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古都》讀後感

《古都》讀後感

前言:《古都》讀後感共含4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古都》讀後感

第1篇:《古都》讀後感

《古都》讀後感怎麼寫?以下是我們給你的範文格式參考。

《古都》是川端康成晚年的作品,描繪了戰後京都一户人家中,女兒千重子尋覓到失散多年姐妹苗子的故事。

對日本稍有了解的人便知,日本人民族性中有一種孤傲的個性,與單純的西歐式傲慢與中國式高傲有所不同。武士道的忠勇——尤其是勇猛——在二次大戰中消耗殆盡,但他們行為與思維方式中近乎偏執的自命清高卻逐步演化成了現代日本人個性中的一部分。我們看《古都》時,不免感受到那種“高處不勝寒”的悲愁。這些悲愁,源於孤傲。

千重子是被領養的孤兒——而不是如其父母所稱的搶來的孩子。這是千重子靈魂晦暗的底色的由來。因為領養的前提是拋棄,是被遺忘、被放棄。這對於自尊心強烈卻從不表現的島國女孩來説,是一種無法癒合的創傷。因為孤傲,所以力求自身的完美。而力求完美,一方面是追求自身的無罪高尚,即不帶給他人憂愁與負擔;而另一方面,則是爭取與其他出身良好的友人站在同一條人生起跑線上,是要贏得全部應有的尊重……是故,她在心中堵塞了一塊頑石的情況下仍需全心全意愛她的父母,投入當下的生活。

一開始,就像書中説的“她並沒有改變對太吉郎和阿繁的親和愛,也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但當她遇見苗子之後,許多潛在的問題浮現了:親生父母的歸宿、養父母對自己真實的評價乃至應該面對還是迴避生活——生活,有時就是“不幸”。儘管文中並未明言。所幸千重子所遇到的問題最終沒有帶來什麼苦難與禍患,因為她的親人與追求者也都是善良與寬容和博愛的。

命運弄人,千重子生活在雖然沒落但依舊殷實的商人世家,有慈愛的養父母。這一切不能使她感受到孤兒應有的痛苦與悲切。她所感受到的只是邈遠的呼喚,與近乎閒愁的哀感。但就是這一層淡淡的愁緒已使她離開了那人潮洶湧的京都一小步。她仍在家庭中,但心中的疑惑與悲哀使她與世界隔了一道透明的牆。

若説苗心與千重子有什麼隔閡,那是苗子的思想的國界。苗子自幼在農家長大,比千重子更成熟,階級意識在她心中早就紮根。她一方面充分愛護與接收千重子,但卻無時無刻不銘記着他們身份的巨大差異。她無法也從未設法融入千重子現今的家庭。孿生姐妹,因生長在不同的環境,註定了她們一生中在某些方面的對立。階級的產生,有時不是什麼征服與壓迫,而是同一志趣背景的人向一處聚集後產生的團體。

共產主義者只認為上層階級傾軋下層,故階級是不應存在的。孰不知,社會要有分工,個體差異要正視,個性要有發展的空間,階級是迄今為止最自必然的結果。苗子,當她靜觀資產階級的千重子向她伸開臂膀,只可以去擁抱一次又走回原處。日本人的高傲不容她作分外之念。

太吉郎是千重子的養父,他也是寂寞的。作為店主,他不願意管理、競爭;他隱居在嵯峨山中,用他並不天才的思緒去創造光怪陸離的服裝。他一心結合日本傳統文化與西方流行文化,但他的同行們也許是在用西方現代化經營方式推銷日本貨物。

二戰之後,日本人第二次對自身歷史產生了質疑。沒有五四、時的瘋狂毀滅,卻是在五十、六十、七十年代慢慢淘洗淨了古日本的美麗花紋。這與不同,這是良性的改革。但誰説良性改革就沒有損失呢?太吉郎眼中的京都,在改變,變得比他更快。沒有進取心的人在大潮中落後,但又孤傲得不願認輸,終於孑然一身。

中國人的高傲是自豪和樂觀,西歐人的傲慢是自信和剛毅,而東洋人的孤傲卻是清高與頑強。《古都》講述了平凡、可愛又可敬的幾個京都人頗不寧靜的人生的一刻。有時,我們孑然一身“走過地鐵和人海”,此時,大可以去品味一下十六七歲的千重子在老楓樹下觀賞兩朵紫花地丁的寂寥。

第2篇:《古都》讀後感

這篇《古都》讀後感範文是我們精心挑選的,但願對你有參考作用。

川端康成的《古都》,我讀了很久,讀着讀着會有種不知所云的感覺。

想當年讀王小波的小説,講一個紅拂夜奔的故事,捧着書,就像拿着共有一百二十四把的鑰匙串,望着眼前六十四個鑰匙孔,不知用哪把鑰匙打開哪扇門又會衍生出怎樣的劇情。

王小波的書讀的很慢,因為讀着讀着發現不知走到哪個路口了,還要停下來想一想,川端康成的《古都》卻是讀着讀着,發現自己怎麼還在原地沒動呢,於是停下來又想了想。

這本書很清淡,淡到講了一個還沒開始就結束的故事,描寫了一對從出生起就被分開的孿生姐妹,長大後重聚、相認相識的故事,姐妹倆就像北杉山上的兩棵北杉樹,掩埋在土地下的樹根緊緊相連,地表上卻僅僅是相逢一笑的交集,各自聽憑命運的安排,生活在設定好的故事情節裏。

評論説,川端康成喜於並擅於寫“日本美”,何謂日本美呢?暢遊在古都中,我所見的都是黑白灰暗,佐田太吉郎的厭世情緒感染了整幅畫面,即使是文中描寫的華麗、鮮豔、熱鬧,想起來卻只是清淡寡味,腦海中躍出一隻紅豔的江鷗,無比寂寥的,在陰鬱灰暗的天色中撲稜着飛向遠方。

古都更像是一首日本傳統民歌,用近世邦樂演奏出別有韻味的旋律,書中提到的時代節,描繪的各種節日習俗,主人公們的盛裝打扮,包括太吉郎的厭世清高,水木龍助因愛入贅等等,都像是黑白電影裏的故事情節。古都中的人們,生活是悠閒的、緩慢的,在還沒跨入工業時代的古都,男子操作着高機,織出一條條腰帶贈予心儀的女子。

讀罷,好似川端康成只是敍述着別人的故事,卻不參雜一絲自己的感情。他融入情境,揣測着千重子對真一的愛慕,卻平淡的敍述着最終嫁給佐助的歸宿,更令人驚訝的是在這過程中,千重子根本沒有想過反抗自己的命運嗎?她只是隱忍着,接受命運安排的一切。

這是發生在古都的故事,隨着古都歷史的沉澱,繼而成為傳統文化的一份貢品。隨着現代化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想必不會再有哪個小姑娘,會為樹根下的兩株紫丁地花哀傷了。

就讓命運安靜的發生,安靜的結束。

第3篇:《古都》讀後感

給大家帶來《古都》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

《古都》裏的一切都在靜謐中進行的,無論是千重子與真一在人山人海的平安神宮賞櫻花,還是千重子與妹妹苗子在北山杉場裏的偶遇,所有的場景彷彿只有兩個人的世界,一切就此停止,婉轉地卻擲地有聲地道出各自的台詞,這種與年齡不符合寂靜心態,文中比比皆是。年輕的千重子喜歡清雅的圖案,喜歡在閒暇時參觀古老的寺廟和神宮,感受自然的魅力和神祕。這些思想都是川端康成所推崇的,清澈無華,質樸純真。

當千重子同時面對真一的愛慕和秀男的稱讚時,她雖依戀真一,但卻對秀男的稱讚與關心無法拒絕,她無法馬上抉擇這兩份情感,這種少女的羞澀和猶豫,淺淺的哀思和憂愁,逼真而形象,生動且絲絲入扣。而自從千重子知道自己是棄兒之後,她與父母之間關係也產生了相應微妙變化,常常千重子會因為父母的一兩句無關緊要的話黯然流淚,特別是得知其孿生妹妹苗子的下落後,這種情感波動更表現得愈加明顯:一方面千重子真心地希望和失散多年的妹妹住在一起,渴望去了解自己唯一的親人,但另一方面千重子也捨棄不了自己的養父養母,辜負不了那份真摯的愛,承受不住那份難得的感動。

作者川端康成藉助生活中寧靜祥和的生活片段片斷,去撫觸古都的自然美、傳統美,同時成功地塑造了千重子和苗子這兩個人物形象,但其主旨並不是純粹敍述男女間的愛情波折,所以沒有讓他們的愛情發展成喜劇性的結合,也沒有將他們愛情推向悲劇性的分離,而是將人物的純潔感情和微妙心理,交織在京都的唯美的風物之中,將愛與感動隱喻在櫻花的漫爛世界裏,這正是《古都》魅力之所在。

我愛文中對於花的描寫和隱喻,它讓我想起中學課本中《花未眠》裏面發關於美的體會與感歎。古都,美女,櫻花,愛情,構成了如夢如幻的組合,濃墨重彩之下表現出慘淡和淒涼的宿命,這正是川端康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櫻花的悽美與短暫的生命象徵了無常的人生,入世太深往往急功近利追逐名利之尾,入世太淺往往遁入佛門四大皆空,或許只有櫻花的境界才是最為理想的.人生。

在川端康成的筆下,古都文化是那樣的美侖美奐,同時它與現代文化又是那樣的不合時宜,就像千重子糾結微妙的美麗心靈,猶如絢麗飄渺的玻璃景觀,美則美矣,虛則虛矣,但只要輕輕一碰,它便碎了一地。

第4篇:《古都》讀後感

《古都》讀後感範文精選系列,如果你喜歡可以下載全文。

《古都》是川端康成一九六八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三部作品之一。它描寫了一對孿生姐妹悲歡離合的際遇。

姐姐千重子出生後,由於家境貧寒,無力撫養,即遭遺棄,幸而為一家綢緞批發商所收養,成了一個養尊處優的小姐。而妹妹苗子,雖未見棄於父母,卻在襁褓中便成了孤兒,孑立伶仃,長大後自食其力,到山裏種植北山杉。

論人物,我最欣賞的就是千重子。千重子優美,文雅,善於感受,賦有少女細膩的心理春花秋蟲,是她聯想到大自然的永恆,生命的無限;高聳的北山杉,使她感悟到為人正直之道……

《古都》的故事由紫花地丁娓娓道來。古都裏的一切都在靜謐中進行的,就算是在一開始千重子與真一在人山人海的平安神宮賞櫻花,場景裏卻彷彿只有千重子和真一兩個人,婉婉地卻擲地有聲地道出各自的台詞,紋絲不亂,這種與年齡不符合的沉寂的心,在這兒卻比比皆是。年輕俊美的千重子喜歡那些清素的圖案,喜歡在閒暇時參觀一座座參觀古老的寺廟、神宮,一次次賞析古都裏的自然風光。而這些想必都是川端康成所推崇的,因為整篇的筆法也都如此,清透無華,澄靜質樸。

而《古都》的結尾卻是最令人心醉的。苗子的離去就好像細雪消融一樣,無聲無息。一切都會繼續。淡淡的憂愁,隱隱的無奈,帶着意猶未盡的感覺,結束全文。

從《古都》中,可以讀到千重子父親太吉郎江郎才盡的哀怨、母親阿繁想放手女兒去追尋自身卻又依戀不捨的矛盾的哀怨、千重子得知自己是棄兒的哀怨、苗子找到自己親姐姐卻不能與她親近的哀怨,真一因為門第而不能表達自己情感的哀怨……所以《古都》上空的天氣是清新的卻總有揮之不去的陰霾感,看不見驚喜的太陽。所以他才會在文中隱隱地透露出過“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不覺得道出“幸福是短暫的,而孤獨卻是永久的”的念頭。

因此,《古都》從一開始就渲染着淡淡的感傷,楓樹上的紫花地丁是一開場出現的景物。“上邊和下邊的紫花地丁彼此會不會相見,會不會相識呢?”雖然這是千重子的美好願望,事實卻不盡如此,這正如文章以後的故事,人生別易聚還難,太多無奈,太多歎息……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4篇《古都》讀後感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古都》讀後感範文。

標籤: 讀後感 古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6pkr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