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郁達夫《沉淪》讀後感

郁達夫《沉淪》讀後感

郁達夫《沉淪》讀後感

郁達夫《沉淪》讀後感1

大家一直都説《沉淪》這篇文章好,懷着崇敬、好奇的心理,我一口氣讀完了它。可讀完之後,留給我的卻是幾分憂傷,幾分氣憤,還有幾分迷惘......

文章的主人公是個在日本留學的中國青年詩人。按當時的情況來説,他的條件是很不錯的,不僅能吃飽穿暖,還能去學習,甚至可以去留學。但誰想到,這些令大多數中國青年眼紅的條件卻讓他一步步沉淪。我不得不説他是一個沒用的人,是一個懦夫!作為一個男子漢,卻不能説到做到,做為一個炎黃子孫,卻不能為祖國爭光。明明在心裏痛罵那些沉迷酒色、俗事的人,自己卻同樣不能抵制住她們的誘惑或者不如説是他自己的"想入非非"。羨慕別人的交際廣,人緣好,而自己卻不學着去做,還在背地裏把人家當成是仇敵,認為別人故意這樣對他,甚至把這件事歸咎於祖國......最後終於跳海自殺了。我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他是個極不爭氣的人。我覺得他最不爭氣的一點就是把什麼事都歸咎於國家,一遇到挫折、困難就説:"祖國啊,你什麼時候富強起來啊?你快強大起來啊......""祖國,這是你害我的!"説真的,他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一個國家、民族不能富強,他的子民同樣不能夠抬起頭來做人!可是,我們也應該想一想,國家的強大就是需要全體國民的努力啊――如果大家都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負責,那國家怎麼才能強大呢?有付出才能有獲得,如果大家都來拿國家的,那國家往哪拿?這個簡單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明白,更何況一個留學生。可是既然懂得這一個道理,他就應該更加努力,更加刻苦的啊,為什麼,他還是一再沉淪......

不説他了,就拿我們現在來説,學了那麼久的知識,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按理説我們應該運遠強大於歐美、日本等"小輩"啊,可是為什麼,在那些"小輩"面前,我們還得忍氣吞聲?為什麼對人家的經濟還是望塵莫及?中華民族是個聰明的民族,腦力方面並不比別人差!我們之所以不能富強,就是因為中國有太多隻懂拿國家的人啊!難道這個道理大家真的不明白?

郁達夫《沉淪》讀後感2

在很久以前就聽説《沉淪》這部作品了,但不知道是出自哪家,而且對這"沉淪"二字充滿了迷惑和不解,也許是好奇吧,想知道這部書到底告訴我們什麼故事。

讀了《沉淪》和對郁達夫個人生平的瞭解,我知道了這裏面有很大的個人經歷自序的成分。感覺到裏面的語言風格是淒涼的、悲苦的、感傷的,而且隨處可見。我知道有很多人對郁達夫先生的評價是不高的,甚至可以説是不好的,低劣的。但我有種説不出的感覺在心中翻騰,這感覺卻是最起碼的深沉和嚴肅。我想説一個人只有在心情和作者在寫作品時的.心情相似的時候,才會引起共鳴。

提到郁達夫就不能不説他的小説,而在他的小説中又不能不提到《沉淪》,提到《沉淪》呢,又不能不説《沉淪》中表現出來的性苦悶,性壓抑,以及故事裏主人公所表現出來的精神憂鬱證和精神衰弱症。還有這些給他們帶來的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痛苦。

以往的中國向來是談性色變的,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這種現象似乎稍有好轉。因為稍有不慎就會被劃到色情那一面去了,而這中間的尺度又似乎只有"大家"才能嫻熟的把握。普通的作家似乎是望塵莫及的。

但因為鬱先生所處的時代便賦予了他的作品的新的生命和內涵。畢竟那是一個追求個性解放和自由的時代中的一個時期。就《沉淪》中的"我"而言,性苦悶是有原因的,首先,是身處異國而同時遭受着日本人的凌辱,被人看不起。其次,是因為對真摯愛情的追求的願望始終得不到滿足。由於文中的"我"是沒有朋友的,沒有親人的,沒有戀人的。所以就談不上什麼友情、親情、愛情了。所以"我"變得憂鬱、孤獨、深沉。

"我"在文中第一次犯下了罪惡的時候,是無意識的,然而第二次、第二次......卻是在有意識的情況下犯下的。而在這過程中"我"是無法自控的,可以説是無法自拔的。"我"之所以在文中仇視一切,覺得身邊的人都是看不起自己的,是自己的敵人,而自己雖然是自卑的但在"我"的內心深處又有些瞧不起周圍的人,也就是説這種極度的自卑當中有一點點自戀的成分。

文中多次提到"祖國啊,你何時才能富強啊"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此文有一定的愛國主義色彩。我不知道到底是由性苦悶導致的憂鬱和精神衰弱,還是因為自卑和憂鬱導致的性苦悶。或許這是很簡單的一個問題,但我不得而知。

文中的心理描寫可以説是非凡的,從中我們可以瞭解"我"的心理矛盾的鬥爭是多麼的激烈,一種向善的焦躁與貪惡的苦悶之間緊張的內心衝突,時而衝動但尚思剋制,但最後終究得到解脱達到更高的境界,使靈魂得到一次次的淨化和昇華。但文中的自我暴露和剖析是驚人的,是坦誠的。"我"在文中的行為是奇異的,是被大家所接受不了的,這其實是他對周圍人和環境以及整個社會的畸形的反抗和深沉的的抗訴。

郁達夫《沉淪》讀後感3

本對郁達夫的東西沒什麼瞭解。無意中,看到一句這樣的評價:在當時的中國,需要魯迅這樣鐵骨錚錚的為人民疾苦疾呼的鬥士,需要郭沫若這樣謳歌自然,謳歌生命的人……郁達夫卻是另外的一種方式,他的《沉淪》一出,給當時的中國文壇無異於一個晴天霹靂……(大致意思就是這樣)。郁達夫是誰,《沉淪》又是講什麼的?我好奇了。我去找了來看。

這越讀越是熟悉,小時候應該有看過它改編的電影——當時的感覺應該是除了片尾那句“中國,你為什麼不強大起來,啊!”之外,就是黑色的夜,只見人的外形以及對白。

花了兩個晚上的時間,看完了。覺得如果撇開當時特殊的社會背景重新來看這部小説,都是很有韻致,很有味道的呢——就是一個留學日本的,無所事事,自卑,怨憤,又自戀,猥瑣的墮落渣男,一個有嚴重心理問題的人的一段經歷和心理活動。

早晨被窩裏的罪惡,陷入自己對自己的指責,怨恨,然後又怨恨他人——復仇——復的是自己吧——月底的最後幾天或者一星期的最後幾天就完全的放縱了自己,跟自己説從下個月重新開始或者下週重新開始,下個七年級重新開始,甚至有個形式的去剃了個頭,洗了個澡——但實際上就是一切該怎樣來的還是怎樣來,都沒有改變。

撇開當時特殊的社會背景不説,撇開心理的問題不談。這樣的行徑不也無時無刻的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某些人的身上嗎?

《沉淪》裏男主角的形象依然是活生生的生活在我們的四周圍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gz4zp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