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先進事蹟材料 >

2020人民英雄張伯禮先進事蹟(精彩多篇)

2020人民英雄張伯禮先進事蹟(精彩多篇)

2020人民英雄張伯禮先進事蹟(精彩多篇)

人民英雄張伯禮先進事蹟 篇一

8月8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師報》社聯合主辦的“健康中國 中西合璧——後疫情時代中醫藥高質量發展論壇”線上召開。張伯禮院士在會上發表主題報告分享了中醫藥在抗擊新冠疫情的貢獻。

“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人民都看到了。”在作為代表向總書記彙報抗疫工作時,張伯禮院士聽到這句話非常自豪:“這是對我們中醫藥的肯定,得到了總書記的表彰,我們中醫藥人感到非常驕傲。”

大年八年級接到通知,大年九年級一早便到機場報道,雖然對當時的武漢疫情還是一種茫然未知的狀態,但張伯禮院士心中相信會戰勝疫情。

他表示,中醫抗疫有3000多年的歷史,有記載的大疫共有500餘次。祖先總結了很多經驗在書上,研製了很多藥在書上。“我們上前線前,知識在腦子裏。”西醫關注病毒,中醫關注證候、辨證論治。

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中醫專家很快確定了疫病的發病機理,寒、濕、毒三者結合為病,據此篩選總結了能夠充分體現中醫藥療效優勢的“三藥三方(三藥:血必淨注射液、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三方: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並廣泛應用,惠及患者,造福社會。

初到武漢,張伯禮院士發現各大醫院的發熱門診里人滿為患,形成了最佳傳染環境。後來他便提出提出必須將發熱的、留觀的、密接的、疑似的“四類”人員隔離開來,並對這四類人採取“中藥漫灌”的方式,效果非常好。這是他們打的第一仗。

第二仗是建立以中醫管理為主的方艙醫院。集中管理,分類救治,充分利用資源。在方艙裏,他們提出提出服務、撫慰第一,治療第二,採用醫綜合治療方法。當時方艙醫院比較冷,他們鼓勵患者練八段錦、太極拳,讓患者感覺到了不一樣的温暖。當時這家中醫方艙醫院收治的500多例患者中,無一例轉陽或轉重症,大大地降低了輕症轉為重症的比例。

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抗擊新冠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也充分肯定了中醫藥在新冠疫情防控和救治中的重要作用。

張伯禮院士總結道,世紀瘟疫肆虐全球,造成了人類重大死亡,重創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加劇了百年之大變革的不穩定性,令世界動盪不安。疫考全球,也考了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也考了人性,價值觀,更考了綜合國力。“今後,我們應總結經驗,補齊短板,加快建設應急反應和防控救治體系,發揮中西醫結合優勢,奪取抗疫最後的勝利。中醫藥還需再接再厲,再築輝煌。

人民英雄張伯禮先進事蹟 篇二

7月24日上午,在抗疫期間把膽留在武漢的張伯禮院士回到武漢,來到武漢市中醫醫院漢陽院區,參加武漢市中醫醫院掛牌天津中醫藥大學教學醫院的簽約授牌儀式。

授牌儀式結束後,張伯禮院士還將前往新冠疫情感染者中醫康復中心。

在活動現場,張伯禮院士接受記者專訪高興地説:“現在的武漢車水馬龍,人聲鼎沸,我喜歡這個武漢。”張伯禮院士談武漢經驗對世界的貢獻:我一直説,武漢人民是英雄人民,在這次疫情中武漢人民做出了犧牲,給全國人民總結了經驗,也給世界人民總結了很多經驗。

同時,他還預測了今年秋冬疫情的變化。未來像武漢這種大規模爆發不會再出現,可能會出現多點散發和小規模聚集爆發,但相信很快就會被控制。

今年1月26日,72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來到武漢,率領209名中醫“國家隊”進駐江夏中醫方艙醫院。江夏中醫方艙醫院運行26天總計收治病人564人,治癒出院392人。實現了“三個零”:病人零轉重,零復陽,醫護人員零感染。

在武漢抗疫期間,張伯禮士膽囊炎發作,接受手術後3天后就投入工作中。4月16日,張伯禮離開了他苦戰82天的武漢。臨別之際,張伯禮院士説:“武漢是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做了貢獻,但還是要堅持一下,現在武漢市是全國最安全的城市。我跟武漢會常來常往。”

人民英雄張伯禮先進事蹟 篇三

“如果疫情是一場大考,那麼目前考試依然繼續。全球新冠疫情確診病例超過百萬的國家已經有5個。如果8月份還沒有出現拐點,很可能今年秋冬新冠和流感一起‘橫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在7月30日天津召開的“中醫藥抗擊疫情的經歷與思考”報告會中上介紹,“在後疫情時代,利用短短三個月,黨和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建立機制,進行物資準備,人員培訓,已經為第二階段抗擊疫情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為第二次可能到來的疫情做好充足準備

張伯禮認為,疫情之初的確暴露了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響應機制比較滯後,層層上報延誤時機。基層醫療幾乎癱瘓,患者都擠兑到大醫院。“那麼直報機制怎麼建?基層醫療怎麼強起來?綜合醫院治療傳染病有很多困難,三區兩通道都是臨時搭建,綜合性醫院一般不收治傳染病。遇到這種疫情怎麼辦?”

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專家學者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後疫情時代防控響應機制救治體系搭建了四樑八柱。”張伯禮院士總結説,“其中包括構建5個體系,強大的公衞體系,穩步發展服務體系、防控體系、應對響應預案體系、中醫藥服務體系。這幾大體系的建設,不只是硬件建設,更多的是機制制度的建設,包括健全響應機制、投入機制、分工機制、城鄉和社區聯動機制、預防機制等15項機制,用創新的方法搭建機制、構建體系。”

“從4月26日中央指導組撤離武漢到現在3個月左右的時間,黨和政府沒有一絲鬆懈,快馬加鞭地做了大量的工作,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提到的內容基本都在落實中。”張伯禮院士介紹,比如現在重點醫院都在建設一部分負壓病房,可以收治比較重的傳染病患者,今年秋天就要啟用。“三藥三方”中的“三方”上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聽了彙報和審查,有望最近正式批覆上市,為可能發生的疫情準備好彈藥。此外,還包括物資的準備,人員的培訓等,未雨綢繆,黨和政府為保護人民的健康做了充分的安排和準備。

“北京新發地這次發生的小規模聚集性爆發,就是在各項機制建立過程中,發生的新疫情,能不能很好應對是個很好的檢驗。”張伯禮院士欣慰地説,事實證明,北京只用了40天就解決了問題,是非常好的可以借鑑的經驗。目前烏魯木齊和大連也是這種情況。

新冠疫情患者大部分沒有後遺症

上週張伯禮院士重返武漢督導和檢查新冠疫情患者康復工作,並診察了部分病人,為患者把脈處方。他還總結了新冠疫情後遺症新特徵趨勢。“有幾點和我之前想得不太一樣。新冠疫情患者大部分沒有後遺症;部分後遺症也與當初病情嚴重程度並非正相關,也就是説重症患者不一定就有後遺症重,而輕症患者也不一定沒有後遺症。”張伯禮院士説,此外部分患者心理創傷與身體損傷同樣並重。原以為病治好了,不是應該高興嗎,但是很多人出現了失眠、焦慮、敏感、甚至抑鬱狀態,有些人出現脱髮、納差、腹脹,這都需要引起重視,早些干預效果一般都比較好。

“對於部分肺損傷的患者,越早干預效果越好。”張伯禮院士拿出幾張患者的肺部CT介紹,通過影像可以看到,這名患者的肺纖維化通過治療,一個月比一個月好轉,估計再進行一段時間治療,就能徹底康復了。此外新冠疫情康復患者應該採用綜合康復治療效果會更好,比如中西藥結合藥物,呼吸訓練、物理療法、鍼灸、貼敷、太極拳和八段錦、食療及心理調護等。

不封城隔離武漢患者可能超100萬

“ 我們國家用了1.5個月基本控制疫情,2.5個月基本取得勝利,3個月勝利班師。如果武漢沒有封城、實施隔離會怎樣?前不久湖北同濟醫學院對武漢疫情建了一個數學模型進行評估,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結果。”張伯禮院士指着圖標中的數據説,封城後患病人數降低了96%,也就是説如果不封城,患病人數就不是7萬人而是近150餘萬人;2月3日武漢開始實行最嚴格隔離,患病者降低了69.6%;2月17號網格化大排查,又減少患病機會3.7%。這些數據有力地證明,封城和隔離在控制疫情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對於高傳染性隱蔽性的新冠,全面嚴格隔離排查,早診早治、中西醫結合治療,我們採取的方法都是正確的,也是科學嚴謹的。”張伯禮院士説,“同時我們的政府威信高,老百姓配合得比較好,上下同心,共克時艱。可以説,這場抗疫全國人民都是英雄。”

張伯禮院士由衷地表示:“此次抗疫效率之高,決心之大,投入之多都史無前例。應收盡收,應治盡治,黨和政府對人民的關心,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和某些喊‘人權至上’的國家相比,不就是一次生動的政治思想教育嗎!”

人民英雄張伯禮先進事蹟 篇四

昨天,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昨晚,張伯禮院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全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充分展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英明領導、科學決策;體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凸顯了同舟共濟、眾志成城的中國精神;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政治優勢。

張伯禮院士動情地説,在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我僅僅是做了一名醫生應該做的事情,黨和國家給予了我這麼崇高的榮譽,盛名難副!抗擊疫情,全國人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人民才是真正英雄。在和平時期,醫務工作者能夠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廣大醫務工作者的高度評價和熱情關懷,令我激動萬分,感動不已,努力、再努力,為防控好秋冬疫情貢獻力量!為健康中國建設再接再厲!

古稀之年,臨危受命。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1月27日,張伯禮院士作為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專家組成員從渤海之濱趕赴江城武漢。這是一次肩負使命的出征。17年前,在抗擊非典前線,他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庚子新春,他再次逆向而行、披荊斬棘。

到達武漢後,張伯禮院士提出,“對集中隔離的疑似、發熱等患者實行中醫治療。”通過嚴格隔離、普遍服用中藥,集中隔離的很多發熱、疑似患者病情得以好轉,四種人中確診病例大幅減少。2月初,張伯禮院士、劉清泉教授寫下請戰書,提出中藥進方艙、中醫包方艙,申請籌建以中醫藥綜合治療為主的方艙醫院。經中央指導組批准,張伯禮院士作為名譽院長,率領由來自天津、江蘇、湖南、河南、陝西等地中醫醫療團隊組成的“中醫國家隊”,進駐武漢江夏方艙醫院。自2月12日開艙至3月10日休艙,收治564名新冠疫情患者,無一例轉為重症,無一例復陽。

經驗推廣到其他方艙醫院,中藥使用率超過90%,也取得轉重率2%—5%的較好療效。那段時間,張伯禮要完善醫院、指導臨牀、察看患者,還要負責擬方、巡查定點醫院等。長時間不分晝夜的高強度工作,張伯禮病倒了。2月16日夜,張伯禮膽囊炎發作,結石嵌頓在膽管裏,腹痛難忍,中央指導組的領導強令他住院治療。2月19日凌晨,張伯禮接受微創膽囊摘除手術。為了不動搖軍心,也不讓家人擔心,他讓醫院不用徵求家屬意見,自己籤手術同意書。手術後一兩天,張伯禮便在病房裏開始了工作。手術後不幾天,他實在放不下工作,再次進入了一線繼續戰鬥。

4月16日,在武漢奮戰了整整81天的張伯禮院士返津。那一天,天津市民和這座城市用最隆重的禮儀迎接英雄凱旋。回津後,張伯禮院士仍然忙碌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第一線,僅海內外連線就達數十場。8月9日,張伯禮院士作為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在津主持召開了首屆學術委員會會議,昨天又召開了預防和治療藥物研發會議。

張伯禮院士説,習近平總書記在專家學者座談會上指出,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我一定要牢記總書記的殷殷期許,倍加珍惜崇高的國家榮譽,加快建設好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將中醫藥原創思維和現代科技結合,轉化為創新成果和現實生產力,推動中醫藥走出以科技為引領的創新發展道路,在提升中藥產業創新發展和走向國際中發揮關鍵作用。

採訪臨近結束時,張伯禮院士難掩激動心情,欣然填詞一首:

清平樂·人民才英雄

白甲十萬,

戰疫三月酣。

江城生死皆好漢,

數英雄獨顏汗。

中央經略濟生,

舉國眾志成城。

中西協和防治,

環球涼熱彰明。

人民英雄張伯禮先進事蹟 篇五

7月23日,與武漢“肝膽相照”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回到武漢。24日下午,張伯禮接受採訪。

絕大部分患者沒有後遺症

有也會很快康復

新冠疫情治癒者的愈後問題,大家都很關心,這個問題突出嗎?對於康復,您採用的是純中醫方法還是中西醫結合?

張伯禮:我們這次來就是為了調查和研究病人的康復問題。7月24日下午我看了十多個病人後,應該説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原來我認為輕症治癒的人基本沒有後遺症,但現在看還是有一些的。而重症病人治癒後,原來我們更關注是軀體傷害,現在看心理傷害也應該給予同樣的關注。

這種焦慮和不安,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得多。此外,少數愈後患者的免疫功能,還有肺、心臟、腎臟的功能等都有可能有一些需要康復,這些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但從整體來看,絕大部分治癒患者一般沒有後遺症。有後遺症者也會很快康復;少數人的後遺症較多或者複雜,需要的時間可能長些,按照現在恢復速度估計,可能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完全恢復,例如肺部纖維化、腎臟功能損傷等這樣的問題。

所以我也要呼籲一下新冠疫情治癒者有後遺症的患者不要太着急和焦慮,千萬別揹着很重的精神負擔,要解脱出來,積極配合康復治療。

對於治療問題,我們主要採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有些患者需要用一些西藥,或者一些灸法、貼敷或物理療法。但我開的更多的是中藥和中成藥,也讓患者配合一些像太極、八段錦這樣的體療,以及呼吸訓練。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因為肺部剛剛修復,今冬明秋注意不要再感冒,避免呼吸系統的損傷。

已有約10個國家接受連花清瘟膠囊

中醫藥走向世界不宜操之過急

世界疫情形勢依然嚴峻,您也經常向海外分享中國藥方,中醫藥在海外抗疫中接受度高嗎?

張伯禮:現在國外同行很關注中醫藥到底效果怎麼樣。像連花清瘟膠囊,現在已經有約十個國家把它作為治療藥、輔助治療藥或者是保健藥等,這些國家基本都能買到。而在短短几個月前,是一個國家都沒有。

此外,我們和歐洲以及美國的一些大學在進行聯合研究,看看我們中藥、中成藥對新冠病毒的作用機理是什麼。前天晚上,我們得到一個最新消息,天津中醫藥大學和美國南加州大學的合作,已經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宣肺敗毒顆粒做為IND,在美國可以進行臨牀試驗。

但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問題,我覺得不能操之過急,應該順其自然。我的意思是,基點在家,首先應該把國內的事做好,把我們的經驗總結好,把藥研發好,把中國的老百姓照顧好,這是最根本的。

我們有兩套醫學體系給人民服務

這該是一種福氣

網絡上對於中醫以及您本人,還是有一些不同的聲音,您會如何迴應?

張伯禮: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學會包容。對於不相信中醫藥的,我們要更加努力做好工作,用過硬的數據來彰顯療效,讓人信服。對於故意抹黑抵毀中醫藥的應該據理反駁。

我們應該要有文化自信。中醫藥幾千年來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貢獻,而西醫發展至今也不過才一二百年。其實,對於很多疾病,中醫西醫各有長處,現在我們有兩套醫學體系給中國人民服務,應該是一種福氣。

同時,中醫講求辯證論治,證變治也變。它在發展過程中和西醫一樣在不斷與時俱進。中醫並不是落後的代名詞,相反很多中醫理念還相當超前,如人與自然要和諧、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個體化治療、養生保健的預防思想、複方藥物等。

我們要能守正創新,把中醫的精華守住,同時要不斷賦予它新時代的科學內涵,要能更好的用現在的語言來解釋中醫的科學原理,讓更多人接受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xianjincailiao/q7ezq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