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讀後感【精彩多篇】

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讀後感【精彩多篇】

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讀後感【精彩多篇】

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讀後感 篇一

挽一葉扁舟,靜靜地,在月光如洗的秦淮河上悠然的泛舟,偶爾聽遠處渺茫的歌聲掠過水麪,穿過氤氲的霧氣幽幽地傳來,鼻息間竟全是韻致十足的芬芳,那真是人生的一大樂事亦!當年朱自清先生與俞平伯先生輕輕泛舟於那晚美麗而憂傷的秦淮河上,便給了她一份雅的意韻,使之打開被歷史塵封已久的畫屏,緩緩在我們面前展現她古典的美。

在月的清輝下,秦淮河上那些輕輕飄飛的歌聲低迴在我的心裏,變成一隻會鳴叫的蟬,悠悠地,淒厲、悲愴、揪心,成為一種歷史的積澱,沉入我文化內質的深處。在那裏淺淺地吟唱,提醒我我是華夏族的子孫,我的血液裏與生俱來就有一種民族的悲秋傷春的情懷。於是,我還原了本我。秦淮河的月讓我的內心湧起了一種對古典文化的青青情愫,繞在記憶的指間,將成為我一生難以割捨的心情。

“槳聲燈影”這本身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真實、最温存、最憂傷的一組意想,它代表了內涵豐富的傳統的古典文化。

今天重讀朱先生的這篇《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心裏湧起的是一種別樣的文化認同感。我開始將古老的經典文化意想深深植入心間,閉上眼睛,開始想象那樣一個月色,那樣一縷歌聲是怎樣地纏繞心間,那一陣陣渾厚而有力的划水聲如何在靜夜裏嘩啦嘩啦開去……

真的美極!妙極!在那槳聲燈影中,我輕輕地呼吸,生怕把這一羣從畫中走下來的吟歌吹簫的美麗女子驚醒……

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讀後感 篇二

六朝古都南京的秦淮河是著名的,這文章的題目中有聲、光、色,更讓人浮想聯翩。

朱自清先生和俞平伯先生於1923年夏夜同遊秦淮河,並相約以《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為題各寫一篇文章。

1923年夏夜遊秦淮,而平伯先生8月22日就完成了文章,可謂速度之快也。而自清先生寫完文章是10月11日,可以説是千錘百煉了。

我們以兩篇文章的開頭看看平伯先生的現實和自清先生的浪漫。

平伯先生寫道:“……在茶店吃了一盤幹豆腐絲,兩個燒餅之後,以歪歪的腳步踅上夫子廟前停泊着的畫舫,就懶洋洋躺到藤椅上去了。好蒸騰的江南,傍晚也還是熱的。‘快開船罷!’漿聲響了。”寫實,筆墨不多卻能身臨其境。

再看看自清先生寫的:“……我們僱了一隻‘七板子’,在夕陽西下,皎月方來的時候,便下了船。於是槳聲汩——汩,我們開始領略那晃盪着薔薇色的歷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夕陽西下”,“皎月方來”,“槳聲汩汩”,“薔薇色”。

自清先生是超凡的。,他善於描繪、想象,巧於比喻、修飾。我們看,在他筆下,船的窗格是“柔膩”的,燈綵是有“精粗、豔晦”的差別的,水是“碧陰陰”的,夜是“薄薄”

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讀後感 篇三

“秦淮”亦“情懷”。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金陵古城的秦淮河,風韻不減,依舊吸引着無數遊客觀光抒懷。秦淮河邂逅朱自清,在這位先生筆下流下了六朝古都的滄海桑田……

看,那是秦淮河的水。“秦淮河的水是碧陰陰的,看起來厚而不膩。”“厚而不膩”是水的特點,給人厚重的歷史之感。再細看水面上,那小巧的柔波盡是“恬靜”“委婉”。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彎腰捧起一灣靜謐,任由月色淋淋灑灑鋪就一身。似秦淮河也多了一份柔情。這又“使我們一面有水闊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紙醉金迷之境了。”是啊,被這樣的秦淮河懷抱着的朱自清,想象着一望無際的水天一色,也向往着燈光點點的畫船,倒映在水面上的華美畫面。在燈光照射下,水燦燦地發光,原來那就是“六朝金粉”的顏色,在這華麗色彩的渲染下,“那閃爍着的光芒,就是夢的眼睛了。”水活了,那死寂的水活了!遊人世俗的雙眼亦被洗滌地乾乾淨淨。那水在混沌的世界裏,竟注入了一絲清輝。華燈映水,畫舫凌波,那是夢,亦是眼。

聽,那是秦淮河的聲。“在這薄靄和微漪裏,聽着那悠然的間歇的漿聲,誰能不被引入他的美夢去呢?”在漿聲的碎影下,看來這位先生早已陶醉於“美夢”。可是“只愁夢太多了,這些大小船兒如何載得起呀?”愁夢本無形,可在朱自清筆下,有形,有聲,有量,就連小船兒都載不動了。為什麼呀?因為有了“愁”。

有過繁華,也有過荒涼;有過快樂,也有過心酸。起始時,燈影綽約,紙醉金迷,歌舞昇平,有大富大貴之氣。但歷盡繁華之後,便是荒涼,不再熙熙攘攘,“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襯着藍藍的天,頗像荒江野渡光景。”

秦淮河畔,佳人顏,萬種風情亦失色;而如今,六朝粉黛成塵土,秦淮亦不如故。“紙醉金迷”、“六朝金粉”的秦淮河,隨着歷史長河的流淌而逐漸失去了昔日風韻。

但不懼,心有“情懷”,亦是“秦淮”。

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讀後感 篇四

談起秦淮河,心頭總湧起一絲想念,像人們億及親人般的想念,這時,就會拿來《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來看一看,心頭的想念才會由此消除。雖沒去過秦淮河,但通過作者的妙筆,彷彿秦淮河我早已熟悉,而且是親人般的熟悉,彷彿它就是我的親人!作者眼中秦淮河的景色如影像般躍然紙上!

“大船艙口闊大,可容二三十人。裏面陳設着字畫和光潔的紅木傢俱,桌上一律嵌着冰涼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鏤頗細,使人起柔膩之感。窗格里映着紅色藍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緻的花紋,也頗悦人目。”啊,真美,真好!賞心悦目的大船使人起詩意之感!也不枉秦淮河水的“一片好意”——同樣美麗!透明般的顏色!兩者襯上剛剛好!

“‘七板子’規模雖不大極大船,但那淡藍色的欄杆,空敞的艙,也足系人情思。最出色處卻在它的艙前。艙前是甲板上的一部。上面有弧形的頂,兩邊用疏疏的欄杆支着。裏面通常放着兩張藤的躺椅。躺下,可以談天,可以望遠,可以顧盼兩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這個,便在小船上更覺清雋罷了。”讀罷,小船的樣子若隱若現的出現在了我的眼前。秦淮河的“七板子”真是與其他船隻大顯不同!因為呀,小船的樣子,基本上就是破爛不堪。好吧,秦淮河是個景點,略有裝扮也是人之常情,但“七板子”卻格外漂亮,格外引人注目。特別是它的艙前是最與眾不同的地方了,坐在船上,領略着秦淮河的美景,還坐在七板子的艙前吹着微微涼風。啊!這真是一種享受!我想,這就是作者願意搭乘七板子的原因吧。

“於是飄飄然御風而行的我們,看着那些自在的灣泊着的船,船裏走馬燈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遠了,又像在霧裏看花,盡朦朦朧朧的。”美如仙境!無與倫比的美;無與倫比的文字!坐在船裏,朦朦朧朧、模糊的看着其他船隻裏的“走馬燈般的人物”。

“沿路聽見斷續的歌聲:有從沿河的妓樓裏飄來的,有從河上船裏度來的。我們明知那些歌聲,只是些因襲的言詞,從生澀的歌喉裏機械的發出來的;但他們經過了夏夜的微風的吹漾和水波的搖拂,裊娜着到我們的耳邊的時候,已經不單是她們的歌聲,而混着微風和河水的密語了。”夏夜的微風可真是有着巨大的“魔力”呀!能把那些機械的歌聲變成動人的旋律和悄悄的密語!這歌聲牽惹着我,使我震撼!並陶醉其中!

讀到這兒,我不禁想起了外婆家——大沖的一條小溪。它雖不及秦淮河的美麗、秦淮河的優暢、秦淮河的動人、秦淮河的繁榮,但比秦淮河淡雅、清純!如青花瓷的線條般流暢,悄悄流進我們的心田。

這條小溪,是山泉彙集而來的。清澈無比!她只有短短的十幾米長,因為盡頭有一座大山,擋住了她奔跑的腳步。

這不,快到春節了。白天人們洗菜、洗被單、洗衣服都到這條小溪來。原本安靜無比的小溪突然熱鬧起來,如打破了花瓶,裏面呈現出一段嬌豔的花——小溪心中快樂的花。

寒假也來了,好幾個幾個小孩子結成團,來到小溪,一會兒爬小溪四周的山,一會兒又在小溪裏玩水仗。這樣想想,秦淮河的熱鬧怕不及小溪了!

夜晚,小溪沒有五光十色的燈光,只有月亮與她作伴,不過她似乎很知足!與月亮“嘩嘩”地説故事。

到了第二天一早,初升的太陽照醒了小溪,波光粼粼的水面偶爾翻着零零星星的浪花。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秦淮河可真讓人嚮往!作者以歌女的出現淡化了自然的審美情趣。筆尖觸及了作者自身,把它當時那種想聽歌,卻又礙於道德律的束縛,一心想超越現實,但又不能忘卻現實的矛盾心情淋漓盡致!

《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我記憶中的秦淮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m34n6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