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傅雷家書讀後感學習感悟

傅雷家書讀後感學習感悟

傅雷家書讀後感學習感悟

傅雷家書中的語言樸實無華,通俗易懂,在字裏行間便可看出,傅雷非常重視對傅聰的培養與教育。這部作品非常適合國中生閲讀,大家讀完記得寫下你的讀後感哦!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學習感悟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1傅雷家書讀後感一

終為人師終為父,更乃兒友更乃親。只願在書信中徜徉,只願在情感中迷離,那些為人之事、學習方法、人生哲理也藏匿其中,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一個人的一生。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那麼傅聰有一個好父親是何其幸啊,燦爛的經歷、光輝的一生,若不是父愛的引領,如何能在成功之路愈行愈遠?

歌舞送飛球,金觥碧玉籌。父愛是啟迪智慧的無價之寶。

“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這樣的排序不是沒有道理的。比爾·蓋茨的父親很注重培養孩子的信心和幹勁,為的是讓孩子瞭解現實社會和外部世界。誠然,傅雷也是如此,他在信中不斷強調的無非就是為人處事。看似平淡無奇的家書,其實內涵深藴。做好自己,與人和睦,恪守道德與節操,人格上得以提升,才能夠真正意義上做好自己想做的一切。

是故,在父親眼中,孩子永遠是孩子,操心是必然的。若能把自己的生活經驗變成孩子的保障,自然是最好不過。似乎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放下心來。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父愛是治療庸愚的苦口良藥。

“一切學問沒有速成的。”莫扎特的父親從小就對孩子進行了啟蒙教育,先教會孩子創作短曲,再層層深入,讓孩子一點點學習樂理知識。正如傅雷教育孩子,不論是學習彈琴,亦或是學習語言,必須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也是作為父親所擔憂的。

是啊,學習之路甚遠,稍有不慎,就會功虧一簣。唯有不斷積累、運用,方能熟練掌握每一項技能。不在紙醉金迷中迷茫,不在鐘鳴鼎食中沉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持此謝高鳥,因之傳遠情。父愛是通向成功的不二法門。

曾憶否?梁啟超因材施教,獨特的教子良方令人敬佩;曾憶否?曾國藩從容鎮定,真知良言令人信服;曾憶否?傅雷愛子有度,字裏行間的愛意令人讚歎!

親似愛,盛一世深情,永難報。封封家書,承載着是父親的赤子之心。舐犢情深,父愛無疆,如山間潺潺清溪,如碧空縷縷白雲,純真質樸,更讓人回味無窮。

2021傅雷家書讀後感二

傅雷育有兩子,次子傅敏獻身教育,是我國特級英語教師;長子傅聰投身藝術,是國際著名的鋼琴家。《傅雷家書》收錄的是1954至1966年傅雷寫給長子傅聰的186封家書,在這期間,傅聰先是離家赴波蘭參加國際比賽,後在波蘭和英國學習深造。在這些洋洋灑灑的書信中,傅雷與兒子話家常、談理想、論藝術、講做人,是對兒子的教育和期望,同時也體現了傅雷本人純潔、質樸、剛正、律己的優秀品質,體現了一名追求真理的知識分子的赤子之心。

金庸先生曾説過,“傅雷先生的家書,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這個評價可謂中肯貼切。

傅雷疼愛兒子,並且毫不吝嗇地表達他的愛

跟所有父母一樣,傅雷夫婦對孩子的愛深沉濃厚。“兒行千里母擔憂”,他們時時刻刻關心着傅聰的冷暖安危、喜怒哀樂,常常因為得不到孩子的消息而牽腸掛肚。他在信中寫到,“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也説不出為什麼。”三天之後,又寫信説,“等了多久,終於等着了你的信。你忙,我們自然想象得到,也自然原諒你寫信寫得遲。只擔心一件事,怕你吃東西不正常,不努力,營養不夠。希望你為了我們,‘努力加餐飯’!”對於兒子的愛,傅雷表達的直白而熱烈,“我從來沒愛你像現在這樣愛得熱烈,而正在這愛得最深切的關頭,偏偏來了離別!”字裏行間,處處可以體會到父親對孩子真切的慈愛和深情。

傅雷把兒子當作地位平等的朋友,並且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

傅雷對兒子關心教育,但並不像舊家長那樣,高高在上的教訓指責,而是把兒子當成朋友,平等對話,用心交流,將教育藴於溝通交流之中。傅聰在波蘭留學期間,曾回國一段時間,與父親推心置腹、徹夜長談。傅雷在信中寫到這段日子時十分感慨,“你那次在家一個半月,是我們一生最愉快的時期,這幸福不知應當向誰感謝。我高興的是我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了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儘管將來你我之間離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獨的。”

傅雷在兒子小的時候,對兒子要求十分嚴格,常為了傅聰不認真練琴嚴厲責罰。反思起這些事情,傅雷毫不猶豫地表達了自己的愧疚,“昨晚一上牀,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跟你痛苦的童年一齊過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藝術的壯年。可憐過了四十五歲,父性才真正覺醒!儘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

傅雷教育兒子加強人格修養,注重精神修煉

傅雷談到教育,第一條基本觀念就是“把人格看作主要,把知識和技術的傳授看作次要”。在他看來,“童年時代與少年時代的教育重點,應當在倫理與道德方面”,“一切都以明辨是非、堅持真理、擁護正義、愛憎分明、守公德、守紀律、誠實不欺、質樸無華、勤勞耐苦為原則。”

在給傅聰的信中,他要兒子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是人性,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某某家某某家以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過大貢獻”。“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藝術家,再其次才是做音樂家,最後才是做鋼琴家。”這也正是傅雷本人高尚人格的寫照。

在兒子緊張準備比賽時,他並沒有給兒子增加精神壓力、勸兒子加緊訓練。相反,他卻要兒子做一番思想準備。“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只要儘量以得失置之度外,就能心平氣和,精神肉體完全放鬆。”怎麼才能放鬆呢?他説,“多想想人生問題、宇宙問題,把個人看得渺小一些,那麼自然會減少患得患失之心。”在兒子傅聰遭遇挫折與孤獨,向父母傾訴後,傅雷寫信寬慰道:“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苦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同時,傅雷告訴兒子怎樣才能戰勝挫折,他説“人一輩子都在高潮與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脱。”

傅雷心懷對祖國的深情大愛,教育兒子時刻不忘祖國

傅雷苦心孤詣地培養兒子,希望兒子在藝術上有所造詣,既是為了讓兒子能夠從事自己喜愛的事業,更是為了讓兒子能夠為國爭光,報效祖國。兒子少年成名,傅雷教導他,“少年得志,更要想到‘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更要戰戰兢兢,不負國人對你的期望。你對政府的感激,只有用行動來表現才算是真正的感激!”在兒子演出取得成功時,傅雷的喜悦,在於“因為你替祖國增光而快樂!”“想到你將來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沒有止境的進步,為更多的人、更廣大的羣眾服務,鼓舞他們的心情,撫慰他們的創痛,我們真是心都要跳出來了!”他要兒子平日來信多談談音樂問題,儘量地把國外的思潮告訴他。因為他要幫助國內那些“苦於沒有材料”的學子,他對傅聰説,“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演講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點點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植!”

即使傅雷被打成右派,與兒子通信聯絡中斷了十個月,傅雷沒有怨恨不滿,在恢復通信後,傅雷寫道:“孩子,十個月來我的心緒你該想象得到,我也不想千言萬語多説,以免增加你的負擔,你如今每次登台都與國家面子有關,個人榮辱得失事小,國家的榮辱得失事大,你既熱愛祖國,這一點尤其不能忘了。”傅雷的家書始終將愛國情操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藝術造詣和骨肉親情。他多次提到“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心心念唸的是“中國正到了‘復旦’的黎明時候,但願你做中國的——新中國的——鐘聲,響遍世界,響遍每個人的心!”

傅雷心底無暇,剛正不阿,用生命捍衞尊嚴和正義

傅雷就是這樣一名精研學問、追求卓越的學者,一個純真質樸、光明磊落的君子,他給傅聰的信中寫到,“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不是純潔到像明鏡一般,怎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怎能打動聽眾的心靈?”

傅雷為人性格剛直,對學問和藝術追求完美、幾近苛責,指出別人錯誤時往往直截了當、毫不掩飾,因此顯得特立獨行,不合世俗。楊絳評論他説,“他滿頭稜角,動不動會觸犯人;又加脾氣急躁,止不住要衝撞人。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圓轉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書齋,因此只潛身書齋,做他的翻譯工作。”“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兒那樣僵硬、乾爽;軟和懦不是他的美德”。不幸的是,這樣一個醉心學問、沒有心計、與世無爭的學者,卻被紅衞兵抄了家,夫妻兩人被批鬥四夜三天,受盡毆打和凌辱。1966年9月2日的夜裏,他和妻子寫下一份遺書,選擇了以死明志。“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傅雷家書》的開篇,印出了這份遺書。毛筆寫就的三頁紙,字跡工整、遒勁有力,就像他的為人,嚴謹、單純、自律,遺書最後,簽名下方,還端端正正的蓋上了他的印章,就像完成一部翻譯文稿一樣,從容優雅,一絲不苟。遺書是寫給妻兄的,沒有任何不滿或怨懟,只是很平靜地交代後事:留下55.25元現款支付九月份房租;親戚寄存在家的物件被抄後應付的賠償;留下現鈔53.30元,作為他們夫婦的火葬費;六百元存單留給保姆,作為她過渡時期生活費,因為她是勞動人民,一生孤苦,不願她無故受累……

2013年,傅雷夫婦的骨灰合葬於上海浦東的一處陵園,兒子傅聰和傅敏請人在墓碑上刻下了這句話:“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這是傅雷的原話,傅雷還説過:“所謂赤子之心,不但指純潔無瑕、清新,而且還指愛。”

傅雷寫給兒子的信,抬頭都親暱地寫着“孩子”,或者“親愛的孩子”,讓人感到被關懷的温暖,被激勵的力量。讀着家書的字字句句,我腦子裏浮現出無印良品的歌曲《就叫我孩子》。“只有你會叫我孩子,用你深情的方式,這樣的稱呼,只能你知我知,可以盡情感覺,不必費心解釋……”,“就叫我孩子,孩子真心何必太多言詞,這是我最想要的名字,只有你懂我,赤子的心,從未消失……”

2021傅雷家書讀後感三

《傅雷家書》?一定是傅雷寫的信吧。那這些信是寫給哪個家人呢?他會在信上寫些什麼呢?……我帶着一連串的問題,翻開書來尋找答案。

閲讀《傅雷家書》後,我從書本中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原來,《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寫給兒子傅聰和兒媳彌拉的信,由次子傅敏編輯而成。而傅雷夫婦寫這些信的目的想要表達的無非就是為人父母的自己對兒女的關懷。書信從1954年傅聰遠赴波蘭留學開始直到1966年6月份傅雷夫婦不堪凌辱,雙雙自盡後才結束。十二年間,傅雷夫婦總共給兒子傅聰和兒媳彌拉寫了一百多封信,他們用實際行動向現代人們展現了該如何去正確教育自己的孩子。

作者傅雷的教育方式讓我耳目一新。他的教育方式不同於現代式家長,他對兒子的疼愛是理性的,他用自己的方式去關愛孩子,理解孩子。可有的家長因為對孩子過分的寵愛,甚至形成溺愛,往往會導致孩子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目中無人,而到最後只會適得其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那父母到底應該怎樣正確愛孩子,而不形成溺愛呢?《傅雷家書》為你解答。首先,要尊重孩子,不要擅自替孩子做決定。尊重他人是做人的前提,一個人如果連尊重他人這件小事都做不好,那隻能證明他的人生是失敗的,是毫無意義的。其次,要為孩子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念,不要讓孩子誤入歧途。年少輕狂的孩子總會犯錯,這時就需要一位指路人為他們指引光明,照亮黑暗。父母便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明燈,每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一定是第一個不顧一切去幫你解決難題的那個人。別再説父母不關心你了,他們只是在用你不知道的方式默默保護着你罷了。最後,要多鼓勵孩子做自己想做,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成長的旅途一定是艱難的,所以孩子也一定想過放棄,但只要你適當的給予他們鼓勵,他們便有了強大的動力。它就好像一場遊戲,敵人總是一波又一波的朝你走來,只有不斷把武器扔向敵人,消滅他們,才有機會通過關卡。

小時候,我們總是在父母寬厚的羽翼下成長,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每個人都不可能一直生活在小時候,孩子也會長大,父母也會變老,這都是人世間不可改變的定律。如果你不能從柔弱的小苗成長為蒼天大樹,那你遲早會被狂風暴雨吹倒,從此自生自滅,就算是父母有心幫你,那也只能是有氣無力。可你忍心看到年邁的父母為你操碎了心,到老也還要為你收拾爛攤子,不能安享晚年嗎?如果不忍心,那麼請做好一棵強壯的大樹,保護好枝條稀疏的老樹吧。

小苗,請茁壯成長,保護一直為你遮風擋雨的老樹吧。

2021傅雷家書讀後感四

母愛很偉大,的確,懷胎十月,悉心照料,是世間絕無僅有而一心一意為你好的愛意;父愛很渺小,不如母愛般顯而易見,卻悄無聲息,一點一滴滲入你的生活裏。《傅雷家書》更多的是父親傅雷對兩位兒子潤物無聲的愛。

一九五四年八月十六日晚,傅雷給兒子傅聰寫的一封家書提到傅聰在人際關係中的問題:一是到別人家裏,脱了大衣,卻留着絲圍巾;二是常常在把手插在上衣口袋裏,或褲袋裏......出台行禮或謝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過去那樣太嚴肅。其實這段話放在現實生活當中,對於我,對於很多人來説,真的很囉嗦,真的會讓人極其不耐煩。因為反反覆覆都是這幾件“小事”,父母還要不停地講,不斷地講,我們自然會感到煩悶和無可奈何。

無論從衣着,習慣,還是禮貌禮儀方面,在我們看來,這真的是普通不過的“小事”但父親傅雷卻觀察得格外仔細,兒子傅聰的每個動作,每個習慣,每個表情總記得那麼一清二楚,是父愛啊!若不是這一悄無聲息的父愛,又有什麼更好的理由解釋傅雷對傅聰一句句深情而富有內涵的叮嚀呢?

讀過楊絳女士關於傅雷的文章,我們會知道,傅雷對兒時的傅聰無比嚴厲,極其嚴格。這樣一個原生家庭中,傅聰真的很慘。在父親傅雷的嚴厲教育下,傅聰刻苦練習鋼琴,一日復一日的練習。不難發現,當傅聰長大,出國深造之時,傅雷對長大後的傅聰與兒時的傅聰的態度,語氣有着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這又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傅雷其實是想為傅聰的未來鋪下一條更順暢的路,當傅雷長大了,出國深造以後,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幫助傅聰走向所謂的成功。望子成龍的想法如此迫切,傅雷對傅聰的嚴厲可以説是“毫無父子之情”的,但這也是一種父愛,一種悄無聲息的另類的父愛,一種以獨具個性的方式使傅聰走向成功的父愛。

我不喜歡這一種父愛,如果把傅雷對待傅聰這一種別緻的父愛放到今時今日,絕不可能成功。因為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接受這一種“魔鬼式”教育,因為時代的高速發展,教育需與時俱進,一成不變,固執己見的教育註定是失敗的。

但是,《傅雷家書》告訴我的,更是父愛無聲。在現實生活中,我和父親相處有些尷尬。幾次的大吵大鬧,不如我和母親幾乎每兩三天“互懟”易和好。回想起來,我竟從不曾説過“我錯了”“我不應該”之類的話,但父親總是默默地收拾我落下的淘氣與頑皮。他工作忙,一週幾次的加班值班,對我的愛更多的在於一句句“錢還夠花嗎?”“不夠記得跟我説”。我知道,父親並不是只顧工作,不顧家庭,不顧妻子兒女,而是因為除了這個家,還有很多個家需要守護,要為人民服務,為這個城市的美好與安寧做更好的保障。父愛真的無聲,無聲到你難以察覺,卻一點一滴滲入心裏。

母愛似海,父愛如山。母愛轟轟烈烈,而父愛,悄無聲息,卻如巍峨高山。

2021傅雷家書讀後感五

讀完了《傅雷家書》,感覺真的是受益匪淺。傅雷夫婦與遠在海外的長子傅聰進行了很多的書信來往,一起探討人生,藝術,生活和處事技巧等等,清楚地顯示了傅家的家教家風,所有的前提是'先做人’。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人格教育為主,知識教育其次。

其實這部書對我感觸最深的是父母對孩子的牽掛和愛,在這些書信中,傅雷夫婦無時不刻在為傅聰擔心和操心。他們説:“最折磨人的不是腦力勞動,也不是體力勞動(這些批發很容易消除,休息一下就能恢復),而是操心。”通過讀書信中傅雷夫婦對傅聰的各種千叮囑萬囑咐,讓我想起自己父母對自己也是一樣的,原來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開始我是不理解我父母的,不明白自己就正常上班下班,沒什麼可擔心的。但是現在我明白了,通過傅雷夫婦對傅聰的擔心和緊張,對傅聰回信的萬般期待甚至渴求,收不到回信時候的着急和失落甚至魂夢不安,我明白了父母心裏對孩子真的是無時不刻的牽掛。

書信中對藝術的交談也很多,深刻感悟到他們對藝術的狂愛和沉迷,他們熱愛藝術,熱愛遐想。他們都有不太看重物質生活,不太以自我為中心,他們覺得精神生活比物質生活更重要。看到他們對音樂藝術那麼細緻專業的討論,看到他們是那麼享受藝術,也點燃了我對藝術興趣的火花。我開始嚮往他們藝術世界的種種,想聽懂鋼琴的每一個音律,感受鋼琴藝術家的每一個感受,享受音樂的美。我瞬間明白精神世界的富足是多麼的重要,雖然我有不斷在看書,補給精神糧食,但是從來沒有開啟過藝術的大門,從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

通過傅雷夫婦對傅聰的教育,我也被教育了。傅雷夫婦多次強調要傅聰注重理財,不看重物質,但是也不至於被物質束縛住,這樣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更好的享受人生。在書信中,傅雷夫婦以各種方式向傅聰灌輸淡泊名利,不愛慕虛榮的思想,傅聰其實也就是在這個方向成長。傅雷夫婦對名利權勢的淡然觸動了我,我之前想為什麼有的人就可以做到淡泊名利,在傅雷夫婦的家書中我體會到了,正是源於他們對精神生活的偏愛,對藝術的熱愛,這些愛是物質世界體會不到的,它會讓你的精神更富足,更加去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人生。但是他們並不是厭惡物質,他們不想受物質之累,所以會很好的理財,妥善安排,不受物質的奴役。

這本書是至今給我觸動最大的一本書,不論是從親情方面,人生的觀念,還是藝術世界等, 都沖刷了我的認知。感恩遇到《傅雷家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lvv8j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