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讀《嶺南教育之光》有感

讀《嶺南教育之光》有感

【概述】

讀《嶺南教育之光》有感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飛英桀”為你整理了這篇讀《嶺南教育之光》有感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五“愛”聚光

——讀《嶺南教育之光》有感

梅州市曾憲梓中學 鍾新鬆

《嶺南教育之光》一書中介紹了50多位名師的成長故事,囫圇吞棗地看罷一遍,我不禁為身邊有那麼閃閃發光的名師而驕傲,同時也產生了一探究竟的興趣:“光源”是什麼?——是什麼原因使他們從普通的教師崗位脱穎而出,發出持續耀眼的光芒,照亮嶺南大地?帶着這個問題,我又從頭開始細讀了幾遍,嘗試着去發掘分屬不同學科、不同學段的名師們身上有着共性的特質,我覺得這個應該就是名師們耀眼光芒的“光源”。最終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五“愛”——名師們耀眼的光芒是五“愛”匯聚而成的!

一、熱愛職業。

沒有誰天生就是名師,名師們也是從“初出茅廬”的新老師開始,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在千千萬萬個老師中,名師們沒有“泯為眾矣”,而是迅速“暫露頭角”——逐漸“羽翼豐滿”——最後成為“翹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對教書這份職業的熱愛。他們中不乏像何泗忠老師那樣在中學就立志做老師的,也有像胡立根、丁之境老師那樣放棄走行政道路的機會選擇繼續教書的,即使像林明老師那樣,“陰差陽錯”地成為語文老師,但還沒有上崗前他就已經開始了做語文教師的學習……愛因斯坦説過:“對於一切來説,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正是因為熱愛,名師們才能夠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初心,保持學習熱情;正是因為熱愛,名師們才會長期奮戰在教學第一線,用永不停止的步伐把職業生涯之路越走越寬。温利廣老師的座右銘——“一輩子學做教師,做一輩子的教師”應該也是名師們共同的心聲。

二、關愛學生。

“對學生充滿愛心”是諸多名師都有的讚譽。這份愛心可不僅僅表現在對學生們日常生活的關心,那是任何一個好老師都能做到的,因為那是老師的責任。名教師不止步於此,他們關愛學生,體現在教學設計時,把學生當作真正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他們“尊重學生,尊重生命自我生長”,於是就有了丁之境老師構建的生長型語文課堂,有了何泗忠老師的“懸念教學法”,也就有了温利廣老師“有情、有趣、有效”的像語文課的化學課。名師們關愛學生,還體現在真正為學生未來着想,像“不只是為了大學聯考”,就是林明老師一直踐行的思想,為了學生未來的發展,他慢慢摸索出“讀、寫、秀”活動的教學模式,進而凝練成“‘二自’語文”教學理念。這儼然形成了良性循環,因為關愛學生,他們成就了學生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

三、酷愛讀書

要成為名師,光有理想、目標肯定是不行的,否則名師不是滿大街了?他們一定是有具體行動的。認真閲讀名師們的成長故事後,我發現了一個他們共同的愛好,那就是——閲讀。不管是任教什麼學科,他們都酷愛閲讀,讀的書也的確夠“雜”。對此,何勇濤老師有明確的表述:“從教師整體發展的角度來説,老師要讀幾本看家的書、讀幾本經典的書、讀幾本看不懂的書、讀幾本專業外的書,既要讀文史類等容易讀進去的‘軟書’,也要讀哲學理論、自然科學等不容易讀進去的‘硬書’”。名師們就是這樣踐行的,他們把“書是知識的源泉,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詮釋得淋漓盡致。

四、喜愛寫作

如果説閲讀是輸入式學習,那麼寫作可以説就是輸出式學習,而輸出式學習歷來被認為是更有效的學習方式。這也可以從名師們身上找到證明。閲讀可能也有許多人喜歡,可是很多人只是停留在讀了很多書,卻很少動筆。書中的名師們可不是這樣。他們勇於寫、樂於寫。寫心得體會、寫總結反思,寫專業論文、也寫隨筆散文,他們各個都發表了很多篇專業論文,甚至還出版了個人專著。表面上看,是因為有了這眾多的成果,使他們成為了名師;其實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在寫作過程中,不斷總結凝練自己的教學思想和理念,而這,我想才是成為名師的關鍵吧!林明老師那句“讓閲讀和寫作成為生活習慣”對有志於成為名師的老師們來説,可謂是至理名言!

五、愛護後輩

“名師”的稱號的確非常榮耀,但如果只是把“名師”當作個人的榮譽,那充其量只是擁有了個人“光環”而已,是無法匯聚為照亮嶺南大地的“教育之光”的。畢竟,榮譽只是代表過去,“光環”只是個人炫耀的東西,而“光”才有給人引路的功能。書中介紹的名師們,他們就秉持“一枝獨秀不是春,把花齊放春滿園”的觀念,在取得成果後,以各種形式,如承擔工作室工作、師徒結對等,將自己多年的心得無私地分享給青年教師,或吸引青年教師進入工作是跟崗學習以提升青年教師的個人工作能力,成果頗豐。翻開《嶺南教育之光》這本書,不難看到書中的每一位名師,都輻射影響了一大批青年教師,助力他們在教育路上迅速成長,成長為優秀教師乃至卓越教師。

套用央視一欄節目的廣告語:“看別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通過閲讀名師們成長的故事,我們就可以想想自己可以怎麼做了。如今,找到名師們匯聚為“嶺南教育之光”的“光源”——五“愛”,當然也就可以想辦法配齊它,成為下一束光,也就指日可待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694nl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