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先進事蹟材料 >

新時代新青年楷模人物事蹟(通用多篇)

新時代新青年楷模人物事蹟(通用多篇)

新時代新青年楷模人物事蹟(通用多篇)

時代楷模心得體會 篇一

2020年大學聯考錄取結果出來後,張貴梅不斷收到學生的好消息,又有一批山裏的姑娘考上了大學。

12年來,她為推動中國第一所免費公立女子高中——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中的發展而努力。1800多名來自山區的女孩走出了這所學校,進入大學,過上了更廣闊的生活。經過半輩子的風風雨雨,張貴梅在滇西貧困地區堅守了40多年,把“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帶到了大山裏。她堅信幫助一個女孩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就是幫助一個家庭。

9月4日,張貴梅當選為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模範。她謙虛地説:“我個人獲得的榮譽得到了身後無數無名英雄的支持,榮譽屬於全縣人民。”

“只要有氣息,我會説,‘同學,請坐。’“

1957年,張貴梅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一個滿族家庭。17歲那年,她和支持邊疆建設的姐姐來到雲南,後來和丈夫一起在大理西洲鎮一中工作,那是她一生中最平靜、最快樂的時光。

快樂的日子很短。1996年,她的丈夫死於胃癌,這幾乎讓張貴梅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一年後,她決定離開那個讓她感慨萬千,深思熟慮的地方。小縣城華平——,收了她。

張貴梅最初在華平中心中學教書。正當她致力於減輕痛苦的工作時,厄運又來了。

1997年4月,她感到腹部疼痛,肚子越來越大,彷彿懷了一個娃娃五個月。去醫院發現腫瘤需要手術。

“上帝怎麼對我這麼不公平?少年喪母,少年喪父,中年喪夫,你們不允許我擁有健康的身體嗎?”張貴梅哭了一夜,但哭完之後,她決定這對即將參加會考的——名學生更重要。

第二天,她一邊吃止痛藥一邊像個普通人一樣工作。她直到三個多月後把學生送到會考考場,才向學校説明病情。她住院並切除了一個兩公斤重的腫瘤。

普通人無法想象她是如何熬過痛苦的。她腹腔內的器官全部移位,腸子粘在子宮後壁上。醫生讓張貴梅休養半年後才能工作,但手術後24天,她匆匆趕回華坪在新成立的民族中學教書。

不幸的是,不久後,她沒有痊癒的身體又生病了,腫瘤以極快的速度生長。學生知道老師生病後,哭着説:“我們累你了。”張貴梅清楚地知道,是學生們一直支持她站在講台上,給了她生命之火。“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説‘同學們,請坐’。”

1998年7月,她把另一批民族中學的學生送到會考考場,才進行了第二次手術。

“肉桂香,梅花禦寒。

祝媽媽生日快樂!”

在民族中學工作時,不得不面對大多數少數民族學生,如傈僳族和彝族。學生來自山區,家境貧寒,文化基礎差,生活習慣不好。

2003年,張貴梅接手了一個特殊班級。這個班的班級氛圍很差,有的同學已經轉開,有的同學已經不在家學習了,有的男生在網吧過夜。老師對這個班沒有信心。臨近入學考試,學校安排張貴梅上這個班的語文和政治課,擔任班主任。

為了控制那些半夜跑出去玩電子遊戲的男孩,張貴梅採取了一個不可行的辦法:她把行李搬進了卧室

早上6點,她讓孩子們起牀做早操;晚上她查了女生宿舍再去男生宿舍,一張牀一張牀查人數,數夠了就躺下;然後用輕鬆的語氣和男生聊白天的事情;快到時間的時候,她説:“睡吧!”過了一會兒,這些男孩子説,就像在家裏一樣,有一個媽媽和我們住在一起。

她的努力沒有白費。會考的時候,22個學生考了500多分。沒人敢想象這麼好的結果。

因為營養跟不上,山裏的孩子經常生病。張貴梅每個月輪流帶她的學生出去改善她的生活,而她每餐只吃一道小菜。

一個女生考上了高中,因為家裏窮,一年後不得不輟學打工。張貴梅知道她的下落後,終於找到了她,並讓她回學校復讀。在張貴梅的鼓勵和幫助下,女孩終於考上了師範大學,畢業後回到華坪縣通達鄉中學教書。她説她選擇這樣的工作是因為張貴梅想成為像張貴梅一樣的老師。

張貴梅不需要任何回報來愛她的學生。在她看來,她得到的比世界上任何人都多。有一天,她像以前一樣匆忙趕到學校,在教室的桌子上發現了兩個大蛋糕。她只聽見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喊:“張老師生日快樂!”許多教過的學生也來祝賀她的生日,並送來自制的賀卡,上面工整地寫着:“桂香,梅花禦寒。祝我媽生日快樂!”

張貴梅一生沒有孩子,她已經成為許多學生的“母親”。“我覺得無比幸福。”張貴梅説。

“讓他們走出大山,我願意吃任何苦的東西。"

在一所民族中學工作時,張貴梅發現了一個現象:——。很多女生看了就消失了。“有的被叫回來幹農活幹活,有的父母收彩禮,就讓孩子退學結婚。”張貴梅心痛地意識到有些是大的

時代楷模事蹟材料 篇二

20xx年9月新學期,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一(2)班來了一名特殊的學生,他坐着輪椅,由媽媽在教室陪着一起讀書。他有專門的課表,除了一(2)班,一年級的所有教室都向他開放。

他是一名漸凍症患者。按照之前的病情發展,他也許只能活到6歲,由於家長的精心照料,他的生命得以延續。他有一個願望:上學。

孩子的願望能實現嗎?盧灣一中心國小校長吳蓉瑾毫不猶豫地答覆:不應該剝奪任何一個孩子求學的機會。

於是,盧灣一中心國小便在暑假期間開始為這名學生的入學做準備。年級組長、班主任提前家訪,充分了解學生需求,併為他定製了課表:學籍在一(2)班,但每天到一個班級進行相應的教學。無法上體育課?為了他,學校把整個一年級的課程進行了調整,讓他享受到所有在教室裏可以享受的課程。

他拿着為自己專門定製的課表説着:“課表上的每門課我都很喜歡,都想上。”他甚至燃起了希望:某一天能夠在專業指導下參加體育課,“體育課時哪怕不能參與,就在旁邊看看小朋友玩,我也覺得很高興。”

讓特殊孩子隨班就讀,在盧灣一中心國小並不是個例。作為一所公辦國小,該校實施全納教育,不放棄每一個孩子,此前也曾經接受過患腦癱的學生等特殊孩子隨班就讀。

漸凍症孩子的笑臉深深打動了吳蓉瑾。“我們去關心他,孩子們從他身上看到了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這對每一個孩子難道不是一種教育嗎?”在吳蓉瑾看來,情感教育的精髓就是情感互動交流。

情感教育,是盧灣一中心國小的特色,吳蓉瑾常年推動情感教育,用自己滾燙的情感把學校建設成一個“充滿愛的學校”。

什麼是情感教育?這是吳蓉瑾的徒弟、盧灣一中心國小教師賀春秋在20xx年成為一名新教師時奇的問題。吳蓉瑾的一句話讓她印象深刻:“離開健全人格和豐富情感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以情動人,用情育人,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學會愛。”

20xx年起,吳蓉瑾和同事們探索構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體系,探索研發的情感教育課程,惠及學生近10萬人次。她將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勞育等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和情感表達能力。每週的學校課程之餘,她都利用15分鐘的時間,親自給學生上情感教育課,與學生們搭建起心靈交流的橋樑。

如今,情感教育已開闢出三條育人途徑:課程、活動、交際。用民俗文化滋養孩子心田,是情感教育品牌活動之一,主題每五年輪轉一次,包括中國年俗老上海風情主題、中國戲曲主題、中國發明創造主題、中國四大名著/中國動畫主題、中華美食主題。

十幾年來,亦師亦友,耳濡目染,賀春秋眼裏的吳蓉瑾,既是師傅,更是一位有愛的智慧姐姐。

讓賀春秋印象深刻的是,有段時間,吳蓉瑾在朋友圈發了一個“戒咖啡的第一天打卡”,“當時我挺好奇的,因為身邊人都知道她酷愛喝咖啡,而且她有偏頭疼,每天必須拿一杯濃咖啡鎮定。後來得知,畢業生裏有一個孩子病了,不吃飯,師傅便跟孩子做了一個約定:我戒掉咖啡,你把你不想吃的東西多吃一口。從那之後,校長就每天都在朋友圈裏發戒咖啡打卡。大約是第400天的時候,我看到了她最後一次打卡:為了一個美好的,我戒了400天咖啡,儘管這段時間很難受,但是為了這份小美好,非常值得。”

這個孩子也説:“‘雲朵媽媽’(指吳蓉瑾)把戒咖啡挑戰當作一個儀式,和我一起調整狀態,一段新生活即將開始,‘雲朵媽媽’會和我一起走向更好的明天。”

在教師和學生的眼中,吳蓉瑾就是這樣深愛着學校,愛着每一個孩子,拼盡全力,而且樂在其中。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時代楷模心得體會 篇三

“扶貧必須精準不落一人一户,病情迫在眉睫卻一拖再拖。紮下帳篷、紮下了根,簽上名字就立下了軍令狀。沒有硝煙的戰場你負了傷,泥濘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實熟了,人們的心熱了。”這是20_年感動中國人物張渠偉的頒獎辭 。

張渠偉同志自20_年3月擔任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以來,為渠縣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貧困人口脱貧、130個貧困村脱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由於長年熬夜和超負荷工作,張渠偉患上嚴重的“耳石症”和“青光眼”,但他從不懼怕,晝夜戰鬥在攻堅一線。是全國脱貧攻堅表彰對象,他就是中國的脱貧攻堅工作者。

精準扶貧是國家20_ 年全面脱貧的一項重大政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障 。達成這一目標,需要社會各方的協同努力。習近平總書記20_年6月在貴州瞭解貧困人口如何脱貧致富時,又講了六個精準,“對象要精準、項目安排要精準、資金使用要精準、措施到位要精準、因村派人要精準、脱貧成效要精準”。各民主黨派在扶貧工作中應進一 步理清思路,立足優勢,探索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顯著的扶貧措施,特別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脱貧上下更大功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扶貧攻堅是繞不開的關鍵命題,也是包括民主黨派在內的統一戰線的職責和使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統戰部部長孫春蘭在傳達中央扶貧工作會議精神時就強調,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要引導各自成員和所聯繫羣眾全面領會中共中央所明確的重要思想、所闡釋的重大問題、所強調的戰略重點、所提出的任務要求,切實把智慧和力量統一到中共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脱貧的要求,突出精準施策、精準推進、精準落地,切實把人才智力、資源資金、管理信息等要素組織好配置好,增強工作實效。着眼整合優質資源,實現優勢疊加,合力打造統一戰線扶貧開發的工作品牌,加強統籌協調、服務指導和經驗交流,充分彰顯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的獨特優勢作用。

如張渠偉同志等脱貧攻堅優秀幹部,是緊握時代脈搏,圍繞中共中央扶貧工作大局,積極轉變傳統工作思路,深思考、創新路,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和優勢的幹部,是我國脱貧攻堅工作的先鋒力量。

時代楷模個人事蹟材料 篇四

城壕鎮餘家砭村燕剛今年27歲,2011年父親病逝,2015年母親因病癱瘓,燕剛和妹妹守着母親靠低保生活。“我不知道出路在哪兒,看不到未來。”燕剛説,“就在我感覺無法撐下去的時候,邱大哥來了。”

2018年底,一個笑容可掬、平易近人的大個子走進燕剛家,這個人就是邱軍。瞭解情況後,他多次上門,一面鼓勵燕剛振作起來,參加技能培訓,掌握一技之長;一面聯繫中國化學工程集團等定點幫扶單位,為像燕剛這樣的農村青年找出路。

在他的努力下,2019年4月,華池縣第一期焊工技術培訓班開班。燕剛和華池20餘名青年走進課堂,經過3個月的專業培訓,獲得資格認證。有了一技之長的燕剛,在邱軍的推薦下,找到了一份月薪5000元的工作。

在一次次的家訪和電話聯絡中,邱軍漸漸成了燕剛家一員,燕剛家不管大事小事都要事先給邱軍打電話商量。邱軍也像兄長一樣,時常打電話關心燕剛的生活和工作情況。

38歲的饒曉恩是城壕鎮廟灣村建檔立卡貧困户,近些年他幾乎都是在外漂,因懶、因“浪”,日子過得一貧如洗。這兩年,鄉親們發現——饒曉恩變了!他家硬化了院子,住進了新房,務工收入也增加了,還摘掉了“窮帽子”。

饒曉恩的變化,離不開“貴人”邱軍的反覆鼓勵和支持。

“年輕人不應該自暴自棄,生活要不斷向前看、向前走”“無奮鬥不青春”“要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一次次、一遍遍的鼓勵讓饒曉恩幡然醒悟。

2019年6月,經邱軍介紹,接受了培訓的饒曉恩找到一份月薪4500元的工作,成了“有薪”一族,饒曉恩從裏到外也變得精神起來。

不只燕剛、饒曉恩,在邱軍的多方協調爭取下,多種“訂單式”技能培訓在華池及周邊縣展開,先後有千餘名貧困農村青年參加培訓,掌握了“看家本領”。

扶上馬,送一程。開展培訓之餘,邱軍銜接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及所屬企業舉辦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面向華池縣、環縣開展招聘,優先錄用建檔立卡貧困户,特別是未脱貧的貧困户。先後有175名大學生、23名貧困農村青年在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所屬企業穩定就業。

在邱軍的'努力下,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所屬東華公司還與華池縣建築企業簽訂了2個幫扶項目,以“央企+民企+貧困户”的形式,秉持“就近、集中”原則,帶動勞動力就近輸轉,進一步拓寬了當地貧困羣眾的就業渠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xianjincailiao/61ol4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