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精品多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精品多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精品多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 篇一

最近,我讀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感觸頗多!

月亮是夢想與信仰,六便士是安逸與舒坦,縱然腳下鋪滿了便士,而他的眼裏卻只有月亮。我為斯特里克蘭歡呼!對於故事中主人公拋棄妻子的行為,我沒有太多想法,甚至能寬容,但對他能有勇氣活出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生,卻表示無限敬佩。夢想與信仰,從我們呱呱落地起,就與我們相隨,本是靈魂一部分,但在俗世不斷浸染中被磨滅。斯特里克蘭,在他活到四十歲,渾身已沾染了俗氣時,能毫不回頭,拋棄一切,內心的堅毅已徹底的震撼了我。

拉近點,我想起中國第一位女艦長韋曉慧,35歲前她是華為企業的一名高管,有非常優秀業績,拿着可觀的年薪,有着令大家都羨慕的社會地位。35歲後,她卻棄筆從戎,成為一名軍人。39歲時,更成為中國海軍第一位女副艦長。我時常在想,當她拋棄原來優越生活,決定追尋夢想,成為一名軍人時,她的內心要經歷多少次博弈,有多少個久久不能入眠夜晚,多少次幻想自己人生道路選擇的後果。她所受到的挑戰與壓力並不比斯特里克蘭少。但是她做到了,前半生和後半生,她過了兩種截然不同生活,以勇氣和智慧,活出人生中的高度和寬度。

不知道,大家有感覺不?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點業餘愛好,孜孜不倦,從不懈怠,比工作更有趣!寫作,做木工,剪紙,唱歌,或是遊戲業餘玩家,或是電影發燒友。曾幾何時,這些業餘愛好在我們還是孩童或者青少年時,是我們夢想和信仰。就如我,也曾想過成為一名舞蹈演員,但在生活道路上,我卻離夢想越來越遠。當我們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活口的工作,有了安逸與舒坦,我們便有了更多借口告訴自己,要甘於現狀,要把過去幼稚想法好好的藏起來。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鐵口,同一趟列車,同一個表情,同一種匆忙,我們生命就這樣,被偷偷的擷取,靜靜的,甚至都忘記時間存在。皺紋悄悄爬到臉龐,我們從別人口中的孩子,變成孩子口中的阿姨甚至奶奶。我們的生命,真實的來過人間,但卻從來沒有感到過燦爛。我們還沒有告訴世界,我來了!世界卻讓我離開了!

讀了《月亮與六便士》,我的心底產生了一絲勇氣和希望。縱然,我們缺乏足夠勇氣做翻轉,但至少在彎腰撿便士時,努力抬抬頭,看看天上的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 篇二

剛開始讀《月亮與六便士》覺得讀不下去,説是故事,情節並不夠跌宕起伏,説是傳記好像也沒有傳奇人物該有的色彩。所以,像我這種讀慣小説,追求故事情節的人很難耐下心去看。但最後會發現這是一部帶給我們更多思考的著作。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是以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創作的小説。它講述了本來家庭和諧、工作穩定的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突然有一天決定拋妻棄子,遠走異國他鄉學習畫畫。

作者沒有寫故事的主人翁為什麼做出這樣的決定,連他的妻子斯特里克蘭夫人面對丈夫的行為也驚慌失措,沒有察覺任何徵兆,或許真正的原因只有斯特里克蘭自己知道。

斯特里克蘭放棄舒適的生活來到巴黎,住在一個簡陋、髒亂的房間裏。即使他每天沉迷畫畫,盡情的創作,可是他的作品並沒有得到多少認可,除了一個人,德克·斯特洛夫。

斯特洛夫和斯特里克蘭一樣熱衷於畫畫,並且總是能精闢、絕妙的評論一幅畫作,但是自己的畫作水平卻始終得不到認同。他是唯一一個真誠讚賞斯特里克蘭畫作,無條件支持他的人。即使斯特里克蘭無情的搶了他的妻子、無數次嘲笑他、諷刺他、侮辱他的畫作,最後他依然選擇原諒斯特里克蘭,因為他認為斯特里克蘭是最偉大的畫家。他曾經説過:“一百年以後,如果還有人記得你和我,那是因為我們認識查爾斯·斯特里克蘭。”

最後事實證明斯特里克蘭確實一個天才,他開創了藝術的新時代,這在他死後得到了極大的認可。

在斯特里克蘭輾轉來到他最後的棲息地,在這裏他找到他夢寐以求、喚起他創作激情和靈感的地方,塔西提島。

“有時候,一個人偶然來到某個地方,他會神祕的感覺,這正是他始終懷想的棲身之所。這是他一直在尋找的家園,他會在這從未見過的場景中,在他從不認識的人羣中定居下來,就好像他生來就熟悉這一切。在這裏,他終於有了着落。”

在這裏他深居山林,有善良的阿塔陪伴他,照顧他。從此他可以沒有任何顧忌的(雖然他從來也不會顧忌任何事)的進行他的創作。

《我們從哪裏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裏去?》

很多人會覺得斯特里克蘭沒有感情、説話做事討人厭、對物質生活沒有任何要求,就像是沒有生命的機器,這個機器活着的唯一理由就是畫畫。

但他是天才是無疑,他畫畫不是為了成名獲利,他只是有一種輸出的慾望,為了表達心裏的想法而創作,是一種極致單純的創作。就像文中他自己説的那樣:“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我身不由己。一個人掉進水裏,他游泳遊得好不好沒關係,反正他得掙扎,不然就得淹死。”

斯特里克蘭是被上帝選中的人,上帝通過他的手讓世人看到美。

“有時候,我想去茫茫大海中的一個孤島,在那裏,我可以住在無人知曉的山谷中,四周不知名的樹木環繞,寂靜無聲。在那兒,我想我可以找 到我想要的東西。”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 篇三

這部書與其説是毛姆為紀念高更而作,不如説是毛姆對高更的思想和性格探索的結果。導讀中説,這部小説曾經被詬病失實,其主人公斯特里克蘭的性格與高更不符。要是這麼認識,我覺得就大大的誤讀了作者的立意,如果作者是為高更立傳,不如直接用高更的名字,為何還要以斯特里克蘭出鏡。

毛姆與高更在現實生活中恐怕是沒有交集的,但毛姆非常欣賞甚至迷戀高更的作品,當他欣賞這些畫作時他深陷於高更的精神世界,並透過這些畫作所表達的精神訴求和高更的個人經歷,他慢慢的解讀出他想象中的高更,也就是書中的斯特里克蘭。

一部好的作品是能讓欣賞者感受到創作者的精神世界的,無論是強烈無法抑制的熱情,還是冷靜客觀的解讀,都讓欣賞者忍不住想從精神上的共鳴進一步去探索更深層次的人性。高更的作品讓毛姆看到了畫中的高更,同樣毛姆的作品也可以讓我們讀出書外的毛姆,這絕不是一部通俗小説可以做到的。

至於書評的四星,而不是五星,並不對作者的寫作技巧或理念不完全認可,而是因為書中主人公的性格塑造不夠完整。當然,這是因為作者本來就是從畫作解讀人物的原因造成的。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 篇四

一個年近不惑的大叔,做着收入不菲的證券工作,有一個温柔大方的妻子,兩個可愛的孩子,住着另人羨慕的大房子,擁有着較高的社會地位。就那麼突然的有一天,他放棄了這裏的一切一切,帶着家人的數落,旁觀者的責罵和所有人都看不起的作品去遠方追求他的繪畫夢想。他身無分文,窮困潦倒,住在骯髒的孤島,與世隔絕,沒賣出過一副畫,終日疾病纏身,最終痛苦死去,而生平最滿意的作品也被自己一把火燒掉,永世不得相傳,即便最終作品得到了世人的認可,也是他死去很久以後的事了。

還有另外一個版本:

一個懷揣夢想的大叔,終於有一天衝突了世俗的眼光,道德的束縛,帶上畫架去了藝術的國度。在那裏,他彷彿到了夢想的天堂,他全情的投入,心無旁騖的作畫,繪畫帶來的滿足讓他忘記了身體的疼痛,他一刻不願停歇的創作,終於在臨終前完成了此生最滿意的作品,並將它帶到墳墓,實現了靈魂與肉體的真正共存。

前者是從旁觀者的角度,後者是故事的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本人。

其實寫一份書評可以有好多出發點,故事的編排,寫作的技巧,作者的經歷都行,今天我想從思特里克蘭德這個人本身,去思考一些關於人的問題。

很多人並不理解思特里克蘭德的做法,一個男人不應該像他這樣毫無責任感;但更多人會選擇中立,既不贊同,也不反對。討論對錯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們大部分都是平庸的人,既沒有天賦和勇氣去追夢,又不甘於太過平凡。

那麼什麼是夢想,是一個會刺激你荷爾蒙飆升的詞?是一個會讓你獲得快樂的源泉?還是一個你一直想去又到不了的遠方?我想都不是,書中沒有介紹思特里克蘭德在創作的過程中遇到的痛苦和瓶頸,更加沒有任何説明他有經歷怎樣的掙扎、折磨甚至放棄。但我們都曾有過興趣愛好,健身?讀書?畫畫?彈琴?哪一個堅持過幾十年如一日?最初的興奮都逐漸會被過程中的困苦所消磨,直至放棄。

如果你覺得我在灌雞湯勸大家去追求月亮,你就錯了,我並沒有興趣討論什麼才是夢想,因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資格去擁有。我也沒有因為讀完這本書而感受到強烈的悲傷或是興奮的衝動,我最感慨的是擁有夢想這件事帶給思特里克蘭德的冷靜和理智,以及對人性的洞察。

思特里克蘭德的智慧。

看似冷血的思特里克蘭德早就看穿了人性,妻子的哀怨更多是因為自己的離開使她沒有了生活的依靠,她明明憎恨思特里克蘭德,卻在他成名後在家中掛滿了他的遺作,並與來訪者談笑風生,虛榮心被徹底的滿足。他因為與朋友的妻子私通而害得朋友妻離子散也未曾感到一絲內疚,因為他知道“女人可以原諒男人對她的傷害,但是永遠不能原諒他對她做出的犧牲”,而這位朋友剛好是妥協了他妻子不堪回首的過去,對於妻子而言,他是自己恥辱過去的鮮活證明,她的背叛是早晚的事。

“你同我吵嘴,實際上是因為我根本不在乎你對我的看法。”中間人勸説思特里克蘭德回家的時候,無法忍受其冷漠的態度便氣憤的與其爭吵,帶着世俗所認為的道德,理直氣壯。而思特里克蘭德卻平靜的説出這一句。雖然我們沒有明確的意識到或者我們根本不願承認,我們還是非常重視別人是否看重我們的意見,我們在別人身上是否有影響力,如果我們對一個人的看法受到他的重視,我們就沾沾自喜,如果他對這種意見絲毫不理會,我們就會討厭他。所以當你沉默以對的時候,那些説不喜歡冷暴力而同你不停爭吵的人,真的是因為TA嘴上説的越在乎才越生氣嗎?

説到這,我停更這麼久也多少與此有關。很長一段時間,我不停的聽取着他人的意見,你年紀不小了,你該成家了,你該好好規劃人生,你該有個普通女生該有的樣子,你也沒有那麼優秀。於是我照着他們的説法不斷的修正自己,小心翼翼的學會如何説活,如何閉嘴,寫文章也都是想着怎麼迎合大眾的胃口,怎麼寫一些老少皆宜的“乾貨”,然後我什麼都沒寫出來,然後我也成功的不再知道自己是誰。思特里克蘭德對世俗的冷靜處理態度引起了我的敬畏,其實寫寫字而已嘛,哪有那麼複雜,懂的人看到交流交流最好,不懂的人就算評頭品足也不會對我造成什麼影響,除非是我自己給了他可以影響的機會。抑鬱的人大多是因為想不開這一點吧。

所以,對於大多數平凡的我們,除了吃飯睡覺沒有不做就會死的事情的我們,如何饒有興趣的活在世俗中才是我們真正需要思考的。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 篇五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亮。

——題記

六便士是英國當時價值最低的銀幣,月亮則是高高在上,不可企及的事物,兩者有天壤之別。“月亮是那崇高而遙不可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為了生存而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在許多人看來,最怕的不是沒有夢想,而是擁有夢想過後,被現實打敗,打敗你的不是無能,而是已經麻木,麻木的心死了,死了的心不再跳動。不怕夢想流於現實,只怕夢想止於現實。而本書的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在拋下一切去追逐理想的年齡是40歲,是該追名逐利,顧家育子的40歲,而不是一腔熱血無處揮灑的20歲。

20歲的人敢於拼搏,是因為年輕,有放縱的資本,他們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即使夢想總會被現實打敗,可是他們還是要把它揣在兜裏,疲憊時拿出來看一看,就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思特里克蘭德他很不一樣,正如文章所説“你身邊肯定有這樣一個朋友吧,在銀行工作,長得一般,業務湊合,有老婆孩子,勤勤懇懇養家餬口,不愛説話,但如果開口説話,説的話也多半無趣無味——總之形象,非常白開水,在任何一個社交場合都是角落裏不大起眼的人,實際上你肯定有不止一個這樣的朋友,實際上沒準你自己就是這樣的人”,而這正是思特里克蘭德的真實寫照,他從一個白開水式寡淡無味的人,到一個千夫所指的敗類,再到奇蹟般崛起的天才畫家,他毅然決然地跳出了凡俗的桎梏,走向了他鐘情的藝術世界。那一年,他拋妻棄子,流落巴黎街頭,住着最破爛的旅館,幾近身無分文,甚至生了一場大病,如果不是朋友惦記着他,早已不知不覺死去了,然後就是因為“我感受了召喚”,放下了本來不錯的生活還有健康可愛的孩子。

世上幾乎所有人都在為自己的人生做加法,一個個身份,一個個角色,恨不得諸多光環加身,而正是這些東西,成為了自我綁架,將他們困在城市的牢籠裏掙脱不得。而思特里克蘭德為自己做的是一道減法,他甩掉了一個個的身份:證券經紀人,丈夫,父親,甩掉了優越的生活,如同褪去了一層層的枷鎖,直到最後赤身裸體般踏入他內心的召喚——繪畫。

正如《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是一個積極進取,敢於拼搏的青年。生在農村,學習相當艱苦,忍飢挨凍,始終不放棄;經歷挫折,反而更加勤奮。儘管孫少平出生在一個爛包光景的家裏,但是他卻有不同於常人的眼光和態度,他能從書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世界,他有更遼闊的眼界。“如果你知道往哪裏去,全世界都會為你讓步”。種種機緣巧合都為少平尋找到了一個他最想要的出路。縱使少平一直走在荊棘叢生的路上,但他從不向命運低頭。他深切地明白,一切屈辱、折磨、磨難,對他來説不僅僅是考驗,而是他通往成功的階梯。他的內心不但不會責怪那些曾經為難他的人,他甚至是感激他們。他驕傲地將此稱作“苦難的學説”。

我們並不是要成為思特里克蘭德,我們只要成為遵循自己內心選擇的信徒就好,活成什麼樣並不重要,唯有真正的實現了理想,才能得到真正的寧靜,無所畏懼,是我們內心深處的信仰。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 篇六

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寫的《月亮與六便士》。毛姆被稱為“最會講故事的人”,在他六十多年的寫作生涯中(他活了九十四歲),一直筆耕不輟,最負盛名的比如有《刀鋒》《人性的枷鎖》《面紗》還有《月亮與六便士》。在我心中,馬爾克斯、茨維格、杜拉斯、毛姆都是很會講故事的人,但是他們講的故事給人的感覺都不一樣(這裏感觸一下,讀書真是有趣,他讓我認識到一些本來永遠也不會懂的事),毛姆的書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讓你有一種逃不掉,掙不脱又進不去的感覺,彷彿説的就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但是又和我們有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就是夢想和現實之間的距離。

人如果被放錯了位置,就可能做出許多荒誕的事。《月亮與六便士》中思特里克蘭德便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本來生活富裕,有一兒一女和愛他的妻子,可是他拋棄了令人羨慕的生活,落魄的逃到另一個城市,然後又在這裏破壞了他的救命恩人的家庭,在我看來,一切都糟糕透了。榮幸的是,他最終在小島上找到了讓自己靈魂安息之所,那麼一切,突然就覺得都理所應當了,借用某句話就是“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

只是真不知道人要經過多少迷途,才能踏上正路?像思特里克蘭德,我覺得還是比較幸運的,也有人一生,都在迷途中不知所措,就像一個可憐無助的孩子。

一口氣看完月亮與六便士,真是精彩,當時的奇妙與眩暈感,我想我永遠也不會忘。

在文中有這樣一段話記憶猶新,“思特里克蘭德住的地方是另一種美,好像是生活在伊甸園裏,與人隔絕,頭頂是蔚藍的天空,四周一片鬱郁蒼蒼的樹木。那裏有觀賞不盡的色彩,芬芳馥郁的香氣,蔭翳涼爽的空氣,這個人世樂園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他就住在那裏,不關心世界上的事,世界也把他遺忘了。思特里克蘭德平時畫畫,看書,天黑了以後,就同愛塔一起坐在天台上,一邊抽煙一邊望着天空。”

我想,這當是靈魂的自由了。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及心得感悟 篇七

這是一本很古老的書籍,是英國小説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説,成書於1919年,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突然着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本書中“月亮”是遠大理想的象徵,而“六便士”則是蠅頭小利的象徵。一個人是抬頭望月,志存高遠,還是低頭看地,追逐小利,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大多數人既喜歡月亮,也喜歡六便士,所以成不了藝術家,也成不了佛,偶爾瘋魔片刻,平日裏昏昏然沉溺於俗世,為了六便士摸爬滾打,讀了這篇書評,方才開悟,果然,月亮和六便士都是既偉大又平凡,誰也不比誰高貴。

斯特里克蘭最後,也沒有為了當初拋棄妻兒而內疚,勾引朋友的妻子而後悔,傷害了所有人,最後成就了自己。未免太自私了太無情了,但內心也是孤單的,可能這就是人性的本能吧,只是世人用事物所裝飾。不被自我和別人所察覺,我們只是比野獸多了更多的思考,人類得到了很好的進化吧。一個人可以既高貴又低俗,既是月亮又是六便士,在不同的人面前,做着不同的人,可能這大概就是人性!人生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查爾斯就是那個終其一生追逐星辰的人。

在我們周圍滿地都是六便士,所以偶爾要抬頭看看月亮!

2021《月亮和六便士》最新讀後感 篇八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毛姆的小説,卻也讓我深深愛上了這種刻薄但又人無法爭辯的文風,“最會講故事的作家”,他的作品透露着犀利的觀點,但從來都不直接點出來,而是讓你細讀之後,總被他的某一句話戳中人性的雞肋,極其淡然卻又極其符合道理,令人感悟到某種省思。

每每讀完《月亮與六便士》,久久不能平復心情,看似荒誕不經,看似自私自大,只是每個人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本就需要犧牲太多,在現實面前,需要放棄的東西也很多。思特里克蘭德用大半生追求自己的夢想,不惜一切代價,也要燃燒這一把生命之火,雖然傷害到很多人,但是這或許就是夢想的魅力所在,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與自己想要追求的東西相提並論,如果可以,哪怕犧牲一切也是有意義的。

“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為了生存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由思特里克蘭德,我想到了千千萬萬為夢想奮鬥一生的人們,他們的決心猶如壯士斷腕,選擇了忠於自己的夢想,就像一個真正的勇士去挑戰一切厄運。

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正處於命運的危難時刻:帝國主義列強虎視眈眈,妄圖滅我中華,瓜分我領土。於是一羣有志之士紛紛行動,尋求救國之路,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個時候誕生,它的誕生,給中國帶來了期望,給人民帶來了光明,為中國革命開闢了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自此,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為了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夢想,開始了艱苦的鬥爭,有犧牲、有別離、有顛簸,但是這羣以共產主義為信念的共產黨人並未退卻,因為他們心中裝着一份追求、一份夢想、一份事業,他們的純潔信仰就是那股為實現理想不惜犧牲一切的強大精神力量,最終,他們帶領着勞苦大眾推倒“兩座大山”,建立起新中國;他們帶領着中華兒女艱苦奮鬥,鑄起了中國的繁榮穩定、和諧富強。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 篇九

“月亮”是一個人的夢想,“六便士”是一個人的財富,也就代表現實。斯特里克蘭丟下自己的硬幣,追逐天上的月亮,但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斯特洛夫——我總在他的身上,看到現實中的人的影子。

在我看來,他內心善良,外表不堪;擁有發現美的眼睛,卻表達不出來。在書中,這些被無限放大,讓他顯得矛盾無比,從而被周圍的人嘲笑。實際上,這是大部分普通人的寫照。像斯特里克蘭一樣,心中除了夢想之外沒有別人的人,不僅是非常少的,而且顯得很自私,我並不覺得值得讚揚。書中“我”和斯特里克蘭總是在刻薄地笑話斯特洛夫,但我不覺得斯特洛夫有什麼地方可笑,相反,每當我看到他,都覺得可悲。

他分明在待人處事方面非常在行,自己的事情卻是一團糟。正如我們開導他人的時候,説得頭頭是道,到了自己遇到類似的問題的時候,卻不知如何是好。他面對妻子的出軌,卑微地等待,讓我看得恨鐵不成鋼,這實在是卑微過頭了!但現實中不乏這些一生等待對方回頭的人。他們不懂如何去和自己愛的、欣賞的人相處,所謂的“善良”、“真誠”,並不是這樣表達的。

我想每一個普通人從斯特洛夫身上都能看到“爛好人”的下場。這並不是説要像斯特里克蘭一樣做一個自私的人,而是告訴我們,與人相處很重要的一點是平等。斯特洛夫説:“愛情中如果考慮自尊,只能説明你更愛自己。”但我認為不管是愛情還是其他情況,愛自己不代表不愛其他人,而其他人必須先把他平等地看待,才能給他相對的愛。要首先尊重自己,才能把自己想傳遞給別人的善良傳達出去。如果別人不領情,那自己也沒有必要刻意幫忙。

我想起以前我校外的朋友有段時間常常向我抱怨,每次她想幫她學校裏的同桌,都被冷淡地拒絕了。我疑惑地問:“那你別幫她不就好了嗎?”她低下頭,説:“我覺得她是個很棒的人,想跟她交朋友,但是又不知道説些什麼好,只好試着幫她做點什麼。現在忙越幫越多,但是每次她都顯得很討厭我的樣子……”她的聲音越來越不自信。

終於一天她向同桌袒露自己只是想成為她的朋友,希望她別討厭自己。同桌很是驚訝,説並沒有討厭她,只是習慣於自己獨立完成一些事情,不喜歡無緣無故受到別人的幫助罷了,兩人的心結就此打開了。我作為聽故事的人,很慶幸當時她們心裏都裝着自己,同時也裝着別人。如果我的朋友只想着別人,她只會一直受氣;如果那位同桌只想着自己,那麼坦白過後,她會覺得看不起這個只會幫別人忙的人而不會和她成為朋友。

每個正常人心裏都有自己和他人的一席之地。當遇見自己在意的人時,一味地降低自己,去迎合別人,是對自己和他人都不尊重的表現。每個人都應該保留自己尊嚴的底線,那就是善待自己,才不會被忽視,或者更甚,像書中一樣被嘲笑。尊重自己,是和其他人交往的前提,也是底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6l931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