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導語】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優選25篇 由本站會員“娃娃ww”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篇2: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篇3: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篇4: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篇5: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篇6: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篇7: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篇8: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篇9: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篇10: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篇11: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篇12: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篇13: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篇14: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篇15: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篇16: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篇17: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篇18: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篇19: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篇20: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篇21: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篇22: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篇23: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篇24: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篇25: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正文】

篇1: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我在閲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前,首先被封頁上“分享全美最佳教師的愛心和智慧”、“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吸引了。短短的十分鐘的閲讀,讓我被一則則小故事而感動!利用業餘時間細細讀來,讓我對雷夫教師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對教育的熱情、執着、智慧和愛心,讓我學到了很多,其中有這樣一段:你就是榜樣,孩子們一向看着你,他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我首先要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別想愚弄小孩,他們很聰明,必須會識破的。還有這一段:父母和教師要勇於負責。隨時為孩子們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們不需要對孩子們長篇大論地談我們多麼負職責,而是要讓它們自我把信任放在我們的肩上。

的確,雷夫教師説得很正確,你就是學生的榜樣,無需要過多的語言,你的行動就是孩子無聲的榜樣!小小的一件事,就折射出好的教師,是孩子一生的奇蹟。無論你是孩子的父母,還是孩子的教師,都能夠像雷夫一樣,讓孩子變成有愛心,誠實、愛學習的天使,精彩他們的一生。

雷夫教師在培養孩子品質的六階段中細緻地描述了每一階段的目標、做法、結果,同時也不斷地提出“我們還能夠做得更好”。就是在這種信念的支持下,雷夫教師帶着自我的學生走到了第六階段。當我們讀完了這六個階段就會給自我一個新的目標,並且確信自我的學生也能夠做的這麼好,因為我們都有一個教室,在這個教室裏每一天都在上演不一樣的故事,如果我們能夠像雷夫教師一樣細心觀察,從愛孩子出發,那麼我們也會有自我不一樣的教室。

第56號教室因雷夫教師的工作變得充滿生機和活力,孩子們因為有了這樣的教師而學會了遵守規則、為他人着想、自我計劃、自我教育。而這一切的獲得並非教師最初的目標,他也是在不斷的時間反思後才漸漸明白教育的真諦是什麼,當我們越是想讓孩子們到達我們設定的目標時,我們往往就會離目標越來越遠。所以,作為教師、作為家長,有時要回到教育的起點,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走進孩子的世界才能夠真正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

書中第三章《培養終身閲讀的孩子》中寫道:我要我的學生愛上閲讀。閲讀不是一門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軌的人們樂此不疲的一項活動。要讓在現今這個世界長大的孩子相信這個事實往往是極為困難的,但並非不可能。

所以,提高兒童閲讀本事的同時引導他們對閲讀的熱愛,應當是我們的首要任務。父母和教師的職責要引導孩子愛上閲讀,變成愛學習的天使,自覺且興趣盎然地閲讀。其實閲讀的目的很純粹,因為喜歡,所以閲讀。讀書是很有樂趣的,這種樂趣是發自內心、無可替代的。作為父母和教師,我們還應當指導學生如何閲讀,“孩子們都需要指導,即使是很聰明的孩子”,我們的言傳身教對孩子們影響是很大,我們必須以身作則,當個好榜樣。要讓孩子在長大後成為與眾不一樣的成人——能研究他人觀點、心胸開闊、擁有和他人討論偉大想法的本事——熱愛閲讀時一個必要的基礎。經過閲讀,孩子們會用不一樣的眼光看世界,敞開心扉理解新觀念,踏上光輝的大道去遠行。

篇2: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當一名教師傾其所有精力、美德與創造力,他能為學生做什麼?如果你讀了《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或許便有了答案。

雷夫,一個普普通通的國小教師,他20多年如一日,堅守在第56號教室辛勤耕耘,用自我那顆赤熱的心全力教育他的孩子們。這位心靈導師,教給學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養。他用簡單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將理論和實踐完美結合,“終身閲讀”、“親手勞作”、“以運動為本”等課程不僅僅能夠在課堂上立刻實踐,並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樣實用。

此外,與鐵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與“小紅花”獎勵不一樣,他則反覆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優異的教學質量,孩子個個謙遜有禮、誠實善良。這樣的成就,追溯其根源則是雷夫反覆強調的“道德培養的六階段”理論:我不想惹麻煩——我想要獎賞——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規則——我能體貼別人——我有自我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實踐,雷夫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反觀我們的教育,從幼兒園起,教師就用小紅花激勵我們,到了國小變成紅領巾,到了大學變成獎學金,到了職場,變成了紅包或獎金。激勵就是屢試不爽的魔法。我們沒有懷疑過,這樣的激勵健康嗎?在雷夫看來,這在道德行為方面,只是初級階段。如果道德行為有六個檔位的話,小紅花只是在第二檔上。在第56號教室裏,孩子們的水準遠遠超過了小紅花階段,到達了第六檔。那麼,雷夫借用了教育學家勞倫斯?科爾伯格的道德成長路線圖:第一檔,我不想惹麻煩——靠懲罰在起作用;第二檔,我想要獎賞——靠賄賂起作用;第三檔,我想取悦於某個人——靠魅力起作用;第四檔,我要遵守規則——靠自律起作用;第五檔,我能體貼別人——靠仁愛之心起作用

;第六檔,我奉行既定的準則——靠境界起作用;

讀完這本書後,讓我深深體會到愛是教育的真諦:愛能夠創造出奇蹟,愛能夠誕生奇蹟,一個教師需要用愛來創造奇蹟;

雷夫·艾斯奎斯是一位十分特殊和出色的教師,他用這樣一個範例告訴我們:一間教室的容量能夠很大很大,能夠帶給孩子無限多的東西——我們能分享到這樣的教育智慧,教師獲得力量;也許,在未來也會創造一個奇蹟。

本書的序中有這樣一段話:教育上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有人在講台上站了一輩子,甚至獲得了很高的學歷、職稱,卻始終是一個門外漢。雷夫教師讓我明白了,對於自我的教育事業要有愛和執着,要用心去教授學生知識,這不僅僅需要教師對教育教學技能有着深厚的知識基礎,努力地去創新,還需要有堅忍不拔的精神和勇氣,活力四溢的去踐行。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覺得侷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是什麼東西在決定教室的尺度——教師,他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資料;他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

這本書給我的感受是教師必須是一個有活力有創意的人。我也感受到教師必須是一個知識豐富的人。雷夫是一個全能教師,他能帶好班級,能教好語文、數學、科學、音樂、美術、戲劇……沒有豐富的知識與經驗,如何進行課程的整合,如何引導、指導孩子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我們的教師因種種原因個人的綜合知識、業餘愛好本身就不是很多,加之工作後,學習參與的機會時間更少,更多的是單位家庭兩點之間的生活,所以我們還需抱着好奇之心多參與不一樣的活動,擴大知識面,豐富經驗與生活。

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很多時候都值得我們去深思。當學生一次又一次地犯着相同錯誤的時候,我們有沒有耐心的一遍又一遍的教導,還是大聲的批評指責?當我們告訴學生要這樣那樣的時候,我們作為教師,又有沒有以身作則呢?雷夫教師告訴我們,對學生要信任,要愛護,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我也深切的體會到,雷夫教師所説的:從自我的錯誤中學習,能夠有所提高,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大好的機緣,讓你引領孩子們展翅翱翔,達成的成就甚至超乎我們的想象。所以,教師犯錯的時候,不要去努力地掩飾,坦然應對,努力改正,或許在學生眼裏,這樣會犯錯的教師更值得尊敬。而當學生犯錯的時候,作為教師的我們糾正學生錯誤的同時,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去應對錯誤,而不是一味的批評。

所以學習雷夫教師的精髓在我看來就是我們教師要拋開一切外在的內在的因素,讓自我愛自我所教的學科。在教學知識點時都要從學生的角度去想,學生會的是什麼,困難是什麼,易錯點在哪,用什麼方法讓學生產生興趣願意主動學習。儘可能讓學生在課上學會、學好,不在課後花時間去折騰,輕負高效讓每個孩子都愛上學習。

做為一名教師,我明白,教書是要用心去教的,遇到再困難的事情也要用一顆坦然真誠的心去應對,從教師這個職業中獲得幸福感。要當一名好教師,不僅僅要具有聰明的才智,並且要需要足夠的教學機智,能夠處理好各種問題。要學會用優雅、成熟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要能夠以超然的角度站在學生的立場,來研究問題。雷夫教師的教育信念和觀點,讓我認識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教育觀和學生觀。他的教學方式和管理形式,他舉得每一個例子,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我會結合實際,運用到自我的教學中,不斷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學水平。我會努力的,加油!

篇3: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後面還有多篇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我的孩子今年四歲了,在教育方面一向都是我最為關心的。做為一名教師和母親,我也會經常跟同事在一齊交流了很多有關教育孩子方面的問題和想法。閒暇時間裏,也會閲讀一些有關教育方面的書籍。《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在我們學校的語文教師當中十分盛行。這學期在校領導的推薦下我有幸與這本書結緣,拿到書後我如飢似渴地閲讀着裏面的每一篇文章,得感激學校給我這樣一個閲讀的機會。

一本好書,給人的回味是無窮的,正像《第56號教育的奇蹟》這本書一樣,第一遍從作者的角度去讀,第二遍從教師的角度去讀,第三遍從母親的角度去讀,第四遍從孩子的角度去讀......雖然此刻我在寫讀後感,可是我想這本百讀不厭的好書,帶給我的啟迪和收穫遠遠不止這些......我還會用心地從不一樣角度去讀,去理解它。

一本佈滿着教育思考和教育聰明的書。讀了之後,很多事情似乎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很多困惑似乎以往也困擾着我們,它無窮地貼近我們的心靈。這本書經過無數個事例來教給我們方法,並沒有那些長篇大論的“思想”,通俗易懂。很敬佩雷夫教師,他擅長各個學科,知識淵博,並且書中所寫的都是我們正需要的,也是我們常出現的問題。做為一名教師,裏的每一篇文章都震撼着我,看完後,我由衷地説:“雷夫教師真偉大,創造了一間佈滿奇蹟的56號教室,不愧他的教育事蹟感動了整個美國。”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話是那麼實在又那麼在理,列舉的每個事例是那麼熟悉,就似乎是自我以往碰到過的許多的難題,看了後真的對我幫忙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觀念上有了轉變。

儘管此刻的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但雷夫那閃光的教育思想,對今日的教育工作者來説,絲盡不顯過期。他在《培養終身閲讀的孩子》中提到了,我要我的學生愛上閲讀。閲讀不是一門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軌的人們樂此不疲的一項活動。那麼我想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應當成為教師的精神需要。教師僅有懂得一些課堂上並不學習的東西,才能使自我的視野變得寬廣,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而不是光全情於自我所備課的教材資料上,由於那樣會使課堂變得缺乏情感,學生的愛好也會蕩然無存。

讀完此書後後,我收穫了很多,也反思了自我,不論是為人師還是為人母,這本書對我都是受益無窮的。他感受到了擁有自我的精神空間對教師來説是多麼重要;熟悉到了讚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考的歡樂;明白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書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篇4: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前段時間,有幸讀了《第56號教室奇蹟》這本書,這是一個奇蹟——一個來自美國教育的奇蹟。細細地品味,細細地體會,然後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感動,一次又一次地慚愧。

艾斯奎斯的教育生涯也並非一帆風順。艾斯奎斯一向精心構想着如何做一個好教師,但“三劍客”還是傷害了他的感情。由此可見,任何時候,教育都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的確需要經歷一段時間,才能開發出自我的智慧,成為一流的教師。[由本站網友投稿]

一個好教師需要相當的聰明才智,還必須得扮演好社會工作者和心理學家的主角。一個對學生充滿期待的教師,才能教育好一個班級。任何教學的決策都必須謹慎細心,務必以學生的最大利益為研究。學會使用更優雅、更成熟、更能達成目的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以超然的角度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線,用心體會他們的問題。

這點促使我重新審視自我,剖析自我。仔細回想一下,真的是當局者迷。我一向認為自我是一個有職責心的好教師,但有很多次教育方式有所偏頗,其實我應當再多點耐心。尤其是班級裏家庭環境複雜的孩子,讓人難以琢磨,行為散漫過於懶惰,出現了學習問題,並使我陷入了艱難的境遇。令人沮喪的失敗也隨之而來,這是一種可怕的經歷。好心做了傻事,這的確令人很尷尬、很難過,有些甚至是刻骨銘心的痛苦。

成功是沒有捷徑的,必須要努力才行。雖然以往有過成功、有過失誤,但我依然熱愛自我的職業。《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我自我發現之旅的開始,從艾斯奎斯身上值得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如何找到平衡真正以孩子的觀點來看待問題,汲取教訓學會跟孩子溝通,讓自我成為一個既有智慧又很成功的教師。我想接下來在教學工作中也要向艾斯奎斯學習:

以信任代替恐懼

我去年問一個教師問題,結果她火冒三丈地對我説:“我不是已經講過了你根本沒在聽!”可是我有聽啊!就是聽不懂嘛!雷夫教師會講解500遍,一向到我聽懂為止。

這段話,我有些慚愧。每個班都有後進生,我也以往因為我反覆講解學生聽不懂而大發雷霆。表面上看,好像是為學生着想,實際上卻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讓他們對我產生畏懼或者乾脆破罐子破摔,那我們做的努力豈不是適得其反。

我們為什麼不能像雷夫教師那樣,講3遍不懂,能夠講5遍,5遍不懂,能夠講10遍,所以,“遇到學生不懂的時候,絕對不該感到沮喪。我們應當用進取的態度與耐心來應對問題,打造出立即、持久,並且凌駕於恐懼之上的信任。

做孩子們可靠的肩膀

小時候我們都聽過“狼來了”的故事,明白做人要誠實。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斷對學生開着“空頭支票”。

這在一些公開課上最為常見,“什麼”“課後討論”“下課教師再和你交流”,這甚至一度被稱為教學機智。可問題是我們真的實現我們是諾言了嗎也許,我們不會像雷夫教師那樣瘋狂,可至少我們必須對我們自我説過的話負職責,“身教重於言教”,讓我們在自我的學生面前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吧。

紀律必須合乎邏輯

懲罰學生其實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教師能夠嚴格,但不公平的教師會被學生看不起。”所以,懲罰學生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公平。除了公平之外,我們也能夠讓懲罰變得趣味些、生動些、讓學生易於理解些,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你就是榜樣

“孩子們一向看着你,他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我要先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學生做到的事,自我首先要做到。我們期望學生勤奮、謙遜、有禮,首先我們自我要做到。

這一點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因為我們的工作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要時時刻刻做學生的榜樣,需要時時提高警惕,關鍵是打心眼裏熱愛這份工作、熱愛學生,把教育當成事業來做,而不只是謀生的手段。

期望能有一天,我能成為創造奇蹟的人,讓我的教室也能產生奇蹟!

篇5: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這學期校長為我們每人發了一本書,我讀的是《第56號教室的奇蹟》。靜靜的做那兒閲讀,總是為書裏的某個細節所感動,甚至有時會有一種恨不得立刻就要去嘗試一下的衝動。全書字裏行間處處滲透出雷夫教師二十多年的教育經驗與教育智慧。一個小小的教室,竟然如此地吸引人,致使學生願意提早兩個小時上學,而又延遲放學時間,即使畢業了仍不忘每週回到這個教室,這其中究竟有着怎樣的魔力?一個普通的最基層的教師,竟然獲得了總統頒發的“國家藝術獎章”,感動了整個美國社會,這又是一個怎樣的會施魔法的教師?讀完再來反思自我的教師主角,不自禁地感歎:做教師就應做一個像雷夫這樣有追求的教師!

讀着這本書,我的內心還是翻騰起不小的“浪花”:雷夫教師是一個敢講真話、有智慧、充滿愛心的教師。在《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封面的醒目處寫着“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我想這幾個字其實是概括了雷夫教師的教育夢想,或者説是折射出了雷夫教師教育追求。“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説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

雷夫也是在標準化測試的大環境中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但他做到了“另闢蹊徑”,即實現了“終身性”教育,也沒有影響應試的效果。引起我心靈微震還有雷夫的自省和不斷思考的態度。因為對工作的愛與專注,才會出現“頭髮着火了”也不自知;因為對孩子的愛,才會不自覺得要對孩子進行終身有益的教育。讓我想到我走上教育工作崗位的初衷:“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僅有愛自我選擇的職業,才會讓自我的人生歡樂而陽光,僅有我們教育者充滿了愛,才能“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

在本書中,我看到了雷夫教師點點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裏,學生都是可愛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為着讓這些天使變得愛學習、會學習這樣一種最樸素的意識和想法。雷夫教師為什麼能做得這麼好,能讓自我的教育教學行為產生最生動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認同的效益?從本質上來看,這是因為他有愛心,有一顆熱愛兒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我的學生放在心上。雷夫教師對孩子的愛,在書中隨處可找。是呀,愛是教育的根本。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有高低,可是教師對學生的愛心不能有高低。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愛生要勝過愛子,作為一名教師,要把愛灑向每個學生。我們僅有心裏時刻裝着學生,學生心裏才有你這個教師。尤其是學生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對於那些發展慢的學生,我們僅有愛之切,才有可能喚起他們奮發向上的勇氣、信心與活力,才能冰釋他們心底積澱的自卑,大膽地去尋找失落的綠洲,才能使他們奔向健康發展的人生之路。

讀完這本書讓人感動和難以忘懷,在新的一學年裏我要努力向雷夫學習,做一位有心的教師。我堅信我能做到讓自我和孩子們滿意!

篇6: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前段時間,我讀了《成功無捷徑—-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感覺自我受益匪淺。我一向認為教無定法,並且也深信自我是一個好教師,善於與家長溝通,善於與學生交流。可是當我讀了這本書之後,我被這位美國教師的迷茫、無助、委屈、喜悦、執着、智慧、堅持的故事打動了。每每讀到深處常常隨作者同喜同悲,不由得沉醉其中,有教學中的共鳴、也有生活中的感慨,更多的是對自我的一些啟示。

這不只是一本美國人寫美國教育的書,這是一本傑出教師寫的怎樣正確教育的書。它不光適合美國人看,也同樣適合美國人以外的其他國家的人看。

這本書是在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大概就是一位國小教師精心教育他班裏的學生,使一屆又一屆平常的學生成長為一批批出色的人才。作者的着眼點不在“成功”,而在“過程”上。他心態平和而自信地寫了許多發生在第56號教室中他和他的學生們零碎的事兒。這些小事兒,在許多教室裏都會發生,情形也似乎大同小異,可是第56號教室卻讓這些小事具有了不一樣的功能和意義。有一些孩子,他們有幸從這間教室走過,他們的人生,所以改變了方向、改變了寬度、也改變了高度······

讀這本書,更多的是感動。在閲讀中,總是會不由自主地發出輕輕的歎息:“原先教師能夠這樣當,也能夠做得這樣好!”

不論在哪個國家,在任何時候,教育都是一項艱苦的工作。可能要歷經很長的一段時間,走過一條條彎路,經過不斷地摸索,才能挖掘出自我的智慧,成為一流的教師。一個好的教師,常常集各種身份於一身,教學中的任何決策都必須謹小甚微,設身處地為學生着想,學會用更優雅、更成熟、更能達成目的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蹲下身子和孩子們站在同一高度,同一戰線,用心體會他們的問題。

看完了這本書我理解了:教室與教室也是不一樣的,一間教室的容量是有限的,也是無限的。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取決於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着什麼。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壓抑、侷促、不安,想快些逃離那裏;有的教室顯得很大,讓人覺得開心、簡便、愜意,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決定教室尺度的是教師,雷夫教師的教室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樂園、是博覽羣書的圖書館、是自由奔馳的草原、也是歡樂學習的天堂。

愛自我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教師對學生的愛,從本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是神聖的愛。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功能。雷夫教師用他發自內心的關懷和真愛,創造出第56號教室的奇蹟。每一個教師都應當相信自我努力改變,用心去做,必須能創造屬於我們的奇蹟!屬於我們教室的奇蹟!

想讓孩子成為有仁愛之心、善良、講誠信的人,教師自我就應當是這樣的人。從雷夫教師的經歷中,我們不難看出:他是一個富有愛心的人,用他的愛心和智慧澆灌出的,必定是不平凡的結果。這位二十多年如一日,堅守在第56號教室的教師,是一個能在教育中準確找到目標,從不偏離跑道的人。他對教育和學生有信徒般的堅持、父親般的親切、哲人般的敏鋭、專家般的自信、戰士般的勇敢——他擁有智慧擁有力量,所以他帶領着一羣羣平凡的孩子,創造出一個個不平凡的奇蹟。

當教師的都是雙重身份,雷夫是個好教師,也是個好家長。當有人問他做家長容易還是做教師容易時,他坦率地回答做家長更容易。因為作為家長,他能夠更好地對自我的孩子施予影響;作為教師,他只能在每個孩子受過某種家庭影響以後再施與影響。字裏行間透露出的,是雷夫教師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無聞的付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與雷夫朝夕相處的學生,會耳濡目染,也會成為這樣的人。要讓孩子們明白:此刻努力學習與將來的一流生活息息相關,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愛學習的天使!

我想:要讓每一個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以信任代替恐懼。我們應當用進取的態度和耐心來應對問題,打造出持久、並且凌駕於恐懼之上的信任。當我讀第一章裏,以信任代替恐懼時,雷夫讓孩子們在開學的第一天就得先弄明白一個道理;破裂的信任是無法修補的,除此之外的其他事情都能夠補救。沒寫家庭作業?只要告訴我,我會理解你搞砸的事實;你打破東西了?這種事是難免的,我們能夠好好處理。然而,要是你破壞了我對你的信任,規則也將隨之改變。我們之間大致上會維持必須的關係,但這種關係絕對不會和從前一樣。當然,孩子們如果不細心破壞了信任,也應當有贏回信任的機會,但這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擁有我的信任讓孩子們感到自豪,他們不想失去這份信任。他們也幾乎不會有這種想法,我也日日提醒自我,維持向他們要求這份信任的資格。回想一下自我,當有學生説作業忘在家裏的時候,我常愛説的一句話就是:咱班的學生不存在忘家或是忘寫,不交都等於沒寫,課間的時候重新寫一遍!如此一來,缺作業的是沒有了,還有的學生一看見我就往教室裏跑,以前想這都是自我有威信,還常暗自得意。為人父母,師長的我們,當某個孩子犯錯或因某個學生扣班級量化分時,總是愛對孩子們發火,往往還氣得很有理由。看來,我這是把孩子對教師的害怕當做教

育的捷徑了,可是還好,此刻改還不算晚。

我們要向雷夫教師那樣,讓孩子們在和諧、平等、信任的環境中學習,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知識的海洋中歡樂地遨遊。

其次,要讓學生用自我過去的表現來衡量他們此刻的提高。雷夫教師説:絕不能夠拿某個學生的考試分數跟另一個學生相比。我個人認為,考試分數只是代表學生一段時間的學習態度,並不代表個人本事,所以每個學生都應當跟自我比,跟前一段時間的自我比,跟一個月之前的自我比,跟一個星期前的自我比,甚至還能夠和昨日的自我比,只要發現他們的點滴提高,就及時在班級優化大師平台里加分並表揚。

最終,要培養孩子們克服困難的學習態度。對於學生而言,學習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學習之路也是坎坷不平的。跌倒了,勇敢地爬起來;在一次次的攻克難關中不斷提高,因為在成功的道路上,是沒有捷徑能夠走的。讓學生們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在學習的征途中。克勞迪婭在《美國人的家庭教育—自信陪伴孩子成長》中寫道:信心就像人的本事的催化劑,將人的一切本事都調動起來,將各部分的功能推動到最佳狀態。由此可見,自信心是推動孩子產生“進取心態”的必備心理基礎。孩子們僅有具備了“自信心”才能構成巨大的“生命核能”,學習起來也會事半功倍,才能真正走上成人成才之路。

蘇霍姆林斯基以往説過:"控制學生注意力的途徑,就是要構成、確立並且堅持學生的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學生體驗到自我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否則,知識只能引發出一種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勞。真正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不是新奇的教具和花哨的形式,而是情感的觸動和智慧的啟迪。每個人的教育生涯中,誰更細緻、誰更有耐心、誰就能獲得成功。未來,我們需要更多的堅持,永遠堅持飽滿的活力,時刻堅信奇蹟定會出現!

篇7: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雷夫,這位美國最趣味、最有影響力、最優秀的教師感動着全球無數的人。他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他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温暖的家。

寒假裏,手捧着這本書,細細研讀,感動着、慚愧着、欣喜着。感動的是雷夫在一間會漏水的小教室裏,用了將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創造了一間充滿愛與奇蹟的第五十六號教室。慚愧的是自我也已從教十幾年,可是教學上還是提高甚微。欣喜的是看了這本書,學到了很多,明白了自我以後努力的方向。

在這本書裏,要學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但給我感觸最深,最讓我受用的還是以下幾點:

一、營造像家一樣温暖的教室。

第五十六號教室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風雨的天堂。在那裏沒有害怕,雷夫教師用信任代替恐懼,做孩子能夠依靠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為孩子們的榜樣。正如他所説的:“孩子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我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所以無論是走出去的還是呆在裏面的孩子,都認為那裏是最温暖的地方。

二、尋找第六階段。

雷夫教師把勞倫斯·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六階段”的觀點導入任教的班級,使“六階段”成為凝聚全班的粘着劑,引導學生學業和人格的成長。這“道德發展六階段”仔細研究是很有借鑑意義的。

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從踏進校門的那一刻起,大多數的孩子就開始理解第一階段的思考訓練,一切行為幾乎都以“不惹麻煩”為原則。“安靜,教師來了!”孩子們緊張地彼此告誡。他們做作業是為了不惹麻煩,他們排好隊是為了讓教師高興,在課堂上安靜地聽講是為了贏得教師的寵愛。而為人父母、為人師長的我們,總是威脅説“不乖就要你們好看”,或是“等你爸回來,你就倒大黴了。”這種思維不斷地被強化着。可是,這樣教小孩是以恐懼為基礎,而我們要孩子們有良好行為表現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相信這麼做是對的,不是因為害怕懲罰才去做。

雷夫教師在上課的第一天就開始和孩子們建立夥伴關係。他會先請孩子們信任他,同時承諾對他們的信任,讓孩子們把第一階段的思維拋在腦後。雷夫教師強調的是首要動機的正確引導,對孩子們的一生將有很大影響。

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雷夫教師認為,用禮物或金錢換取孩子良好行為的做法是很危險的,我們要讓孩子明白,行為得宜是應當的,不需給予獎賞。他的話是有依據的,可是縱觀我們的課堂,從幼兒園到國小甚至是國中,有多少不是在獎與罰中進行的,獎勵成了孩子們最愛的一種方式,“賄賂行為”常見於全國各地的教室。

第三階段:我想取悦某人。孩子們慢慢長大以後,開始學會做些事情來取悦人。他們取悦教師,取悦父母,表現出貼合我們期望的行為,他們的做法往往會使我們感覺很舒心,但他們這麼做的理由全都是錯的。為父母或教師努力的念頭會給孩子們帶來更大的壓力,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備感沮喪、厭惡工作的人,他們無法瞭解為什麼自我對生活如此不滿。

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則。讓孩子們懂規矩是必要的,好一點的教師會花時間解釋制定某些規則的“理由”,也有不少富有創意的教師會帶着學生一齊參與班級規範的設計。教師們依據的理論是,參與制定班規的孩子比較願意遵守規定。事實確實如此。但雷夫教師經過許多例子發現完全遵守規則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比如他們缺乏真誠的感激和最大限度的創造性等等。所以雷夫教師認為能到達第四階段是件好事,但我們必須更加努力,更上一層樓。

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不論是兒童或是成人,第五階段都是很難企及的,能幫忙孩子們對周圍的人產生同情心是十分了不起的成就。

第六階段:我有自我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第六階段不可是最難到達的,也是最難教的,因為行為準則存在於個人的靈魂中,其中還包括了一份健全的人格在內。這種組合使得仿效成為不可能:就定義而言,第六階段的行為無法教,也無法講述,“看看我此刻在做的事情,這就是你們應有的表現。”一旦你做出示範,就等於違背了第六階段的定義。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條自相矛盾的行為準則,讓教學者陷入兩難的困窘。

讀到那裏,我在想,如果在以後的班級管理中,我也把這六階段發展教給我的孩子們,那我們的班級也必須會更上一個台階。

三、培養終身閲讀的孩子。

在這本書中,雷夫認為經過文學,孩子們會用不一樣的眼光看世界,敞開心扉理解新觀念,踏上光輝的大道去遠行,所以他培養終身閲讀的孩子。也因為寫作本事會令孩子終身受用,所以才用四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本事。同時,我也發現,雷夫教師的一些創新之舉,如開辦讀書會,幫忙孩子挑選圖書,撰寫每月讀書心得等無一不是好方法,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鑑。所以,讀着這些文字,我有的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當然還有很多的理論需要細心研讀,慢慢消化,可是我相信,只要我們也有這樣一種信念——我們還能夠做得更好。從此刻開始給自我制定一個新的目標,並且確信自我的學生也能夠做得這麼好,因為我們都有一個教室,在這個教室裏每一天都在上演着不一樣的故事。如果我們能夠像雷夫教師一樣細心觀察,從愛每一個孩子出發,那麼我們也會有自我不一樣的教室,就讓我們從此刻開始,努力讓我們的教室變成孩子們心中嚮往的地方。

篇8: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寒假裏,抱着一種完成讀書任務的心態,讀完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卻收穫了一場意外的心靈之旅。

56號教室的奇蹟在於:那裏的孩子大多是來自社會下層的移民家庭,他們的家庭環境似乎註定着他們只能得到最廉價的生活、受到最普通的教育,他們的人生也應當按部就班;可是正是這些註定平凡的學生卻在全國測試中高居榜首,他們長大後紛紛就讀於超一流大學,並且取得了不凡的成就,締造了本該平凡的他們的不凡的人生。這是奇蹟的結果。

56號教室的奇蹟在於:“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20多年來,56號教室六點半就敞開了門”;“我在一片漆黑中到校,比正式上課時間早了整整一個小時,而迎接我的是一羣熱切等待學習的學生。他們自願早到,和我一齊用這一小時來訓練一項經常受到忽略的技能”;每週的作文、每月的讀書心得,學生欣然理解,甘之如飴;晚上延遲放學的時間,學生沒有絲毫的埋怨;即使寒暑假也阻擋不了他們來教室的腳步;即使畢業了,也不忘每週回到這間教室這是奇蹟的表象。

56號教室的奇蹟在於:雷夫埃斯奎斯!“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教室的口號;“成功無捷徑”是教室裏每個孩子的信念;他提倡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的信任;他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他指導孩子進行很多的閲讀;他創造許多趣味的遊戲、帶領學生組建樂團、排演戲劇,使得學生愛上學習、愛上藝術;他告訴孩子們“測驗就像温度計”,使他們明白有效學習才是最重要的這是奇蹟教室的締造者。

其實,追根究底,第56號教室的奇蹟來自於一個普通的教師對於一羣學生的偉大的愛,也許能夠這樣説,這種偉大的師愛本身就是一種奇蹟。

感悟一:愛是一種堅持。

雷夫教師説,“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這句樸實無華的話深深的震撼了我:教書和用心教書,在那裏竟有了雲泥之別。如果説把教書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那愛的只是自我,因為我們從中獲得了生存的物質基礎;僅有把教書作為一項事業來做,才能堅持愛這個職業、愛這個崗位、愛講台下的學生,才能用心,這就是雷夫教師的愛,正是有了這份愛,他執着地花費了將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來經營着這間第56號教室,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孜孜不倦。當我們的教育熱情被時光掩藏;當我們被學生,被家長,被考試壓得喘可是氣來的時候;當我們覺得夢想與現實太遠,開始計較得失平衡的時候,不妨想想大洋彼岸的雷夫教師,不妨想想“用心”這兩個字。

“什麼也阻擋不了一個有創意、有奉獻精神的教師。我的學習本事是十分強的。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裏,我不停地進出於各個圖書館為孩子借書看。在離開某個圖書館後的一個小時內,我會改頭換面地再次進行借同樣的書,有時會戴上眼鏡,有時會戴上帽子,有時還會戴個假鬍子。”這是書中雷夫教師為學生借書的情節,這種戲劇情節式的堅持卻震撼了我。作為語文教師,自然明白“經過文學,孩子會用不一樣的眼光看世界,敞開心扉接

受新觀念,踏上光輝大道去遠行”。可是也深知讓學生在這個到處充斥着“速食”文化的時代,讓學生沉靜下來讀書,滋潤心靈是一件何其不易的事情。雷夫教師用着自我的持之以恆的熱忱,挑選適宜的文學作品介紹給學生,引導學生閲讀,開辦讀書會,潛移默化得改變着學生的氣質。

感悟二:愛是一種信任。

馮驥才在散文《珍珠鳥》的結尾寫到: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師生之道也應如此。

“教師愛學生,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就是相信每個孩子。”雷夫就是這麼做的。在56號教室裏沒有“害怕”,是愛和信任驅散了它。雷夫教師相信每個學生都是美麗的天使,我們不妨想想天使意味着什麼。在他相信每個孩子都有這巨大的潛能,並致力於獨具慧眼的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這種潛能。我相信我們心裏也相信我們的學生潛力非凡,可是,對於獨具慧眼地發現並且放手發掘孩子的潛力,我們卻卻步了,我們無法脱手,無法讓學生遠離我們的視線,似乎僅有學生在自我的眼睛裏,我們才能安心。所以,該放手時放手吧,不要讓孩子真的住進我們的眼睛裏,也許這些令我們放不下心的孩子會急於我們很大的驚喜!

學生在乎什麼?此刻的學生也許他們不在乎考試的成績,不在乎教師的苦口婆心,更不在乎教師的處罰他們最在乎的是不公平。書中告訴我們:“教師能夠嚴格,但不公平的教師會被學生看不起”。學生歡迎一視同仁的教師,僅有公平,公正,學生才會打心底裏尊敬教師、信賴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對於成績好,行為乖巧的學生,那種喜愛之情會油然而生,相處過程中也自然而然地會在不經意之間出現一些偏頗。所以雷夫教師更高明,他高明之處在於他的公正,只要他心裏裝着學生,其實每個孩子在他心裏都是一樣的,所以雷夫教師以身作則,講公平,講道理,做孩子可靠的肩膀。

感悟三:我們的教室有多大?

有一點能夠肯定,從第56號教室走出的孩子,雖然生長環境不盡如人意,可是他們不僅僅學業優秀,並且謙遜有禮、誠實善良,我覺得這比他們之後考上那些超一流大學更加令人欣喜,這是人性的奇蹟!雷夫教師給予他們並非知識一項而已,能夠説在雷夫教師指引下的成長,這批孩子是幸運的。

因為雷夫教師始終堅持:着力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他一再提醒學生,人生中最重要的問題永遠不會出此刻標準化測驗上,他們的品格、誠信、道德或胸襟都是教育的根本。

雷夫教師用知識、藝術,尤其是愛心撐起了56號教室的巨大課堂,這個課堂影響到了學生的思想素質、將會延伸到社會、乃至於影響到這些學生的下一代身上56號教室的伸展性是無窮無盡的。

想到那裏,我不禁反問自我:我的教室會有多大?

篇9: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我懷着迫切而又激動的心境讀完了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在講一個故事,故事的梗概就是一位國小教師精心教育他班裏的學生,使一屆又一屆平常的學生成長為一批批出色的人才。在閲讀的過程中,我一次次的被雷夫教師對教育的真情投入感動着,被雷夫教師對於教育的執着追求激勵着。雷夫教師用他的親身經歷向我們詮釋了教育的真諦:愛心是不斷創造奇蹟的根源。

書中有很多小的細節表現了一位教師對於教育事業的專注於熱愛。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在化學課上,一個女孩因為找不到燈芯,眼裏噙着淚。為了讓這個女孩有一次成功的實驗,雷夫教師決定停下來幫忙她。由於燈芯太小,所以雷夫教師將頭靠的離酒精燈很近,由於太專注,連頭髮着了火都沒有發覺……我十分感動於事後雷夫教師對於自我所説的話,“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學,甚至連頭髮着了火都沒有注意到,那麼我前進的方向就是正確的。”如果我們能像雷夫教師那樣對教育全身心的投入,用教師的熱情去點燃學生的活力,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那麼我們也會創造教育的奇蹟。

雷夫教師善於捕捉教育的時機。麗莎是雷夫教師班中學習基礎很差的一名學生,有一天交作業時麗莎沒有找到她的作業。雷夫教師並沒有大發雷霆,而是輕聲地,帶着微笑對她説“我相信你已經把作業做好了。”並藉此機會讓訴麗莎認識到不應亂放東西,讓麗莎找兩名好朋友幫她整理資料夾。他的這種做法“讓原本會往壞處發展的事情朝好處發展。”“再接下來的一整年裏,麗莎再也不曾忘記帶作業。”這正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作為教師我們首先應當信任學生,這是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人與人僅有彼此信任了,才可能相處融洽。教師必須用實際行動來證明給學生看,雷夫教師就一個很好的榜樣,他盡了最大的努力把恐懼從課堂中趕走,做到了公正而又通情達理。

我們能夠把書帶到任何一個地方,反過來,書又能夠把我們帶到任何一個地方。經過閲讀此書,使我彷彿置身於第56號教室,用心聆聽雷夫教師對我們的教誨:“教師能夠嚴格,但不公平的教師會被學生看不起”,“要到達真正的卓越是要作出犧牲的,需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畢竟,教育無捷徑。”讀完這本書我掩卷沉思:雷夫教師用他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用他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了温暖的家。作為一名工作了十三年的教師,我為學生創造了什麼?給學生留下了什麼?雷夫教師就是我學習的榜樣,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反思總結,努力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學水平,去創造屬於自我的教育奇蹟。

篇10: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一位平凡的教師在講授自我這二十多年來的教學經驗以及感悟,其中並沒有刻意煽情的文字。但細細想來,其中還是有很多小的細節表現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的專注與熱愛。對於很多教師來説教書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可是對於雷夫來説,教書是一件讓人覺得幸福的事。

捧起這本書,總是為書裏的某個細節所感動,甚至有時會有一種恨不得立刻就要去嘗試一下的衝動。全書字裏行間處處滲透出雷夫教師二十多年的教育經驗與教育智慧。一個小小的教室,竟然如此地吸引人,致使學生願意提早兩個小時上學,而又延遲放學時間,即使畢業了仍不忘每週回到這個教室,這其中究竟有着怎樣的魔力?一個普通的最基層的教師,竟然獲得了總統頒發的“國家藝術獎章”,感動了整個美國社會,這又是一個怎樣的會施魔法的教師?讀完再來反思自我的教師主角,不自禁地感歎:做教師就應做一個像雷夫這樣有追求的教師!

讀着這本書,我的內心還是翻騰起不小的“浪花”:雷夫教師是一個敢講真話、有智慧、充滿愛心的教師。在《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封面的醒目處寫着“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我想這幾個字其實是概括了雷夫教師的教育夢想,或者説是折射出了雷夫教師教育追求。“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説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

教育上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有的人在講台上站了一輩子,甚至獲得了很高的學歷、職稱,卻始終是個門外漢。他可能幹得風風火火,卻可是是一個附庸者,所以也是無力者。這一點,只要看一下那些年年獲得“優秀教師”稱號、甚至著作等身,但班裏的孩子們叫苦連天,包括自我的孩子也很成問題的教師,即可得到驗證。這樣的人,教室於他們只是一個講課的場地,他們天天站在教室裏,卻從來不能影響到教室,所以,40平方米的教室永遠僅有40平方米。

雷夫也是在標準化測試的大環境中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但他做到了“另闢蹊徑”,即實現了“終身性”教育,也沒有影響應試的效果。引起我心靈微震還有雷夫的自省和不斷思考的態度。因為對工作的愛與專注,才會出現“頭髮着火了”也不自知;因為對孩子的愛,才會不自覺得要對孩子進行終身有益的教育。讓我想到我走上教育工作崗位的初衷:“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僅有愛自我選擇的職業,才會讓自我的人生歡樂而陽光,僅有我們教育者充滿了愛,才能“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

我一向在思考如何讓學生更喜歡自我,讀完在這與眾不一樣的教室裏發生的一切,我豁然開朗:不能簡單機械地重複,要用自我的智慧創造出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方式,並告訴他們最需要的東西是最關鍵的。那麼如何才能讓自我更有創造力呢?

首先,我們要轉變觀念,掙脱傳統教育的枷鎖。長期以來,傳統的教師職責深深鐫刻在我們心裏,人們普遍認為,教師的職責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告訴學生們尚不明白的,並讓他們銘記在心,是教師必須要做的事情。於是“填鴨式”教學法應運而生並長期流傳。而

對於學生而言,這樣的學習成了一項枯燥乏味的任務,學生成了教師刻意加工的產品,這種現狀必須改變。正如克拉克對美國標準化考試談自我的看法時所説的:“我感到我們走錯了路,教師正在失去創造力,因為他們必須為應試而教,我們正在把學校變成加工廠”。其次要打破常規,大膽嘗試。雷夫教師在教學和管理學生方面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如“金錢管理”“平裝書作者少年創作計劃”“美麗的線繩藝術”“排演莎士比亞戲劇”等許多創意活動,雖然不很貼合常理,但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讓我更清醒地認識到,教師職業的確是一項十分特殊的職業,選擇這項職業,意味着教師的眾多放棄和傾其精力的奉獻。“用力做只能合格,專心做才能優秀。”假如我們像雷夫.艾斯奎斯那樣用力、專心地為教育事業而很多付出和無私奉獻,我們同樣有理由能夠打造出一間與眾不一樣的教室,創造出卓越的成績。

篇11: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一本平淡而又真摯的書,讓從事教育的我們重拾了教育的活力,看到了教育的無限可能。書的主人公雷夫·艾斯奎斯教師在洛杉磯一個充斥着貧窮與暴力的地區的國小——霍巴特大道國小裏任教,教育着一羣又窮又淘氣的孩子,很多孩子的家庭都有問題,他們的母語甚至都不是英語,可是,雷夫教師用他的教育活力、教育理念,影響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使他們步入成功,終生受益。在他的班級裏沒有平庸之輩,他們沉靜自律、自尊自愛、知奉獻、温文有禮,專心閲讀的程度,是其它班級望塵莫及。他們甚至還會演奏韋瓦第的作品、玩搖滾樂、表演莎士比亞的戲劇。許多該教室培育的學生,畢業後大都進入全美頂尖大學。這羣又窮又淘氣,家境不好的學生,像不像我們農村學校中的外地班學生對待這些學生,我們是怎樣做的呢我們往往把學生的家庭背景、父母因素、學生本身素質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擴大了,而忽略了教師的職責、熱忱,及與學生的相互信任,在這樣的觀念影響下,我們又怎樣能教好學生呢《第56號教室的奇蹟》給了我們太多太多的奇蹟,讓我們看到了太多太多的可能性。從雷夫教師的教學中,我們看到了兩點切實有用的經驗:

一、“以信任代替恐懼,要是你破壞了我對你的信任,也就應有贏回信任的機會,但這要花很長的時間。”我們平時都是強調同學之間要互相信任,協同合作等等,很少強調同學和教師之間的互相信任,好像學生信任教師是必然的,是就應的。而教師對於學生卻一向不太信任。比如一個總是不愛交作業的同學,教師自然而然的就認為他沒寫,他説寫了也認為是在説慌。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沒有建立起有效的信任機制。教師不相信表現不好的同學説的話,同學也明白説什麼都沒用,所以就破罐破摔,混一天是一天。如果我們也象雷夫教師一樣,在班上建立嚴格的一整套信任機制,讓同學們都體會到説實話光榮,説慌可恥,並且也給平時表現不夠好的同學足夠的機會,找到他們身上的優點,讓他們透過自我的努力得到教師同學的信任。那麼,他們的表現必須會慢慢有所提高。這種教育正是現階段我們所缺少的。

二、建立有效的道德成長路線

在幼兒園,教師就用小貼紙、大拇指或好孩子在激勵孩子,在國小變成了用紅領巾來激勵孩子,在大學變成了獎學金。激勵是促進人們提高的神奇魔法。可是我們有沒有懷疑過,這樣的激勵健康嗎有用嗎比如,此刻的國小大多數都要求學生在三年級之前全部入隊,可是,有些學生確實是不具備少先隊資格的,可是為了完成指標,我們讓他們帶上了紅領巾,這其實已經破壞了紅領巾的先進好處和激勵意圖,自然,學生對於紅領巾也就不如一年級的學生重視了。

在雷夫教師看來,這種激勵在道德行為方面來説只是初級階段。如果道德行為有六個檔位的話,小紅花只是在第二檔上。在第56號教室裏,孩子們的水準遠遠超過了小紅花階段,到達了第六檔。雷夫教師借用了教育學家勞倫斯·科爾伯格的道德成長路線圖:

第一檔,我不想惹麻煩——靠懲罰在起作用;

第二檔,我想要獎賞——靠賄賂起作用;

第三檔,我想取悦於某個人——靠魅力起作用;

第四檔,我要遵守規則——靠自律起作用;

第五檔,我能體貼人——靠仁愛之心起作用;

第六檔,我奉行既定的準則——靠境界起作用;

看來,激勵的最高境界不是外在的褒獎,而是內心的愉悦。

在雷夫教師的教學中,這樣的教育智慧比比皆是,我們能夠看到原先教學是這樣歡樂的,我們的學生原先是有着無限可能的。讓我們的教室也像56號教室一樣充滿奇蹟,讓我們的教育沒有空白。

篇12: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我這天和大家交流的是美國雷夫教師寫的一本書叫《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是我們學校的王校長讀完後,感覺十分不錯,然後就推薦給我們教師,在這之前,我也經常聽人談到這本書。讀完後,對我的觸動很大,使我心潮難以平靜。

1、介紹一下作者

作者的全名叫雷夫.艾斯奎斯,25年來一向在美國洛杉磯的霍伯特國小的同一間教室教5年級,他的學生九成來自於貧困且非英語系的移民家庭,可就是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雷夫教師班裏國小生成績高居全美標準化測試前5%。他先後獲得美國“總統國家藝術獎”、“英國M.B.E勛章”、1992年“全美最佳教師獎”(每年全美國評選出一位);他創造了轟動全美的教育奇蹟,被《紐約時報》尊稱為“天才與聖徒”。在中國的影響也很大。被中國教育報評為2009年影響教師的100本圖書修改推薦獎等等(這都能夠透過這本書的伊始或扉頁的各方評價能夠感受到)。

2、簡單介紹一下這本書的資料

全書正文部分包括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叫“家最温暖”。書上有這樣一段話:第56號教室之所以個性,不是因為它擁有了什麼,反而是因為它缺乏了某樣東西――那裏沒有害怕。雷夫教師用信任代替恐懼,做孩子能夠信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為孩子的榜樣。

第二部分叫“方法”。那裏面介紹了一些雷夫教師在教授學生一些最基本的技能,包括:閲讀、寫作、加加看學數學、培養藝術,培養學生經濟學思想等等。書上有這樣的話:當同齡的孩子還在看學校派發的基礎讀本時,第56號教室的學生們已經開始品味經典名著了;他們透過旅遊來學習歷史,透過親自的動手實踐去接觸自然科學,透過體育運動了解團隊合作的價值;藝術是他們的課餘愛好……等等。總之一句:教學講究方法!

我來簡單説説裏面的第11章――經濟學的天空(P127)。第56號教室有一個經濟制度,簡言之,就是第56號教室的學生都會在開學第一天申請一份工作。有教室管理員、銀行、辦公室信差,警官等各種職業,以及工作資料説明。每一份工作的薪酬有所不一樣,有工作,就有月薪。孩子們把薪水存在銀行。他們務必存錢來支付使用課桌椅的費用:座位越靠前排,費用約高。孩子還能夠賺外快:例如,學生做額外工作或參加管弦樂團,就能夠領到獎金。反之,如果他們沒做事或偷懶,就會被罰款。到月底,全班會來一場瘋狂的拍賣會,競賣文具用品和禮券。

“第56號教室教孩子一個道理:會存錢且謹慎用錢的人,多半財務狀況都優於為了立即享樂而亂花錢的人。”“最好的東西會留給懂得等待的人。”雷夫教師在教室裏融入經濟教育,孩子們用自我的努力換取模擬的錢,模擬儲蓄,並參加模擬的拍賣會。漸漸地,孩子們明白在玩樂和努力間持續平衡,因為他們明白這天的努力將為他們開啟另一扇門,通往更完美的明天。這就叫延遲享樂。

第三部分叫瘋狂之舉.大體講的是雷夫教師帶學生看週末電影、行萬里路、學搖滾等等。書上有這樣一段評論:學生着迷般每一天提前2小時到校,放學後數小時內仍不願離去;他們聽搖滾樂,看經典電影,甚至表演莎士比亞的戲劇!“他們理解每一個詞。這並不是説所有莎士比亞的演員都能做到。”同樣演過莎士比亞戲劇的伊恩.麥凱恩爵士如是説。

3、談一談自我的讀書心得

⑴、一間教室的容量是無限的

一間教室的容量能夠很大很大,他能夠帶給孩子無限多的東西。從雷夫的身上我懂得了教室和教室是不一樣的。

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取決於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着什麼。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而決定教室的尺度是教師,教師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資料;教師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

⑵、教師對學生的愛是要堅持、寬容

正如雷夫教師所説:“即使規矩阻礙了你,假如你真是一個好教師,無論怎樣樣都會為孩子們爭取每一個機會。當然,我們也能很明顯地看出,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優秀的教師不得不放下的原因。如果沒有這麼多不必要的、可笑的障礙,我們的工作就容易多了。”困難無處不在,但我們務必為了孩子而堅持!

“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的前提是什麼無非就是“愛”,愛這一職業,愛自我的崗位。沒有了“愛”,就不能從教師這個職業中獲得樂趣。覺得教書枯燥是因為不曾用心,不曾將愛付諸於行動中;不懂將學習與生活接軌,太計較於“得與失”之間的平衡,卻忘了教師是一個講究奉獻的職業,忘了要“夢想成真”首先務必要對夢進行投資。

正如所説:唯有出自心的關懷與真愛,才能創造出人間的“奇蹟”。“第56號教室的奇蹟”其實潛藏在我們每個人的心底,相信只要用心去做,必須能創造屬於我們的奇蹟!

⑶、用學生自我過去的表現來衡量他此刻的提高

“絕對不可拿某個學生的測驗分數跟另一個學生相比,必須要用學生自我過去的表現來衡量他此刻的提高。”

一個孩子盲目地與比自我好的同學相比,容易產生自卑感;與比自我差的同學相比,容易使人自滿。僅有與過去的自我相比,才是動態公正的。自我戰勝了自我的過去,自我總是在戰勝“過去”,那麼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⑷、犯錯的隊友需要我們的支持,而非嘲弄

“我讓他們明白,對掉球的隊友大吼是自相矛盾的:大吼通常是因為想贏,然而羞辱隊友只會讓‘犯錯者’更容易出錯――他會爬不明白怎樣打球才好。第56號教室的學生明白,善待出問題的球員不只是正確的做法,也是明智的選取。”

善待隊友,這是雷夫教師想要告訴大家的。可是,我認為這同樣也是一種信任感的體現――在這樣一個沒有嘲笑、抱怨的環境裏,每個孩子都不擔心犯錯,因為他們明白,即使犯錯,他們也會被諒解並且得到最好的幫忙。這樣,信任、温馨才會在師生之間蔓延。

⑸、學生要學會為自我練習,不是為教師練習

“無論孩子要精通的技能是什麼,都務必先學會在沒有教師陪伴和指導下自行練習。”

有一部分學生,在校時作業整潔、乾淨,正確率高,家庭作業卻龍飛鳳舞、丟三落四,錯誤百出。我們的孩子,是在為教師學習嗎我們教師(包括我),常常為了能看到學生乾淨整潔的作業,就監督學生做作業。這樣的方式,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陋習。應當訓練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潛力,培養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這樣學生才能在任何狀態下高效地學習。

⑹、每一天浪費2―3分鐘意味着什麼

“每一天浪費2―3分鐘,一個學期就會浪費200―300分鐘,是五、六個小時!”

這是對於我最有警戒作用的一句話!此刻的學生比較拖沓,下課的時候不明白準備下一節上課所需的資料,等打鈴後才開始忙於整理,為些瑣事至少浪費一、兩分鐘,他們還認為沒有什麼。可學生還不明白:每一天浪費2分鐘,一個學期就會浪費200―300分鐘。

書,還沒有完全理解透徹;收穫,卻很多很多。徜徉在雷夫教師的“第56號教室”,我也猶如雷夫教師的學生那樣,深深地迷戀在這夢想的“教育國度”之中了。

篇13: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明白有《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是二實小的特級教師徐教師在一次講座中談及的。不久,圖書館朱教師把該書發到了我們每個教師的手中。

封面上,“美國總統、英國女王和歐普拉同事感動推薦”,繼續翻閲下去。“在洛杉磯市中心一間會漏水的小教室裏,一位名叫雷夫·艾斯奎斯的國小教師用了將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創造了一間充滿奇蹟的第56號教室,感動了整個美國。”

“雷夫·艾斯奎斯曾被授予美國‘總統國家藝術獎’、英國女王m·b·e勛章、1992年‘全美最佳教師獎’……”

“該校位於洛杉磯,高達九成的學生家庭貧困,並多出自非英語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雷夫教師班裏的國小生的成績高居全美標準化測試(ast)前5%……”

“他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他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温暖的家。閲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你們的孩子也一樣能夠十分優秀!”

如果從廣告宣傳的角度來看,這些話語的確對我產生了作用。我的內心確實也已經萌動了想要去閲讀它的心理需求。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自我最想説的一句話就是:這真的是一本好書!

之一:其實我們與孩子是沒有距離的

《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封面的下頭,寫着“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我想這幾個字其實是概括了雷夫教師的教育夢想,或者説是折射出了雷夫教師教育追求。“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説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

在本書中,我們看到了雷夫教師點點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裏,學生都是可愛的天使,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情景:一堆孩子圍在雷夫教師的身旁,幾個孩子甚至坐在了雷夫教師面前的桌子上,大家一齊用心熱情的展開討論。我問自我這個場景我熟悉嗎見過嗎大概在我們身邊是不被允許的吧,學生怎樣能夠坐到課桌上,坐到講台上所以,我開始有點理解雷夫教師寫下的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諷刺的是,第56號教室之所以個性,不是因為它擁有什麼,而是因為它缺乏了這樣東西——害怕。但我確信,在我們的教室裏是必須有這種叫做“害怕”的東西的,因為,我們的世界裏不允許孩子不怕教師,不允許孩子不尊師重長,得意至忘形,悲哀至失態。

雷夫之所以做好了教育,是因為他成功地達成了先破後立,破的是師生之間的壁壘,立的是師生之間的信任!我跟他同樣相信,信任能夠代替恐懼,而沒有恐懼,人才能夠活出真的自我。他在書中提到的許多細節,在我們的教育中都千百次地出現過,但遺憾的是,我們已經麻木地以為:這沒什麼,理應如此。比如:我們會覺得對孩子喊叫是我們教師的權利,常常舉着“教師是為你好”的幌子歇斯底里地喊叫;當孩子不懂時我們能夠不厭其煩地講個三五遍,但同時這也到達了我們的極限,如果孩子還是不懂,我們的直觀反應是:你沒認真聽,你智力有問題等等,總之問題必須是在孩子身上,而必須不願意反省為什麼沒能透過有效的方法使孩子儘快地弄懂;更別提我們平時的“殺雞儆猴”法,如果有一人犯錯,全班跟着受罰,甚至我們的孩子也會認同教師的做法,抱怨連累自我的同學,這個同學也更加孤立無助……

為教師,在雷夫的闡述裏,我懂得:教室,就應是孩子們堅固而友善的避風港,在那裏坦然無懼地學習、正確理性地認知、自由用心地生活,就應遠比書本知識的學習更重要。教師與學生是不就應有距離,教師和學生是沒有界限的。

篇14: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隨着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教育的認識程度的加深,我們原有的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此刻孩子及家長的需要。因而對於教師而言增加自我的底藴是必然。書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的朋友,從中我們學到了知識,受到了薰陶,它就像一面鏡子,告訴我們哪裏不對,哪裏需要改善,哪裏要做得更好。作為第一期的班主任團體心理訓練中的一員我深感榮幸。從中得到了意志與品質的鍛鍊,也讓我們不斷的提升各方面的素質。上期培訓中陳主任還為我們供給了一本書——《第56號教室的奇蹟》。回來後我就在網絡中找到了它,並利用業餘時間閲讀起來。

打開網頁便不想關掉。《第56號教室的奇蹟》給作為教師和媽媽的我很多啟發。與我的教學生活中有太多的情節相契合。有些問題下是我們思考並想付諸與行動的。雷夫教師用一年的時間創造了改變學生一生的奇蹟。書中處處傳遞給我們雷夫作為教師的信念:“要到達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犧牲的,需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的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畢竟,教育無捷徑。”

書的第一部分是“家最温暖”。第56號教室之所以異常,不是因為它擁有了什麼,反而是因為它缺乏了某樣東西——那裏沒有害怕。雷夫教師用信任代替恐懼,做孩子能夠信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為孩子的榜樣。雷夫將此資料做開篇,可見消除恐懼對學生是多麼的重要,但這恰恰也是幾乎所有教師都存在的問題。在成為一名教師之前就有人告訴我:“要能鎮得住學生”,這也成為我之後做教師的一條原則。隨着教齡的增長,我越來越深刻的感受到“鎮得住”絕不能依靠學生對教師的恐懼。異常是在做了媽媽之後,這種感覺就更為強

烈。身為教師的我能夠想象的到,開學第一天,應對31個不懂事的孩子,教師肯定要“立規矩”。其實很多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習慣於了恐懼,因為在長達近二十年的學校生活中會遇到很多“鎮得住”學生的教師,應對這樣的教育現狀,我只能從家長的角度幫忙他戰勝恐懼,把它看作是一種挫折教育。也所以我能更深刻的從孩子的角度感受到,作為教師愛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規律是何等的重要。愛心、耐心、信任、智慧,擁有了這些同樣能夠成為“鎮得住”

學生的教師。

總之,雷夫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思考和學習。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能夠幫忙我們建構嶄新的教育觀和學生觀,他的成長經歷對我們每一個教師“做一名好教師”十分有借鑑意義。他的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反思、探討、總結,不斷提高自我的業務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篇15: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美國一本關於教育的書。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我的心靈一次次受到震撼,從歡樂、鮮豔的封面,到獨特的教育理念以及全書用淺顯通俗的語言所談所描繪,我看到了一個將教育作為自我終生事業,並沉醉其中的教師,他對孩子的愛,對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令我深受感動。

雷夫。艾斯奎斯教師從教二十五年來,一向在一所叫霍伯特的國小擔任五年級教師。這所學校位於美國的洛杉磯,高達九成的學生家庭貧困,並且大部分來自非英語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雷夫教師班裏國小生的成績高居全美標準化測試前5%,並且孩子們謙虛有禮誠實善良。長大後,他們紛紛進入哈弗、普林斯頓等名校就讀取得不凡的成就。作者的着眼點不在成功,而在過程上。他心態平和而自信地寫了許多發生在第56號教室中他和他的學生們零碎的事兒。這些小事兒,在許多教室裏都會發生,情形似乎大同小異,可是第56號教室卻讓這些小事具有了不一樣的功能和意義。

這本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雷夫先生為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齊跑線上所付出了努力與艱辛讓我真正體會到了成功無捷徑的真諦。雷夫先生每一天為了自我的學生早上三點多從家裏出發,倒好幾次車在早上六點多趕到教室,晚上六點離校。節假日還帶着學生到學校去上課,這些都是免費的。他那所謂的”魔鬼式訓練“、學習”8法則“——解釋、示範、模仿、重複、重複、重複、重複、再重複,都是建立在犧牲自我的休息時間,出於對學生的那份愛的基礎之上的。愛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愛那些調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們教師的愛心了。對於班上的任何一個學生,對他們的態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棄,不拋棄。其次就是教會孩子善待他人。”三劍客“的確深深地刺痛了雷夫先生,並使雷夫先生陷入艱難的境遇。但雷夫先生並沒有所以而氣餒,並沒有所以離開他所中愛的教育事業,而是領悟到要想教育孩子的前提是首先了解自我。所以雷夫先生想讓孩子們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他首先讓自我先成為那樣的人,他為孩子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他在實踐教育中,不斷總結和思考,逐步構成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條起跑線“,”我們的期望決定孩子們的表現“、”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師“、”為孩子將來過上一流的生活做準備“、”不要

把信仰強加於孩子“、”孩子也是教師和家長的教師“、”教孩子終身受用的技能“、”永遠不要失去對孩子的關注“等等觀念和認識。雷夫教師就是這樣以自我多年的教學實踐向我們闡釋了:教育是沒有捷徑的。

雷夫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思考和學習的。作為在教育一線的學校,推薦閲讀、學習《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對我們學習、借鑑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學習他的敬業精神是十分有意義的。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能夠幫忙我們建構嶄新的教育觀和學生觀,他的成長經歷對我們每一個教師”做一名好教師“十分有借鑑意義。他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

一、增強職責意識和愛心

看一下這位堅守在第56號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教師,他是個在教育中總能準確找到目標,從不偏離跑道的人。他對教育和學生有信徒般的堅持、父親般的親切,所以他擁有愛心,有着強烈的職責感,才驅使他在同一所學校的同一間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長達20多年,獲得的榮譽不計其數,給他供給捐助的人也不計其數。他的事蹟轟動整個美國,並且還被拍成紀錄片,他的著作《第56號教室的奇蹟》成為美國最熱門的教育暢銷書之一,但他仍然堅守在他的56號教室,證明着一個人能夠在最小的空間裏創造出最大的奇蹟……,這是愛心和職責並舉的奇蹟,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也要樹立強烈的職責意識和對工作、教工、學生的愛心,永遠想着”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為教工愉悦工作而努力,方能有動力做好自我的工作。

二、善用智慧才有力量

雷夫·艾斯奎斯教師不但有愛心和職責心,他還有哲人的敏鋭、專家的自信、戰士的勇敢——他擁有智慧,擁有力量,所以他創造出奇蹟。他的第56號教室變得無比開闊,變成一個任由孩子們自由舒展,健康成長的樂園。他提倡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的信任;他反覆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雷夫提倡並強調”道德培養的六階段“理論並奉行不悖。他深信:着利於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讓學生人人樹立”成功無捷徑“的信念。”成功無捷徑“是56號教室的座右銘,”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號教室的口號。

正是由於雷夫。艾斯奎斯教師注重學生品格的培養,正是由於他的學生人人樹立了”成功無捷徑!“的信念,使這羣平凡的學生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教師的培養下,在”成功無捷徑“信念的支持下,經過自我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

三、有效的閲讀才能擁有智慧

一個擁有智慧的人,必須是一個熱愛學習和閲讀的人,這總是讓我想起偉大的蘇霍姆林斯基,擁有傲人的藏書,並閲讀。閲讀是與作者交心的過程,閲讀更是學習的過程,僅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的提升自我的智慧和本事,雷夫教師自我就博覽羣書,從而擁有了傲人的智慧和為學生推薦書籍的本事。他能根據每個孩子不一樣的特點為他們推薦不一樣的書籍,還會運用智慧想出讓不一樣層次的孩子都能夠學會閲讀的有效方法。他指導學生的閲讀不是快餐式的,而是漸近融入其中的、探究式的,甚至是把書中的資料改編成戲劇進行表演。這種讓學生慢慢閲讀,細細品嚐的閲讀方式也是值得我們借鑑的。當然,他們的閲讀方式對眼下的快餐式閲讀是一種並不矛盾的對接。因為現下快餐式的作品太多,與之對應的就應當是快餐式閲讀,而對於真正經典的作品自然應當像雷夫教師和他的學生一齊讀莎士比亞那樣慢慢閲讀,畢竟真正的閲讀是沒有捷徑的。我最感動的還是雷夫教師提出的”把閲讀和世界聯接起來“,這再一次讓我對閲讀的意義有了深入的思考。我確信無疑的認為——學習《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不能像吃快餐似的急於見效,還要有足夠的耐心並與中華文化和實際情景相結合。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像雷夫那樣真正紮紮實實苦幹幾十年。

篇16: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真的感激書籍,感激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個教室,能夠讓我們師者在前行的路上更加勇敢而充滿智慧。

這是一個奇蹟——一個來自美國教育的奇蹟。音樂在靜靜地流淌,書頁在一張張翻動,面前就是那位狂熱的英雄教師和他的孩子們,彷彿我也置身於五十六號教室裏了。

細細地品味,細細地體會,然後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感動,一次又一次地慚愧。

艾斯奎斯給人的感受,首先不是教學的技巧,而是一種職業的活力,這也是新教育提倡的一種精神。艾斯奎斯無疑是個富有活力的教師,特立獨行的個性、截然不一樣的觀念、別出心裁的創意都是艾斯奎斯教學熱忱的體現。很早便成名的艾斯奎斯本來有很多機會離開教學一線,但他不願離開學生。他服務的叢林國小處於一個充滿貧窮與暴力的地區,56號教室裏的孩子大多來自移民家庭,成長的環境並不好。但這些孩子經過艾斯奎斯的教育,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在他看來儘管教書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卻是甜美的。

艾斯奎斯給全班學生定的座右銘是“好好表現,勤奮學習”,教室正面的牆上掛有“成功無捷徑”標語。艾斯奎斯説,我期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就首先需要做什麼樣的人。我期望他們成為一個友善、勤奮的人,所以,我必須是他們見到過的最友善、最勤奮的人。艾斯奎斯把自我的熱情傳染給了孩子們,能夠説艾斯奎斯是上帝送給孩子們的禮物。

艾斯奎斯的教育生涯也並非一帆風順。艾斯奎斯一向精心構想着如何做一個好教師,但“三劍客”還是傷害了他的感情。由此可見,任何時候,教育都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的確需要經歷一段時間,才能開發出自我的智慧,成為一流的教師。一個好教師需要相當的聰明才智,還必須得扮演好社會工作者和心理學家的主角。一個對學生充滿期待的教師,才能教育好一個班級。任何教學的決策都必須謹慎細心,務必以學生的最大利益為研究。學會使用更優雅、更成熟、更能達成目的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以超然的角度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線,用心體會他們的問題。

這點,促使我重新審視自我,剖析自我。仔細回想一下,真的是當局者迷,我一向認為自我是一個有職責心的好教師。但有很多次,教育方式有所偏頗,其實我應當再多點耐心。尤其是班級裏家庭環境複雜的孩子,讓人難以琢磨,行為散漫過於懶惰,出現了學習問題,並使我陷入了艱難的境遇。令人沮喪的失敗也隨之而來,這是一種可怕的經歷。好心做了傻事,這的確令人很尷尬、很難過,有些甚至是刻骨銘心的痛苦。

成功是沒有捷徑的,必須要努力才行。雖然以往有過成功、有過失誤,但我依然熱愛自我的職業。《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我自我發現之旅的開始,從艾斯奎斯身上值得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如何找到平衡真正以孩子的觀點來看待問題,汲取教訓學會跟孩子溝通,讓自我成為一個既有智慧又很成功的教師。

新的學年又是一個新的開始,此刻,我有了一個自我激勵的口號:成功無捷徑!

具體工作方法如下。

1、以信任代替恐懼。

艾倫的話:“我去年問一個教師問題,結果她火冒三丈地對我説:‘我不是已經講過了你根本沒在聽!’可是我有聽啊!就是聽不懂嘛!雷夫教師會講解500遍,一向到我聽懂為止。”聽了這段話,我有些慚愧。每個班都有後進生,我也以往因為我反覆講解學生聽不懂而大發雷霆。表面上看,好像是為學生着想,實際上卻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讓他們對我產生畏懼或者乾脆破罐子破摔,那我們做的努力豈不是適得其反。我們為什麼不能想雷夫教師那樣,講3遍不懂,能夠講5遍,5遍不懂,能夠講10遍,所以,“遇到學生不懂的時候,絕對不該感到沮喪。我們應當用進取的態度與耐心來應對問題,打造出立即、持久,並且凌駕於恐懼之上的信任。

2、做孩子們可靠的肩膀。

小時候我們都聽過”狼來了“的故事,明白做人要誠實。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斷對學生開着”空頭支票“。這在一些公開課上最為常見,什麼”課後討論“”下課教師再和你交流“,這甚至一度被稱為教學機智。可問題是我們真的實現我們是諾言了嗎也許,我們不會像雷夫教師那樣瘋狂,可至少我們必須對我們自我説過的話負職責,”身教重於言教“,讓我們在自我的學生面前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吧。

3、紀律必須合乎邏輯。

懲罰學生其實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教師能夠嚴格,但不公平的教師會被學生看不起。“所以,懲罰學生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公平。除了公平之外,我們也能夠讓懲罰變得趣味些、生動些、讓學生易於理解些,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4、你就是榜樣。

”孩子們一向看着你,他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我要先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學生做到的事,自我首先要做到。我們期望學生勤奮、謙遜、有禮,首先我們自我要做到。這一點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因為我們的工作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要時時刻刻做學生的榜樣,需要時時提高警惕,關鍵是打心眼裏熱愛這份工作、熱愛學生,把教育當成事業來做,而不只是謀生的手段。

期望能有一天,我能成為創造奇蹟的人,讓我的教室也能產生奇蹟!

篇17: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最近在網上有幸拜讀了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部作品,一個普通的最基層的教師,竟然獲得了總統頒發的“國家藝術獎章”,感動了整個美國社會,我充滿了好奇。所以我用心的品讀着《第56號教室的奇蹟》,自我的內心不時的被感動、共鳴充斥着:雷夫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是那樣熟悉而新穎;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是那樣獨特與執着。他的成長經歷,對於我們每一個教師都十分有借鑑意義。他的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它就像一面鏡子,告訴我們在我們的教育實踐生活中,在什麼地方做的不對,哪裏需要改善,哪裏能夠做得更好。讀的過程中,我發現雷夫教師對孩子的愛,在書中隨處可見,充分體現了“愛是教育的根本”,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雷夫。艾斯奎斯在自序中寫着:“像所有真正的教師一樣,我經常失敗。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時分躺在牀上睡不着,為着一個我無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極度痛苦。當一個教師,真的會很痛苦。”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十分好奇。因為他已經是個十分優秀的教師了,身上已經被照上了許多美麗的光環,但他依然能把自我心底裏的話真實地表達出來,這讓我既好奇又崇拜,一下子我的內心就產生了強烈的閲讀願望,有一種很想要去閲讀它的心理需求,

是因為我從這本來自大洋彼岸的、以前從未知曉的教師的書中,竟然讀到那麼多熟悉的東西。一向以為,中美兩國的教育差異巨大,以為我們在教育中的種.種現實問題人家不存在,甚至以為人家的教育價值觀、思維方式都和我們不一樣。這本書卻讓我第一次明白,那個教師在學校中遇到的種.種,和我遇到過的差不多;那個教師在教學和學生相處中產生的困惑,在我們的學校中也正困擾着一些教師;而那個教師對教育的理解,對教育價值觀的剖析,其實都能夠來我們那裏進行一番驗證;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自我最想説的一句話就是:這真的是一本好書!

閲讀中我總是不由自主地發出輕輕歎息:“教師原先能夠這樣來當,原先能夠做得這樣好!”他在洛杉磯市中心一間會漏水的小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長達20多年,這間教室被稱之為56號教室。他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他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温暖的家。第56號教室的孩子大多貧困,來自移民家庭,英語也不是他們的母語,這些似乎註定平凡的學生卻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教師的培養下,成績優異,長大後紛紛就讀於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並取得不凡成就。正因為一些孩子,他們有幸從這間教室走過,他們的人生,所以改變了走向,改變了高度……從他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使我精神上受到了洗禮。“第56號教室”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風雨的天堂,第一章中“給我一些真相”裏面講述的故事,在我的教育生活中也曾遇到,但我比艾裏克斯的教師幸運,孩子的家長並沒有找到學校來找我算賬。其實,此刻看來我和那位教師犯了同一個錯誤,就是錯失了一個絕佳的教育機會,對這個孩子造成了傷害。如果當時,我像雷夫對待麗莎一樣,那事情會有另外一種結局,也許這個男孩自我就會不好意思的來向我承認他撒謊了,也可能以後都會完成作業,或許……

隨着教學年齡的增長,我已不再那麼衝動,學會用進取的態度與耐心來應對問題,處理事情時能夠經常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想,建立了與學生的信任,平和、友善、誠實、公正而又通情達理的對待每個人、每件事,盡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像家一樣的避風港。我學會了為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多做加法,以此激勵學生,帶動其他的學生來競爭,而不是處處針對他們的缺點做減法,努力成為一個令人喜愛的教師。經過對《第56號教室的奇蹟》的研讀,我還明白了,不管是教導學生還是子女,必須要時時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當作教育的捷徑。第56號教室之所以異常,不是因為它擁有什麼,而是因為它缺乏了這樣的東西——害怕。雷夫教師用信任代替恐懼,做孩子能夠依靠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為孩子的榜樣。正如他所説的:“孩子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自我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

這本書讓我深深的感動,書,還在品讀;收穫,卻很多很多。我必須要向雷夫教師學習,做一個有愛心的教師。我真誠的祝願所有的教師都能夠開心、歡樂地工作,所有的孩子都能夠歡樂的學習、茁壯的成長,成為社會的棟樑!

篇18: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經專家推薦,最近用心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正如《好媽媽勝過好教師》的作者尹建莉説的一樣:“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一個充滿驚訝和感動的過程。”

雷夫教師不是超人,不是資深的教育家,更不是成天坐在主席台上大講教育改革、大講國民教育的專家。這一點他在書中寫到:“我痛苦地認識到自我不是超人。數以萬計的教師都在努力另闢蹊徑,我亦如此。像所有‘直正的’教師一樣,我經常失敗。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時分躺在牀上睡不着,為一個我無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極度痛苦。當一個教師,真的會很痛苦的。”

雷夫教師的學生為何成功,我認為首先研究的一個詞就是“愛心”,其次是“信任”。第56號教室之所以異常,不是因為它用有了什麼,反而是因為它缺乏了某樣東西——那裏沒有害怕。雷夫教師用信任代替恐懼,做孩子能夠信賴的依靠,講示紀律、公平,並且成為孩子的榜樣。正如他所説的:“孩子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我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

《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不是什麼系統的教育理論,更不是教育改革指導綱要,而是雷夫教師從教25年來用愛心、信心教育每一個孩子的做法,是教學當中的反思積累。但字裏行間包含了雷夫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有效行動。雷夫倡導“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他反覆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他運用了“道德發展六階段”理論:我不想惹麻煩——我想要獎賞——我取悦某人——我要遵守準則——我能體貼別人——我有自我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這第六階段的道德要求與儒家思想所倡導的“慎獨”不謀而合。他在教學中,培養孩子終身閲讀的習慣,注重寫作的培養,並在遊戲中學習數學,他讓學生熱愛地理和歷史,和學生做實驗,培養學生音樂和美術的修養,熱愛運動,學會管理自我的財務。所有這些,看似和普通教師沒什麼兩樣,但在每項教育活動中,都充滿了雷夫的智慧和活力,學生和他在一齊歡樂無憂,每項學習學生都投入極大的熱情,尤其是演莎士比亞的戲劇和旅行兩項活動,更讓學生全情的投入和無限的熱愛。

雷夫也是在標準化測試的大環境中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但他做到了“另闢蹊徑”,即實現了“終身性”教育,也沒有影響應試的效果。引起我心靈微震還有雷夫的自省和不斷思考的態度。以往他自認為自我的科學課上的很完美,並讓他的繼女來欣賞。女兒一句“將來沒有一個學生會成為科學家或從事研究工作”,使雷夫陷入了思考。他沒有固步自封,而是沉下心來尋找問題,最終找到原因,改變了方法,之後的學生不斷的有科學家或醫生等科研工作者出現。

因為對工作的愛與專注,才會出現“頭髮着火了”也不自知;因為對孩子的愛,才會不自覺得要對孩子進行終身有益的教育。“我會公平地對待每一個班級裏的學生!”這句話相信所有教師在接手一個新班時都説過,但能堅持到最終的有幾個

在本書中,我看到了雷夫教師點點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的眼裏,學生都是可愛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為着讓這些天使變得愛學習、會學習這樣一種最樸素的意識和想法。雷夫教師為什麼能做得這麼好,能讓自我的教育教學行為產生最生動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認同的效益從本質上來看,這是因為他有愛心,有一顆熱愛兒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我的學生放在心上。雷夫教師對孩子的愛,在書中隨處可找。愛是教育的根本。

應從“教書”轉為“育人”。僅有這樣,才能像雷夫教師一樣,培養出更多的人材,而不至於學生學不會一點書本知識而發火,生氣。《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努力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畢竟,我們培養和造就的多數是“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中的一部份,而不是“一大批”拔尖人才。如果教師要在國小階段就培拔尖人才,那麼,要中學、大學幹嘛

當其他同齡的孩子還在看學校派發的基礎讀本,教師還在拼命地、反覆地講解公式、考試方法的時候,第56號教室的孩子們已經開始品味經典名著了;他們經過旅遊來學習歷史,經過親自的動手實踐去接觸自然科學,經過體育運動了解團隊合作的價值。而我們的教師呢,將學生課桌拼在一齊,讓學生頭對頭,扭頭看黑板,以為這樣就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這可能嗎

即使我們無法做到雷夫教師這樣優秀,但我們應當明白,教育藴含着無限的可能。今日,你根本無法預知你將會為明天的學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作為教師,不應當只侷限於三尺講台,只侷限於課本,只侷限於學生的考試分數,還得像小平同志説的一樣: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

篇19: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絕對不要忘了:孩子們一向看着你,他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我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別想愚弄小孩,他們很聰明,必須會識破的。

這段文字告訴我們:教師的示範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師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樣作用也就越強。“欲齊其家,先修其身。”作為教師,就應經常反思自我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學校大力倡導和發揚禮貌禮儀教育,以“星級”獎勵制度鼓勵學生提高,要求學生進出校門、學校內看見教師主動打招呼;進出教師辦公室,主動敲門,徵得同意,方可進入;用心認真地參加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上學不得遲到,有事提前請假或事後補假……。對學生的一系列鼓勵措施,大部分學生用心參與。

學生是認真執行了,但教師是否為學生做了榜樣呢早上進校門,學生有禮貌地敬禮並問聲“教師好”!學生認真打掃保潔區,……。我們的教師又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學生有會怎樣想呢有一位學生對我説起過:有的教師我主動與他打招呼,他竟然睬都不睬我,也無任何臉部表情,以後我再也……。當然,這只是一種極個別的現象,但每每看到或聽到這種現象,心裏總不是滋味。

我自我也以前在無意中沒能主動與學生打招呼,而被學生質問。有一學生很認真地問我:“教師啊,上次我叫你,你沒回我!為什麼”我一臉茫然,怎樣都想不起來,也許是我真的沒看見或聽見。但不管怎樣我已傷了學生的自尊,我主動對學生道歉,説聲:“對不起!”學生還是很開心地走了。對我來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對學生來説是大事,他們感覺教師的眼中或心中有他們的位置,對你教師的教育我就願意理解,融洽了師生關係,無意中也縮短了教師和學生的距離,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就應都是有所幫忙的。從此我無論走在哪兒,還是在學校內外,無論我是否教過他們,只要是學生我主動與他們打招呼,融洽師生關係。此刻有的學生站在教學樓走廊中,看到了也要與我招招手,我也主動迴應。

可見,教師散播一種榜樣,收穫的是一種目標。有人説:“播撒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撒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撒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撒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就應做到,讓學生心服口服,讓學生直接從教師身上學到好作風、好品德。這樣,才能到達育人的最終目的。

篇20: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看到《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個題目,感覺有點新奇,對於教師來説教室是最熟悉可是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為什麼是56號奇蹟是什麼呢我充滿了好奇。我翻開書本,用心的品讀着《第56號教室的奇蹟》,自我的內心不時的被感動、共鳴充斥着:雷夫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是那樣熟悉而新穎;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是那樣獨特與執着。他的成長經歷,對我們每一個教師“做一名好教師”都十分有借鑑好處。他的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它就像一面鏡子,告訴我們在我們的教育實踐生活中,在什麼地方做的不對,哪裏需要改善,哪裏能夠做得更好。

“第56號教室”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風雨的天堂,第一章中“給我一些真相”裏面講述的故事,在我的教育生活中也曾遇到。記得那是我第一年做班主任,我們班一個男生也像艾裏克斯的似的,在連續三天“忘記”帶作業後,最終,我再也忍不住,當着全班學生對他大吼大叫,把他書包裏的東西全都倒在地上,讓他找作業。其實,我早已明白他又忘記寫作業,我並不是因為他沒有完成作業而生氣,而是因為他一次次的對我撒謊,讓我很氣憤。看了艾裏克斯的這個故事,我想,我比艾裏克斯的教師幸運,孩子的家長並沒有找到學校來找我算賬。其實,此刻看來我和那位教師犯了同一個錯誤,就是錯失了一個絕佳的教育機會,對這個孩子造成了傷害。如果當時,我像雷夫對待麗莎一樣,那事情會有另外一種結局,也許這個男孩自我就會不好意思的來向我承認他撒謊了,也可能以後都會完成作業,或許……

隨着教學年齡的增長,我已不再那麼衝動,學會用用心的態度與耐心來應對問題,處理事情時能夠經常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想,建立了與學生的信任,平和、友善、誠實、公正而又通情達理的對待每個人、每件事,盡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像家一樣的避風港。我學會了為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多做加法,以此激勵學生,帶動其他的學生來競爭,而不是處處針對他們的缺點做減法,努力成為一個令人喜愛的教師。

透過對《第56號教室的奇蹟》的研讀,我還明白了,不管是教導學生還是子女,必須要時時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當作教育的捷徑。第56號教室之所以個性,不是因為它擁有什麼,而是因為它缺乏了這樣的東西――害怕。雷夫教師用信任代替恐懼,做孩子能夠依靠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為孩子的榜樣。正如他所説的:“孩子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自我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

書,還在品讀;收穫,卻很多很多。徜徉在雷夫教師的“第56號教室”,我也猶如雷夫教師的學生那樣,深深地迷戀在這夢想的“教育國度”之中了。真誠的祝願所有的教師都能夠開心、歡樂地工作,所有的孩子都能夠歡樂的學習、茁壯的成長!

篇21: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一本平淡而又真摯的書,讓從事教育的我們重拾了教育的活力,看到了教育的無限可能。書的主人公雷夫·艾斯奎斯教師在洛杉磯一個充斥着貧窮與暴力的地區的國小——霍巴特大道國小裏任教,教育着一羣又窮又淘氣的孩子,很多孩子的家庭都有問題,他們的母語甚至都不是英語,可是,雷夫教師用他的教育活力、教育理念,影響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使他們步入成功,終生受益。在他的班級裏沒有平庸之輩,他們沉靜自律、自尊自愛、知奉獻、温文有禮,專心閲讀的程度,是其它班級望塵莫及。他們甚至還會演奏韋瓦第的作品、玩搖滾樂、表演莎士比亞的戲劇。許多該教室培育的學生,畢業後大都進入全美頂尖大學。這羣又窮又淘氣,家境不好的學生,像不像我們農村學校中的外地班學生對待這些學生,我們是怎樣做的呢我們往往把學生的家庭背景、父母因素、學生本身素質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擴大了,而忽略了教師的職責、熱忱,及與學生的相互信任,在這樣的觀念影響下,我們又怎樣能教好學生呢《第56號教室的奇蹟》給了我們太多太多的奇蹟,讓我們看到了太多太多的可能性。從雷夫教師的教學中,我們看到了兩點切實有用的經驗:

一、“以信任代替恐懼,要是你破壞了我對你的信任,也應當有贏回信任的機會,但這要花很長的時間。”我們平時都是強調同學之間要互相信任,協同合作等等,很少強調同學和教師之間的互相信任,好像學生信任教師是必然的,是應當的。而教師對於學生卻一向不太信任。比如一個總是不愛交作業的同學,教師自然而然的就認為他沒寫,他説寫了也認為是在説慌。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沒有建立起有效的信任機制。教師不相信表現不好的同學説的話,同學也明白説什麼都沒用,所以就破罐破摔,混一天是一天。如果我們也象雷夫教師一樣,在班上建立嚴格的一整套信任機制,讓同學們都體會到説實話光榮,説慌可恥,並且也給平時表現不夠好的同學足夠的機會,找到他們身上的優點,讓他們經過自我的努力得到教師同學的信任。那麼,他們的表現必須會慢慢有所提高。這種教育正是現階段我們所缺少的。

二、建立有效的道德成長路線

在幼兒園,教師就用小貼紙、大拇指或好孩子在激勵孩子,在國小變成了用紅領巾來激勵孩子,在大學變成了獎學金。激勵是促進人們提高的神奇魔法。可是我們有沒有懷疑過,這樣的激勵健康嗎有用嗎比如,此刻的國小大多數都要求學生在三年級之前全部入隊,可是,有些學生確實是不具備少先隊資格的,可是為了完成指標,我們讓他們帶上了紅領巾,這其實已經破壞了紅領巾的先進意義和激勵意圖,自然,學生對於紅領巾也就不如一年級的學生重視了。

在雷夫教師看來,這種激勵在道德行為方面來説只是初級階段。如果道德行為有六個檔位的話,小紅花只是在第二檔上。在第56號教室裏,孩子們的水準遠遠超過了小紅花階段,到達了第六檔。雷夫教師借用了教育學家勞倫斯·科爾伯格的道德成長路線圖:

第一檔,我不想惹麻煩——靠懲罰在起作用;

第二檔,我想要獎賞——靠賄賂起作用;

第三檔,我想取悦於某個人——靠魅力起作用;

第四檔,我要遵守規則——靠自律起作用;

第五檔,我能體貼人——靠仁愛之心起作用;

第六檔,我奉行既定的準則——靠境界起作用;

看來,激勵的最高境界不是外在的褒獎,而是內心的愉悦。

在雷夫教師的教學中,這樣的教育智慧比比皆是,我們能夠看到原先教學是這樣歡樂的,我們的學生原先是有着無限可能的。讓我們的教室也像56號教室一樣充滿奇蹟,讓我們的教育沒有空白。

篇22: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一位平凡的教師在講授自我這二十多年來的教學經驗以及感悟,其中並沒有刻意煽情的文字。但細細想來,其中還是有很多小的細節表現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的專注與熱愛。對於很多教師來説教書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可是對於雷夫來説,教書是一件讓人覺得幸福的事。

一間教室的容量能夠很大很大,他能夠帶給孩子無限多的東西。是一位特殊的也很成功的外國教師説的,從他的身上我懂得了教室和教室是不一樣的。正如伊建立在為本書寫的序中提到的,“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取決於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着什麼。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侷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是什麼東西在決定教室的尺度——教師,尤其是國小教師。他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資料;他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

教育上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有的人在講台上站了一輩子,甚至獲得了很高的學歷、職稱,卻始終是個門外漢。他可能幹得風風火火,卻可是是一個附庸者,所以也是無力者。這一點,只要看一下那些年年獲得“優秀教師”稱號、甚至著作等身,但班裏的孩子們叫苦連天,包括自我的孩子也很成問題的教師,即可得到驗證。這樣的人,教室於他們只是一個講課的場地,他們天天站在教室裏,卻從來不能影響到教室,所以,40平方米的教室永遠僅有40平方米。

看一下這位20多年如一日,堅守在第56號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教師,他是個在教育中總能準確找到目標,從不偏離跑道的人。他對教育和學生有信徒般的堅持、父親般的親切,還有哲人的敏鋭、專家的自信、戰士的勇敢——他擁有智慧,擁有力量,所以他創造出奇蹟。他的第56號教室變得無比開闊,變成一個任由孩子們自由舒展,健康成長的樂園。“

雷夫正是以他對教育無法比擬的熱情將不足40平米的教室無限延伸,使得那裏成為了孩子們自由舒展,健康成長的樂園。

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在化學實驗上,一個小女孩因為找不到燈芯而苦惱,眼裏含着淚水。為了不讓她掉隊,雷夫教師決定停下來幫忙她。由於燈芯太小,所以雷夫將頭靠的離酒精燈很近,由於很專注,連頭髮燒着了都沒有發覺…。

其實這樣的事可能很多教師也都能夠做到,我真正感動的不是這個故事也不是插圖,而是插圖下頭的那是幾個字:”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學,甚至連頭髮着火了都沒有注意到,那麼我前進的方向就是正確的!”

也許一個教師幾十年如一日的從事教學並不鮮見,也許一個教師為了工作而做出犧牲也實屬正常,可是一個教師能夠幾十年如一日的專注於教學,並且將這種專注視為是正確前進方向的指引的話,那麼這位教師已經超越了這個單純的職業,而將其上升到了精神層面,並且將這種精神轉變為了自我的信仰。我想這才是教育的真諦。雷夫就是這樣一位教師,一位可敬的教師楷模!

《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是一本讓人熱血沸騰的書,他天堂般的課堂、這間教室的不可思議確實是我看到了教育事業藴含着無限潛能。我們常説,數學源於生活,其實,教育也源於生活。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學,甚至連頭髮着火了都沒有注意到,那麼我前進的方向就是正確的!

篇23: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美國國小教師雷夫·艾斯奎斯寫的書,書中有作者對教育的認識,有對教學方法的總結。更多的則是讓人倍感親切的故事。這一個個故事串起來,告訴我們雷夫教師是如何二十幾年如一日創造教育奇蹟的。

第56號教室,是一個普通的教室,卻又那麼的不平凡。一些孩子,他們有幸從這間教室走過,他們的人生,所以改變了走向,改變了高度。書中處處傳遞給我們雷夫作為教師的信念:要到達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犧牲的,需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的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成功是無無捷徑可走的。

雷夫教師在書中明確提出了教育的真正意義是讓學生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教師的職責是要不斷挖掘學生的潛力,幫忙學生構成良好的品格。雷夫身上所體現的職業活力也正是新教育提倡的一種精神。雷夫無疑是個富有活力的教師,特立獨行的個性、截然不一樣的觀念、別出心裁的創意都是雷夫教學熱忱的體現。

我們面臨的不僅僅是俗文化的危機,還有教育局給予的壓力;學生忙於追逐明星和娛樂,我們專注於讓學生能聽話,有一個好的考試成績,讓我們帶領的班能在評比中第一,能讓我們的獎金更多一些,可是,卻忽略了讓學生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雷夫教師不僅僅是要倡導重視學生的品格培養,他的目的更是要掀起一場教育的革命,他在書中嘲笑着那些教務處,學校領導所做出的荒謬決定,埋怨着無休止的開會正在浪費學生的時間,更痛恨無休止的標準化測試,雖然雷夫教師傳授了應試技巧,可是他堅定的説“這樣的考試對學生沒有任何好處!”。

篇24: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美國一本關於教育的書。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我的心靈一次次受到震撼,從歡樂、鮮豔的封面,到獨特的教育理念以及全書用淺顯通俗的語言所談所描繪,我看到了一個將教育作為自我終生事業,並沉醉其中的教師,他對孩子的愛,對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令我深受感動。

雷夫。艾斯奎斯教師從教二十五年來,一向在一所叫霍伯特的國小擔任五年級教師。這所學校位於美國的洛杉磯,高達九成的學生家庭貧困,並且大部分來自非英語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雷夫教師班裏國小生的成績高居全美標準化測試前5%,並且孩子們謙虛有禮誠實善良。長大後,他們紛紛進入哈弗、普林斯頓等名校就讀取得不凡的成就。作者的着眼點不在成功,而在過程上。他心態平和而自信地寫了許多發生在第56號教室中他和他的學生們零碎的事兒。這些小事兒,在許多教室裏都會發生,情形似乎大同小異,可是第56號教室卻讓這些小事具有了不一樣的功能和意義。

這本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雷夫先生為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齊跑線上所付出了努力與艱辛讓我真正體會到了成功無捷徑的真諦。雷夫先生每一天為了自我的學生早上三點多從家裏出發,倒好幾次車在早上六點多趕到教室,晚上六點離校。節假日還帶着學生到學校去上課,這些都是免費的。他那所謂的“魔鬼式訓練”、學習“8法則”——解釋、示範、模仿、重複、重複、重複、重複、再重複,都是建立在犧牲自我的休息時間,出於對學生的那份愛的基礎之上的。愛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愛那些調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們教師的愛心了。對於班上的任何一個學生,對他們的態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棄,不拋棄。其次就是教會孩子善待他人。“三劍客”的確深深地刺痛了雷夫先生,並使雷夫先生陷入艱難的境遇。但雷夫先生並沒有所以而氣餒,並沒有所以離開他所中愛的教育事業,而是領悟到要想教育孩子的前提是首先了解自我。所以雷夫先生想讓孩子們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他首先讓自我先成為那樣的人,他為孩子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他在實踐教育中,不斷總結和思考,逐步構成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條起跑線”,“我們的期望決定孩子們的表現”、“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師”、“為孩子將來過上一流的生活做準備”、“不要

把信仰強加於孩子”、“孩子也是教師和家長的教師”、“教孩子終身受用的技能”、“永遠不要失去對孩子的關注”等等觀念和認識。雷夫教師就是這樣以自我多年的教學實踐向我們闡釋了:教育是沒有捷徑的。

雷夫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思考和學習的。作為在教育一線的學校,推薦閲讀、學習《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對我們學習、借鑑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學習他的敬業精神是十分有意義的。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能夠幫忙我們建構嶄新的教育觀和學生觀,他的成長經歷對我們每一個教師“做一名好教師”十分有借鑑意義。他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

一、增強職責意識和愛心

看一下這位堅守在第56號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教師,他是個在教育中總能準確找到目標,從不偏離跑道的人。他對教育和學生有信徒般的堅持、父親般的親切,所以他擁有愛心,有着強烈的職責感,才驅使他在同一所學校的同一間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長達20多年,獲得的榮譽不計其數,給他供給捐助的人也不計其數。他的事蹟轟動整個美國,並且還被拍成紀錄片,他的著作《第56號教室的奇蹟》成為美國最熱門的教育暢銷書之一,但他仍然堅守在他的56號教室,證明着一個人能夠在最小的空間裏創造出最大的奇蹟……,這是愛心和職責並舉的奇蹟,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也要樹立強烈的職責意識和對工作、教工、學生的愛心,永遠想着“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為教工愉悦工作而努力,方能有動力做好自我的工作。

二、善用智慧才有力量

雷夫·艾斯奎斯教師不但有愛心和職責心,他還有哲人的敏鋭、專家的自信、戰士的勇敢——他擁有智慧,擁有力量,所以他創造出奇蹟。他的第56號教室變得無比開闊,變成一個任由孩子們自由舒展,健康成長的樂園。他提倡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的信任;他反覆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雷夫提倡並強調“道德培養的六階段”理論並奉行不悖。他深信:着利於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讓學生人人樹立“成功無捷徑”的信念。“成功無捷徑”是56號教室的座右銘,“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號教室的口號。

正是由於雷夫。艾斯奎斯教師注重學生品格的培養,正是由於他的學生人人樹立了“成功無捷徑!”的信念,使這羣平凡的學生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教師的培養下,在“成功無捷徑”信念的支持下,經過自我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

三、有效的閲讀才能擁有智慧

一個擁有智慧的人,必須是一個熱愛學習和閲讀的人,這總是讓我想起偉大的蘇霍姆林斯基,擁有傲人的藏書,並閲讀。閲讀是與作者交心的過程,閲讀更是學習的過程,僅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的提升自我的智慧和本事,雷夫教師自我就博覽羣書,從而擁有了傲人的智慧和為學生推薦書籍的本事。他能根據每個孩子不一樣的特點為他們推薦不一樣的書籍,還會運用智慧想出讓不一樣層次的孩子都能夠學會閲讀的有效方法。他指導學生的閲讀不是快餐式的,而是漸近融入其中的、探究式的,甚至是把書中的資料改編成戲劇進行表演。這種讓學生慢慢閲讀,細細品嚐的閲讀方式也是值得我們借鑑的。當然,他們的閲讀方式對眼下的快餐式閲讀是一種並不矛盾的對接。因為現下快餐式的作品太多,與之對應的就應當是快餐式閲讀,而對於真正經典的作品自然應當像雷夫教師和他的學生一齊讀莎士比亞那樣慢慢閲讀,畢竟真正的閲讀是沒有捷徑的。我最感動的還是雷夫教師提出的“把閲讀和世界聯接起來”,這再一次讓我對閲讀的意義有了深入的思考。我確信無疑的認為——學習《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不能像吃快餐似的急於見效,還要有足夠的耐心並與中華文化和實際情景相結合。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像雷夫那樣真正紮紮實實苦幹幾十年。

篇25: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自我最想説的一句話就是:這真的是一本好書!

説它好,恐怕至少有這麼三方面的原因:

一、作為同行,這本書給我以心靈的滋養

與作者雷夫一樣,我也是一名普通的國小教師。讀着這本書,我的內心還是翻騰起不小的“浪花”。

1、這是一個多麼勇敢的教師。

雷夫教師敢於講真話,敢於把自我真實的想法完完全全地暴露在讀者的面前。在自序中他就寫着:“像所有真正的教師一樣,我經常失敗。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時分躺在牀上睡不着,為着一個我無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極度痛苦。當一個教師,真的會很痛苦。”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就感覺雷夫教師很有個性,儘管他已經是個十分優秀的教師了,身上已經被照上了許多美麗的光環,但他依然能把自我心底裏的話講出來,真實地表達自我,不怕露短,不怕出醜。

他還敢於講美國教育的真話。在書中,他多次例舉了自我所在學校以及其他學校教師的一些做法,並直言不諱地發表了自我的見解,提出了批評意見。同時,他也直截了當地對他所在的州進行的“標準化測驗”提出了自我不一樣的看法,頗有些魯迅先生筆下“棗樹直刺天空”的感覺。

我個人覺得雷夫教師之所以能獲得成功,首先取決於他的職業良心,他很真實,很坦蕩,很勇敢,敢於應對自我的不安、痛苦,敢於應對教育的困惑、不良現象,而後有所思考,並能用自我的方式去做一些努力,用自我的雙手去為他的學生撐起一方天地,讓第56號教室的學生有最大程度的發展。

我們能夠這樣認為,勇氣,是他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2、這是一個多麼有愛心的教師。

在《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封面的醒目處寫着“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我想這幾個字其實是概括了雷夫教師的教育夢想,或者説是折射出了雷夫教師教育追求。“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説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在本書中,我們看到了雷夫教師點點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裏,學生都是可愛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為着讓這些天使變得愛學習、會學習這樣一種最樸素的意識和想法。雷夫教師為什麼能做得這麼好,能讓自我的教育教學行為產生最生動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認同的效益?從本質上來看,這是因為他有愛心,有一顆熱愛兒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我的學生放在心上,用國家督學,原省教科所成尚榮所長的話説就是“教育,從兒童立場出發”。雷夫教師對孩子的愛,在書中隨處可找。因為時間的關係,在這兒不再贅述。

應當這樣説,愛孩子,是他獲得成功的關鍵。

3、這是一個多麼有智慧的教師。

一名好教師要成長,必須得善於反思和總結並逐漸構成自我的獨特思想,這是教育的大智慧、真智慧。雷夫教師在教育生涯中,不斷審視、反思、嘗試,逐步認清了人生使命,建立了自我的教育信念,構成了自我的獨特的教育思想:在認識到當今“速食”社會是造成孩子避免挑戰困難的原因的時候,他果斷地提出了“成功無捷徑”的理念,培養孩子們孜孜不倦、不屈不撓地克服困難的態度;在教育實踐中,他逐步感悟並構成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條起跑線”,“我們的期望決定孩子們的表現”、“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師”、“為孩子將來過上一流的生活做準備”、“不要把信仰強加於孩子”、“孩子也是教師和家長的教師”、“教孩子終身受用的技能”、“永遠不要失去對孩子的關注”等許多先進的觀念和認識。最可貴的是,他在遇到問題時,絕對不是先從客觀方面去找原因,找藉口,而是進行進取思考,及時去糾正自我的觀點和做法,用自我的大腦去解決問題,用自我的思考去擺脱困擾。在他心境的調色盤裏,即便是偶然會有灰色,但他也能很快將它塗抹成暖色。

所以,我們能夠肯定,智慧是他打開成功大門的金鑰匙。

二、作為參與學校管理的人,這本書給我以深刻的啟發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還常常自然而然地用學校管理者的視角去看待雷夫教師的教育行為。所以,讀着這本書,尤其是某些章節的時候,我的內心經常會不由自主地激動起來。

在學校,我分管的是教學教學管理,我們吳橋實驗國小近幾年重點是以語文學科特色建設為突破口來推進學科管理的,我們在語文學科領域的閲讀、習作等幾方面作了不少嘗試。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發覺雷夫教師的很多想法,甚至是做法與我們學校的一些做法與想法竟有很多相似之處。在這本書中,雷夫認為經過文學,孩子們會用不一樣的眼光看世界,敞開心扉理解新觀念,踏上光輝的大道去遠行,所以他培養終身閲讀的孩子。也因為寫作本事會令孩子終身受用,所以作才用四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本事。他的這些認識,也正是我們學校在實踐中所思考的一些東西。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教室裏組織學生開展的“少年創作計劃”與我們學校幾年來一向推行的“活頁作文”就有不少一致的地方:同樣是學生自我的作文,同樣需要學生將作文彙編成冊,同樣需要給書加上封面,編寫目錄,配上插圖。用雷夫教師自我的話來説就是:“這很費功夫,但我發現孩子們很喜歡從頭到尾完成一本書的感覺。”所以,在讀到這些資料的時候,還真有些“英雄所見略同”的感覺。

同時,我也發現,雷夫教師的一些創新之舉,如開辦讀書會,幫忙孩子挑選圖書,撰寫每月讀書心得等無一不是好方法,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鑑。所以,讀着這些文字,我有的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當然,這本書給學校管理者的啟發絕非我今日所談的這些,還有許多耐人尋味之處,因為時間的關係且作下回分解。

三、作為孩子的母親,這本書給我以方法的依靠

我和在座的許多女教師一樣,都是一個孩子的媽媽。教育孩子和教育學生並不是一回事,我也常常感歎自我的“育兒經”儲備不足。這本書恰好是一本很不錯的家庭教育書籍,不管怎樣,讀了它,我也從中汲取了不少營養。這正如本書的推薦人之一的尹建莉在文中所説的“這本書十分適合家長讀,讓第56號教室的根基延伸進你的家中。”

雷夫教師在書中提出的“道德發展六階段”是不得不説的資料,我個人覺得它是本書相當出彩的一部分資料。他提出的“六個階段”分別是——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第三階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則;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第六階段:我有自我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

我看完這本書後,就把這幾句話寫下來,壓在我女兒平時用的書桌的玻璃下。此刻,我已經開始“使用”它了。我發現,用上它後,教育孩子似乎都變得簡單多了。

看過這本書的讀者都明白,這本書還傳遞出不少先進的家庭教育觀,教給家長不少方法,例如開家庭讀書會等等。我想,雖然我們身處不一樣的國度,文化背景也有所不一樣,但對孩子的教育還是有其相通之處的。

最終,我還是想用尹建莉在書中説的一句話來結束我今日的交流——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一個充滿驚訝和感動的過程!它真的是一本很好的書。

【小編簡評】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優選25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範文。

【網友評價】

實在佩服作者的才華。

標籤: 讀後感 教室 奇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13gkp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