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濟南的冬天》教案【精品多篇】

《濟南的冬天》教案【精品多篇】

《濟南的冬天》教案【精品多篇】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篇一

學習目標:

1、在反覆的朗讀中感受濟南冬天帶給人們的美好感覺。

2、能説出濟南冬天的特點,發現它獨特的美。

3、欣賞並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語言技巧。

教材分析: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散文。文章生動而真切地描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温和、山青水綠、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題目《濟南的冬天》明確地交代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濟南位於山東省內,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東接佛懋山,西邊南馬鞍山、四里山,這些山形成了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濟南的冬天與北中國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氣候截然不同。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注意誦讀,通過富有感情的美讀來體會課文的意境,培養學生的情趣和豐富的情感,增強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培養成良好的語感。

教學設想:

《濟南的冬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我認為本文的教學切入點應該是要學生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藴含在字裏行間的感情,領會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把教學重點落到老舍先生的高明之處就是能夠把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的寫法上。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們盼望萬紫千紅的春,我們迷戀果實飄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飛的冬,雖然寒風凜冽,可那樹尖上頂着一朵白花的美麗又怎麼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就充滿了無限的魅力,它給人留下的不再是蕭瑟,不再是寒氣襲人,它那裏充滿了温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

二、瞭解作者及其作品

1、先由學生介紹他們瞭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語言風格。

老舍,現代小説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小説《駱駝祥子》、戲劇《龍鬚溝》《春華秋實》《茶館》等。被譽為“人名藝術家”。

2、教師結合學生介紹作適當補充,突出《濟南的冬天》的創作背景,幫助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一些印象》是老舍一系列描寫濟南風景名勝的散文作品中最早的一篇,也是他回國後最早創作和發表的作品之一。從1930年夏秋至1931年春夏,隨寫隨發表,全文共一萬字左右。本文就是其中的一段。

三、感知課文

1、藉助於《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清楚字詞障礙,熟悉課文內容。

2、領會本文應該怎樣朗讀。

歸納:要讀出喜愛的感情,語速較慢,語調要柔和,語氣要親切。

3、聽名家朗讀課文。

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用温和、親切、喜愛的語氣語調朗讀。

四、按描寫的不同景物,給文章分段,歸納大意。

(一)(1)寫濟南的冬天的天氣特點。

(二)(2—4)寫濟南冬天的山景。

陽光朗照下的山

山薄雪覆蓋下的山

城外遠山

(三)(5)寫濟南冬天的水色。

五、作業

1、抄寫詞語

2、多音字注音組詞:得、着、薄、和

第二課時

一、投影兩段有關北方冬天的描述,讓學生讀一讀,説説北方冬天給人的印象,以此引入課文分析。濟南的冬天是寒冷的嗎?

二、齊讀全文,思考問題

1、濟南冬天有什麼特點?作者是如何突出這一特點的?

2、濟南冬天的山水有何特點?

三、分析全文

(一)第一段

濟南

北平(有大風)無風聲

倫敦(有濃霧)響晴“寶地”對比突出濟南冬天的獨特:温晴

熱帶(日光毒)温晴

這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繫的。

注:作者之所以用北京、倫敦、熱帶來對比,與他的生活經歷有密切關係,老舍25歲錢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應邀去英國任教,在倫敦生活了6年,在離英國回途中又在地處熱帶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領教過北京風、倫敦霧、熱帶毒日頭的厲害。而一回國便到了山東齊魯大學任教,定居濟南。沐浴在濟南温情宜人的冬天裏,老舍感到驚異陶醉,不禁發自肺腑地抒情道:“濟南真得算個寶地。”從中我們可以深深體會到:作文時一定要寫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要有真情實感,這樣才能感染人。

(二)針對第二段提問:濟南的小山有什麼地理特徵?

作者怎樣寫出陽光下的小山特別可愛?人們的感受如何?

(三)研讀第三段

請同學們仔細讀一遍這段文字,看看哪些地方寫得好,説説理由。

1、哪句話直接抒發作者對雪後美景的喜愛和讚美?

2、作者寫景的空間順序是怎樣安排的?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3、作者採用那些修辭手法來寫景的?

體會比喻、擬人對寫景的作用。為了更好地寫出景物的特點,寄寓作者的讚美之情。

比喻

(1)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這句話含有兩個比喻,一是將“”比作“白花”;

二是將“”比作“日本看護婦”。

(2)指出本體和喻體的相似之處:

(3)若將“頂着白雪的矮鬆”比作“守衞邊關的戰士”,行嗎?

(4)引用幾句學生作文中的比喻句,讓同學們討論比喻是否恰當。

明確:比喻一定要貼切。

擬人

比較下列兩句話,看看錶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明確:擬人手法賦予薄雪以少女“害羞”的情態,寫出雪的嬌羞美麗。

4、看看作者寫景的句子中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作者採用比喻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薄雪覆蓋下的小山美景,景中抒發了作者對這美景的喜愛和讚美之情,情景交融。

5、如果我們要根據此段文字畫一幅畫,畫上應該畫些什麼景物,景物的色彩如何?

6、熟讀背誦

(四)城外遠山——小水墨畫

(五)水的特點——綠、暖、清亮

四、再讀全文,語調要柔和,語氣要親切,讀出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1、直接抒發感情。

如“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氣。”

2、通過創設美好意境,流露作者深情。如“請閉上眼睛,……這是不是一個理想的境界?”烘托出舒適温暖的意境,表達作者讚美的真情。

3、虛實結合,展開想象,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象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五、創設情境,仿作練習。

當你被濟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時候,也許你沉睡的關於冬天的記憶在被喚醒,也許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話般浮現在你的腦海裏,那麼就讓我們也拿起筆,抓住一個最有代表性的景象,運用你剛剛學到的語言技巧,寫下你心中最美的一處冬天。

教師結束語:法國雕刻家羅丹曾這樣説,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説是無處不在。它不同於巧奪天工的工藝美,也不同於繞樑三日的音樂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種美的組合。尤其是我們祖國壯麗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方,展現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學們熱心的觀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徵,選準角度,在描繪時用一些修辭方法,並將自己的感情融會其中,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寫出美妙的文字來。

六、作業

1、摘錄比喻、擬人句

2、課後練習二

《濟南的冬天》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語言美。

2.學習比喻、擬人的寫法,借鑑吸收表現美的方法。

3.通過景物美來揣摩、體悟作者的深情。

教學重點:

1.品味優美的語言。

2.比喻、擬人修辭手法在景物描寫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景物中藴含作者怎樣的感受。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方法:

興趣學習法,雙邊活動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1)佈置三分鐘演講,預習課文。

(2)準備錄音機、朗讀帶、計算機、彩色粉筆。

2.學生準備

(1)寫三分鐘演講稿。

(2)查字典疏通字詞,熟讀課文,水彩筆。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演講,引入新課

根據佈置的三分鐘演講題目:家鄉的冬天,找一學生演講。演講完畢學生點評,歸納總結由此引入新課;濟南的冬天(板書課題)

二、配樂朗讀,走入課文

1、聽朗讀帶,劃出課文優美語句。

2、找四位學生分別劃出的優美語句。並闡釋美在何處,其中對涉及到的有難度字詞注音、解釋及時提問,以檢查預習情況。

3、師生配音樂分段朗讀課文,學生點評誰讀得好。教師做總結並指導朗讀。

三、整體感知,深入文本

1、分四人一小組討論:本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方面?

明確:天氣、山景、水色。(板書)

2、再討論:在這些方面中又具體描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山、雪、城、水等。(板書)

3、思考:這些景物能夠組成怎樣的畫面?用自己的筆按課本內容畫出來,並給畫起個別致的名字。

學生在練習本上畫草圖,然後小組推薦一名學生到黑板上畫,並命名。

明確:以上圖畫總括為三幅:濟南全景圖、雪後山景圖、冬天水景圖。(板書)

4、看着以上圖畫説出分別表達課文的哪些內容?

學生討論後,具體指出每幅畫的每一筆表達什麼內容。

(解説:在此主要是訓練學生的內容轉化表達能力,動手動腦能力,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把具體的內容抽象化,以開發思維,提高能力。)

5、出示老師畫得課件,讓學生點評。

6、總結歸納濟南的冬天總的特點是什麼?

明確:温晴——無風、響晴、温暖

7、討論:從以上景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心情?

明確:作者用優美的文字描繪濟南冬天的美景,傳達着作者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可貴感情。

四、課堂小結

文章從天氣、山景、水色三個方面介紹了濟南冬天的可愛之處。突出了它的特點:温晴,我們也從作者的描繪中,勾畫了一幅幅畫面,欣賞這些畫面我們彷彿也進入了那片美的天地。

五、佈置作業

1、課下蒐集有關老舍的信息。

2、組織一次繪畫作品展覽,評選最好的一幅。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過渡新課

以搶答的形式提問:濟南的冬天總的特點是什麼?課文為我們

描繪了哪些圖畫?

對學生回答進行點評然後引入新課。學習作者是怎樣用語言描繪這些景物的,用了什麼方法,什麼寫作技巧。

二、深層挖掘,研討課文

1、首先讓學生看第一幅圖:濟南全景圖。

(1)誦讀1~2自然段。

(2)思考:作者用了哪幾組對比來寫濟南冬天的温晴的?

明確:三組對比;

與北平對比:無風

與倫敦對比;響晴

與熱帶對比:温晴

(3)思考:響晴與温晴有什麼區別呢?注意收集字詞。

明確:重點在“響”與“温”上。“響”有響亮天空的意味;“温”有温度不冷不熱讓人感以舒適的意味。

(4)討論第二自然段在寫作上有什麼特色?用什麼修辭物法寫老城的?

明確:用了一個過渡句使篇章結構嚴謹。由對天氣的描寫轉入對冬天山水的刻畫。

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睡着”“喚醒”都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冬天的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2、出示第二幅課件圖;雪後山暗圖。

(1)朗讀第3自然段。

(2)課文中有一字可概括雪後山景圖的特點,哪一字?

明確:“妙”

(3)“妙”在何處呢?

明確:顏色妙:表黑的矮鬆,雪白的樹尖、純白的山突、白黃的山羣微黃的斜陽、粉色的薄雪。

神態妙:樹尖頂着白花、藍天鑲上銀邊、花葉風兒吹動。

(4)這裏又有了另外一種修辭手法,什麼修辭手法?

明確:比喻:用“日本看護婦”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3、提供第三幅畫:冬天水景圖。

(1)齊讀第五自然段。

(2)思考:濟南冬天的水與我們這裏的冬天的水有什麼區別?

明確:不結冰;綠;清亮。

本地冬天的水則沒此特點。

(3)本段以上出現的兩種修辭手法都有,分別找出在哪地方?

明確:比喻:“整個的是塊人靈的藍水晶”。

擬人:“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出,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三、總結全文

本文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把濟南的山山水水活畫在我們眼前,讓人直接感受到那裏的風景,令人神往。

四、佈置作業

1、背誦自已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2、寫一篇觀察日記,寫出自已的感受。

《濟南的冬天》優秀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體會景物描寫中的感情。

2、學習由裏到外、由山到水的寫景順序和生動準確的語言。

學習方法:

朗讀、交流討論

課時計劃: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閲讀序幕

二、閲讀主場

(一)學習小組集體利用工具書,消除文字障礙(正音、釋詞),熟悉課文內容。

(二)在學習小組內嘗試朗讀。

邊朗讀邊議論:本文該怎樣朗讀?

在老師指導下提出朗讀建議:語速要稍慢,語調要柔和,語氣要親切,要讀出喜愛的感情。

(三)聽課文錄音,按上面的要求進行朗讀訓練。

(四)合作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段。引導學習小組就下面問題進行討論交流。

分別與北平、倫敦、熱帶對比。説明濟南是個寶地,突出它冬天“温晴”的特點。“温晴”是貫穿全文的主線。

2、學習第二段。引導學習小組就下面問題進行討論交流。

“有山有水”/“曬”“睡”“醒”“小搖籃”“安靜不動”“低聲”“含笑”

3、學習第三段。引導學習小組就下面問題進行交流,再在班上發言。

這一段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圍繞哪個字?突出哪個字?是按照怎樣的空間順序層層鋪寫的?哪些詞句生動形象給人留下極深刻的印象?是怎樣的印象?

“妙”/“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

那點薄雪好像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濟南的冬天教案 篇四

學習目標:

1、在反覆的朗讀中感受濟南冬天帶給人們的美好感覺。

2、能説出濟南冬天的特點,發現它獨特的美。

3、欣賞並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語言技巧。

教材分析: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散文。文章生動而真切地描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温和、山青水綠、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題目《濟南的冬天》明確地交代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濟南位於山東省內,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東接佛懋山,西邊南馬鞍山、四里山,這些山形成了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濟南的冬天與北中國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氣候截然不同。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注意誦讀,通過富有感情的美讀來體會課文的意境,培養學生的情趣和豐富的情感,增強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培養成良好的語感。

教學設想:

《濟南的冬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我認為本文的教學切入點應該是要學生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藴含在字裏行間的感情,領會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把教學重點落到老舍先生的高明之處就是能夠把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的寫法上。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們盼望萬紫千紅的春,我們迷戀果實飄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飛的冬,雖然寒風凜冽,可那樹尖上頂着一朵白花的美麗又怎麼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就充滿了無限的魅力,它給人留下的不再是蕭瑟,不再是寒氣襲人,它那裏充滿了温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

二、瞭解作者及其作品

1、先由學生介紹他們瞭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語言風格。

老舍,現代小説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小説《駱駝祥子》、戲劇《龍鬚溝》《春華秋實》《茶館》等。被譽為“人名藝術家”。

2、教師結合學生介紹作適當補充,突出《濟南的冬天》的創作背景,幫助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一些印象》是老舍一系列描寫濟南風景名勝的散文作品中最早的一篇,也是他回國後最早創作和發表的作品之一。從1930年夏秋至1931年春夏,隨寫隨發表,全文共一萬字左右。本文就是其中的一段。

三、感知課文

1、藉助於《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清楚字詞障礙,熟悉課文內容。

2、領會本文應該怎樣朗讀。

歸納:要讀出喜愛的感情,語速較慢,語調要柔和,語氣要親切。

3、聽名家朗讀課文。

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用温和、親切、喜愛的語氣語調朗讀。

四、按描寫的不同景物,給文章分段,歸納大意。

(一)(1)寫濟南的冬天的天氣特點。

(二)(2-4)寫濟南冬天的山景。

陽光朗照下的山

薄雪覆蓋下的山

城外遠山

(三)(5)寫濟南冬天的水色。

五、作業

1、抄寫詞語

2、多音字注音組詞:得、着、薄、和

濟南的冬天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理解重點詞語,品味積累語言,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朗讀課文,感知內容,初步培養感悟散文的能力:學習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多方面地寫景,表達自己的感受。

3.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作者抓住特徵運用貼切手法描寫自然景色的寫法。

難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問題式教學法、比較閲讀法

課時安排:

二課時

設計思路:

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寫之中,寄寓了自己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學習本課重在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徵細緻描繪的寫法,體會作者借景抒發的讚美之情。而若要達此目的,就必須通過多種方式反覆誦讀,使學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進行個性化解讀。為此,本設計圍繞“讀”字做文章,抓住“讀”字開展系列語文學習活動,從而達到讀中悟,悟後讀,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和豐富的想象力。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猜一猜:“皇上,您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出自哪一部電視劇,那你知道大明湖在哪嗎,它就坐落在山清水秀的泉城濟南,濟南除了有引人入勝的大明湖,還有哪些神奇,今天我們將帶着這些疑問,一同走進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

二、介紹作者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他是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龍鬚溝》。他的作品充滿濃郁的地方特色和地道的北京味兒,深受羣眾的喜歡。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一兩個詞語概括自己經歷感受過的冬天的特點。

提示:如朔風怒號、冰雪覆蓋、寒冷、蕭殺……

2.默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完成填詞“濟南的冬天是一(個/張/塊/…)________”

提示:如一個寶地、一個理想的境界、一張小水墨畫、一塊藍水晶……

3.學生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異?

一方面引導學生明確濟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這一點學生在文中可直接找出;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體會全文所寫濟南實際並非完全如此,這裏面加入了作者的聯想和想象,融進了作者特殊的感情。也就是説濟南給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於是,全文處處圍繞體現着“温晴”,也體現着“温情”。

四、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段,作者運用對比的方法,從風和陽光的角度,寫出北平、倫敦、熱帶地區的特點,從而突出濟南的温情。因此,作者説濟南是個“寶地”。

第二段為過渡段,由陽光天氣過渡到濟南冬天的山水,是作者的想象,為一幅鳥瞰圖,取其全景,勾其全貌。一曬一睡一喚一醒間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

第三至五段,寫了三種不同狀態下的山景。提問:分別是哪三種狀態下的山景,各有什麼特點?

提示:陽光朗照下的山——可愛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城外遠山——小水墨畫(淡雅)

第六自然段,繪水色,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尾,既照應前文,又點了題。提問:濟南冬天的水有何特點?

提示:暖綠清亮是塊藍水晶

比較“濟南的冬天”和“冬天的濟南”,兩者是不是一回事,濟南與冬天有何關係?

提示:“濟南的冬天”強調的是特定環境下的冬天,“冬天的濟南”強調的是特定時令下的濟南,濟南與冬天完美搭配,相得益彰。

一切景語皆情語,濟南的冬天抒發了老舍先生一種怎樣的情懷?

提示:對濟南的冬天和祖國美好河山的喜愛與讚美。

五、佈置作業

以“故鄉的秋”為主題,取一景,寫一段話,200左右。可參考《春》《濟南的冬天》的寫景角度和寫法。“秋日秋月、秋風秋雨、秋草秋花、秋葉秋鳥……”

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天氣:温情算個寶地

山:陽光朗照下的山——可愛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城外遠山—————淡雅

水:暖綠清亮

冬天的濟南:可愛似少女慈善似母親空靈似水晶

濟南的冬天教案 篇六

一、學情分析

通過對《春》的學習,學生對比喻、擬人、遠近結合等寫作手法有了一個初步的感知和了解。《濟南的冬天》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的運用上頗具特色。所以,本課教學重點在於引導學生分析修辭手法,讓學生敢於並且能夠分析修辭句,瞭解一類閲讀題型。

二、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結構,明白“温晴”是濟南冬天最大的特點,體會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與讚美的情感。

2、學生自主分析文本語言,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從而更深層次感受文章的情感。

3、通過“換”的辦法,讓學生體會比喻與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的作用,並能對修辭語句進行規範的分析。

三、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美,能夠自主規範的分析比喻句和擬人句的表達效果,克服國小時期用“生動”“形象”“具體”等簡單概括的習慣問題。

四、教學難點

讓學生清楚“濟南的冬天”不能更名為“冬天的濟南”的原因。

五、教學課時

三課時

六、教學工具

PPT多媒體教學

七、教學方法

講授法、自主探究法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

同學們,一説起冬天,我們就會想到厚厚的棉衣、暖手袋、暖氣等一大堆禦寒的物品;我們就會想起“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樣的極盡寒冷與孤獨的詩句。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感受了朱自清先生筆下春的嫵媚,今天我們將一起走近老舍,去領略他筆下的濟南的冬天,一起去探究一下作者筆下濟南的冬天是什麼模樣。

2、作者介紹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作家。代表作有小説《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鬚溝》。

3、正字音,識生字詞

(1)學生齊讀課後讀讀寫寫,讀準字音,教師強調易寫錯的字詞。

(2)完成同步上的字詞練習。

4、文章結構分析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濟南冬天特點的一個詞,找出之後展示在黑板上。

(2)教師根據學生寫在黑板上的詞,逐一與學生一起辨別,排除掉除“温晴”以外的其他詞語,並讓學生筆記濟南冬天最大的特點是“温晴”。

(3)學生思考,課文的1、2自然段是怎樣表現出濟南的冬天“温晴的特點的,温晴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運用對比,將濟南的冬天與北平、倫敦、熱帶進行比較,寫出濟南的冬天無大風、無毒霧、無毒日的“温晴”特點。

(4)學生思考,文章的3到6自然段通過描寫濟南的哪些景物來表現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

陽光照耀下的山

山:薄雪覆蓋下的山

城外遠山

(5)學生思考,課文中作者將濟南的冬天與北平、倫敦和熱帶地區進行比較,細緻描寫濟南冬天的山水人文,字裏行間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呢?

對濟南冬天的喜愛與讚美。

5、齊讀課文,嘗試着讀出喜愛與讚美的情感

6、結語

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與讚美之情並不由我們隨意的沒有根據的瞎説。我們下一節課就在這一節課對課文結構分析的基礎上,由同學們來發現作者字裏行間的情感。請同學們課後找出課文中你最喜歡的或你認為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語句細細體味,進行分析,下一節課我們進行交流與分享。

第二課時

1、導入

(簡單回顧上節課內容)同學們,通過上節課我們知道了作者將濟南的冬天與北平、倫敦、熱帶的冬天相比較,總結出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進而通過對濟南冬天山水的描繪將濟南冬天的“温晴”傳遞到每一個讀者的心中,從而極好的表達了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2、語言分析

(1)學生組內分析自己喜歡的語句或者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語句(教師提醒:從修辭、結構、情感等方面進行分析)。

(2)學生班內交流自己的分析成果。(學生每提到一處便先引導全班齊讀,再進行分析,教師補充)

重點語句採用“換”的方式分析,如下:

①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在藍天下很暖和,只等着春天的到來,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暖和安適地睡着”“把他們喚醒”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山水賦予人的動作,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幾個句子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幅優美的意境。

②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他們全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一圈小山圍着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

將“一圈小山”比喻成小搖籃,形象生動的表現出“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的特點”,同時,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放”“説”把山賦予了人的動作和語言且擁有愛心,使這“一圈小山”變得親切,同時表達出作者對濟南的山的熱愛。

③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兒粉色。)

“害羞”一詞將薄雪擬人化,賦予雪人的情態,使得這個畫面生動,具有情趣。

④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中照個影兒呢。(天兒很晴,水藻很綠,水也不結冰,長枝的垂柳倒映在水中。)

一個“不忍”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水寫得靈氣多情;楊柳照影也將楊柳擬人化,使得整個畫面美麗,充滿生機。

引導學生分別朗讀每個句子的兩種表述,體會修辭手法在內容表達和情感表達上的作用,並且能夠按照“點明修辭→具體説出修辭點→內容或結構分析→情感分析”的邏輯順序進行自主的語言分析。

3、結語

這一堂課我們重點學習瞭如何品味並且如何用書面形式分析文章語言,課後大家選擇文章中自己喜歡的一句話進行分析,強化課堂學習效果。

第三課時

1、導入

在上一節課我們對課文語言分析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作者巧妙的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擬人,形象生動的刻畫了濟南冬天的山水,表達了他對濟南冬天的喜愛與讚美。

2、鞏固、複習語言分析

通過課堂上的實踐,讓更多的學生掌握閲讀語言分析的方法。

3、學生思考,課文最後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尾,可不可以將題目改為“冬天的濟南”呢?

不可以。因為“濟南的冬天”和“冬天的濟南”兩個詞組的中心語分別為“冬天”(氣候、天氣)和“濟南”(地點)。所以,兩個詞組為題的文章所要求的文章內容是有差別的,前者重在寫季節特點,後者則重在反應地方特色。課文中不論是開頭的三組對比還是後面的山水描寫都緊緊圍繞“濟南的冬天”“温晴”的這一特點。所以,將題目改為“冬天的濟南”會顯得文不對題。

4、學生思考,老舍筆下的濟南的冬天充滿的“温晴”,充滿的美好,但很多遊客慕名來到濟南的時候卻都大呼上當,這是為什麼呢?

(課外資料延伸:寫作經歷:老舍1924年隻身應聘去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教,身居異國的他飽嘗了寄人籬下的孤獨之苦。為了結束這“沒有家”的孤寂生活,他於1929年動身回國,但因路費不足又在新加坡滯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才動身回到國內,應邀到濟南齊魯大學任教,這樣漂泊的經歷使得老舍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抑制不住強烈的喜愛之情寫下了這篇《濟南的冬天》。)

學生通過對老舍這一段經歷的瞭解,明白濟南之於老舍是温暖,是故鄉,而濟南對於遊客來説只是一個尋找歡樂的場所。兩者身份的不同,導致了極大地感情差異。

5、評講課後作業,對課文知識進行強化與鞏固。

九、課後作業

完成同步練習相應內容

十、課後反思

通過三個課時的教學,教學任務完成情況較好,其中語言分析中以學生分析為主,教師點撥為輔的方法極大調動了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濟南的冬天》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掌握下列詞語的含義,讀準加點字的字音。

鑲邊寬敞卧水藻貯蓄慈善

2.學習作者運用精確詞語和精當手法描繪景物並融情於景的寫作特色。

3.結合領略課文的自然風光美,進行熱愛撲克、保護環境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1.本文教學重點是學習作者抓住特徵運用貼切手法描寫自然景色的寫法。

2.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所反抒發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自讀點撥法。學生自讀為主,教師指導點撥。

2.多媒體教學法。有條件的學校可運用多媒體手段教學,在調動各種官能感受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閲讀品味。

3.導讀法。地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的基礎上設計幾個能引發學生舉、有助於課文理解的思考題,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教師相機引導。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一年周而復始。春天的生機與稚嫩,夏天的茁壯與炎熱,秋天的豐碩與肅殺,冬天的藴藉與冷酷,它們以不同的姿態和特性展示於人們面前,引發人們無限的聯想和感慨。古今 文人墨客面對一年四季的千姿百態更是浮想聯翩,感慨萬端,這便有了無數詠歎四季的詩文名篇。

閲讀這些詩文不僅能領略到各地四季的自然風光美,還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情美,體悟出某種人生哲理。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

二、解題

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篇幅雖短,卻是現代散文的精品。文章不僅僅停留在自然景物的客觀描摹上,而是把所寫景物當作有生命、有感情的存在,融入作者的感情和意志。課題《濟南的冬天》,從結構是看是偏正短語,“濟南的”對“冬天”作了限制。作者見過那麼多地方的冬天。

為什麼對“濟南的冬天”情有獨鍾?瞭解作者及文章寫作背景,就能解開這個謎。

老舍先生是值 得尊敬的人民藝術家。他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出生在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他一生創作頗豐,代表作有小説《駱駝祥子》、話劇《茶館》等。他於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飽嘗了異國生活的辛酸,1930年回國,先後任齊魯大學。

山東大學教授。他在異國生活了五年,回國後異常興奮,印象鮮明,寫下了長篇散文《一些印象》,字裏行間流露着一個歸來遊子的滿懷喜悦和對祖**親的由衷熱愛,課文就節選於此文。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放課文錄音,學生聽後再朗讀,整體感知課文。要求學生不看課文,全神貫注地聽,聽完後朗讀,朗讀後默讀。默讀時要求:除理解“教學目的1”中的詞語外,還理解下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響晴、毒、響亮、搖籃;説明課文第二、三、五自然段首句在文中的作用。

提示:

響晴:天空無雲,非常晴朗。

毒:日光極強烈,曬得人難受。

響亮:這裏不是寫歌聲,而是形容熱帶天氣的晴朗。

搖籃:可以搖動的嬰兒的卧具。這裏用來比喻濟南周圍的小山形成的地理環境。

第二段首句是過渡句,由上段總寫濟南的天氣轉入描寫濟南的山水,過渡自然、銜接緊密;第三段首句是該段的總領句,一個“最”字突出了雪後小山的可愛;第五段“那水呢”,一個“那”字既使上下段文氣貫通,又指明這正是繼上段的寫“山”來“水”。這幾段的首句不僅從結構上展示了作者思路,又標識出各段所描寫的對象。

(2)通過反覆誦讀,我們已從整體上對課文有個大致瞭解,這是閲讀的第一步。請同學們進一步閲讀,看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按怎樣順序來寫濟南的冬天的。

提示:課文先寫對濟南天氣的總印象,然後寫濟南的山水,最後又總寫濟南全城在冬天鮮亮明麗的色彩。第一段作者以親身感受通過三個對寫濟南的冬天沒有風聲、響晴和温曖。第二開始寫濟南冬天獨有的山光水色。在具體寫山水之前,先交代其地理環境,

用比較手法烘托冬天的濟南是一個“暖和和安適”的“理想 境界”,突出了濟南冬天的“慈善”。下面緊扣這一特點,用二、三、四段共三段文字寫濟南冬天的山景,陽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蓋着的山、濟南城外的遠山,勾畫出一幅色彩鮮明、清麗淡雅水墨畫。

第王段寫濟南冬天的水:碧綠温情、澄清,與藍天融成一塊空靈的藍水晶,最後一筆雙宕開去寫整個泉城鮮明美麗的景色,全文前後緊密銜接,自然推進,層次清晰。

2.具體研習,突出重點、難點。

(1)上面我們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同時也領略了濟南冬天的獨有景色,已經進入了課文閲讀的門徑,下面還要登堂入室進一步具體研讀。請同學們找出最能表現景物特徵的詞句,並思考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描寫濟南冬天景物特徵的?

提示:第一段用恥對比手法寫濟南冬天的天氣特徵:沒有風聲、響晴、温暖,並用這在北平是“奇蹟”,在倫敦是“怪事”加以突出。以下幾段運用了貼切精當的比擬手法,對濟南冬天山水進行了繪形繪色的描寫,寫得形神兼備。

把小山環繞的濟南比作一個“小搖籃”,把小山擬成“看護者”,寫出濟南這塊寶地的理想的地理環境,突出了濟南冬天的“慈善”。把小雪覆蓋下的山坡上斑駁的色彩,説成是“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花衣動處“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多麼美麗動人。

還有寫夕陽斜射下薄雪的色彩,用了少女“害羞”的神態和“粉紅”的面容;把水天一色的濟南比作一塊藍水晶,所有這些貼切的比擬精心描繪出濟南冬天的多彩多姿、慈善温情。

(2)下請同學們再一步閲讀,看作者在這色彩鮮明美麗運動人的景物描寫中融入怎樣的情感?

提示:這篇課文乍一看是着力描寫景物,細心品讀就會發現作者已把所寫景物作為抒發情感的載體,字裏行間充溢着作者對濟南冬天的親切感受和對祖**親的熱愛之情。這就是作者把濟南冬天寫得如此鮮活動人的原因所在。那濟南冬天的慈善温情的天氣,那孕育着盎然春意的山山水水,

無一處不洋溢着一個在異國生活了五年飽嘗艱辛的遊子歸來後無比興奮喜悦之情和對祖**親的由衷熱愛。這樣作者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傾注於所寫的景物之中,使筆下的自然景物成為自己生命和感情的一部分。一切景語皆情語。我們閲讀時一定要藉助這充滿主觀感情色彩富有生命力的自然景物,用心靈去感受體味作者滲透其中的那份深切的情感。

教師有表情地朗讀課文或讓學生帶着感情朗讀。

3、欣賞品味。

以上我們對課文進行了誦讀感受和研習品味,同學們再看看你最喜歡課文的哪一段,並對該段進一步欣賞品味。

估計學生選二、三、五段的多,下面對這三段分別品賞。

第二段:這段寫濟南城周圍的小山以點出濟南這塊寶地的地理環境。作者先讀者一齊想:這有山有水的老城是不是個“理想境界”?接着對濟南進行人格化描寫,一“曬”、“一醒”,更烘托出環境的温暖舒適;又用一個“小搖籃”作比喻,加上“看護者”這一温存撫慰的形象比擬,更從濟南人冬天面上“笑”的情態,把一個“慈善”的濟南的冬天寫得親切動人。

第三段:北國冬天常常是朔風緊,大雪飛,冷酷肅殺,濟南的冬天在雪後卻是最妙的。作者抓住小雪覆蓋下濟南的小山,山上、山尖、山坡各個細部的雪光、雪色、雪態精筆細描。矮鬆的蒼翠與薄雪的潔白相映生色,銀白的雪與蔚藍的天輝映生趣。小雪的覆蓋“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花衣動處現出“更美的山的肌膚”。既有靜態,又有動感。更妙的是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小女,“粉色”的面容,“害羞”的情態,形神皆現,美妙極了。

第五段:有山有水才有靈氣。濟南既有山又有水。這段寫了濟南冬天的水北中國冬天的水大多結為寒冰,可濟南冬天的水呢,“反倒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一個轉折句寫出了濟南冬天的水的獨有温情。這裏冬天的水啊,綠得精神,綠得多情。

由於這水充滿生機和鄉情,為了垂柳能個影兒,“也不忍凍上”。這人格化的寫法,使濟南冬天的水充滿親切的人情味。至此作者的視線又轉向一個更廣闊的天地,寫濟南碧綠澄清的水同藍汪汪的天渾然一體,“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並且宕開筆去寫“這塊水晶裏,包着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織成了一幅天光水色、玲瓏剔透的水晶圖。

在欣賞品味老舍筆下濟南冬天山光水影、空靈澄澈的美景的時候,舉出泉城斷流、城市污染的一些材料,兩相對比,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環境的教育。

4.課堂訓練。

(1)朗讀課文,把握文章思路,體會作者情感。

(2)品讀課文第三段,看看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裏,背誦這段課文。

5.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我們對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進行了閲讀分析,對作者抓住景物特徵運用貼切手法加以描寫中融入深切感情的寫法有了一些領會。通過課文我們領略了20世紀30年代初濟南冬天的獨有景色,天氣的温暖慈善,

山水的明麗淡雅,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遺憾的是這種美麗景色今天已難以看到了我們應當認識到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已成了迫在眉睫的歷史課題。我們這一代一定要解決好這一課題,努力為人類創造一個美好的家園。

四、佈置作業

寫一篇寫景抒情散文

濟南的冬天教案 篇八

一、導入:

“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

二、作者簡介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

三、初探文本

一篇文章總會有一個核心思想,而文章的總的感情爆發都會在哪裏?——結尾。當然這篇文章也不例外,老舍最後發表什麼樣的感慨?

明確: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奇怪了,我們的題目是什麼——濟南的冬天,結尾卻説冬天的濟南,作者為什麼這麼寫?能否把題目換成冬天的濟南,以便點題?

明確:濟南的冬天,中心詞在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個特定環境的冬天,,讓人生出冬天之感,重在感覺(精神),而結尾冬天的濟南,中心詞在濟南,突出的是濟南特有的韻致,重在景象,文章取題為“濟南的冬天”,表明作者是從感覺(精神)的角度去寫濟南的冬天,而不僅僅是從景物的角度去寫的。

老舍對於濟南的感情究竟怎樣?這裏補充一點老舍的創作背景:任教7年,對山東產生深厚的感情,濟南也因此被他稱為自己的“第二故鄉”。我們今天學習的這一散文是老舍為他的第二故鄉——山東所作的散文。

那老舍眼中第二故鄉的冬有什麼特點,其間又藴含着怎樣的情感呢?

速讀課文,思考濟南的冬天總的特點是什麼?並説説自己的理由。

明確:作者通過對比,北平、倫敦、熱帶與濟南的對比,

⑴北平的寒——濟南的暖

⑵倫敦的陰——濟南的晴

⑶熱帶的熱——濟南的温總的特點是温晴。

濟南的冬天真的如此温晴嗎,在百度百科“濟南”詞條中有對該地冬季氣候的介紹,“常受北方冷空氣侵襲,寒冷晴朗,雨雪稀少,多偏北風。”晴朗是真的,温暖倒不見得。文本與現實之間形成了一定的反差,説明“温晴”是老舍對濟南冬天的主觀體驗,是帶有感情色彩的。那麼這是一種怎樣的感情?

我們先來看看“温晴”是通過什麼寫作對象來表現的,思考下作者對寫作對象的思想感情如何?(快速瀏覽)

作者抓住什麼來表現濟南冬天“温晴”這個特點的?明確:冬山、冬水。

那這節課我們仔細學學作者是怎樣寫冬山和冬水的,本節重點是“品味語言,體會藴含在其中的作者的感情”。

(一)共同分析山景

1.寫山的時候,作者寫了幾種情況下的山?

三種,分別是陽光朗照的山、薄雪覆蓋的山、城外遠山

2.三種情況下的山,你認為寫的最妙的是哪種山,説説自己的理解。(自讀2、3、4段)

陽光朗照下的山:作者通過分析濟南的地理位置突出“温晴”的特點。這裏老舍抓住城、山、人來寫陽光照耀下的山。老舍稱濟南為老城,對於這一老城,他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曬着、睡着、喚醒都是擬人的寫法,他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把老城勾勒成暖和安適的理想的境界,表現出作者對老城的喜愛。另外,他把山比作小搖籃,搖籃給人暖和、温馨、舒適的感覺,這樣的比喻生動的寫出了濟南的可愛。而況,山們還低聲地哼着搖籃曲呢,另外,這段中的人們在冬天都是面上含笑,他們一看山,心裏就有了依靠,我們可以看出濟南的人們的生活是幸福、愜意的。通過老城、山、人們這三點的寫作,我們看出陽光朗照下的山,是可愛的,藴含的是脈脈深情。(城、山、人,三點)

城外的遠山:全段只有一句話,而且還是個比喻句,作者將城內城外、村莊、屋頂小雪連成一線,視為一體,構成了一張水墨畫。它的色彩是古樸淡雅的,水墨畫這一比喻寫出了濟南的淡雅詩意、來自人間卻又遠離塵俗。另外文章2處使用了“卧”,“卧”字採用了擬人的修辭,形象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同時“卧”給人一種閒適的感覺,進一步表現了作者對濟南的閒適的喜愛。

薄雪覆蓋的山:我們的作者最欣賞的就是薄雪覆蓋下的山了。讓我們調動各種感覺器官,先來聽一聽這時候的山是什麼樣子的。(指定一名學生讀課文,要求讀得美一點,其他同學可以一邊聽一邊閉起眼睛來想像感受。)

作者説:“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請説説這句話裏作者是抓住什麼字來寫的?

明確:妙

那我們來看一看下小雪到底怎麼妙。理清本段順序:作者寫薄雪覆蓋的山,先寫山的哪部分,再寫哪部分,請快速找出來。

明確: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1)山上——寫山上的什麼?

矮鬆——“矮”這個字與什麼協調?(矮與小山小雪協調)

越發青黑——青黑怎麼理解?(青黑凸顯出了矮鬆的濃郁的生機、生命力,同時雪小,蓋不住整個松樹,體現濟南的温晴。)

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這句哪個字用得好?——頂,我們來看,“頂”字為什麼用得好?形態之美,如果用“扣”字,就不好聽了也不好看了;輕盈感,壓在頭上,扣在頭上,覆蓋在頭上,都不好聽——形態美,輕盈感。白花是什麼?(雪)作者為什麼不説雪而説是白花?説明雪漂亮,作者喜歡這樣的雪。

(2)山尖——作者是怎麼描寫山尖的?你覺得哪個詞用的好?

全白了,好像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鑲——用擬人手法,表現的是線條不斷地在起伏延長,同時輪廓亮麗。另外,把它寫的像巧匠一樣,構建色彩純淨美麗的藍天銀邊,看出作者喜歡雪的靈性。

(3)山坡

剛才寫樹尖用頂,寫山尖用鑲,那在山坡上用了一個什麼詞呢?找出來並説好不好,為什麼

穿——山象人一樣愛美多情,突出雪的靈性

帶水紋的花衣——這花衣實際上是什麼情況?

草色還露着,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色彩美麗,蓋在山上,像美麗的衣服,所以像花衣,實際上是雪覆蓋不勻,帶水紋的花衣給人以動感,更能凸顯雪的靈性。

(4)山腰

好像忽然害了羞用了什麼修辭方法?寫出了什麼?

擬人,雪像小姑娘一樣嬌羞,雪也多情,寫出雪的情態。

為什麼是微微露出點粉色?

擬人,寫出雪柔情萬種,生動表現出雪泛出淡粉的嬌羞情態。這裏微微這個詞用的很妙,多一分就造作,少一分又不夠,微微剛剛好寫出雪的嬌羞的情態。

小結下:我們從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四層次欣賞薄雪覆蓋下的小山,層次分明,薄雪覆蓋下的山,色彩多樣、雪態嬌羞,

那這一段山的特點用一個什麼詞來概括好呢?秀氣

一個老城,有山有水,上面寫了山美,那水呢?(速讀課文,小組討論)

思考:水的特點是什麼?

明確:不但不結冰,(暖)倒反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文章寫了5處綠,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綠。作者極力寫水綠時,還通過垂柳照影子,透過水往上看,寫出水的清、透。

綠的精神怎麼理解?

明確:水藻在冬天釋放所有的綠,這種綠的精神,意味着綻放生機、怒放生命。這麼具有生機,這哪裏是冬,分明是春的生機,是春!那生活在濟南的人們是不是很幸福?這樣的冬怎能不讓老舍喜歡、嚮往!

大家覺得空靈的藍水晶這個比喻怎麼樣,試着賞析下?

明確:作者將天光、水色、綠影融為一體,用“空靈的藍水晶”比喻澄澈透明、天明水淨的濟南,描繪出濟南的冬天鮮亮明麗的色彩。同時,這個比喻也扣住了濟南冬天的“晴”,碧空如洗,因為晴,天空藍汪汪的,才像塊“藍水晶”,空靈的藍水晶這一比喻,可以説,老舍是忽略了水的表象,而只見水的本色了。試想,他該是用一種怎樣的深情,才能領悟這水的本色呢?齊讀最後一句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四、結語

老舍筆下的濟南的冬天,山可愛而秀氣,秀美又淡雅,水清亮如水晶,我們真切的感受到了了濟南冬天的温晴。文中老舍以情寫濟南,以情繪冬日,文中的山水雪木,無一不動情,無一不含情。我們體會到的是老舍對濟南真切的情思,感受到的是老舍對濟南的温情,熱愛與讚美。

五、課後仿照文章的寫法寫《故鄉的冬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vkymp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