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7個職業規劃測試測出你的全部【精品多篇】

7個職業規劃測試測出你的全部【精品多篇】

7個職業規劃測試測出你的全部【精品多篇】

職業生涯規劃測評 篇一

為什麼非要在碩士畢業時才發現職業規劃如此重要?

別人家的孩子考研究生,你家的孩子就一定要考研究生?別人家的孩子成了高教的犧牲品,你是不是也想你的孩子成為教育產業化的產品?!本科生難找好工作,研究生就好找了?你們家富裕到根本不用考慮這種投入的資金回籠麼?就是你根本不考慮資金回籠,那麼你是不是要考慮孩子的青春折舊呢?!

引言

一天,我在北大農園吃飯,跟坐在旁邊的與我歲相仿的人聊天。

“你是做什麼的?”

“企業管理人員。”

“哦,學什麼的?”

“mba”

“mba哪裏畢業的?”

“美國的”

“沒有成為“海帶”?”我開玩笑着説。

“還沒有。”

“國內什麼大學畢業的?”

“隔壁清華的。”

“本來是mba專業的嗎?”

“不是。”

“怎麼學起mba了?”

“剛上大學那時候傻嘛,以為自己很牛,隨着潮流留學美國,讀到了博士。其實自己也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但是以為拿到博士能掙大錢,可是經過這麼多,才發現我這樣更適合學mba。哎,早知如此,何苦當初啊?”他的臉上顯出一點無奈。

“想把這種感覺和經歷告訴這些還很牛氣的學生們?”我真誠地説。

“能掙錢麼?”

“很難掙,不過大學生們很需要這些諮詢。”

“那就算了吧。還是通過你搞職業規劃的人説吧?大家不要以為自己大牛人,職業規劃確實很重要。唉。”

“謝謝!”。

一、學生職業規劃意識是怎麼樣的?

好像這麼説,有的學生會説:“我們學校職業規劃課這麼熱門,怎麼能説我們職業規劃意識不強呢?”

不可否認,因為很多人擔心未來的職業去向不好,就想選修職業規劃課,職業規劃課很熱門,這種情況是有的。

但是,當我給某重點高校講職業規劃課時,偌大的教室居然不到10幾個人到場,這門課報名的很多,但是為什麼聽課的那麼少?據説,平時就那麼少的人,那麼是因為老師講課不好麼?還是因為學生太懶了?

一個對自己未來都不負責任的人,憑什麼社會要為他們負責?

也許同學們還在想着如何在考上北大清華的研究生吧?他們憋足了一口氣就是要考上北大清華?

就是考上北大清華又怎樣?《北大阿曉的職業困惑及諮詢解答》和《考博與工作——找回自我》這兩篇文章已經足夠説明一個不重視職業規劃的人,無論他/她是哪個學校的,都深受其害。

《考博與工作:找回自我》作者大地蒼鷹曾經跟我説過:“杜老師,我做了一下調查,北大研究生至少有30%跟我一樣根本沒有職業規劃概念,很多人都説:再説吧,走哪算哪。”

北大本科生阿曉曾對我説:“杜老師,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告訴大學新生們,職業規劃太重要了,否則像我這樣,太痛苦了!”

研究生的職業規劃意識比本科生強烈,這個從我諮詢的案例來説,找我諮詢最多的就是研究生,因為往往到研究生畢業時,他們才發現自己所學的專業不適合找工作,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想換專業,要求待遇比較高等等。可是青春已經不再,自己的責任又是如此之大,要趕緊買房,要趕緊籌措結婚費用,要把損失的時間奪回來,等等。

但是,儘管他們強烈的職業規劃意識,由於他們所受相關的教育過少,往往缺乏對職業規劃的正確認知,有一個研究生在聽完我的講座之後,就一定要我給他諮詢。他是學it的,結果某次在聽了一家壽險公司的講座後,就全職做起了保險銷售。我問他,學it的研究生都快畢業了,你怎麼會突然想起做保險的呢?

“對做it不感興趣,保險既可以幫助別人,又可以掙大錢!”

可是他做了幾個月保險,一個單都沒簽。看來他要堅韌不拔地把保險做下去了!不撞南牆誓不回頭,這是讀到研究生階段學生的一種韌勁在起作用!

無獨有偶,另一個研究生臨畢業之時,説她對自己的專業不喜歡,該專業讓自己“發”不了,她要把自己糊里糊塗讀書的時間搶回來,她要儘快把還在外地的母親接在北京來,讓他們不僅為她這個會學習的女兒(她是某重點大學的保送研究生)感到驕傲,而且要讓父母過上好日子,畢竟為了讀這個研究生欠父母的太多了,包括經濟方面的!

可是當我讓她自我介紹一下的時候,她連在qq裏都無法介紹自己,而且就是在電話中都不知道怎麼説話,這樣的人能做銷售麼?她的理論是:

“我哪方面不行,就改哪方面!”

這兩個研究生適合做銷售麼?適合做保險推銷麼?如果適合的話,他們為什麼要讀這個跟保險金融根本不沾邊的研究生?如果他們不適合做銷售,那麼它們的職業規劃是不是在拿自己的青春做代價?代價是不是太大了點?!

中國的研究生太多了,以至於什麼行業都需要研究生?!

如果説研究生只是兩三的話,那麼就是很多大學很流行的直博生,也就是研究生和博士生連讀五六的學生中,也有更加觸目驚心的案例。

一個學生成了某院士的直博生,一開始把他興奮得睡不着覺。可是後來他才知道在碩士階段很難見着院士的面。因為這位院士帶了數十個碩士生博士生。

見到院士的面時,他主動跟院士打招呼,院士就知道他是自己的學生,其他(包括他的姓名、專業方向等)概不知道,更別説討論學業問題了。學完六,拿個博士學位應該不成問題,因為他是院士的學生嘛,有誰敢不讓這樣的學生畢業?

他的師兄師姐們就是跟他一樣,進去讀直博時很興奮,讀完一後就知道怎麼回事了,開始鬱悶了。學位肯定能拿到,但是六之後,自己能得到多少回報呢?現在有多少研究生是為了科學而學科學的呢?!

他的大膽就在於他並不想走那些師兄師姐們的老路。在我的諮詢下,他勇敢地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就是他想掙更多的錢,再説院士指定的研究方向他也不感興趣。既然這個專業的博士生不能滿足他的核心價值觀,那麼他還有必要像他的那些師兄師姐們去為了這個眾人看中的博士學位而“殉道”麼?最終他申請碩士學位,學校和院士老闆居然同意了。

要説這位同學還算是走運的。因為他從直博改成碩士,在他眾多院士弟子中是第一例。

還有更慘的。

有個學生,也是直博生,他所在的那個學校極有名。但是碩士唸了一後,他才發現他根本拿不到博士學位。他是工科高校畢業的,動手能力很強,而他現在讀的專業要求理論性特強,他對那些理論性的東西根本就不感興趣。他的痛苦就在於,他想轉成碩士生,他拿個碩士生學位還沒有問題,可是按學校規定,直博轉成碩士不可能!他這六該怎麼過呢?!他要是早點知道該校是以純理科為主的,要是早點知道並不是每

個人都適合讀某個專業的博士。不至於把上這個名校的博士生這麼件大喜事變成一個大悲劇了吧?

中國人有家醜不可外揚的好“品德”,但是當我看到越來越多的悲劇每天在發生,我的心就在顫抖!

為什麼説,這些案例最後在我的內心發酵了呢?因為你站在他們的角度來看的話,實在是太痛苦了!

下面摘抄一個快畢業的研究生網友“堅持自己”的一段話:

“通過向您請教,我真的感覺收穫頗多,它使我25來第一次對自己和自己的未來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以前的我只是盲目地活着,從未想過自己的職業、人生,也因此導致今天的迷茫,不過也不是壞事,因為我還可以告誡剛入大學的學弟學妹:只有早點對自己的職業作出規劃才不致有浪費青春虛度光陰的“悲劇感”發生,才不致浪費自身的資源優勢!”

二、高校職業規劃教育怎麼做的?

職業規劃概念也就是近幾逐漸被國人所認識的。我做職業規劃也是很偶然的機會才從事的,剛開始給很多高校學生講《用自信敲開成功就業的大門》,講我的從國有企業走向世界五百強(被獵頭相中)的工作經歷,鼓勵同學們找工作並不是那麼難找的,演講打動了很多同學,他們把內心的真實想法告訴了我。逐漸地我轉向了職業規劃諮詢和心理諮詢。最長的一次諮詢是給一個名校經濟博士生諮詢,時長達13個小時。應該説我們的高校在職業規劃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感覺浮於表面甚至存在着一些誤區:我曾經去某高校講課,看見櫥窗裏貼着一個職業規劃課的宣傳,就是讓該校考上北大清華研究生的同學講如何考上北大清華的。這就是這個高校的職業規劃課?!

有天,我問一個清華的碩士生:“你曾經做過某某職業規劃測試麼?”他説:“做過,但是都忘了,也看不出什麼問題。”

其實光做測試不給解釋,還是不夠的,真正的諮詢應該是一對一的。

從我接觸的專業職業性格測試提供商來看,沒有一個是很完備的,他們都宣稱自己是結合中國學生的實際情況開發的,而且有些高校老師喜歡做秀,明明是別人的產品,因為用了點人民幣,就宣稱是跟人聯合開發的。銀子是學校付的,那些老師當然需要給自己臉上貼金子。

社會的浮躁病已經深深地滲入到學校的各個方面。

不管怎麼説,有總比沒有好。就是這樣,還有的高校,連這樣的測試軟件也沒有,學生們的職業規劃是“放鴨子似的”。

某著名民辦高校某就業辦主任最願意跟我談的話題就是:“招生”。因為招生是家長買單,可以提成,你給學生做職業規劃有什麼用?那是很慢的活。就好像有人説,我會教你學英語的樂趣,新東方學校教你怎麼考高分,哪個有錢賺呢?

三、給教育決策者和家長們不得不説的一些話

做了很多大學生職業諮詢的案例後,我有個強烈的想法,就是要通過媒體來鄭重地告訴這個社會和所有的大學生朋友,不要再不重視職業規劃。這是那些未做職業規劃而付出慘重代價的案例在我心中發酵的結果。拿句學生流行的口頭禪來説,鬱悶!

高校學生擴招,研究生大yue進般地擴招,教育決策者有沒有想過一個蘿蔔一個坑的道理?中國的經濟發展能夠讓學生們的投資有可行的產出麼?如果是你的孩子在讀完研究生之後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你還會“大膽地”擴招麼?當然決策者的孩子是絕不會有這種尷尬局面的。有個學生工作(做會計)幾後滿心歡喜地上了會計研究生,結果碩士畢業論文都發表了,連導師都沒有見過幾次面,更別説關於業務談過幾次話了,畢業時,她發了上百封簡歷,居然沒有一個單位給她面試機會的!這樣的研究生畢業出來能不跟本科生掙飯碗麼?這樣的研究生鬱悶得要死,因為還是不讀的好!

從純粹的經濟學角度來説,研究生大yue進似地擴招,確實有很多好處,最大的好處就是國家富裕了,可以讓更多人富有了。有個教mba的老師開玩笑説:“我是守法的公民,每月光上税就好幾千元呢!”

任何一個不考慮投入產出的行為都將使人破產的!

在這裏,我還想跟已經為教育疲於奔命的家長們説幾句。

有個著名高校的學生就跟我講,他本身對保送本校研究生不感興趣,因為那個學校那個專業的研究生畢業後的前景堪憂。

“那就不用上了吧?”

“我父母非要讓我上研究生!”

“為什麼?”

“我父母説,連中學比我學習差很多的人都上了著名高校的研究生,怎麼着你也不該比人家差阿?再説研究生畢業總比本科生好吧?”

“難道你不會告訴他們現在的研究生真實狀況麼?”

“我都告訴了他們的真實狀況了呀!”

“難道家長們不知道上研究生需要花錢的麼?你們家很富裕麼?”

“怎麼不知道?他們認為肯定能夠把投資收回!”

“這樣的“肯定”有根據麼?!”

……

這樣的對話決不只一次。那麼我們的家長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上名牌大學?上研究生甚至上博士呢?因為看看現在大學生的家長們的齡就知道,他們那輩子很多都是想上大學而沒有機會上,或者當時能上研究生的都是尖子生,現在社會中堅人士很多就是那時候畢業的。而且學歷越高,學校越名牌,好像“混”得越好。

家長朋友們,你們真的知道現在的研究生是什麼狀況麼?

家長朋友們,你們一定知道大鍊鋼鐵的那個火紅代吧?當時整個社會好象都發了瘋似的。別人家的孩子考研究生,你家的孩子就一定要考研究生?別人家的孩子成了高教的犧牲品,你是不是也想你的孩子成為教育產業化的產品?!本科生難找好工作,研究生就好找了?你們家富裕到根本不用考慮這種投入的資金回籠麼?就是你根本不考慮資金回籠,那麼你是不是要考慮孩子的青春折舊呢?!

“學而優則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妍如玉”,這是古人的名言,但是現代社會的立身之本是什麼?終生學習!看看那些真正牛氣的跨國公司如ibm理念是什麼?終生學習!而不是你一時得到什麼碩士博士學歷。

既然教育產業化是當權者與所謂的教育專家一拍腦袋搞出來的一項政策,那麼你是不是要尊重在第一線的你的孩子的發言權呢?!

時變法亦變。刻舟求劍難道只是説古人的麼?

為什麼孩子那麼大了,他們還不能夠自主決策呢?!

寫到這裏,我想起一個案例。

一個漂亮的女生在聽完我的講座後,一定要找我諮詢。

原來,她剛從新加坡回來,花了50萬人民幣拿到了一個學士學位,現在她的工資才20xx元左右,現在她父母還要讓她去國外學個mba,問我怎麼説服她的父母,才可以不用去國外學那個對她來説沒用的mba?因為為了學這個mba,還要花30萬,總共花80萬人民幣,按照她現在的能力,她猴馬月才可以還上80萬?!(雖然父母沒有要求她償還!)

我問她:“你這個學士學位一定要在國外讀麼?”

“根本沒必要!”

“你在新加坡這幾花了50萬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被那些新加坡本地人指斥為:大陸來的雞。”她的臉憋得通紅,快要流淚了。

“你是這樣的人麼?”

“有大陸去的女孩確實有幹那事的。可是我怎麼可能是呢?我不就是漂亮點麼?”

“把這種感受告訴你的父母吧?”

當然我還給她出了很多諮詢意見。

結果還是她的父母“贏”了,她被逼出國讀那個mba去了。但是隻有我知道從此以後這個女孩背上了更加沉重的思想包袱,她還會快樂麼?她能還清父母的那筆80萬債務麼?!她父母到底是為了孩子好,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一點私慾:“我的女兒成了“海龜”了,我這個家族有了海外背景了!圓了我們這輩出不了國的夙願了!”

舉這個案例,就是為了説明,我們的家長朋友,以愛的名義做出了讓孩子們根本難以接受的決定!

毛澤東説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既然你不知道孩子選擇的合理性,那為什麼要強迫孩子去做一些他/她不願意做的事情呢?曾經上世紀八十代的大學生還成了寶貝,所謂“天之矯子”,現在的大學生呢?在我諮詢了這麼多學生們的案例之後,我有種強烈的感受:

中國大學生這個羣體真正地成為了弱勢羣體!

學生家長們該交的錢都交了,可惜那些教育投資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收回?就像中國的股票市場一樣,真正賺錢的都是極少數人,大多數小股東都是血本無歸!毫不客氣地説,中國的高等教育又是一種證券市場!一個看起來很美麗的賭場!

十樹木,百樹人!不知道中國的高教大yue進是不是要毀掉一批人?曾經在八十代就聽説過,有的美國博士畢業時因為專業不符合社會,只能掃垃圾,當時曾感到匪夷所思。是不是我們也要培養出掃垃圾的博士?到那時,中國人民答應麼?畢竟中國和美國的文化是不一樣的!君不見,有的高校因為擴招,正常課只能在晚間上。這在我們八十代的大學生是難以想象的。也許現在的大學生的住宿條件比我們那個代好,但是從教育資源的平均分配上來看,現在的大學生所享受的資源實在是很有限的。曾幾何時,中國的“大yue進”已經讓中國走向快要崩潰的邊緣,那麼現在的大學教育大yue進是不是也讓中國的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實際上在走向倒退呢?!既然客觀條件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為什麼我們的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孩子們言聽計從你們已經過時的觀念呢?!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請尊重孩子們的選擇,孩子不僅是你們父母的,更是這個社會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甚至是全人類的!寫到這裏,我很想引用魯迅先生那句著名的話:“救救孩子吧!”

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清醒一點,職業規劃決不是可有可無的,從某些方面講,職業規劃甚至比英語四六級更重要。

四、如何做好

關於職業規劃好象有很多內容,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認識自己。

很多學生認為很瞭解自己。其實是錯的。就好像自己臉上的灰塵自己怎麼能看得清?

下面是網友麻雀的一段話,我曾經逼他詢問別人對他自己的意見:

“非常感謝您讓我去問周圍的人對我評價,如果不是您逼着我是決不會這麼做的,這個舉動本身就對我來説就很有意義,讓我臉皮厚了一些,發現原來心中想象的很難做的事,真的去做了也就這樣。同時,讓我看清了我在別人眼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進一步端正了自己的心態。原來雖然自己一向很自卑,但還總覺得別人把自己看的比較高,所以在和別人交往和做事時,總不敢放開手腳,擔心損害自己的形象。現在發現其實自己在別人眼中是個很普通的人,他們也沒對我有很高的期望。我感到很輕鬆,我可以大膽的做我想做的事情,不再害怕做什麼會出醜,即使出醜別人也不會在乎你,因為周圍的人根本就沒有注意到你。”

職業性格測試軟件還是很管用的,也是幫助人正確地認識自我的。儘管前面提到的有人通過職業性格測試沒有什麼大的感覺,那是因為真正的諮詢應該是一對一的。可惜僧多粥少,職業指導老師有限。最重要的是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心態,職業規劃很重要。千萬不可馬虎了事,請不要拿自己的青春做賭注!

如果以前所謂成功的人士沒有做職業規劃照樣成功,那是因為大家“打拼”出來的,現在世界經濟全球化,人才一體化,21世紀是人才世紀,早點做職業規劃,早點找到自己的優勢,非常重要。為什麼要像本篇文章開頭引言中所説的那個清華博士那樣經過那麼多才找到自己的優勢呢?為什麼要走了那麼多的彎路才知道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呢?

看了此文,如果大家對職業規劃真正重視了,那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職業生涯規劃測評 篇二

職業生涯規劃格言:我們最大的錯誤是,忽略了培育一個人的內在美德,而去試圖從每個人身上強索他並不具備的美德。——哈德里安

目標組合是處理不同職業規劃目標之間相互關係的有效措施。職業規劃的目標包括:概念目標與行動目標、內職業生涯目標與外職業生涯目標、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還有目標的表現功能與手段功能。雖然有時它們之間存在排斥性,使我們只能在不同目標當中做出選擇。但是不同目標之間還具有因果關係與互補性,我們可以積極地進行不同目標的組合,達到職業生涯和諧發展。

職業規劃目標組合有3種方法:功能組合、時間組合和全方位組合。其中全方位組合已經超出了職業規劃的範疇,它涵蓋了生涯全部活動。

一、功能組合。很多職業規劃目標在功能上存在因果關係或互補作用。

1、因果關係組合

有些目標之間存在着明顯的因果關係,如工作能力目標與職務目標和收入目標,前者是因,後者為果。表現為:工作能力提高——職務提升——收入增加。

通常情況下,內職業生涯目標是原因,外職業生涯目標是結果。一般因果排序為:觀念更新目標——掌握新知識目標——提高工作能力目標——職務晉升目標——經濟收入提高目標。

因此,要想實現因果組合,就需要我們不斷更新知識,樹立新觀念,然後去實踐。這樣,我們的實踐能力就提高了,隨着職務提升,業績突出,報酬也就會不斷增加。

2、互補作用組合

即把存在互補關係的目標進行組合。職業生涯目標的互補關係是顯而易見的,例如:一名管理人員希望在成為一個優秀的部門經理的同時得到mba證書,這兩個目標之間就存在着直接的互補作用:實際管理工作為mba的學習提供了實踐的經驗和體會,而mba學習則為實際的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論和方法。再説,高校教師往往同時肩負教學和科研兩項任務。教學為進行科研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方法指導,科研實踐又促進了教學內容的豐富更新和質量的提高。

二、時間組合。職業規劃目標在時間上的組合可以分為並進和連續兩種情況。

比如,假定你做的是財務經理,那麼它實際上就涵蓋了兩個職業:一個是財務專業人員職業,一個是管理人員職業。你需要在這兩個職業上同時學習,同時提高,既要做優秀的。財務工作人員,又要做成功的管理人員—這兩個職業目標並不矛盾,可以同時進行

1、並進組合

職業規劃目標的並進組合,是指同時着手實現兩個平行的工作目標,即在同一期間內進行不同性質的工作。如上級管理層兼任技術業務項目責任少;或中、高級管理層的“雙肩挑”的情況。

並進組合也可以是建立和實現與目前工作內容不相關的職業規劃目標。人們為了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進修目己感興趣的其他課程等並進,有利於開發我們的潛能,在相同的時間內迎接更大的挑戰,發揮更大的價值。

有時候,外部環境給予我們的機會很多,這讓我們面臨着多個選擇,只要處理得好,又有足夠的精力和能力來應對,在一定的範圍內,是可以做到魚與熊掌兼得的。建立和實現本職工作以外的目標是居安思危、具有長遠眼光的表現,需要具備較強的時間管理能力和學習上的毅力。

2、連續組合

連續組合是指一個目標實現之後再去實現下一個,最終連續而有序地實現各個目標。一般來説,職業生涯的階段目標與職業生涯的最終目標是相關聯的,較短期目標是實現較長期目標的支持條件。目標的期限性也是相對的。隨着時間的推移,長期目標成為中期目標,中期目標成為短期目標,短期目標成為近期目標。只有完成好每一個近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最終目標才有可能實現。

三、全方位組合

對職業規劃目標進行全方位組合是指個人事務、職業生涯和家庭均衡發展,相互促進,它涵蓋了人生全部活動。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求我們在建立職業生涯目標時,應當通盤考慮自己在個人發展、家庭生活和職業生涯中的各種願望。事業不是生活的全部,任何一個人都不能離開家庭和休閒娛樂,完美的職業生涯規劃不應把生活中的其他內容排斥在外,而是要在生活中的不同目標間建立平衡的協調關係。

職業生涯規劃測評 篇三

一、沒有目標就會迷失人生

西方有句諺語:“對於盲目的船來説,所有的風向都是逆風。”道出了目標對於航程的重要性,試問: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裏,又怎麼知道該上哪一班車呢?在人生低潮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失去自信,寄希望於求神問卜,無論哪一個神廟前,總能看見不少輕人在磕頭許願,聽到他們喃喃禱告:菩薩保佑我有錢,有權、幸福……我總是要想:多少錢才算有錢?什麼樣才算有權?什麼狀態才算幸福?你的目標不清晰,就算神仙恐怕也不知道該給你什麼啊。

沒有人生目標的人,就彷彿隨波逐流的扁舟,不成功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除非奇蹟出現,否則無法順利到達對岸。很多人説:“做好眼前工作,一步步來嘛。”態度是誠懇的,但如果你沒有一個遠期的目標為導向,註定會走更多的彎路,浪費更多的時間。“做正確的事,就會有正確的結果”這句話激勵了無數人,但我要強調,先認清對你來説,什麼是“正確的結果”,再根據結果去設計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堅持“做正確的事”,才有得到“正確的結果”。這絕非是“蛋生雞還是雞生蛋”式的無厘頭討論。因為,當你不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結果”,你又如何能判斷自己是否在做“正確的事”?目標既是我們成功的終點,也是我們成功的起點,還是衡量是否成功的尺度。

二、沒有目標的奮鬥是浪費青春

成功,在事業起步的時候僅僅是一種選擇,你選擇什麼樣的目標,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沒有明確目標的人,在職場之路上容易分散注意力、精力和時間,而一個具有明確目標的人,會對有助於實現目標的蛛絲馬跡都特別敏感。成功不會光顧那些分散注意力、精力和時間的人。與其諸事平平,不如一事精通,這是一種規律。

初入職場的輕人,都有盡情展現才能的衝動,也特別有學習的熱情,因此往往什麼事都願意嘗試,什麼事都肯搶着做。小張的第一份工作,是做網絡策劃,工作內容非常的龐雜,什麼都做,產品策劃、為銷售人員提供方案支持、給市場部寫新聞稿、做活動策劃、給設計部寫廣告文案等等,甚至還以老總的名字寫過一本書,整天忙,隔三岔五就加班。他頗為自己的“多面手”角色而沾沾自喜的,覺得自己很能幹,同事們也這麼説。

一後,他的工作開始變成了不斷地粘貼與複製,漸漸厭煩了這個枯燥的、沒有激情的工作,兼之收入太低,於是他毅然辭職。原以為憑能力和經驗會很快找到滿意的工作,卻沒想到接連碰壁。對大多數企業來説,他們不需要一個“多才多藝”卻不專業的員工,而是需要一個專業而“多才多藝”的員工。小張尷尬的發現:自己什麼都做過,但去應聘任何崗位,都缺乏足夠的競爭力,他的特點只適合去小公司,因為在小公司里人手少,需要一個人扮演多種角色,做多種事情。但這意味着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又不是他想要的。然而現實是殘酷的,不斷碰壁之後,小張失去了自信,最終去了一家小廣告公司。

他沉痛地告誡學弟學妹們説:初入職場的最大教訓,就是一定要有一個清晰的職業定位。無論工作多忙多閒,一定要花時間和精力,好好考慮一下自己的職業定位,好好設計一下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

三、沒有目標就會為他人做嫁衣裳

如果你不為自己設定目標,並不代表你沒有目標,不知不覺中別人就會把他的目標給你。比如你今天下午有空,不知道做什麼好,正在網上亂逛,突然接到朋友的電話,説她想買件衣服,你陪陪吧,於是你同意了。看,你的半天時間就被她所佔用,或者説,她的目標就成了你的目標。請仔細地想一想,你每天有多少小時,是真正用於你自己的目標?

在企業裏,沒有明確個人目標的人,註定是當別人進步的鋪路石,別人向上爬的墊腳石。就算他靠着資、業績和勤奮慢慢升上去,也絕對比那些有明確目標,24小時睜大雙眼抓機會的人慢得多。而且,一般來説,沒有人生目標的人,都比較隨着天性自然發揮,因而比較沒有心機,往往會被別人利用。我見過一件真實的事情,小李與小常同一天進某外企,兩人關係很好,很有共同語言。小李輕幾歲,性格直率,對未來沒什麼規劃,沒考慮過一言一行對未來有什麼影響,因此經常心裏想什麼,嘴上説什麼。而小常長几歲,有一定閲歷,目標很明確,就是要一步一步在職場向上走,做個高階職業經理人。因此,凡是有利於這個目標的事,就做,有利的話,就説,而遇到不利的,或者不吭聲,或者就私下鼓動小李出頭。小李也願意出頭,因為那些事,那些話,也是他自己本性想幹的,並沒有被利用的感覺。不過兩三功夫,小常被列入接班人計劃,升成中層管理者,而小李仍然原地打轉。小李還自個納悶呢,自己能力不弱,業績不弱,樣樣不遜色,為什麼就不升自己呢?

所以,下次,當你發現自己一天到晚兢兢業業做了那麼多事情,被表揚的卻是別人,或者,當你發現自己做了比別人多幾倍的工作,被提升的卻是別人時,你要停下來問問自己:我所做的一切,是為了我的目標,還是為了別人的目標?

很多企業教育員工:要以企業目標為目標,以團隊目標為目標,只要企業成功,個人也一定成功,只要團隊成功,個人也一定成功。很多員工也就相信了這個説法,但我們還得明白事情的另一面,不管你的企業多麼強調文化,強調奉獻,強調團隊,強調共同目標,企業跟你都不能劃等號,團隊跟你也不能劃等號,你就是你,如果你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一切都是空話。

站在普通員工這個角色位置上,相信企業的情感,相信企業的事業,這是對企業的忠誠,但你還要清楚,企業永遠不可能是我們的家,企業能不能做大能不能做強那首先是高層管理者的事情,而我們第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想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選擇這個企業我能得到什麼?從這個企業得到的東西對實現個人的人生戰略目標有多大的意義?這種選擇是不是最理智的?如果你對企業絕對忠誠,那你為自己設個目標,去做個高層管理者,豈不是會對企業貢獻更大?

當然,我並不是鼓勵你成為一個自私自利,只盯着自己的目標而不顧及旁人或企業的需要的人,那樣的人下場未必很妙。我鼓勵的,是確立自己合理的目標,並把它與旁人的目標、企業的目標相掛鈎,換句老話,這叫“雙贏”。

四、不同目標不同人生

“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歷來有不同的解釋甚至爭議。有一派意見是:不是每個士兵都能成為將軍,既然做士兵,就要先想着做好士兵的本份,至於做不做得到將軍,那得看能力和機遇。這種説法確有其道理,而我的看法是:“的確不是每個士兵都能成為將軍,但一個沒想過做將軍的士兵,除非機緣巧合,否則一定做不了將軍。”

哈佛大學曾對一羣智力、學歷、環境等客觀條件都差不多的學生,做過一個長達25的跟蹤調查,調查內容是目標對人生的影響,結果發現: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

25後,這些調查對象的生活狀況如下:3%的有清晰且長遠目標的人,25來幾乎都不曾更改過自己的人生目標,並向實現目標做着不懈的努力。25後,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頂尖的成功人士,他們中不乏白手創業者、行業領袖、社會精英。10%的有清晰短期目標者,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他們的共同特徵是:那些短期目標不斷得以實現,生活水平穩步上升,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60%的目標模糊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面,能安穩地工作與生活,但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成績。餘下27%的那些沒有目標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生活狀況不如人意,經常失業,靠社會救濟,並且時常抱怨他人、社會、世界。

調查者因此得出結論:目標對人生有巨大的導向性作用。有了目標以後會讓你把精力集中到對實現你的目標最有生產力的事情方面。很多的決策就變得簡單,那就是這個事情對實現你的目標有沒有幫助。沒有明確的職業目標,你每一次的決策就等於沒有原則,都是根據當時的某種感覺作決定,這種決定會把你帶向不同的方向,幾次這樣的決定以後你的職業積累就消失殆盡了。不少的人看兩天英語又學兩天財務,想考研又下定不了決心,想考某個證卻因為沒有動力準備不充分雖然交了報名費都沒有參加考試,時光慢慢地從身邊溜走,最後逐漸地習慣於慣常的工作,偶爾搬家的時候翻出以前努力學習的材料,呆呆的想上半天,知道自己輕的時候也曾經努力過,僅此而已。

彷彿是為了印證哈佛大學調查結果的正確性,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自傳《我的生活》中寫道:“法學院剛畢業那會兒,我還是個小夥子,十分期待着馬上開始自己的生活。這時,我突發奇想,把本來想要看的小説和歷史書暫時束之高閣,出去買了本‘如何做’一類的書:《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該書的主要觀點是,我們必須開列出自己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生活目標,按其重要程度進行分類,例如A組最為重要,B組次之,C組第三等等。然後,在每一個目標下列出實現這些目標的具體行動。這本簡裝書我依然保留着,距今已近30個頭。我敢肯定,這個單子準還埋藏在某個故紙堆中,儘管一時無從查找。然而,那個A組的單子我還真沒忘記。我要當個好人,娶個好老婆,養幾個好孩子,交幾個好朋友,做個成功的政治家,寫一本了不起的書。”30後功成名就的克林頓顯然認為自己已經實現當定下的目標,唯有一點不好意思自誇,他調侃道:“當然,我是不是個好人,得由上帝來判斷。”

著名職業經理人唐駿在回答他為什麼能夠成為“打工皇帝”時,説:“每個人的職業生涯一定要有良好的規劃,不能盲目努力。有的人只知道努力工作,但是沒有規劃。有些人有規劃,但又不切實際。也有人説:我不管,我自己做就可以了。其實這樣沒有目標地工作,再勤奮也沒有用,而且5、10以後,你會發現你還在原地踏步。我一直給自己訂規劃,而且是三左右訂一個規劃,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規劃區間。如果我定得太久的話,我看不到自己的未來,三我一定可以看得到,只要我努力,我相信離我的目標會越來越近。”

唐駿以三為一期,用了六個三,從一個普通的大學生,到留美博士,到創辦自己的公司,到加入微軟;從微軟公司的一般程序員,到微軟中國有限公司終生榮譽總裁;從專家型的職業經理人,上升到跳槽時拿到超過10個億“簽約獎金”的職場明星。他很懂得自己想要什麼,他的目標很明確,他的話絕對值得參考。

職業規劃的測試 篇四

拿杯子的方式看你的職業前景

喝水或者喝果汁或者其他飲料的時候,你是如何拿玻璃杯的?

A.拿着玻璃杯的上方

B.緊握玻璃杯的中央

C.手握杯的底部

D.雙手一起握住杯子

E.經常搖着杯子

F.一邊拿杯一邊用手指夾着筆

職業測試結果

A.你的性格非常爽朗、樂觀,對前途及未來均充滿自信。

B.你的適應力很強,對人亦非常友善,樂於助人,有一股熱誠。朋友託你做的事,你一定會盡力做到,容易被人賞識。

C.你頗為神經質,很容易為着一些小事就表現得很不高興。不過你多半具有藝術家的天分,在這方面很有發展前途。

D.你頗為孤獨。不喜歡跟人交往,即使你一定要出席交際場合,也只是獨來獨往,不擅應付,這會給你的人際交往帶來障礙。

E.你的個性非常好動,喜歡參加一切團體活動。對任何新事物都感興趣,好學習、研究,也相當受朋友歡迎,相信你的未來會相當美好。

F.你對自己充滿信心,將來在事業上會相當成功,但一定要做些自己感興趣的工作。

職業生涯規劃測評 篇五

二十歲至三十歲:走好第一步

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徵,是從學校走上工作崗位,是人生事業發展的起點。如何起步,直接關係到今後的成敗。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選擇職業。在充分做好自我分析和內外環境分析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設定人生目標,制定人生計劃。再一個任務,就是要樹立自己良好的形象。輕人步入職業世界,表現如何,對未來的發展影響極大。有些輕人,特別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總認為自己有知識,有文化,到單位工作後不屑於做零星小事,不能給同事們留下良好的印象,這對一個輕人的發展而言,可以説是一個危機。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堅持學習。根據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人一生工作所需的知識,90%是工作後學習的。這個數據足以説明參加工作後學習的重要性。

三十歲至四十歲:不可忽視修訂目標

這個時期是一個人風華正茂之時,是充分展現自己才能、獲得晉升、事業得到迅速發展之時。此時的任務,除發奮努力,展示才能,拓展事業以外,對很多人來説,還有一個調整職業、修訂目標的任務。人到30多歲,應當對自己、對環境有了更清楚的瞭解。看一看自己選擇的職業、所選擇的生涯路線、所確定的人生目標是否符合現實,如有出入,應儘快調整。

四十歲至五十歲:及時充電

這一階段,是人生的收穫季節,也是事業上獲得成功的人大顯身手的時期。對於到了這個齡仍一無所得、事業無成的人應深刻反省一下原因何在?重點在自身上找原因,對環境因素也要做客觀分析,切勿將一切原因都歸咎於外界因素,他人之過。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找出客觀原因,才能解決人生髮展的困阻,把握今後的努力方向。

此階段的另一個任務是繼續"充電"。很多人在此階段都會遇到知識更新問題,特別是近來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知識更新的週期日趨縮短,如不及時充電,將難以滿足工作需要,甚至影響事業的發展。

五十歲至六十歲:做好晚生涯規劃

此階段是人生的轉折期,無論是在事業上繼續發展,還是準備退休,都面臨轉折問題。由於醫學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此時乃至以後的十幾,都能身體健康,照樣工作,所以做好晚生涯規劃十分重要。日本的職工一般是45歲時,開始做晚生涯規劃;美國是50歲時做晚生涯規劃。我國的職工按退休齡提前5做晚生涯規劃即可。

主要內容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確定退化後的二三十內,你準備乾點什麼事情,然後根據目標,制定行動方案;二是學習退休後的工作技能,最好是在退休前三開始着手學習;三是瞭解退休後再就業的有關政策;四是尋找工作機會。目前我國已有離退休人員的人才職業介紹所,可提前與這些部門聯繫,取得他們的幫助。

職業生涯規劃測評 篇六

在記者調查中,很多同學表示,信息時代學生的接觸面廣,通過網絡等多種途徑對各行各業的工作內容都有一定了解,在高中時就對一些特定職業產生興趣。大學聯考之後、填報大學志願時對未來的職業規劃就有了大致方向。雖然產生擇業意識較早,但他們的職業規劃在實施過程中大都不順利。

調查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接受本次問卷調查的大學生,77.78%在高中就有職業規劃的理念,另有11.11%的學生早在國中就產生了職業規劃的意識,到了大學才有擇業意識的只佔11.11%。

既然很早就具有職業規劃意識,但為何多數90後大學畢業生的職業規劃在實施過程中並不順利呢?調查數據顯示,選擇“有職業規劃,很清晰,適時調整並努力執行”的只佔10.1%,選擇“有職業規劃,但不是很清晰,沒有認真執行”的佔64.65%,在大學期間沒有具體職業規劃的佔25.25%。

河南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主任崔進軍説:“90後大多從小沒受過苦,意志力十分薄弱,常常大一時躊躇滿志,想法很好,但只有三分鐘熱度,堅持不下來。”對於90後這一點不足之處,問卷調查發現,大學生們對自己也有着清醒認識,對於90後大學生存在的缺點,能夠“達成共識”。選擇“太自信、太自我、不踏實、有惰性;浮躁功利,眼高手低”的為55.56%,選擇“恆心不足,怕苦怕累;對自身認識不清,期望值過高”的共佔44.44%。

觀念

跳槽是與非?90後無所謂

崔進軍説:“90後擇業時表現得更加實際,不好高騖遠,不一定要去大城市、去跨國大公司,卻也不甘於平穩的生活,在他們的腦海中已經沒有了‘鐵飯碗’的概念,幹一個工作、一輩子不變的人將越來越少。”

有媒體曾統計,當今社會人的一生平均要跳槽5~8次,面對跳槽,90後表現“淡定”。本次調查中,有77.78%的學生認為跳槽“很正常,是為自己的前途負責”,22.22%的學生認為跳槽“無所謂”,而“不應該跳槽,這是對企業不忠誠”選項竟然無一人選擇。

在鄭大上大三的侯文波説:“第一份工作合同我可能不會籤10或8,就是為今後工作變化留有餘地。也許將來個人興趣發生變化,或者有更好的機會就會換一份工作。”

跳槽的原因也多種多樣,55.56%的學生會因“工作環境不好、工資薪酬不符合預期”跳槽,而33.33%的學生會因“領導風格、公司文化”離開,另有11.11%的學生會因“人際關係不好、工作內容不感興趣”跳槽。

建議將職業規劃落到實處

崔進軍為90後大學生如何做好職業規劃、如何順利實現職業目標提出了4點建議。

其一,一定要樹立明確目標。有目標,人就有了追求,大學期間為職業目標做準備,還要把目標分解為幾個階段。比如大一時確定大致方向,大一至大二學好專業知識、考取英語證書等,大三至大四外出實習、積累社會實踐。大四找工作或是考研,提前準備就不慌張。

其二,要了解自己,有主見,不能盲目跟從別人的意見。父母要你考公務員就去考,看見同學考研也去,看見人家進國企就也想進。要切合自身特點,找工作最重要是適合自己。

其三,大學期間要磨練意志。90後意志力較為薄弱,常常躊躇滿志,但只有三分鐘熱度,難以持久。意志力堅強與否,是決定未來一個人追求工作崗位及工作時遇到困難能否堅持下來的重要因素。

其四,要學會“學習”。現在是“學習時代”,一天不學習就落後一天。很多人最後找的工作和本專業一點兒聯繫都沒有,需要的是重新學習的能力。學得比別人快就是優勢。大學是培養學習能力重要的階段,對很多人來説也是最後一個階段,大學生一定要利用圖書館、講座,以及老師、師兄師姐等各種資源,珍惜時間,講究方法,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這樣今後不管在什麼工作崗位、遇到什麼困難,都能通過學習來發現、解決問題。

職業生涯規劃測評 篇七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俗語道出了職業生涯規劃的要素。職業生涯規劃的五大要素是:知己,知彼,抉擇,目標,行動!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瞭解職業生涯規劃的五大要素:

1:知己——知己就是自我認識與自我瞭解,向內看,看自己的興趣,能力,價值觀,個性以及家教,學校社會教育對個人產生的影響等。

2:知彼——知彼就是熟悉周圍的環境,探索外在的世界,特別是與職業生涯發展有關的工作世界,主要了解職業的特性,所需的能力,就業渠道,工作內容,工作發展前景,行業及職業的薪資待遇等。

3:抉擇——抉擇包括抉擇技巧,抉擇風格,以及抉擇可能面臨的衝突,阻力,助力等。

4:目標——抉擇之後就是確定目標,考慮自己職業生涯的前景,確定切合實際的目標,指導行動。

5:行動——行動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即使前面的所有工作都做得很好,但如果沒有行動去實現,這些規劃都只不過是空中樓閣而已。

以上五個要素是相關關聯的,知己是瞭解自己本身的特性,知彼是瞭解工作舞台的特性。做到知己知彼,應該使確定的個人生涯目標符合現實,並不是一廂情願:自己對所從事的職業很感興趣,並不是被動的去工作,所從事的工作發揮了自身的特長,利用了自己的優勢,自己能適應工作環境,遊刃有餘。做到知己知彼後,抉擇,確定目標和行動才有現實的基礎,才能制定出好的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規劃的測試 篇八

哪些崗位才能發揮你的優勢

1、你不會對希望較小的事情有所堅持嗎?

是的→2

不是→3

不知道,沒遇到過→4

2、總有人會對你的能力表示懷疑嗎?

是的→4

不是→3

不知道→5

3、你覺得自己的天性一直被壓制着嗎?

是的→5

不是→6

不知道→4

4、你常常會因為和別人做比較而感到痛苦嗎?

是的→7

還好→5

5、你是慢熱型的人,不會對任何事一下子來電嗎?

是的→8

不是→6

還好→7

6、你不喜歡找人幫忙辦事嗎?

是的→7

不一定→8

還好→A

7、你會從一個人的衣着來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嗎?

會→9

不會→8

還好,也不是經常→10

8、你自認為自己是一個慧眼識人的人嗎?

是的→B

不是→9

不知道→A

9、你當明星做想代言什麼廣告?

洗髮水→C

潤膚乳→D

無所謂,賺錢就行→A

10、你是一個喜歡詩詞歌賦的人嗎?

是的→C

不是→D

還好→B

測試結果分析:

選擇A:

你不管前路有多少障礙,只會愈戰愈勇,有時侯因過份熱切追求個人榮耀而令身邊的人透不過氣。你不善於交際,為求達到目的,你不會顧慮別人的感受,若果你需要具備這種戰鬥精神的拍擋,你絕對是理想的選擇。所以,你能在以下幾個領域裏稱霸:視像/電腦遊戲設計師、律師、企業家及推銷員。

選擇B:

你雖然意志力驚人,但為人固執,性格有點冷酷,更會亳不留情地還擊阻撓你前進的人。若遇到困難,你會送上慰問説:“事情不是你想得那麼糟,只要你從這個角度去看。”出外工幹或旅遊時結識朋友,有利生意發展順利。你能在以下幾個領域裏稱霸: 廣告總監、傢俱製造商、銀行家、拍賣家、香料商及古董商。

選擇C:

你擁有能言善辯的天賦本錢;緊貼科技潮流,愛用最新款的掌上電腦、手提電話、錄音機及傳真機;交遊廣闊、八面玲瓏,絕對是談判高手;因此,你也較容易找到高薪厚職。你開放自我,接納新概念。所以,你能在以下幾個領域裏稱霸:訪問員、廣播員、廣告撰稿員、發言人、修甲美容師及傳媒工作人員。

選擇D:

你喜歡做事低調,你喜歡從事一些非前線的工作。你着意融洽和諧的工作氣氛。你相信只要大家合作愉快,便可提高工作效率。別再孤立自己,嘗試擴闊社交圈子。所以,你能在以下幾個領域裏稱霸:深海潛水員、教師、考古學家、製作人員、水手。

職業生涯規劃測評 篇九

在準備藝術考試時,藝考信息的掌握對於廣大考生的複習十分重要,那麼在藝術考試的備考中有哪些藝考信息是不得不知的?藝考招生有什麼特點?下文為您介紹。

“到時看機遇吧。”説起畢業後的去向,北京市某高校屆畢業生鄭佳喻沒有太多的想法,只是確定自己不考研,而公務員、企業、教師等職位他都想去嘗試。像鄭佳喻這樣對於未來職業認識模糊的學生並不在少數。

有關專家指出,目前,不少畢業生就業前迷茫、就業後頻繁跳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職業生涯規劃,如果能夠儘早根據人生目標和市場需求找準自己的崗位定向,在校時有針對性地進行相關知識的補充和能力的培養,那麼畢業生的就業將更具有針對性。

大學生職業規劃嚴重缺位

日前,上海就業促進中心公佈的一份針對應屆畢業生的調查報告顯示,在回答“你覺得自己最大的就業困惑和擔心在哪兒”時,41%的應屆畢業生認為“缺乏明確的求職目標和規劃”。不少用人單位向記者反映,現在許多畢業生缺乏對用人單位的瞭解,不清楚崗位的需求和自身優勢,盲目地投簡歷成功率自然比較低。

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陌生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而這種情況無論是對大學生的成才就業還是對大學生活質量都有不良的影響。

調查顯示,近70%的大學生希望能夠得到有關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指導,但目前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不能完全滿足大學生們的這種需求。多數高校仍是由就業指導中心負責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只是針對畢業生的求職技巧進行一些培訓,或者邀請一些成功校友作經驗交流講座。

深圳大學副教授、高級職業指導師陳德明認為,目前高校職業規劃教育的不足具體表現在師資嚴重匱乏,瞭解職業規劃的教師不多;缺少合適的教材,沒有符合本校實際的自編教材;講座零散,缺乏專業性和系統性等。

有職業規劃的學生競爭力更強

考研成功,又在大四下學期開學的兩個星期內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努力還是運氣?中央民族大學計算機專業本科畢業生唐捷微笑着告訴記者:“因為我上過職業生涯規劃課,我知道適合我的是什麼。”

不僅是唐捷,上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的學生普遍表示,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的不斷引導和課堂互動的經歷讓他們對自己未來的勾勒越來越清晰,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課,他們學會了如何作決策,知道了如何制訂計劃,如何分層次地向着目標努力,強化了規劃的意識。

全球職業規劃師、中央民族大學《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的主講教師周其洪告訴記者:“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大學生來説越早越好,早一些認識自己,明確方向,就能打有準備的就業之戰。同時,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有助於拓寬學生的視野和就業渠道,樹立科學的就業觀念,緩解就業的心理壓力。”

職業規劃教育要分階段實施

在美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甚至有專門的法案來保障實施。英國、日本等國也將職業規劃列入必修課,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全過程。但是在國內,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只是零星進行。專家們呼籲要儘快建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

周其洪表示,相關主管部門要集合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和實踐的多方優勢力量進行專門研究,開發標準性的課程和教材,對現有的高校職業規劃教育師資進行培訓,爭取實現企業和高校的聯動,進行訂單式培養,同時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入新生入學教育。

高校應如何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呢?中國人民大學組織與人力資源研究所所長吳春波指出,要對不同的羣體進行不同的指導,也就是根據不同級學生的具體需求分階段進行。有關專家認為,對於大一新生,要通過教育讓他們瞭解大學與中學的差異,明確上大學的目的,樹立規範意識;大二學生則要開始進行職業探索,培養溝通、組織、團隊合作等能力;大三學生面臨選擇,就該進行人際關係拓展訓練及職業技能的進一步培養;大四學生的焦點是就業,就業政策、法律環境、求職技巧、就業壓力疏導等應該成為這個時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zlo44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