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濟南的冬天讀後感【精品多篇】

濟南的冬天讀後感【精品多篇】

濟南的冬天讀後感【精品多篇】

濟南的冬天讀後感 篇一

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的確好美、好美!老舍固然沒有效富麗的詞彙,但字裏行間無不透過着老舍對濟南的深愛,濟南在老舍眼裏簡直是人世天堂!我記得他白叟家曾説過“濟南的秋天是詩意的,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了瑞士,把春天賜給了西湖,把秋天和冬天全賜給了濟南”!從此你能夠看出我們的先師是何等地喜歡濟南!瑞士只佔了一個夏天,西湖只佔了一個春天,而濟南確足足佔了一個秋天和冬天!!可見濟南在先師心目中的份量!可是,可是,我們餬口在先師筆下的天堂裏,我們感應了什麼?若是我們不勤奮,我們若何向先師交待?餬口在濟南這座斑斕鄉村的人,醒醒吧!當你站在濟南的土地上,我不知道你聽到了她的心跳沒有,若是你沒聽到,你就太自覺了?我們的扶植者和辦理者,你們的每一步規劃,當你們的筆在遠景上劃出一個符號時,筆尖下收回的悄然的“沙沙”聲可是濟南的喘息啊!

明天三更,紅紅的太陽掛在藍藍的空中上,很是諧和,讓人感受到一種很暖和、很恬逸的感受。坐在書桌前,藉着這一縷縷素淨的陽光,看起了老舍寫的《濟南的秋天》。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生於首都北京。我七八歲時,還不熟悉老舍,自從看了老舍的一篇文章後,我對老舍的印象就出格深,其時我感受老舍的文章真是無人能比,感受他的文章很奇特。老舍寫了良多描寫濟南風景的文章,深受巨匠的喜歡,良多人讚賞到:“老舍的言語,不論寫人、記事或寫景,都是那麼的簡樸、精美,含有詩意的滋味,真是讓人沉溺在其中呀!”關於其他老舍的文章,也有如許一個開闊活躍的特性。濟南的秋天是有很少人會想像到的。重點寫了上帝把秋和冬的美全賜給了濟南,秋和冬是分不開的,秋剛剛睡熟一點,就是冬。把秋天濟南的特性寫的很詳細一看就讓人大白,讀了以後,讓你像此刻就去濟南看那斑斕的風景。要看水,就要看秋水,看山,就要看秋山,這個秋才算個秋。濟南的泉良多,所以被人們譽為“泉城”,這也給濟南的秋天增加了一道光彩。作者把濟南秋天的色彩寫得很美,把和此外處所色彩特性給寫進去了。山腰中松樹的色彩,是那種青中帶黑的,山腳下就像帶着的一條條綵帶,一層一層的。山頂上的色兒也跟着太陽的轉移而不合。看見此景,真讓人想寫幾句詩來。老舍寫的文章,把我們領到了濟南這座老城,夢想中濟南山清水秀,水和天一樣的清涼,像在詩境裏一樣。地上的樹葉,像在大地上鋪了一個黃地毯,踩上去,那些樹葉就起頭“沙沙沙沙”地唱起歌來。讀了老舍寫的《濟寫景文章500字南的秋天》,真是感受哪裏的秋天風景都不如濟南的老舍文章美。

濟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特別是浸透在如詩如畫美景中的濃郁情致,更使作品帶有了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

《濟南的冬天》讀後感600字 篇二

藍水晶般的景,彩筆畫般的城,小姑娘般的山,烘托出濟南仙境般的冬。

這便是我在看了老舍先生《濟南的冬天》一文之後,對濟南之冬的第一印象。原來在我眼中,冰冷的冬天,在老舍筆下變得温暖起來;原來在我眼中,死氣沉沉的冬天,變得生機勃勃;原來在我眼中,寂寞的冬天,變得令人神往。

老舍的文章,真是叫人拍案叫絕!他把濟南冬天的美景與可愛之處描繪的淋漓盡致,躍然紙上。讓人看了,便有一種温暖之感籠在心頭。這便是濟南的冬天啊!真美,真好,真愜意!

寒風凜冽,大雪紛飛,山城一片枯黃,黯然失去了多彩的世界,這是我感覺的冬天;“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這是毛主席詩中的冬天。而老舍筆下的冬天,確是“響晴”的,而且是常綠的。

濟南的冬天像一個慈祥的媽媽擁抱着美麗的濟南城。她把小山編織成搖籃,哄着人們安然入睡。人們見到這小山,心中便有了依靠,因為媽媽是不會虧待孩子的。太陽似乎對濟南情有獨鍾,總是衝着濟南露出笑臉。小雪中的濟南更是別有姿色。本來就美麗的小山,穿上小雪賦予的花衣,更是若若欲仙。濟南的冬天的樹,也不是枯黃一片,而是“常綠”的。是啊!在綠的小山中享受温暖太陽光的沐浴,多麼美好的感受。難怪老舍先生要用那麼多漂亮的詞句描繪這一片在冬天的季節中若有似無的“春景”呢!

我所擁有的冬天,是使人冷得發抖的。而濟南的冬天無限温暖。老舍的這篇文章讓人感到的温暖,也許是老舍先生用筆從濟南帶來的吧!老舍先生筆下的濟南冬天竟然比令萬千眾生鍾愛的春天更加美,美得攝人心魄。濟南的冬天居然有這麼大的魔力,能使人迷戀冬天,甚至不過分去迷戀春天!

《濟南的冬天》讀後感 篇三

老舍先生是北京人,可是他的《濟南的冬天》寫得很美很美,彷彿濟南的冬天有無窮的魅力,而北京的冬天留給他的,似乎只是風沙的印象。其實在北京,風沙是隻有春天才有的,這裏的冬天也很美,關鍵是看你有什麼樣的心情。

由於父母在北京大學當老師,我從小便在校園裏經歷了一個個春夏秋冬。也曾經隨着父母走過了好多的地方,卻總覺得這裏的冬天很有特點,可能是北方的冬的極致吧。北大的校園叫做燕園,燕園的冬天很美麗。

燕園是個校園,所以這裏的冬天多了好多的文化韻味,也多了無限的生機。雪天大概是最讓她顯現出魅力的時刻了。在冬雪初降的日子裏,細碎的雪花飄落着,悄沒聲兒的,穿過樹枝,慢慢的在地上鋪上一層銀白的地毯。不知道雪花是不是真的是天使抖落的羽毛,我想應該是吧,要不然它為什麼那麼的潔白無瑕

呢?那六瓣的精靈帶着些許透明從遙遠的天國裏降落到人世,棲息在人們的心裏。抬手問,看它們落在你的手掌心,輕輕地呵一口氣,它便化做透明的水珠,如淚水一般晶瑩。捧着這雪花的精魂,你都不敢大聲説話,只覺得那靜謐的時刻是那麼讓人感動。

你慢慢走着,隱隱地遠處傳來歡笑聲。那是在大片的空地上,大一的新生們在玩雪。許多從南方來的學生們大概沒有見過雪花吧,所以分外的驚喜。你看他們,笑着,跳着,鬧着,彷彿這雪就是為他們而下的,彷彿整個世界都是屬於他們的。他們年輕。恣意揮灑着活力,融在這美麗的世界裏。而六翼的小精靈彷彿受了感染,也調皮起來。他們飛快地舞起來,挾着風,直往人的脖子裏面鑽。那是透人心脾的涼啊。不過你要小心呵,因為嬉鬧的人們打雪仗時的流彈一不小心就會擊中你。

而園子裏最吸引人的當是未名湖了。湖面早已經結了厚厚的冰,彷彿一個冰晶裏的童話世界。人們在湖上滑冰,女孩子穿着火紅的外衣,像是要把這個冬天燃燒起來,情侶們相互扶持着,偶爾滑倒便是一陣歡快的笑聲。有些老師滑冰的技術可好了,就像是飛一樣,舒展着胳膊,突然來一個轉身,你正在為他們捏一把汗的時候,他們已經迅疾地從你的眼前滑過了。

燕園的冬天是蒸騰着生命的冬天,這裏有的是生機和活力。

濟南的冬天讀後感 篇四

讀了老舍寫的《濟南的冬天》,我感慨萬千。老舍筆下的一山、一水,甚至是一束陽光,都是美的,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可現在的濟南,放眼望去,天空已不像書中寫的那樣清亮,那麼藍汪汪,如同一塊空靈的藍寶石。現在的天空,一望無際,都是灰濛濛的。濃重的大霧瀰漫在天地之間,陰霾滔滔,霧霾氤氤氲氲,煙霧繚繞,好像仙境一般,朦朧、混沌。

是什麼讓濟南的天空變成灰撲撲的樣子,不再像老舍筆下的天空那麼湛藍?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正是人類,正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在過年時,肆意燃放煙花爆竹,是我們自己瀟灑地開着汽車奔馳在道路上……正是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動作產生了霧霾,使濟南的天空變得不再像從前那般蔚藍。

如果我們能在過年時少燃放一些煙花爆竹,能綠色出行,騎着單車享受風在耳邊呼嘯的聲音,豈不是比笨重、密不透風的汽車好得多?

希望大家可以從身邊做起,保護環境。使天空可以變得像老舍寫的那般清亮,抬頭便能看見都是第一高樓綠地中心。遠處道路上的一顆顆松樹更加昂首挺胸,為冬天增添一抹翠綠,增添一縷新鮮的空氣!

濟南的冬天讀後感範文5篇相關文章:

★讀《濟南的冬天》有感優秀範文5篇

★濟南的冬天讀後感600字國中作文

《濟南的冬天》讀後感 篇五

我剛開始讀得時候,認為這篇文章的一些句子和詞太難理解,反覆地讀了多遍才體會到了這篇文章的含義。文章妙語連珠,不知不覺間我已鼓掌多次,後幾段重點突出了一個“妙”字。比如有一句,“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表達了對濟南小山的讚歎和熱愛的感情。還有作者還用了“卧”來擬人化的寫小村莊屋頂上的雪,很恰當地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

我沒太關注過雪,更沒去過濟南,由於我看了這篇文章,認識了濟南的小雪是少而薄的,讓我長了見識。

我不喜歡冬天,冬天是很冷的,大家都穿着厚厚的羽絨服。大街上的人們都行色匆匆,盼着家裏的温暖。而在濟南,冬天是那麼的温暖,不像倫敦暗無天日,也不像熱帶,日光劇毒,這真是一個特別的冬天。

《濟南的冬天》讀後感 篇六

《濟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發揮了這種語言的啟示性,在讀者頭腦中喚起對光、色、態的豐富聯想和想像,形成了一幅幅生動的圖畫,老舍先生是如何調動讀者的聯想和想像,使《濟南的冬天》具有繪畫藝術的特色呢?

第一,運用色調的對比烘托形象,《濟南的冬天》讀後感2000字。

老舍先生以“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颳風,便覺得是奇蹟”引發讀者的想像,讓讀者腦海中浮現出一幅朔風怒號、天寒地慄的蕭條畫面,用這幅畫面中的“寒”色襯托濟南冬天的“暖”色;又以“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調動讀者的想像,使讀者彷彿看到了一幅倫敦灰霧慘淡的陰鬱圖畫,用這幅畫面中的“暗”色襯托濟南冬天的“明”色。這還不夠,作者還讓我們看了一幅熱帶地區毒辣辣的烈日高照的可怕畫面,再用這幅畫的“熱”色襯托濟南冬天的“温”色。正是用了色調和對照,用了繪畫藝術的“以色賦形”的烘托方法,作者將濟南冬天陽光和煦、天朗地秀的總體畫面勾勒了出來。

第二,從紛繁景物中,略去次要的部分,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加以突出的表現。

這是山水畫法。描繪濟南的大地,老舍先生所用的正是“以大觀小”的中國山水畫的構圖取景方法。作者展開想像的翅膀飛上濟南的雲天俯瞰大地,然後對濟南大地作了簡筆的寫意描繪。畫城,不畫它的東西南北,“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注:此句中的山是濟南城中的山)。一些瑣碎的細部都被略去了,畫的只是冬天濟南城秀美的睡態,留下充分的餘地讓讀者去聯想、想像,進行藝術的再創造。畫山,不畫它的上下左右,“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一起筆就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徵,緊接着就引導讀者展開藝術的聯想和想像:“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借這種聯想、想像,使畫面活靈飛動起來。畫人,不畫人的男女老少,不但如國畫一樣略去耳鼻眉目,連形體也完全略去,而只畫了濟南冬天人物情態的最主要的特徵:“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和城與山,渾然構成一幅完美的圖畫。

第三,精心設計景物和構圖,層層展現景物形象。

繪畫是“空間藝術”,須將空間並列的景物按照美的原則加以巧妙的佈置。這種繪畫的技巧,老舍也用到他的散文中去了。如果説第二段畫的渾然一體的濟南大地是一幅寫意畫,那麼第三段畫的美態紛呈的濟南雪景則更接近於工筆畫。

作者依山寫景,通過寫美的小山各個細部的雪光、雪色、雪態,畫出了小山的秀美。在藝術結構上取了兩層佈置。先進行工筆的分筆描繪,從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到山腰,一步步地細看,一筆筆地輕描:它是白的,“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鬆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它是銀的,“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它是彩色的,“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是它的色,“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是它的`態,在色和態的描繪里寫出了靜中的動;它更有世上最動人的容色,豔豔夕陽的斜照下,它像少女一樣“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畫出了形中的情。真是一筆一景,一景一態。這一段分筆描繪,從方法看是用工筆,從意境看依然着力於寫意。中國繪畫講究“氣韻生動”,分筆描畫的雪景,不是呆板的,而是生動的。一連串的動詞,將讀者帶入聯想、想像的意境,讀者所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光、色、態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韻,雪的內在的美。作者所創造的,正是“氣韻生動”這一繪畫藝術的最高境界。

正是為了讓這種畫境更完美,第四段作了雪景的第二層描繪。在分筆勾寫後總繪雪景,將古老的城,城內,城外,山坡,村莊,整個大地放入雪景之中。結句直接點明:“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第四,突出自己最鮮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喚起讀者類似的體驗,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濟南稱泉城,水是有名的;濟南的水來自大地的深處,浩浩蕩蕩,一年四季奔湧不息,這樣美的形象如何畫出?作者捨棄了濟南冬水的種種表象,借自己的印象和感受去概括水的鮮明形象,在鮮明的形象中深入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先是着力渲染了濟南冬水的“綠”,一連串五個“綠”字,作者描寫的是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托出的卻是水的綠,讀後感《《濟南的冬天》讀後感2000字》。讀着這些綠萍、綠藻、綠柳,我們會自然聯想到滋養出它們的水,感受到藴蓄在濟南冬水裏的綠的精神、綠的生命。接着着力渲染了濟南冬水的“活”。水流的一切細節乃至具體形態都淡化了、消失了,留在筆端的,只有水的那股蓬勃的生機:“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自然中的水是不可能流到天上去的,這已是感情化的水,藝術化的水,是老舍先生以畫家的眼睛觀察景物所得到的獨特的印象。在平面的繪畫藝術中,為了表現出水的特有的態、特有的勢,流水就完全可以流向空中,流到天上去,這不是出色的繪畫藝術又是什麼?結尾處,作者又在水色、水光、水影之中,用了全篇最鮮亮明麗的色彩給泉城留下了一個美麗的倩影:“這塊水晶裏,包着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最後要説的是,無論從立意看還是從構圖、筆勢看,本篇都是一幅完整的圖畫。陽光、山川、人物、白雪、綠水,各物各景所表現的都是“暖”這一個字。繪天繪地,繪出了這幅山水圖的大布局;寫雪寫水,寫的是這幅圖的特定細部,而且由天上的暖陽畫到暖陽照耀下的暖城暖山,就山而描出山上的雪,由雪而引出雪中的水,筆勢順暢,一氣呵成;老舍真是一位丹青高手。

《濟南的冬天》讀後感 篇七

我們都領教過“寒冬”的淫威。然而,濟南雖位“在北中國”,冬天卻非但沒有一副嚴酷的面孔,反倒是那麼笑容可掬,“慈善”可親。讀罷老舍的名作《濟南的冬天》,印象是如此的鮮明。

作者的青少年時代是在北平度過的,20年代至抗戰前夜,他執教於英國倫敦大學和齊魯大學、山東大學。北平、倫敦、濟南,先後成為老舍生活之舟的三個主要停靠站。因此,他獲得了評判對比的資格。“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颳風,便覺得是奇蹟;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如果“不颳風”,便堪稱“奇蹟”,那麼“沒有風聲”就應是“奇蹟中的奇蹟”了。作者對濟南冬天“沒有風聲”,感受這麼深切,是不難理解的。當時,作者是從霧都倫敦回到“響晴”的濟南的,這就不能不在心理上形成又一個強烈的對比:“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為了強調這種異常鮮明的感受,作者繼而就將“熱帶的地方”同“北中國”的濟南作了第三個對比,以熱帶地方日光“毒”得“叫人害怕”作反襯,突出了濟南的冬天能有“温晴的天氣”之可愛。至此,既有“奇蹟”,又有“怪事”的濟南,其暖冬的特點已經躍然紙上,未措“慈善”之辭而已見“慈善”之狀。

順着“濟南的冬天是温晴的”這條主線,緊扣着“山”和“水”,作品接着鋪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畫。

第一幅是小山搖籃圖。作者先為讀者勾勒了一個“理想的境界”:“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何等恬靜,靜到壓根兒“沒有風聲”;又何等明媚,全在“天”底下,真正是“響晴”。難以想像這是北中國的冬景,但這卻是濟南真實的冬令。“寶地”的“出奇”之處便在這裏。然而,作品的“出奇”之處,卻是在引出“山”之後對“山”的描摹上。在濟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了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峯也只有海拔285米。對這樣一個地理環境,作品只用一句話就寫準了:“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這也便是濟南出現暖冬的地理原因。作品點出這個原因,用的不是學者的口吻,而是文學家新巧的比喻:“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躺在搖籃裏承受母親的慈愛,那當然是最暖和不過的了。而況“山們”還“低聲地”哼着搖籃曲呢:“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一幅“小山搖籃圖”竟然藴含着感人的脈脈温情。就憑這種體貼入微的撫愛,濟南人也要不但“面上含笑”,而且心中覺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的:“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希望別的呢!”

雪後初晴的美景是第二幅畫面。除了風,嚴酷的冬天還要憑藉雪來向大地施加淫威,增添寒意。然而,濟南的雪一點也沒有抹煞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發顯露了出來。因為那只是“小雪”,連“矮鬆”都罩不住,反而由於白雪的襯托顯得“越發的青黑”,僅

濟南的冬天讀後感 篇八

我真的很佩服老舍,也不知道《濟南的冬天》他是怎麼寫出來的,怪不得大夥都叫他國學大師。我是個懶人,看他對濟南的山山水水如此一往情深,讓我也對濟南有了想旅遊的衝動。

“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太陽,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字裏行間都滲透着老舍先生對濟南的深愛。寒冷得讓人難以忍受的冬天,在老舍先生的眼中卻是那麼美,沐浴着温暖的陽光,等待着大地甦醒時的春風,在山水的陪伴下平靜安詳地睡着,使本來蕭瑟的冬天平添了幾分詩情畫意。

老舍先生曾經説過,“濟南的秋天是詩意的,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了瑞士,把春天賜給了西湖,把秋天和冬天全賜給了濟南。”瑞士只佔了一個夏天,西湖只佔了一個春天,而濟南卻擁有秋天和冬天。可見濟南在老舍先生心中的份量有多重。

濟南確實很美!春天,濟南生機勃勃,隨處可見的迎春花含苞待放,嫩綠嫩綠的一片中,剛剛化凍的小河清澈見底,奔流不息,給人許多活力;夏天則成了泉水的世界:來到郊外,發現一處泉眼,泉水汩汩湧出,珍珠般的氣泡一串串的往上冒,使人感到無比清涼;秋天,濟南又變成了“夕陽紅”的老婆婆,帶着收穫的喜悦與金色的心情步入初冬。似乎,這座老城永遠都是那麼美麗,那麼寧靜;卻使得繁華與喧囂顯得那麼遙遠。

我們生活在老舍先生心中的天堂裏,我們感到了什麼?我站在濟南這寬廣、美麗、富饒的土地上,聽到了它的喘息,感到了它的心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k3qv8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