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文學作品《圍城》讀後感多篇

文學作品《圍城》讀後感多篇

文學作品《圍城》讀後感多篇

文學作品《圍城》讀後感1

不知道是自己最近忙得失去自我了,還是其它緣由,讀《圍城》,對於方鴻漸的經歷,潛意識裏總覺得不真實,總覺得是假的,讀到小説的最後了,還是覺得故事在鋪墊,沒有進入正文。也可能和我最近(不是最近,是一直)的生活狀態有關係,我總覺得這個生活不是我的,我總在期待另外一種生活,期待另外一個我,另外一個他。

倒是最後錢鍾書的夫人楊絳女士的附言更覺真實,不過也確實是寫實。

方鴻漸之與四個女人鮑蘇唐孫(鮑小姐,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其中主要的是唐和孫,雖然和唐小姐沒有結婚,和孫結了婚,但是倒不能説她更愛誰。只是覺得男女之間的種種誤會太可怕了,因為誤會,因為面子,本來相愛的兩個人竟然各奔東西。

偶然想到《婚姻保衞戰》裏面,最後的總結也是,夫妻之間不要死要面子,要互相體諒,該説的軟話就要説,心裏要時刻為多方着想。

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裏面的人想出來。但是從很多幸福的人夫妻,前輩,朋友的眼裏,我相信還是要結婚的,婚姻的幸福是值得追求的。看了楊絳寫錢鍾書,就覺得很是羨慕。我就特希望我的先生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但是又總怕自己沒有能力去欣賞他的才華,不像楊絳女士那樣有才氣。在她的眼中,錢鍾書的很多在常人看來的缺點,她都愛稱為“痴”氣,這其中凝聚着多少愛,多少包容啊,夫妻能做到這樣,也就心滿意足了。萬萬不能像方鴻漸和孫柔嘉那樣,本來心裏還是想着對方的,但是在一起的時候,就互相傷害,什麼硬話都能出口。

夫妻間,不能什麼話都説的,傷感情的話尤其不能説。

引用一篇別人的書評,要比我的深刻得多,我這只是看到了表面的荒謬,沒有體會到內裏的深刻。

文學作品《圍城》讀後感2

錢鍾書: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

代表作品:《圍城》《管錐編》《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

錢先生在文學研究和文學創作方面的卓越成就。特別是在科學地揚棄中國傳統文化和有選擇地借鑑外來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圍城》是一部風格獨特的現實主義諷刺長篇小説,也是一幅市井百態。它是錢鍾書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説,是中國近現代經典名著之一。當我在讀這部作品的時候,彷彿像品茗一樣,越品越有味道。作者通過回國、戀愛、找工作等一系列事件,用諷刺批判的筆風,一針見血地把人物的靈魂展現在我們面前。這部著作,令過來人的低徊低歎,令少不更事的人悵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訴説着人生百態的笑面悲劇。

在我看這本書之前,我就在想:為什麼作者會給這本書命名為《圍城》?作者又想傳遞什麼樣的思想主題給讀者?圍城裏的人們又是以何種態度生活着。讀了這部作品後才知道,“圍城”取自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來”。婚姻也好,事業也罷,每個人的一生都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兜圈子,重複地做同一件事,自己找一個“牢籠”把自己關起來。過了不久卻發現那邊的風景比這邊更好,於是出了這個籠子進了那個籠子,就這樣不斷地重複並樂此不疲。

愛情是讓我們每個人嚮往和追求的情感,併為我們留下一生無法抹去的記憶,它留給我們的或喜或悲,我們都無法逃脱。這座感情圍城,曾經令方鴻漸嚮往,之後又無奈於城中的無聊。在三閭大學就讀期間,他認為這是一座事業的圍城,這裏面充斥着勾心鬥角、明爭暗鬥,無不讓人感到壓抑。然而,小説如此,現實生活中也確實是這樣。隨着社會激烈的競爭,人們壓力越來越大,有些人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不惜損害他人的利益為代價。最讓人心痛的是,依靠關係走後門,讓原來有能力憑自己實力競爭的人落選。其實,社會只存在相對的公平,不存在絕對的公平,“現實很殘酷”想必每個人都有一定的體驗。在當時那個社會環境中,讓本性善良卻懦弱的方鴻漸不堪忍受。

當他離開學校回家時,面對的又是一個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事業的衰敗,多層交織混雜在一起的大圍城中,這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隻無形的大手掌控着。本性懦弱的方鴻漸只能屈服於這隻手,逆來順受地接受朋友們的“施捨”,義無反顧地踏進愛情陷阱,又逢事業低谷。整部作品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尚顯露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餘的,都只是他徒勞的思想鬥爭和軟弱的行為罷了,所以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局。

小説中説方鴻漸的婚姻就像一座圍城,他邁進了就想出來,沒進去之前卻拼命地想進去。這讓我想到有一句歌詞“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是啊,戀愛的時候,和對方在一起的每一刻都是甜的,愛情的味道就像一杯蜂蜜水,香甜可口,令人回味無窮,似乎有一種力量在拉着你慢慢向它靠近。然而,婚姻是不一樣的,它不只是兩個人之間的事,它牽涉的太多太多,有人説,婚姻是愛情的墳墓,註定把愛情葬送。我覺得這個觀點有一定的片面性,世間的婚姻有千萬種,要看兩人如何經營。《圍城》無疑是在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生活,當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時,他們就希望組建一個家庭,尋找安全感。愛情與婚姻是不一樣的,婚姻是一個家庭,像一棵樹似的,它需要用信任、寬容去澆灌它,方能健康成長。

事實上,這座無形的圍城始終是存在的。只是錢鍾書先生把三十年代的那座圍城具體化,讓我們看到圍城之中的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那些描繪也讓我們意識到我們身邊同樣有一座圍城。當代社會,激烈的競爭,存在的明爭暗鬥、勾心鬥角比書中更加明顯。其實,每一個環境都是一座圍城,每一個行為都處於一座圍城中,我們要學會在其中如何生存,並始終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去創造這座圍城裏的異彩,以至於爭取更好的結局。

如果這個世界是一淌渾水,我們就要學會做一個泥鰍或鱔魚,如果這個世界是一淌清水,我們就要學會做一條高貴的金魚。生活在這世間,我們無法撕掉時代為我們貼上的標籤,也不能逾越這座城牆,因為只要我們活着,就永遠處在一座圍城之中。

文學作品《圍城》讀後感3

《圍城》主要是以主人公方鴻漸的生活道路為主線來描寫的,刻畫了方鴻漸從留學回國後在事業、愛情、家庭中進出圍城的故事。

在海外留學期間,方鴻漸一直困在父親和親事的圍城之中。為了父親的期望,不惜買假的文憑,但他又不算是一個徹底的壞人,在買了假的文憑之後內心非常的慚愧和掙扎;同時糾結在父親安排的親事之中,作為一個現代青年雖然不滿意家裏安排的親事,但忌憚父親的威嚴,不敢做出反抗。從這一點上來説方鴻漸是一個可憐的人,他不能把控自己的生活,卻也沒有反抗的勇氣。

留學回國後,方鴻漸又陷入自己的愛情圍城之中。方的未婚妻不幸重病身亡讓他走出了親事的圍城,他卻又走進了自己設下的愛情的圍城。蘇文紈容貌美麗、家庭富裕、高傲的性格、矯情造作,她喜歡上了方,但是方卻在無意中愛上了蘇文紈的表妹唐曉芙,相比蘇文紈,唐曉芙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個比較真實、集美貌、智慧、青春於一身的鄰家女孩。由於方鴻漸的優柔寡斷和逃避,使得自己與蘇文紈破裂的同時也失去了心愛的唐曉芙。在這段故事中,方鴻漸表現的比較懦弱,再被蘇文紈玩弄於手掌之中卻不敢挑明自己的真愛,面對真愛遇到阻礙卻沒有堅持,到最後什麼也沒有得到。終於走出了愛情的圍城,接下來他走入的又是哪裏呢?

赴邀三閭大學,方鴻漸又走入趙辛楣的圍城之中。方鴻漸與趙辛楣從蘇文紈的“情敵”變成了知己好友,由趙辛楣推薦,在時局動盪的情況下共同去三閭大學做教授。在赴邀的途中一共有5個人,未來三閭大學的訓導長李梅亭,副教授顧爾謙,助教孫柔嘉,再就是趙辛楣和方鴻漸。李梅亭滿口仁義道德,虛榮猥褻,荒唐可笑,不能夠稱得上一個教授;顧爾謙則是一個攀龍附鳳、專事吹捧的勢利小人,在途中的表現讓人倒盡胃口;而孫柔嘉則是一個表面柔柔弱弱,卻是個非常有心機的女人。他們5個人的南下之行也成了文章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分。都説要看一個人待人接物、處理事情怎麼樣,就要和他一塊去旅行,看了這部分內容真是把這句話表現的淋漓盡致,五個人的個性特點在旅行中暴漏無疑。

結束了辛苦的旅程,到達三閭大學,方鴻漸也走入了這個更大的事業圍城中。三閭大學校長高鬆年的偽君子、道貌岸然、老奸巨猾,表面維護教育,私下裏卻對王太太別有情愫;韓學愈和方鴻漸一樣購買假的文憑,撒謊和不帶眨眼睛的,老謀深算、結黨鞏固地位,一直也想為韓太太謀個職位;汪處厚憑藉自己的政治背景搶走了李梅亭中文系主任的位置,他終究是幸運的,原配離世娶了比自己小20歲的汪太太並寵愛有加;其他的小角色同樣也是平淡卻會在某一點上嶄露頭角,讓人不齒。三閭大學中的勾心鬥角,讓方鴻漸雖然疲憊卻也無力掙脱出來,他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什麼大的用處的人,卻也不安於自己只是一個副教授,最終還被人辭退的現狀。事業的圍城終在趙辛楣因與汪太太的緋事而離開和高鬆年的道貌岸然中的結束。事業的圍城方鴻漸也不能説一無所獲,他終究覓得一妻,那就是孫柔嘉,可以説他是“被結婚”,迷迷糊糊的在一些流言中把原本沒有的故事變成了現實,他到底愛不愛孫柔嘉可能連他自己也不知道。

走出了事業的圍城,方鴻漸最終走進了孫柔嘉為他精心設計的婚姻的圍城中。方鴻漸與孫柔嘉在返回上海的途中結了婚,這對雙方來説都不能算是令人滿意的結合。孫柔嘉思慮周密、心機頗重,對於方鴻漸她想要完全掌控。他們的結合在起初還只是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方鴻漸也會遷就愛妻,但回到上海後兩家親人的介入是的他們的爭吵升級而且頻繁,雙方不再輕易妥協。最終,方鴻漸與孫柔嘉的婚姻在方的辭職後達到巔峯,他們的婚姻生活最終破裂。方鴻漸走出了婚姻的圍城,他是不是願意,他是不是慶幸我們不得而知,但我覺得他婚姻的破裂對他來説也許真的是一種解脱。

下一站,方鴻漸準備去投奔在重慶的趙辛楣,他又將走入怎樣的圍城之中就要由我們猜想……

《圍城》給我們刻畫的方鴻漸是一個悲劇的角色,而他的悲劇就是來源於他的性格:逃避退卻、優柔寡斷、虛無主義、缺乏主見等,性格決定命運,方鴻漸的性格決定了他始終不能走出別人或者自己為他設定的圍城。

我們現在的生活又是怎麼樣的呢?很多人小時候為了父母的期望,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鑽進枯燥無聊的課本中,努力學習,考上了好的大學;大學畢業之後又聽從父母的決定進入安排好的單位,努力從事着自己並不喜歡的職業,雖然不喜歡但是也沒有反抗的勇氣;到了一定的年齡又是聽從父母的安排不斷的相親,以父母的標準找到一個老公或者老婆,慢慢的更加沒有推倒一切重來的勇氣了……我們是不是也活在一個圍城裏面,當有機會走出來的時候我們沒有勇氣,當一切成定局的時候我們卻又不甘心,是我們都忽略了裏面的風景還是我們一直在期望圍城外的精彩。

也有很多人説《圍城》是在講述我們現實中的婚姻,沒有結婚的人想進入婚姻的圍城中,而在婚姻圍城中的人卻想要掙脱出來獲得自由。對於婚姻來説,當我們在圍城外的時候我們就要享受自由的快樂,當我們進入圍城的就要負起自己應有的責任。

文學作品《圍城》讀後感4

婚姻是一座圍城,在外面的人想進去,在裏面的人想出來。方鴻漸本是一位嚮往自由,玩世不恭留洋國外又略有才華的人,在郵船上的翩翩風度贏盡美人心,在朋友圈裏言辭犀利盡獲人嫉妒。但小説越看到後來越發現,原先的方鴻漸逐漸褪去,特別是與孫小姐結婚後,他變得脾氣暴躁,內心狹隘,只會挖苦諷刺的人。像是吃水蜜桃,外表光鮮誘人,吃到最後發現裏面是醜陋的核。那方鴻漸竟是怎樣從一個光鮮的水蜜桃被層層剝開而只剩下一個核的呢?

方鴻漸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矛盾,留洋國外使他意識到自己作為個體的價值和追求自身個性發展的要求,他具有新時代青年追求自由的通性,但他本身又出身於封建大家庭,父親是前清孝廉公,對封建制度下的規章習俗刻板地遵守,以父親的威嚴和身份軟硬兼施,無形之下給方鴻漸自由而個性的發展劃下了不可逾越的障礙。就像方鴻漸第一次到北平唸書,看人家一對對談情説愛,好不眼紅,於是就寫信給老父親請求他解除高中時候家裏為他訂下的婚約,方鴻漸寫這信也不是圖一時快意,而是“這樣怨命,怨父親,發了幾天呆”突然醒悟後寫下的。方鴻漸以為這信措詞悽婉,打得動鐵石心腸,誰料老父親也不是一般人物,造就料到他“託詞悲秋,實則懷春”要挾他説如果他仍“執迷不悟,吾將停止寄款,命汝休學回家,明年與汝弟同時結婚”,一紙書信嚇得方鴻漸急忙寫信討饒。可見方鴻漸身處在這個社會環境,這樣的家庭的悲哀。於是造成了他既認真又玩世,既正直又脆弱的性格。

他放浪不羈,玩世不恭。在回國的郵船上遇到已有未婚夫的鮑小姐,經不起人家的誘惑,“大庭廣眾之下借煙捲來接吻”,他心理上雖怪鮑小姐行為不檢點,但也覺得興奮,於是乎與鮑小姐甚是親密,甚至發生了關係,但這時他對自己的感情還是很看重的,“方鴻漸把愛看的太尊貴和嚴重,不肯隨便應用在女人身上;他只覺得自己要鮑小姐,並不愛她,所以這樣支支吾吾。”方鴻漸對自己的已故的未婚妻不説愛,因為那是家裏包辦的',對鮑小姐也吝嗇説愛,因為他實則只受她肉體的誘惑而全不是喜歡,可見方鴻漸是不輕易出賣自己感情的。

就算是面對才貌雙全主動親近的蘇小姐,方鴻漸到最後也是斷然拒絕。他自認為“蘇小姐是最理想的女朋友,有頭腦,有身份,態度相貌算得上大家閨秀,和她同上飯館戲院並不失自己的面子。”但情人和女朋友是不同的,女朋友或是以婚嫁為目的的伴侶,而情人則更多是因兩個人感情的契合,方鴻漸當然屬於後者,因而無論是蘇小姐怎樣的種種殷勤,都沒讓方鴻漸放她在心上。説到蘇小姐這樣一位人物,既是劉楊博士,相貌端正,家裏背景也不一般的人怎麼方鴻漸卻看不上眼倒覺得有些恐懼成為她的另一半呢?

對方鴻漸而言,蘇小姐就像是一件藝術品,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他自覺自己無論是學識上還是家庭背景上都不與蘇小姐般配,蘇小姐即使再温柔萬分都是一個強勢的存在,他對唐小姐説“你表姐是個又有頭腦又有才學的女人,可是—我怎麼説呢?有頭腦有才學的女人是天生了教愚笨的男人向她傾倒的,因為他自己沒有才學,他才把才學看的神祕,了不得,五體投地的愛慕,好比沒有錢的窮小子對富翁的崇拜——”“女人有女人特別的聰明,輕盈活潑得跟她的舉動一樣。比了這種聰明,才學不過是沉澱渣滓。説女人有才學,就彷彿讚美一朵花,説它在天平上稱起來有白菜番薯的斤兩。”這雖然可能是方鴻漸為安慰自己心愛的唐小姐而故意説得話,但都多少可以顯現出方鴻漸的思想,他不熱衷於蘇小姐最大的原因不是相對於蘇小姐的才學自己顯得自卑,而是他更看重才學之外的東西,譬如純真,就如唐小姐。這再次説明方鴻漸對待感情的認真,跟隨自己的心意。

當然蘇小姐也並非等閒之輩,不是隻識詩書不食人間煙火,她不僅是全書中學歷最高的,且是全書中最精明的女人。她為了獲得自己的幸福誣陷自己的表妹唐小姐有一大幫子男朋友;又為了報復方鴻漸辜負了她的感情而活生生地拆散了他和唐小姐。在遭遇方鴻漸的拒絕後或是為了挽回顏面迅即與一個自己並不深知的曹元朗結婚,而曹元朗在學歷與地位上都勝方鴻漸一籌,她似乎要用盡一切方法讓方鴻漸明白失去自己是他的錯,她不能得到的愛,方鴻漸也別想得到,僅是小女人心思。戰後她的丈夫調任為物資管理員,她自己就託關係從上海到重慶運送私貨,辛楣還告訴方鴻漸:“她剛才就勸我母親快買外匯,我看女人全工於心計。”方鴻漸驚訝地説:“他不是女詩人麼?白話詩還做不做?”儼然蘇小姐婚後已不是那個痴迷於詩書的才氣女子,濃粧豔抹的打扮更沾染上一股俗媚氣。

在才學上,她要做最出色的;在錢財上,她也要做上流的;面對感情,她也一直是高高在上的態度,前面就有描述道“蘇小姐理想的自己是豔若桃李,冷若冰霜,讓方鴻漸卑遜地仰慕而後伏膝地求愛”。面對愛戀自己已久的趙辛楣,在結婚後想當然地認為他會因為自己而終身不娶,還説要把辛楣給她的情信當着辛楣的面一封封的挑,挑她現在不能接受的還給辛楣,真是自戀至極,可笑不已。其實從蘇小姐的人生經歷來講,她很容易會產生自戀的情結,家庭背景過於優越,自身才學又非常人能比,因而她會想當然地覺得人們會愛她,就像鴻漸對她並沒有表示過多的親密,可她卻一直以為鴻漸是愛自己的,結果越陷越深。她面對鴻漸的拒絕受到的不僅是感情上的傷痛,更多的是自尊的打擊和對自身神聖的侵犯,她不能忍受自己屈尊愛上的人竟然不愛自己而喜歡各方面都能不如自己的表妹,殊不知人的感情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各取所愛的自由,特別是面對像方鴻漸這樣忠於自己情感的人。

真正的感情不是因為那個人身上的標籤,而是由她自身的品性所散發出的迷人氣息,這些品性可以是由她的背景,她的經歷內化塑造而來,但絕不僅僅是那些標籤本身。如果方鴻漸因為蘇小姐是里昂大學博士而喜歡她,那他喜歡的不是蘇小姐而只是里昂大學的博士學位;如果鴻漸因為蘇小姐是政務院參事蘇鴻業的女兒而喜歡蘇小姐,那他喜歡的也不是蘇小姐而只是她的家庭背景,就像方鴻漸説的“為什麼可愛的女孩子全有父親呢?她孤獨的一個人可以藏匿在心裏温存,拖泥帶水地牽上父親,叔父,兄弟之類,這女孩子就不伶俐灑脱,心裏不便窩藏她了,她的可愛裏也就攙和渣滓了。”於是,方鴻漸愛上了唐小姐唐曉芙。

唐曉芙沒有蘇小姐的才學但也不失聰明,沒有蘇小姐的心計卻也很是率真,書裏描繪她説是摩登文明社會裏那樁罕物——一個真正的女孩子。她不施粉黛,不燙髮不畫眉卻獨有她天生的清新韻味,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已是許多現代人所不敢做的了。不修飾自身説明她自然率性,坦白而不隱藏,她説“爸爸媽媽對我們姐妹們絕對信任,從不干涉,不鑑定我們的朋友”,正是在這樣的環境在長大才造就了唐小姐不拘小節天真直白的性格。如果説蘇小姐是自戀型人物,那麼唐小姐是完美主義者了,當蘇小姐知道方鴻漸的一切事後面對前來求愛的方鴻漸她説“方先生的過去太豐富了!我愛的人,我要佔領他整個生命,他在碰見我以前,沒有過去,留着空白等待我——”其實此時唐小姐也已經是愛上了方鴻漸的了,蘇小姐當初愛鴻漸時即使是知道他與鮑小姐的一段情,也不揭穿,可是唐小姐不同,即使是愛,她也容不得自己愛的人有一點瑕疵,甚至不聽鴻漸的解釋將他趕出了家門。是直率呢,還是過於追求完美了。

其實每一個愛你的人都不會一生一世屬於你,同樣你愛的人也不會一輩子就是你的,要產生一段愛情既要兩個人同時萌生出愛的情愫又要不失時機的表達,實則不容易,既然知道彼此此刻相愛為什麼還要受前事的牽絆呢,我們不能苛責太多,或許這次失去的是一生中可靠的伴侶,他走出你的生命你卻帶着傷痕。

小説中最令我想不懂的是方鴻漸與孫小姐的婚事,方鴻漸真的喜歡孫小姐嗎?不過就是幾個一閃而過的為她嫉妒的念頭,不過就是幾個讓他想要為她挺身而出的瞬間,這難道就是愛了?為什麼方鴻漸甘願這樣不明不白草率的,幾乎是慪氣的結婚而之前卻苦苦糾結於自己的真愛?這或許就是戀愛與婚姻的不同了。且不論孫小姐婚後是否與方鴻漸脾性相符,依婚前來看還是挺合適的,這就是最愛的未必是合適的,合適的未必是最愛的?而結婚所要找的就是合適的。

趙辛楣對鴻漸説過,孫小姐可是心深的人,既是有心計的人。結婚前孫小姐在鴻漸面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弱者,遇上什麼困難都跑去請鴻漸幫忙打點,就是碰上感情事也一樣詢問一下鴻漸,但就像小説説的“訂婚後,他漸漸發現她不但很有主見,而且主見很牢固。”於是婚後的方鴻漸處處與孫柔嘉爭執,兩人意見不合經常互相挖苦嘲諷,更因為當初結婚時鴻漸不加思考的態度讓婚姻充滿懷疑。方鴻漸出於同情和保護弱小得心態而“愛上”孫柔嘉,但卻因孫柔嘉蠻橫霸道的性格使自己婚後處處受到禁錮。方鴻漸經過這麼多的折磨,他已經不是那個玩世不恭,風流倜儻的男子了,而變得滿腹牢騷,為了生計為了感情而如行屍走肉一般,更不用談什麼詩賦文學了。之所以説婚姻是一座圍城,大概就是這樣的吧。

這讓我想到前不久看的一篇文章,裏面説的是一個富二代女生愛上一個普通的男孩,當所有人都反對的時候只有她爸爸對她説:“你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如果一致,對方又是一個善良的男孩,就可以託付終身。”最後因為爸爸的成全成就了她們的愛情,婚後他們有一個可愛的孩子,夫妻倆感情濃郁,丈夫上班,妻子收集古布的書,開了一家咖啡館,基本不靠家裏。我想這才是理想的婚姻吧。常言道:道不同不同為謀,兩個人在一起就是互相促進,一起成長的過程,婚姻也是一樣的,只有擁有共同的價值取向,婚後才會減少矛盾,幸福美滿。書中的孫小姐雖然“千方百計”地嫁給了方鴻漸,但她始終是算漏了一點,鴻漸是一個血氣方剛的男子,自尊心強又正直不阿,與她的現實主義,卑躬屈就,唯恐得罪哪個人是不一樣的,加上對於雙方家庭的不瞭解,以致難以融入,婚後自然就爭吵不斷了。

小説中的方鴻漸一步一步越陷越深,越走越走不出困境,終究是什麼禁錮了他呢?他又是為什麼被禁錮了呢?

照説留洋國外回國應該是稀罕的人才,特別是在40年代,但為什麼方鴻漸卻屢屢找不到工作呢?原是他沒有拿得出手的文憑,既不是某某大學的博士也名不見經傳。有一個人遭遇與鴻漸相似卻結果大為不同,就是同在三閭大學的韓學愈,他和鴻漸拿的都是假的文憑,所不同的是鴻漸只將它用來哄騙家裏人不讓他們失望,但“將來找事時,履歷上絕不開這個學位”,韓學愈倒是靠這個文憑哄騙了校長做上了系主任,説到底就是鴻漸為人正直,託關係可以,但絕不坑蒙拐騙。

與趙辛楣相比,趙辛楣沒有留洋經歷,但每次鴻漸有什麼工作都是他帶攜的,總結無非就是趙辛楣家庭背景好,有用不完的關係,就像當初從三閭大學辭職,説走就走刻不容緩,人家到了重慶後照樣當上了不小的官。鴻漸出身於農村大鄉紳家庭,戰後受到掠奪和清理,財權皆無,加上自身留洋國外時間久,國內一個朋友也沒有,大學同學聚會也叫不上他,倒是趙辛楣讓孫小姐以家屬身份帶了過去。缺少文憑與人脈的鴻漸在中國社會寸步難行。

《圍城》是一本值得反覆閲讀的作品,相信隨着人生閲歷的增長,每一次閲讀都會有新的體會和感悟。

文學作品《圍城》讀後感5

小説裏説方鴻漸的婚姻就像圍城,他邁進了就想出來,沒進去前卻有拼命的想進去,在克爾愷郭爾《非此即彼》中的一段話,恰如其分的反映《圍城》中方鴻漸的婚姻,乃至當今社會人類的婚姻,這話是這樣的:如果你結婚,你就會後悔;如果你不結婚,你也會後悔;無論你結婚還是不結婚,你都會後悔。嘲笑世人愚蠢,你會後悔;為之哭泣,你也會後悔;無論嘲笑還是痛哭,你都會後悔。信任一個女人,你會後悔;不信任她,你也會後悔。吊死自己,你會後悔;不弔死自己,你也會後悔。先生們,這就是一切哲學的總和和實質。

《圍城》的確是本好書,每一次讀它我都會有新的感受,好書也的確能讓我在忙碌的工作、學習、生活中有一片閒暇的時光,讓自己緩解一下疲勞,使人在心靈上得到解放。

偉大的人為什麼偉大?因為,你是跪着看他們的,你跪着,別人自然比你高大了,因為你只想當一個汲取者而不是一個創造者,所以作者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視着人生,毫不掩飾地揭露出人性的弱點、生活的真實性,併入木三分地撕開來並加以展示,給人以思想深層次的震撼與啟迪。

作為學生,婚姻並不是我應當去討論的話題。《圍城》無疑是在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實的生活。每個人從懂事的那天起就開始追逐自己認為理想的愛情,當追到的時候又在為愛情尋找一個理想的婚姻,而真正都做到的人寥寥無幾。其實生活已經教給我們一個規律:婚姻是隨機的!結婚就像圍城,有的人想進去,進去的人想出來!當愛情被歲月侵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時的愛情已經昇華為親情了。

當然,你可以説,我説的這些少兒不宜,我説了,我也只是一個學生,我只是在説這部書,以及我的一些看法。

作者以《圍城》做書名,也許想告訴我們:不僅婚姻像圍城,人生、生活、職業等等更像圍城。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兜圈子,重複的做同一件事情:找個籠子把自己關起來,過了不久卻發現那邊的風景比這邊更好,於是出了這個籠子進了那個籠子。就這樣不斷的重複並樂此不疲。圍城,是婚姻,也是人生生活中的圍城太多了……“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裏的人想出去。”嗯,錢鍾書先生不愧為大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139gz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