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我的魔力語文課》讀後感1000字

《我的魔力語文課》讀後感1000字

[編輯]《我的魔力語文課》讀後感1000字共含3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我的魔力語文課》讀後感1000字

第1篇:《我的魔力語文課》讀後感1000字

這篇《我的魔力語文課》讀後感1000字範文是我們精心挑選的,但願對你有參考作用。

這次閲讀何捷老師的《我的魔力語文課》這本書,只是覺得閲讀越新奇,總能找到何老師教學的獨到之處,讓人不自覺地為之點贊。我也總有一種獵奇心理,希望能找到自己可取之處,立馬搬到自己的教學中去。

一、看圖寫話,重在細微

説來自己曾經還教過三年的一年級,現在想想連一個看圖寫話都沒有教好,還真是慚愧。為什麼這麼説呢?那是因為一年級的水平總是引領孩子觀察圖畫上的人物都在做什麼,及其做事情的結果怎麼樣。學生敍説語言也是直白簡單、空洞乏味。

看了何捷老師“看圖寫作的殺手鐗”這篇文章,真是讓我腦洞大開。一個圖畫背後竟然有這麼多可挖掘的信息,但是需要仔細觀察,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才能寫出一篇具體生動的看圖寫話。作為老師,應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片上的各種事物,更應該深入帶領學生分析每一個表徵現象背後可能反應出來的問題,這樣學生才會有思路,有自己的想法。

二、人物描寫,主抓特點

小孩為什麼寫人物類作文容易千篇一律,像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一樣呢,因為學生沒有仔細觀察,抓住重要的,區別於他人的特點來寫。何捷老師方法,所謂“慢一點,快一點”就是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能抓住主要特徵來寫。就如《翠鳥》這篇文章主要抓住翠鳥的顏色這一主要進行了細緻的描寫;所謂“少一點和多一點”,就是描寫特徵應少而精,多一點抓一處特徵寫具體、形象,寫人當然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而是把一個點寫精彩了才好。

三、古詩詞教學,重在聽讀

讀完這一篇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不實用,至少目前階段對我來講是沒用的。也許這就是何捷獨特的風格吧,自己是上不出這樣的課堂的。雖然這樣教學理論是基於古代“不加琢磨”般學習模式,重視學生記憶功能,提升學生課堂注意能力、模仿能力,各方面提升了素養,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難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聽,一遍一遍地聽,聽得目的不同,但是學生真得能快速記憶?真得能覺得有趣?真得能賞析古代寓言平仄之美嗎?等等這些內容對於學生的要求很高,至少國小階段很難做到。

四、“小百字”到“大部頭”這路有點難

何老師班級學生三年級每天能寫兩三百的文字,四年級上半學期就能整本書寫作了。不説我們學校三年級學生能力水平怎麼樣?就説四年級學生每天能寫個兩三百字的文字麼?貌似也很難,不得不吐槽一下差距。

曾經當學生剛上三年級時候,我嘗試想讓學生記日記,不規定字數,當我諮詢家長意見的時候,大家一致都覺得好難。剛踏入三年級學生讓用“有的、有的、還有的”造排比句式時候,竟然還是一年級的水平。如果讓寫日記,學生不得痛苦死。知識鏈層級水平地斷接,自然而然導致了三年級學生寫作入門基本水平不高。

曾幾何時,有意測試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竟然也讓我覺得失望。我以調換座位為由,開展了一次很有趣的抽籤選座遊戲,學生心理期待和後來心理變化,學生自己感觸很深,但是隻有一部分學生能細緻描寫,其他學生只是徒於其表而已。

需要仔細思考該如何提高孩子的習作水平?我抓課外閲讀,每天讀書,只是為了豐富學生語言積累。可是在運用方面還是不多。很多時候講究輸入和輸出對等,只有積累的語言被靈活運用了才會提高自身語言表達能力。在以後教學中,應重視習作練習,創造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氛圍,讓學生有話可寫。

五、“每日報評”也是有效的學習方式

每天從報紙上剪裁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內容貼在作文本上,寫下自己的感受及其評論。我挺贊成這種方式,既促進了學生閲讀,又引發了學生的思考,有所感,有所思索。這種活動開展還真是不錯,適合高年級採納。

只不過現在家家户户報紙都少了,又有多少學生每天會讀報紙?只不過是每天看手機而已。其實,可以讓學生蒐集自己感興趣的新聞或者事件,寫出自己感受即可。

從名師思想裏解讀,從實踐經驗裏取經,只為了尋求自身教學發展,願在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上,自己能一直努力下去!

第2篇:《我的魔力語文課》讀後感1000字

給你一篇《我的魔力語文課》讀後感1000字的寫作範例,你可以參考它的格式與寫法,進行適當修改。

本週開始了《我的魔力語文課》下篇的閲讀,雖然只有兩篇內容,卻讓我讀完後遲遲沒有下筆,因為感覺到了更深層次的一種困難。特別是第二篇妙賞,讓文本解讀成為精神享受,感覺自己還遠遠沒有達到學會妙賞的境界。這個板塊我還需要多多研究,現只將這部分的讀書筆記摘錄呈現。

教材承載着公眾教化功能,包括文字層面、文學層面、文明層面等,涵蓋主體個性和社會共性兩個維度,義不容辭地調和着個性與共性的和諧相處。

因此,教師的教材妙賞不僅要彰顯多元解讀,更要基於兒童本位,要有利於教學需要,要符合兒童的審美評判尺度,同時也要注重兒童文學素養、人文情懷,照顧兒童認知共性,有利於兒童理解與接受。具體做到三點:其一,觀文入情,相對應的兩種閲讀方法:誦讀與涵泳。三種最原始,最有效的方法:細讀、朗誦、背誦。誦讀三字訣:“細”“全”“多”。其二,知人論世,此法重在出。其三,往來反覆。在“文——讀者——現實”來回走,可以從文本的留白處入手。而關注“表達”,落實“語用”部分則是本週我有所思考的內容。

語用,語感這兩個詞是前年進行課題立項的時候關注的內容,當時也只是懵懵懂懂,只是有這個意識覺得語用和語感的培養很有必要性,經過這兩年間的關注課堂,進行觀課議課,讓我更加清楚的意識到什麼是語用,特別是讀了何捷老師的關注表達,落實語用,更加明白我們的語文課着力點應該是讓學生學會運用好所學的語言文字,做到讀寫結合。

常規課堂中,我們的老師在不斷的對文本的內容進行反覆的咀嚼,講解,費時較多,但成效不大。如何落實語用,何老師為我們做了有效的指引。

一、重視文體特徵

關注表達,必須重視文體特徵。發現了文體的特徵,才能選擇合適的教法。書中舉的是朱自清的《匆匆》這個課例,按照我們常規的教法,肯定是把着力點放在應該如何去珍惜時間上,然後會來個句式練習,如——的時候,日子——。遠遠沒有對文本進行深入的挖掘。而何捷老師在課例中從這篇文本的特徵散文入手解讀設計,開始就直奔特徵而去,這樣的教學就直指文體特點,指向課文的表現手法——語言文字內部的思維意義,指向學生能力的發展,具有鮮明的年段教學特徵,且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本質。

二、關照文章結構

有人將文章形象比喻為“人”,靈魂是文字內隱的意藴、思想、道義;素材是人外顯的血肉;結構就是支撐人的骨架,是作者安排謀劃藉助材料表現中心的整體構思和安排。現在我們的教學大部分還在關注寫了什麼內容,而我們要做的是怎樣引導兒童發現作者是怎樣寫成的。要對文章結構進行認識和探索。我們的老師通常對於略讀課文還都在字斟句酌,一節課能完全講完甚至再進行文體表達有效探究的,我們只是讓學生明白了這一課的內容寫了什麼。

我校以趙利霞老師為代表的幾位老師在落實語用這方面是很好的先行者,她的精讀抑或是略讀都是在朝着作者是怎麼寫成的這條路上走,所以她們班上孩子的讀寫結合就做的相當紮實。具體課例我就不再列舉,可以在趙老師的`課堂上去感悟。關注文章結構,引導兒童理清作者行文思路,理應成為解讀文本的關鍵所在。

三、着力文句表達

一篇文章中值得訓練的文句表達點較多,老師們可以依據學情精簡篩選,瞄準凸顯文意、文理、文境的點展開教學,實施訓練。《跨越百年的美麗》獲得特等獎就有一個細誦品味“一襲”這個不起眼的詞句的功勞,所以潘新和教授《語文,表現與存在》這本書中表述的有關閲讀的教學觀很值得我們去探究、品出這段話的含義來。

他説:讀完一篇文章,閲讀教學才完成一半。另一半更重要,那就是使學生學以致用,就是讓學生把從讀中學到的用在文章寫作中;讓他們把對文本的理解、感想説出來,或者寫出來。這才能算是真正完成了閲讀教學的一個完整過程。

從以上的內容研讀讓我堅定了讀寫結合策略的研究與實施,只有真正地把教材當成例子,我們引導孩子關注寫法,結構,才能舉一反三,真正的掌握方法而不是記死知識。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才不會是一句空話。

第3篇:《我的魔力語文課》讀後感1000字

《我的魔力語文課》讀後感1000字的寫法與格式是什麼?請參考以下這篇範文。

去年12月份,有幸跟着學校的團隊到福州進行學習。學習之後,有兩個教師的名字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一名是集美大學的施茂枝教授,一名是福建名師何捷。兩人留給我的印象都是深思善學樂究之人,在人云亦云的'年代一直樂享於自己的研究,着實讓人尊敬。遺憾的是,那次只是聽了兩位的報告,並未走進他們的課堂,也就沒有機會領略他們教學時的風采。抱着對大師的敬仰之情,暑假期間,買了一本何捷老師的《我的魔力語文課》,想從中探究一二,以彌補上次的遺憾。

“魔力”,一個神乎其神的字眼,其實用在何老師的身上,卻那麼的純粹。“唉,小何要是能拖拖課,那該多好啊!”這是何老師的學生在《小何的“壞習慣”》一文中的結語,這裏的“壞習慣”指的就是“不拖課”。咦?不拖課怎麼會是壞習慣呢?或許,這就是何老師課堂的魔力吧。天生好動的學生卻不願意下課,對老師依依不捨,如果沒有魔力,又怎麼説得過去呢?

魔力就跟奇蹟一樣,它的發生看似不可思議,但窮源竟委,卻也能撥雲見日。就如同何捷老師自己談到的那樣,這些“得益於他‘用一生來備課’的教學信念、借力於科學有效的課堂設計、仰仗於對兒童特點的準確把握、依託於對言語表達的自覺訓練”。常言道“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何捷老師正是在做中才積累了這些字字璣珠般的常道。

疑慮又從心而起,我也在教學呀,為什麼我的悟性總是那麼低呢?不可否認,我一直崇尚於理性的語文教學。我希望自己的語文課堂能夠如同解數學題那樣具有縝密的思維,能夠如同順水推舟那樣讓學生自然而然獲得知識,不做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讓絕大部分孩子的思維都能夠得到激活。

可是,處在探索道路上的我依舊迷茫。但讀了何老師的文章之後,我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覺得他的課堂就是我一直苦苦覓尋的。把談話法作為課堂導入的“真功夫”,除去了雕飾,保留了純真;在《魚游到了紙上》這堂課中,為了指導兒童獲得表達方法,他那如行雲流水般輕盈自在的引導,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讓學生輕鬆自如的掌握了知識;還有那一篇又一篇有關作文的教學策略,越來越讓我感受到一個智者思考的魔力。

值讀此書之際,在和親朋好友談話時,有兩句話深深地震撼了我。一句是“一羣人都在做一件事,但往往成功地只有5%,因為只有5%的人真正用心去做”;一句是“知道我和你們不同在什麼地方嗎?你們一直都是在拼命地做事情,而我卻在拼命地思考”。合上書本,我想這不正是此書所藴涵的精神內涵嗎?這不也正是作者的精神映照嗎?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3篇《我的魔力語文課》讀後感1000字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我的魔力語文課》讀後感1000字範文。

標籤: 讀後感 語文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335m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