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烏合之眾讀書摘抄筆記烏合之眾讀後感

烏合之眾讀書摘抄筆記烏合之眾讀後感

烏合之眾讀書摘抄筆記烏合之眾讀後感

烏合之眾讀書摘抄筆記篇一

在網絡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你是否聽過“網絡水軍”一詞?這並非是近幾年才出現的詞彙,而是隨着社交網絡的不斷髮展壯大而隨之誕生的網絡詞語。 “網絡水軍”受僱於特殊的人羣,他們的僱主大多是為了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和反響度而去僱傭他們,以此來吸引羣眾,去關注僱主希望讓羣眾關注的事物。百度百科上的定義為:“被公關公司僱傭,為他人發帖回帖造勢的人員。”公關公司充分利用了羣眾的種種心理因素,從而達到造勢的目的。 無論在哪個時代,羣體都會對社會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勒龐對此,從羣眾入手,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各種社會事件進行了分析。勒龐的解讀雖然沒有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但是他的種種觀點,對於今天的社會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鑑意義,毫無疑問的是,勒龐的觀點是具有前瞻性的,正如他所説的,我們進入了一個“羣體時代”。 從我們生活中的真實發生過的事情來説。“”,是每個中國人心中一塊難以抹去的傷痛。那是一個黑白被顛倒、日月無光的時代。批鬥、迫害知識分子、打砸搶等違法行為在青天白日下屢屢發生,沒有人敢説真話,真相被謊言給淹沒,正如勒龐在《烏合之眾》中寫道的一樣,當然也有許多句子多次表達過同一思想,“法國大革命時期,國民公會的委員們,如果分開來看,都是舉止温和的開明公民。但是當他們結成一個羣體時,卻毫不猶豫地聽命於最野蠻的提議,把完全清白無辜的人送上斷頭台,並且一反自己的利益,放棄他們不可侵犯的權利,在自己人中間也濫殺無辜。”勒龐把這種行為歸結為有意識人格的消失,無意識人格的得勢。“一個人不再是他自己,他變成了一個不受自己意識支配的玩偶。” “”,這一歷史,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也讓我們不禁去反思,是什麼讓當時的人們如此瘋狂。心懷不軌之人有意煽動了這場“革命”,利用了羣眾意識,對羣眾進行了催眠,讓羣眾成為了政治鬥爭的傀儡,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法律在當時只是擺設,也可以説是工具。勒龐對法國的陪審制度也進行了同樣的論證,如果辯護律師利用這一點,對法律產生間接影響,那麼法律也就失去了其公平公正的意義。這些觀點對於今天的我們是十分需要保持清醒和警惕的。 微博是時下最受中國人歡迎的社交軟件之一。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的分享自己身邊最新鮮最好玩的事物。隨着智能手機的廣泛運用,微博的使用也越來越普及,所含用户和信息數量之龐大是常人無法想象的。微博的即時性和廣泛性,信息傳播的速度更快,所形成的羣體的效應是無法想象的,這一羣體力量受現實生活的限制少,每個人都可以隱藏自己,暴露自己最為真實和原始的想法,這種羣體“力量”令人生畏。 前面已經説過“網絡水軍”一詞。“鳳姐”、“芙蓉姐姐”的出現絕對不是“審丑時代”的產物。 “鳳姐”是因早年間在某衞視參加了一檔節目,以其“言語怪誕誇張”、“長相獨特”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隨之便是在網絡平台廣為傳播。羣體並不是因為鳳姐身上的某種魅力而去關注她的,而是因為她那荒誕的語言和低俗的行為抓住了人們的“獵奇”的心理。後來當事人鳳姐也承認,當時自己是尋求了公關公司的幫忙,進行了一系列的“包裝”,才獲得瞭如此廣泛的關注。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現在的許多娛樂明星也是“如此包裝”,當他真正地進入公眾的視野時,便開始進行“洗白”。其實“洗白”這一行為也是利用了大眾的心理。通過慈善,通過僱傭網絡水軍發帖造勢,一部分負責發帖傳播明星善舉,另一部分開始用各種好評佔據帖子內容,從而在心理上,誘導關注整個事件的羣體,呈現明星善良美好,知錯能改的形象。目的是對公眾進行暗示並且塑造一種公眾腦中容易形成的“印象”,然後發帖、轉帖進行公眾之間的相互“傳染”。勒龐在《烏合之眾中》寫道:“暗示的起點一般都是某個人多少有些模糊的記憶所產生的幻覺,在這一最初的幻覺得到肯定之後,就會相互傳染”。 正是因為信息傳播的速度加快,導致羣眾的意見是多樣的不同的,人們關注的重點也總會產生偏移。明星以往?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還獠實墓ィ諶鞝舜蠊婺5?amp;ldquo;洗白”活動下,不久便會“煙消雲散”。 美國總統的選舉,亦是利用了羣體的“易受暗示”和“輕信”。候選人先給公眾勾畫一副成功獲選後的美妙藍圖(經濟形勢變好,就業率增高等等),讓這種美妙的藍圖停留在公眾腦中,不斷重複,加深公眾的感受,從而獲得公眾的好感。 勒龐總結領導暗示羣體的方法時説到:“當領袖們打算用觀念和信念——例如利用現代的各種社會學説——影響羣體的頭腦時,他們所藉助的手段各有不同。其中有三種手段最為重要,也十分明確,即斷言法、重複法和傳染法。它們的作用有些緩慢,然而一旦生效,卻又持久的效果。做出簡潔有力的斷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證據,是讓某種觀念進入羣眾頭腦的最好方法。一個斷言越是簡單明瞭,證據和證明看上去越貧乏,它就越具有威力。”對此,我並不十分認同,沒有任何推理和證據能讓人信服,那麼有了推理和證據就會使羣眾不信服?我認為這一點是矛盾的,勒龐似乎把羣體中有判斷力的人剔除去了,就像他在文中提到的異質性羣體,這是對羣體的一種不公正。在此,先不討論勒龐對於羣眾的觀點是否客觀。 在法律上,律師在辯護時,如果所列辯證的條目並不能十分有力地和清晰地為他的辯護人辯護,那麼律師會選擇把這條辯證的條目剔除。如果辯證條目不是那麼簡潔有力,很有可能使法庭上的人員產生疑惑,並且很有可能成為對方辯護律師手中有利的反駁點。這一點,我覺得就是間接有力的斷言的在領導羣眾的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勾畫藍圖,能夠對未來做出一個判斷,形成一種信念,不需要什麼理論依據,只要候選人能夠準確抓住羣體的“需要”,不斷重複、傳染。就能讓羣眾成為候選人的追隨者。 勒龐在對於羣體的整體態度上,我認為是有所偏頗的。他認為羣體的大多數行為在精神上而言,表現出了一種獨特的低劣性。 勒龐認為:“羣體雖然經常放縱自己低劣的本能,他們也不時樹立起崇高道德行為的典範。如果不計名利、順從和絕對獻身於真正的或虛幻的理想,都可以算做美德,那就可以説,羣體經常具備這種美德,而且它所達到的水平,即使最聰明的哲學家也難以忘其項背。他們當然是在無意識地實踐着這些美德,而且這無礙大局,我們不該對羣體求全責備,説他們受無意識因素的左右,不善於動腦。在某些情況下,如果他們開動腦筋考慮起自己眼前的利益,我們這個星球根本就不會成長出文明,人類也就不會有自己的歷史了”。勒龐對於羣眾進行思考會毀滅文明這個看法,我並不能認同。一個民族的文化,並不是由一個人創造的,而是由生活在這個國家人民一同努力的結果。個體創造,羣體繼承發揚。可以反過來推論,個人可以創造,但是個人可以創造歷史嗎?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羣體真如勒龐所述在精神上是低劣的嗎?這個問題我還沒有想通。我覺得自己的知識儲備還不足以回答這個問題。 通讀完勒龐這本書,對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事件有了更為深層次的理解。正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闇”。我希望自己能夠避免成為烏合之眾中的一部分。學會獨立思考,做事情能夠形成自己的判斷。

烏合之眾讀書摘抄筆記篇二

時常發現,其實我們不比百年(甚至更久以前)的人聰明,他們説的那些事情,那些原因,那些問題……現在直到將來都會不斷重複,只不過換了一個外殼而已。《烏合之眾》對羣體心理的洞悉,就是這樣,我們都早已知道問題所在,但也只能遵循某種人類尚未理解的力量,不斷再犯。“知道”與“做到”的差距,整個人類如此,何況個人。

不知為何,中文版書名《烏合之眾》,直接有了如此明確的貶義,而英文的《TheCrowd》是明顯中性的,雖然內容依然……全書雖有其時代侷限性,但總體十分精彩,憑我短短的社會閲歷,深感不能完全領會,直接摘錄一些作者的觀點,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記錄如下:

個體與羣體,就好比細胞與生物體,生物體雖由細胞組成,但具有很多細胞沒有的特性,而我們作為個體來研究羣體,有一種“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無奈,是研究不清楚的。

個體融入羣體之後,個性會有一定程度的消失,情感和思想會轉向羣體所有的公共方向,甚至和自己原有的相反。

羣體衝動、易變、輕信、急躁、偏執、專橫、感性、極端化、不允許懷疑和不確定存在,好比生物的低等狀態……這與組成羣體的個體素質無關,這時候其決定作用的是本能和情感,是一種“無意識”的層面,而不是理性,所以高端人士與凡夫俗子組成的羣裏,差別不大。

羣體不善推理,卻急於行動。

時勢造英雄,其實英雄只是一個被動的產物,英雄的出現是必然的,但具體是誰成了英雄,是偶然的。

高深的觀念必須經過簡化才能被羣眾接受,這和做產品很像,普適的產品一定是非常簡單通用的。

羣體的道德,會比個人的更好或更壞。羣體可以殺人放火,無惡不作,但是也能表現出極崇高的獻身、犧牲和不計名利的舉動,即孤立的個人根本做不到的極崇高的行為。以名譽、光榮和愛國主義作為號召,最有可能影響到組成羣體的個人,而且經常可以達到使他慷慨赴死的地步。

影響羣體,萬萬不可求助於智力或推理,絕對不可以採用論證的方式,而是應該從情感層面施加影響。而且,想要讓這種信念在羣體中紮根,都需要把能導致危險的討論排除在外,好比宗教的手法。

羣體因為誇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會被極端感情所打動。希望感動羣體的演説家,必須出言不遜,信誓旦旦。誇大其辭、言之鑿鑿、不斷重複、絕對不以説理的方式證明任何事情——這些都是公眾集會上的演説家慣用的論説技巧。

羣體的“上帝”從未消失,一切宗教或政治信條的創立者之所以能夠站住腳,是因為他們成功的激起了羣眾想入非非的感情,他們使羣眾在崇拜和服從中,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隨時準備為自己的偶像赴湯蹈火。

我們在用不同的詞語代表相同的意義,用相同的詞語代表不同的意義。不明確的詞語,有時反而影響最大。

當羣體因為社會動盪或信仰變化,對某些詞語喚起的形象深感厭惡時,假如事物因為與傳統結構緊密聯繫在一起而無法改變,那麼一個真正的政治家的當務之急,就是在不傷害事物本身的同時趕緊變換説法。比如把“地租”變成“土地税”。

羣體有着服從頭領的本能需要,或者説個體無意識裏有一種犯賤的需要。領袖需要特別的堅定,而他堅定的觀點,是否正確並不關鍵。

領袖動員的手段——斷言、重複、傳染。領袖需要名望,名望的特點就是阻止我們看到事物的本來面目,讓我們的判斷力徹底麻木。

種族的強大,在於一個民族普遍信念和情感,是十分穩定的,聯想到中國歷史上幾次非漢族統治,本來是入侵,結果都是更多的被漢化。

羣體在客觀上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人類社會一直都在以一種“感性”的方式進化。我們不該對羣體求全責備,説他們經常受到無意識因素的左右,不善於動腦筋。在某些情況下,如果他們開動腦筋考慮起自己的眼前利益,我們這個星球上根本就不會成長出文明,人類也不會有自己的歷史了。

烏合之眾讀書摘抄筆記篇三

《烏合之眾》是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羣體心理學創始人古斯塔夫?勒龐的名著,初次出版於1895年。該書深入淺出地剖析了羣體的諸種特點及其成因。全書分為三卷(羣體心理、羣體的意見與信念、不一樣羣體的分類及?特點),依次分析了“羣體的感情和道德觀”,“羣體的觀念、推理與想象力”,“羣體的意見”,“羣體領袖”等,深入透視了社會服從和過度服從、趣味單一、羣眾的反叛、大眾文化、受別人支配的自我、羣眾户外、人的自我異化、官僚化過程、以及無意識在社會行為中的作用。

這部著作在國際學術界有着十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弗洛伊德曾評價説:“勒龐的這本書是當之無愧的名著,他極為精緻地描述了羣眾心態。”社會心理學家奧爾波特評價説:“在社會心理學領域已經寫出的著作中,最有影響者,非勒龐的《烏合之眾》莫屬。”社會學家墨頓評價?:“勒龐這本書具有持久的影響力,是羣體行為的研究者不可不讀的文獻。”與任何學術著作一樣,該書也有其侷限性,如作者因羣體的非理性性質和表現而對它持鄙視和恐懼的態度。他説:“個人在羣體影響下,思想和感覺中道德約束與禮貌方式突然消失,原始衝動、幼稚行為和犯罪傾向的突然爆發。”但同時他又認為羣體是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因而是世界潮流的引領者。但這種內在矛盾並未減損其思想學術價值,而是為之後者開啟了更深入研究的空間。這部著作對於我們這天認識和研究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現象依然有着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啟發好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k3rly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