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三體讀後感【精品多篇】

三體讀後感【精品多篇】

三體讀後感【精品多篇】

體讀後感2100字 篇一

三體講述的是一名被迫害的科學家葉文潔利用太陽的反射放大信號的原理,把太陽變成一個恆星級的信息發射器,將地球的信息發送至外太空,希望收到信息的外星人能前來拯救黑暗的地球文明或者説希望外星文明幫助人類進化得更加高階一點。

信息被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文明三體文明所收穫,三體星人由於三個太陽的無規則運行,已經經歷數百次的文明覆滅和再生,極需要在三體星被太陽最後吞沒以前,找到新的星球延續文明,而來自地球的信息使他們鎖定了地球作為新的棲息地,於是,三體星人對地球的遠征開始了,三體文明與地球文明的戰爭也開始了。

這本書所釋放的信息量非常的大,基於作者強大的物理學基礎,向我們展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外太空世界,多維的世界,微觀的世界,作者的想象力如此豐富,描繪能力如此之強,邏輯緊密,文筆出眾,讀來引人入勝。

三體,帶給我的思考是很多的。今天要分享的,是關於文明的一些想法。

有了人才有了文明,文明就是人類在追求“真、善、美”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知識體系。但,一個文明的價值觀似乎決定了這個文明本身的命運:是走向永盛,還是在繁華後走向覆滅?

地球文明,最具有代表性的體系,就是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東方文明的價值核心是天人合一,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西方文明的價值核心是以人為本,講究的是科學。

人類文明的進程,其實在世界範圍內是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的,東西方几乎在同一時間進化出各自的文明,如東方孔子出現的時間就是西方耶穌出現的時間,我想説的是,人類文明的進程似乎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調控着,東方與西方,除去非洲與澳洲,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的高度的時候,就會發生類似的“巧合”:比如莎士比亞出現的時代,正是元代散曲盛行的時期。或許,我也可以這樣理解為,此類如孔子或者耶穌這樣的人,是那個時代所需要的,而且是特有的,當文明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會有這樣的一類人出現。

當然,是時代賦予他這樣的光芒與色彩,還是其本身帶有那個時代所特有的精神特質,就不得而知了。也許,時代的特性能夠造就一個又一個適合這個時代的偉人來代表這個時代吧,或許,這也就是東西方相同時間出現類似的神像的原因吧。

扯遠了,回到文明,可以説在文藝復興之前,東西方文明的發展歷其實差異不算非常大,只是文藝復興之後,兩個文明產生了不同的價值核心,尤其當西方商業社會的出現,蒸汽機被髮明以後,競爭價值觀的出現,不可回頭的改變了地球的命運。

由於競爭價值觀能帶來的短期生存優勢,於是當競爭決定生存時,人類文明不可避免的殊途同歸,一同走向了競爭之路,而競爭的極致發展,必然導致自然的失衡,當地球的自愈能力慢於人類對其所時做的傷害時,地球不可避免的就進入了快速衰變期,我們所在的這個時代,就如毀滅前的昌盛。

目前,無論是東方文明也好,西方文明也好,逐漸都融合成一種文明,這就是地球村文明。對於“地球村”的這個名詞,包含有兩種含義的解釋。

一個是指經濟文化政治的交融,另外一個,是指對民族多樣性的毀滅。對經濟文化來説,地球村的確實現了真正的大交融,在政治上,地球村也能夠有效的利用外交磋商來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矛盾爭論,以和平的方式來化解雙方的矛盾。

只是,在此情況下,必定有一個暫時優勢的價值觀衝擊着地球村內的人類,或者説有一個最強勢的國家的文明必定會希望引領着地球村的發展。然而,合久必分,當經濟一體化的時候,地區發展的不均衡性必定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周而復始的經濟崩潰會來得更猛更快。

只是現在崩潰的不僅僅是局部國家,有可能是整個世界,當出現此類問題的時候,最好的解決方法也許就是根本上的吞併,甚至不可避免的訴之以戰爭。只是,不知道什麼這顆也許會毀滅人類的定時炸彈將被引爆。

許多研究表明,地球村就是毀滅民族多樣性的最大殺手。在以前世界並沒有聯合起來的時候,民族展現出來的文明多樣性是如此的美麗豐富,然而,網絡與交通的便捷完全改變了這個世界,邊緣的文明在不斷的毀滅與滅絕,物種的消失速度超出了以前的任何一個時期,多樣性被消滅的最後,整個世界會變成大一統,一種千人一面的無趣的大一統。

一如《世界是平的》裏所説,我們現在的競爭對手不僅僅是同學,而是印度,美國,英國的同齡人。然而,這個世界越發橫向發展,並沒有達到以前的深度,人類或許都只是地球村這個龐大的社會機器中的某一部分,現在人類爆發危機的方式比以前多很多,而且,解決起來的方式變得更少。毀滅多樣性也就是毀滅人類自身的恢復能力。

綜上,人類的文明,目前無論是從政治、經濟、文化還是其本身的多樣性來説,可預見的都是悲劇收場,只是不知道這個激發多米諾骨牌效應的炸彈是由哪裏開始爆發。

作為東方文化代表的中國,現在所能輸出的只是廉價的商品與服務,由於我們自身對東方價值核心的遺失和拋棄,而無法再向世界輸出合格的可以拯救人類的價值觀、家庭觀、世界觀,對於那代表着最高智慧的天人合一,似乎已經被人類文明遠遠的拋到腦後了。

如何與環境和平共處,如何與人和平共處,這也許才是關於文明所要探討的最永恆的話題。作者通過《三體》一書,引發我們對自身的拷問和深思。

當然,作者也在《三體》一書中給我們展示出了另外的一種可能性:靠外太空的外星文明來拯救人類文明,殊不知,引入的可能是另外的一個噩夢。

回顧自身,相信自己,相信別人,保持樂觀,畢竟這個世界遠沒有到最壞的情況,做好自己,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用好的價值觀去感染周圍的人,也許就是我力所能及所能做到的拯救人類文明的極致了。

體讀後感 篇二

像是一陣暴雨後突然展現出來的太陽,在我完全沒有準備好接受結尾的時候走完了這本書的歷程。

宇宙和一片小湖泊一樣,都是一個環境,無非是範圍的大小之分。而人類作為這個環境中的一員,我們應該保守着作為人類最起碼的道德底線和對人性的美的體現。因為一個環境多姿多彩才能顯得更充實一些。不過人性的本源都有自私的成分,像程心那樣單純的完全沒有雜質的心靈是人類社會永遠地,最完美的成果。這本書用了很長時間從頭讀完,當災難來臨時的不同抉擇給我很多對人一輩子的思索。現在宇宙尺度上來看待你的百年人生速度之快還不及光粒子的億億分之一,彈指一揮間都是極高的榮譽讚美。而你這短短百年的光陰怎麼去留下些許痕跡,為了你之後的百年光陰,不做更遠的考慮,只為你身後的百十年光陰留點痕跡。之前在看大秦帝國時感歎人傑歷來皆作輪,不求福明只向前。一個偉人的一生其實不能算是他的,只能説是一個時代的代表,他的作用不是為了推進那個時代,僅僅是為那個時代打上了一個更明顯更容易記憶的標記。而三體跨越的單位是世紀,是紀元,是光年,在時間的塵埃裏你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灰塵。可惜我只是一個俗人,我甘願安安靜靜地在時光輪上做一個小標記,哪怕若干年以後這個時光輪也會被時間抹去。

這本書給五星吧,雖然還是覺得有些少了。再見,三體,再見,程心。

體讀後感 篇三

在我開始看《三體》這本書之前,我相信,事實也的確如此,劉慈欣的這本鉅著已經非常火了。而我卻一直沒有一個合適的機會閲讀。這個寒假,除了比賽、作業、上課,我慶幸自己還能端着一杯熱茶,捧着一本書,慢慢品味,抒發感慨。

當葉文潔按下發射鍵的那一刻,地球文明向宇宙發出的第一聲啼鳴,以太陽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中心飛馳……

這句話是在引言裏讀到的,我霎時間明白了這本書暢銷的原因,真的非常扣人心絃,引人入勝。

然而命運總是那麼的巧合,當“三體文明”正在苦苦掙扎——三顆無規則運行的太陽主導下的百餘次毀滅與重生逼迫他們逃離母星的時候,他們收到了地球的“邀請函”。

人們讀到這裏的時候,也許會由衷地感歎:地球的末日來了。

這本書所涵蓋的知識非常豐富,作者劉慈欣用他強大的物理學基礎,帶領我們進行了一次奇妙的外太空旅行。毋庸置疑,當劉慈欣決定開始寫《三體》這一科幻類小説的時候,豐富的想象力與強大的邏輯推理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讀完《三體》,我頗為感慨。人們所説的地球末日到底回來嗎?豐富多彩的地球文明會隨着付之一炬嗎?因此我即將談論的更多的是的是與文明這個概念有關的思考。

曾經讀過這麼一段話,令我記憶猶新。它是這麼説的:

毋須懷疑,文化時空和心理時空,並不是兩個截然分離的概念。它們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理是有文化沉積的心理,它在時空錯雜裏尋找精神對應點。必然把它所沉積的文化折射到時空試鏡上。同樣道理,文化是經心理體驗的文化,它在時空錯雜裏尋找意義對應點,也必然將它所經歷過的心理體驗融合在時空試鏡中。然而在瞭解了它們的這些內在聯繫之後,又有必要在形式上把它們析而為二。我相信因這段話而抒發感慨的人一定不少。文化如此,文明亦如此。由此看來,文明是因為人而產生的,現有的文明也是在人們不斷追求“真、善、美”的過程中得以不斷髮展的。在我看來,不論是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甚至是一個世界的文明,都像是一條拋物線,在經歷過短暫的最高點後,將是永不停歇地墜落。因此,人類的文明是走向永盛,還是在短暫的繁華後走向覆滅?倘若是後者,相信會令很多人心頭一震。

令我們感到慶幸的是,至少到現在為止,人類的文明還在不斷髮展與進步,並愈加趨近於鼎盛。在現存的人類文明中,最具有代表性就是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東方文明的價值核心是天人合一,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西方文明的價值核心則講求以人為核心以及科學至上的原則。經過時間上的調查與考究,我發現,人類文明的各個代表都表現出驚人的一致性。東西方几乎都是在同一時間演變出獨樹一幟、獨當一面的文明,如東方孔子出現的時間就是西方耶穌出現的時間。我似乎看見,在人類文明的背後似乎有一隻無形的手在調控着,這隻手的作用,就是在一方文明盛行的時候,將另一方的文明隨之託起,例如在東方元代散曲盛行的時侯這隻無形的手托起了歐洲的文明,於是乎歐洲就出現了文藝復興。也許,當一方文明發展到一個特定的階段,這隻無形的手就會舉起這個時代的代表人物。但是,這只是一個假設,到底是時代賦予他這樣的光芒與色彩,還是其本身帶有那個時代所特有的精神特質,恐怕沒有人會説出一個肯定的答案。

既然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有如此密切的關係,那麼總會有人有所疑惑:這麼説兩者之間就沒有矛盾衝突點了?在文藝復興之前,這樣的衝突點的確不太明顯。文藝復興時期似乎是一條道在即將分成兩條前的那個分叉口,也就是説,東西方文明在這之前的發展其實差異不算非常大。只是文藝復興之後,兩個文明產生了不同的價值核心,尤其是在這之後西方的幾次工業革命,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生產力。從那一刻開始,人類文明就註定分成兩條愈分愈遠的兩條道路。競爭價值觀的出現,毋庸置疑地改變了地球的命運。由於競爭價值觀的出現,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開始全心投入到文明的建設中,兩方都希望自己代表的文明能成為地球的主宰。而競爭的極致發展,必然導致自然的失衡,當人類對自然的傷害與自然地自愈能力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的時候,人類的文明就像是經歷過最高點後的那一段拋物線,如百川東到海一般,頭也不回地滑落。我們所在的這個時代,是否就是即將步入最高點的那一段呢?

目前,無論是東方文明也好,西方文明也罷,在我看來,都在向着一個趨勢——大融合邁進,到了一個特定的時期,都將融合成地球文明。一個名詞通常都具有兩面性,當各個國家實現經濟文化政治的交融,渴望互相借鑑,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同時,卻要不得不面對的是文化多樣性的毀滅。在現在的世界中,大融合的確將一些垂死掙扎的國家拉了回來,也的確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某些衝突與矛盾。然而,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經濟、政治、文化亦如此。當一個地區或國家難以跟上世界發展的潮流的時候便會被徹底從世界的版圖上消失,試問,如果這樣的地區不止一個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直到地球最後一盞文明被無情地踐踏,然後熄滅。

因此,有人認為大融合就是導致毀滅民族多樣性的最主要因素。在以前世界並沒有聯合起來的時候,民族展現出來的文明多樣性是如此的美麗豐富。然而,高新技術產業的出現完全改變了這個世界,在邊緣苦苦掙扎的文明徹底消失。當世界各地的文化再也找不出一點不同的時候,取而代之的將是千篇一律的,無趣的大融合。

獨自也好,融合也罷,但兩者之間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人類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價:人們為了耕種過度開荒,為了建造房屋砍伐樹木,為了發展利益製造核武器……當人們真正意識到自己的文明已經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的時候,只能對短暫擁有的所謂辛苦打拼賺來的成果,説一聲再見,然後移至其他星球。

人類的文明,好像使勁渾身解數,卻都是悲劇收場,只是不知道這條拋物線將從哪一點開始停止升高,然後,滑落。

如何能端正自己的文明與所謂的與自己的文明競爭的文明之間的關係,如何與環境和平共處。或許只有當我們所有人,當然,也包括我們的競爭對手明白了這一點的時候,我們所要探討的文明永恆的話題,才得出了結果。作者通過《三體》一書,引發我們對自身的拷問和深思。

當然,作者劉慈欣也在《三體》這本書中給我們展示出了另外的一種可能性:靠外太空的外星文明來拯救人類文明,殊不知,引入的可能是另外的一個噩夢。

因此,人類文明,要想永不磨滅地發展,唯有不惜一切找尋可以生存的道路。不管是現存文明還是已消失的文明。對於那些已經消失的文明來説,在他們那個時代,人們哪裏會想到自己眼前無比繁華的文明即將成為過去時。正如《蘭亭集序》中説道: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想想都覺得悲哀。

毀滅是宇宙唯一不變的主題。至於人們常説的大自然無情,那僅是螞蟻看世界,此乃孤陋寡聞。並且,在因為自己的驕傲而導致文明衰落的時候,不反省自己,而是抱怨命運的不公,這未免有些太荒唐了吧。

如果按照這個思路説下去,我們,還有我們的文明都已經無藥可救了。結局真的會是這樣嗎?

我不相信。與其終日以淚洗面,怨天尤人,不如回顧自身,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曾經引以為傲的文明,保持樂觀,畢竟這個世界遠沒有到最壞的情況,做好自己,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用好的價值觀去感染周圍的人,去成為那個在拋物線急劇滑落的時候,首先改變方向的那一小塊。也許就是我力所能及所能做到的拯救人類文明的極致了。

《三體》讀後感 篇四

我所看到的三體

我算是第二遍看三體了,好書每次看都會有不同的收穫。

1、我覺得第二部寫完其實就可以終結了,可作者的能力確實非常之強,在黑暗世林法則的基礎上,將地球與三體的大背景換成了宇宙。

2、其實三部書的不分高下,而且一部比一部精彩,就像作者所説科幻在於和現實之間連着一條線,能讓我們感受到真實。在國內科幻題材的作品太少了,如果不是三體獲獎,我根本不會去關注和讀的。可能大多數人已經在內心裏默認中國的科幻處在一個比較低端的水平。慶幸的是三體證明中國還是有好的科幻作品和一個好的科幻未來。

3、三體讓我真切的認識到人類的渺小,地球的渺小,恐怕連滄海一粟都算不上,看完三體那天晚上去打水,不自覺的抬起頭看看了黑黑的天空,沒有一顆星,無盡的黑更顯得孤獨,甚至於產生一種自卑感。

4、我覺得作者如果寫其他方面的小説,我相信拿個茅盾文學獎肯定沒問題[呲牙]。

5、從書中我看到了許多關於人性的方面,其實有時候讓我感覺比較心寒。羅輯用黑暗森林法則拯救了人類,可人類可以説是恩將仇報。書中的很多反轉將人類醜陋的一面都體現了。

6、書中我唯一不太喜歡的地方是最後程心和關一帆在一起了。作為最後的人類可以理解但是雲天明呢?雲天明的愛情體現了我愛你與你何干,而且給自己的愛人的禮物很讓人羨慕,第一次是一顆星星第二次是一個小宇宙;而羅輯的愛情也讓人唏噓,當一個經歷那麼多苦難的面壁者、執劍人在末日來臨的時候看見那幅《蒙娜麗莎》還是留下了真摯的淚。

7、忠告: 傲慢的人最愚蠢

無知者無畏,然而有時候無知還是謀種意義上的幸福

各種主義太多不見得是好事

《三體》讀後感 篇五

地球文明、三體文明、歌者文明、歸零者、面壁者、破壁人……一幅宏大的宇宙圖景浮現在我的眼前。

最近,我讀了一部90萬字的書《三體》。《三體》共三本,分別為《三體》《三體II·黑暗森林》和《三體III·死神永生》,由劉慈欣所著,作者獲得雨果獎。本書同時入圍星雲獎、軌跡獎。

本書故事大概是這樣的:葉文傑因經歷劫難對人類失去希望,組織叛軍讓三體人降臨,來對付人類。叛軍之外的人也發展了太空艦隊應對三體組織,但這個太空艦隊連三體世界中小小的強互作用力宇宙探測器——水滴都打不過。最後當黑暗森林威懾結束時,人類選擇與敵人同歸於盡。末日打擊逃出來的程心和AA放棄生命,為宇宙重啟貢獻力量。

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道理,但我認為最有意義的是最後人類以為二向箔(一種使高維空間降至二維的武器,打擊後任何生物都將死亡)是友好的信息,白Ice(人名)提醒的那句話:“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故事中人類因驕傲而失敗的事有很多,如人類自以為是,把水滴(三體人的常規武器)和二向箔當成和平的象徵,卻未加防範。

生活中就有一次我因驕傲而失敗的例子。我第一單元考試取得了100分,我還是潛下心來認真考了第二單元,又取得了100分。這時我開始沾沾自喜起來,也變得非常傲慢,覺得拿100分很容易。後來第三單元,80分。第四單元,76分,連連失敗。面對不爭氣的分數,我後悔萬分,當初太不謙虛認真了。

《三體》中描繪了一個奇幻瑰麗的未來世界,但最有意義的是其中的道理。傲慢是無知的產物。希望大家不要傲慢,保持謙虛。

體讀後感1100字 篇六

花了總共大概半天的時間,把三體(一)讀完了。最大的感覺是這畢竟是一本科幻小説,沒有太大的驚喜。然而在一些細節上,正如同作者在後記中所説的那樣,達到了技術細節化的層面,這些還是十分優秀的。畢竟作者是一名工程師。

先來説失望的部分。人物的情感描寫以及塑造很一般,教授汪淼沒有任何特色。很多故事比如主要人物葉文潔也是現實的歸現實,科幻的歸科幻,沒有銜接的很到位。

故事情節的設置有懸念,使得讀者一開始能夠很容易被吸引。但是解開這些懸念時又太過於直截了當,所以閲讀體驗感也比較一般。比如剛開始時人們對於存在的主、宇宙為你閃爍這樣宏大的懸念到最後其實僅僅成了技術的解釋。使得前半部分看起來像是哲學論述,而後半部分像是科幻動畫片。

説這些並不是針對作者的批評,而是我自己對一部好作品的期待。可能我喜歡的便是作者不願意去使用的“形而上”風格的作品。閲讀感受很重要,一部作品需要有驚喜和值得深思的東西才能讓我喜歡。可能覺得文學性不夠強吧。

接下來來説説幾個技術細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人列計算機。這種想象力的確值得稱讚。整個三體遊戲我認為反而要比這個原來的故事本身更為出色。

一方面是裏頭的系統,或者説宇宙的設置是十分全新的。三個恆星的設置、亂紀元恆紀元的交替、脱水的人這些概念具有科學上的認同感,也十分的新穎。鐘擺紀念碑、半月撕裂等等這種意象和場景,也給這個世界增添了許多藝術特色。

計算機運行的場面更具有無限的藝術感,這些技術都擬人化了。裏頭還體現了作者對信號與處理、微機技術非常紮實的掌握,以及在多維空間概念上他自己的理解。由於我之前讀過一些多維概念的文章,因此這一點上我並不覺得十分的新穎。利用多維展開和收縮技術的智子有點大材小用。

有一點其實很有意思,便是葉文潔、汪淼找的天文台檢測員以及三體星上那位監聽者的很相似的故事。他們都是在茫茫宇宙中,獲得了類似大爆炸一樣的發現。

以至於令人覺得三體星其實和地球是屬於同等地位。而三體星首領的做事風格非常普通,其實三體星的技術早已超過人類一大截,着實可以不用偽裝成上帝。而如果提到了監聽者之間的那種對稱性,就不太適合用上帝和子民的那種關係再來論述兩個行星。

對於葉文潔等人的宗教情感,這裏頭也述及的很少。這一點上如果能夠深入一點,配合那位老法師,我相信會使得這部作品的格局會更大一點。作者很明顯是很看重佛教的。

最後,我不由得又想起以前看過的《天意》,是一部集穿越、科幻和歷史的作品,描述韓信的一生。這部作品令人非常喜愛的,是它對歷史人物賦予了靈魂,對一些歷史事實嫻熟的使用。其對人物情感的把握,對主角韓信的塑造,放之於本來就宏大的歷史背景下,使得作品非常的飽滿和豐富。

相比之下,三體(一)具有的更多是技術性,在宏偉上,可能得學習一下《異形》前傳一。但是在三體遊戲中作者表現出來的水平,相信我所提及的,更多是這部作品其本身的風格,而並不是不足。

體讀後感 篇七

最近,我讀了《三體》這本書。

本書主要講了三體星系的人,試圖在“降臨派”的幫助下,試圖佔領地球。他們為達成此目的,通過在不同維度對一個質子進行編輯,得到了十分強大的“智子”。雖然極度科幻但仔細一想也很符合邏輯。最終,人們徹底剷除了降臨派,並得到了許多重要地資料。

這本書富有強烈的科幻色彩,讓我從中無法自拔。那三體世界用來催眠上帝的巨型鐘擺,那一個個可以脱水的三體人,那三個在宇宙中無規律運動的恆星,逐一浮現在了我的面前。但是在這科幻中又不失邏輯,讓人感到真實。作者在對三體人進行描述時,與大多把外星人寫的十分善良,幫助人類。而真正的外星人更可能像《三體》中的一樣,對比自己底下的物種毫不留情。然而,對地球人殘忍的三體人也是可愛的,它們為了自己的生存,努力探索,並沒有消極得等待死亡。這不也值得我們學習嗎?

讀完了這本書,我不禁得想到,在太空中真的有外星人嗎?在茫茫的宇宙億億顆恆星閃閃發光,而圍繞這些恆星的行星更是不計其數,誰又能肯定在它們中沒有一個誕生文明?

當然,以上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也許得到答案的唯一方法就是等待了。

《三體》讀後感 篇八

《三體》這套書,我很早就買了,但是鮮有時間去看。終於迎來了寒假,我就可以肆意看了!

這是一套科幻小説。這套書的作者叫劉慈欣。這套書在國內外多次獲獎,可以説是中國科幻界的頂峯了。小説的情節跌宕起伏,令人十分過癮。這套書也有很多比較現實的哲理,比方説,適者生存,弱肉強食,還有一些比較難以懂的理論,我看了許多次才看懂。比方説“文明保持擴張,宇宙質量不變”等。

三體的第一部主要是講在地球文革時期的事情。主角之一,葉文潔取得了和外星人“三體星人”的聯繫,由於人類的種種暴行令她失望,所以她最終成了全人類的叛徒,於是,地球就爆發了三體危機。

這部書,是很經典的一部科幻小説,但是我卻從其中讀出了類似《思想品德》的感覺。哲理穿插於故事情節之中。文中的叛軍“地球三體組織”的很多成員,都是因為對人類污染,破壞地球的暴行而感到憤怒與絕望從而成為叛軍。這雖然只是一部小説杜撰的情節,但是地球的污染的確很嚴重!無數生物失去家園。也許某一天真的有外星人接管地球,很大一部分人都會支持吧!所以,我們應當從保護環境上努力,讓我們的家園變得美好。

還有令我印象深刻的情節,就是那段各個國家的精英討論如何在巴拿馬運河摧毀地球三體組織的“審判日”號巨輪。大家想象力十分豐富,團隊合作意識濃,這令我很有感觸啊,在生活中,我也要像這樣充滿想象力,擁有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

《三體一》這本書,本身很有意思,想象力十足。

一本好書,可以啟示人生,無論是什麼類型的書

體讀後感 篇九

這本書是我的大學領導兼精神導師推薦的,早在大學時就看到很多同學看,畢業後也有很多人看,囿於各種原因,最近才開始看,今天才看完,果然是一本敞開心扉的書,尤其是對我這種當前所謂的文科生,尤其是書中的理論物理基礎,很多刷新了我的認知,填補了我的知識空白,收穫很多,不虛一看。感謝向我推薦的人,也感謝作者。

書的篇幅比較長,但絲毫不影響前後的邏輯,整本書都充滿了嚴謹的邏輯,深厚的天體物理學基礎,需要作者很深厚的物理理論積累,只有實力派的作家才能寫出這樣的鉅著。

但是書中也有不足,尤其是在和三體文明對峙開始後,越來越寫的單一,尤其是到第三部的太空後,有很多線索和邏輯感覺還是太過牽強或巧合,經不起嚴格的推敲和論證,也許是確實太過宏大,難以抓住具體,體現全面,能寫到這樣,已經很不錯了,希望以後的作品能夠進一步改進,也期待作者能夠寫出第四部,感覺可以拓展的接入口還是有很多,還有很多故事可以深入展開,沒一個端口都可以是一部宏篇鉅著,誠心期待,也希望後來人能夠寫出更精彩的,希望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能夠早日掌握小説中的科技,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ezl7e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