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杜甫的詩【經典多篇】

杜甫的詩【經典多篇】

杜甫的詩【經典多篇】

杜甫的詩句 篇一

1、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青紫雖被體,不如早還鄉。——杜甫《夏夜歎》

3、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杜甫《嚴鄭公宅同詠竹》

4、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陽樓》

5、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杜甫《端午日賜衣》

6、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7、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杜甫《月夜》

8、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9、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杜甫《江漢》

10、捲簾殘月影,高枕遠江聲。——杜甫《客夜》

虢國夫人(一作《張祜集》靈台二首之 篇二

[唐] 杜甫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

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峨眉朝至尊。

杜甫登樓字詞解釋: 篇三

⑴客心:客居者之心。

⑵登臨:登高觀覽。臨,從高處往下看。

⑶錦江:即濯錦江,流經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錦,錦在江中漂洗,色澤更加鮮明,因此命名濯錦江。來天地:與天地俱來。

⑷“玉壘”一句:是説多變的政局和多難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雲,古往今來一向如此。玉壘,山名,在四川灌縣西、成都西北。變古今,與古今俱變。

⑸“北極”二句:這位兩句是説唐代政權是穩固的,不容篡改,吐蕃還是不要枉費心機,前來侵略。唐代宗廣德年間九月,吐蕃軍隊東侵,涇州刺史高暉投降吐蕃,引導吐蕃人攻佔唐都長安,唐代宗東逃陝州。十月下旬,郭子儀收復長安。十二月,唐代宗返回京城。同年十二月,吐蕃人又向四川進攻,佔領了鬆州、維州等地。北極,星名,北極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終不改,終究不能改,終於沒有改。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當時和吐蕃交界地區的雪山。寇盜,指入侵的吐蕃集團。

⑹後主:劉備的兒子劉禪,三國時蜀國之後主。曹魏滅蜀,他辭廟北上,成亡國之君。還祠廟:意思是,詩人感歎連劉禪這樣的人竟然還有祠廟。這事借眼前古蹟慨歎劉禪榮幸佞臣而亡國,暗諷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禍患。成都錦官門外有蜀先主(劉備)廟,西邊為武侯(諸葛亮)祀,東邊為後主祀。還,仍然。

⑺聊為:不甘心這樣做而姑且這樣做。樑甫吟:古樂府中一首葬歌。這裏代指此詩。《三國志》説諸葛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藉以抒發空懷濟世之心,聊以吟詩以自遣。這裏的“樑甫吟”即指這首詩。

杜甫的詩句 篇四

1、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杜甫《石壕吏》

2、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3、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4、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5、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晴。——杜甫《水檻遣心二首》

6、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杜甫《贈李白》

7、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杜甫《蜀相》

8、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杜甫《江村》

9、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杜甫《宿府》

10、錦裏煙塵外,江村八九家。——杜甫《為農》

《規雁》 篇五

東來千里客,亂定幾年歸。

腸斷江城雁,高高正北飛。

《登高》 篇六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公安縣懷古 篇七

杜甫

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

《望嶽》 篇八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註釋】

嶽:此指東嶽泰山,泰山為五嶽之首,其餘四嶽為西嶽:華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嶽,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為五嶽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這裏指對泰山的尊稱。

夫:讀“fú”。發音詞,無實在意義,強調疑問語氣。

夫如何:怎麼樣

齊、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即山東地區。原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兩個國名,故後世以齊魯大地代稱山東地區。

青:指蒼翠的山色。

未了:不盡,不斷。

青未了:指鬱郁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

造化:這裏指大自然。

鍾:聚集。

神秀:天地之靈氣。

陰陽:陰指山之北,陽指山之南。

割:分。誇張的説法。此句是説泰山很高,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曉:黃昏和早晨。

蕩胸:滌盪胸襟。

曾:通“層”(見人教版《語文》八上)

決眥(zì):眼角(幾乎)要裂開。這是由於極力張大眼睛遠望歸鳥入山所致。

決:裂開。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會當:應當,終當,定要。

凌:登上。凌絕頂,即登上最高峯。

小: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意思為“以……為小,認為……小”。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約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以後。此時,詩人正“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當他遊歷到山東,被泰山的壯麗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望嶽》詩。詩中以飽滿的熱情形象地描繪了這座名山雄偉壯觀的氣勢,抒發了作者青年時期的豪情和遠大抱負。

前六句實寫泰山之景。開頭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設問統領下文。二句的“齊魯青未了”自問自答,生動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綿延、高大。“青”字是寫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現山勢座落之廣大,青翠之色一望無際。這是遠望之景。

三、四句是近望之勢。“造化鍾神秀”是説泰山秀美無比,彷彿大自然將一切神奇秀麗都聚集在這裏了,一個“鍾”字生動有力。“陰陽割昏曉”,突出泰山的高聳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與昏暗的兩個天地。“割”字形象貼切,給參天矗立的山姿賦予了生命力。

五、六兩句是近看之景,並由靜轉動。“蕩胸生層雲”描寫山腰雲霧層層繚繞,使胸懷滌盪,騰雲而起,用“層雲”襯托出山高。“決眥入歸鳥”,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隻只飛回山林中的小鳥,表現出了山腹之深。一個“入”字用得微妙傳神,好象一隻只小鳥從遠處徐徐而來,又徐徐而去,足見山腹是何等深遠了。

最後兩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產生了登臨的願望。“會當凌絕頂”中的“凌”字,表現了作者登臨的決心和豪邁的壯志。“一覽眾山小”,寫詩人想象中登上絕頂後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顯得低小,以此襯托出泰山的高大。

這首詩的題目是“望嶽”,全篇緊緊抓住“望”字寫景,寫景中又處處烘托着一個“高”字。從而把泰山的萬千景色、高大的氣勢渲染得纖毫畢現,令人如親臨其境。故此《望嶽》一詩,成為歷代描寫泰山的佳篇,被人們傳頌不絕。

發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縣紀行 篇九

[唐] 杜甫

我衰更懶拙,生事不自謀。無食問樂土,無衣思南州。

漢源十月交,天氣涼如秋。草木未黃落,況聞山水幽。

慄亭名更佳,下有良田疇。充腸多薯蕷,崖蜜亦易求。

密竹復冬筍,清池可方舟。雖傷旅寓遠,庶遂平生遊。

此邦俯要衝,實恐人事稠。應接非本性,登臨未銷憂。

谿谷無異石,塞田始微收。豈復慰老夫,惘然難久留。

日色隱孤戍,烏啼滿城頭。中宵驅車去,飲馬寒塘流。

磊落星月高,蒼茫雲霧浮。大哉乾坤內,吾道長悠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zlw7o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