為課程改革中國小品德新課程的實施提供實踐和理論的支持。

學習材料:

1、朱小蔓主編《道德教育論叢》,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XX年第1版

2、徐英着《新世紀教育啟示錄》,天津教育出版社,XX年1月第1版

3、魯潔《在學習中找到通向生活的道路》,《中國教育報》,XX年9月10日第3版

4、有寶華:《綜合課程論》,上海教育出版社,XX

……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一)研究目標

本課題將通過調查,分析瞭解目前國小品德課程的實施現狀,梳理出國小品德課程課堂教學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瞭解現狀、梳理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切實可行的策略。

(二)研究內容

1、國小品德課程課堂教學現狀調查

2、國小品德課程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目標實施、教材處理、學生學習方式)

3、根據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相關策略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設計

本課題以行動研究為主要研究方式,教研部門、實驗學校協同研究,共同分析對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形成理性思考,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國小品德課程課堂教學的實施提供實踐經驗資料和觀點支持。

五、課題研究的具體實施

1、國小品德課程課堂教學現狀調查

品德課程已經實施了有8年時間,在這段時間內,課堂上呈現的教學方式並沒有多大的變化,沒有體現出改課程的特點,為課程目標服務。在教師、學生中筆者就這門功課的學習方式進行了問卷訪談和調查。其中問卷調查涉及實驗國小、中心校、普通完小,具體訪談對象有高中低各年段的學生、擔任該學科的教師、骨幹領導等。基本涵蓋了本課程涉及的所有對象。在調查中發現,有一部分教師不知如何指導孩子學習,課堂上的教學方式基本採用的是講解式教學,相應的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是接受式學習,學習的過程仍然是習誦、模仿和完成習題。具體表現為課堂上對教材所呈現的內容進行講解、辨析、填空。

2、國小品德課堂學生學習方式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從訪談中可與看到的信息是:只要課堂上開展活動,課堂的秩序就是混亂的,教師無法控制,教學效果肯定也得不到保證。這也是教師不願意採用活動方式來組織教學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另外通過學生和教師對學習方式的選擇,同樣可以看出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本課程的應採用學習方式都不是很清楚。

應該説,品德課程的兩個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從事該課程的教師對此都是有所認識的。但問題是不知道在活動中用什麼樣的方式來組織學生學習,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實現哪些課程目標,所以我們説很多教師對該課程活動性的認識又是淺表性的,所以也就造成了當課堂上學生“動”起來的時候,往往會失控。

3、根據課堂中學生學習方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相關策略

學生在品德課堂中究竟需要怎樣的學習方式?

a、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這樣的學習是指學生在認知、動機、行為三方面都是學習積極的參與者。這裏的 “自主”至少有兩層意思:對於學生學習主體性的充分認同和肯定;對於教師角色的認定更傾向於引導者、指導者、組織者等。

b、其次應該是以體驗為主的體驗學習。體驗學習至少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指學習的過程的體驗,二是指學習的結果的體驗。體驗式一個動態的概念。在課堂上,教師首先創設和學習有關的情境,這個情境可以是模擬的,也可以是真實的。然後圍繞這個情境進行教學。整個過程都要求學生親驗、親歷、親為。

c、應廣泛採用探究性學習。探究其實就是探索和研究,。得出結論後並不是探究性學習的結束,而是要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表達自己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得學生彼此得到啟發。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便可以採用同樣的思考方式。

d、品德課堂還可以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在教學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和評價。教師要更多的關注每個學習成員的參與度、親和度、整合度。

需要説明的是,其實各種學習方式都是互為表裏的,沒有一堂品德課是可以單一採用某種學習方式完成的。

六、課題研究成果

課題組於XX年開始承擔該課題的研究,研究的對象為國小品德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從而改變學生傳統學習模式,培養學生打破時間和時空的界限,多方面獲取信息渠道,養成習慣,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又培養學生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為學生們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兩年多來,在各級專家的親切關懷和精心指導下,課題組教師積極探討,紮實工作,實驗立足於品德課堂,探求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等學習的有效策略。課

[3]

【第13篇】地理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

論文題目: 鄉土地理教材在國中應用研究—--以信陽市區中學為例

一、選題的科學依據(1、選題背景;2、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3、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附主要參考文獻)

(一)選題背景:

起初關注鄉土地理是緣於《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

第一部分前言中課程性質的實踐性方面就提到鄉土地理考察,在課程基本理念之一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中提到鄉土地理基礎知識,在課程設計思路中説鄉土地理既可作為獨立學習的內容,也可作為綜合性學習的載體。

第三部分課程內容中又明確地闡述了對鄉土地理標準:①運用地區,描述家鄉的地理位置,分析其特點;②利用圖文資料説明家鄉主要地理事物的變遷及其原因;舉例分析自然資源、自然災害對家鄉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影響;③運用家鄉的人口資料與全國人口情況進行比較,説出家鄉人口數量和人口變化的特點;④瞭解家鄉的對外聯繫現狀,認識家鄉進一步改革開放的重要性;⑤瞭解家鄉的發展規劃,關注家鄉的未來發展,樹立建設家鄉的志向。還提出了活動建議:開展鄉土地理調查、為家鄉建設獻計策等活動。例如,提出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鄉土地理課題,開展調查,交流調查結果;開展為實現家鄉的綠色生活獻計獻策活動。並做了如下説明:①鄉土地理是必學內容。鄉土地理幫助學生認識學校所在地區的生活環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增強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② 這裏的“鄉土”範圍一般是指縣一級行政區域。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鄉土地理的教學也可以講授本地區(省轄市)地理,或者本省(直轄市、自治區)地理。③鄉土地理教材的編寫應納入地方課程開發計劃,並加以落實。提倡積極開發小尺度區域(鄉、鎮以下)的鄉土地理課本課程。④在鄉土地理教學中,至少應安排一次野外(校外)考察或社會調查。

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中,發現多次提到鄉土地理。而且在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組織編寫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解讀》中對鄉土地理用了一章進行解析,共三節。

第一節明確了鄉土地理教學的目的:①認識家鄉的地理環境,②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③培養學生實踐能力,④培養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教學意義:①能使學生親身感受到家鄉伴隨自己成長而發生的變化,有助於促進學生將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付諸實踐;②因其可緊密聯繫當地社會和經濟建設的實踐,從而能有力地促進課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聯繫;③有利於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④不僅有助於培養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還可在考察、調查等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他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等。第二節闡述了鄉土地理教學的特點:實踐性、開放性、綜合性。第三節提出了在課程標準指導下的鄉土地理教學實施時對教師提出的要求:①熟悉家鄉地理,②具備地理實踐能力,③瞭解學生。

在官方發佈的這兩本重要的文件中能很清楚的發現鄉土地理的重要性,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鄉土地理教育並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有很多地區的中學鄉土地理教育未能形成體系,甚至就沒有。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鄉土地理教材。

(二)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鄉土地理教材取源於現實生活,其內容具有鮮明的不斷更新的動態特徵。因此,鄉土地理教學是學校地理教學中活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一部分,也最有利於學生“瞭解家鄉的發展規劃,關注家鄉的未來發展,樹立建設家鄉的志向”。鄉土地理教材的應用是實現地理教學改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為教師的教學提供最切生活的素材、數據和案例,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改進等一系列的整合,打造出富有感染力的地理課堂。鄉土地理教材的內容是“選自學生身邊熟悉的緊密聯繫國情、為己所用的題材”,“對學生的地理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方式、方法給予指導。”因此,進行“鄉土地理教材在中學應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1.理論意義

①通過理論研究,分析鄉土地理教材的內涵,為設計鄉土地理教材打下基礎;

②通過了解鄉土地理教材在中學應用的現狀,思考教材應用的問題;

③通過分析問題,掌握鄉土地理教材知識發展的最新動態;

④通過提出解決相關問題解決建議,推進鄉土地理學科發展。

2.應用價值

①通過對鄉土地理教材的應用進行研究,分析當代教育改革中的新問題,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

②按照鄉土地理教材的設計原則,進行教材編制,豐富了地理教材的類型;

③通過對鄉土地理教材給予的科學設計,説明具體實施辦法,增強實施的可操作性,有利於調動當地地理教師的積極性,並有助於促進他們業務水平的提高。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1.國內文獻研究綜述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明確説明:“鄉土地理是必學內容,鄉土地理教材的編寫應納入地方課程開發計劃,並切實加以落實。提倡積極開發小尺度區域(鄉、鎮以下)的鄉土地理科本課程。”但現實的中學並沒有落實,甚至沒有鄉土地理教材。亟需相關研究指導實踐。從查閲到的相關文獻看,現有研究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1)關於鄉土地理教育

鄉土地理教育是中學地理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學地理教學中落實鄉土地理教育有利於幫助學生認識學校所在地區的生活環境,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鄉土地理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着鄉土地理教育和愛鄉愛國教育的好壞, 因此探究在新課程標準下如何進行鄉土地理教育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從全國大部分地區來看,雖然人們已經認識到鄉土地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新課程改革也對鄉土地理教育提出明確要求,但是,由於課時限制、分數要求等因素,鄉土地理教育的實施還存在很多限制。教師們對於如何更好的進行鄉土地理教育還存在很多困惑。

(2)關於鄉土地理教學

中國的鄉土地理教學起步較晚,目前,從課程標準來看,國家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版)》 規定“鄉土地理是必學內容”,把鄉土地理提升至與“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同等重要的位置,將其納入中學地理教學的體系之中,且從課程性質、理念、設計、目標以及內容等方面闡述了鄉土地理教學的重要性與可操作性。《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 (實驗)》 中有關鄉土地理教學的內容出現在內容標準中的“活動建議”部分,且基於鄉土地理基礎之上的活動所佔的比例較大,突出高中地理課程“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的理念。此外,國內廣大教師與學者也對鄉土地理教學展開了大量研究。據文獻調研, 2000-- 年之間, 國內學者在三大地理教學期刊 《地理教學》、《地理教育》 和《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上發表的與鄉土地理教學相關的論文共計 69 篇, 主要涉及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鄉土地理教學策略與實施途徑,以及鄉土地理的各種學習方式和學習困境的研究,如心理地圖法研究、地圖導學法研究,鄉土地理教學案例研究、鄉土地理試題研究、教育教材的研究和教育實踐的研究等。由此可見,國內鄉土地理教育方興未艾,是中學地理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2)關於鄉土地理教材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國內關於如何編寫鄉土地理教材的研究步入了新階段。但總體而言我國鄉土地理教材的研究成果還較為薄弱、融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和綜合性為一體的教材較少,還有待豐富。關於如何進一步完善鄉土地理教材的編寫,不同學者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見解。拉薩市教育研究所郅崑山在《編寫拉薩市鄉土地理教材的幾點建議》一文中,認為編好鄉土地理教材可在:“新”、“特”、“實”、“情”四個字上下功夫。所謂“新”即編寫的指導思想新,“特”則是教材要突出地方特色,“實”指教材的實踐性,所謂“情”為教材要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山西朔州師範楊軍在《談鄉土地理教材編寫的原則》一文中指出鄉土地理教材編寫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一時省、市、縣相結合;二是科學性與可讀性相結合;三是鄉土性與系統性相結合;四是結合統編教材,注意實踐性;五是要注意聲文並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福建師範大學地理系鄭耀星在《編寫地理教材中比較法的運用》一文中指出當前鄉土地理教材鄉土性不濃,主要是存在以下三方面問題:一是沒有抓住鄉土地理內部各要素內部的主要矛盾,平均用力;二是沒有抓住鄉土地理要素之間的關係和聯繫;三是沒有明確鄉土地理向對於外界的特徵。他提倡鄉土地理教材的編寫者,要站得高一點、看得遠一點、跳出本縣框框,擺脱就事論事,多做比較,才能識得鄉土真面目。提出了以下三點建議:一是抓住本縣(市)在所屬地(市)、省,乃至國內外地位;二是比較出本縣(市)與其他縣(市)之間的差異性,從中看清本縣(市)的特殊性;三是充分利用橫向、縱向比較,全方位正確的反映本縣(市)鄉土地理各方面特徵。

2.國外文獻研究綜述

(1)關於鄉土地理教育

學校鄉土地理教育直到近代才逐步形成。捷克大教育家誇美紐斯是學校鄉土地理教育的開山鼻祖。他在《大教學論》中認為,地理學科是學生必修的20個科目之一,且學校地理應該系統講授:“宇宙中最重要的事實:例如圓形的天球,大海的形狀……尤其是他們本國的城市、山嶽、河流和其他典型特徵……”鄉土地理教育己確定為學校地理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後,不斷被許多教育家、地理學家所論述,也為許多地理教師所承認並努力地加以實踐。18世紀中期的法國大教育家盧梭在他的名著《愛彌爾》中專門講述了少年的“愛彌爾”應對自然界作詳細的實地觀察。瑞士教育家斐斯泰洛齊也強調了鄉土地理教育的重要性,認為學生從認識自己學校場地和自己的鄉村開始逐漸擴充到整個國家乃至整個地球。現代國外學校課程中,都比較重視鄉土地理,將鄉土地理作為區域地理的組成部分,與本國地理,世界地理相提並論。日本在國小一、三年級設置鄉土環境課程,國中二年級本國地理課程中含有鄉土地理,高中地學課程中含周圍日常生活中的地學內容。英、法兩國都在不同階段設置了鄉土地理。巴西學校區域地理從社區地理、本州地理到本國地理、世界地理。美國的“同心圓”式課程理論,將地理課程從鄉土開始作為這種理論的典型例子。可見,國外學校鄉土地理教育歷來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是單獨設置,有的是作為區域地理課程中單獨組成設置,在國小、國中甚至高中階段分別開設了鄉土地理或含有鄉土地理的課程。

(2)關於鄉土地理教學

國外從近代區域地理學誕生之時,便已經開始重視鄉土地理研究與教學, 確立了其在地理學中的地位。17 世紀誇美紐斯在設計地理課程時就強調必須從鄉土地理學習開始;18世紀,法國教育家盧梭、瑞士教育家斐斯泰洛齊指出兒童的學習要與鄉土知識相結合;繼李特爾之後,德國大學教授赫阿爾夫·赫特納在 《地理學——它的歷史、性質和方法》一書中重申了“地理課程應該從鄉土志開始”; 在美國,地理學習通常採用 “同心圓”式(或稱“擴展環境 式)的學習秩序,即地理學習從家鄉和家鄉周邊環境開始。在英國, 雖沒有鄉土地理教學的概念, 但十分重視地理野外考察。在日本,一向重視鄉土地理教學,尤其對鄉土地理調查法有詳盡地研究。在鄉土地理課程設置方面,世界各國有所不同,主要分成三種類型:第一類如英國、法國等,優先學習鄉土地理;第二類如前蘇聯等,將鄉土地理知識滲透到各部分內容之中;第三類如澳大利亞等,以專題形式在問題探討中結合了鄉土地理的學習。由此可見,在國外, 無論是課程理念、課程設置,還是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都十分重視鄉土地理,鄉土地理是地理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關於鄉土地理教材

在編寫鄉土地理教材時,德國他們從學生的經驗出發挑選內容,如垃圾處理站的地址,過多施肥而引起對土地的危害問題等。一般以問題導向開始,提出與學生生活有關的問題,用地理的思維方法來解決。澳大利亞的鄉土地理教材的開發在世界上是做得較有成效的,他們開發了土著人的教育,多元文化教育以及環境教育,積累了相當的經驗。比如:澳大利亞西南部的河谷中學在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方面就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確定了學生的地位和作用,加強了學校與社區的聯繫,但也存在工作量大、教學管理困難、社會難以理解等問題。研究發現國外在對鄉土地理內容的處理上有兩種方式:一是單獨設置鄉土地理內容,編寫相應的鄉土地理教材;另一是在有關本國地理和本省地理教學時要求教師聯繫鄉土地理知識,沒有單獨編寫鄉土地理教材。

3.發展趨勢

如何落實新課程標準中對鄉土地理要求尚無較為系統、成熟的研究成果可借鑑,而新課改環境下的鄉土地理教材的研究成果也比較單一。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專家學者逐步深入的展開相關研究,使鄉土地理地理教育理論更加聯繫實際。

(四)主要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代穩,張美竹,秦趣,王金鳳. 關於六盤水鄉土地理教材開發與建設的思考[j]. 教學與管理,,06:95-97.

馬愛元. 鄉土地理教材編寫的建議[a].中國地理學會.地理學核心問題與主線——中國地理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慶典論文摘要集[c].中國地理學會:,:2.

[3]張海. 我國鄉土地理教材:歷史變遷與發展思考[j]. 地理教學,,10:26-30.

[4]樑婷. 鄉土地理教學淺議[j].新課程導學,,29:15.

[5]蔡梅. 鄉土地理教材的開發與應用[j].上海教育科研,,08:60-62.

[6]柯志坤. 淺淡國中地理課中的鄉土地理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04:141+241.

[7]張衞青,徐寶芳. 中學地理教材研究綜述[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2:87-89.

[8]陳惠. 國中地理教材應用優化研究[d].四川師範大學,.

[9]趙媛,嵇昊威,管衞華,郝麗莎. 《江蘇地理》教材編寫體系與特色[j]. 青海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01:88-92.

[10]李素梅,滕星. 中國百年鄉土教材演變述評[j].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1:49-55.

[11]袁書琪,鄭耀星,劉恭祥. 地理課程改革與建設的探討[j]. 課程.教材.教法,,12:50-53.

[12]張愛琴. 中國鄉土教材研究述評[j]. 現代教育科學,,10:12-15.

博碩士論文:

鄧偉軍. 中學鄉土地理教材的編寫類型和編寫原則研究[d].首都師範大學,.

陳惠. 國中地理教材應用優化研究[d].四川師範大學,.

[3]周升娟. 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鄉土地理教材建設[d].山東師範大學,.

[4]王信文. 鄉土地理的教育實踐研究[d].福建師範大學,.

[5]徐建華. 農村鄉土地理教育的理論與實踐[d].南京師範大學,.

[6]戚永華. 鄉土地理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

[7]曹傳道. 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中學鄉土地理教學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

[8]王海霞. 中學鄉土地理教育及教材建設初步研究[d].西北師範大學,.

[9]趙欣. 中學鄉土地理教育基本問題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

[10]張雷. 探究式中學鄉土地理教育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

[11]韓晶. 延邊地區國中鄉土地理教材開發研究[d].延邊大學,.

[12]黎藴元. 中學鄉土地理教學研究[d].山東師範大學,.

[13]袁華斌. 鄉土地理教育的探究[d].湖南師範大學,.

[14]唐燕. 都市地區鄉土地理校本教材的開發研究[d].上海師範大學,.

[15]趙國軍. 重慶市鄉土地理教學發展變化研究[d].重慶師範大學,.

[16]李振雲. 新課程理念下鄉土地理教學的研究[d].河北師範大學,.

著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陳 澄,林培英.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陳勝慶.鄉土地理教育新論[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2.

[5]王靜愛.鄉土地理教程[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6]李永文,王靜愛.中國省市區地理-河南地理[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7]楊載田.鄉土地理的理論與實踐[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二、主要研究內容和方案

(一)主要研究內容

本研究按照“文獻研究→概念與理論研究→調查分析→發現問題→提出解決策略→鄉土地理教材設計”的思路進行。通過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分析,明確相關的核心概念,在理論研究指導下編制問卷進行調查研究,發現當今鄉土地理教材在中學應用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對策,並依據調查結果進行鄉土地理教材的設計。暫列提綱如下:

第一章 緒論

一、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義

二、相關文獻綜述

(一)國外鄉土地理教材的文獻綜述

(二)國內鄉土地理教材的文獻綜述

三、研究思路與方法

第二章 鄉土地理教材的內涵界定

一、鄉土地理範圍的界定

二、鄉土地理的概念

三、鄉土地理教材的內涵

第三章 鄉土地理教材在中學應用調查分析

一、問卷的編制與實施

二、問卷調查的分析

第四章 鄉土地理教材在中學應用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不到位

二、經費和課時不充足

三、教師能力不夠

四、地理學習基地不適合

五、評價機制不健全

第五章 解決鄉土地理教材在中學應用問題的策略

一、編制鄉土地理教材。

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的重視,保障經費和課時

三、地理教師需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

四、建設地理學習基地

五、建立健全相關評價機制

第六章 進行鄉土地理的設計

一、鄉土地理教材的設計原則

二、鄉土地理教材的設計實例

第七章 結論與展望

(二)研究方案

1.前期調研階段:20xx年1月——20xx年06月

(1)閲讀有關教學評價的專業書籍,奠定理論基礎。

(2)蒐集相關文獻資料,瞭解把握目前的國內外研究狀況。

(3)根據前期的理論積累,列出訪談提綱和調查問卷。

2.理論研究階段:20xx年06月——20xx年12月

(1)依據調查問卷,全面開展調查研究。

(2)分析調查結果,開展理論研究。

(3)寫出論文初稿,提出對策建議。

3.完善提高階段:20xx年01月——20xx年05月

(1)進行系統總結、修改完善論文。

(2)準備答辯。

三、研究計劃及預期進展

20xx.3—20xx.5 蒐集資料、設計訪談提綱

20xx.6—20xx.8 整理調查文件,並對結果進行分析

20xx.9—20xx.12 將文獻資料和數據結果進行系統歸納、綜合

20xx.1—20xx.4 修改、完善論文

20xx.4—20xx.5 準備答辯 寫出文獻綜述

【第14篇】課程教學分析報告

課程教學分析報告

教書與育人密不可分,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着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構成。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也能夠説教育質量就是學生成長髮展的基礎。

我校在全縣教學質量評估中一度排行比較落後。滯後的因素很多,首先是教師素質,其次是學校管理。此刻“向管理要效益、以創新促發展”的工作思路指導下,學校領導和全體教師共同努力,教學管理工作逐漸步入正規化軌道,質量意識深入人心,我校教學質量逐年提高。努力克服實施課改的壓力,成績已漸從低谷中走了出來,雖與優秀的學校差距尚遠,但相對而言還是有進步的。

質量,始於教育,最後教育。學校教育的質量,是學校追求的管理目標,也是學校生命力和競爭力所在。我校在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指導下,在全體教職工的理解支持配合下,蒲穩學校的教育得以健康持續的發展。為了更好提高教學質量的管理潛力,促進蒲穩國小教育更好的發展,就本學期的教學質量作如下分析。

一、考試總體狀況

1、參考人數:本期我校總共參考人數為621人,六年級100人,五年級90人,一至四年級共431人。教學質量分析報告。

2、考試級別:六年級是全縣統一的文化素質測試,五年級參加全縣調考,一至四年級試卷全縣統一,學校自行組織考試和閲卷,數據上報教研室。

3、組考:五六年級由基教站教研室根據學籍考試系統按一個考室30人隨機編排,由教育局安排監考老師到我校監考;一至四年級由我校自己組織採取同年級同科目對口監考,教導室對所有參加監考的老師進行了考務培訓,對全體學生加強了考風紀律教育。透過以上舉措杜絕了意外狀況的發生,打消了學生和老師存在的僥倖心理,保證了考試的公正公平。

二、學情分析

我校處於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學生見識少,基礎差,底子薄,而且大部分學生都是農村留守兒童,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基本無人輔導,所以學生的整體素質很差,給老師的教學和管理帶來很大的壓力。但是我們迎難而上克服困難利用在校時間加強對學生輔導和管理,還是有了必須的進步,透過平時觀察學生比以前學習的自覺性有很大的提高,各班在如何提高學生的用心性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想了很多辦法,尤其是讓學生管理學生方面有了必須的進步,學風和班風有了質的飛躍。教導室透過對各班的作業抽樣檢查,發現學生的作業質量較大程度的進步,大部分學生作業乾淨整齊,拖欠作業的狀況比較少了。

三、教情分析

我校總共有教職工40人,但從年齡結構來看都已老年化,今年參加業務考試適合年齡要求的只有18人,正因為如此,在工作的安排上給學校帶來了較大的困難,但大部分老師還是聽從學校安排,毫無怨言,有許多臨近退休的老師仍然站在一線。大部分老師工作踏實,以校為家,透過檢查老師的備課來看老師們都是認真的,每課後都有札記,作業批改一絲不苟,大部分作業都有評語,個別老師還做了錯題集。同時老師加班加點,充分利用課餘時間加強對學生的輔導,這種精神是相當可貴的。

四、考情分析

1、各年級考試數據

2、狀況比較

從整體上看比上個學期在許多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雖然看起來數據都比較低,但還是有所提高的,但令人擔憂的是村小教學點,那裏安排的都是些臨近退休的老教師,他們工作精力有限,所以教學質量很差,有四個教學點,其中有一個教學點語文、數學及格率都是為零,而且只有12個學生。五、六年級從考試數據來看也是令人擔憂的,和兄弟學校相比差距真是太遠了。

3、科目分析

語文科:一至六年級的語文,人平在60至78分之間。從學生掌握的知識狀況來看,他們在閲讀、作文方面掌握不夠,知識面較窄,從而導致優秀率比較低。

數學科:一至六年級的數學,整體上看也不容樂觀。數學的連貫性比較強,只要哪個學期的知識沒掌握好,就會給後面的教學帶來影響。個性是五年級的數學人平只有48、9在全縣可能是最低的。

英語科:英語相對於語文、數學科目稍微強一些,英語重點是要多讀多記,在這個方面三位英語老師做得還不錯的,但在兄弟學校中也還是有必須的差距的。

五、存在的問題和今後努力的方向

1、教學管理只停滯現有水平,教學質量潛伏着下滑的趨勢。

2、教學質量下滑的主要原因:

(1)我鄉盛行外出打工的掙錢,家長不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導致學生不重視讀書,沒有意識到讀書帶來的長遠利益。

(2)由於大部分家長外出打工,我校留守兒童數量巨大。

(3)學校內部管理有待加強。雖然制訂有教學管理制度彙編,但不太科學,沒有真正起到促進老師用心性的作用。

(4)教師隊伍老年化,缺乏真正的,沒有很好的榜樣模範作用,導致一部分教師毫無動力,停滯不前。

(5)教研組如同虛設,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3、提高教學質量的策略:

(1)教育思想是辦學的靈魂,教學質量是辦學的生命,學校管理是辦學的關鍵。作為學校管理人員,就應有正確的質量意識,並制訂有較為科學的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和辦法。

(2)人治管理、法治管理、德治管理都有其優點和劣勢。這天的人本管理思想應將“法治”與“德治”結合起來,將校長人格魅力與教師觀念、情感結合起來。只有這樣學校才有生機、各方面的工作才能和諧推進。

(3)學校務必做好“節約增效”財務管理,努力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做好帶給物質保障。

(4)營造抓教學質量的氣氛,調動廣大老師的用心性。

標籤: 多篇 教學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yk5lz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