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讀《愛心與教育》有感

讀《愛心與教育》有感

[摘要]讀《愛心與教育》有感共含10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讀《愛心與教育》有感

第1篇:讀《愛心與教育》有感

下面由本站的作者為你提供讀《愛心與教育》有感的寫法。

不愛喝茶的人,説茶苦澀;愛喝茶的人説茶香濃。同是一杯茶,為什麼會有兩種體會呢?吾曰:心境不同。讀書亦如此,不愛讀書的人就如同不會品茶的人一樣,只知其苦,不知其樂;愛讀書的人則如同會品茶的人一樣,能品出其韻味,進入其樂境。

有人説,一個人真正的魅力在於獨特的氣質,而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越是讀書,就越感覺自己的貧乏,在恐懼之餘,就又一次地捲土重來,瘋狂的讀書。讀書讓我的心胸感到從未有過的開闊、舒展。在我眼前展示出一幅幅的大世界:生存智慧、生活品味、世間冷暖,盡收眼底。

最近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李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對學生的愛心深深地震撼了我。他把教育當做一生的事業,而我們大多數人只是當做謀生的職業。從李鎮西老師的書中我學到許多經驗,同樣,這些經驗在教學過程中也幫到了我。比如關於轉化後進生,寫家校聯繫本,填報喜單,讓學生們上台表揚進步的同學等等,都有很大的收穫。對學生,我們不僅要有愛心,更需要的是一顆智慧的愛心!我的教育之路還很淺薄,幸好未來還有漫長的教育旅程可供自己去實踐、思考、探索。我會以李鎮西老師為鏡,反觀自己,走出淺薄;走進學生、走進教育。用愛心與耐心,在每一個孩子的心田播種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自己的教育事業。

李鎮西老師自己本身也愛讀書,他説:"我們無論多忙,每天都不會不洗臉、不刷牙、不吃飯,因為這是我們的生活需求,已經形成了習慣,那麼無論怎麼忙,我們都會有時間讀書".

董卿,因為《詩詞大會》,又火到一個高度。她的點評總結能力令人欽佩,被人稱為"人如其名,蘭心蕙質,清新雋永".她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價,跟從小抄寫古詩,背誦古詩有莫大的關係。董卿説:"讀書是已深到骨髓裏的需求,就像穿衣吃飯睡覺一樣自然".這也是我們為什麼看到已過不惑之年的董卿格外年輕?她的語言,她的動作,她的神情,分明藏着她讀過的書,走過的路,見過的事啊!

外表的美麗都是短暫的,唯有用知識和涵養修飾自己才能美麗一生。()我始終相信,我們讀過的書都不是白讀的。它總會在未來的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的更出色。讀書時可以給人力量,更能給人快樂。

每一顆閃閃發光的鑽石,都是經過了千百次打磨;

每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都要承受撕裂破繭的痛苦;

每一顆色澤圓潤的珍珠,都是砂礫與河蚌肌肉的磨礪。

李鎮西是,董卿也是。當然還包含許多通過奮鬥走向成功的人。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書在你的手上,世界就在你的手上。

第2篇:讀《愛心與教育》有感

猜你正在找讀《愛心與教育》有感的怎麼寫?那麼就給你這篇範文參考。

讀完《愛心與教育》後,我由衷地敬佩李老師,他是那麼富有愛心、童心、真心、信心。他與學生交流總是充滿無限深情的。最終,他的愛心付出得到了回報,學生們都很愛他。

看着看着,我的愧疚感也油然而升,我也愛孩子的,我會因為他們生病了,抱他們去醫務室,我會因為下雨了送他們回家,他們沒錢吃飯了,我就掏出錢來。每次訓練結束,我都會送走最後一個孩子,並叮囑他們路上小心車輛……但是,由於我為了抓教學進度和效果,常常出現發火的時候。李老師卻能始終如一播撒愛的種子,細心呵護着幼苗。他的執着震撼着我,漸漸讓我心平氣和起來。

現在新的世紀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為一名基層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不斷學習,以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要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要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充滿信任的和睦關係,要把教師的奉獻融入學生的成長過程中。

我想我應該學習李老師,深入到學生的心靈,想他們所想,學他們所學,與孩子們共享喜怒哀樂的情感世界。

第3篇:讀《愛心與教育》有感

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讀《愛心與教育》有感範文,希望能幫助到你。

近年來很少系統完整地去閲讀書了,説實在的開始我也是帶着為完成學校佈置寫《愛心與教育》讀後感去翻翻這本書的,結果出乎我的意料,使我連讀了二遍。然而是帶着欽佩的心情去讀這本書了,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真是感人至深,受益匪淺。

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盡心盡責,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一般的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

特別是他轉化後進生“萬同”的故事。遵循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讓每一位孩子抬起頭來”,在李老師的智慧行動下,在集體目光的關注下,萬同最終成了全校國旗下的講演者,終於是萬同真正感受到自己能抬起頭來了!

然而聯想到我們學校也有一些“學困生、貧困生”,學校佈置了黨員與“學困生、貧困生”接對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應該説也有一定的成效,但與萬同的轉變相比是甚微的。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李老師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説“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同樣在結對過程中只是把它當作任務去完成,甚至是應付,所以效果就大打折。

昨天上課前播放了自己製作的放燈片,二行醒目的大字,第一行是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第二行是××班因我而精彩,並簡單介紹第一行字的來源及含義,着重説明了第二行字的含義。從學生投入的眼神可知他們的認同。儘管我不是班主任,但同樣有責任有義務去做後進生的轉變工作,積極協助班主任建設好班級。同時,我想到我們學校的勵志課,是不是也可以介紹一些有關李鎮西、蘇霍姆林斯基…精彩片段,比天天聽到××班的喊口號、唱歌要強一百倍!

關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儘管我們的教學中,總會碰到這樣的學生:倔強、不聽話、不愛學習。其實他們的內心是很脆弱的,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心、幫助、和信任。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力求“以人為本”,尊重每一位學生。首先要與學生之間建立一座心靈相通的愛心橋樑。這樣老師才會產生熱愛之情。許多事實證明,一個被老師所愛的學生常常充滿信心,朝氣蓬勃,積極進取。心理學家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對於特殊的後進生我應尊重他,敞開心扉,以關愛之心來觸動他的心絃。用師愛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説服他,從而促使他主動地認識並改正錯誤。讓他在快樂中學習、生活,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無窮的快樂!

第4篇:讀《愛心與教育》有感

本站提供的讀《愛心與教育》有感範文,都是經過我們會員精心挑選整理的。

緣於我對教育和學生的熱愛,出於對工作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新的認識,我深深的認識到自身教育知識的匱乏,和教育技巧的簡單落後,於是,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一書,當我看完這本書就被他的教育機智和簡潔流暢的文筆折服了。在書中他提到經常給學生讀他自己寫的《愛心與教育》,書中記錄了李老師對“逆境”學生的關懷,對“後進”學生的轉化,對“優秀”學生的培養,對“心理”教育的嘗試,對“有效”德育的探索,對“班幹部”的選舉培養,對“青春期”教育的重視,對“民族教育”的宣揚,難得可貴的是書中披露了他曾經失敗的教育案例。他提倡“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他認為愛的教育不是一種教育,而是一種生活,一種常態的生活;愛的教育要從細節處入手----如學生生日親自送上一本書,一張賀卡等等。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年輕教師的成長之路;更像一位引路人,引領我們走出教育的誤區。這本書,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這本書讓我第一次真正覺得做一名農村國小教師是幸福的。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幸福,做教師的幸福感不是看幾本書就可以獲得的,而是源於對教育意義的深遠認識,源於對學生的熱愛,這樣你才會談得上熱愛工作,你才會主動去閲讀,主動去實踐。在閲讀中開拓自己的視野,開闊自己的胸襟,淨化自己的心靈,昇華自己的人格;在實踐中鍛鍊總結,在實踐中修正提升,在實踐中啟迪智慧,在實踐中開拓創新。這樣你的工作會做得更好,於是你的學生依戀你,家長尊敬你,同行敬佩你,領導器重你,這樣你被欣賞,被認同,你就會覺得很幸福,你就會覺得工作很快樂,你才會真正潛下心來搞教育,你就可以把你的愛全部奉獻給孩子們,於是你的工作就會更出色,也會更幸福,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記得去年上半年有一天我正準備午休,突然想到作為班主任得去看看孩子們睡的咋樣,就馬上翻身起牀,沒有猶豫,沒有拖拉。試想如果你心裏沒有裝着孩子們,你會在午休之前想到他們嗎?你願意為了孩子們睡一個好覺而放棄自己的午休時間嗎?因為我覺得孩子們睡好了,就有充沛的精力投入下午的學習,孩子們就可以取得相對更好的學習效果。

其次,這本書讓我深刻感受到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本書中有一個愛心教育故事的主人翁楊守豐,她與人為善,頑強進取,珍惜時間,熱愛學習;母親精神失常,父親體弱多病,家中有4個比自己小的弟妹,自己也長期被病痛折磨,小小的年紀面對如此讓人揪心的家庭環境,竟表現出無與倫比的樂觀,坦然和自信,最後還是被病魔奪取了可愛的生命。如此堅強的品性深深的感染了我,感動了我,震撼了我的心靈,我頓時感到自慚形穢,感覺自己竟不如一箇中學生頑強,覺得自己不堪為人師,同時我覺得有必要讓我的孩子們感受這個時代的楷模。

最後,我從本書中看到一句我特別喜歡的話----讓別人因為我們的存在而幸福。這句話李老師曾經給學生講,他還在歷次報告中經常提到這句話,甚至成為他第一次當校長走馬上任送給老師們的第一句話,後來寫在他們的教學樓上。最開始我不理解其內涵,隨着閲讀的深入,在實踐中結合具體情景才慢慢體會其中的含義。

當孩子們把校園打掃得一塵不染,我們可以在窗明几淨的校園裏工作時,我們就因為孩子們的存在而幸福;當有學生為了班級可以奪得清潔紀律流動紅旗而努力時,我們這個班集體就因為他們的存在而幸福;當我在處理班級事物不夠理智時,有學生給我提出善意的建議時,我就因為他們的存在而幸福。

我經常在被學生感動時對他們説這句話,學生在叫我寫畢業寄語時我也把這句話送給他們,在去年的畢業茶話會上我又以這句話作為發言稿的結語,甚至把這話連同班訓印在了師生畢業合影上。因為我希望他們以此鞭策自己,修正自己,希望他們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希望更多的人因為他們的存在而幸福。

李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樸實無華,很多嶄新的教育理念,深刻的人生哲理藴含在一個個平凡真實感人的小故事裏面。他不是為寫書而寫書,他是想通過自己的書籍來宣揚和傳播新文化,新教育,新理念,寫的是中國教育這本大書;他也不是在用筆寫書,他是在用心寫書,用情感寫書,用人格寫書,寫的是一個與別人不一樣的“人”字。就因為我最喜歡這本書,我才把它送給了我尊重的一位教育同行,希望更多的孩子得到富有愛心的教育。

如果每一位老師都能像李老師一樣覺得工作是幸福和快樂的,那麼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將會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的和諧!

第5篇:讀《愛心與教育》有感

關於讀《愛心與教育》有感的寫法,可以參考本頁面的所有內容。

讀完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被書中記載的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教育故事打動,被李老師充滿激情和富有愛心的教育情懷感動。李老師對學生真摯的愛以及學生對李老師愛的回報震撼着我:原來,教育也可以做得如此讓人痴迷,如此有幸福感、成就感。

合起書本,我依然心潮澎湃,李鎮西老師讓我重新審視:到底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説:高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但是我們又該如何去愛我們的學生呢?在李老師的一個個教育故事中,我知道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真誠、平等地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不管他(她)是優秀生還是差生。用心愛每一個學生。乖巧、聽話、成績好的學生誰不愛呢?可是調皮搗蛋成績差還愛頂嘴,這樣的學生,你愛嗎?其實,我們老師也不過是一個凡人,有着凡人的喜怒哀樂。在管理一個接近五十人的班級當中,難免會遇到一些調皮搗蛋的學生,難免有被氣得頭頂冒煙的時候,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會對自己説:"你不也曾叛逆過嗎?你不也曾是犯錯的小孩嗎?你不也從屢次犯錯中成長起來嗎?你不是立志要當一名熱愛學生的好老師嗎?"每一回,這一個個問題拷問過後,我都會豁然開朗,明白對孩子們應該少一些埋怨,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苛求,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責,多一些尊重。歸根到底就是,給予孩子們更多的愛心。不管他是天鵝還是醜小鴨。

李老師對學生的愛還體現在他對學生的尊重,尊重學生的人,尊重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的思想,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創造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李老師對於如何才能做到真正尊重學生也給出了答案:"兒童視角",即教育者應該在某種意義上把自己"變成孩子",學會用孩子的眼睛去觀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傾聽,用孩子的大腦去思考,用孩子的興趣去探尋,用孩子的情感去熱愛。

也許,你以為好老師就是很努力地在教,就是對學生負責。一筆一畫地示範學生沒有掌握的筆畫筆順,不厭其煩地把學生不會的知識教給他們;當我看到李老師的《愛心與教有)一書時,我知道教育需要智慧。譬如,作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老黃牛"一般事無鉅細地一味管,看起來彷彿對學生極負責,但是不講究方式方法,其效極微,甚至無效,那又怎能對學生起促進作用?又談何對學生負責?所以想作一名好老師,必須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豐富的學科素養和高超的育人藝術。這些最後都體現於如何帶好班、如何上好課,如何與學生談心、如何進行家訪、如何處理每一次突發事件等方面的智慧、離開這一切,空談對學生的愛,是沒有用的。

缺乏愛的教育是偽教育,但用愛取代一切,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所以,除了愛,老師還要有不可替代的專業能力,這就要求我們作為老師不斷閲讀,不斷學習,在閲讀學習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第6篇:讀《愛心與教育》有感

在本站可以搜索到更多關於讀《愛心與教育》有感的精選範文。

近期,我捧起《愛心與教育》一書,認真研讀,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是怎樣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真是感人至深呀!

李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一般的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留守學生,尤其我在書中讀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留守學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李老師在教育崗位上處處閃耀着愛的火花。

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説:“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孩子正處於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學習時期,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各方面處於形成階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發展,充滿生命活力和潛力。這段時期的教育影響遠遠越過該階段而擴展到終身。因此最需要老師對學生的愛,懂得兒童時期對生命的獨特價值,並善於開發其生命潛力。如果一種教育未能觸動人的靈魂,無法引起人的共鳴,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師愛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愛心和知識,對學生來説,他們喜歡前者。學生們特別渴求和珍惜教師的關愛,師生間的真摯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愛學生就讓我們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吧。

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用愛去贏得愛,用愛去化解許多的矛盾。愛我們身邊的人,無疑是播下愛的種子,讓他們也懂得去愛護和關心別人,尤其是當老師的我們,面對的是正在成長,性格還沒有定型的孩子,他們最需要的是愛的滋潤,我們給予他們的愛心也一定會影響到日後他們對待別人的態度。曾幾何時,看到書上有幾句話:”不會對別人寬容的人,對自己也不會寬容的;不會愛別人的人,別人也不會愛你的!“我們總要相信:你付出的愛越多,你也會獲得越多的愛。

第7篇:讀《愛心與教育》有感

網友原創投稿分享讀《愛心與教育》有感範文,希望你能喜歡!

讀了李鎮西同志寫的<愛心與教育——素質教育探索手記>,我感慨萬分。説起教師這個職業,很多人都會這麼説:“當教師多好,教師是個崇高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正因為教師的職業最崇高,還因為他們生產的產品是世間最高級的產品---人才。人本身就是宇宙間已知的物質的最高級形態,人對於人身的認識又還遠遠不足。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從事人的教育更是一種艱苦的、帶探索性的,後果往往難以完全確定的勞動。

那麼怎樣實施教育,實施什麼樣的教育方式,這又是目前大家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過去的教育最看重的可能就是成績單,分數,高材生等等吧。現在還是有很多老師、家長把分數、名次看的過重,而忽略了孩子整體素質的培養,能力的培養。首先,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認清自己的教育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級學校錄取通知書,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裏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紮實的知識,更需要終身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望,並且有能力自己學習,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有能力吸取這些知識。還要能夠正確地處理社會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經歷順利和艱難,成功和挫折的考驗。他們需要有知識更需要有理想、有堅強的意志,有優良的品質。

在幼兒教育方面,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常怕幼兒不理解,着重研究怎樣教會他們,常常採用“嚼了喂”的方法,只重視教師的教而忽視幼兒的學。實質上是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強加於幼兒,阻止了幼兒的思維和創造力。作為幼兒教師,應當從幼兒各方面的特點,在原有的基礎上出發,結合本班幼兒實際情況,將各領域的學習結合起來,使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環境中獲取各種經驗。在教學工作中善於敏鋭地發現幼兒的探索思維能力,發揮其創造力,發現每個幼兒身上的閃光點,讓幼兒有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從而自覺去謀求知識並創造性地加以表現。

其次,做為成功教師的共同經驗,你必須對你的學生有一腔愛心,愛孩子才能培養孩子的愛心。只有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為他們的每一點微小的進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有的人用“孩子王”的説法來貶低教師,其實,要做孩子們認可的“王”,真是談何容易啊!

蘇霍姆林斯基曾認為,我們的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孩子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教育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地發展;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幸福的人!

我們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説過:“我們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麼,我們就教什麼。因此,要解放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小孩子的雙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間,解放小孩子的時間。”他有一段話讓我特別震撼:“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這段話,讓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今天的素質教育。説到素質教育,不少教育者往往更多的是把眼光投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設備、考試製度等等的改革。這些當然是必要的,但是我認為,素質教育決不僅僅是教育技術層面的事,首先是一種充滿情感的教育,是充分體現教育者愛心與童心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作為幼兒教師,注重幼兒品德教育,無論在教育活動或生活活動中,都從細節做起,從一點一滴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幼兒時期是兒童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具有很大的模仿性和可塑性,最容易受外界的影響。俗話説,嫩枝易彎也易直。孩子將來長大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兒童時期的教育。正因如此,我們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使幼兒一入園向老師問好開始,教育幼兒尊老愛幼,團結同伴、謙讓有禮,愛父母、愛老師、愛幼兒園、愛祖國。也是從這時起一點點的改掉幼兒自私、無理、霸道的個性,讓他們一點點的融入幼兒園的大家庭,讓他們知道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同時也知道諒解他人。

第8篇:讀《愛心與教育》有感

你也可以參考更多讀《愛心與教育》有感範文。

讀完李鎮西老師所著的《愛心與教育》,我被他的愛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愛心投入到教育事業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為他所教的學生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從而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我自己是非常贊同這話的。假如沒有愛學生的心又何來的教育好學生呢?假如沒有愛心和童心,又何來與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説愛心和童心是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再恰當不過了!

李鎮西老師對愛的執著深深打動了我。李老師毫不掩飾自己對學生的愛,他也收穫着學生的愛。李老師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實許多老師都做過。為什麼李老師能成為名師,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工作越來越沒勁?這當然有本身素質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執著,對愛的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説:"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我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職業。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老師對待萬同同學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李老師説:"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羣體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很難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麼好的教育!"是啊,愛是我們的語言,和學生相處,只有愛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只有愛才能換來學生的真心和信任,成為真正受學生愛戴的老師。作為老師,你將你內心深處的愛心傳遞給你的學生了嗎?自省過後,我發現自己做得的確不夠。身為一名英語老師,由於帶多個班,周課時也多,所以平均與每班孩子相處的時間並不多,常常是這節課進這班教室,下一節又要到另一個班級上課,讀後感《愛心與教育》很少有時間和學生交流、談心,所以學生對我也並不是特別親近和了解,其實我是很愛他們的,我由衷地為他們的進步而高興,為他們的失敗而難過。但作為老師,我總是在潛意識裏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對象,可能太過追求在學生面前的威嚴了。其實,"師生在人格上應是絕對平等的,教師不應自視比學生’高人一等’。因此,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從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擁有一顆愛心,真心付出,孩子們也同樣對你真心喜歡。愛心還表現於對學生的讚美與寬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成績,不要吝嗇讚美,你會發現他們臉腮甜甜的微笑讓人陶醉,這種無名的愛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們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犯了過錯,要細心教導,讓他們感受老師是因為愛他們才教導他們的,這種愛不需要言語來表達,他們也能感受到老師的一顆愛心,於是,他們就會注意下次類似的錯誤。因為有了愛心,讓孩子努力爭取,改錯,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更有意義,也讓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説,我們不僅需要有顆愛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顆智慧的愛心!

李鎮西老師對待學生的平等態度,是我們教育者永遠值得學習的榜樣!他既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朋友,是學生的"哥兒們"!學生曾有肺腑之言:"鎮西兄---血脈雖不相連,心靈卻永遠相通!"可見師生間的情感有多深!由於他贏得了學生的心,也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他實實在在地把自己一顆火紅的心投入到這個美好的事業中,實在可喜可賀!記得我在學生時代,非常討厭老師偏心,不能一視同仁。我在平時工作中也非常注意不要偏心,但對每一位學生都平等地愛這一點卻沒做到。學生時代哪一位老師談吐幽默,學識淵博,真誠地關心愛護學生,就會對他產生好感,進而喜愛其所教的學科,自然學習上也學得輕鬆愉快,成績很好。這在我們當今,教育也要讓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學生才能敞開心扉接受你的教育,這是非常提倡、可行的。

但是,教育僅有愛心也是不夠的。這一點,李鎮西老師多年以前就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值得思考,然而正是這些問題,反襯出了李鎮西老師的偉大,反襯出了李鎮西老師的人格魅力!而我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也在想,其實這本書裏面記載的許多案例,都有它具體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時代背景,而現在的社會又發生了許多的變化,刻舟求劍,膠柱鼓瑟式的閲讀或許並不聰明,重要的是這本書裏所體現出來的教育者的愛心,教育者對教育這一份深沉的思考,教育者對大寫的人的張揚,應該成為我們從事教育的這個羣體的出發點。是的,所有讀過這本書的同行,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李鎮西老師出發,傳送這份珍貴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性的教育!

第9篇:讀《愛心與教育》有感

如果這篇讀《愛心與教育》有感範文能幫到你,就是對本站小編最大的鼓勵。

久聞李鎮西老師的大名,作為一個一線教育工作者,讀着《愛心與教育》猶如品嚐一份美味大餐。此書以手記的形式,通過大量故事性很強的案例描述,輔以畫龍點睛式的理論點綴,深入淺出地呈現了李老師的教育思想。

李鎮西老師在手記一的“愛心與童心”裏這樣寫道:“常常有人司我,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我總是不假思索地這樣回答: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當一名老師首先要有一顆愛心,這話但凡教育者都會説,但真正做到的能有幾個呢!李老師用個個生動的故事告訴我們,他做到了。

如何愛學生?不妨用解字的方式來解讀李老師“愛”的真諦。

“愛”,《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對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從結構上看,“愛”字屬於上中下結構,上部為“…’,意為用手抓。手裏抓着東西給別人,所以愛首先是給予。 個老師所能給學生的無非是兩塊一塊是學科知識和技能,是為智育;一塊是為人處世道理,是為德育。李鎮西老師的手記告訴我們,與智育相比,德育更重要。寧瑋成績不突出,但學習勤奮,為人善良,樂於助人,李老師視她身上的這些優秀品質如珍寶,竭力肯定;伍建家發生火災,李老師號召全班同學為他捐款獻愛心……李老師如一位魔法師,變着法將人類的 些美好品質,婦正直、善良、誠實、謙遜賦予他的學生,讓他們走出校園後成為對社會有利,至少不會危害社會的人。

“愛”字的中間是一個“一”,與房屋有關。房屋是用來遮風避雨的,所以愛應該是呵護。李老師是學生的守護者。他盡心呵護着每一個學生,維護他們的尊嚴,發掘他們人性的閃光點,尤其是後進生。李老師始終堅信,即使是再壞的學生,在他的內心深處都是有“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的。因此,對於“後進生”出現的錯誤行為,李老師總是能看到背後的積極思想,如萬同上數學、地理課愛説話,不聽講,我們看到的可能是調皮搗蛋,但李老師卻看到了萬同聽不懂還要日復 日年復一年地坐在教室裏是多麼痛苦,故而給他找事做消磨時間——抄《烈火金剛》。想想自己及身邊的'老師,又是怎樣對待學生的錯誤的呢?往往是簡單粗暴的,一通狠批算是輕的,更有甚者惡語相加,罰抄、罰站,孩子的自尊心嚴重受辱。對照李老師,我們應時常反思自己是否對得起“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稱號。

李老師對學生的細心呵護還表現在耐心對待後進生轉化中的反覆。就像萬同,時而好轉,時而又犯錯,有時還是同樣的錯誤屢犯,但李老師沒有放棄他,而是寬容他的錯誤,尋找時機與他談心,利用集體輿論引導等,一次又一次將他拉回正道。可以説,後進生轉化的反覆是正常的,可是我們往往就缺少李老師的這份耐心與寬容。

“愛”字的下部為“友”,這層意思大家看就懂,意為友善,視學生如朋友。從李老師講述的故事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教育者。班裏的管理崇尚民主,凡事集體商量,老師有的是建議、提醒;休息日,他會和學生一起逛公園,在草坪上摔跤、鬥雞,到郊外旅遊,在田野追逐;學生在學習上有了進步,他就帶他們去吃火鍋以表慶祝;學生畢業多年仍與他書信往來,甚至輾轉多地就為看他……就是這樣,他以位朋友的身份親近學生,感化學生,改造學生,從而達成自己的教育目的。

在這本書中,李老師在轉化後進生、培養優秀生、青春期教育、突發事件處理中,方式方法都顯得相當睿智,這與他淵博的學識有關,但我認為根本上還是源於對學生髮自內心的愛。

我相信,當學生圍聚在李老師的病牀前,當學生突然出現在李老師的出差地時,李老師一定倍感幸福。老師們,你是否已經久違了這種幸福呢?那就從現在開始,用你的愛去尋找這份幸福吧!

第10篇:讀《愛心與教育》有感

除了這篇讀《愛心與教育》有感,在好範文可以找到更多其他相關範文,具體請點擊更多讀《愛心與教育》有感範文

近日讀完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心裏總湧動着一股暖流。李鎮西老師高超的教育智慧、樸素的而執着的教育情懷、高尚的人格魅力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李老師對教育故事的敍述行雲流水、自然真切,濃濃的師生情包藴在字裏行間。從飽含深情地文字中,我似乎窺見了李振李老師教育成功的祕密只在一個"愛"字。讀這本書,最為打動我的是李老師對學生深深的牽掛及與學生心與心的交融。李老師用真情和學生溝通,一顆真誠的心感染者無數顆幼小的心,向善、向美地成長。大學聯考落榜的寧瑋到外地打工,她同李鎮西老師的書信讓我一次次淚眼模糊,李老師對寧瑋的牽掛也牽動了我的心,我在心底裏呼喚"願好人一生平安".李老師不僅關心呵護自己的學生,對於素不相識的中學生楊守豐、聞曉春等也傾注了濃濃的師愛。讀到楊守豐頑強地學習拼搏,但最終被病魔奪走了年輕的生命時,我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情愫淚水潸然而下,我不知道是楊守豐堅強的精神感動了我還是李老師那温婉真情的表述感染了我。讀《愛心與教育》心情五味雜陳,有喜、有悲、有笑、有淚。《愛心與教育》全文沒有深奧難懂的理論,一則則真實感人的教育案例凝聚着李老師博大的教育情懷和對教育現象細緻而深入的思考。合上這本書,諸多的內容和細節都記不清了,但李鎮西老師對教育事業的鐘情、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愛已深深地植根於我的心中。

開卷有益,讀教育著作不僅僅是為了感動,更多的是我們教育行為的改變。讀完《愛心與教育》對我最大幫助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學到了一句受益終生的話——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第一次讀到這一句話是在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案例中。那一刻,我驚羨於李老師追求完美的思想境界,"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這不僅是一句承諾,而且是一種甘於付出的奉獻、是一種寬廣的胸懷。這一句話太精彩了!我決心以此句話為導向,引導我班的孩子慢慢學做一個"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我想,如果一個孩子心中萌生了這樣的思想,他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中,都會竭盡全力做有意義的事情,哪怕是一個甜甜的微笑、一句親切的問候。如果人人都有了這樣的意識,在一個班集體裏生活學習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

二、李鎮西老師教會我包容問題學生,之前,對於問題學生心生厭惡,在情感上很難理解他們。當他們做錯了事情,經常採取訓斥與批評的方式,很少考慮他們內心的感受。從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案例中我發現了自己曾經的冷漠,對於犯錯誤的孩子感情基調是討厭、是恨,那是極其錯誤的教育方法,是無效的教育。如果能像李老師一樣從根本上去了解問題學生的成因,去傾聽問題孩子內心的聲音,他們犯錯誤的機率一定會逐漸減少的。我們當老師的不能只喜歡優秀的學生,那些脾氣暴躁、性格掘強、有毛病、有缺點的孩子是最需要老師去關心、去幫助的。

李鎮西老師猶如一盞明燈照亮我快樂前行,我向往那盞明燈。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10篇讀《愛心與教育》有感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讀《愛心與教育》有感範文。

標籤: 有感 愛心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g9d4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