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八月讀後感多篇700字

八月讀後感多篇700字

八月讀後感多篇700字

想看《八月》,一直沒有機會實現,為此,難免有點耿耿於懷,畢竟,自己每天是在影城混吃混喝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八月讀後感,希望你們喜歡。

八月讀後感1

美好暑假,書香相伴,假期裏,讀了一本書——《八月桂花》。這個故事是由許多小故事組成的,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八月桂花的故事。故事開頭,雀芹家門前有一棵大桂花樹,它是雀芹的老祖宗一代一代傳下來的.,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所有人都讚歎着他的高大。村莊裏有一個節日,在每年八月,桂花開的時候,所有孩子來樹底下搖花,落下的花瓣送給每户人家。

雀芹有一個同學叫婉靈,她從不和他人玩耍,她認為每個人都很討厭她。婉靈的父母也在婉靈出生後離開了她,外婆就成了她唯一的親人。很快,又到了搖花的時候。婉靈來到河邊,看見了洗腳的孩子。因為搖花前必須洗乾淨腳,婉靈來到了桂花樹前,雖然她也想參加,但她不敢,也沒人邀請過她。

婉靈最喜歡的地方是一大片荒野,那裏很少有人來。她坐在一棵柳樹下,望着天空。有一次,荒野上突然着了火,使她又害怕、又興奮。這時,她拿起樹枝抽向火焰,火焰被抽滅了。從此以後,婉靈愛上了抽打火苗的感覺。她經常拿一盒火柴,點燃了又抽滅,村裏人都不懂她到底要幹什麼。

有一次,婉靈發現桂花樹旁的蘆葦被點着了,婉靈把火撲滅了。可大家認為是婉靈放的火,最後是雀芹找到了兇手,後來大家和婉靈一起搖花,婉靈也成了大家的好朋友。這個充滿友情的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要相信自己,堅持做自己。

八月讀後感2

《農曆》是郭文斌的作品集,他常常寫一些短篇小説,如:《收穫》、《生產》、《大年》、《芒種》等。他的小説常與節氣、節日有關,而且篇篇都有無處不在的暖意。現在,知道中秋、大年、芒種、小滿這些節日傳統過法的人已經不多了。他便藉此機會讓我們在欣賞、品味文學時,瞭解我們的傳統文化。

《農曆》是專門講節日的。這本書的主角是五月和六月。他們的名字是以出生月份來取的。五月和六月是地地道道的農村孩子,天真無邪。五月是個心靈手巧,卻總愛和弟弟六月爭吵的姐姐。六月是個聰明伶俐又動不動就提一些莫名其妙卻富有哲理的問題的弟弟。每當六月提出一些奇特的問題時,我總會着急地看下去,看五月或爹會如何回答。我還能學到不少東西呢。因為六月總提問,所以五月常親暱地稱六月為瓜蛋。五月的家裏還有不少成員:知識淵博的爹,笑口長開的'娘還有常年在外的三月姐、四月哥。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叫《中秋》。中秋節,梨成熟了,五月、六月和爹下梨,六月下到最後一隻時,心軟了一軟,覺得梨是樹的孩子,雖然長大了要離開,但還是應該為樹留一個孩子,所以六月住了手,從樹上溜了下來,抬頭望樹,他彷彿看到老梨樹十分開心,便鬆了口氣,“心裏也是一個巨大的輕鬆”。

爸讓五月六月給鄰居家送些梨,六月有些捨不得,不想把這“能甜化了人心”的梨送走一大半。但是當五月六月揹着包挨家挨户送過梨後,六月卻十分欣慰:鄰居們很好地招待了他們,送給他們不少東西,“往出走時挎包是滿的,往回走更滿”,數不清的香瓜、茭瓜、蘋果、花紅、玉米……六月恍然大悟,“自己”和“別人”所擁有的是可以互換的,而且,好像交換以後快樂更多了。特別是鄰居大娘稱他為“小掌櫃”時,他彷彿覺得自己長大了。我想,六月還沒吃到那些瓜果,就一定品嚐到了那甜蜜的滋味和濃濃的親情。讀完這本書,只覺心裏一片明淨,他們的生活也有不足,也有煩惱,不過留在五月六月心中的只有温暖。《農曆》不僅僅教給我過節的方法,還教會我怎麼做一個心地善良、正直誠實、樂於助人的人。

八月讀後感3

確切的説是她的童年造就了她的孤獨。她的混亂軟弱的母親給她蓋上了一層厚厚的面紗,顯得神祕莫測。她的人生註定了是一段不同尋常的歷程。從她殺死自己的母親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她的與眾不同。

直到接觸了污濁不堪的上海,她遇到了JOE——一個穿灰綠色的純棉繡花上衣,像潮濕的沒有見過陽光的苔蘚一樣的女子。未央的生活似乎見到了她抬頭仰望天空的那種乾淨明朗,似乎不再會寂寞。在未央和JOE開始的日子裏,我想未央是不會抬頭看天空的,因為她不需要尋找什麼,也不再寂寞。酒吧和路邊的小店鋪都留下了她們友誼的見證。

未央説她看一個男人是否適合她只需要十分鐘的時間,而JOE卻用了十年JOE和朝顏打算在十月分結婚,她説想給他生十個孩子朝顏的出現讓故事有了戲劇性的轉變。他的“在劫難逃”,一切的無法預料,那次的一夜情,讓他拋棄了相處十年的JOE。他表示的無能為力讓JOE成了未央母親的影子。她不再甜美只有脆弱,也變得混亂起來。

一切都像八月南方的颱風一樣帶着死亡的氣息,無法預料,顯得那樣的變幻莫測。未央不允許JOE的離開。因為母親離開了她,而JOE是母親的影子。也因為她深愛着JOE,JOE曾經是她生活的陽光,使她不需要在寂寞中仰望天空。未央懷着矛盾的心情擁有了朝顏的孩子。但她只是沉默,幻想着擁有JOE和孩子的世界。

也許一切都是未央的理想罷了,其實JOE並不快樂,她真正需要的只是朝顏。一個將來陪她走過風雨的男人。這點是未央無法明白的,就像她不明白母親的孤單一樣。母親和JOE的內心深處永遠也無法擺脱她們真心付出後的劫難。男人喜歡母親的高根鞋,母親也因為高根鞋摔死了。我想當母親拿起高根鞋打未央的時候,她的內心是充滿了思念的。如果不是,她的眼裏為什麼常含淚水?JOE因為朝顏快樂得似乎歇斯底里,也因為他痛不欲生,因為他無法自拔,最後伴隨着蔡健雅的歌聲“他的樣子已改變,有新伴侶的氣味,那一瞬間,你終於發現,那曾深愛過的人,早在告別的那天,已消失在這個世界。”JOE死在茫茫人海中。

八月讀後感4

第一次接觸安妮寶貝的文字,是不習慣,還是怎樣,只是不知道一個徘徊正直青春到年少的應該叫女子,還是叫孩子,有着如此悲涼又寂寥的文筆,“頹廢,死亡”是她文章時常出現的詞語。這卻是最引起內心共鳴的,因為那些都是我們所逃避的故事,只因它是苦悶的過程,悲傷的結局,所以我選擇把它們忘記,但它一旦出現,就會感動得唏咧,這些文字是光明或黑暗的力量,屬於唯一存在的光源。其實文字是黑色的旋渦,總能把我們都甩進悲涼或是昏暗的黃昏,在一個無人的角落山洞,舔着自己血淋淋的傷口,一旦有人虛寒問暖,它就受不了,也許空白中,角落裏才得以回想,曾經的“歡樂頌”。當一個人以孤單獨身在城市中,只是當着繁忙生活的上班族,看着川流不息的車輛,看着有個人生活忙碌卻有弦亂的生活,那一刻我們會發現自己,其實好孤單。

未央,是一個恐怖的女子,卻有她一生的與眾不同。在十七歲以前,未央生活在南方,有她自己的生活。在她認識喬後,她很幸福,認識喬後,我想未央不再抬頭看天空工,她不需要尋找,也不再寂寞,那是一切的曾經,她們都還是單純的模樣。喬有長長的頭髮,未央喜歡它們刷過它的臉頰。未央説她看一個男人是否適合,只需要十分鐘的時間,而喬卻用了十年,遇見了朝顏,喬説:“我要嫁給他”。然而,朝顏的出現,他説,一切都在逃劫難,我們無法遇料,也無法改變,他終於拋棄了相處十年的'喬,喬終於成為未央母親的影子

原來,一個女子可以如此柔弱,如此不堪一擊。未央不允許喬離開,她以自己簡單的想法,艱難的維持着一個平衡。因為喬有她母親的影子,因為她也深深的愛着喬。未央懷着矛盾的心情,懷了朝顏的孩子,她只是沉默,想着往後的生活,她幻想中快樂的生活。喬並不快樂,未央不懂,不懂喬的生活,不懂喬要的只是一個陪她走過風雨的一個人,就像喬不懂她母親的孤單,她傾盡自己的所有,要喬不再墜落,可喬更加明白,“她逃不出,永遠也逃不出這場她付出真心的劫難”。最終,喬,還是離開了,最後伴隨着蔡健雅的歌聲離開了,對她來説,是屈服,還釋放或是解脱,一瞬間,發現她已離開了,憶消失在這世界。朝顏離開了未央的生活,未還是可以微笑,堅強的帶着孩子生活在南方,生活在這個屬於喬,她,朝顏,還有孩子的城市。

八月讀後感5

秋日午後,品一杯香茗,讀起安妮寶貝的《八月未央》:書由多個零散故事構成,渲染以黑暗陰沉的氛圍,陰冷、矛盾、不安、離別、落寞、破碎、絕望與疼痛,幾乎是貫穿全書始終的情感主色調。

故事中的主角們大多難逃命運的捉弄,他們嚮往親情、愛情、友情以及一切美好的東西,追求自由的同時又渴望有一個安定的“家”來温暖他們頗受創傷的心。然而人生總是難以圓滿,他們於不安中不停地行走不停地尋覓,於旅途中不停地遇見,爾後又揮手告別,經歷一場又一場的破碎和絕望。他們眼睛幽藍,始終帶着淡淡的憂傷;他們自由自在如苔蘚,黑暗給他們水分卻又賦予他們顛沛流離的宿命,生命甜美而脆弱。

故事讀來讓人心生悲涼,一時難以卒讀。如同曾經的我們年少輕狂,天真、簡單而純粹,一旦現實與認知相違便倔強的對這個世界宣戰並與之對抗,不料總落得遍體鱗傷。而後便是氣餒與妥協,受其腐蝕卻又堂皇稱之為成長的代價。我們失望,我們迷茫:難道人生只有消極與積極兩個片面?難道純粹與複雜是絕對的相對?其實不然,人生漫漫長路,缺憾有時美好有時,陰冷有時晴暖有時,但美好卻是主旋律。我們應該在跌跌撞撞中成長,在磕磕碰碰中更加堅強而柔韌,始終相信生命的美好,圓滑而不失純真,以樂觀的心態去探索去尋覓。生四季,春去秋來,八月未央,而此時窗外陽光正好。

八月讀後感

標籤: 讀後感 多篇 八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3o5d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