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因為女人讀後感

因為女人讀後感

第一篇:因為女人讀後感

因為女人讀後感

因為女人讀後感

最近,剛剛讀完《因為女人》這部小説。作為一個當代女大學生,或者更確切的説作為一位現代女性,心裏頗不寧靜,感觸良多。

二十一世紀,女人,該如何做女人?或者還有沒有一條路讓女人走呢?是不是我們該重新定義一下愛情,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愛情觀呢?愛情是不是已不再是我們心中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生死相隨;不再是孟姜女的執着追求,不再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的至死不渝。愛——女性心中最神聖,最純潔的追求,女性生命中核心的價值和最重要的主題,是不是已不合時宜?

小説的主人公之一——柳依依,她把愛情給了夏偉凱,把青春獻給了秦一星,把婚姻的歸宿留給了宋旭生。

她懷着一顆熾熱的心,對剛獲得的愛情充滿了希望和幻想。她真情投入於這場讓她心醉的愛情,把對一個女生來説最珍貴的東西都給了那個讓她傾心的男人,最終卻還是兩廂陌路。是不再愛嗎,還是都已厭倦?其實,均不是。一個慾望與優秀並存的男人,他不願意讓自己的青春浪費在一個女人身上。在讀研究生的夏偉凱陽光,高大,帥氣——典型的優秀男人,他不能把握自己,更不願意讓自己的青春只有一個美女相伴。

在以“美”和“年輕”為競爭籌碼的情感戰爭中,她把自己一生中最好的年華都給了秦一星。可是,秦一星卻任何承諾都給不了她,更不能給她那個讓她夢寐以求的證。她在他心中只是一隻小小鳥,一隻暫時無枝可棲,在他那歇歇腳的小小鳥。可是,柳依依她不甘心做他的小小鳥,她不想往別處飛,她只想在他那築巢。可是,秦一星總是隻有一句話:要是我沒結婚就好了。這場感情中,不管是柳依依的一廂情願也好,還是她和秦一星的兩情相悦也罷,終究,還是不能長相廝守。

上帝在創造男人和女人的時候,還真有點不公平,當男人的生命和事業達到最高峯時,女人的花樣年華卻已經逝去。她們引以為傲的美貌和青春已不再是她們的資本。也許,女人真正活得僅僅只有那“美麗”的幾年吧!

當宋旭生和她牽手的時候,他並沒有把婚姻看作是過眼雲煙,甚至地老天荒。但是最終還是沒有一如初衷的走下去——到最後,他於她只是女兒的爸爸,她於他也只是女兒的媽媽。在愛情氣若游絲的時候,產生了親情。當愛情隨風消散後,親情卻是不能改變的事實了。也許親情是女人幸福的基石,是女人的希望之光,可是,這是必然的嗎?柳依依,她不能犧牲女兒,自己的丈夫又不願意犧牲自己的慾望,所以,她只能犧牲自己,犧牲愛情來維持親情,否則,所有的親人都得做出犧牲。換做另一個比較自私的人,結果還會一樣嗎?會是以愛情化作親情這樣的而結果嗎?會保證親情沒有受到傷害嗎?會保證她以後的幸福是用親情當籌碼嗎?誰都不知道。

也許,有人會説,女人沒有愛情可以有自己的事業。既然愛情不能由自己控制,那自己奮鬥的時也該是自己的吧?阿雨——小説的主人公之一,她,寧缺毋濫。她把自己的事業做得讓人羨慕嫉妒,可是她卻沒有自己的愛情和婚姻。也曾想過結婚,可是願意和她結婚的人的心到底在哪?她有很多次結婚的機會,可是,總是下不了決心,跟自己賭氣,總不能越找越差吧。於是乎,一個人寧願孤獨也不願再找尋一個空有軀殼的另一半。

其實,現實也不是不可的。但就連苗小慧(小説的主人公之一)——現實的完美崇拜者,到最後都屈服於命運。她曾驕傲的説我的青春就是我的財富,我的青春不可只有一人買單。但當她青春不再,美麗漸遠,她也屈於歲月下,匆匆嫁人了此一生。

慾望優先,這是一個世紀性錯誤,又是一個世界性錯誤。對女人來説,慾望的時代是一個悲劇的時代,在人道的旗幟下默默忍受不人道的命運。直面這樣的真相是非常殘酷的,可是不直接面對,真相仍然是真相,殘酷仍然是殘酷。都説男女平等,可是,自始至終就沒有平等過。古代的帝王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咱就不説了,一般男子誰沒有個三妻四妾的。現在,雖説是一夫一妻制,可是,小三,小四,甚至小五,小六卻也是非常流行的。男人們要吃着碗裏的看着鍋裏的,腳踩好幾只船,還要走的穩穩地。他們還要家裏紅旗不倒,家外彩旗飄飄。反之,女人有這樣的傾向,卻被看作是放蕩,況且男人們堅決不願被戴某種顏色的帽子。

從受精的那一刻起,父親決定了子女的性別:不是男就是女。也就是從那一刻起,註定了身為女人的命運。

舊社會的時候,身為女人要忍受來自於封建男尊女卑思想的壓迫,要忍受來自於家庭重男輕女觀念的歧視,女人被看作是男人的附屬品。好不容易新社會了,男女平等了,可是真正平等了嗎?女人的社會地位是有所提高,可是女人比起男人是不是還處於壓迫狀態?還處於忍受狀態?這一切的一切,一切的不平等,如果非得給個理由,那就是:因為女人,忍受一切的苦是理所當然。

第二篇:從《滄浪之水》到《因為女人》

從《滄浪之水》到《因為女人》

教授作家閻真歷時六年打造長篇新作講述當代知識女性生存困境

本報記者陳競

2014年,一部名為《滄浪之水》的長篇小説,讓無數讀者記住了湖南的教授作家閻真。這部描寫當代男性知識分子精神困境的作品,在幾乎未作宣傳的情況下,銷售了近40萬冊,並獲得《當代》2014年度文學大獎。

時隔六年,閻真推出長篇新作《因為女人》,2014年11月《當代》第六期首發,一經刊發,立即引起熱議乃至爭論。有讀者將其奉為描寫當代知識女性生存困境的“經典之作”,也有讀者旗幟鮮明地表示“我厭惡這本書”。

本月,《因為女人》已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生活的痛感是題材的方向

閻真説,構思一部新作品一定要有一個基本的心理動因。對他來講,就是周圍生活中的現象讓他產生痛感,並且這種現象還要具有普遍意義,與更多人的心靈相關。《滄浪之水》的產生基於此,《因為女人》也不例外。

如果説《滄浪之水》對男性知識分子精神困境的刻畫之所以細膩真實、直指人心,源於閻真大學教授的身份,使他在精神上與所描寫的羣體血脈相連。那麼,《因為女人》對知識女性生存困境的關注,則出於閻真對周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

早在2014年左右,閻真還在寫作《滄浪之水》時,學校裏發生的一件事就給了他極大的震撼。一個女學生,因執着愛情受到創傷,無法承受後投湘江自盡。“她是學校的才女,自殺前幾天還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發表過演説。”閻真説:“她的頭腦、思維都很清醒啊,可就是那樣做了。”這件事刺痛了他,但當時,他還沒有打算將其作為新的創作方向。

《滄浪之水》發表後,閻真開始構思新長篇,他不想重複自己,試圖開闢新的寫作空間。曾經的心理刺痛還留有印痕,他又逐漸發現,周圍越來越多優秀的年輕女性長期找不到愛的對象。就在他家所住的那棟樓裏,36户人家就有5個單身女性,“這個比例太高了”。而另一方面,他發現一些女孩的想法跟以前大不相同。一次在上海出差,他隨口問一個女碩士:“上海房價那麼貴,你為什麼不找個大款呢?”原以為這個女孩會站在人格獨立的立場上批判自己,誰知她説:“在上海,機會還是比較多的。”

觀察得越多,瞭解得越多,對知識女性命運的同情和擔憂就愈深,在思考了兩年之後,閻真逐漸明晰:是慾望化的社會氛圍,使女性的情感空間被嚴重擠壓,生存也受到了挑戰。“執着追求愛情,對大多數女性來講,只可能是一種悲劇。”“我就要表現這樣一種普遍的現實。”言語、細節大多有來歷

女性年齡的壓力是《因為女人》表現的一個重要問題。在小説中,慾望化社會給女性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她們一旦青春不在,就不再成為男性的慾望對象,被邊緣化,甚至在兩性情感中被趕出局,比如阿雨。閻真説,這種殘酷“不是我杜撰的”。“可以説,這部小説‘真實’到每一句話、每個細節都是有來歷的。”

對於女性年齡的説法,閻真這幾年聽到很多。比如人有三種,男人、女人、女博士;比如女人過了三十,就像一百塊的鈔票被打散了等,這些都在小説中有所表現。“還有更多更殘忍的話,我都不忍寫出來。這對女性來説,確實是一個嚴峻的挑戰。”而作為男性,“我願意坦誠地説,男性對女性年齡的敏感,是一個無可爭辯的普遍心態”。

誠如描寫女性年齡壓力的殘酷,小説中女主人公柳依依的命運設置也充滿悲劇性。當渴望愛情、追求獨立的信念遭遇金錢和慾望的圍剿時,她茫然四顧而無一條出路。有讀者稱,如果你不想顛覆對生活和愛情的信念,請不要讀此書;也有讀者旗幟鮮明地表示,“我厭惡這本書。讀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一直沉浸在悲觀的情緒中,不能自拔。”對此,閻真説,“作家的責任是寫出真相,這也是對慾望化社會的抗議。我只不過把現實問題集中化了,雖

然有些讀者受不了,但知識女性的生存狀態就是這樣。”

這或許也是作為男性的閻真寫作女性情感困境的“優勢”。在他看來,女性不一定能真實瞭解自己的處境,“她們不會對男性心理很瞭解,即使瞭解,也不一定有勇氣去寫”。而對閻真來説,“男”作家反而會“更加準確、深刻地”表現女性弱點。“小説至少讓女性看到了自己的生存環境,面臨的挑戰,以及應對這種挑戰所需要的姿態和智慧。”

小説是“刻”出來的

評論家、《當代》雜誌主編潘凱雄在初讀《因為女人》時“不免幾分惘然”:敍述節奏太慢,故事框架俗套,也未見多少新意,“這樣的作品能有吸引力嗎?”而重讀後,曾經的擔憂消散了:作品的特色與味道恰在這看似慢慢吞吞的敍述與不起眼的故事之中,作者就是要對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進行入木三分的細膩解剖。閻真也説:“作為我自己,甚至可以説,這部小説不是寫出來的,而是刻出來的。”

“刻”主要針對藝術表達來講,“我經歷了比較成熟的思考”。小説如何開頭?為此他思索了四個月,重新翻閲了近百部中外名著。小説中大量富有彈性和活力的語言,也是他長期收集、體驗而來。“説的人覺得很平淡、沒放在心上,我聽到就趕緊把它記下來。”而有時,睡夢中醒來,腦子裏突然出現的句子,他也要立即寫在手邊報紙的醒目位置,第二天再記在本子上。這樣的筆記,他記了兩千多條。

生活中的閻真粗枝大葉,反應也總比周圍人慢半拍,可在小説中,他對女性心理的描寫細膩真實。他説“我只有進入寫作狀態,才會細膩。”而主要原因在於,長期以來所形成的關注細微面的思維方式和想象方式。“我看過很多古今中外的小説,其中對男性、女性的描寫,我都仔細地看過。”看多了之後,在日常生活中,他能根據對方説的話,想象其生活狀態,“一般都很準”。

閻真説他對自己要求高,每句話他都要醖釀許久,40萬字的小説寫了四年,“一天能寫600字,我就已經很欣慰了”,“寫作的過程,心理太累了”。而他還有寫作新長篇的打算,“寫作方向至少要尋找兩年吧”。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還是寫知識分子”。“寫農民工?寫得了嗎?沒有深刻體驗啊。”

故事梗概

那聲音有點熟悉??是的,是有點熟。這天晚上,柳依依在中西餐廳吃飯,忽然聽見這個熟悉的聲音。她反覆細辨,終於想起那是自己十多年前的戀人夏偉凱,他正帶着一個女大學生來麓城遊玩。當夏偉凱離開時,柳依依跟蹤了一段,就放棄了。

柳依依回想自己在大學時代多麼驕傲,現在卻落寞了。當年她在財經大學讀書,大二的時候去當雅芳公司的促銷小姐,被公司薛經理看中,帶她去會員俱樂部玩。出來時薛經理問:“不想見識五星級賓館的套間是什麼味道嗎?”柳依依婉拒了。薛經理又提出要她做自己的情人,柳依依拒絕了。愛情是自己的信仰,她要堅守這個信仰。

後來柳依依認識了鄰校的研究生夏偉凱,他是校籃球隊的運動員,有令女孩心動的一切。認識不久夏偉凱提出“有些事情可以邊談邊做”,柳依依委婉地抵抗。終於在去廬山旅遊的途中,讓夏偉凱達到了目的。回學校後兩人經常去“小伊人”旅館幽會。柳依依發現夏偉凱與以前的女友有深入的情感經歷,但原諒了他。一年以後再次發現他跟一個“籃球寶貝”去“小伊人”幽會,覺得感情受到撕裂,信仰受到摧毀。夏偉凱説:“我就是對自己的感情沒有把握。”要柳依依原諒。柳依依離開了他,問自己“對愛情還有沒有必要認真”?

畢業之前柳依依又認識了一個本校的博士,自稱是“財大的熊貓”。晚上她躺在博士身邊,沒有一點感覺。夏偉凱給她留下的身體的記憶,在此刻是如此的清晰,像白與黑一樣鮮明。柳依依不能欺騙自己,她選擇離開。

畢業後到一家廣告公司工作,柳依依經常感到難以忍耐的孤寂。有天晚上去賓館跳舞,偶遇一個廠長,告訴她“我一個人在麓城”,柳依依發現他是有家的人,沒有交往下去。

半年後柳依依認識了電視台記者秦一星,秦一星説:“要是我沒結婚就好了。”柳依依已被這個已婚男人吸引,與他租房同居。秦一星催促她考研究生,並承擔起她的一切費用。她跟秦一星一起呆了幾年,多次下決心離開,可總是離不開。在年齡的壓力之下,柳依依去找男朋友。可是,秦一星既是起點,又是燃點,柳依依在別人那裏怎麼也找不到自己需要的感覺。

二十八歲那年,柳依依跟化工研究所的宋旭升結婚了。柳依依人在家裏,心卻不知在何處,過去所經歷的情感和身體的記憶太深刻了。柳依依生下女兒琴琴,感到青春無可挽回地消逝,像花謝時一般落寞而慘烈。宋旭升發達了,在外面找了情人,柳依依感到命運對女人太不公平,時間對她們的壓力太大。她不甘心三十多歲就被邊緣化,想要掙扎,卻沒有結果。柳依依覺得在這個慾望化社會中,自己是在濃黑之中摸索,卻看不到光亮在哪。自己這一輩子就不抱希望了,可女兒怎麼辦呢?若干年以後,她也會變成一個女人。她心中有一個越來越清晰的聲音:“琴琴,你千萬不要長大!”

相關鏈接

“幸福對女性來説,不容易”

問:小説在充分表現女性困境時,一再批判男性。你是一個女權主義者嗎?

閻真:不,我不是一個女權主義者,也不認為女權主義會給女性帶來幸福可能性。在現實中我也看到,有女權傾向的女人,在感情上幾乎無一例外是失敗者。小説表現了女性,特別是知識女性的生存困境。對女性,理解和同情是我的基本態度。

對男性我是有批判的,自私、慾望化,越來越成為他們的主流選擇,而這種選擇需要女性付出沉重的代價。但我對他們也不是一味的批判,在這裏,生活以悖論的形式展開,並不以非黑即白的形態存在。作為男性,我對他們也很理解。如果他們的選擇給予女性以巨大的傷害,那這種傷害在很大程度上要歸罪於上帝。女性一味地罵男人不道德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因為這種“原罪”的先天性,我個人對兩性關係的前景比較悲觀。

問:當代知識女性的處境就真的那麼絕望嗎?

閻真:作為小説,我要表現自己所感受到的問題,肯定是朝着表現問題的方向寫,何況這種問題具有極大的普遍性。生活中的確還有一些聰明的女孩,她們以自身的智慧選擇了正確的方向,並用認真和執着鞏固了這種選擇的成果。激情總是會消失的,親情培養起來了,就是幸福的空間。這需要認真,需要智慧,需要執着,需要韌性和耐心,不容易。

儘管女性的前景在於建立一份親情,但如果她以前有了很多的情感和身體的經歷,她還會有愛的信念和力量嗎?又如果沒有起碼的心靈純潔性,建立親情的基礎又在哪裏?這也是小説提出的問題。這個自由的慾望化時代給男人帶來更大的利益。幸福對一個女性來説,不容易,很艱難。

問:小説中還探討了女性的自由。請問,自由對女性來説到底意味着什麼?

閻真:在兩性關係問題上,我個人對自由沒有特別大的好感。這不是説男女不應自由戀愛,而是説,太多的男人在自由的旗幟下去實現妻妾成羣的夢想,像小説中的夏偉凱一樣,對女主人公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這種自由對女性來説簡直就是恐怖主義。在小説中我説,自由不是誰想咬就咬一口的大蘋果,這是對女性説的,也是我希望她們慎用自由的權利。徐福生攝

第三篇:讀《因為女人》有感

女人,沒有錯

-----《因為女人》,女人並不是悲劇的代名詞

everyoucan

花了半個月的時間,認真地把《因為女人》這本書看完了。對這本書有興趣,源自於對閻真教授另外兩本書《滄浪之水》與《白雪紅塵》的喜愛。閻真教授真是一個善於描寫內心矛盾的作家,寫的很細膩,內心的糾結看着就彷彿是發生在自己身上一般。這本《因為女人》也不例外,女主角柳依依絕對是一個有着無限糾結的女人,在妥協于堅持中把自己的生活過得越來越悲劇。確實,作者把一個純情女生變成曠世怨婦的悲劇人生描寫得相當的細膩,那種細緻入微的糾結心理滲透到了女人骨子裏面去了,我作為一個女人,也未必能感受如此深刻。因為我確信,這裏説的女人,只是我們生活中部分的女人,而且是小部分的女人。女人,作為區別於男人的一個性別區別詞,是沒有錯與對之分的。任何的語言學家,都必須承認,這是一箇中性詞,沒有褒貶。作者卻把女主角的悲劇人生,歸結於因為女人,我無法認同。

柳依依確實是一個女人,但柳依依也是一個美麗的女人:她第一次去兼職就可以遇到總經理,並且被總經理看上,要求成為其情人,相信做過兼職的漂亮女生不少,能遇上這種“豔遇”的卻不多吧;她還是個總是遇人不淑的女人:已婚的薛經理、花心的夏偉凱、職業情人阿雨??我們生活中不可能總是充斥着這一類的人;對愛情過於理想的女人:理想的愛情是我們每個人都向往的,但生活確實現實的充滿着各種波折的,沉靜在理想的狀態中就很慢獲得滿足;對生活過於執着的女人:柳依依經常説到的一句話就是“但是我自己心裏過不去”,她的過不去是那麼的蒼白,她過得去當別人的二奶,還執着的相信自己是真愛,卻過不去接受另一個合適的男人;虛榮的女人:這種虛榮還在不斷不斷的膨脹,或許虛榮也是她一直過不去接受宋的原因吧;執着卻又缺乏堅定信念的女人:她執着於無法給宋真心,卻又不堅守自我還是接受了一個自己不愛的男人;周圍朋友都心態特例的女人:不管是阿雨還是苗小惠,這兩個對柳依依影響深刻的女人,都不是

尋常女人;忍受不住寂寞孤獨女人;對自己倔強對別人要求高的女人:以為自己是宋求着來的,下嫁於他,就定下了不平等的基調,處處高傲,卻又想獲得平等愛情的對待,這是一種奢求;充滿着多於常人更多的矛盾糾結的女人??這裏面任何一種狀態都可能直接導致一個悲劇的人生,何況是一個充斥着所有這些色彩的這麼一個特別的女人。這些性格、這些朋友、這些遭遇、這些選擇??確實是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但這麼高度的集中於一個人,這樣的女人應該也是不多見的吧,當然這些都是作者賦予她的,作者把這種悲劇原因歸咎於因為女人,定下了這種基調後,就將各種線索拉向這個特徵:女人,這是很難獲得認同的。或許,柳依依的這種人生悲劇,也是一種愛情悲劇。愛情成為她一生中的唯一,她把這個看得比任何都重要,這本身就是一種悲劇。夏偉凱有負於她,並不能成為她當人情人的原因,當情人本身就是一場是悲劇,不是自己悲劇,就是悲劇別人。

也確實,歷史、社會、現實都給了女人有別於男人的一些要求。天然的生理因素,社會的道德輿論因素,都對女人有着更高的要求。男人過了四十還可以是“一枝花”,只要有錢,自然有年輕漂亮的女孩前仆後繼,但這裏面真情的因素又有多少。柳依依純情,相信自己對秦的真愛,但這種真愛恰恰不也是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上,如果秦不能提供她奢侈的物質生活呢?她所欣賞的秦的情調、品味都是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沒有這些,這種真愛還能堅持多久。話也説回來,柳依依有錢了,成為一個貴少婦,自然也是有年輕男人圍上來的,這是相互的。女人悲劇,男人也悲劇,宋發達了養情人了,他就幸福麼,家庭不斷的爭吵,女兒的無辜,都是他心中的痛,情人對他只是物質的需求還是真愛分不分得清楚,他都註定卑微。

激情總會消逝,青春總會遠行,女人唯一的出路,就是以全部的真心去建立親情,將親情當做終生事業來經營,以親情取代激情,圈定激情。

這因該是所有人的出路,並不僅僅是女人。有多少因破產而遭眾拋棄,情人、朋友紛紛離去,只剩下糟糠之妻照料左右的例子,男人也不外如此。沒有親情,男人就不悲劇?

當然,藝術創作總是會有那麼些的片面性,作者只是圍繞這樣一個主題服務,不斷的用各種可能的因素去豐富作品。觀念提出來自然不可能獲得所有人的認可,但卻不失為一種態度,給我們女人也給所有男人一擊心靈的敲擊。困苦、迷茫、掙扎或多或少的,我們都有經歷過,當中種種深入內心的描寫,確實入木三分,也是這部作品非常讓人欣賞的地方。痛過後方知情之切,願我們珍惜現有的幸福生活。

第四篇:女人因為可愛而美麗

女人因為可愛而美麗

女人,沒有誰不想自己是個“可愛的女人”,怎樣做才能使自己變得“可愛”,試着努力做到以下幾點:自信:現代女性不但要有一份獨立的工作,更要有一份獨立的人格,不要做男人的附庸,千萬別以為抓住了男人,就等於抓住了一張長期飯票。因為怕失去這張飯票,一天到晚算計着自己的丈夫有沒有“私房錢”,在外是否尋花問柳,這樣的女人是最失敗的女人,因為她沒有自信。只有努力提高自己,優化自己,

強大自己,才會有足夠的魅力吸引丈夫,這比運用任何“招數”來“對付”男人都有效。

善解人意:熱情,善解人意,這是女人的一****寶。在男人心中,熱情、善解人意的女人是最可愛的,因為善解人意的女人一定是對人生有了一定的領悟,善解人意的女人知道:她的丈夫不是不愛她,她的丈夫還有比愛情更重要的事業;善解人意的女人也知道:他的丈夫不是她的私有財產,他的愛還屬於他的父母、朋友以及兄弟姐妹。這樣的女人使男人有一種羽化登仙的感覺,對社會可以增加自信,在家裏則容易

恢復疲勞。對此,極具理性的男人會對這樣的女人心存感激,他會更愛他的女人。

聰明:做個聰慧的女人,但不要太精明,有七分聰明足夠了,最好是大智若愚,因為大多數男人不喜歡過於精明的女人。聰明的女人會拿自己丈夫的長處比別人丈夫的短處,會越比越開心,越比越愛自己的丈夫;聰明的女人應視自己丈夫的事業為自己的事業,鼎力相助,因為她知道,山水相依,山有多高,水才有多長;聰明的女人應提醒自己丈夫忽略的大事,而不要喋喋不休地指責、挑剔丈夫的一些小毛病;別忘了常在人前讚美自己的丈夫,而不要在公開場合揭自己丈夫的短,將自己丈夫的缺點降低到最低限度,

然後留到枕邊去批評指責。

温柔通達:女人要學會“換位思考”,遇事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對男人要心存善意,你這樣做了,那麼對男人就像雨中送傘,雪中送炭。讓男人感動,給男人心靈取暖。夫妻之間要“長相知,不相疑”,讓自己的心靈變得通達樂觀起來,給男人留一片“自留地”,不要一天到晚為情所困,對感情要放得開,其實有時放得開恰是最好的把握。不信,你試着抓起一把沙子,攥緊拳頭,它會順着你的指縫瀉落、流淌;如果小心地捧在手中,它絕不會流失、撒落。感情是最在乎尊重與平等的,是建立在“成長”上,而不是建立在“監控”上。要以德服人,因為以力服人永遠得不到真心,有了這種胸懷的女人,男人也就自然會覺得她

可愛了。

修飾自己:儘管男人口頭上都會説,希望他的妻子勤勞、善良、儉樸。可是你認認真真照着這幾條去做了,那你就是天下第一傻女人,實際上,每一位丈夫都希望自己的妻子不僅是個家庭主婦,更能與自己體面地面對社會,如西蒙·波娃所説“陳列在別人面前”。一個有頭腦的女人時刻不會忘記恰到好處地修飾自己,善於展示個性的獨特品質,在隨意與自然中表現人的個性美,柏楊先生有一句妙語:“不知道修飾自己的女人乃一頭偉大的母豬。”寵貓寵狗者有之,可是去愛一頭母豬的人卻近乎沒有。女人有個通病,就是一旦有了孩子,便理直氣壯地開始糟蹋自己。人乃宇宙之精華,與其它動物的最大區別就是人有審美,而其它動物則沒有。女人首先要賞心悦目,其次才是實用。就像一幅優美的圖畫,一首餘音繞樑的樂曲,它雖

不能像食物和水那樣頂飽解渴,但它能給人以精神的愉悦,做女人的必須明白這一點。

氣質高雅:女人的氣質並非指出身多麼高貴。氣質來自於知識、品德,也來自於對藝術修養與對自然的欣賞。應注重的是風度、儀表、言談、舉止以及見識這種內涵的美,懂得美的底藴,温馨而有深邃的思想,有風度而不使人討厭,這比什麼都重要。因為男人對女人的美不再僅僅是對外觀進行欣賞,他們更多地被女人特有的思維與想象所吸引。現代女性如果做到不媚俗、不盲從、不虛華、自然也就擁有了這種讓

男人倍加欣賞的高雅氣質。

女人味兒:男人的美是靜若高山聳立,動若大海奔騰;而女人的美應是靜若温秀春水,動若翩翩柳絲。男人美主要體現剛強,而女人的美體現在柔媚。所謂的柔媚即女人味兒,世界上萬事萬物都講和諧,柔媚

的男人和剛勇的女人是反自然的。缺什麼補什麼,男人與女人剛柔並濟便是與自然和諧,和諧即美。男人

的剛需要女人的柔去克,所以人們才常説:博士帽敵不過女人味兒。

漂亮:女人的吸引力並不全靠美麗,有時更靠她們的漂亮。美麗是天生的,漂不漂亮卻是後天的培養。諸如:熱情、善解人意、温柔通達、言談不俗、氣質高雅。淑女即書女,多讀些書,才有可能做到言談不俗,看一個人的着裝,就能知道這個人的文化意藴和品位,因為外在的美是通過內在的美體現出來的,做

女人要加強自身的從內到外的休養,神韻、性情、感情、自然、不矯揉造作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浪漫:作家勞倫斯·夏姆説:“如果把人的願望排個名次,浪漫早不像衣食住行那麼居首位,但也是名列前茅的。”婚姻是現實的,也是浪漫的。離開了現實,婚姻就失去了水和空氣;沒有了浪漫婚姻失去了味道,現實和浪漫,二者辯證統一。其實所有的浪漫都還不算是浪漫,一個女人如果到了六十歲還能挽着自己的

老伴在夕陽下漫步,那才是人生最浪漫的事情。

經營愛情:所謂的婚姻幸福就是在對的時間裏找到了一個對的人,如果你找到了一個你愛的人,同時他也愛你,那麼請你一定要珍惜、經營好你的愛,使自己變成一個“可愛的女人”,因為“女人不是因為美麗

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一個女人在愛與被愛中才會變得更加可愛。

第五篇:《因為痛,所以青春》讀後感

《因為痛,所以青春》讀後感

活在當下,這樣的説法是很多人的座右銘,但是卻很少有人去真正用實際行動去詮釋它真正的意義。我也是其中一個。我總是在下決心,在做着與自身的實際行動相悖的無用功。我總是在幻想,似乎我的生活就是存在於我給自己設定的期望值之中的。但是我的行動卻只是基本停留在幻想中,沒有實際的行動,好高騖遠。這一直是我難以改變的自身最大的弱點。我總是在責怪自己、抱怨自己為何這麼懶惰,但卻沒有改正。但就如同金蘭都先生在《因為痛,所以青春》一書中所表達的觀點是一樣的,我正在享受這一懶惰的過程!這太可怕了,對於一個正處在大好青春期的我,可能還有很多一部分人來説。

懶惰,是一個習慣。正如同我們每天吃飯、睡覺一樣的習慣。這樣的説法很可怕,也許有人並不認同,認為“這只是你自己的所作所為,沒必要殃及到別人。”但是我們之中確實有人正在像我一樣這麼做啊!非常遺憾地表示,我很為這些我浪費掉的不能再生的時間感到可惜和唏噓。我想做的事,一直沒有做到的原因就是我認為自己有無數個明天去拖延,而這些“明天”不正是我正在虛度的今天嗎!讀一本有益的書,讓我現在正視自己的缺點,我感到非常慶幸。書籍的力量真的是很偉大。它可以讓你懂得或者更好地去詮釋你所迷惑的、混亂的一切人生觀,從而使一個人成長。金蘭都教授的這本書,對每個像我一樣的剛成年的人所給予的啟示是非常強大的。它可以改變我的習慣,讓我向更正確、更明朗的路上前進。

我經常認為自己的人生跑道比起同齡人已經晚了太多,但是書中所指出的“人生時間”卻與我的想法有很大的出入。它是這樣描述的:假如一個人能夠活到80歲,將這一生設定為24小時,那麼剛剛大學畢業的24歲的人,將處在一天中的什麼階段呢?是温和煦暖的早晨,還是無限好的夕陽西下呢?答案是,正處在一天當中的早晨7點12分!神奇吧。我們可以以此類推,一位剛剛退休的60歲老人,正處在傍晚6點。正是美好的夜生活即將開始的時刻。這樣的話,按人能活到80歲來説,一年相當於一天中的18分鐘。這樣看的話,我們的人生時間確實變得比我們預期的寬鬆不少。所以我們有大把的時間去追逐,去學習。

看過書後對我的啟示真的非常大。幾乎全部內容都是我所經歷的、困惑的。教授也給了非常得益的指示。例如把生活中的時間調整利用,把上網的時間改為讀報,把雞肋時間好好利用起來,把已經成為習慣的那些惡劣的習慣統統改掉或者儘量減少,從而做些對自己説能

力提高有用的事......那些人生經驗和告誡會一直提醒我激勵我將自己時刻管理好,也對以後的人生有更加形象和生動的認識和準備。

我想這本書這麼令全世界的年輕人都為之感動的原因就在於,金蘭都教授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完全是站在我們的角度去看待我們的問題,並給予我們更明確的解答,使我們更正確的看待我們的人生,並更加努力地去為自己的夢想去努力----不為任何人。他比我們都更加了解我們的青春,也比我們都更加會去省察自身。更重要的就在於,他並不是一味地去以一個師長或者一個長者的身份去對我們進行説教,而是通過訴説這樣的方式來使我們更加印象深刻。並且會在書中不斷反省自身的缺點,毫不避諱。也許正如書中寫到----正確利用屈辱,有一天它會為你保駕護航。

它的標題讓我為之感動:寫給正處於人生路口的你

標籤: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glwz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