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論語譯註讀後感500字左右【精品多篇】

論語譯註讀後感500字左右【精品多篇】

論語譯註讀後感500字左右【精品多篇】

論語譯註讀後感 篇一

孔子説:顏回的學問道德差不多了吧,可是常常窮的沒有辦法。端木賜不安本分,去囤積投機,猜測行情,竟每每猜對了(就像在説證券投資一樣)。

這裏提到的端木賜,複姓端木,字子貢,孔門十哲之一。大家都以為孔子最喜愛顏回,但端木賜也是他的得意弟子。《論語》中,子貢的名字出現57次,而顏回的名字僅出現32次。他善於經商之道,曾經經商於曹國、魯國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的首富。子貢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風,為後世商界所推崇。

他是孔子周遊列國經濟上的支持者。經商成為他宣傳政治主張和實現外交才幹的重要條件。《史記·貨殖列傳》載:“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越王勾踐甚至“除道郊迎,身御至舍。”子貢通過經商,達到如此顯赫地位,成為孔子的代言人和傑出的外交家。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端木賜發揮自己經商的才能,積累鉅額財富,從而有能力推動儒學的傳播。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雖然微不足道,但也有自己的理想。足夠的財富有助我們更好、更快的實現我們的目標,所以努力賺錢不代表“鑽到錢眼裏去了”,而是我們實現目的的一種手段。

為了理想,而努力賺錢吧,只要不忘初心即可。

《論語譯註》讀後感 篇二

讀《論語譯註》已有三週,這本書大概是同學們在所有已讀書籍中讀的最慢的一次。從不懂到看翻譯,從看翻譯到得不到智慧,讀的慢,讀不懂是自然的。為此,推薦趙文瑄主演的《孔子》電視劇讓學生在週末的時候看一看,來幫助自己理解書中的語錄。從上課的回答中,從課後與學生的交流中,從週記中,慢慢發現他們讀出了少許的味道,這實在是讓我興奮不已的事。

半部《論語》治天下,“仁者愛人”“克己復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都早已融入到中華民族的血液中,希望《論語譯註》這本書的閲讀帶給學生更多的人生智慧。

在欣賞《論語》時,我慢慢地去咀嚼它,規範我的言行和學習方法。印象最深的那一次:步入高一時,我急於求成,忽略了對公式定理的理解,學得不紮實,使一次次的考試失利。現在,我讀《論語》時深有體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温故而知新”等一些話語使我受益匪淺。它倡導老實、嚴謹的學習態度,多複習,多重複更有用。做任何事都不能違背它的原則,不僅僅是學習,更是生活。否則,必然失敗。我豁然開朗。

《論語譯註》讀後感 篇三

有語曰:“有些事想多了頭疼,想通了心疼。”孔子説過,想得太明白未必是好事,糊塗一點也未必是壞事。正是這個道理。一天10小時左右的學習時間已經夠我們受了,如果還整天的胡思亂想,疲憊的不只是我們的身體、精神,我暫且認為那樣是叫“心累。”老師常講只要自己忙起來,我們就會想得更少。我也同意這句話。忙之所以會讓我們想得更少(強調這裏的想是指一些與現實與自己的生活毫不相關的胡思亂想)是因為這會轉移我們的注意力,甚至會麻痺我們的神經。所以對於學生,對於公職人員,治癒“心累”的方法,只有“工作”。唯有不斷地學習、工作,才會探索出新知,才會得到你想要的問題答案。

這周我看完了《孔子》這部電視劇,雖然只有16集,但是它帶給我的衝擊是巨大的。任何天才都不是與生俱來的,天才之所以是天才,並不是説他具有天賦,而是他善於讓自己成功,這才是我理解的天才。孔子之所以成為聖人,是他面對生活的態度,和他留給我們的知識大道。我看到孔子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奔赴於各國,處處碰壁,最終能實現自己的大道了,可楚國君王逝世,自己終也未實現他的最高理想——大同。雖“大同”在現如今還是古時候都不太現實,但他在逆境中的生活追求、生活態度都值得我們學習。所以無論在學習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們都不能放棄自己的初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論語譯註讀後感 篇四

孔子説:善人,我不能看見了;能看見有操守的人,就可以了。本來沒有,卻裝作有;本來空虛,卻裝作充足;本來窮困,卻要豪華,這樣的人便難於保持一定的操守了。

我們都希望和有操守的人交往做朋友,因為他們有原則,不會為了名利而喪失底線。但是,人們不會主動説,我是有操守的或我是沒有操守的,只能靠自己去分辨。

孔子告訴我們,那些“裝”的人,通常難於保持操守。為什麼呢?操守在原文中用的是“恆”字,意思是長久。長久的人是不會為了虛名而做表面功夫,因為裝的了一時,裝不了一世。如果只是為了某種情況,去裝一時,那他就不是一個長久的人。

有人説:我們不要做那種一根筋,要靈活,要因時而變。這就涉及到哲學問題了,適度原則告訴我們,凡事不能走極端。我們説的恆、長久,也是在相對正確的方向上的恆、長久。典型的例子就是,人們常説日本人一根筋、不知變通,中國人靈活,然而現實是人們都願意買日本製造的產品。

順便問一聲,同等價位、同樣功能的商品,你會買哪家的呢?

《論語譯註》讀後感 篇五

孔子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試想一下在距今如此遙遠的時代,就有人能發出如此真確的主張。俗話説:“半部論語治天下。”不錯,只要真正掌握了孔子的思想,何愁無法在這世上立足?

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迴。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祕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論語》集齊了仁,義,禮,智,信的儒家思想,告訴讀者大大小小做人的道理。雖然孔子的政治道路不是那麼的理想,但是他的教育事業還是十分成功的。孔子提倡仁愛,但他並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論語》告訴我們,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人,且彼此之間要留有一點分寸,有一點地。常言道:世界是個大家庭。既然是在“家”裏,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稟性,不過都是求真的一種心境。“不奪其真香”,“不損其真味”,那麼,還有什麼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誠説話,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論語譯註》讀後感 篇六

孔子説:善人,我不能看見了;能看見有操守的人,就可以了。本來沒有,卻裝作有;本來空虛,卻裝作充足;本來窮困,卻要豪華,這樣的人便難於保持一定的操守了。

我們都希望和有操守的人交往做朋友,因為他們有原則,不會為了名利而喪失底線(直白的説就是不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在背後捅我們一刀)。但是,人們不會主動説,我是有操守的或我是沒有操守的,只能靠自己去分辨。

孔子告訴我們,那些“裝”的人,通常難於保持操守。為什麼呢?操守在原文中用的是“恆”字,意思是長久。長久的人是不會為了虛名而做表面功夫,因為裝的了一時,裝不了一世。如果只是為了某種情況,去裝一時,那他就不是一個長久的人。

有人説:我們不要做那種一根筋,要靈活,要因時而變。這就涉及到哲學問題了,適度原則告訴我們,凡事不能走極端。我們説的恆、長久,也是在相對正確(或者説,我們自己內心認為正確,但另一個人不一定就完全認同)的方向上的恆、長久。典型的例子就是,人們常説日本人一根筋、不知變通,中國人靈活,然而現實是人們都願意買日本製造的產品。

順便問一聲,同等價位、同樣功能的商品,你會買哪家的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5oezl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