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先進事蹟材料 >

張桂梅人物事蹟(精品多篇)

張桂梅人物事蹟(精品多篇)

張桂梅人物事蹟(精品多篇)

“時代楷模”張桂梅老師偉人事蹟 篇一

“我有一個夢想”

2001年,張桂梅在華坪民中任教,兼任縣兒童福利院“兒童之家”院長。福利院收了36個孩子,最小的2歲,最大的12歲。張桂梅成為了他們的“媽媽”,為保證他們的吃穿行住,四處奔波。

她利用寒暑假到處籌集資金,有人可憐她,給她一點錢。很多人認為她是騙子,驅趕她,甚至放狗咬她,撕破了她的褲腿。她也不泄氣,累了就在路邊歇會兒,渴了就討一口水喝。但幾年下來,她只籌到一兩萬塊錢。

與此同時,她慢慢發現,福利院孤兒們的不幸大多與母親遭受的苦難有關,有殺死家暴丈夫而獲刑的母親;有因為重男輕女陋習導致分娩死亡的母親;有與丈夫感情不和離家出走的母親。

她產生了辦免費女高的想法。時任縣教育局副局長楊文華記得,2004年9月,他陪同張桂梅去北京錄製央視教育頻道的節目。在路上,張桂梅跟他提起想辦免費女子高中,楊文華當場提出了反對,“什麼年代了,你還建女高?”

楊文華勸張桂梅,建女子高中需要不少資金投入,比如至少需要生物、物理、化學三個實驗室。

張桂梅當時心裏盤算:兩萬建一個實驗室,五六十萬建一所免費高中。

“她太天真了,五六十萬建一個實驗室都不夠。”楊文華説。即便如此,他們從北京回來後,華坪縣政府還是對此組織了討論,但無人支持張桂梅。

2023年,張桂梅成為黨的十七大代表。去北京前夕,華坪縣委見她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給了她幾千塊錢,讓她去買一套新衣服。張桂梅捨不得花錢買衣服,她把這筆錢攢下來,打算用在孩子身上。

她上北京時就穿着平常的衣服,有記者把她叫到一邊,讓她摸一摸自己的褲子,她才發現,褲子上破了兩個洞。那一夜,記者跟她聊到深夜,談論她關於創辦免費女高的夢想。

不久,張桂梅的訪談報道《我有一個夢想》廣泛傳播,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重視。那時候,華坪縣有兩所高中,一所公辦高中,一所民辦高中。2023年4月,華坪第三所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中(簡稱華坪女高)正式建校,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政府先後投入了近6000萬元。

這年,楊文華任華坪縣教育局局長,他記得女高建設初期遇到各種問題,張桂梅很操心。教室開裂了,學校的維修等,她都第一時間趕到。

後來,楊文華告訴張桂梅:“你集中精力抓教育教學,其他的我們去管。”

當年秋天,95個女孩報名華坪女高,除個別上了高中分數線外,其他都在分數線以下,她們全部來自大山。

2023年9月1日,華坪女高正式開學了。周雲麗是首批入學的學生,在她印象中,開學那天下着小雨,教室樓外一片凌亂,學校還在緊張建設中。張桂梅守在門口,看着女學生們三五成羣,拖拖拉拉地走動,生氣地説:“你們做事情太慢,高中不是這樣讀的。”

投奔女校的人

周雲麗1歲時,母親就過世了,她和姐姐周雲翠由父親拉扯大。

父親有殘疾,經常早出晚歸,家裏的收入主要靠他種西瓜、芒果,養豬,以及幫別人除草。一家人生活拮据,在居住的那間土木結構的老屋子裏,唯一值錢的就是一台彩電。

大約七八歲起,姐妹倆開始做家務,後來又幫忙幹農活,去集鎮上賣菜。

因為家裏沒有兒子,又是單親家庭,他們家在村裏沒少受人欺負。父親希望她們能走出大山,砸鍋賣鐵也要供她們讀書。2023年,姐妹倆同時國中畢業。家裏沒有錢,父親到處籌錢,很是憂愁。周雲麗眼見父親站在豬圈門口、院壩邊上、關毛驢的地方,一根煙接着一根抽,一語不發。

會考前夕,周雲麗聽國中班主任説,隔壁在建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由華坪民中的一位教師過去管理。那裏不用交學費,只要花一些生活費,那時候,一般高中每學期一千多元學費,另外還有學雜、住宿費等。周雲麗聽後興奮地跑去看,一棟嶄新的教學樓拔地而起。

後來,姐妹倆都報了華坪女高。

那一年,張桂梅到雲南師範大學做宣講,提出阻斷女子世代貧困的辦學理念,吸引了當年的畢業生張紅瓊。出生於農村的她,家裏有七姐妹,作為唯一的大學生,她對此深有感觸。

張紅瓊畢業後,跟着張桂梅來到華坪縣,成為華坪女高的一名數學老師。

她記得,2023年8月8日,他們幾個教師去學校,地上全是水泥,教室裏落滿灰塵,亂糟糟一片。張桂梅帶着他們搞衞生,打掃教室,把“兒童之家”的牀扛過來,之後安裝、鋪牀鋪,並把學生的名字貼好,幹了整整十天。

事實上,剛開學時,華坪女高只有一棟教學樓,沒有廁所、食堂,圍牆。楊文華回憶,當時那裏很糟糕,根本不像一所學校,男老師住在樓梯間,女學生坐在教室角落。

很快,張桂梅發現,招來的學生底子差,每次考試縣裏排名,華坪女高總是墊底。她很着急,去外地學習教學方法,試圖讓學生自主討論,但結果更糟糕。“有的學生,老師跟她講了八遍,她還是不會做,坐在那裏哭。”

張桂梅壓力非常大,她去麗江市找領導,説她們的學生不排名次,市裏的`領導也同意了。但她轉念一想,學生成績上不去,來學校白吃白喝三年,又有什麼意義?

沒過多久,當時學校的17位教師走了9個。

張桂梅沒有辦法,到教育局找楊文華。楊文華安慰她説,如果實在幹不下去了,就把學生併到華坪一中。事實上,早在華坪女高創辦以前,他就曾建議在華坪一中辦一個“桂梅班”,但張桂梅沒同意。

她不願意放棄,相信老師苦教,學生苦學,總會改變這種現狀。別人早上六點起牀,她們五點多起牀;別人晚上十點睡覺,她們有學生十二點還在走廊看書。高中三年,她們每個暑寒假都補課,最多放半個月的假。農村的孩子不怕吃苦,肯下功夫,慢慢的,學生成績出現好轉。

延續到現在,華坪女高的學生每天早上5點半起牀、洗漱,一直要到晚上12點20,她們才熄燈睡覺。

7月13日中午,張桂梅拿着小喇叭,端坐在食堂的凳子上,手機裏放起了紅色歌曲。很快,一羣女學生衝了進來,她們“噼裏啪啦”吃完飯,又跑回了教室。幾百個學生在10分鐘內像一陣風,來了又走。

婉拒捐款

學生的成績沒有起色,教師張紅瓊也曾動搖過。有一天晚上,她準備向張桂梅辭職。走到門口,她把頭貼在牆上往裏面一看:張桂梅正在吃藥,桌上擺滿了藥瓶子。吃完藥,她又往身上、脖子上貼藥膏。看到這一幕,張紅瓊很受觸動,決定安心留下來教書。

黃付燕是2023屆學生,她記得,張桂梅身體不好,經常跑醫院,但每天都回學校,用小喇叭叫她們起牀、吃飯、睡覺。那時候的學生,敏感、內向,害怕跟人交流,但她們懂得感恩,想上大學,不怕吃苦。

2023年夏天,華坪女高第一屆學生大學聯考,綜合上線率100%,一本上線率4.26%。這個成績超出了預期。

周雲麗姐妹,一個考上了雲南師範大學,一個考入德宏師範學院。那年夏天,得知女兒們都考上大學後,辛苦了半輩子的父親終於眉頭舒展開了,高高興興地揹着雞、鴨,蔬菜去感謝張桂梅。

2023年秋天,黃付燕從內蒙古師範大學畢業,進了杭州一家公司。第一個月,她領到了3500塊錢工資。她很高興,回家給父母買了些衣服,又捐了1500塊錢給華坪女高。

黃付燕記得,張桂梅很高興地接受了捐款,還給她開了一張收據。那張收據她一直保留着。

第二年,黃付燕帶着男友回母校,準備了2000塊錢捐給女高。張桂梅得知她在上海沒有正式工作,婉拒了她的捐款。2023年,黃付燕第三次回華坪女高,她那時沒有上班,帶着丈夫,手裏抱着出生不久的小孩,準備了3000塊錢捐給女高。張桂梅老師再一次拒絕了她的捐款。

黃付燕很難受,覺得愧對學校和張老師,走出校門後,她哭了。

之後,張桂梅拒絕畢業生回校看她,甚至經常謊稱自己不在學校。她不希望學生揹負回報學校的壓力,“她們從大山走出來不容易”。

2023年5月,黃付燕考上了貴州的特崗教師,成為了一名國小數學老師。

黃付燕説,不像其他學校的學生,所有東西都是父母給的。“我們華坪女高的學生,吃穿住學都是社會上捐贈的,更多是政府捐贈的。”

十萬裏家訪路

周雲麗曾差點被張桂梅打。

一個週末,她跟同學相約一起外出,張桂梅不讓她出去。那時候,張桂梅剛去了她家走訪,見到了她殘疾的父親和年邁的奶奶。張桂梅覺得,學生應該抓緊時間學習,不該隨便跟着去玩。

周雲麗堅持要出去,張桂梅氣壞了,拿起老人機砸過去,沒有砸中。她又想要摔凳子,被兩名班主任拉住了。張桂梅記得,周雲翠當時也跑了進來,一副要保護妹妹的架勢。

張桂梅覺得,家訪能瞭解一個孩子,激發她們的學習動力。12年來,她去過每一個學生家裏,走了十幾萬公里的崎嶇小路。看着她們的家庭情況,張桂梅經常恨鐵不成鋼,罵她們,甚至用書本摔她們。

一開始,姑娘們很害怕,覺得她兇,後來也知道是為了她們好,慢慢心存感激。

王秀麗曾多次陪同張桂梅去家訪。一開始,她不理解,覺得開一次家長會就可以了,為啥一定要跑老遠去家訪。她去了後才發現,很多家長不會講普通話,山路崎嶇,交通不便。

有一次,他們去一傈僳族學生家家訪。山路不好走,王秀麗一路走一路抱怨,張桂梅一句話也沒有説。他們到學生家時,天都快要黑了。張桂梅坐在屋子裏,跟父母聊了一會兒,很快又往回走。走了一段路,王秀麗發現她的外套不見了。她問“張老師,你衣服哪兒去了?”張桂梅淡淡地説,“給孩子媽媽了。”

張桂梅説,第一屆學生家長看到老師去家訪,都感激流涕。但也有幾個例外。有一次,一個學生讀着讀着,突然回老家不來了。張桂梅跑去學生家一看,弟弟在那裏做作業,姐姐在那裏幹農活。媽媽不停地説,女兒不該去上學,應該去外面打工。

張桂梅問:“都不收學費了,為什麼不讓她上學?”媽媽説:“考上大學也供不起,不如現在就出去打工。”“姑娘這麼小,可以去幹嘛?”對方回覆她説:“她可以去餐館幫人洗碗啊。”

一些這種家庭的孩子,最終被她帶回了學校,但也有個別最後輟學了。

華坪女高免學雜費、住宿費,校服費等,個別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還可以申請生活補助。7月16日,高一的李嘉明申請生活補助,班主任將此事告訴了張桂梅。

幾年前,李嘉明的父母離異,她被判給了父親。在她的記憶中,父親常年酗酒,少有清醒的時候。八年級的一個夜晚,父親喝醉了,罵她是害人精,害得他家破人亡,還半夜把她趕出了家門。

此後,李嘉明便很少回家。母親幫她在鎮上租了一間屋子,每個月給她生活費,偶爾也去學校、出租屋看她。但時間一久,繼父又對此有意見。

回到學校,張桂梅讓李嘉明把租的房子退了,放假就住到“兒童之家”,生活費由華坪女高出。

忙着忙着就老了

華坪女高位於縣城東側的獅子山腳下,這裏曾是華坪民中的廁所,每到盛夏,金黃色的芒果掛滿枝頭。2023年,它完成基礎設施的建設,佔地76畝,有校舍6棟,累計投資9千多萬元。

張桂梅節省到吝嗇的地步,為學校師生以及教育系統的人所周知。她常年穿着破舊的衣服,十幾年吃素,甚至生病了也不願意去醫院。但她把自己多年的獎金,社會對她個人的捐贈等100多萬元,全部投入了華坪女高。

據華坪縣宣傳部給的資料顯示:華坪女高為貧困學生減免住宿費、學雜費等,累計1335.06萬元。

這些錢,全部是學校募捐而來,有各級政府給的辦公經費,企事業單位給的捐贈,還有個人給的捐款。即便如此,華坪女高的支出依舊是一筆沉重的負擔,張桂梅擔心這種模式難以為繼。

華坪縣教育局黨委書記胥國華此前曾負責華坪女高的基礎設施建設,他説,華坪女高最初按18個教學班,900人的辦學規模設計。後來因為學校的資金有限,每年只招收100到160人,最多的時候,學校一共五六百學生。

因為免學雜費和高升學率,自第一屆學生高中畢業後,報名華坪女高的學生越來越多。張桂梅説,她招女學生的標準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看是不是農村户口,一個是看她的會考成績。

這兩年,張桂梅身體越來越差,疾病纏身,高血壓、支氣管炎、骨瘤……體重從一百三十多斤掉到了九十多斤,她甚至站不起來,乾癟的四肢在衣服裏面晃。

“兒童之家”福利院的張惠華記得,2023年初,張桂梅病危。他匆匆跑進醫院,看到張桂梅吸着氧,眼睛閉着,處於半昏迷狀態。張惠華嚇壞了,大叫“媽媽,媽媽……”張桂梅醒過來,一臉疲倦,但她説自己沒事。

那一次,華坪縣縣長來看望她,張桂梅拉着縣長的手説:“我情況不太好,能不能讓民政部門把喪葬費提前給我,我想看着這筆錢用在孩子們身上。”

張惠華希望她保重身體,多休息,但張桂梅不聽,只要身體稍微好一點,她一溜煙又跑去了學校。

張桂梅覺得自己時間不多了,“能做一點是一點,能幫一個是一個”。目前,她最大的夢想是,女高有學生能考上清華北大。2023年,華坪女高有159名女孩參加大學聯考,在張桂梅眼裏,這是建校以來學生基礎最好的一屆。受到疫情的影響,一些學生沒有手機,一些家裏沒有信號。令人欣慰的是,2023屆華坪女高的一本上線率達44%。

張桂梅又送走了一屆畢業生,63歲的她步履蹣跚,面如蠟色。7月13日,有人想跟她合張影,她説,“美顏一下,我有點醜。”

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事蹟 篇二

63歲,20多種疾病,紮根滇西貧困山區教育一線40餘年,12年把1804名貧困山區女孩帶出大山、送進大學……張桂梅創造了很多值得稱道的數字。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她在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用愛心點亮貧寒學子人生之路,以教育斬斷貧困代際傳遞。

張桂梅認識到,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可以從提高婦女素質入手。所以她堅定地創辦了一所面向貧困家庭女生的免費高中,讓女孩接受教育,進而改變當地貧窮落後的面貌。張桂梅沒有兒女,卻有着深沉的母愛。不計回報、傾其所有,甚至不顧生死的付出,這些都是因為共產黨員的信仰。“如果説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張桂梅用數十年如一日的行動與堅守,成為了人們學習的榜樣

“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萬朵,香飄雲天外……”《紅梅贊》是張桂梅最喜歡唱的歌,也是華坪女高學生們耳熟能詳的曲目。張桂梅提出了“革命傳統立校,紅色文化育人”的教學理念,堅持用紅色文化引領教育、培養學生不畏艱辛、吃苦耐勞的品格,引導學生銘記黨恩、回報社會。當華坪女高的學生們走出大山、走進大學、走入社會,當她們遇到困難和挫折,這種紅色文化的薰陶,仍能激勵她們不畏艱難、繼續前行。張桂梅所做的不僅在於傳授知識,更在於立德樹人,引領她們自立自強改變命運,讓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大寫的、站立的人,成為一朵朵傲然綻放的紅梅。

最讓張桂梅欣慰的是,那些從大山裏走出的女孩們在大學畢業後,很多又選擇回到大山,選擇最艱苦的崗位、到了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張桂梅堅守的最大意義正在於此,培養更多對家鄉、社會、國家、民族有用的人,讓愛心、奉獻之心匯聚成河,讓責任和使命代代相傳。這也正是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動力所在。

張桂梅人物事蹟 篇三

安徽省和縣卜陳村退休教師葉連平出生於1928年,自幼跟隨做外交工作的父親,學會了流利的英語。1978年,葉連平在烏江卜陳村當起了鄉村教師。鄉親們的淳樸善良和孩子們求知的眼神,讓葉連平對這片土地產生了眷戀。那些年,葉連平多次放棄進城、回家鄉工作的機會,在這所農村學校,一直幹到1991年退休。卜陳村的青壯年大多在外打工,留下孩子跟着爺爺奶奶生活,放學後亂跑,也經常出危險。看到這些情況,退休後的葉連平把附近一些孩子招呼到家裏,免費進行輔導。對於那些父母不在身邊或者失去父母的孩子,葉連平會讓他們乾脆住到家裏。每個月3000多元的退休金,他幾乎都花在孩子們身上。20xx年,當地政府出資,把葉連平家對面的兩間倉庫改造成教室和圖書室,正式成立“留守未成年人之家”。20xx年開始,葉連平拿出部分退休金,在地方政府的幫助下,設立"葉連平獎學金”。自成立以來,葉連平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已經培養1000多個孩子,“葉連平獎學金”發放10多萬元,先後獎勵資助130多名留守兒童。面對紛至沓來的榮譽,葉連平並不在意,他説他更在意的是時間,他要把餘生的每一分鐘都留給孩子們。近年來,葉連平先後獲得“全國德育教育先進個人”“中國好人”等榮譽稱號。

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事蹟 篇四

張桂梅紮根雲南貧困山區40多年,推動創建了中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從20xx年創建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以來,已幫助1600多位女孩圓夢大學校園。而這一次的熱搜,卻是爭議頗多。事情是一個華坪女高的學生,在畢業幾年後,帶着老公和孩子回到學校,拿了很多錢説要捐款。結果張桂梅校長生氣地説“滾出去”,女學生問張校長,是不是你嫌棄我沒能力?張桂梅直接説:“是,家庭那麼困難,我們把你供到現在,你反而當起了全職太太,指望男的養你啊?女人必須要靠自己!”

有些人就急哄哄地開始説了,她這是思想太過侷限,一棍子把全職主婦打死,甚至有搞起男女對立之嫌。但在評論前,要先看看她所付出的努力和立場。這個一身是病的女人,曾在記者問她:“為了建華坪女高,您付出了什麼”時,斬釘截鐵地回答:“我付出的幾乎是生命”。要知道,在華坪女高裏上學的都是什麼人,那是大山裏的女孩,可能原本在十幾歲的時候就要被父母嫁出去,張校長扛着重病把命都搭上了,就為了這些女孩能有更獨立更精彩的人生。她哪是教師啊,簡直就是操着一顆老母親的心,她害怕的是什麼?是如果哪一天女生的老公變心了,要離婚了,那個女生根本沒有資本抗爭,而且等她年齡再大一些,重返社會職場肯定更困難。你問問哪個HR願意招在家待了好幾年的全職太太?

原本把自己的人生全壓在另一個人身上就是很愚蠢的事情,這世上,最可靠的永遠是自己。且更不用説,她教出來的那些女孩子,原生家庭並不好,往後要是離婚了,不僅自己沒有經濟實力支撐,孃家也無法給她依靠。她對學生們很嚴格,不僅是因為她知道女性的處境,更因為她的學生都是大山裏的女孩,她們要改變,需要付出更多。大山裏的教育資源本來就不多,許多人家寧願砸鍋賣鐵供成績不好的兒子讀書,也不願意花錢供成績優秀的女兒讀書。女孩們除了讀書,還得做家務、幹農活、帶弟弟。

時代楷模張桂梅人物事蹟 篇五

“為了她們走出大山,吃什麼苦我都願意”在民族中學工作的時候,張桂梅就發現一個現象一—很多女生讀着讀着就不見了。“有的被叫回去幹農活、打工,有的是父母收了彩禮,就讓孩子輟學結婚。”張桂梅心痛地意識到,有些大山裏的女孩連站在教育公平起跑線上的機會都沒有。

“有知識、有文化、有責任感的母親,是不會讓自己的孩子輟學的,也不會讓自己的孩子世世代代窩在大山之中,代代貧困下去。所以我就想讓山裏的女孩子受教育,讓她們全免費上高中,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要讓更多貧困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孩子走出大山,通過知識改變她們的命運。”

2002年,張桂梅決定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併為這個在別人看來根本無法實現的夢想四處奔走。為了籌集辦學資金,張桂梅放下了全部自尊。從2002年起,她每年假期都跑去昆明募捐。她把自己獲得的各種榮譽複印了一大摞,在街上逢人便拿出來請求捐款。

“為了她們走出大山,吃什麼苦我都願意。”執着的張桂梅沒有放棄,她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被罵騙子,被吐口水,被放狗。。。年下來,她只籌集到了一萬多元。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下,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在2008年8月建成了。這是一所沒有錄取分數線,只要國中畢業、只要願意讀高中、只要是貧困家庭的女孩子,學校都無條件接收,全免費就讀。當年9月1日,100名來自周邊地區的女孩子成為女子高中首批學生。

那一束光照亮了更多的人華坪女高成立以來,張桂梅每天都會拿着小喇叭催促學生上課、吃飯、自習、做操。學生們跑步去晨讀、跑步去吃飯、跑步去睡覺—。。每一件事情都被張桂梅嚴格限制在規定時間內,學生們開玩笑私下叫她“周扒皮”。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很嚴峻。學生來自大山,學習基礎差,理解能力也不強,教學難度很大。剛開始的幾屆學生,有些連會考錄取分數線都沒有過。

在張桂梅和同亭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下,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的硬件條件不斷改善,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明顯提升。建校12年畢業10屆學生,上線率和升學率都是百分之百,綜合排名始終保持全市第一,社會認同度不斷提高。1800多名貧困女孩在這裏放飛了夢想、走進了大學,成就了大山裏的“教育奇蹟”。

人們都説,這所學校“低進高出”的背後,離不開學生的苦讀、教師的苦教,更離不開張桂梅不顧生死的奮鬥。

這些年來,張桂梅將自己的工資、各級政府發給她的獎金,甚至是大家籌集給她看病的錢全部捐給了華坪貧困山區的教育和社會事業,累計有上百萬元。她個人沒有任何財產,現在還住在女子高中的學生宿舍。但她卻説:“我什麼都有,我心裏有學校、有千千萬萬個孩子。”

張桂梅就像一束光,一束幫助大山女孩改變人生的希望之光,一束托起無數家庭和學生“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之光。她無私的大愛,也感染了身邊的同事和一屆屆學生。韋堂芸老師,左腳骨折拄着雙枴堅持為學生,上課;勾學華老師,婚禮當天上午還在學校忙碌;楊曉春老師,長期資助學生卻從不説起。.。.。.

周雲麗是華坪女高第一屆學生,大學畢業後考取一所中學的教師,聽説母校緊缺數學教師就放棄正式編制,回女子高中當了一名代課教師。大學畢業後在上海打拼的黃付豔,在華坪遭遇水災時,把自己積攢的錢首先捐給學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xianjincailiao/wkz3y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