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教育的奇蹟讀書心得

教育的奇蹟讀書心得

第一篇:《教育的奇蹟》讀書心得

教育的奇蹟讀書心得

《教育的奇蹟》是一本關於學生教育的書籍。本書的序言部分便讓我獲益匪淺:無限相信學生與教師的潛力。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聰明的孩子,老師也希望自已的學生個個是天才。但是,什麼樣的孩子才是聰明的孩子的?讓孩子上各種名目繁多的才藝培訓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嗎?為了培養自己的孩子,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僅僅是錢的問題?這就是中國式的傳統教育和外國教育的不同,國外更注重對孩子的天真可愛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們有充分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天地。教育家周弘説:“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實際上,我覺得只有健康成長才可能成才,無法健康成長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老師、家長們應該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一味地給孩子過高的壓力,強迫孩子去成長。希望就在眼前,祕密就在身邊,打開此書,悉心閲讀,你會發現——天才就在身邊!

這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過一些偉人小時候的故事,告訴我們其實這些偉人小時候和我們平常的孩子小時候是那樣的相似,只不過是他們遇到他們人生中的伯樂,讓他們最終成才。讀完這部書之後,感觸也挺大。

在《教育的奇蹟》裏讀到一則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25年前,有位教社會學的大學教授,曾叫班上學生到一貧民窟調查200名男孩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環境,並對他們未來的發展作一評估。每個學生的結論都是“他毫無出頭的機會”。25年後,根據調查,這20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擔任律師、醫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教授他拜訪了當年曾受評估的年輕人,跟他們請教同一個問題,“你今日會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麼?”結果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回答:“因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教授找到她後,問她到底有何絕招,能讓這些在貧民窟長大的孩子個個出人頭地。這位老太太眼中閃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帶着微笑回答道: “其實也沒什麼,我愛這些孩子。”

讀完這個故事, 對教師來説,沒有什麼比愛心更重要的。對此,我深有同感。然而,在我們現實的教育生活中,缺乏愛心的現象實在太多:當學生有化解不開的思想癥結,不是努力捕捉,認真發現,耐心引導,而是視而不見,甚或冷嘲熱諷,大潑冷水;當學生有不遵守紀律的行為,我們不是循循善誘,而是毫不留情,大聲呵斥,甚至揮以拳頭;當學生成績有波動,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熱情鼓勵,而是公開批評,使他懊喪不已,一次次地挫敗孩子那顆稚嫩的心……

如何讓孩子在上面繪出燦爛的彩虹和美麗的圖畫是我們每個教育者都要考慮的問題,有時間看看這部書吧。

第二篇:教育的奇蹟讀書心得

《教育的奇蹟》讀書心得

本學期我閲讀的是《教育的奇蹟》這本書。這本書中,每一章的開頭都講述了一位名人兒童時期的故事,這些名人都是我們非常崇敬的,如牛頓、愛迪生、達爾文等。而他們在兒童時期卻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等,被冠以瞭如:牛頓——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不受老師歡迎的“糊塗蟲”、達爾文——愛“説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連續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不好的“頭銜”卻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這是為什麼?顯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聰明的孩子,老師也希望自已教出的學生個個是天才。但是,什麼樣的孩子才是聰明的孩子?讓孩子上各種名目繁多的才藝培訓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嗎?為了培養自己的孩子,許多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僅僅是錢的問題?這就是中國式的傳統教育和外國教育的不同,國外更注重對孩子的天真可愛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們能有充分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天地。

實際上,我覺得只有健康成長才可能成才,無法健康成長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而本書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就是,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和老師。雖然這不是絕對,但父母和老師的教育會對孩子起着絕對的作用。老師、家長們應該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一味地給孩子過高的壓力,強迫孩子去成長。希望就在眼前,祕密就在身邊,打開此書,悉心閲讀,你會發現——天才就在身邊!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這些“笨小孩”“問題孩子”,我們就會發現,他們並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問題,他們身上也有“閃光點”。如果每一位父母仔細地觀察自己的孩子,總會驚喜地發現,孩子身上具有許多優點。也

許他可能缺乏紀律觀,但是,他卻非常愛好勞動,喜歡幫助父母和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許他可能學習成績並不好,但是,他的想象力去非常豐富;也許他的作業做得很糟糕,可是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卻很強。和成人相比,孩子的思想是不定向的,他們不受束縛,無章可循,無法可依,心理上很少受概念的約束,因此,他們不可能去認真思索一個問題,注意力也不可能長久地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這反而使孩子能夠無拘無束地想他們所想。比如,孩子在繪畫時,就常常任意地把天地間的東西進行無情地破壞或者重新組合。兒童任意的杜撰和能夠馳騁活潑的意象,是孩子幻想的發源地,他們超出成人的想象,創造出了令人驚異的場景。在孩子上身上其實有着異乎尋常的潛能,關鍵是父母和老師們如何去挖掘。如果我們每一位老師和父母能夠帶着常識的眼光去看待去孩子,總會發現,其實我們的孩子就是一個天才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優點,就看你能不能發現他們的優點並且好好地挖掘他和培養他了。書中一句話很好的概括了這部書中所要傳達的一個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講:“在孩子的培養問題上,首先一定要先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這樣也能讓他們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教育的奇蹟》是一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過一些偉人小時候的故事,告訴我們其實這些偉人小時候和我們平常的孩子小時候是那樣的相似,只不過是他們遇到他們人生中的伯樂,讓他們最終成才。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如何讓孩子在上面繪出燦爛的彩虹和美麗的圖畫是我們每個父母和教育者都要考慮的問題,有時間就看看這本書吧。

李菁

2014.6.22

第三篇:教育的奇蹟讀書心得

《教育的奇蹟》讀書心得

文/時曉偉

摘 要:《教育的奇蹟》主要講了教育的驚人作用,一些當代的人物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後來卻成功了。成功的背後除了父母的關懷和不離不棄之外,關鍵是教育在起作用。

關鍵詞:積極的期望;機會;鼓勵

鑑於本書的啟發,我想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對學生的教育應從三方面來考慮。

一、積極的期望

教師要相信學生,對學生有美好的期望,使學生也對自己產生期望。特別是班上一些調皮、經常闖禍的學生,我們更應該對他們有所期待,相信他們的本性是好的。只是需要我們去進行教育,使他們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積極地改正。那他們以後一定會發展得更健康、更和善、更正直、更堅強。如果我們仔細地觀察他們,總會驚喜地發現,他們身上具有許多優點:他可能缺乏紀律觀,但他卻非常愛好勞動,喜歡幫助班主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可以做一些髒而累的事。如,無論颳風下雨每天為班級走廊拖地,無論多髒,對班級衞生角定時清理;也許他可能學習成績並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歡計算機,做的photoshop作品非常有新意。在學生身上存在着的閃光點就是我們給予他們期待最大的動力。和成人相比,目前班上學生的思想是不定向的,他們不受束縛,無章可循,心理上很少受標準的約束,所以當我們班主任給學生傳遞的是積極的期待時,學生就會感受到,並按好的標準去要求自己、約束自己,就會促使其向好的方向發展。反之,則會加速其向壞的方向發展。

二、機會

教師要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學生會越來越好,而不斷體驗到失敗的學生則會越來越差。我班上有個學生性格比較衝動,以為解決與班上同學的矛盾最好的方式就是打架,結果吃了處分,但他學習成績還可以。有一次,電工教師要班主任推薦幾名學生去從事電工電子的實踐,作為備選人員去參加市級的競賽。於是我就找到該同學並把我想找他去參加培訓的想法跟他説了一下。他得知這一消息後,喜不自禁,同時流露出不自信的表情,説:“我真沒想到,像我這種有處分的人,也能去參加培訓。”我説:“你的處分該讓它過去的就讓它過去,重要的是現在,是將來。這是個可以展示你能力的機會,同時可以用你良好的表現為你早日撤銷處分增加籌碼。”他聽了深受感動。以後每次夜自修需要去實驗室練習技能的時候,他總是很有禮貌地跟我先打個招呼再出去。在練習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回到教室後他就會冥思苦想,想努力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想着放棄。這種情況下,我總是會鼓勵他,讓他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大膽地去問指導教師。通過他的週記,我能夠感受到他思想上的進步。他清楚地認識到以前用打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是那麼的幼稚。現在他考慮問題越來越全面,與同學的關係也越來越融洽。更重要的是,通過前段時間去參加市級技能大賽,雖然沒有得獎,但他對自己是越來越有信心。

三、鼓勵

教師既要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也要及時給予鼓勵性的評價,使學生的信心越來越足,行為也越來越自覺。班上有個學生期會考試數學考了49分,我鼓勵他説:“數學是一門比較難學的科目,大家的基礎都差不多。這次沒考好不要緊,通過你以後的努力,爭取期末考試能夠在及格的基礎上考得更好。”從這以後,他夜自修上總是能夠把作業及時地做完,但有時候還是會有所鬆懈,而且一旦鬆懈,一時半會兒很難有心思做作業。遇到這種情況,我總是會鼓勵他:“遇到作業上的問題要努力去解答,而不是想着怎麼逃避掉。另外,你有你自己的優點,作業不會做也不會去抄其他同學的作業。你可以試着去把老師讓大家記的課堂筆記拿出來先看懂了再去做作業。”之後,有好幾次夜自修的時候,全班學生都在冥思苦想數學作業的時候,他看着筆記二十幾分鍾就把作業做完了。當時我都不敢相信。所以,數學作業本發下來的時候,我會特意看看他做的作業正確率是多少。不出所料,基本上都是對的。只是個別題目因為不夠細心而做錯了。雖然還沒有期末考試,但我相信該學生在數學考試上肯定會取得好成績的。學習上的鼓勵,帶動了勞動上的積極性。隨着天氣變得越來越寒冷,我真擔心該學生在打掃樓層公共平台的時候會有所鬆懈。但出乎意料的是,再冷的天氣,他都會準時叫上班上其他同學去打掃,讓我深受感動。

正是在積極的期待與鼓勵下,使這些所謂的“問題學生”漸漸走向了成功。對於涉足社會實踐甚少的學生而言,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感受意義更加重大。作為學生,他們缺少困難和失敗的挫折與磨鍊,缺少從失敗到成功的體驗,也缺少足夠的經受失敗的心理準備和心理承受能力。失敗和挫折往往使他們一蹶不振,失去前進的動力。大多數差生的出現就是學習中的困難與挫折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信心與動力,進而失去了學習興趣。他們在經歷了多次挫折和失敗後,缺乏自信,做任何事情都覺得沒意思,更不敢去學生會鍛鍊與磨鍊自己。如此惡性循環,形成一個“我是失敗者”的心態。要促使這些學生重新振作起來,關鍵的一點,是要培養他們良好的心態,讓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教師的鼓勵無疑會激勵他們進一步學會做人、做事與學習,成功的體驗會讓他們逐漸形成積極的心態,為以後踏入社會,適應社會打下結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朱永新。教育的奇蹟[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單位 江蘇省錫山中等專業學校)

第四篇:《教育的奇蹟》讀書筆記

在《教育的奇蹟》裏讀到一則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25年前,有位教社會學的大學教授,曾叫班上學生到一貧民窟調查200名男孩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環境,並對他們未來的發展作一評估。每個學生的結論都是“他毫無出頭的機會”。25年後,根據調查,這20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擔任律師、醫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教授他拜訪了當年曾受評估的年輕人,跟他們請教同一個問題,“你今日會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麼?”結果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回答:“因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教授找到她後,問她到底有何絕招,能讓這些在貧民窟長大的孩子個個出人頭地。這位老太太眼中閃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帶着微笑回答道:“其實也沒什麼,我愛這些孩子。”

讀完這個故事,我不由得掩卷而思: 對教師來説,沒有什麼比愛心更重要的。對此,我深有同感。記得去年剛接手二年級語文兼班主任,由於都是第一次,前頭萬緒,不知從何做起。班級裏男同學多,行為習慣相當差,常規管理亂。接手後,我及時地瞭解原來班級的狀況,根據觀察,迅速建立班級管理機制,對班級裏有威信的同學委以重任。隨着班幹部的走馬上任,很快,同學們早讀不再是教室外玩,而是拿出書,自覺朗讀。作業收發,在組長的協助下,也非常有序,作業本丟失的情況再沒發生。班級管理走上正軌,我輕鬆了不少。可班級裏三村轉來了五個學生,語文成績排在末尾,還有施東東同學竟然自己的名字也會寫錯。第一單元一測試,他竟然不及格。每一天,他是最後一個交作業的。他不僅做作業拖拉,更麻煩的是上課不專心,下課貪玩。當我和他的家長聯繫時,他的父親把他的語文書一扔,家長不願管他。放棄吧?不行,得另想法子。終於,學校舉行冬季運動會比賽,班級裏田徑項目沒有人選,學生向我推薦:施東東跑步不錯。在試跑之後發現,他是最佳人選。我覺得這是一個契機,讓他展示自己的長處。我和他商量學習比賽兩不誤。果然,他上課專心多了,作業也能按時完成了。運動會上,他也取得很好的成績。在班會課上,我表揚了他,當同學們羨慕的眼光投向他時,他高興極了。後來,他對班級裏的事非常熱心。當然,語文成績進步非常快。

教育家夏丏尊説: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然而,在我們現實的教育生活中,缺乏愛心的現象實在太多:當學生有化解不開的思想癥結,不是努力捕捉,認真發現,耐心引導,而是視而不見,甚或冷嘲熱諷,大潑冷水;當學生有不遵守紀律的行為,我們不是循循善誘,而是毫不留情,大聲呵斥,甚至揮以拳頭;當學生成績有波動,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熱情鼓勵,而是公開批評,使他懊喪不已,一次次地挫敗孩子那顆稚嫩的心……

陶行知説,在我們的冷眼之前,可能就有牛頓;在我們的棍棒之下,可能就有瓦特;在我們的惡語之中,可能就有愛迪生。是啊,從某種意義上説,成材與否是人的潛力發掘和發展的必然,是人的一種不應受到抹殺的天性,而我們有許許多多的同仁在有意無意中,卻摧毀了這種必然,踐踏了這種天性,“創造”了一個個不該發生、令人痛心的“奇蹟”!

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樂的眼光,賞識每一個孩子,多給孩子一些寬容,讓他們在老師愛的眼光中充滿自信,健康地成長;或許我們真誠的愛會創造教育的奇蹟呢!

第五篇:讀書心得中國教室的奇蹟

增智、益志、怡情

——讀《中國教室的奇蹟》有感

洮南市第二國小張美琳

本質上講,閲讀是自我建設與自我塑造的過程。曾國藩説:“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唯讀書則可變化氣質。”人身之軀譬如一座房子,生來都是毛坯房,通過閲讀構建裝修,靈魂居住期間才會潤澤舒適。那麼為什麼閲讀?自然而然地成為重要問題。

讀了《中國教室的奇蹟》中的幸福第四課“赴一場與好書的約會”之後,我也深深地有了感觸。俞玉梅為了能讓孩子們愛上讀書,精心設計了很多辦法,如:打通生活與學習的“任督二脈”;讓孩子明白,閲讀是最美得人生姿態,告訴孩子“為什麼閲讀”;讓攀比閲讀之風席捲教室;帶孩子與朝陽清風一起讀書等。

書籍為人類插上改變命運的翅膀,閲讀是獲取智慧的最有效的途徑。 一個老師曾經問他的學生:“讀書為了什麼?”有的同學説:“為了給自己將來找條出路。” 有的同學説:“為了能發財致富。”??最後只見一個同學站起來大聲説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學生就是近代中國史上的傳奇人物——周恩來,當年他還只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

周恩來,一代總理的成長緣於讀書,讀書賦予了他知識,讀書使他淵博,讀書使他通曉古今,懂得了治國之道。

杜甫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代詩人的成長緣於讀書,讀書讓他豪情滿懷,讀書讓他立志報國,讀書讓他感悟到百姓的疾苦,寫下了千百首感人肺腑的詩篇,成為受後人稱頌的“詩史”。

一位位有志之士,一代代天之嬌子,他們工作於不同的領域,成長於不同的年代,生活在不同的國度,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讀書。我無法保證讀書便可以成為詩人,更無法保證能成為總理,但是我可以保證在書中每個人都可以收穫許多原來沒有的東西。

一本書,一本再普通不過的書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從此伴着這個人快樂地成長着,我想大概這就是書的魔力所在,這就是為什麼無數成功人士熱愛讀書的原因吧!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讀書又怎麼能進步呢?人之所以富有,首先應該是心靈的充實和純潔,其次才是房子,車子和錢財。發達國家之所以發達,第一位的是,公民的受教育程度,科技的創新能力和國家的競爭力,沒有一個文盲眾多的國家成為富強的國家。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浮躁到連書都不願意讀,猖狂到視讀書人為另類而不齒的地步,那這個人,這個民族,這個國家也離崩潰不遠了!從主觀上來看,功利化,世俗化思想的泛濫是讀書人越來越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某些人的眼裏,哪些灰暗的書本中只有‘顏如玉’,或是‘黃金屋’。功利,世俗,浮躁化傾向日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者眾,推杯換盞整天喝得頭昏腦漲,天昏地暗者眾,而坐下來踏踏實實讀書學習充實自己者寥寥。

---- 軍事專家張召忠説

我也認為:讀書,不光是學校學生的事,每一位現代人都要讀書。讀書的目的可以各各不同,依我看來,無非三種目的:增智(知識技能),益志(修養心志),怡情(獲得快感)。

如果我們是一棵樹,那麼書就是燦爛的陽光,如果我們是一隻小鳥,那麼書就是翱翔的翅膀??我想我們不必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大,但我們至少應該“為成長之健康而讀書”,“為人生之輝煌而讀書”!

標籤: 奇蹟 讀書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g9g14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