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後感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後感

本書是我們不斷髮展的人類思想的一部分,是保護兒童巨大潛能運動的一部分。我們本身也處於這場運動之中。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後感

當今世界紛爭不斷。為了將來世界的重建,人們目前正在醖釀、出台許多計劃。教育被廣泛認為是實現世界重建的最好方法,沒有人會否認,人類的智力水平還遠遠沒有達到人類文明發展的要求。

我也認為,人類目前的成熟水平還遠不能幫助人類實現遠大理想,建立和諧、和平的社會和消除戰爭。人類本身也沒有做好控制和指導各種事件以實現自己理想的準備。相反,他們在處理各種事件過程中還處於非常被動的地位。

雖然教育被認為是提髙人類能力的最好辦法,但是它一直停留在對人類“思想”進行教育的觀點上。這種通過教育提高人類的辦法與舊有的觀點沒有多少不同,並不具有新穎性和建設性。

我毫不懷疑哲學和宗教會對完成這一使命做出重大的貢獻。但是,在這個非常文明的社會裏能有多少哲學家呢!過去沒有多少,將來又能增加多少呢!我們曾經有非常高的理想和標準,這些理想和標準成了我們教育的主要內容,但戰爭和衝突卻從沒有因此而有所減少。如果教育確如那些陳舊觀念所認為的那樣僅僅是傳承知識的話,那麼教育就不會對人類的未來做出多少積極貢獻。因為如果人類整體發展水平滯後,知識的傳承又能有何作用呢?相反,我們必須考慮精神、社會人格、新的世界力量等一系列目前不為人知或被人們所忽略的因素。如果這些因素能夠起作用的話,那麼這種作用只能在兒童身上發揮,因為是兒童確保了人類的生生不息。

兒童具有一種未知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引導我們進入美好的未來。如果我們真的想革新這個世界,教育就必須將發展兒童的潛能作為目標。

新生嬰兒的心理活動今天已經得到了足夠的重視。一些心理學家已經在嬰兒出生三個小時後就開始對嬰兒的成長進行仔細觀察了。另一些心理學家經過深人細緻的研究之後得出結論認為,嬰兒出生後的頭兩年對於他的一生來説是至關重要的。

人格的形成過程在一個人出生時就已經開始了。這種帶有一點神祕色彩的觀點引出了這樣一個看起似很奇怪的結論:教育必須在嬰兒出生後就開始。之所以説它奇怪,因為按照常理我們是無法教育一個新生嬰兒的,即使對一個不足2歲的嬰兒進行所謂教育也是無法辦到的。我們給一個連我們説什麼都聽不懂的嬰兒講述什麼課程呢?他們甚至連自己的舌頭都無法正常活動。談到教育的時候,我們是否僅僅指對他們進行衞生教育呢?不,這裏説的教育有着更深遠的內涵。

在嬰兒出生的早期階段,所謂教育是指,為嬰兒與生俱來的精神力量的發展提供幫助。這就是説,我們不能使用正統的説教式的教育方法。

近來的研究廣泛證明,嬰兒在精神方面具有特殊的天賦。這就為教育工作者指明瞭一條新路。這條路不同尋常,並且至今未被人們發現,這條路與人類的精神世界有着很大的聯繫。兒童真正的創造力和潛能幾下年來一直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自從人類在地球上出現和生存以來就從來沒有考慮過藴藏在人類身體中的巨大潛能,以至於我們今天的文明雖然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卻沒有注意到嬰兒的精神世界中所藴含的寶貴財富。自從人類生命在地球上出現以來,這種潛能就一直被忽視。直到最近,才有人提及這種潛能的存在。例如,卡瑞爾寫道:“嬰兒階段無疑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我們應該通過任何可能的和現實的教育途徑對這一階段進行開發。一旦錯過這一階段就無法進行彌補。我們不應該忽視這一階段,而應該努力對它進行挖掘。”

今天,我們已經開始發現這些未經採擷的果實的價值,它們比金子還要珍貴。因為它們屬於人類自己的精神世界。

有關嬰兒出生最初兩年問題的研究為我們打開了大門。在這裏,我們會發現至今仍無人瞭解的人類精神構建的規律。兒童則向我們展示了這一規律。他們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與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精神生活。這就是我們為教育工作者指明的“新路”。在這裏,不是教授把心理學強加於兒童,而是由兒童們自己把他們的心理展現在研究者的面前。

這看起來有些難以理解,但隨着我們講解的深入,情況就會明朗起來。兒童有一顆能夠吸收知識的心靈。他有獨自學習的能力。一個簡單的例子就能證明這一點。兒童長大後會説他父母所説的語言,但對一個成年人來説,學好一門語言是非常不容易的。沒有人手把手教授兒童,他們卻能將名詞、動詞和形容詞運用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研究兒童的語言發展是非常有意思的。所有致力於這項研究的人都認為,語言學習的最初階段一單詞和名字的使用,有一個非常固定的時間段,好像已經預先設計好了一樣。兒童似乎在忠實、準確地根據自然界已經設計好的嚴格時間表進行學習,猶如一個經過嚴密組織的老式學校。根據這嚴格的時間表,兒童以極大的勤奮對語言的不規則變化及語法結構進行學習。

似乎每個兒童自身都有一個辛勤而又技巧嫻熟的老師。而人類説得最流利的語言恰恰就是在他們的嬰兒階段學習的。不但如此,如果兒童長大之後學習另一種語言,即使最高明的學者也無法把他們教得像説自己母語一樣流利。

因此,肯定有一種精神力量在起作用,幫助兒童進行發展。這不僅僅表現在語言學習方面。因為在2歲的時候,兒童已經能夠認識周圍所有的人和事物。如果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會清楚,兒童已經學習了很多東西,用以促使內心成長。我們所有的東西都是在兒童階段形成的,而且是在人生頭兩年形成的。兒童不但要認識周圍的事物,理解並適應周圍的生活,而且還有一些我們無法教授的複雜東西,如智慧、信仰及特有的民族和社會情感等都是在這一階段形成的。大自然似乎可以使兒童不受成年人式的推理方式的影響,以使他們內在的學習方法順利進行。在成年人的所謂智慧佔據和改變他們的內心之前,兒童就已經完成了他們心理構架的建設。

3歲時,兒童已經打下了他作為人的人格基礎,到這個時候才開始需要特別的學校教育。兒童在這段時間裏取得了如此大的成 就,因此有人也許會説:3歲上學時的兒童已經是一個小大人了。心理學家們肯定地説,與兒童相比,我們成年人需要60年的艱苦學習才能學會兒童用3年就學會的東西。心理學家用這樣一句話表 達了這種意思:“3歲的兒童已經是一個大人了。”但是兒童這種從周圍環境學習的能力還遠沒有發揮至極。

兒童通常3歲時就進入幼兒學校。在此之前,他們無法接受教育,沒人能直接教他們。可他們卻向我們展示了人類精神的偉大之處。我們為兒童提供的僅僅是一所房子而不是學校。他們在這裏可以通過環境的薰陶來學習知識,不需要任何直接指導。雖然有些兒 童來自於社會的最底層,父母又沒有受過教育,但這些兒童卻可以 在5歲之前學會讀書和寫字。如果有人問他們,“是誰教你寫字的?”他們通常會驚奇地回答:“教我?沒有人教我呀!”

四歲半的兒童就能寫字看起來有些奇怪,他們對學習知識還沒有任何感覺。於是媒體開始討論“文化的自然獲取”這一觀點。心理學家們非常想知道,這些接受實驗的兒童是否與其他兒童不一樣呢?我們自己也因為這一問題困惑了很長時間。在經過多次實驗之後,我們準確地得出了結論:兒童天生就具有這種“吸收”文化的能力。我們會提出疑問,如果這個結論是正確的,如果文化可以毫不費力地獲得,那麼對於文化的其他方面情況又如何呢?通過實驗我們發現,他們的吸收速度甚至比讀、寫還要快。例如,在對植物、動物、算數、地理的認識和學習方面,兒童同樣會以一種簡單、自然的方式學習,不費任何力氣。

因此我們認為,教育不是老師教了什麼,而是人類自然而然發展的一個過程。它不是通過教授得來的,而是兒童從環境中獲取經驗得來的。老師的任務不是講課,而是在為兒童設置特殊的環境,準備和安排一系列的文化活動。

我在不同國家進行的實驗已經持續40年了。隨着兒童年年齡的增長,許多父母一直要求我延長實驗時間。我們發現,個體的活 動是刺激和促成發展的一個要素。這適合於學齡前兒童,也適合於 接受初等、中等或更高教育的兒童。

新的實驗同樣也證明了這一點。不僅對於學校和教育來説如此,對人本身也一樣:如果一個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精神肯定未曾因受到壓制而感到情緒低落。

因此,我認為所有教育改革都必須以人類個性為基礎。人本身必須成為教育的中心,我們要知道人類不只從大學獲取知識,人在出生時就已經開始了學習的過程,尤以出生後的頭三年獲取的知識量最大、最密集。在這一期間,我們應給予兒童更多的關注。如果我們遵循這一原則,兒童就不會是一個負擔,而是一個向我們展示自然的偉大和神奇的尤物。我們會發現,我們所面對的不再是一個僅僅需要幫助的人,不再是一個需要我們傳授智慧的人,他們的成長會為我們的思想寶庫提供珍貴的資料。他們通過自己的天賦毫不疲倦地進行學習,並且嚴格地遵守時間,最終長成了宇宙間最為神奇的作品——人。我們作為老師只能像奴僕侍候主人一樣協助這一進程順利進行。於是,我們成了人類精神發展的見證人,一個全新的“人”展現在了我們面前。從此,我們不再被各種瑣事所累,開始可以指導和規劃人類的未來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41o1w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