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出師表讀後感【精彩多篇】

出師表讀後感【精彩多篇】

出師表讀後感【精彩多篇】

出師表讀後感 篇一

讀罷《出師表》,掩卷深思,一位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彷彿就站在面前。

《出師表》是諸葛亮分析時局,把握戰機向蜀後主劉禪提出的出師攻魏的意見書。作者在表中反覆勸戒劉禪要繼承先主遺志,勵精圖治,嚴明法紀,以完成興復漢室、統一中原的大業,表現了他偉大的抱負和忠於蜀漢的決心。

諸葛亮知道,獎罰應該一致,否則人心不服。他寫道:“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對於蜀國的人才,這位蜀相也很有了解:“侍中侍郎郭攸之……悉以諮之……有所廣益”進行了廣泛的推薦。這突出表現了他一心為國毫無私心的磊落胸懷。“親賢臣、遠小人……”諸葛亮已經洞察了這一點,力諫君王不要親近小人,因為親近小人會給國家帶來禍患。聯繫實際,親近小人而疏遠君子者,仍大有人在。有些單位的領導人喜愛聽身邊心術不正的下屬講恭維的話,拍他的馬屁;面對逆耳忠言,卻置之不理,甚至會找莫須有的“罪名”,把講正氣的同志“調離”。我實在想不出他們面對古人“親賢疏佞”勸戒的心理狀態,也許這些所謂的“領導”根本就沒有讀過《出師表》吧!

諸葛亮率兵出戰,甘願立下軍令狀,“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多麼豪爽耿直。如今又有多少人,口口聲聲説什麼一定要把“效益搞上去,否則……”“一定要以廠為家”。可是廠子倒閉了,他卻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更有甚者用送禮行賄的手段,異地為官,另謀高就,繼續揮霍、攫齲這比起蜀相諸葛亮,怎不汗顏?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諸葛亮的高風亮節,至今令人懷念,讓人敬仰。我讀《出師表》更加深切地體會到,唯心中裝着國家和人民的人,歷史才不會忘記他。

〔簡析〕:讀諸葛亮的《出師表》,沒有不為諸葛亮的誠心而感動的,重讀它更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小作者抓住了《出師表》中諸葛亮的光明磊落與鞠躬盡瘁的高尚品質和當今的部分腐-敗現象進行對比,含義深刻。在對諸葛亮讚美的同時,鞭撻了當今某些謀私利者。

出師表讀後感 篇二

讀過《出師表》的人,無不被諸葛亮的忠誠所感動,那句句肺腑之言是一個臣子對君主的忠言,更似一個長輩對晚輩語重心長的譐譐教誨。

從“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對國危急存亡的擔憂,到“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親賢臣,遠小人”的規勸,從追念“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到“遂許先帝以驅馳”、“受命以來,夙夜憂慮”的感恩,足以看出諸葛亮是一個有德、有能、重情重義之人。可惜,這麼一個集智、聰、能於一身的人,竟不得不聽命於一個蠢、笨、愚的君主劉禪。

儘管諸葛亮一生南征北戰,戎馬倥傯,但最終自己為之而傾盡畢生心血的王朝,還是片片降幡。憑諸葛亮的聰明,難道他不知道所追隨的君主是個昏君?難道不知道所效忠的是一個日暮途窮的王朝?否!是他的愚忠思想害了他,他知道所從事的事業成功率幾近於零,可還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諸葛亮在人格上,是值得敬重的,可是在現實中則是可悲的!

出師表讀後感 篇三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語文書上的註釋是這樣寫的。

“卧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諸葛亮也就是這“卧龍”。

《三國演義》裏是這樣寫的。

我曾經像許多人一樣,欣賞他的謀略,欽佩他的博學,也感歎於他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誠然,他的功績是那麼顯赫,但是寫《出師表》的他,在我眼中,與往常有所不同。

“陛下”,他是這樣叫那“扶不起的阿斗”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間,受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這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孔明,為何那樣謙虛?或許你是淡泊名利,可卻從未“苟全性命於亂世”;或許你是一個布衣,可絕不“卑鄙”;或許你是那樣自覺卑微,但你這樣一個才子,讓任何一個君王“三顧茅廬”都值得!可是,在“皇上”面前,你卻是以那樣一個平凡、忠誠、卑微的臣子的角色出現。或許對於劉禪,你有些無奈。可更多的卻是自責,自責自己沒有完成好先帝的使命,那樣的你,豈能不讓人欽佩。

劉備死前對劉禪説:“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可想而知,劉備對他是怎樣的看重,怎樣的信任。他完全可以在朝中獨攬大權,可是他沒有,也許這就是他,只要選擇了忠誠,那麼期限就是永遠。那樣忠心的臣子,怎能不令人折服。

青衫玉立,走出《三國演義》裏被神話了的他,《出師表》中那個捧着一顆忠誠的心,向君王進諫的他,那個一輩子都盡忠盡職的博學才子——孔明,我對你的欽佩已不止在你的才學之上了。

出師表讀後感 篇四

一聽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人們就會不由自主想起諸葛亮來,諸葛亮的《出師表》更是表達了一對君臣之間的感恩圖報之情,《出師表》不知打動了多少志士的心,千百年來一直在他們中間傳誦,激勵着他們奮發有為……

諸葛亮輔佐劉備,歷經艱難坎坷,終於建立了蜀國。兩年後,劉備病逝,後主劉禪繼位,時年十六歲。諸葛亮統率蜀軍北京,駐軍漢中,準備討伐曹魏,奪取中原,光復漢室。劉禪昏庸懦弱,諸葛亮頗有後顧之憂,所以臨出發前上書劉禪,懇切勸諫,希望劉禪繼劉備遺志,振作精神,廣開言路,嚴明賞罰,盡心國事,匡扶漢室,統一天下。

文章中有兩句,説盡了諸葛亮的一生,“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諸葛亮是蜀國的頂樑柱,他的這番陳詞,慷慨而情深,大義而忠烈,表明自己對蜀漢的忠誠,既是報知遇之恩,也是盡為臣之責,意在勸諫劉禪奮發有為,勵精圖治,嚴明法紀,已完成劉備的未盡之業,統一中國,可謂用心良苦。

諸葛亮不僅足智多謀,更看出的是那份竭盡為蜀漢效忠的心願,滿篇盡是治國之寶鑑,而情牽其文,感人肺腑,動之以深情,曉之其大意,而且反覆提到劉備的“遺德”、“遺詔”,陳述自己匡扶漢室的決。我想,諸葛亮能成為我們婦孺皆知的人物,不僅是因他的智慧,更是因為他的忠義啊。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仲伯間?”歷來以詩名世者甚眾,以表傳後者頗少,唯獨諸葛亮的《出師表》不僅存於歷史典冊,而且燦爛於文苑,煥發出精神的光芒。這裏面的君臣之間的忠義,感人肺腑之情,感染了千秋萬代的人民,讓這個名臣成為智慧與忠義的化身。

出師表讀後感 篇五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這天,在閲讀陸游的詩集時,我偶然發現了這句詩文。起初有些大惑不解,後來讀了《出師表》一文後,我逐漸明白了。

《出師表》的前五段主要講述了諸葛亮對後主劉禪提出的三條建議。第一段中諸葛亮分析了天下大事,提出了廣開言路這一政策;第二段中,諸葛亮為後主分析對宮中府中賞罰不一,會使朝廷動搖,藉此又強調了嚴明賞法這一內部政策;三到五段中諸葛亮提出了最為重要的建議——親賢遠佞。後部分中他講述了征戰史和對後主的勸諫,表明了自己對漢室復興的決心。(這是寫文章嗎?像是總結段意!)

在此表中,我真正見識到了諸葛亮的才華橫溢,為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認為三條建議中最好的還是親賢遠佞,它是其他的基礎,也是關鍵部分。因為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廣開言路,接聽善意之言;嚴明賞罰才能真正的做到。

其實,諸葛亮的這三條建議在實際生活中也十分實用。我們只有廣開言路,聽從多方面的建議,從中仔細的篩選,才能將事情做得更好;而且如果賞罰不嚴明,那麼不同的人犯下同樣的錯,受不一樣的處罰,大家一定會有意見,弄得大家不和睦;(此處銜接突兀)再者説我們在社會上與一些小混混長期接觸,定然會去一些不良的場所,會學許多壞的習慣。

所以,這篇千古名文值得我們去細細的品味,好好的運用!

出師表讀後感 篇六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這古心古香的詩句出自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筆下。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這篇《出師表》就是諸葛亮呈於後主劉禪的一份奏表。《出師表》

先講述了後主劉禪推薦了一些忠心不二的大耳,後講述了自己為什麼如此盡心盡力,以打消皇帝劉禪對自己的顧慮,並決定帶兵出征,北定中原,除奸兇,使天下太平。

讀完詩後,我深深感受到了諸葛亮的用心良苦,為了蜀國盡心盡力,拼盡全力輔助劉嬋,而劉嬋卻不積極向上,好壞不分,昏庸無能,聽信宦官之言,做了許多錯事,而諸葛亮還是盡心盡力地輔助他,把蜀國治理地井井有條,給蜀國在政治經濟打下了很好基礎。然而,劉嬋卻在諸葛亮逝世後,不思進取,膽小怕事,而就在投降前夕,蜀國仍有兵力十多萬,本可以拼死一戰,可劉嬋卻未做此舉,而且朝中的大臣竟無人敢謹言,就這樣沒有開戰,蜀國就投降了。

劉嬋的昏庸無能導致了蜀漢的傾頹,所以,我們做任何事都要廣泛地聽取意見,開戰批評與自我批評,在人際交往中,要選擇正人君子,遠離小人,取長補短,這樣,才能使自己更上一層樓。

出師表讀後感 篇七

今天讀的是九上的語文課文《出師表》,是諸葛亮寫的名篇,我想:這既然是“神人”諸葛孔明先生寫的,那可真是要好好拜讀一番。便認真的讀了起來。

果然是一位大家啊,第一句話裏就有我不認識的字,汗……幸好哥哥的書上標有拼音,要不今天可真是要出醜了。

研究了一會兒後,屋裏便傳出了我朗朗的讀書聲,讀着讀着,我就陶醉在了這精煉、美妙的文字裏。

雖然這只是一次請戰書(請求後主同意他去把曹操的大本營包了餃子),但是卻寫得氣勢磅礴,諸葛亮為人的大氣,豪邁之情不知不覺的便流露在字裏行間,使我王某人(嘿嘿,獻醜了)不禁深深佩服了一把。

這篇表裏還反映出了許多問題和道理,許多也是我們當代人很需要學習的。比如這一句: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意思就是親近賢臣,遠離小人,這是先漢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遠離賢臣,這是後漢所以衰敗的原因。這句話告訴了我們,我們要將於君子相交,與君子在一起時間長了,就能收到君子的感染,久而久之,自己也就成了君子。我們應當遠離小人,和小人呆在一起時間長了,自己也會變的小人。這就和“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的道理是一樣的。

從這篇表中,也能充分看出諸葛亮的謙虛,如“庶竭駑鈍”一句中,駑鈍就是諸葛亮的謙辭。這裏也充分看出了諸葛亮的大家風範。

總之,讀《出師表》一文,感受頗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pm9ozm.html
專題