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資本論讀後感(精品多篇)

資本論讀後感(精品多篇)

資本論讀後感(精品多篇)

《資本論》讀後感 篇一

《資本論》:一本關於失業的書

我對馬克思如何來呈現事實不感興趣,對那些據説是他從事實中推演出來的相關規律也不感興趣。此次全球範圍內的經濟危機足以證明馬克思對於資本描述的正確性。

《資本論》第一卷已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資本主義的完整圖畫。對我來説,《資本論》第一卷主要的、形式好處上的問題關乎再現/表徵的問題,即如何從個別元素、歷史過程和各種角度來構造一種總體性;尤其是如何公正地對待這種總體性;作為一種關係系統,它不僅僅是非經驗性的,而且是完全處於運動之中的,不斷擴張,處於總體化運動之中。這對於資本主義的存在來説是本質性的,也是其獨特經濟本性最為核心的部分。然而,永恆的崩潰過程對於資本主義結構來説也是本質性的:於是,在這兒我們就有了這樣一種機器,它不可避免地會崩潰,因此為了維持自己的實存,它務必不斷地用擴張自身、擴張自己控制領域的方式來修復自身。

曾有人認為貨幣能夠解決《資本論》第一卷(論商品)的等價問題,這當然是一種錯誤的解答,因為貨幣並不是一種解決方式而是一種中介:貨幣是二元性的,它被用於表達一種關係,可實際上卻隱藏了這種關係本身。這種貨幣的神祕本性解釋了為何如此多的烏托邦圍繞以下原則組織架構自身:擺脱貨幣就將擺脱所有問題。如果貨幣是一種真正的解決,那麼諸如商品及勞動的“合理價格”這樣的東西就是可能的,因而社會民主自身是可能的:能夠用這樣的方式來修補資本主義,從而將它改造成一個公正的社會。另一方面,蒲魯東的偉大口號:“財產即偷竊”——也讓人無法滿意,因為它假定以無政府主義精神擺脱貨幣將廢除更深層的問題,但是貨幣僅僅只是這一問題的症候而已。貨幣、財產、資本主義自身依靠一種深層的結構性矛盾,或者至少它們依靠一種結構性的悖論(勞動價值論告訴了我們這一悖論的答案),因此無法用法令或修補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必然會轉入生產過程——資本與新的資本只能在那裏得到生產。有了生產自身,它很快就將我們引向了勞動價值論的祕密之處,引向瞭解答。那裏的問題表現為:突然間引入了時間——雖説依舊是量化的、靜態的、非辯證的方式。勞動價值論導向了所有關於利潤率、勞動小時數以及那些搞笑的變量組合的計算(這滿足了馬克思自己的興趣,他對於數學與微積分的興趣能夠排在第二位)。然而突然之間,這些探究撞了牆:工作日的限制、法律對於工作日的限定、工廠法所要求的限制,突然間阻礙了資本必然的擴張。

因此,論述務必進入一個新的論域,一個新的層面,問題和解答在那裏都充滿着強度:讚美羣眾性或協作。馬克思興高采烈地稱之為“賜予資本的免費禮物”:協作勞動以辯證的方式成倍地增加了價值和產品。這當然是亞當·斯密的發現,而在那裏它成了馬克思的形而上學。馬克思主義並非賦予生產以價值,而是賦予羣眾生產以價值。論協作的一章是《資本論》第一卷跳動的心臟。

然而,這一讚美是短命的。當協作轉化為機器時,這一讚美人類的原則成了名副其實的弗蘭肯斯坦所創造的怪物。然而,這一全新現象從根本上轉化了整個問題。它導向一種更復雜的新的時間理論以及關於資本主義“毀滅”了過去的理論,同時又導向以下問題的新解答:新的立法阻礙了絕對剩餘價值,使之停滯。——提高生產力,強化價值生產卻不延長價值生產,這一理論名為“相對剩餘價值”論。

辯證地看,這一本來能夠讓馬克思總結自己著作的新解答——機器、工業技術,卻導致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兩難。這一兩難有兩種形式:首先,節省勞動的裝置突然導致了勞動者(個性是童工)工作時間令人震驚的上升。其次,節省勞動的機器本該壓縮勞動者的數量,但是是以讓工人失業的形式進行的。在這一事例中,我們的兩難局面具有了另一種形式:如果價值源於勞動,假定勞動者越多,那麼所生產的價值也就越多,可資本家為什麼堅持壓縮勞動者的數量

在這一點上,整個過程的真理也變得越來越清晰了,馬克思將決定性地闡明他所謂“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即他在同一文本脈絡中稱之為“絕對”規律的東西。以下是我的引用:“社會的財富即執行職能的資本越大,它的增長的規模和潛力越大,從而無產階級的絕對數量和他們的勞動生產力越大,產業後備軍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勞動力同資本的膨脹力一樣,是由同一些原因發展起來的。因此,產業後備軍的相對量和財富的力量一同增長。”當我們記起這一正式的響亮的表達——“產業後備軍”——僅僅指失業者的時候,我們就擁有了更具戲劇意味、更容易獲得的辯證悖論。它僅僅意味着資本主義的絕對規律是:增加財富和生產力的同時,不斷增加失業者的數量。

此刻我們能夠回過頭來評價整部《資本論》的好處了。這是一本關於失業的書:抵達《資本論》概念頂端的是以下命題,即產業資本主義一方面生產出數量巨大的資本——這種資本在潛在的好處上是無法投資的,另一方面製造出人數不斷上升的失業人羣。當前第三階段資本主義或金融資本的危機能夠充分證實這一狀況。

《資本論》讀後感 篇二

曾經在大學圖書館看到整套資本論,落滿了灰塵,找了一本簡易讀本。擦掉灰塵,坐在圖書館書桌上粗略讀過。

讀馬克思資本論,其中主要一個基本理論就是剩餘價值路,這也是馬克思在十九世紀原創理論。剩餘價值理論在政治經濟學中也有詳細闡述,也包括馬克思對商品經濟的定義,資本主義本質的闡述等。

剩餘價值理論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主要內容之一,也就是説,剩餘價值是僱傭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創造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也就是剩餘價值。

一百多年前,馬克思提出剩餘價值論,馬克思認為,勞動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並把剩餘價值分為絕對剩餘價值和相對剩餘價值。

馬克思對剩餘價值理論進行了詳細闡述,也可以在政治經濟學相關書籍中讀到剩餘價值理論的有關闡述,很抽象。

舉個例子,剩餘價值就是資本家所佔有的那部分,比如工人用生產勞動工具創造了10元的產品,但是資本家只給了工人7元工資,剩下3元被資本家無償佔有,這就是剩餘價值。

剩餘價值理論的基礎是勞動價值論,馬克思這個理論本質上是尊重勞動和人的勞動產品,體現了以人為本。

馬克思以19世紀英國為研究對象,通過人與人之間生產與分配關係的研究,對勞動者貢獻和應得利益做了分析,奠定了馬克思剩餘價值論的理論基礎。剩餘價值理論是研究人與人的生產和分配關係的社會科學,必然也會隨着社會經濟關係發展而逐步發展。

馬克思認為,資本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三種資本,即:產業資本、商業資本、借貸資本。剩餘價值要在生產中創造出來,在流通過程中才能實現,通過資本循環和週轉,實現剩餘價值,剩餘價值一部分轉為投資,成為資本積累,實現擴大再生產。

資本家僱傭勞動工人,做兩種勞動,一部分工作時間用來償還資本家所支付的工資,這一部分勞動,馬克思稱為必要勞動,勞動者繼續工作,生產出的利潤被資本家無償佔有,這部分稱為資本家剩餘價值。

剩餘價值理論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核心概念,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生產實質就是剩餘價值生產。讀這部分內容非常抽象,但也可以更好地理解馬克思對於剩餘價值的闡述。

《資本論》讀後感 篇三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批判地吸收了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家價值論的合理資料,建立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原創含義,可高度概括如下:一是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它是不同商品進行交換的比例的基礎,它反映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係;二是創造價值的唯一要素是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其他任何生產要素都不是價值的源泉,創造價值的勞動是抽象勞動,即無差別的人類腦力體力的耗費,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但它不是價值的源泉;三是創造價值的勞動是活勞動,即正在進行的生產過程中耗費的抽象勞動,物化勞動作為過去勞動的凝結物,在新的商品生產過程中只能轉移自身的價值,而不能創造價值,商品價值中不包含任何一個自然物質的原子。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徹底的一元價值論。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任何科學原理都是對特定條件下的特定問題的分析。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產生於130多年前工業化初期的蒸汽機時代,而當時的生產方式、勞動形態、商品形式和財富構成等都與當今有着巨大的差別。因此,分析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不能脱離對那個特定時代特點的分析,概括地講,馬克思創立勞動價值論的客觀歷史條件主要如下。

第一,勞動形態主要表現為體力勞動。工業化初期,社會生產主要集中在物質生產領域,非物質生產部門的比例相對較小,勞動形態主要表現為工場手工業和機器大工業生產中的體力勞動。因此,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以物質生產領域的體力勞動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雖然馬克思也涉及到對非物質生產領域(服務貿易行業)的分析,但由於當時這些部門在整個社會生產中所佔的比例很小,影響力微乎其微,所以當馬克思在談到服務貿易時説:“資本主義生產在這個領域中的所有這些表現,同整個生產比起來是微不足道的。因此,能夠完全置之不理”。

第二,勞動過程的知識含量不高。工業化初期知識、科學、技術不夠發達,勞動過程的腦力支出、知識含量不高,簡單的、以體力支出為主的、按時間計算的勞動是主要的勞動形式。因此,馬克思還不可能對科技創新勞動在創造價值中的獨特作用加以系統論述。

第三,指揮、管理勞動還不能作為獨立的勞動形態。工業化初期,隨着產業革命和生產力發展,一邊是資產者財富的積累,另一邊是無產者貧困的加深,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創立之初,應對的就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尖鋭鬥爭,勞動價值論創立的使命就是揭示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不合理性和被新社會制度代替的必然性。在當時,指揮、管理主要還是資本家的職能,而資本家行使指揮、管理的職能與剝削目的是結合在一齊的,而絕大部分勞動者是被指揮、被管理、被剝削的。因此,馬克思就不可能把指揮、管理勞動作為創造價值的獨立勞動形態來研究。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程的不斷推進,超多新狀況、新問題湧現出來,社會勞動出現了許多新特點,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有了新的實踐土壤。但是,按照勞動價值論的原創含義,服務性勞動、科學研究勞動、生產精神產品的勞動、經營管理勞動,由於都不直接創造物質產品,都不創造價值。這一原創含義,與現實經濟活動存在着巨大的矛盾,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遇到了一系列挑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j4eg4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