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讀《之江新語》《理論學習要有三種境界》悟育人真諦

讀《之江新語》《理論學習要有三種境界》悟育人真諦

讀《之江新語》   悟育人真諦

讀《之江新語》《理論學習要有三種境界》悟育人真諦

大家好,我是。。。。很高興能參加此次讀書分享會,與大家一起分享讀書的樂趣。高爾基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每一本書都是一位文質彬彬的啟蒙老師,指引我們方向,給予我們很多知識,樹起我們人生的奮鬥目標。

今天我要與大家分享的書是《之江新語》,這本書是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習近平同志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欄目發表的232篇短文的彙編。這些短論提出了推進浙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正確主張,並回答了現實生活中人民羣眾關心的一些問題。

文中習近平同志以哲學的“哲”、欣欣向榮的“欣”即“哲欣”為自己的筆名。文章的內容大體可分三類:一是緊密結合浙江實際談如何貫徹科學發展觀,解決實際問題;二是談領導幹部的的工作作風和思想方法,突出強調了羣眾路線 ,克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三是談幹部的黨性修養特別是正確對待權力和利益,堅持黨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這本書裏面的文章篇幅不長但意味深長。書中觀點敏鋭清晰,形式生動活潑,道理淺顯易懂,不空發議論,文風樸實。有的是讚美表彰,弘揚正氣;有的是批評鞭撻,斥責歪風,思想深刻,洋溢着豐富的政治智慧。

今天,我僅選取發表於2003年7月13日,題為《理論學習要有三種境界》這一短文,來談談我的思考和體會。

習近平同志在《理論學習要有三種境界》中引用“著名學者王國維論述治學的三種境界: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強調領導幹部學習理論也要有這三種境界。

首先,理論學習上要有“望盡天涯路”那樣志存高遠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靜下心來通讀苦讀;

其次,理論學習上要勤奮努力,刻苦鑽研,捨得付出,百折不撓,下真功夫、苦功夫、細功夫,即使是“衣帶漸寬”也“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願;

再次,理論學習貴在獨立思考,學用結合,學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學習和實踐中“眾裏尋他千百度”,最終“驀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領悟真諦。

只有這樣,各級領導幹部才能做到帶頭學、深入學、持久學,成為勤奮學習、善於思考的模範,解放思想、與時倶進的模範,學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範。”

全書兩百多篇短論都是這種樸實的文字,講的都是淺顯易懂的道理,靜下心讀起來深為感動,一位省委書記,肩負着全省各個領域、各條戰線、各個方面的領導重任,日理萬機、十分辛勞,但在如此繁忙的狀況下,還能擠出時間,將思考的問題,進行梳理,寫成文字、發表出來,以醒世人,這既是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光榮傳統的繼承和發揚,也説明他勤於學習、善於思考,也是對我們教師的一種鞭策和鼓勵。讀完之後受益匪淺,我想,理論學習要有三種境界,那麼作為一名教師,也應該有三種境界。

第一種境界是傳授知識, 啟迪智慧。以傳道、授業、解惑為己任。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想方設法讓學生學得更聰明、方法更好、策略更多。那麼教師的教學要“有招”,學生的學習也要“得法”。 所以説,平庸的教師在説教,好的教師在解惑,更好的教師在示範,卓越的教師在啟迪。做一個卓越的教師,就要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啟迪學生的智慧,讓學生在豐富多樣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會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幸福。

第二種境界是不斷學習,加強修養。“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曾聽到過這樣一句話:只有教育者好好學習,被教育者才能天天向上。所以甘當人梯,必先“修己”。只有“修己”才能“安人”,“修己安人”是儒家思想的主線。只有具備了讓大家都稱道的人格,成了眾人的榜樣,才能贏得尊重,讓人信服,從而教化他人。

“修己”要修“知”、修“技”、修“德”、修“心”。教師言而有信,敬業樂業,虛心謙遜,終身學習,學生才能有深“知”、高“技”、厚“德”、仁“心”。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名師出高徒”,首先學生承認你是“名師”,他才可能成為自己的“高徒”。學生通過教師上的每一節課,每一次對他們的教育,開展的每一次活動中決定這個老師能否成為自己的榜樣。真正的教育高手不是“一石二鳥”,而是“一石多鳥”。作為班主任只有先“修己”,才能影響學生,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學生的目的。教育更強大的功能應該是感受、榜樣和模仿。

第三種境界是熱愛教育,關愛學生。孔繁森同志有一句名言:“愛的最高境界就是愛人民“。作為一位人民教師,我覺得,愛的最高境界應是熱愛教育,關愛學生。作為一名班主任,我認為首先要有足夠的愛心,愛學生、愛事業,對學生的成長負責。像陶行知先生那樣“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顆草去”,才能讓更多的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在這漫長的培養孩子的過程中,除了對孩子的一份愛,更多的是需要一份責任。百年大計,教育為先。教育是一種社會責任,也是一種社會使命。我要對孩子的每一天負責,對孩子的家長負責,更要對孩子的一生負責,要用真情、真愛、真教育培養他們。我要不斷的瞭解孩子、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瞭解他們發展的程度、瞭解每個孩子的不同個性,引領他們走上有利於個性健康發展的道路。

愛與責任,是師德之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僅僅做一個傳授知識的“經師”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做一個關注學生精神成長、又能成為學生精神成長示範者的“人師”。

總書記提出的《理論學習要有三中境界》,就是我們教師的一面鏡子。我們當以此來常常對照自己,省視自己,進而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把學習當做一種生活方式,不斷加強學習,提高教書育人的能力,為國家的教育事業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讓我們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一種如同柴米油鹽一樣生活所必須品,一同走進書海,浸潤書香,暢想書韻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8j1l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