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夜書所見教學反思(多篇)

夜書所見教學反思(多篇)

夜書所見教學反思(多篇)

夜書所見教學反思 篇一

到了中年級,古詩教學就不能像低年級那樣,反覆誦讀詩句,熟讀成誦,還要重視指導學生感受詩的內容,充分領悟詩人的情感,所以,不能單單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而應引導學進行感悟。

在《夜書所見》這首詩的教學中,我認為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讀懂詩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學習古詩時,我讓學生知道學習的方法、步驟。課堂上,我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去學這首古詩。由於學生學習的目的明確,孩子們從學詩題、理解詩意到感悟詩情都很積極,教學過程進行得也較為順利。

在理解作者寫作背景時,讓學生體會由於作者獨身一人,遊離在外,才產生強烈的思鄉之情。但對於三年級孩子來説,孩子們都不住宿,體會思鄉之情有些難度,這需要老師把他們一步步引進詩句的情境中“假如你們離家在外,會有什麼感受?“想家!”“心裏很難受!”……讓學生深入體會詩人離家的愁緒。

語文教學不光要傳授孩子們語文知識,更要讓孩子們掌握如何去獲取這些知識。在教學前,教師必須對教材充分鑽研,正確把握教材內容,準確地設計教學中的提問,巧妙地引導學生學習,使得我們的課堂常教常新。

葉紹翁夜書所見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並會寫生字“促、深”。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古詩。

3、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教學方法:

以讀激趣,以讀代講。

教學學法:

自讀自悟,自主領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聊一聊,激詩趣。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唐詩宋詞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兩大瑰寶。之前,我們也已經學習積累了不少唐詩宋詞,今天就請同學們來展示一下吧。

學生展示《卜算子·詠梅》、《中秋月》、《月下獨酌》、《漁歌子》等詩詞。

二、猜一猜,解釋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再來學習一首古詩——葉紹翁的《夜書所見》。請同學們伸出右手的食指,跟老師一起寫詩的題目。

1、板書詩題——夜書所見。

一首詩的題目就是這首詩的眼睛,透過這雙眼睛我們能看到詩的靈魂,請同學們自讀課題,想一想你能從詩的題目中知道些什麼?

2、組織學生交流。

時間:夜晚。

書:寫。

所見:所看到的。

重點強調:詩中的“書”,在這裏當動詞“寫”來講。

適時介紹作者葉紹翁。

葉紹翁:南宋詩人,最有名的詩是《遊園不值》,流傳千古的名句是“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3、課件出示古詩,學生自讀。

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檢查朗讀情況,適時正音。

讀給同桌聽一聽,看看有沒有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三、品一品,知詩味。

1、同學們讀了古詩,誰能説一説詩中寫的故事發生在哪個季節?(深秋)

2、你是從哪些詞中看出來的?

再讀古詩,把這些、詞語用自己喜歡的符合標註出來。

小組間交流。

集體交流。

(梧葉、寒聲、秋風、促織)

學生交流時,教師引導學生學會使用古詩的註釋,來幫助我們理解詩意。並適時引導學生談對這些詞語的認識。

3、教師引導:是的,詩人葉紹翁就是抓住了秋天的梧葉、寒聲、秋風來寫秋天的,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到了那個陰冷,蕭瑟的深秋時節。

(板書:景——冷)

課件出示課文插圖,並出示前兩句:“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學生補充填空。

一陣陣( )吹動( ),發出( )的聲音,讓人感到( )。

4、此情此景,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個怎樣的作者的形象?

(孤苦、憂愁……他最想念的就是家)

教師點出,這就叫——思鄉之情。

(板書:思念家鄉)

於是,此情此景,獨自一人在外的作者發出了由衷的感慨,寫出了這樣的詩句。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學生讀,讀出此時作者的悲秋、思鄉之情。

這就叫——我手寫我心,我心抒我情。

5、可是,葉紹翁的偉大之處,並不在於他能把秋愁寫得淋漓盡致,更在於,他能讓自己從秋愁中跳出來,發現生活中別樣的美。

你們瞧,作者走出了屋子,放眼望去,他看到了什麼?

——“一燈明”

這是什麼呀?(這是小孩在打着燈籠捉蛐蛐呢!)

於是,作者筆鋒一轉,寫到:“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學生讀,體會此時作者的驚喜。

6、作者為什麼如此肯定,這“一燈明”就是兒童在挑促織呢?

(因為他小時候也在夜晚打着燈籠抓蛐蛐。他此時一定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想到了自己的家。)

童趣縈繞心頭,讓作者感覺如此温暖、如此親切。這是一種暖暖的思鄉之情。

板書:事——暖

四、品一品,悟詩韻。

無論是深秋景色帶給作者的冷,還是童年童趣帶給作者的暖,都寄託的是作者對家鄉濃濃的思念之情。

1、小組合作讀古詩,讀出詩的韻律美。

2、你可以和着熟悉的調子,唱一唱這首古詩,感受詩的意境美。

3、你可以在誦讀的基礎上背誦這首古詩,把它也納入你的積累庫。

板書設計:

景 ——冷

夜書所見 思念家鄉

事——暖

夜書所見教學反思 篇三

《夜書所見》是人教版語文第五冊第三組課文中第一篇課文中的一首古詩,這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創作的一首詩篇。詩人先是寫客遊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鬱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的生活。本詩景象鮮明,反襯出遊客的孤寂失落之情及深深思念家鄉和親人的思想感情。這份濃郁的思鄉之情讓本詩讀來帶着長長的惆悵,但又不失親切感。

課堂伊始,我以舊知引入新知,在讀背學過的思鄉古詩的濃厚學習氛圍中導入新課,接着,我馬上出示了學習古詩的幾個步驟,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導向,讓學生掌握學法。“三分詩,七分讀”這句話強調了詩歌學習中讀的重要性。因此本節課我堅持以讀為主,在讀中感悟,讀中悟情,以讀促思,將“讀”貫穿到整節課堂中去。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朗讀感受,在讀的基礎上,通過圖文結合、啟發想象、練習説話、讀背詩文、動筆寫詩等,大大增強了課堂上的學習樂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品詞也是本節課的一大重點,如何抓住文中的重點字詞來理解詩文內容,我想方設法重現古詩中的情境,讓學生能夠將上下文聯繫起來進行分析想象,使學生能夠感同身受並且理解詩人的苦悶之情。這一環節不僅讓學生感悟出了詩的內涵,更學會了閲讀。

學完整篇古詩,我不急着提問從本節課你學到了些什麼,而是大膽地讓學生直接與文本中的人物對話,“學了這篇古詩,你想對此時站在河邊思鄉感慨的詩人説些什麼?”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讓學生將自己融入到詩篇的情境中去,與作者產生共鳴,大大加深了對這篇古詩的理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z44vg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